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县华人新冠检测收千元账单 「一直以为还免费」

洛县华人新冠检测收千元账单 「一直以为还免费」 世界新闻网 02/05/2023 南加洛杉矶县华人去年年底前往一家医疗中心做新冠检测,没想到一个多月后收到一张账单,显示检测费用一千多元。对此华人十分纳闷, 「我一直以为新冠检测还是免费,没想到现在需要支付这么多,而且检测时,工作人员并没有说这是付费项目。」 洛县亚凯迪亚市(Arcadia)居民赵女士去年12月出现新冠感染症状,发烧咳嗽嗓子痛、全身无力,于是她在家中做了快速检测,显示阳性。根据赵女士所在公司的要求,如果要请新冠病假,不能递交家庭检测结果,必须出具医疗中心的核酸检测(PCR)阳性结果才可以。 赵女士当即在网上搜索家附近的新冠检测点,发现大部分检测站的预约都需要等待数天,而位于阿罕布拉市(Alhambra)的一家名为蜂鸟新冠测试中心(Hummingbird Covid Testing Center),可以预约当天的检测。 赵女士在这家测试中心做了两项新冠病毒检测,一项是PCR,另一项是快速抗原检测。她回忆说:「当时工作人员并没有提到任何费用,我以为新冠检测就是免费的,也没有问。」但一个多月后,赵女士收到一张医疗费用账单,上面显示两项检测的总费用是1015.76元,其中保险公司支付673.76元,患者需支付342元。 对于这张意外的医疗账单,赵女士表示非常不理解,她赶紧致电询问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这家检测中心不在医疗保险网络内,因此客户需自己支付额外费用,但同时也指出,保险公司将再次核实这笔费用,并与检测中心进行沟通,患者有可能无需支付,要等待最后结果通知。截至目前,赵女士尚未收到保险公司的任何来电来函。 赵女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她一直认为新冠检测是免费的,记得疫情严重时当地有很多检测点,包括CVS等各大药房、以及众多流动检测站,都会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无论患者有无合法身分和医疗保险,「我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检测已经开始收费,也怪她太大意,做检测前没有问清楚。」 新冠检测目前是否免费,记者致电亚市的一家CVS药房检测点,工作人员表示,检测确实已经开始收费,如果民众有保险的话,可先致电自己的保险公司,询问具体的自付额,有些保险公司全额承担检测费用;如果民众没有任何医疗保险,自费检测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因为各种测试剂品牌不同,价格也不一样。 建议民众如需前往检测站做新冠检测,可先主动询问是否收费以及具体费用,避免像赵女士一样,突然收到一张意外的医疗账单。 拜登政府1月30日宣布,自5月11日起,新冠疫情将不再被视为美国公共卫生紧急状况,意味着政府将停止为新冠家庭测试、疫苗和治疗等众多项目买单,私人保险公司也将不再每月支付免费的家庭测试,许多美国人将不得不开始为过去三年都免费的新冠医疗服务付费。相关报导同时指出,届时保险公司可能不再支付非处方检测的费用,患者需要先开处方才能进行PCR检测。 Source 中国首公开新冠死亡病例统计:在院死亡5万9,938人 世界新闻网 01/14/2023 中国这波疫情究竟造成多少死亡病例,一直没有官方说法,今天终于有了具体数字。中国国家卫健委今天首度对外公布,2022年12月8日到2023年1月12日期间,全中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万9,938例。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当地时间14日下午举行记者会,中国国家卫健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首度发布上述统计,他并表示,5万9,938例死亡病例当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5万4,435例。 此外,这波死亡病例平均年龄80.3岁,65岁及以上约占90.1%,其中80岁及以上约占56.5%,死亡病例中90%以上合并有基础疾病,主要合并疾病为心血管疾病、晚期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为何拖到现在才有数据发布?焦雅辉则表示,「医疗机构死亡病例资讯报告平台」于202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另外官方也要求医疗机构将2022年12月8日至12月29日期间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进行汇总和上报。他强调,由于数据信息量比较大,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死亡情况,「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的态度,组织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了系统分析,因此耗时比较长」。 …

