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媒体“八点健闻”被封 曾深扒公立医院院长薪资、常用药涨价

中国医疗媒体“八点健闻”被封 曾深扒公立医院院长薪资、常用药涨价 7/04/2023 专注于中国医疗健康深度报道的新媒体“八点健闻”被查封。该媒体曾经深度报道公立医院院长薪资、常用药涨价等话题。 从星期一(7月3日)起,“八点健闻”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知乎账号等均无法打开,理由显示为“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八点健闻因为犀利地探讨中国健康领域的话题,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上个星期三(6月28日),该媒体发布《公立医院院长,工资该是医生的几倍?》的报道,探讨中国公立医院院长收入从何处来,属于什么等级的问题,并指出在市场化改革余波影响下的中国公立医院,变得越来越像企业,渴求于数字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张,热衷于各种招揽甚至争抢病人的手段,持续陷入无序竞争的泥沼。 另一篇题为《拉不住的药价狂涨》的报道则点出市场上的一些处方药、常用药正在暗中涨价,甚至有一些药物涨价了十几倍。而在最新的《8500万残障人,集体过着“有障碍”的生活》中,文章指出中国无障碍电梯的使用非常复杂,残障人基本无法独立出门使用公共交通。 有媒体行业人士认为,“八点健闻”涉及的不仅是普通的科普、医疗话题,而是犀利的“硬报道”,揭露出许多问题,可能触动到一些人的利益,导致账号被封。 中国财经媒体财联社下的“鲸平台”在星期二(7月4日)发布的一则文章中称,八点健闻自2020年以来对冠病疫情的报道令人印象深刻。 八点健闻成立于2018年,曾在2022年与浙江省官方新媒体“浙江宣传”和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国之声”等大号,一同入选“中国应用新闻传播十大创新案例”。 Source 中国公安部: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多个 7/04/2023 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中国公安部星期二(7月4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上述数据。 中国公安部称,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有的甚至公然在网上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一些网站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放任网络谣言在其所属平台大量传播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一些“网络水军”团伙频繁插手、恶意炒作相关案事件,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度”“带节奏”,以达到引流牟利、敲诈勒索等目的。 公安部称,相关违法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请广大网民牢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个人网上言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携手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Source 中国官媒:“AI换脸”诈骗出现涉政苗头 7/03/2023 中国官媒发文警示,“AI换脸”诈骗在中国出现涉政苗头,有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冒充领导干部行骗。 新华社下属的 《瞭望》新闻周刊星期天(7月2日)报道,中国北方某地警方近日发布一起利用“AI换脸”的诈骗案件。引人关注的是,该案不仅是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更是一起涉政诈骗案件。 报道称,诈骗分子在微信视频聊天中“换脸”成受害人认识的一名领导干部,并提出其朋友有一笔工程保证金需要借用受害人公司的对公账户走账。 …

中国公安部: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多个

中国公安部: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多个 7/04/2023 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开展以来,中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1600余起,清理网络谣言信息42万余条,关停或禁言造谣传谣网络账号1万余个。 中国公安部星期二(7月4日)在官方网站公布上述数据。 中国公安部称,近年来,一些自媒体从业人员假借社会热点事件编造传播网络谣言,有的甚至公然在网上自编自导自演、无中生有炮制虚假案事件,以此吸粉引流、非法牟利;一些网站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不到位,放任网络谣言在其所属平台大量传播扩散,造成恶劣社会影响;一些“网络水军”团伙频繁插手、恶意炒作相关案事件,通过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度”“带节奏”,以达到引流牟利、敲诈勒索等目的。 公安部称,相关违法行为扰乱网络空间秩序,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不仅涉嫌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规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构成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等犯罪。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称,公安机关网安部门将坚决遏制网络谣言高发频发态势,切实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同时,请广大网民牢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自觉规范个人网上言行,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共同携手维护网络空间秩序。 Source 中国官媒:“AI换脸”诈骗出现涉政苗头 7/03/2023 中国官媒发文警示,“AI换脸”诈骗在中国出现涉政苗头,有不法分子利用人工智能“深度伪造”冒充领导干部行骗。 新华社下属的 《瞭望》新闻周刊星期天(7月2日)报道,中国北方某地警方近日发布一起利用“AI换脸”的诈骗案件。引人关注的是,该案不仅是一起新型网络诈骗,更是一起涉政诈骗案件。 报道称,诈骗分子在微信视频聊天中“换脸”成受害人认识的一名领导干部,并提出其朋友有一笔工程保证金需要借用受害人公司的对公账户走账。 在视频画面中,骗子“换脸”后面部表情自然,声音逼真,受害人便放松了警惕,转账后打电话确认,才知道被骗。 报道还提到另一起案例,华北某地一名地方干部近日也发现有人冒用他的名义,与他的亲朋好友大范围添加微信好友。 该干部说,“和我的亲戚朋友加完好友后,骗子还给他们打了视频电话。通话时间只有几秒钟,朋友们感觉声音、画面都有点儿像。” 该干部认为,估计下一步就要开始骗钱了,因此最近几天他连续发了好几条朋友圈提醒大家。 业内人士表示,只要有足够的图像、音频素材,不法分子就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换脸”软件、合成声音软件伪造虚拟形象,实施诈骗。而由于工作原因,一些领导干部的面部、声音等生物特征信息更易被获取,被人工智能学习利用后造成的潜在危害性也更大。 业内人士提醒社会各界提高识骗防骗意识,有关部门也应依法加大对人工智能“辅助”诈骗案件的执法力度,严肃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 奇安信安全专家裴智勇说,目前专业级别的人工智能“深度伪造”仍需通过较强的硬件在实验室环境实现。这意味着,近期“AI换脸”诈骗形成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仍需未雨绸缪、预防打击。 Source 语音新诈骗…只要3秒 AI就能「拷贝人声」盗你密码 联合新闻网 …

