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刚晤伯恩斯:中美关系急需稳定、停止掏空一中原则

秦刚晤伯恩斯:中美关系急需稳定、停止掏空一中原则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8日在北京会见美国驻北京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央视报导,秦刚指出,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这是中美之间必须要守住的底线。他同时强调,美方尤其要正确处理「台湾问题」,停止继续掏空「一个中国原则」,停止支持纵容「台独」分裂势力。伯恩斯则通过推文写道,他与秦刚会晤讨论了美中关系中的挑战,以及稳定两国关系和扩大高层级沟通的必要性。 伯恩斯说,美国有义务与利益,确保美方能提供防御性武器予台湾,好让台湾当局拥有一个适当的防御(体系),美方也能协助其强化吓阻。他还说,若台湾具有准备就绪的吓阻,其他国家也支持(两岸)和平解决,美方希望这将使中方认识到在台海动武的后果。 美国国务院首席副发言人巴特尔(Vedant Patel)8日重申美中维持对话管道畅通的重要性,美中可在气候、公卫和粮食安全等议题上合作。巴特尔也说,美国40多年来,基于台湾关系法、美中三公报和六项保证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美国的立场很明确,就是持续与盟友伙伴共同推动共享的繁荣、安全和价值观,改变现状从来都不是美国政府的做法。 去年底拜登总统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峇里岛会面,美中关系出现缓和迹象,双方还敲定国务卿布林肯访问北京,但之后出现疑似中国间谍气球事件,美中关系急转直下,双方高层级的对话沟通也受阻碍。秦刚与伯恩斯会面,是否显示美中高层接触将逐渐恢复,备受关注。 据央视报导,就近期中美高层对话停摆,秦刚在会面时指出,去年11月习近平和拜登在峇里岛会晤并达成重要共识,「但此后美方一系列错误言行破坏了中美关系来之不易的积极势头,双方商定的对话与合作议程受到干扰,两国关系再遇寒冰」。 秦刚认为,当务之急是稳定中美关系、避免螺旋式下滑,防止中美之间出现意外,这应是中美之间最基本共识。希望美方深刻反思,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走出困境,重回正轨。美方应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引述美国驻中使领馆官网报导,伯恩斯2日在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举办的活动中表示,美国持续要求中国敞开所有在众院前议长裴洛西去年8月访台后,中断的双边管道。伯恩斯并重申,「当状况、条件适合时」,布林肯的中国行将重新安排。 美联社引述伯恩斯在该智库的发言报导,他提到,华府对台湾的做法「始终如一」,并坚决主张任何针对台海两岸分歧的解决,必须是和平的。美方盼中国政府将致力于争端的和平解决。 Source 解放军迈入「3航母」时代 专家: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 中国新闻组 4/24/2023 专家预计福建舰今年下半年会进行海试。图为2022年6月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现场。(视频截屏) 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央视新闻官宣指出,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举行下水命名仪式后,后续的测试、系泊试验已顺利展开;专家称这预示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随着福建舰完成海试并最终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将真正迈进「三航母」时代,且未来势必还会建造第4艘航母。 福建舰于去年6月下水,之后开展一系列装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据央视22日披露最新进展,福建舰「动力测试、系泊试验顺利展开」。报导并指出,福建舰最终形成战斗力之后,象征人民海军真正迈进三航母时代。而由于中国海洋面积广阔,仅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无法满足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建造新的航空母舰。 而随着福建舰服役,与之配套的新型舰载机也将陆续揭开神秘面纱。电磁弹射的起飞方式决定福建舰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无人机、重型舰载战斗机以及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等多种新型舰载机,这些新机型的亮相值得期待。而配置电磁弹射意味福建舰未来可搭载更多机型的舰载机。 环球时报引述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央视报导中提及动力测试和系泊试验,表明在系泊试验中已进行部分动力试验,包括电路、气路和油路测试,这也证明福建舰已为海试做好了充分准备。「另外要进行完整的动力试验,福建舰需要离开港口到海上进行,根据公开的进程预计下半年会进行海试」。 此外,从央视报导画面中引用的模型能看到福建舰上搭载的舰载机趋势,歼15、歼35、空警600,直20以及隐身无人机都会列装航母。「可以想见,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器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有限,而我们将会提升电磁弹射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让无故障工作时间越长越好」。 军事专家曹卫东也表示,福建舰海试达到标准就可能加入海军的战斗串行。为补齐短板,中国可能还有更多的两栖攻击舰、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援潜救生船只等水面舰艇加入,这些援潜救生船只是作战舰艇编队的保障。至于海军未来会不会有隐身舰载机,还有无人飞机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可以期待的」。 …