亚马逊华人员工惨 股票大缩水,天天担心被裁

亚马逊华人员工惨 股票大缩水,天天担心被裁 世界新闻网 02/04/2023 亚马逊华人员工惨字了得,不仅天天担心被裁,持有的公司股票也直线缩水三分之一。商龙头亚马逊(Amazon)2月2日公布第四季和2022全年度财报,其中全年利润出现27亿元亏损,是亚马逊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盈转亏的情况。 对于亚马逊员工而言现在是非常难熬。亚马逊在2023年一开年就裁员1.8万人。居住在南加的陈女士去年刚加入亚马逊,担任产品经理一职。陈女士说,自己经历半年面试,才好不容易找到这个满意的工作,然而工作没到半年,团队中的好几个同事就突然一夜之间「消失」了,裁员来的毫无征兆,让人措手不及。 陈女士表示,这次公布的财报业绩如此之差,恐怕今年还会有新一波裁员,天天都提心吊胆,因为自己是H1-B工作签证身分,再加之现在整个科技行业和经济大环境都不景气,被裁员就完蛋了。 噩耗还不止这一个,陈女士补充说,亚马逊内部已发出消息,从现在开始不再允许社招SDE1,所有的SDE1都必须通过校招/returned offer(实习结束后提前拿到正式录用机会)才可以。SDE1是亚马逊员工的基础等级,像是刚毕业的学生,或是转码面试者常属于这一等级。这意味着,以后转码非常难,那些网上靠着刷题就拿到亚马逊Offer的经历,几乎不可能。 2022年对于亚马逊是煎熬的一年,股价重挫、大规模裁员、年度财报严重亏损。亚马逊经历上市25年以来成长最缓慢的一年,全年营收仅增长9%,且股价在2022年几乎腰斩。此外,根据财报显示,亚马逊预估本季获利最糟可能归零,且未来几季料将持续趋缓,财报一出股价更是遭受重创。 对于那些在亚马逊股价直在线升时加入的员工,身价也是「直线缩水」。大约2019年底加入亚马逊的华女Phoebe说,自己刚进入亚马逊时,股价处于高点,到现在自己的公司股票已缩水三分之一。对于员工来说,股票也是自己薪酬包(Package)很重要的一部分,这等于自己年收入少了三分之一。 Source 一代华人困在硅谷:赴美十年,终成炮灰? 36氪  02/04/2023 伊隆·马斯克在Twitter掀起的裁员风暴,凌厉、粗暴、不留情面,并迅速扩散到整个旧金山湾区,到处都是“硅谷梦碎”的声音。 2022年,美国科技行业超过15万人失去工作。而2023年开年,情况并没有变好,微软裁员1万人、亚马逊裁员1.8万人、谷歌裁员1.2万人——不断加长的裁员名单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为了方便办理身份,硅谷的华人多从事技术岗,薪资更高,成为2022年大裁员波及最多的群体。 中国名校本科,美国硕士光环加持,仰望着李彦宏这样早早红利变现的华人科技界偶像,这些有着雷同人生简历的异国“代码精英”,在互联网行业极速膨胀的年代挤进硅谷,成为2010年代国内人人艳羡对象。 只是他们中许多人没等来科技巨头光环如期变现,面前摆着的只有一纸裁员通知。这群刻板印象尽是“沉默”的少数族裔,甚至难以成为硅谷裁员主流叙事中的那条主线。 “有时还是会想,为什么是我?”刚刚经历裁员的某科技公司工程师Gemma问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60天,Gemma必须在60天内找到下一份工作,否则,她的美国工作签证将直接失效。 去年5月,Gemma从金融行业转行进入位于美国芝加哥的一家上市科技公司,尽管不属于一线科技大厂,不满金融圈封闭排外氛围的Gemma,仍旧对科技公司的开放充满了期待。 面试她的领导当时是这样描绘她的职业前景的:“这是CEO特批的一个岗位,非常重要,CEO很强调产品,你这个岗位要负责公司很大一部分业绩增长。” 然而,三个月后,这个“非常重要的特批岗位”就被弃如敝履。 …