李家超:国安通缉犯的亲朋也有资格领取悬红

李家超:国安通缉犯的亲朋也有资格领取悬红 7/04/2023 香港警务处国家安全处悬红通缉八名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特首李家超称,提供讯息的人都有资格领取奖金,包括通缉犯的亲朋。 据星岛日报报道,李家超星期二(7月4日)早上出席行政会议前见记者,作出上述表述。 李家超说,警方国安处公布八名通缉犯身份,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是应当的做法,警方高度重视案件,希望市民提供讯息。 李家超强调,危害国安是严重罪行,警方执法必严,将终身追究其法律责任,“无论他们走到天涯海角,我们都会终身追捕这些罪犯”。 李家超又说,提供讯息的人可以获得悬红奖金,“通缉人的亲戚朋友都有资格”。他还向被通缉者喊话,称若自首有可能获得减刑,否则就要日日担心被通缉。 港警国安处星期一下午在警察总部召开记者会公布悬红800万港元(约138万新元),通缉目前定居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地的任建峰、袁弓夷、郭凤仪、郭荣铿、许智峰、蒙兆达、刘祖迪和罗冠聪。每名被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 他们被指犯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鼓吹制裁香港、香港官员、法官和检控人员,破坏行之有效、不受干预地司法权的情况、为外国出谋献策,以打击香港金融制度甚至金融中心的地位。 Source 李家超:终生追捕罗冠聪、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 中央社/香港 7/03/2023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说,他完全支持和赞同警方通缉罗冠聪和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并会终身追捕。 李家超早上向媒体说,警方已对各人悬红港币100万元予以追捕,当局将会终身追捕他们,又指任何人提供有效消息,都可以获得全数或部分悬赏。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昨天宣布,已获法庭发出拘捕令,通缉8名已潜逃海外的港人,他们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许智峰、郭荣铿,前职工会联盟总干事蒙兆达,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凤仪和刘祖迪。 上述8人都是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支持者,警方指他们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煽动分裂国家及要求外国制裁中国和香港等。 保安局昨天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警方的通缉行动,并强调要「抽出并追究他们(被通缉8人)在港的犯罪党羽」。 据报导,罗冠聪、郭凤仪、蒙兆达和袁弓夷已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香港警方的通缉,其中罗冠聪表示不会自首,并要求港方公开相关证据。 Source 港警国安处悬红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 7/03/2023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宣布,悬红共800万港元(约138万新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香港国安法》的海外港人,当中包括三名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罗冠聪和郭荣铿。 综合《南华早报》《明报》《星岛日报》等港媒报道,香港警方国安处星期一(7月3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公布悬红800万港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的消息,每名被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 这是《香港国安法》2020年6月30日实施以来,香港警方国安处首次悬红通缉被指违反国安法潜逃海外的香港人。 …

