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签证难办 用中美双护照出入境?宜慎

中国签证难办 用中美双护照出入境?宜慎 世界新闻网 01/09/2023 不少华人对于中国人不能拥有中美双重国籍的规定很介意,尤其疫情期间因为中国签证难办,导致很多海外华人无法回国探望亲人,于是有人琢磨出同时拥有中美两本护照出入境的「可行性」方法。 有华人日前在网上询问,他之前因为想帮父母办理移民而入籍,但最近父母在中国染上新冠病毒,他着急回去。他想用美国护照出境,然后用中国护照入境中国,这样是否比去中国领事馆申请签证快? 有华人支招他出境美国再从第三国绕一下,该华人表示,用美国护照离开美国去第三国,用中国护照离开第三国去中国,返回时一样中转。像他的朋友在入籍美国之前,拿着绿卡办好加拿大十年旅游签和港澳通行证,这样即使入籍,也能在加拿大和港澳等地用中国护照中转,或者去那些中国护照落地签或免签的国家如泰国。 这么做理论上犯法,但实际上可行,因为两本护照上面的出入境章都是齐全的。 华人南哥也曾在Youtube分享他如何持中美两本护照,却没有在第三国中转而直接出入境中美的经历。他说,他在2021年春天也是因为看望生病家人需要回中国。他在从上海回美国时,选择用中国护照买机票,在上海机场登机时,也是用中国护照登机。但是因护照上没有美国签证,被航空公司质疑。他就把美国的护照给对方看。对方表示中美不承认双重国籍,边检不一定能通过。结果在安检处,对方只看了他的中国护照,问其去美国干什么。他回答回去工作,就盖章通过,没有阻碍。而在美国入境时,他给海关看美国护照就顺利入境。 他说,其实这么做是有法律依据。根据80年代的中美领事协议补充条款第二条,上面写着,中美没不承认双重国籍,对那些自称有双重国籍的人,要给他们进出方便。因此他认为进出中国拿中国护照,回美国入境时只要有美国护照就可以。 根据维基文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事条约的附件一:中美两国政府关于两国公民团聚、旅行方便等问题的补充换文(美方来照)的第二条果然有这样的描述,「两国政府同意给予自称同时具有美利坚合众国国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两国间旅行的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国政府承认双重国籍。上述人员出境手续和证件将按照居住国的法律处理;入境手续和证件将按照前往国的法律处理。」 Source 中国冠病感染人数暴增 重症床位紧缺 殡葬业出现“黄牛党”高价转卖名额 联合早报 01/01/2023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陆蒙吉教授说,北京度过重症和死亡的高峰预计还需要四到六周的时间。对于较晚暴发感染潮的城市而言,时间窗口也很小。 (上海/武汉综合讯)中国冠病感染人数暴增之际,多地医院的重症床位越来越紧缺,殡葬业也出现了“黄牛党”,将名额高价转卖给民众。 据第一财经、路透社和东方网等综合报道,北京、吉林、安徽、武汉、广州等多地二三级医院的患者,尤其合并基础性疾病的高龄老人开始增多,重症床位也越来越紧缺。 最近一个多月以来,中国的重症床位已经急速扩张。每10万人口的重症医疗床位在11月12日不足四张,截至12月25日已经达到每10万人12.8张。即便如此,重症床位的供需依然失衡。 例如,北京航天中心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综合医院,截至12月31日重症床位达到130张,占比超10%,超出国家要求的8%。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陈济超说,即便如此,无论是综合ICU还是多个专科ICU,床位已经达到比较饱和的状态。以呼吸科为例,在12月初床位扩增之后,目前的床位使用率已超过100%。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说,根据既往数据,奥密克戎引起的第一波社会面疫情的周期一般在三个月左右。但由于中国重症医疗资源存在历史欠账,叠加冬季流感高发期等情况,整体演进周期大概率都会拉长。 陆蒙吉认为,北京度过重症和死亡的高峰预计还需要四到六周的时间。对于较晚暴发感染潮的城市而言,时间窗口也很小。一方面需要更充分调度社会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力量,实现医疗救治压力分流;另一方面,要谨防重症医疗资源分配失衡,导致其他疾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救治。 除了医疗挤兑的问题,中国多地殡葬业负荷超重。据报道,星期天在武汉市郊的汉口殡仪馆,有送葬者和灵车陆陆续续抵达。入口工作人员拒绝回答最近工作量的问题。不过,成都和北京的多个殡仪馆透露,自防疫政策取消,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忙。 …