175万买「地狱之屋」 旧金山华裔夫妇遇噩梦

175万买「地狱之屋」 旧金山华裔夫妇遇噩梦 世界新闻网 02/04/2023 2020年10月,江先生(Ben Jiang,姓名皆音译)和妻子孙女士(Jennifer Sun)在旧金山的Bernal高地(Bernal Hights)以高达175万元的价格买下一栋亟待修葺的房子,期待能成为他们的梦想之家。 然而,江先生现在却称之为「地狱之屋」。 买下这栋房子以来,江先生饱尝典型的旧金山式经历:在购买Bernal高地的房子后不久,这对夫妇聘请建筑师设计改造,并在2021年5月提交他们的计划。但该地点位于Bernal高地 「特殊用途区」,市议会法规中的要求极繁琐;这对夫妇修改他们的项目,在2022年8月获得规画部的批准。 但去年11月楼宇检查局(Department of Building Inspection)又向这对夫妇发出意见,要求他们对房屋所在的斜坡提供岩土工程报告和地质学家报告。这对夫妇正在进行必要的土壤测试,但江先生说他不明白为什么市政府直到最近才提到这个问题,该项目在2021年5月就提交了。 警察部门的作为也让他感到沮丧:11月,有人翻越后院的围墙搬进房内,并引发一场大火;江先生被迫安装了安全摄像头,用木板封住房屋被偷爬进屋的入口,并加固房子以防止偷住者们进入。警方四次接到报告,但只在2022年2月逮捕七名偷住者之一。他们对房子造成巨大的破坏,并留下大量的毒品用具,至今这栋房子没有任何变化,这个城市无力解决自己的功能障碍,并为居民提供基本服务。 由于5月他们即将期待一个新生命出世,如今他们已经放弃旧金山,在密尔布瑞另买一栋房子,很快就拿到类似的改造许可,并已开始施工。这对夫妇正不断拿出巨额资金用于支付他们的公寓租金、两处房屋的抵押贷款和房产税、许可费和保障Bernal高地房屋的费用,耗尽银行存款。在本应是期待宝宝的幸福时刻,给他们造成重大压力。 这对夫妇很高兴能搬进他们在密尔布瑞的家,但不确定该如何处理Bernal高地的房子。江先生打算在拿到许可证后尝试卖掉它,但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并不像他买房时那样火爆,他不确定是否会有买家。Redfin说它的价值比这对夫妇购买时少了7万元。 Source 南加房市好冷 洛县、橙县房屋销售量暴跌46% 世界新闻网 01/29/2023 橙县纪事报报导,洛县与橙县房屋销售量,在12个月内暴跌46%,创下有纪录以来最低的12月。根据CoreLogic数据,这两县房屋销售额总计5772套,比2021年12月开始的12个月减少4833套。 这可说是自1988年以来,销售最慢的12月,与任何一个月相比,房屋销售额第四低。过去12个月的销售额降幅,在35年以来排名第八,也比1988年以来的12月平均销售额低50%。 …

中国通报:现有新冠住院病患近10万例、重症7,918例

中国通报:现有新冠住院病患近10万例、重症7,918例 世界新闻网 02/04/2023 中国官方最新通报的新冠疫情显示,截至2月2日,现有新冠重症病患7,918例;1月27日至2月2日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累积共3,278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4日晚间公布的消息,截至2月2日,中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兵团新冠现有住院病例9万8,742例,现有重症7,91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653例、基础性疾病重症合并新冠病毒感染7,265例。 就死亡病例的情况,通报指出,1月27日至2月2日,全中国医疗机构累计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3,278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31例、基础疾病合并新冠病毒感染死亡3,147例。 稍早中疾控于本月1日发布的通报显示,中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者于2023年1月5日达到峰值162.5万人,随后持续下降,1月30日下降至14.4万人,较峰值减少了91.1%;重症患者在1月5日达到峰值12.8万,随后持续下降;在院死亡病例数于1月4日达到每日峰值4,273例,之后也是持续下降。 此前据人民日报旗下健康时报1日消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指出,目前80%到90%的人群自然感染后已获得天然免疫,加之中国疫苗接种率已达到90%以上的水平,「中国的免疫屏障已经基本创建」。 他强调,虽然从短期来看,疫情形势是安全的,暴风骤雨已经过去,「但从中远期来看,还存在很多变量」。 具体而言,曾光指出中国仍然面临着XBB、BQ.1及其亚分支境外输入的风险,尚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也依旧面临着感染风险;另一方面,此次新冠疫情全面放开之后,不论是医疗救治系统还是公共卫生系统,都需要总结经验。 Source 上海新冠研究:味嗅觉变化 代表病毒入侵神经系统 世界新闻网 02/02/2023 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熊利泽、李成医学团队在《国际传染病杂志》发表的论文指出,味嗅觉变化很可能是病毒入侵神经系统的重要标志。 据上海澎湃新闻报导,临床研究发现,在Omicron毒株流行时期,味嗅觉变化的患病率没有明显下降,但严重程度有所减轻,接种疫苗起到了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味嗅觉出现变化很可能是病毒入侵神经系统的重要标志。 自新冠大流行以来,新冠相关嗅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3.2%到98.3%之间,味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在5.6%到62.7%之间,但Omicron毒株流行期间的味嗅觉障碍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尚不清楚。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式研究,分别有688名和385名受试者完成了2个时间点2种不同的方式的嗅觉和味觉功能评估。 结果显示,2个时间点的味嗅觉变化患病率分别为41.3%和42.6%,2种方式的严重程度分布没有差异。 首发症状为头痛和肌肉疼痛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味嗅觉变化,而患者的首发症状为咳嗽、咽喉不适和发热,以及接种三剂疫苗和尚无症状显示出保护作用,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Source 被曝“考虑自行研发COVID病毒变种”,辉瑞回应 新京报 01/29/2023 …