害怕难堪、遭歧视 1/5亚裔会隐瞒族裔背景

害怕难堪、遭歧视 1/5亚裔会隐瞒族裔背景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民调机构「丕优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8日公布最新亚裔身分的多元文化与共享经验调查,结果发现在五分之一亚裔基于怕难堪,且唯恐遭歧视等因素影响,刻意隐藏亚裔文化表现。 5月是亚太裔传统月。全美亚裔人口快速成长且多元,目前约有2300万名亚裔在美生活,这群人的祖先来自广袤、种族与文化丰富的亚洲,但对在美生活的亚裔而言,前述多样性反映他们如何看待并认同自身身分。 这项调查于去年7月5日到今年1月27日,访查全美7006名亚裔或亚裔混血成人,结果发现,约五分之一受访者表示,不会和非亚裔分享亚裔文化传统、民族食物、特色服饰、宗教习俗等,以免尴尬或遭歧视。 当被问及为何对掩藏或避谈亚裔文化时,受访者的理由包括害怕难堪、避免对方奇怪的提问、要多费唇舌解释,甚至担心被歧视。 这类受访者的比率因年龄、种族和出生地而异,32%在美出生的亚裔隐藏文化,亚裔移民的隐藏率较低,为15%;就年龄区分,年轻人的隐藏率较高,39%的18岁至29岁亚裔低调,65岁以上的亚裔隐藏率仅5%。 若就族裔来看,华人隐藏文化的比率为19%,韩裔为25%,印度裔20%,越南裔18%,菲律宾裔16%,日裔14%。 另外,受访者的出生地,与受访者到了美国后结交朋友的种族选择也有所不同。调查发现,56%亚裔移民表示,全部或多数朋友为亚裔,而在美出生的亚裔则只有38%受访者表示多数朋友是亚裔。 近年全美针对亚裔的攻击事件不断增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因新冠病毒起源消息谣传而致的仇恨攻击。 圣伯纳汀诺加州州立大学(Cal State University San Bernardino)仇恨和极端主义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全美16个最大城市与郡2021年提报的亚裔仇恨犯罪增加164%;丕优去年报告中,约三分之一亚裔坦言,因为担心种族暴力而改变日常作息。 在各大亚裔族群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表明亚裔身分影响他们的身活,其中67%韩裔与65%华人如此认为,相较之下,透露祖先根源影响在美生活的日裔为61%,菲裔54%,印度裔55%,越南裔52%。 Source 排华法案百余年余毒 学者:还有亚洲人无法融入美论调 世界新闻网 5/07/2023 …

