Zelle转帐方便快速「一去不回」慎防7种诈骗

Zelle转帐方便快速「一去不回」慎防7种诈骗 世界新闻网 10/22/2024 Zelle是点对点 (P2P) 的付款服务,让用户可以立即轻松地将钱转给朋友或家人;然而,由于Zelle转帐通常「一去不回」,也让骗徒有可趁之机。图取自Zelle网页截屏 Zelle是点对点 (P2P) 的付款服务,让用户可以立即轻松地将钱转给朋友或家人;然而,由于Zelle转帐通常「一去不回」,也让骗徒有可趁之机。 根据国会对Zelle的调查发现,在2023年,提供该服务的三家最大银行美国银行、大通银行与富国银行的客户,曾对金额1.66亿元的相关诈骗提出申诉;其中只有38%的金额获得补偿。从2021至2023年间,这三家银行拒绝了约5.6亿元的诈骗争议。 7种常见的Zelle诈骗 1. 帐户接管:这类诈骗发生在网络犯罪分子成功接管受害人的Zelle帐户或银行帐户;一旦登录成功,他们会更改密码,将钱转给自己。为了接管帐户,骗徒通常会冒充金融机构称,帐户出现问题,再通过邮件、短信或电话取得登录验证资讯。 2. 就业诈骗:骗徒会在社群媒体、甚至招聘网站上发布虚假的征人广告,刊登的职位与薪酬通常「好到不像是真的」,且「面试」过程完全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在得到「工作」后,受害者会被要求汇款支付训练材料、用品、背景调查及其他费用,当然这些钱都进了骗子口袋。 3. 慈善诈骗:通常发生在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危机爆发后,骗徒可能冒充合法的慈善组织或寻求救助的个人。这类骗局很容易得手,因为利用了真实情况的迫切性,以及受害者的同情心。 4. 网络买卖诈骗:如果在Craigslist或脸书Marketplace出售物品或服务,有些买家可能会提出通过Zelle付款。有时骗徒会寄来一份假的确认书,显示他们多付了货款,或是伪造的银行支票,要求退还差额;或是提供伪造的付款确认,并要求寄出物品。反之,卖家会要求通过Zelle付款,但当买家完成交易后,他们便从此失联。 5. 租赁诈骗:在这种情况下,房源是假的,租约条件也好得不像真的,有时甚至是合法房源的拷贝品。骗徒会采取高姿态,拒绝与受害者见面或检查屋况,也会施压要求尽快导出保证金、甚至第一个月房租,好击败其他潜在租客;不过,一旦寄了钱,房源与骗徒就会消失无踪。 6. 冒名诈骗:骗徒会冒充家人或认识的人,根据冒充对象,过程会有所不同;例如恋爱骗局,会先慢慢创建关系,然后才要求帮忙解决紧急需求。如果是冒充亲人,他们会通过短信、电子邮件或社群媒体联系,请求帮忙解决紧急且严重的财务状况,并要求受害人对此事保密,以防止得知真相。 7. 退款诈骗:骗徒会冒充Zelle或金融机构,声称你被骗了,甚至可能发送假的所谓诈骗确认书。为获得诈骗退款,他们会要求受害人提供一些资讯,让他们能够登录银行帐户,或向骗徒进行Zelle转帐。  Source …