微信开放注册「小号」冲热搜 有人肯定、也有人酸:方便出轨

微信开放注册「小号」冲热搜 有人肯定、也有人酸:方便出轨 中国新闻组 02/04/2023 微信平台显示,使用同一手机号注册辅助帐号的功能已全量开放。已绑定手机号、已开通微信支付、注册时间超过一定时长且当前帐号无安全风险,可辅助注册一个新微信帐号。辅助帐号与原帐号在聊天、通信录和朋友圈等基础功能均无差异。消息一出,迅速冲上热搜第一,网友对此功能有赞有弹。 证券时报报导,要想注册辅助帐号,微信号需符合下面两个条件:微信号注册时长需要满两年以上,且微信号最近一年内没有封号纪录。为了保证注册帐号的安全,需要手机号来完成短信验证,官方表示,该手机号仅用于注册中的微信号安全验证,不会使其与当前绑定的微信号解绑。 另据每日经济新闻报导,微信注册小号步骤为点进 「我-设置-切换帐号」,选择 「添加帐号」,点击「注册一个新的帐号」,最后点击「通过当前微信手机号辅助注册」,即可成功注册小号。在完成注册后,建议先设置一个好记的微信号,以便未来能以「微信号+密码」的方式进行登录。 但目前不少网友反映,「无法成功注册。」有记者试验,最终显示「由于安全原因,暂时无法通过当前微信绑定的手机号辅助注册新帐号。」有知情人士对中新财经表示,「该功能还在灰度测试中。」据了解,早在去年的时候微信就已经在小规模地灰度测试该功能。 微信开放注册「小号」掀起话题,多数网友表示支持。不少人开心表示,工作和生活终于能分开。 但持质疑态度的也大有人在。不少人第一反应是「更方便有的人出轨了」,更有网友开酸,「老腾也是紧跟潮流的步伐啊!刚刚才宣布小三小四小五以后可以自由奔放,立马就给那些男人们弄好配套设施,以后正室可得多个心眼啰,防不胜防啊!」还有人表示,「换来换去不麻烦吗,以后大家都知道了也没多大意思,谁不会拿你手机切换看一下啊,一个手机直接能登陆2个微信那就方便了。」 Source 科技大裁员 华人转行或海归或思考其他机会 希望度过这波危机 世界新闻网 01/31/2023 不久前科技业码工(电脑专业人才)的薪水加股票Bonus收入还傲视不少行业,但最近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接连传出万人以上规模的裁员消息,让不少华人被波及。面对这波持续的裁员大潮,有华人转行传统行业,有人计划海归,也有华人刷题升级,希望能度过这波裁员危机。 在非科技行业工作的陆先生最近被辞退,他说,公司人事部门给他两周时间交接,说这两周可直接休假。他也没打算闹,理解现在行情不好,被辞退很正常,就是想知道给他两周工资就让走人是否正常,有没有商量再多给点的可能性。或让他有多些时间找工作。且他的bonus还没发,是不是应该跟老板要?还有他的工作签证身分,如果没有公司支持很难继续。 华人杨女士更惨,刚为了这份工作跨州搬家,费力很大刚安顿好,还没喘口气就被辞退。人一下子很懵,她进入业界不算久,但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心里很慌。眼下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医疗领域服务的李小姐最近也被裁员大潮波及,她说,刚到公司得到消息,整个公司裁员300多人占公司员工6%,好多有10多年资的老员工也被辞退了,担心大萧条是不是到来了。同组一个工作了七年的同事辞职,老板也没请大家吃一顿送行。让她感慨对公司不能有感情,干活拿钱走人,多投入一分感情都是浪费。 最近被公司辞退的黄先生说,叫你走人哪有提前通知的,不都是当天进公司被叫进去面谈,电脑所有权限都已被删。然后由保安陪着走到座位上拿包走人,其他私人用品过一周寄到家,根本没时间吃饭送行。关系好的都是事后私下联系的。他唯一的感想就是不在公司放任何私人物品,老板要是一早找他谈话,他能立马拎包走人。 他说,最近不少认识的同行都转去传统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现在很吃香。想当初流传这么一句话,教授医生律师不如转码,万般皆下品唯有双码高,如今山水轮流转。他一个朋友最近刚转码,就遭遇这波裁员浪潮,初级入门的水平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华人姜先生最近被辞退,计划海归。他说,借此机会全家回流中国发展。比起现在裁员大潮的美国,他觉得中国国内既然已放开了,以后肯定是以发展经济为主了,所以回国发展机会更大一些。且他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人照顾,这也是他想要回去的一个因素。 …