中国可重复用航天器 成功着陆 航天迷:中版SpaceX来了

中国可重复用航天器 成功着陆 航天迷:中版SpaceX来了 世界新闻网 5/09/2023 中国去年发射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试验航天器,绕行地球轨道276天后,于8日成功返回预定降落地,试验圆满成功,未来或可提供更便宜且快速的方式往返太空。中国航天迷闻讯感振奋,直呼「中国版SpaceX来了」。 新华社报导,根据推算,该无人试验航天器为去年8月5日于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值得注意的是,此试验飞行器是可重复使用的。该航天器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道运行期间,「进行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然而该报导并未提及飞行器的相关细节,路透直接以「神秘的中国航天器于276天后返回地球」(Mystery Chinese spacecraft returns to Earth after 276 days)为标题报导,并称中国社群上的评论推测,北京一直在开发一种类似于美国空军X-37B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可以在轨道上停留多年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而美国的无人驾驶且可重复使用的X-37B飞行器则是在轨运行900多天后,于去年11月重返地球。 在此之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曾于2020年9月成功发射一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其在轨道飞行2天后,成功于9月6日返回地球。 据央视新闻报导,在海南文昌,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目前正在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未来,「火箭出场即发射」将成为可能,按照设计规画,可实现火箭一周一发的目标。 相较于已经成立了20多年的SpaceX,中国商业航天的星星之火在2014年才被点燃。「我们也在模仿SpaceX所做的一些试验,但要真正完成并赶超别人,道阻且长。」前国家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综合专题专家组组长黄志澄称,整个商业航天的环境和氛围都很重要,民众的科学思想意识也很重要。他说,因为路径和背景的差异,目前中国形成自己的SpaceX,可能性比较小。 Source 中国公布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 2030年进行动能撞击 世界新闻网 4/26/2023 中国大陆提出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图/取自快科技) …

中国报复加拿大 要求加国驻上海领事限期离境

中国报复加拿大 要求加国驻上海领事限期离境 中央社 5/09/2023 作为对加拿大的报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今天宣布,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一名外交官为「不受欢迎的人」,要求其于13日前离开中国。 中国外交部官网接近下午1时以发言人名义发布上述消息。 这名发言人说,加拿大政府今天宣布将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一名外交官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中方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已向加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 他说,中方决定采取对等反制措施,将加拿大驻上海总领馆领事甄逸慧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已要求其5月13日前离境。中方保留作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 加拿大官方当地时间8日发布声明,驱逐曾试图恐吓加国国会议员的中国外交官赵巍。 随后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发表声明说,中方将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加方承担。 「环球邮报」引述机密文档和匿名安全消息来源报导,由于保守党国会议员庄文浩(Michael Chong)在2021年2月投票支持谴责北京对待新疆维吾尔人之举构成种族灭绝的动议,中国情报机构计划制裁他和他的亲戚。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官员赵巍参与此事。 Source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世界新闻网 5/06/2023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奈伊以「软实力」、「巧实力」论述闻名于世,近日他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指出,美中关系自2017年以来进入「大国竞争」为重点周期,对此须慎重、不要让这段时期失去控制,重演1914年状况。他估计,也许到了2030、2040年代,双方关系的周期可能会转向更多接触与合作,但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奈伊(Joseph Nye)近日在中国出版他的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视频出席新书发表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美中关系提出阐述。 据新京报的专访,奈伊指出,历史上美中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有些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自2017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大国竞争为重点的周期。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更注重经济关系的周期。我认为这些周期都不会很快得到改变」。他认为,当人们讨论2020年代剩下的时期美中关系会怎么样时,「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这段大国竞争时期失去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无意中陷入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原因」。 他也预期,也许到了2030年代和2040年代,这个周期可能会再次转向更多的接触、更多的合作,「但我们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期,才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到来」。奈伊强调,美国和大陆应该有高层接触,但也应该有中层接触,想办法创建「护栏」,防止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他也强调,不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而应该看作是两国将成为同伴,需共同努力管理好这种关系。 奈伊指出,如果拜登(Joe Biden)连任美国总统,华府对北京政策将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双方能够在所划定的领域内开展互惠合作,拜登的政策也可能会逐渐改变」。 就「软实力」议题,他认为,中国软实力来自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让数亿人脱贫也非常吸引人;而美国的「软实力」不仅基于政府行为,还依赖美国文化中的公民社会。对于近期北京在国际事务扮演了不少调停者角色,奈伊认为这增强了北京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成为双方竞争领域,也可以成为合作的领域。 …