大学顾问破解招生密码 今年名校录取生有2%来自他门下

大学顾问破解招生密码 今年名校录取生有2%来自他门下 世界新闻网 10/17/2024 全美现在约有1万人担任全职大学顾问,帮助年轻人挤进心目中理想大学。图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路透) 市场研究公司IBISWorld数据显示,大学咨询顾问机构这20年来的总体收入足足成长两倍,达29亿元;独立教育顾问协会首席执行官斯克拉罗(Mark Sklarow)表示,全美现在约有1万人担任全职大学顾问,另有3000人在国外;而1990年时,全职大学顾问还不到100人。华尔街日报则指出,在这些全职大学顾问中,顶尖佼佼者是现年29岁的杰米·比顿(Jamie Beaton)。 华尔街日报16日报导,比顿是升大学咨询机构绯红教育(Crimson Education)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生于新西兰的他是罗德学者(Rhodes Scholar),履历漂亮得惊人,是牛津大学博士,取得哈佛、史丹福、宾大、普林斯顿、清华大学等校硕士学位。许多中小学生千里迢迢飞到纽约,为的就是委请比顿协助他们进入美国一流大学。 比顿告诉这些孩子,「伟大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也可以改变你的人生。」其中一位来自日本的高中生形容比顿「就像是大学咨询顾问界的乔布斯(Steve Jobs)」。 今年入学、将于2028年毕业的布朗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和宾州大学等多所精英大学录取生,有近2%是比顿今年调教出的申请大学客户;其中24人获耶鲁录取,34人获史丹福录取,48人获康乃尔录取,52人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录取。 在全职大学顾问中,现年29岁的杰米·比顿是顶尖佼佼者 。(取材自领英) Crimson绯红教育机构向客户收取3万元到20万元不等费用,购买为期四年到六年的课程,其中包括学术辅导、考试辅导及如何收集优秀教师推荐信和如何加强课外活动课程等等。 比顿被誉为有能力破解精英大学招生密码,华尔街也将他视为亲密合作伙伴,认为他能牢牢把握父母对子女升大学的焦虑心情,挖出层层金矿。私募股权投资也在关注比顿。据PitchBook称,2013年成立的Crimson目前估值5亿5400万元。 有批评人士指出,Crimson的成功被夸大了,它的学生客户非常积极,在学术和活动方面已处于领先地位,本来就有机会进入常春藤盟校。也有大学招生官员表示,无论有没有Crimson,其中许多学生原本被录取的「可能性就相当高」。 Source 红蓝卡明年巨变 500万人须换计划、涨逾450元 世界新闻网 10/16/2024 2025年联邦医疗保险已开放登记,红蓝卡优势计划整体平均自付费用将上涨450多元,达到约5929元。(美联社) …

Tesla保姆机器人 华女零距离交互

Tesla保姆机器人 华女零距离交互 世界新闻网 10/16/2024 人形机器人「Optimus」惊喜亮相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受访者提供) 美国电动车生产商特斯拉近日在洛杉矶举办了「We, Robot」发布会。首席执行官马斯克(Elon Musk)除了推出自驾出租车「Cybercab」外,还让旗下人形机器人「Optimus」惊喜亮相,成为全场焦点。 Optimus被马斯克称作「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未来能够修剪草坪、遛狗、照看家人或成为陪伴人类的朋友。他在发布会上表示,一旦大规模生产,这些机器人的成本将低于一辆汽车,介于2万至3万美元之间。 南加华人网络博主Joy(Teslajoy@Youtube)受邀参加此次发布会,并与机器人来了一次近距离交互。根据Joy的视频记录,当她称赞机器人「你非常酷」时,机器人回答:「你也非常酷!」随后,有人问机器人「你多大了?」,它回答:「尽管我被生产了一段时间,但我不能确定我的年龄。」当有人问机器人是否能击掌时,它说:「我们可以击掌,但不能有身体接触。」而当Optimus与观众的击掌节奏不一致时,它还会要求再来一次。 Optimus也不是对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当有人请它阅读帽子上的字幕时,它回应:「非常抱歉,此刻我并不想阅读。」 不过,Joy对Optimus的自主性也有所质疑。虽然Optimus在Joy的邀请下展示了一些舞蹈动作,但当她说「Thank you, Optimus」后,并没有立刻得到回应。 多家媒体指出,活动当天这些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通过人类远程控制来操作的。知情人士告诉彭博,虽然Optimus原型机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在没有外部控制的情况下行走,但在活动期间,远程员工监督了机器人和与会者之间的许多交互。摩根士丹利(大摩)分析师也在报告中提到,这些机器人「依赖远程操作」(人为干预)。 而在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影片中,一个正在调酒的机器人承认它得到了「人类的协助」。 Joy表示,她对此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发布会现场就是一个电影拍摄基地(华纳兄弟电影制片厂),远程控制机器人的技术在此不难实现。但她仍对Optimus动作的灵敏性感到惊喜:「它的动作非常自然、流畅,接近人类的感觉。我非常期待Optimus成为家用陪伴机器人的那天。」 南加华人Joy与特斯拉首席设计师Franz von Holzhausen合影。(受访者提供) 华女Joy受邀参加Tesla「We, Robot」发布会。(受访者提供) 人形机器人「Optimus」惊喜亮相特斯拉「We, Robot」发布会。(受访者提供) …