中国驻日大使:IAEA报告不能成为排核处理水通行证

中国驻日大使:IAEA报告不能成为排核处理水通行证 7/04/2023 中国驻日本大使馆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报告不足以成为日本排放核废水的“通行证”,日本应正视国内外合理关切,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撤销核废水“排海错误决定”。 据国际在线消息,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星期二(7月4日)召开记者会,就福岛核处理水排海问题阐述中方立场。吴江浩表示,福岛核废水排海事关各国民众健康、全球海洋环境和国际公共利益,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切。IAEA评估报告不能成为核废水排海“通行证”,强推排海违反国际法义务。 吴江浩说,IAEA是促进安全、可靠、和平利用核技术的国际机构,不是评估核废水对海洋环境和生物健康长远影响的合适机构。更要指出的是,日本限制机构工作组授权,不接受评估其他处置方案。“机构报告证明不了日方排海的正当性与合法性,免除不了日方应承担的道义责任和国际法义务。” 吴江浩说,日本应正视国内外正当合理关切,履行国际法义务,本着对科学、对历史、对全球海洋环境、对全人类健康和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撤销排海错误决定,切实以科学、安全、透明的方式处置核废水,并接受严格国际监督。吴江浩也说,迄今中方已就福岛核废水处置问题向日方反复表明严正立场。 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在2023年夏天正式开启福岛核处理水排放。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星期一(7月3日)表示,日方这一计划没有变化。 据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计划在当地时间星期二上午抵达日本,随后将与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会晤,并将向岸田文雄提交IAEA关于福岛核处理水排放的调查报告。此前,IAEA调查团已对福岛核处理水排海问题进行了多次调查,并制作了关于核处理水入海安全性的调查报告。 报道称,格罗西计划在星期二下午与岸田会面,届时将把这份调查报告交予岸田。岸田在对报告内容进行评估后,将正式决定核处理水排放日期。格罗西星期三(7月5日)还将前往福岛第一核电站,并计划与当地相关人员交换意见。 Source 福岛核电厂处理水排海设备 日本启动最终检查 6/28/2023 日本启动对福岛一核处理水排海设备的检查。不过,东京电力公司尚未确定正式启动排海计划的确切日期。(路透社) 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排海设备进行最终确认检查。 综合共同社和《朝日新闻》报道,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星期三(6月28日)启动为期三天的检查工作。他们将检查与转移处理水有关的设备及安全检测系统。检查若获通过,则意味着核电厂处理水排海所需的设备已准备就绪。 东京电力公司称,排放核电厂处理水的许可证或将在检查工作完成一周后颁发,东电可能在那之后不久开始排放处理水,但尚未确定具体日期。 根据计划,东电将用大量海水稀释处理水,将多核素去除系统(ALPS)无法过滤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稀释至不到国家标准的四十分之一,再通过海底隧道从一公里外的近海排放出去。 日本当局与东电力争于今年夏季前后启动排海,但日本国内仍有地方渔业团体强烈抗议,担心安全问题和声誉受损。邻国韩国、中国和一些太平洋岛国也对处理水排海的安全性表示担忧。 中通社报道,东电社长星期三在全体股东大会上说,福岛核污水经处理后排海无法延后,但东电仍会遵守不获当地渔业团体理解就不进行排海的承诺。 Source 福岛核污水威胁逼近 南韩进口日水产量大减三成 世界新闻网 6/19/2023 …