中专家批年轻人工资低是因为能力不足 登热搜榜第一

中专家批年轻人工资低是因为能力不足 登热搜榜第一 世界新闻网 02/04/2023 中国年轻人工资议题再度成为舆论焦点,中航基金副总经理邓海清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他还谈到,做同等的工作,如果你去了越南和泰国,只能拿到一半的工资。此番言论已连续两天登上热搜榜第一,引起网友热议。 据鲁南在线报导,邓海清认为,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的太少,或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很少有年轻人去反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准不够。」 此外,他还怒批对人民币50万元(7.3万美元)以上存款征收高额利息税的建议,认为不应该拿老年人的定期存款利息去征税,不应该拿弱势群体开刀,这样的建议不合法不合理。 上述言论随即引起广泛争议,话题「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更是连续两日占据微博热搜第一,更衍生出「在中国收入1万(人民币)是个什么样的水准」、「我们抱怨工资低有错吗」等相关话题。 有网友表示,「有道理但不多,比越南泰国,你怎么不比美国呢?」;还有网友说「你要努力工作拚命加班然后迟早有一天你老板能住更大的房子开更好的车的。」、「大家越来越不信专家,专家有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能力够不够。」 也有网友称,工资高也可能与能力无关,平台不同,同样能力的人收入天差地别。勤劳不一定致富是真的,资源配置问题才是关键。还有人认为,年轻人确实经验和能力不够,但是工资也不能低的让人活不下去,无法积累足够的经验和能力。甚至有人建议向专家征税,他们一般都有存款,有车有房,有股票资产,应合并按阶梯征税。 Source 科技大裁员 华人转行或海归或思考其他机会 希望度过这波危机 世界新闻网 01/31/2023 不久前科技业码工(电脑专业人才)的薪水加股票Bonus收入还傲视不少行业,但最近微软亚马逊等大公司接连传出万人以上规模的裁员消息,让不少华人被波及。面对这波持续的裁员大潮,有华人转行传统行业,有人计划海归,也有华人刷题升级,希望能度过这波裁员危机。 在非科技行业工作的陆先生最近被辞退,他说,公司人事部门给他两周时间交接,说这两周可直接休假。他也没打算闹,理解现在行情不好,被辞退很正常,就是想知道给他两周工资就让走人是否正常,有没有商量再多给点的可能性。或让他有多些时间找工作。且他的bonus还没发,是不是应该跟老板要?还有他的工作签证身分,如果没有公司支持很难继续。 华人杨女士更惨,刚为了这份工作跨州搬家,费力很大刚安顿好,还没喘口气就被辞退。人一下子很懵,她进入业界不算久,但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心里很慌。眼下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在医疗领域服务的李小姐最近也被裁员大潮波及,她说,刚到公司得到消息,整个公司裁员300多人占公司员工6%,好多有10多年资的老员工也被辞退了,担心大萧条是不是到来了。同组一个工作了七年的同事辞职,老板也没请大家吃一顿送行。让她感慨对公司不能有感情,干活拿钱走人,多投入一分感情都是浪费。 最近被公司辞退的黄先生说,叫你走人哪有提前通知的,不都是当天进公司被叫进去面谈,电脑所有权限都已被删。然后由保安陪着走到座位上拿包走人,其他私人用品过一周寄到家,根本没时间吃饭送行。关系好的都是事后私下联系的。他唯一的感想就是不在公司放任何私人物品,老板要是一早找他谈话,他能立马拎包走人。 他说,最近不少认识的同行都转去传统产业,尤其是金融业现在很吃香。想当初流传这么一句话,教授医生律师不如转码,万般皆下品唯有双码高,如今山水轮流转。他一个朋友最近刚转码,就遭遇这波裁员浪潮,初级入门的水平更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华人姜先生最近被辞退,计划海归。他说,借此机会全家回流中国发展。比起现在裁员大潮的美国,他觉得中国国内既然已放开了,以后肯定是以发展经济为主了,所以回国发展机会更大一些。且他父母年纪也大了,需要人照顾,这也是他想要回去的一个因素。 在湾区工作的李小姐虽然还没被辞退,但整日也很紧张。她说,该公司还在招人,看起来没有裁员的信号,但是大环境如此,她也很担心。只能不断刷题提高竞争力让自己心安一些,即便要被辞退,也想避过这波风潮,不然那么多人涌入就业市场,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Source …