疫情三年,数万名中国学生疫情线上作弊赴美留学

疫情三年,数万名中国学生疫情线上作弊赴美留学 01/09/2023 对于家考作弊现象,无论是家长,还是考生,大部分都对这种行为嗤之以鼻,不仅是不正之风,还加剧了考生的内卷,损坏了中国学生的形象。此前,ETS也曾表示要出重拳打击作弊,称一年处理37000个中国托福家考作弊考生。近日,外媒又有报道:家考就是个笑话,揭秘家考作弊内幕,称上万中国学生通过作弊获得成绩赴美留学。 一户普通人家的客厅里,学生似乎在认真考试。听题时皱着眉头,似在努力思考答案,笔试时他们手臂频繁移动,可以听到敲击键盘的声音。 这可能是位辛苦备考多年的考生,也可能是花了几千美元就轻松坐等拿高分的“客户”,并没真正打字,甚至都没看屏幕。 但是学生没有输入任何内容。他们甚至没有看屏幕。坐在学生旁边,就在摄像机视野之外的是 34 岁的 Tony Wang。就像他之前为几十名学生所做的那样,Wang 通过在无线键盘上打字来回答问题,有时还一边吃着烤串。对于口语部分,他会在 iPad 或智能手机上输入答案供学生朗读。而那些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学生会默默地动动嘴唇,Wang 无形中替他们大声说出答案。 经营一家帮助中国学生出国留学的机构的王先生告诉记者,自 2020 年在家考试推出以来,他已经帮助 100 多名学生在托福考试中作弊。“到像我们这样的业内人士,ETS在线考试就是一个笑话,”他说。 过去3个月里,一家外媒采访了十几位提供作弊服务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客户”。调查发现,这些“备考专业人士”不仅为国内各地的学生代考,甚至业务还拓展到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学子。手法很朴素,就是站在他们身边或者远程控制电脑。口语考试中,甚至有的代考服务贴心到装扮成学生客户的样子当替身。Wang说:“外国人对中国人面部特征不那么敏感。” 疫情期间,托福、GRE、GMAT管理入学考试,甚至LSAT法学院能力测试都改为线上,让作弊变得更加容易,也更为猖獗。只要几千美元,像Wang那样的专业人士就能确保学生拿到够高的分数,在世界顶级大学获得一席之地。 尽管考试机构做出了最大努力,但备考公司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可能满足不同地点、不同英语水平客户的需求,而这种服务有时比合法备考的课程还便宜。 另一位备考公司的老板,出于隐私考虑要求匿名,向媒体透露了更多行业价码。远程访问软件代答题,标价12,000元人民币(1,678美元),公司确保客户从阅读、听力和写作环节中获得至少85的总分。 口语测试是公司提供脚本,学生负责念出来。老板说他的团队每月帮大约100~200名客户在托福或GRE考试中作弊。 更贵的客制化服务是请人参加整个远程托福或GRE考试,费用约为4,000美元。首先客户发送自己照片,然后公司在专业替考中找比较像的人,化妆后直接以客户身份参加考试。这种“完全替代”的服务在美国高中或大学的有钱华人学生中很受欢迎。要求匿名的老板说:“他们要申请本科或研究生课程,但拿不到想要的分数。我在帮他们”。 …

辉瑞新冠药医保谈判失败,到底报了什么价?