中国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起诉三星侵权

中国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起诉三星侵权 5/09/2023 中国显示屏制造商京东方决定起诉韩国科技巨头三星侵权。 中国观察者网星期一(5月8日)引述企业数据平台企查查的信息报道,京东方新增九个开庭公告,全部是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其中八个公告的开庭日期是今年5月18日,只有一个是明年8月。 多家三星相关公司,以及重庆京东佳品贸易有限公司被列为被告。重庆京东佳品贸易经股权穿透后的实控人为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被起诉的三星相关公司包括上海三星半导体有限公司、东莞三星视界有限公司、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有限公司、三星半导体(西安)有限公司、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观察者网联系了京东方媒体关系部,对方工作人员告诉观察者网,此事还在内部了解中。京东则没有回应置评要求。 观察者网也报道,京东方、三星和另一家韩国企业LG曾发生专利纷争,并引述早前传出的消息称,LG显示公司旗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专利资产运营子公司,曾在2022年上半年向京东方发出专利侵权警告。 Source 奈伊:美中2017年来进入大国竞争周期 须防1914年重演 世界新闻网 5/06/2023 美国知名国际关系学者、哈佛大学名誉教授奈伊以「软实力」、「巧实力」论述闻名于世,近日他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指出,美中关系自2017年以来进入「大国竞争」为重点周期,对此须慎重、不要让这段时期失去控制,重演1914年状况。他估计,也许到了2030、2040年代,双方关系的周期可能会转向更多接触与合作,但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奈伊(Joseph Nye)近日在中国出版他的新书「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视频出席新书发表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对美中关系提出阐述。 据新京报的专访,奈伊指出,历史上美中关系经历了起起伏伏,有些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自2017年以来,我们进入了一个以大国竞争为重点的周期。在此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更注重经济关系的周期。我认为这些周期都不会很快得到改变」。他认为,当人们讨论2020年代剩下的时期美中关系会怎么样时,「我们必须慎重,不要让这段大国竞争时期失去控制,以至于我们在无意中陷入我们都不想看到的局面。我认为这是(未来一段时期)值得关注的原因」。 他也预期,也许到了2030年代和2040年代,这个周期可能会再次转向更多的接触、更多的合作,「但我们必须先度过这个危险的时期,才能够看到这种转变的到来」。奈伊强调,美国和大陆应该有高层接触,但也应该有中层接触,想办法创建「护栏」,防止小事件演变成大事件。他也强调,不应该把当前的情况看作是中国在崛起、美国在衰落,而应该看作是两国将成为同伴,需共同努力管理好这种关系。 奈伊指出,如果拜登(Joe Biden)连任美国总统,华府对北京政策将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如果双方能够在所划定的领域内开展互惠合作,拜登的政策也可能会逐渐改变」。 就「软实力」议题,他认为,中国软实力来自于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传统文化;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功,让数亿人脱贫也非常吸引人;而美国的「软实力」不仅基于政府行为,还依赖美国文化中的公民社会。对于近期北京在国际事务扮演了不少调停者角色,奈伊认为这增强了北京的「软实力」。他认为,软实力可成为双方竞争领域,也可以成为合作的领域。 而在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王辉耀的对话中,他则提到,一些美国人将中国袭击美国视作一种潜在的威胁,就像日本在1941年袭击珍珠港一样。不过他强调,中美之间的潜在威胁更像是1914年,当时的欧洲大国都认为将进行的是一场非常短暂、激烈的战争,但事实恰好相反,战争持续四年,导致1,000多万人死亡。他认为危险「是我们像1914年那样犯错,而不是像1941年那样我们中的一方攻击另一方,这就是我们之前谈到的『护栏』如此重要的原因」。 奈伊强调,自己拒绝将美中关系视作进入新冷战,因为虽然有激烈的竞争,但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这在美苏冷战期间从未存在过。他提到,若能摆脱这些「谁崛起和谁衰落的问题」,中美关系将更加健康。 对于北京发展「巧实力」,他则直言,仅在中东或乌克兰推动和平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其周边这样做、管理与邻国的边界争端。另外,对近年中共「战狼外交」的进展,他则直言,「这种与其他国家争论对立的情况在国际政治中是比较糟糕的」。 Source …