中国网络业总营收衰退 6年来首见

中国网络业总营收衰退 6年来首见 中央社 02/04/2023 香港媒体报导,由于中国经济成长放缓及当局监管加剧,削弱阿里巴巴与腾讯等网络巨贾发展动能,以致中国网络业去年的总营收不如2021年,这是自2017年公布统计数据以来首次总营收下挫。 香港「南华早报」(SCMP)报导,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本周公布,涵盖年度营收超过人民币(下同)2000万元的网络业者数据,2022年中国网络业的总营收为1兆4600亿元(约新台币6兆4599亿元)萎缩1.1%。 由于中国的防疫管控重创这个曾经发展非常火红的产业导致营收萎缩,完全迥异于过去年6年的成长幅度屡屡站上双位数。 虽然中国网络业的营收减一般认为预料之中,但这个产业的营收全面骤降,凸显中国的网络产业往昔高成长的荣景画下句点。 南早的经营者阿里巴巴集团通报,2022年第3季营收成长3%,而腾讯则是通报萎缩2%,这是腾讯2004年上市以来,第2次通报季度收入衰减。 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出,举凡经营叫车、旅游、金融与租房服务的网络业者受创最深,与2021年相比,去年营收减幅达17.5%。 其他像是提供在线购物、医疗用品与外送等服务的网络业者,去年营收还可见红,比2021年成长12.6%,至于提供新闻与资讯、搜索、社群网站、游戏、影音等服务的网络业者,去年营收比2021年成长4.9%。 当前中国穷于应付诸多造成经济陷入困境的因素,包括受疫情影响打乱供应链、俄乌战争牵动的连锁效应,以及房地产业一蹶不振。 至于有助于衡量中国网络业新创势头的关键数据,也就是中国市场的APP数量,工业和信息化部没有公布。 而回顾先前已发布的年报,当局监测,截至2021年底,中国市场的APP数量为252万款,至2020年底共345万款,至2019年底则是367万款。 另外,总计中国网络业去年的获利成长3.3%达1415亿元,但获利的涨幅比2021年减少10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上海、天津、广东及浙江共5个地区的网络业者,去年共获利1249亿3000万元,占全中国逾8成。 去年中国的网络用户数超过10亿500万,网络的普及率达74.4%,仍居全球第一。 Source 省成本代价高 美四科技巨头为裁员花了100亿 世界新闻网 02/03/2023 金融时报(FT)报导,亚马逊、脸书母公司Meta、Google母公司Alphabet和微软四大科技公司,为了运行包括大规模精简人力在内的削减成本措施,合计将认列超过百亿美元的费用,显示为节制支出先得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群美商科技公司最近纷纷大举裁员,并在本周公布的财报声明中揭露与整顿公司相关的高额费用。 之前,这四大咖合计已宣布裁员5万人,套用Meta首席执行官祖克柏的话,此举有如向华尔街宣示今年迈入「效率年」,一反过去十多年来砸重金投资扩张、拚成长的做法。 但要削减成本,起初必须先付出高昂成本,包括遣散费。 …

