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虫吃塑料 全球微生物被迫「进化」 可分解10种塑料




虫虫吃塑料 全球微生物被迫「进化」 可分解10种塑料

世界新闻网

12/15/2021

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海洋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正在「进化」以吃掉塑料,该研究扫描从环境中提取DNA样本中发现的2亿多个基因,并发现3万种不同的酶、可以分解10种不同类型的塑料。(欧新社)

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海洋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正在「进化」以吃掉塑料,该研究扫描从环境中提取DNA样本中发现的2亿多个基因,并发现3万种不同的酶、可以分解10种不同类型的塑料。


Why these plankton are eating plastic
Feb 25, 2019

Microfibers, used to make things like yoga pants, are the ocean’s tiniest problem.


「卫报」报导,该研究是首次对细菌的塑料分解潜力进行全球大规模评估,其中发现被分析生物中有四分之一携带合适的酶。研究人员表示「发现的酶的数量和类型与不同地点塑料污染的数量和类型相匹配」,这项研究结果提供「塑料污染对全球微生物生态的可衡量影响的证据」。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泽连尼克教授(Aleksej Zelezniak)指出「我们发现多项证据支持这个事实,即全球微生物群的塑料分解潜力与环境塑料污染的测量密切相关,这是环境如何应对我们对其施加的压力的重要证明」。另一名教授里梅克(Jan Zrimec)表示「我们没想到会在这么多不同的微生物和环境栖息地中发现如此多的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真正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70年塑料产量从每年200万吨激增至3.8亿吨,这刺激了微生物进化来处理塑料。海洋样本中发现大约1万2000种新酶,这些样本取自67个地点和3个不同深度,结果表明「更深层次的分解酶水平始终较高,这与已知存在于较低深度的较高水平的塑料污染相匹配」。


Galleria mellonella – a plastic-eating caterpillar
Apr 24, 2017

Researchers discovered that a wax worm, Galleria mellonella, can eat and digest polyethylene, one of the toughest and most used plastics. In the future, the process could be used to devise a biotechnological solution on an industrial scale for managing polyethylene waste.


土壤样本则取自38个国家的169个地点和11个不同栖息地,最终发现1万8000种塑料分解酶。研究人员指出「近60%的新酶不属于任何已知的酶类别,这表明这些分子以『前所未见』的方式分解塑料」。

泽连尼克教授透露「下一步将是在实验室中测试最有希望的候选酶,以密切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它们可以实现的塑料分解率」。

Source



史上第一次 NASA「帕克探测器」正式「接触」太阳

世界新闻网

12/15/2021

美国航太总署(NASA)14日表示,2018年出发的「帕克太阳探测器」今年4月完成重要的里程碑,成为史上第一个接触太阳的太空飞行器。美联社

美国地球物理联盟2021年秋季大会(AGU Fall Meeting 2021)正在路易斯安那州纽奥良举行,科学家在14日的记者会宣布,「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已正式「接触」太阳,穿过尚未探索的太阳大气「日冕」。

美国航太总署(NASA)在新闻稿指出,「帕克太阳探测器」完成了重要的里程碑,这也是史上首度有太空飞行器接触过太阳。NASA表示,「帕克太阳探测器」现在已飞过太阳的「高层大气」(日冕),采集该处粒子及磁场的样本。



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CfA)的天体物理学家史蒂文斯(Michael Stevens)在《科学日报》(Science Daily)解释,这整个任务的目标是认识太阳如何运作,「我们能通过飞入太阳大气达成这一点」,唯一途径则是「由太空飞行器越过科学家称为Alfvén点的外边界」。


NASA’s Parker Solar Probe Touches The Sun For The First Time
Dec 14, 2021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tory, a spacecraft has touched the Sun. NASA’s Parker Solar Probe has now flown through the Sun’s upper atmosphere – the corona – and sampled particles and magnetic fields there.

The new milestone marks one major step for Parker Solar Probe and one giant leap for solar science. Just as landing on the Moon allowed scientists to understand how it was formed, touching the very stuff the Sun is made of will help scientists uncover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our closest star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olar system.