辉瑞新冠药医保谈判失败,到底报了什么价? 棱镜 01/09/2023   一年一度的医保谈判1月8日结束后,国家医保局一反常态,立刻公布了社会关注度很高的新冠药物谈判结果——辉瑞新冠药Paxlovid因为“报价高”,谈判失败。   有消息灵通人士透露,辉瑞实际的报价是600多元,但应当距离国家医保局的底线还比较远。   根据今年最新的医保谈判规则,如果企业的报价落入医保局设定底价的115%之内,例如底价为100元,企业报出115元,医保谈判专家会向企业明说,引导企业进一步降到100以内。这样可以省去双方互猜的焦灼过程。   “灵魂砍价”在改进,但辉瑞还是不接招。   作者从知情者处了解到,原本2022年12月举行的医保谈判因疫情而延期,在1月5日正式开始前,国家医保局其实已经与重点谈判对象先期接触过。辉瑞新冠药没谈成,应该不是当场报价差几十块钱的问题。   1月5日谈判开启前就有风声传出,辉瑞方面的报价可能在700-800元之间。根据这些传闻的数据和新版谈判规则大体推断,国家医保局对新冠药Paxlovid的底价可能在500元以下,而且极可能更低。   这是一个让辉瑞公司和国家医保局都很不舒服的价格落差。   还没做好谈判准备的新冠药?   1月7日,蹲守在北京人大会议中心门口的媒体敏锐地发现,辉瑞的谈判代表谈了整整4小时。   今年的医保“灵魂砍价”在1月5日正式拉开帷幕,8日结束。每天9点前,参加上午组谈判的企业代表会提前到场等候,这也是现场媒体能接近他们的唯一渠道。一般谈完后,企业代表都是匆匆离场,国家医保局要求他们对谈判结果绝对保密。   辉瑞公司参加谈判的代表、负责市场准入的中国区副总裁钱云被认出来,实在不怪媒体眼尖:现场就她拿了一个带有辉瑞英文名“Pfizer”字样的文件袋。   据蹲守的多家媒体披露,钱云是下午1点21分离开谈判现场的,距离下午场谈判开场只有不到10分钟了,一共谈了四个多小时。而前几天的谈判,每家基本50分钟就谈完了。   外界无从知晓辉瑞和医保局谈判专家4个小时都谈了些什么,毕竟今年辉瑞有11款药物有资格参加医保谈判,包括乳腺癌药物“爱博新”、治疗白血病的ADC药物奥加伊妥珠单抗等。新冠药并不是辉瑞最重要的谈判对象。   其实,留给辉瑞制定Paxlovid谈判策略的时间也很短。去年9月份公布谈判预审名单后,谁也没有在意辉瑞新冠药Paxlovid,行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两款国产PD-1和进口天价的罕见病药物上。   去年70万的天价药砍到3万多元的名场面令人记忆犹新。按照国家医保局“不放弃每一个小群体”的理念,今年几款年治疗费用百万元以上的罕见病药物自然是“出戏”的重头。   只是没想到,去年12月疫情管控放开后,辉瑞新冠药一夜之间从默默无闻到天下皆知。一药难求、黄牛卖到15000元一盒,这款药甚至还没来得及起一个中文商品名,就被捧上了舆论的风口。   在这种局面下,辉瑞很难快速预测2023年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并给出一个合适的价格。   上百亿医保基金难以负担   参加医保谈判的企业,诉求各不相同。1月5日,有谈判代表告诉作者:“公司下的死命令是必须谈成。”   当他报出的价格明确落入医保局设定的“115%准入线”之后,他长舒一口气,直接跟谈判专家说:“就按你们的价格来吧,我们完全接受。”   这下把谈判专家弄得哭笑不得。按规定,价格都是企业自己报的,比底价低一分钱,医保基金都有可能省下成百上千万元。而作为企业,当然希望猜准医保局的底线,争取最大利益。   辉瑞不可能猜到医保的底线。疫情突然,谁都不知道2023年会怎样,国家医保局也没法完全预估今年需要多少新冠药。 …