中国新冠疫情缓 美联航、达美恢复直飞

中国新冠疫情缓 美联航、达美恢复直飞 中国新闻组 02/04/2023 中美关系在政治上因为一个中国飞到美国的气球趋于紧绷,民间正常通航却迫不及待上路。受过去三年新冠疫情影响,中美航班大范围削减,中国国内航空公司在民航局「五个一」政策限制下,也只保留少量中美航班的运营。随着疫情缓解,中美双方为复航做出政策调整。无独有偶,英国航空和维珍航空也同时宣布恢复英中直航重启。 美联航每周4趟旧金山-上海 据澎湃新闻报导,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昨(3日)宣布,恢复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旧金山(旧金山国际机场)之间每周四次的直飞航班。首趟去程直飞航班于1月28日由上海飞往旧金山,回程直飞航班为1月29日。 此前受疫情影响,该航班经停南韩仁川机场。美联航新的直飞计划,使上海到旧金山飞行时间缩短2小时20分钟,回程缩短1小时35分钟。这也是美联航恢复中美直飞不经停的首条航线。 达美将取消首尔经停 与此同时,美国达美航空微信公众号2月3日消息,达美航空自3月3日起取消首尔技术经停,正式恢复中美直飞航线。 过去三年时间,受疫情影响,中美航班大范围削减。2020年1月底,由于中国疫情较为严重,美联航、达美航空、美国航空等先后暂停中美航线运营。随着疫情缓解,中美双方为复航做出政策调整。 界面新闻报导,2020年6月16日之后,中美航班扩容,但美国航空公司运营的中美航班并非直飞入境,而是要在第三国进行技术性经停。达美航空考量是入境中国集中隔离政策会影响航空公司人员调度和成本控制。 据中国民航局方面此前透露,1月8日起已开始受理中美航空公司恢复运营中美航线的申请。在航班恢复过程中,民航局也会加强与美国民航主管部门沟通,推进中美之间航班顺利复航。 另据观察者网报导,2月3日,「英国驻华使馆」公众号发文称,时隔两年多,英国航空和维珍航空同时宣布恢复英国往返中国内地航班。「我们欢迎英中直航重启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相信这将为英中之间更为便捷的交流提供很大的助力」。 据报导,英国航空将于4月23日重启伦敦希思罗机场往返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航班,每天一班;另从6月3日重启伦敦希思罗机场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航班,每周4班。 维珍航空也宣布将于今年5月1日起,恢复伦敦至上海的每日客运及货运服务。维珍航空伦敦-上海航线恢复后,将维持疫情前的运营安排,由波音787-900型客机执飞。 Source 中国核酸产业链瓦解 数百万人「失业」 中央社 01/27/2023 中国放宽防疫管制不再运行全员核酸检测后,先前获聘投入其中的数百万防疫大军随即面临生计无着,有人另谋出路改卖快筛,却又遭遇市场饱和获利难,没工作的新年特别难挨。 综合香港南华早报(SCMP)与中国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报导,例行核酸检测之前成为中国民众天天都得经历的日常,估计核酸产业链的从业者曾高达数百万人之谱。 像是人在北京的赵姓药剂师,自去年5月起负责采集咽喉样本,至12月7日当局颁布优化防疫措施新10条后,再也不需运行全员核酸检测,包括他在内,原本听从防疫指令身穿白色防护疫的「大白」们成了闲置人力。 雇用他的机构大范围撤除核酸检测亭,从原本的百余个仅保留7个,付给赵姓药师的收入也腰斩,如今每天只有人民币200元(下同,约29.4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