2018年出发的「帕克太阳探测器」4月28日第8次接近太阳期间,至少三次平稳通过Alfvén点。美联社报导,研究团队取回数据花了几个月,之后再用几个月时间进行确认,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划科学家劳亚非(Nour Raouafi)形容此事「迷人地兴奋」。



密西根大学学者卡斯帕(Justin Kasper)告诉记者,「第一次与最戏剧性的一次是我们在下面待上约5个钟头…你现在可能觉得5个钟头,这听起来不重要」。但他指出,「帕克太阳探测器」在这段时间里以每秒超过100公里的速度向前狂奔,移动得如此之快、覆盖一段广阔的距离。


5 New Discoveries from NASA’s Parker Solar Probe
Dec 4, 2019

NASA’s Parker Solar Probe mission has returned unprecedented data from near the Sun, culminating in new discoveries published on Dec. 4, 2019, in the journal Nature. Among the findings are new understandings of how the Sun’s constant outflow of material, the solar wind, behaves. Seen near Earth — where it can interact with our planet’s natural magnetic field and cause space weather effects that interfere with technology — the solar wind appears to be a relatively uniform flow of plasma. But Parker Solar Probe’s observations reveal a complicated, active system not seen from Earth.


劳亚非则表示,日冕似乎比预期要更为粉状,往后的勘查将有助科学家更加了解太阳风的起源、如何受到加热与加快进入太空。初步数据则显示,「帕克太阳探测器」8月第9次接近太阳期间也下沈到日冕,但还需要更多分析,11月则进行第10次接近太阳。

「帕克太阳探测器」取得的新成果已刊登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并获《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接受刊登。据报导,「帕克太阳探测器」将持续不断更接近太阳、更深入潜进日冕,直到2025年进入最后任务轨道(Grand Finale Orbit)为止。

Source



NASA发射露西号 探索太阳系形成及木星小行星群

中央社

10/16/2021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今天发射探测器「露西号」,展开为期12年任务。(美联社)

美国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今天发射探测器「露西号」,展开为期12年任务,首度探测木星的特洛伊小行星群,以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的形成之谜。

法新社报导,载运露西号(Lucy)的擎天神五号运载火箭(Atlas V rocket)是在当地时间清晨5时34分于佛州卡纳维尔角(Cape Canaveral)发射升空。


Launch of NASA’s Lucy Mission to Jupiter’s Trojan Asteroids
10/16/2021

The Trojan asteroids are rocky worlds as old as our solar system, and they share an orbit with Jupiter around the Sun. They’re thought to be remnants of the primordial material that formed the outer planets. On Oct. 16, NASA’s Lucy mission is scheduled to launch from Cape Canaveral, Florida, to explore these small worlds for the first time. Lucy was named after the fossilized human ancestor (called “Lucy” by her discoverers) whose skeleton expanded ou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evolution. The Lucy Mission hopes to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solar system evolution by visiting these 4.5-billion-year-old planetary “fossils.”



露西号将成为第一个飞往距离太阳如此遥远处进行探测的太阳能太空飞行器,并且将观测总数8颗的小行星,比之前所有探测器观测的小行星数量都多。露西号是以史前人类先祖的古化石命名。

为了获得重力助推,露西号还将在近距离飞掠地球3次,而将成为第一个自外太阳系飞返地球附近的太空飞行器。

预计2025年在介于火星与木星的主行星带,露西号将与小行星「52246唐纳乔韩森」(52246 Donaldjohanson)首度相遇。唐纳乔韩森是发现露西化石的考古学家。

2027至2033年间,露西号将与7个特洛伊(Trojan)小行星相遇,其中5个位于引领木星的行星群,2个在尾随木星的行星群,当中最大的小行星直径约95公里。



露西号将以距离地表不足400公里的高度飞越目标观测星体,并借由内置的仪器与大型天线,探测8个小行星的地质结构,包括其成分、质量、密度与体积。

此外,一般认为数量远超过7000颗的木星特洛伊小行星,是木星和土星等太阳系各大行星形成过程中遗留的原料。

科学家相信,小行星蕴藏着原行星盘组成与物理条件的重要线索,而包括地球在内,所有太阳系行星都是由原行星盘形成。

露西号探测器配备露西号发射辐射仪(Lucy Thermal Emission Spectrometer),可探测远红外线辐射,标示小行星的表面温度。

经由一天之内不同时段的测量,研究团队可以推断小行星的物理特性,像是目前有多少的沙、土或岩石。

Source




北美法律公益讲座安排

时间:周二到周五 晚间
5:30-7:00(西部时间)8:30-9:30(东部时间)

周二:如何准备遗嘱材料(遗嘱workshop)

周三:数据泄露和个人身份保护&事业机会说明会

周四:家庭法和婚姻法(周律师)

周五:人身伤害和索赔(朱律师)