河南新冠感染率近九成 官方: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

河南新冠感染率近九成 官方: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 世界新闻网 01/09/2023 河南省9日 宣布,截至1月6日,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 据澎湃新闻,1月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表示,从社区监测数据看,截至2023年1月6日,全省新冠病毒感染率为89.0%,其中城市89.1%、农村88.9%,现阶段流行毒株仍以Omicron BA.5.2变异株为主。 阚全程又表示,从发热门诊数据看,2022年12月19日就诊人数达到高峰,之后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综合研判认为,河南省已顺利渡过疫情高峰,实现平稳有序转段。预计到本月底,每日添加感染人数将维持在较低水平。 中国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张文宏曾在上周透露,上海感染水平超过五成以上,逾1000万人感染。中国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则曾表示,北京已超过八成的人感染。 Source 叫不出名字 「那个病」突然来了…全村懵 医生束手无策 中国新闻组 01/07/2022 前言:对大部分的乡村而言,Omicron是没有名字的。刚过去的12月,「那个病」忽然来了,邻里碰面有些尴尬,谁传染了谁不好提,小广场空了,原本聚集跳舞的老人都躺在家里,老人感染去世,邻居们也不敢去参加。但老人聚在一起咳嗽,围绕这个像感冒一样的病情,在有限的信息里隐晦地谈着,更糟糕的是,村庄里普遍缺医缺药,医生也束手无策。 医边问诊 边看风向 刘宁是广东江门L村唯一的医生,三年前为了生计,他辞掉这份做了20多年的工作。极昼工作室报导指出,那时因为疫情,他所在的乡村卫生站不能接诊发热病人,每个月还有人上门检查。乡里也有别的村医抱怨,由于防疫措施不达标,时不时被罚钱,他觉得压力太大,去了外地打工。 这次感染开始蔓延之后,村民只能去其他村或卫生院看病,刘宁赶了回来;才到三天,药已经所剩无几,也打不通医药公司电话,直接跑去市里的药店,「买到了一些,(比平时)贵了五分之一。」 刘宁还没有感染,总让病人在门外通风的地方等着,他戴着口罩,边问诊边观察风向,风往他的方向吹,就转一个方位,怕自己传染上。 索药者众 无药可发 在西安郊区的桂北村,46岁的村医黄大举也是第一次无药可发。他的卫生室每隔几分钟就有人敲门,很多人挨家沿着诊所和药店找来,甚至到过市里,都一无所获。幸运的是,有天他翻出积压的一瓶「安乃近」,赶紧把这原本不值钱的1000片退烧药分成100份小袋,又在社交平台上发消息,让有需求的人免费来取。 …