德州商场枪案 韩裔1家4口3死 剩6岁童独活

德州商场枪案 韩裔1家4口3死 剩6岁童独活 世界新闻网 5/08/2023 德州购物中心枪击案凶手、33岁贾西亚(Mauricio Garcia)曾任保全并接受枪枝训练,他三年前曾入伍,后因精神问题而被退训;警方仍在调查贾西亚的犯案动机,朝精神健康、仇恨女性与非裔,以及白人至上主义、新纳粹极端意识形态等方向侦办。 枪击受害者包括韩裔一家四口,仅剩一名6岁儿子受伤存活,另有一对相约逛街的姊妹和印度裔工程师罹难。 贾西亚6日在达拉斯郊区的「艾伦名品畅货中心」(Allen Premium Outlets)持AR-15步枪朝人群滥射百余枪,造成八人死亡,后遭警方击毙。 陆军及消息人士表示,贾西亚2008年曾加入陆军,最终「因为不明的精神健康考量而被隔离且退训」。 2015年到2018年,贾西亚曾因保全工作,接受多堂各种枪枝的专业训练。 社媒满是仇女、歧视非裔 调查人员试图拼凑贾西亚的犯案动机,通过社群媒体OK.RU内容发现,贾西亚张贴许多仇恨女性与非裔的言论,另有赞扬希特勒的新纳粹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内容,贾西亚行凶时,服饰胸前位置有「右翼敢死队」(RWDS)缩写字样。 调查人员发现,贾西亚早就盯上这处购物中心数周,曾在极端论坛上分享20多张该商场的照片,并选定人最多的时段下手。贾西亚深谙精神状况每况愈下,在他最后的贴文当中,他埋怨心理师治不好他,担心家人对他的观感等。 南韩领事馆证实,一个韩裔家庭37岁的赵奎松(Cho Kyu Song,以下均音译)和35岁的妻子辛迪·姜新英(Kang Shin Young Cindy),以及两人3岁的小儿子在大屠杀中丧命,只剩上周刚过6岁生日的儿子威廉(William)受伤住院,威廉已从加护病房转往一般病房治疗。 死者包含2小学生、印度裔工程师 另外,一对年轻姊妹丹妮拉与索菲亚‧曼多萨(Daniela and …