港议员谈亲属被通缉:已脱离关系支持尽早缉拿归案

港议员谈亲属被通缉:已脱离关系支持尽早缉拿归案 7/04/2023 被香港特区政府通缉的企业家袁弓夷儿媳、香港立法会议员容海恩重申,自己已与袁弓夷脱离关系,并表示支持港府尽早将相关人士缉拿归案。 据网媒“香港01”星期一(7月3日)报道,容海恩在题为“支持维护国家安全 应依法通缉将疑犯缉拿归案”的声明中说,知悉外界关注自己与其中一名被通缉人士袁弓夷的关系,但她强调,自己已在2022年8月登报宣布与袁弓夷脱离关系,因此袁弓夷的行为与自己无关。 她说,任何人都不得危害国家安全,而袁弓夷在海外筹组“香港议会”,推动以公投推翻北京中央政府和港府,又要求外国政府制裁香港法官,有关行为已涉颠覆国家政权罪、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 容海恩表示,被通缉的八人因被香港国安处指涉犯下危害国家安全罪,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等罪名,而遭警方悬红每人100万元(港元,约17万新元)通缉。她认为,维护国家安全是应有之义,因此支持国安处的决定,必须全面遏止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透过《香港国安法》尽快将嫌犯缉拿归案。 针对八名被通缉人士均不在香港,有外界质疑通缉的功效,容海恩不以为然,认为港府可先咨询律政司意见,并在取得法律意见及香港法庭发出的拘捕令后,正式通知相关国家,要求当地执法机关将逃犯拘捕,继而引渡回港受审。 她续称,即使该国已暂时终止与香港的移交逃犯协议,港府仍可按个别事件要求合作;中国是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的成员,香港属于中国支局,可以要求国际刑警组织通过全球近200个国家成员,通缉《香港国安法》逃犯。 香港警务处国安处星期一下午公布悬红800万港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的消息,每名被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被悬红通缉的八名香港人是任建峰、袁弓夷、郭凤仪、郭荣铿、许智峰、蒙兆达、刘祖迪和罗冠聪。他们目前分别定居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地。 Source 李家超:终生追捕罗冠聪、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 中央社/香港 7/03/2023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说,他完全支持和赞同警方通缉罗冠聪和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并会终身追捕。 李家超早上向媒体说,警方已对各人悬红港币100万元予以追捕,当局将会终身追捕他们,又指任何人提供有效消息,都可以获得全数或部分悬赏。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昨天宣布,已获法庭发出拘捕令,通缉8名已潜逃海外的港人,他们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许智峰、郭荣铿,前职工会联盟总干事蒙兆达,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凤仪和刘祖迪。 上述8人都是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支持者,警方指他们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煽动分裂国家及要求外国制裁中国和香港等。 保安局昨天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警方的通缉行动,并强调要「抽出并追究他们(被通缉8人)在港的犯罪党羽」。 据报导,罗冠聪、郭凤仪、蒙兆达和袁弓夷已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香港警方的通缉,其中罗冠聪表示不会自首,并要求港方公开相关证据。 Source 港警国安处悬红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 7/03/2023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宣布,悬红共800万港元(约138万新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香港国安法》的海外港人,当中包括三名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罗冠聪和郭荣铿。 综合《南华早报》《明报》《星岛日报》等港媒报道,香港警方国安处星期一(7月3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公布悬红800万港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的消息,每名被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 …

李家超:终生追捕罗冠聪、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

李家超:终生追捕罗冠聪、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 中央社/香港 7/03/2023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今天说,他完全支持和赞同警方通缉罗冠聪和许智峰等8名海外港人,并会终身追捕。 李家超早上向媒体说,警方已对各人悬红港币100万元予以追捕,当局将会终身追捕他们,又指任何人提供有效消息,都可以获得全数或部分悬赏。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昨天宣布,已获法庭发出拘捕令,通缉8名已潜逃海外的港人,他们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许智峰、郭荣铿,前职工会联盟总干事蒙兆达,前法政汇思召集人任建峰,以及袁弓夷,郭凤仪和刘祖迪。 上述8人都是2019年「反送中」运动的支持者,警方指他们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罪名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煽动分裂国家及要求外国制裁中国和香港等。 保安局昨天也发表声明,表示支持警方的通缉行动,并强调要「抽出并追究他们(被通缉8人)在港的犯罪党羽」。 据报导,罗冠聪、郭凤仪、蒙兆达和袁弓夷已在社交平台发文,回应香港警方的通缉,其中罗冠聪表示不会自首,并要求港方公开相关证据。 Source 港警国安处悬红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 7/03/2023 香港警方国家安全处宣布,悬红共800万港元(约138万新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香港国安法》的海外港人,当中包括三名前立法会议员许智峰、罗冠聪和郭荣铿。 综合《南华早报》《明报》《星岛日报》等港媒报道,香港警方国安处星期一(7月3日)下午召开记者会,公布悬红800万港元通缉八名被指违反国安法的海外港人的消息,每名被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 这是《香港国安法》2020年6月30日实施以来,香港警方国安处首次悬红通缉被指违反国安法潜逃海外的香港人。 被悬红通缉的八名香港人是任建峰、袁弓夷、郭凤仪、郭荣铿、许智峰、蒙兆达、刘祖迪和罗冠聪。他们目前分别定居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等地。他们被指犯下勾结外国或境外势力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罪、鼓吹制裁香港、香港官员、法官和检控人员,破坏行之有效、不受干预地司法权的情况、为外国出谋献策,以打击香港金融制度甚至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警方国安处总警司李桂华说,被悬红通缉者触犯十分严重的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警方高度重视相关案件,因此每人悬红100万港元,希望市民提供消息。 香港警方国安处高级警司洪毅说,国安处已掌握上述八人触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证据,有关罪行昭然若揭,警方必定会全力追究。除了向法庭申请拘捕令、通缉窜逃海外的八人之外,也必须防止有人利用不同途径,包括金融机构账户等,协助上述八人继续危害国家安全。 李桂华强调,向海外通缉者悬红100万港元的做法,绝不是搞政治秀或散播白色恐怖,而是想将有关人士绳之于法,有助日后拘捕或检控行动,将相关人士送上法庭。他也说,只要有人提供有用消息,警方便可据此拘捕涉案相关人士,并发赏格给提供消息者。 李桂华说,如果被通缉者主动放弃犯罪、主动投案、如实公述自己的罪行、揭发他人的犯罪行为或提供重要线索让警方侦破其他案件,法庭可向被告从轻和减轻处罚,因此希望他们珍惜这个机会回港自首。 香港警方强调,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要妄想他们潜逃海外,就可以逃避刑责。任何人士或组织不论身处何方,或用任何方式,只要涉嫌犯下《香港国安法》或香港法例下与国家安全有关的罪行,警方必定追究有关人士的相关刑责,要他们为自己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行为负上责任及受到惩罚。 Source 邓炳强:23条立法涵盖间谍及网络罪行 7/02/2023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说,会进一步完善维护国家安全立法,包括就《基本法》23条立法,以及特区政府以立法方式清晰订定关键基础设施营运者的网络安全责任。他指出,23条立法方向及部分条例内容会涵盖间谍活动及网络上违反国家安全的罪行。 …