Zoom:6045004698,密码:请私信或群里@我

另外:周三6:30(西部时间)

专题:99%华人移民不知道的法律问题(粤语专场)

Zoom 95190929213,密码:私信或群里@我



NASA火星探测车采集两块岩石 有长期接触水迹象

中央社

9/11/2021

「毅力号」一直在杰哲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一带运作,这个坑位于火星赤道北方。(路透)

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火星探测车「毅力号」迄今已采集到两件岩石样本,迹象显示这两块石头曾长期碰过水,有利火星古老年代存有生命的假设。

负责火星计划的科学家法利(Ken Farley)今天在声明中说:「看起来,我们的第一批岩石揭示了一个可能适合居住的长期环境。那里很长一段时间有水,这很重要。」

「毅力号」(Perseverance)于本月6日采集到第一件样本,8日又从同一块岩石上采集到第2件。两件样本的直径都略大于铅笔,长约6公分,保存在探测车内部的密封管里。



「毅力号」从火星上采回的样本。(路透)

「毅力号」一直在杰哲罗陨石坑(Jezero Crater)一带运作,这个坑位于火星赤道北方,35亿年前曾有一座湖泊,当时火星上的环境比现在更暖湿。

第一批样本采自一块成分上属于玄武岩的岩石,可能是熔岩流的产物。火山岩一般包含结晶矿物,有助于放射性定年,能协助科学家描绘这一带的地质史图景,例如陨石坑生成年代、湖泊何时出现又消失、气候如何随时间变化等。

NASA地质学者史泰克摩根(Katie Stack Morgan)在记者会说:「还有一件关于这些岩石的有趣事情是,上面有与地下水长期相互作用的迹象。」



「毅力号」在火星上一颗岩石钻洞。(美联社)

科学家早就知道陨石坑内曾有湖泊,原本不排除湖水仅仅存在50年,只是昙花一现。现在,他们可以更肯定,地下水存在的时间比原先估计的要长。

史泰克摩根补充说:「如果这些岩石长期接触水,内部可能会有适合古老微生物生命存在的隙缝。」

岩芯内的盐类矿物,可能会有古代火星水产生的细微气泡在其中。

NASA希望在2030年代与欧洲太空总署(European Space Agency)共同运行的任务中,把这些样本带回地球,供实验室深入分析。

Source



NASA逾50年来首见 SpaceX太空船夜间降落海上

中央社

5/02/2021

SpaceX天龙太空舱今天凌晨降落在佛州外海。这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5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海上降落。(美联社)
SpaceX天龙太空舱今天凌晨降落在佛州外海。这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5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海上降落。(美联社)

载着4名太空人返回地球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天龙(Crew Dragon)太空舱今天凌晨降落在美国佛州外海。这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5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海上降落。

法新社报导,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表示,这群太空人在国际太空站(ISS)进行近6个月任务后返回地球,据报他们感觉状况良好。

SpaceX returns 4 astronauts to Earth; rare night splashdown
May 2, 2021


NASA的WB-57高空研究飞机传回的夜视影像显示,太空舱离开ISS后经过6小时半的飞行,于凌晨2时56分降落在佛罗里达州巴拿马市(Panama City)外海的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海面。

大约半小时后,回收船Go Navigator上的团队就收回太空舱,将它吊上甲板。

这是继1968年12月27日阿波罗8号(Apollo 8)人员返抵太平洋(Pacific Ocean)之后,NASA第一次实施夜间海上降落。

太空船指挥官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是舱口打开后第一个现身的人,他踏上甲板后小小舞动一番。很快地NASA太空人葛洛佛(Victor Glover)也离开太空舱。

霍普金斯在NASA一段推文中表示:「我们想代表Crew-1任务成员与我们的家属向您们致谢…当人们团结起来,就能完成了不得的事。你们都是改变世界的人。恭喜。回来真好。」

太空舱内另外两人为NASA太空人华克(Shannon Walker)和日籍太空人野口聪一。

NASA新任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表示欢迎4人回家,同时恭喜NASA和SpaceX团队,赞扬他们努力确保太空人安全且成功降落海面。

尼尔森说:「我们又为美国以及我们的商业与国际伙伴,完成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太空飞行。安全又可靠地往来国际太空站,正是NASA启动商业载人计划(commercial crew program)时的愿景。」

SpaceX天龙太空舱今天凌晨降落在佛州外海。这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50多年...
SpaceX天龙太空舱今天凌晨降落在佛州外海。这是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50多年来第一次夜间海上降落。(美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