秦刚:炒作“中俄结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秦刚:炒作“中俄结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5/08/2023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说,个别国家热衷于炒作“中俄结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属于典型的冷战思维。 据中新社5月8日报道,秦刚日前接受沙特《中东报》书面采访时,作出上述表述。 秦刚称,长期以来,中俄关系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国际风云考验,关键在于找到了一条大国战略互信、邻里友好的相处之道,这条道路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致力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完全超越了零和博弈、阵营对垒的旧思维旧模式,既不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构成威胁,也不受任何第三方的干扰和挑拨,代表着时代进步和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 秦刚称,个别国家总是热衷于炒作“中俄结盟”,反映了他们世界观的过时和贫乏,只看到单极世界中的结盟对抗,看不到多极世界里的合作共赢。 他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年多来,至今依然形势复杂严峻,令人深感痛惜。现实再次证明,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制裁打压、火上浇油只会导致冲突螺旋升级。 秦刚称,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制造者,也不是冲突当事方,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方没有隔岸观火,更没有递刀拱火,而是始终站在和平的一边,站在正义的一边,为和谈发声,为止战尽力,致力于危机的政治解决。 他说,令人感到遗憾的是,个别国家为了自身地缘政治私利,不愿看到战火尽快平息,炮制各种谣言谬论抹黑攻击中国,还对中国企业实施无理制裁,甚至借口乌克兰问题加紧向台湾出售武器,干涉中国内政。“我相信,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谁是谁非,自有公论。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发挥建设性作用。同时,我们坚决反对美国的霸权霸道行径,坚定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Source 解放军迈入「3航母」时代 专家: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 中国新闻组 4/24/2023 专家预计福建舰今年下半年会进行海试。图为2022年6月福建舰下水命名仪式现场。(视频截屏) 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74周年纪念日,央视新闻官宣指出,中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2022年6月17日举行下水命名仪式后,后续的测试、系泊试验已顺利展开;专家称这预示福建舰最快下半年海试。随着福建舰完成海试并最终形成战斗力,中国海军将真正迈进「三航母」时代,且未来势必还会建造第4艘航母。 福建舰于去年6月下水,之后开展一系列装备安装和调试工作。据央视22日披露最新进展,福建舰「动力测试、系泊试验顺利展开」。报导并指出,福建舰最终形成战斗力之后,象征人民海军真正迈进三航母时代。而由于中国海洋面积广阔,仅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无法满足需求,未来势必会继续建造新的航空母舰。 而随着福建舰服役,与之配套的新型舰载机也将陆续揭开神秘面纱。电磁弹射的起飞方式决定福建舰可以搭载固定翼舰载无人机、重型舰载战斗机以及固定翼舰载预警机等多种新型舰载机,这些新机型的亮相值得期待。而配置电磁弹射意味福建舰未来可搭载更多机型的舰载机。 环球时报引述军事专家宋忠平表示,央视报导中提及动力测试和系泊试验,表明在系泊试验中已进行部分动力试验,包括电路、气路和油路测试,这也证明福建舰已为海试做好了充分准备。「另外要进行完整的动力试验,福建舰需要离开港口到海上进行,根据公开的进程预计下半年会进行海试」。 此外,从央视报导画面中引用的模型能看到福建舰上搭载的舰载机趋势,歼15、歼35、空警600,直20以及隐身无人机都会列装航母。「可以想见,电磁弹射器和电磁拦阻器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美国『福特』号航空母舰的电磁弹射设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有限,而我们将会提升电磁弹射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让无故障工作时间越长越好」。 军事专家曹卫东也表示,福建舰海试达到标准就可能加入海军的战斗串行。为补齐短板,中国可能还有更多的两栖攻击舰、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以及援潜救生船只等水面舰艇加入,这些援潜救生船只是作战舰艇编队的保障。至于海军未来会不会有隐身舰载机,还有无人飞机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未来可以期待的」。 央视22日披露福建舰最新进展,称其「动力测试、系泊试验顺利展开」。(视频截屏) Source 中国解放军再发宣传片 仿真对台登陆作战 …

绕地球轨道飞行276天 中国可重复用太空船成功落地

绕地球轨道飞行276天 中国可重复用太空船成功落地 世界新闻网 5/08/2023 中国去年发射一架可重复使用的试验太空飞行器,其绕行地球轨道276天后,于8日成功返回预定降落地,试验圆满成功,未来或可提供更便宜且快速的方式往返太空。 新华社今报导,根据推算,该无人试验太空飞行器为去年8月5日于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值得注意的是,此试验飞行器是可重复使用的。该太空飞行器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在轨道运行期间,「进行可重复使用和在轨服务技术验证,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技术支撑」。 然而该报导并未提及飞行器的相关细节,路透直接以「神秘的中国太空船于276天后返回地球」(Mystery Chinese spacecraft returns to Earth after 276 days)为标题报导,并称中国社群上的评论推测,北京一直在开发一种类似于美国空军X-37B的飞行器,这是一种可以在轨道上停留多年的无人驾驶航天飞机。而美国的无人驾驶且可重复使用的X-37B飞行器则是在轨运行900多天后,于去年11月重返地球。 在此之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曾于2020年9月成功发射一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其在轨道飞行2天后,成功于9月6日返回地球。 Source 中国公布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 2030年进行动能撞击 世界新闻网 4/26/2023 中国大陆提出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图/取自快科技) 中国国家航天局深空探测实验室系统研究院院长陈琦25日表示,中国已提出近地小行星防御的发展蓝图,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一次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2030至2035年间实现推离偏转,而到2045年前初步具备小行星轨道控制能力。 据环球网报导,在25日举行的首届深空探测(天都)国际会议开幕式暨主论坛上,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专家介绍了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并面向全球公开征集首次任务的总体方案以及相关的规划。 陈琦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已被联合国列为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大灾难之首,「防御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为保护地球家园贡献中国力量,是2022年国家航天局发布的八大行动声明之一,为维护人类安全,中国已向全球提出了推动近地小行星防御的相关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