印度多家炼油厂据报以人民币采购俄罗斯原油

印度多家炼油厂据报以人民币采购俄罗斯原油 7/03/2023 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多家炼油厂已开始用人民币购买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 据路透社星期一(7月3日)引述三名消息人士报道,印度石油公司是印度最大的俄罗斯原油买家,这家公司在今年6月份成为第一家以人民币支付部分俄油交易的国有炼油厂;其中两名消息人士说,印度的三家私营炼油厂中至少有两家也在用人民币支付部分俄罗斯进口产品。 消息人士介绍,印度石油公司是通过印度工业信贷投资银行向中国银行支付人民币,来结算与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的交易。从6月起,印度石油公司就透过同样的方法以人民币结算俄罗斯石油公司的其他货物。 目前无法确定印度炼油厂使用人民币采购了多少桶俄罗斯原油。但自6月以来,印度石油公司已使用人民币结算了多批从俄罗斯进口的货物。 长期以来,美元一直是全球主要的原油交易货币,但俄罗斯开启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招致多国制裁,导致俄罗斯被排除在美元和欧元的金融网络之外,促成人民币在俄罗斯的金融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除了印度,巴基斯坦石油部长马利克上月也证实,巴基斯坦购买的首批10万吨俄罗斯折扣原油也以人民币结算。 根据路透社汇编的航运数据,俄罗斯被制裁后,印度炼油厂大多从迪拜的贸易商和俄罗斯的石油公司购买俄罗斯原油,如俄罗斯石油大亨卢克石油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 在对这些交易进行结算时,除了使用人民币,消息人士称,印度炼油厂也以阿联酋迪拉姆结算一些非美元的俄罗斯石油付款。 一名印度政府人士说,印度炼油厂在结算这类贸易时的货币首选通常是美元,但如果卖家有特别要求或银行方面不愿用美元结算贸易时,炼油厂有时会选择其他货币,如迪拉姆和人民币。 Source 俄不顾兄弟情 急抛售人民币 普亭被发现也在卖卖卖 中国新闻组 7/02/2023 中国经济惨状,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晓光都出面吐槽,当前经济面临的「5个20%」,青年失业率、工业利润年减幅度全超过20%,人民币持续贬值,6月30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破7.27,离岸跌破7.28关卡,连满手人民币的俄罗斯也加入「补刀」抛售行列,传出已经丢出等值45亿美元的人民币,换成美元或欧元。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亭也被发现狂抛人民币。 此外,根据央视财经新闻报导,阿根廷已经开始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和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偿还了于当天到期的27亿美元外债。这是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外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科扎克宣布,27亿美元到期债务中,17亿美元以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方式支付,其余10亿美元以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支付。另于6月26日,阿根廷国家证券委员会已批准在当地市场发行以人民币结算的证券产品。 法广网报导,据消息人士说,作为防止人民币贬值过快和过大的官方措施的一部分,人行本周设置了强于预期的中间价指导利率,中国国有银行被发现在在岸和离岸市场,多次抛售美元阻贬,这表明北京当局对人民币加速贬值,越来越感到不安。 根据统计,过去一年中,普亭已经抛售价值45亿美元的人民币,俄罗斯持有的人民币储备已经减少三分之一,这是俄罗斯近年来所进行最大规模人民币抛售行动。 此前,俄罗斯央行就发表报告示警,直言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且缺乏对冲工具,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存在风险。而俄罗斯侵略乌克兰战争爆发后,中俄贸易升温,普亭满手人民币,除了向中国买东西外,别无他用,因此俄央行今年持续抛售人民币,买进美元、欧元。 Source 阿根廷首次使用人民币偿还到期的美元外债 …