中国传征最高20%富豪税 拥海外投资族群被盯上

中国传征最高20%富豪税 拥海外投资族群被盯上 世界新闻网 10/16/2024 为改善财政吃紧问题,中国主要城市一些富豪传被要求自我评估或被税务机关要求开会,以评估潜在的应付税款。示意图。(新华社) 北京积极拉擡经济之际,外电引述知情人士报导,中国已开始对该国超级富豪的海外投资收益,征收高达20%的投资收益税。部分被锁定的富豪拥有至少1000万美元的离岸资产,有些则是在香港和美国上市公司的股东。 为解决经济疲软、财政吃紧问题,中国近期推出一系列号称「重磅」救市措施,现在传出向富豪「开刀」以扩增财源,这项消息引起中国和港澳地区富豪阶级高度关注。 彭博社报导,知情人士透露,近几个月来,中国主要城市一些富裕人士被要求自我评估或被税务机关要求开会,以评估潜在的应付税款,包括过去几年拖欠的款项。收到政府要求的个别人士,将面临高达20%的投资收益税,有些人还可能因逾期缴付而受罚。知情人士补充说,最终金额可以协商。 报导指出,中国突然向海外收入征税,反映出中国国内土地销售下滑和经济成长放缓,使政府扩大财政收入来源的紧迫性增大。另外,向富人追讨海外投资所得亦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力推的「共同富裕」政策保持一致。 报导称,目前尚不清楚这项作法涉及的范围多大,以及将持续多久。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未回应置评请求。 中国2018年实施「共同申报准则」(CRS),这是旨在防止逃漏税而制定的全球财务消息披露制度。过去六年来,中国一直在与超过120个国家或司法管辖区自动交换金融帐户资讯。报导指出,目前中国政府已拥有大量CRS数据,税务部门可轻松挖掘这些数据,找到收税机会。 新浪财经消息,「Amy姐的跨境金融圈」撰文指出,彭博所报导的超级富豪海外投资所得税并不是新税种,事实上,中国一直都是全球课税国,至少从1980年推出个人所得税法起,纳税居民的全球收入都应申报纳税。不过,中国对海外收入的征管才刚开始。 据富比士杂志4月公布的「2024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国共有406人上榜。凯捷管理顾问6月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百万富翁人数增至150万人。另据胡润研究院报告,截至去年初,中国拥有千万人民币资产家庭达208万户;上亿资产家庭13.3万户。 Source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炉 美大学3学者获奖 世界新闻网 10/14/2024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由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强生(Simon Johnson)及芝加哥大学的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获得。(取材自X@The Nobel Prize) …

脑子卡住、讲话频忘词 她吁慎用空气清新剂「严重恐致癌」

脑子卡住、讲话频忘词 她吁慎用空气清新剂「严重恐致癌」 世界新闻网 10/16/2024 密西根州的琳恩发现朋友最近说话怪怪的,她认为凶手是朋友新买的空气清新剂。(翻摄Lynn Wendt@ TikTok) 密西根州的琳恩(Lynn Wendt)发现朋友最近怪怪的,说话时一直出现不合理的停顿,而她认为元凶是朋友家中新买的空气清新剂;国家环境保护局表示,部分空气清新剂中的成分短期会让人晕眩,长期可能荷尔蒙失调甚至致癌。 每日邮报(Daily Mail)报导,从事能源业的琳恩在TikTok表示,她周末去朋友的小屋度假时,发现朋友说话时不断忘记要说什么,就像每次说到第十个字就要停顿想一下,她认为是屋内朋友新放的空气清新剂造成的,她说她一直在研究大脑和会影响记忆、认知的化学物,她呼吁家中有空气清新剂的网友快丢掉那些东西;琳恩的影片已累积超过80万次浏览。 有学者和琳恩的观点相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玛丽安蒂安娜(Marianthi-Anna Kioumourtzoglou)认为空气清新剂不是好东西,最大的问题是这类产品没有严格法规规范,因此其中的成份来源和种类很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成分是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这种微小的化学物以气体形式挥发至空气中,会渗入肺部和血液,刺激我们的细胞。 国家环境保护局说,挥发性有机物可进入大脑,短期会造成晕眩、头痛等,长期恐导致心肺问题、生育问题、荷尔蒙失调甚至癌症。 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团队的研究发现,家用香氛产品中的人造香味,会让人产生注意力、记忆问题,他们也点出其他可能导致这些问题的来源,包括除臭喷雾、除臭剂和发胶。 @energypractitioner PSA:Get brain altering chemicals out of …