买好机票却无法出国…美申请护照需等13周

买好机票却无法出国…美申请护照需等13周 世界新闻网 7/03/2023 美国国务院表示,由于相关作业人手不足,再加上网上申请又暂停,导致核发护照作业延误,申请护照时间可能延长到13周才会拿到,给今夏有意出国旅游者带来不便,买好机票却还拿不到护照的人,要有心理准备。 国务院去年发出2200万本护照,美联社报导,政府人力用于优先处理「生死交关」或其他急迫案件,其余的人除非花大钱,耐心等候,实在没得选择。 达拉斯花商柯利尔(Ginger Collier)3月初帮全家四口申请护照,预定6月底出国,当时公告等待时间是8到11周,她想还早,应没问题,没想到国务院又改口说,等待时间延为13周;「也还来得及,」她说。 但离出行时间剩下两周,护照还没踪影,她开始忧心,不断地打电话,等候回音,上网查了又查,甚至向国会议员请愿,因为来不及拿到护照的话,她全家不但会损失4000元,到意大利与游学的儿子会合的美梦也会泡汤。 即使要到别州面试的约定时间,也要至少等90分钟的电话,才有人接听,开始安排。「我早就提出申请了,也付不起四张机票的钱到别州去面试。他们为甚么不处理这四本护照呢?」 国会议员连番质询后,国务卿布林肯3月23日在国会说,一切都怪新冠疫情–没人申请护照太久了,解雇外包人员之外,还把正式员工调派别的业务路线,顺便停掉网络申请办法,做「全盘调整」。 驻外单位核发签证和护照,同样有人手不足的问题。在印度申请美国签证,公告的等候时间是451天,巴西圣保罗要等600天,墨西哥市750天,哥伦比亚波哥大更达801天。 不过,国务院毕竟有「审度实际需要」的办法,让柯利尔和她媳妇早上6时30分就在达拉斯办公室「优先」排队候审。在原定出发前四天,他们一家终于拿到护照。过程虽然「荒唐」,能在意大利见到儿子,她说「那是天下最棒的拥抱!」 Source 护照勿放随身行李 以免碰到这种情况就糟了 世界新闻网 7/03/2023 虽然多数旅行者在出国旅行时会一直带着护照,但在旅途中需要避免的是,把护照放在随身行李中。 当登机口的工作人员或空服人员要求旅客在登机口托运随身行李时,问题就出现了。在登机口办理托运,通常发生在航班满载,座位上方没有足够空间给每位旅客放置随身行李的时候。登机口工作人员会先要求旅客自愿办理行李托运,如果成效不彰,较晚登机的旅客就会被要求随身行李一律办理托运。 随身行李一旦在登机口办理托运,将被粘贴最终目的地的标签,由地勤人员从登机口运送至飞机货舱。从那时起,便无法取回,直到抵达目的地提领行李为止。如果把护照放在托运的随身行李中,查验护照时,没有护照便无法入境、继续后面的行程。 内华达大学教授、前飞行驾驶巴勃(Dan Bubb)表示,如果不小心将随身行李托运了,且里面放有护照,最好的办法是在飞机抵达的登机口找到航空公司客服,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有时机场工作人员会找到你的随身行李,让你可以顺利完成护照查验程序;但这必须够幸运才行,多数情况下,机场工作人员可能什么都做不了。 如果是从国外返美的航班上,不小心把护照放在托运行李中,那就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能够与边防人员合作,在确定身份后便可入境;但这肯定需要一点时间,而且不会是个愉快的过程。 结论是:永远、永远、永远要把护照放在身上或个人物品中。同样地,相关的旅行文档如签证和疫苗接种记录,以及重要的药物或医疗设备,也不要让它们离开你身边。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