华格林药局将关1200家分店

华格林药局将关1200家分店 世界新闻网 10/15/2024 连锁药局华格林(Walgreens)15日宣布将关闭1200家分店。(美联社) 连锁药局华格林(Walgreens)15日宣布将关闭1200家分店,未来1年将先关闭500家分店,到了2027年时,目前开张的所有华格林分店当中,平均每7间分店将有1家结束营业。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分析,华格林面对的考验包括来自网络业者的竞争压力,以及处方药品价格降低。 报导指出,华格林最新公布的关店数量,比几个月之前进一步扩大。 华格林受到财务压力,今年6月间宣布首席执行官温特沃斯(Tim Wentworth)推出重整计划,业绩欠佳的300家分店即将关闭。当时华格林在声明中说,大约25%分店出现亏本(unprofitable),整个连锁药局的营运必须立即改革。 华格林上一季财报表现超乎外界预期,营利比一年前同期增加6%。不过,受到一家中国制药厂商与居家照顾公司CareCitrix记帐损失(writedown)影响,华格林财报仍出现30亿亏损。 数据研究公司GlobalData Retail零售分析师桑德尔斯(Neil Saunders)说,华格林宣布的最新一波关门消息象征「一家企业面临问题之际设法调整方向」。 桑德尔斯对CNN表示,华格林花了多年时间通过并购扩张生意,却忽略了商店与零售营运的基本面,导致许多分店业绩走下坡,无法创造盈利。 CNN报导,华格林股票15日盘前交易价格上涨近4%。但华格林股价今年已缩水近70%。 由于消费者在通膨高涨之际减少高单价开销,华格林5月间宣布1000多项商品降价。 报导指出,连锁药局业者近几年面临险峻挑战,CVS与Rite Aid受到处方药品请款率调降与亚马逊(Amazon)新兴挑战影响,都因为处方药品利润空间减少,业绩双双下跌。CVS去年宣布缩编5000个职缺,今年稍早又宣布将节省成本20亿,裁员2900人。 Source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出炉 美大学3学者获奖 世界新闻网 10/14/2024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由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强生(Simon …

旧金山湾区生活负担重 47%居民想离开

旧金山湾区生活负担重 47%居民想离开 世界新闻网 10/14/2024 接受调查的湾区居民中有47%表示,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搬出该地区。示意图。(记者周喆/摄影) 湾区新闻集团(Bay Area News Group)和硅谷联合创投(Silicon Valley Joint Venture)一项新民意调查发现,许多人都有迁离湾区梦想。接受调查的湾区居民中有47%表示,他们希望在未来几年内搬出该地区。这实际上比 2023年表示可能搬走的受访者占比52%,略有下降。 圣荷西信使报(Mercury News)报导,许多调查受访者提到的想要离开的原因,包括生活品质(49%)、税收(37%)、游民问题和政治环境(均为28%)。但促使人们离开的第一大因素是该地区普遍缺乏负担能力。67% 认真考虑离开的人表示住房成本高。 这项民调今年8月对湾区五县的1773名成年人进行了调查,误差率为2.5%。 居民海莉(Michelle Hailey)在这里长大,从未想过要离开湾区。但如今,当这位西屋仑的物业经理努力应对税收和生活费用的增加,并且几乎每天都会经过无家可归者营地时,她的感觉已经不一样。 「我有时会梦见一辆移动的卡车停下来带我离开这里,」60岁的海莉说,她一生都住在屋仑,「我们让这座城市以这种方式受到侵蚀,这真是荒谬。」 柏克莱加大城市迁移计划研究主任托马斯(Tim Thomas)表示,尽管湾区带来经济繁荣,但经济利益却仅惠及了少数人。过去十年,科技业在这里创造了数千个就业岗位,但新住房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导致房价飙升。那些无力留下来的人最终会离开。 研究表明,离开湾区的人往往是西语裔和非洲裔。而搬进来的人往往更富有、受教育程度更高。 托马斯说:「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经济手段重新造成种族隔离。」 马丁内斯(Jacqueline …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畅销书大谈AI革命反思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 畅销书大谈AI革命反思 世界新闻网 10/14/2024 美国学者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左)、强生(Simon Johnson,中)、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右)共同获得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联社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今天出炉,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艾塞默鲁、强生,以及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罗宾森共享殊荣。艾塞默鲁及强生过去的著作,以前瞻观点探究AI革命时代,带领读者反思对国家的正负面影响。 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3人包括艾塞默鲁(Daron Acemoglu)、强生(Simon Johnson)及罗宾森(James A. Robinson),在「研究制度如何形成及其对繁荣的影响」方面做出显著贡献。 他们早在得奖前,就已广为人知,艾塞默鲁、罗宾森十多年前出版「国家为什么会失败:权力、富裕与贫困的根源」,探究国家繁荣富裕的关键,在于社会采行何种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 而去年出版的「权力与进步:科技变革与共享繁荣之间的千年辩证(Power and Progress: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出自艾塞默鲁及强生之手,书中以前瞻观点提出,AI科技蔚为风潮,究竟能够带给国家繁荣,还是重蹈历史覆辙,反而扩大贫富不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