彭博:高盛将展开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裁员 3200人丢饭碗

彭博:高盛将展开金融危机以来最大裁员 3200人丢饭碗 世界新闻网  01/09/2023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报导,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本周将展开历来规模数一数二大的裁员行动,将裁汰约3200人。上回高盛裁这么多人,要追溯至2008年金融危机,当时该公司裁掉逾3000人,占员工总数近10%。 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料将在本周中间展开裁员,受影响的总人数不超过3200人,其中逾三分之一可能来自该公司内核业务的交易和银行部门,显示这波裁员的范围之广。高盛还准备公布新部门的财务数据,这个拥有信用卡和分期贷款业务的部门,税前亏损将超过20亿美元。 由于近几年添加到部门人员的非前台职位,也会纳入其中,使得这波裁员的幅度有所增加,高盛仍计划继续招聘,包括在今年稍晚开设常规分析师的课程。 数据显示,在高盛首席执行官苏德巍的带领下,该公司员工总数自2018年底以来跃增34%,截至去年9月底,超过4.9万人。高盛每年向来会汰除部分绩效不佳员工,在疫情期间却决定不这么做,这也对今年的裁员规模造成影响。 各项业务都成长放缓,进军消金业务成本高昂、市场展望充满不确定性,促使高盛削减成本。而且,当前市场交易不复热络,藉企业并购与筹资来收取手续费因而减少,整个华尔街都大受打击,加上资产价格暴跌,让高盛另一个一年前的巨大收入来源锐减。在高盛近年来进军零售银行、而这些部门去年累积亏损速度又比预期快之际,这些产业大趋势又让高盛处境更艰难。 如今这波裁员代表,即便高盛若干业务今年表现出色,仍必须承受这些痛苦,因为整家公司的业绩无法达到为股东设置的目标。 业绩不达标,在名为平台解决方案(Platform Solution)的新部门尤为明显,这是高盛去年10月改组而成的新部门,业务涵盖交易金融(transaction banking)、金融技术平台组合,专业贷款机构GreenSky等。由于新的会计规定迫使高盛放贷、支出膨胀时,提列更多备抵呆帐,该部门预计受到超过20亿美元的打击。 Source 亚马逊料将裁员逾1.7万人 Salesforce宣布砍7000人 世界新闻网  01/04/2023 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报导,亚马逊去年迄今展开的裁员行动,将影响超过1.7万名员工,比原先计划的裁撤人数还多,让亚马逊成为迄今揭露裁员规模最大的科技公司。另外,云端软件巨擘Salesforce准备裁员10%,并关闭部分办公室,做为整顿计划的一环。 亚马逊去年11月宣布裁员计划,主要针对设备产品部门、零售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当时预期裁减1万人左右,但知情人士透露,该数字可能调整。 从去年迄今,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公司已裁掉数千人,一些人士说,在未来几周展开的后续裁员,将使裁员总数超过1.7万人。截至去年9月,亚马逊在全球拥有150万名员工,有相当大的比率是在仓储工作,而知情人士表示,这波裁员主要是对办公室员工下手。 亚马逊是疫情爆发最大的受惠者之一,因消费者在疫情期间纷纷转向网络购物。为满足需求,亚马逊扩大其物流网络,并扩增不少人手。但随着消费者重返实体店面,需求开始减弱,迫使亚马逊广泛评估削减成本,检讨不赚钱的部门,酿成如今的局面。 另一方面,Salesforce 4日宣布,将裁掉10%的员工,并在特定市场减少办公室空间。消息激励该公司4日股价收盘涨逾3%。 …

90年代到俄罗斯挣钱,奋斗二十多年成难民回国

90年代到俄罗斯挣钱,奋斗二十多年成难民回国 自PAI 01/08/2023   我叫长治,辽阳人,60后。我爷爷当年为了养活全家闯关东,我则为谋生“走西口”,而且走得更远。1995年,我去俄罗斯,2022年,我回国,出国前我是东北下岗工人,回国时我是乌克兰难民,从任何角度来看,这都不算凯旋。   我用尽全力融入异国,想过上“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27年后却全部落空。开始我以为,只要口中有食,我就已经解决了所有问题。后来我以为,身份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可制造更多问题的,偏偏是身份。疫情和战争,两样都叫我赶上了。到头来,求财、求婚、求学变成求生,光活着就已经够惊险的了。   我生在黑龙江,在辽宁长大。我家是工人家庭,我有俩姐一个妹。上中学时,我信奉“读书无用论”,没心思读书,只想当大老板。1984年我18岁时,听说有个哈尔滨大哥往佳木斯寄烟,一包烟挣五毛钱。当时统购统购,南方人不抽的烟,北方好卖,送礼都送“大重九”和“良友”。我到了海南岛,往家邮了五百盒烟。   可倒烟不是长久之计,1986年,我去仪表厂上班,月薪50块钱。没上半年班,工厂就放假。我就纳闷,这刚上班不长时间就放假,那你招我们干嘛?后来知道,这在西方叫裁员,在中国叫下岗。我只能去摆烟摊,两年赚了10万块钱。   1993年,我到哈尔滨看烟的行情,还去了绥芬河,绥芬河对岸是俄罗斯。旅店里有一位北京记者正在采访绥芬河市长。那市长说,苏联人手里有钱,每家都有小汽车,汽车很便宜。苏联朋友请他吃饭时,问他能不能卖给他们酱油?我心想,市长谈这事,肯定不是假的。这东西还能挣钱?中国酱油不有的是吗?出口给他们就是了。   对岸那个国家令我好奇。正好有个表姐在绥芬河,我去问她,绥芬河这小地方怎么到处是飞机坦克大炮?她说,这是俄罗斯人当废品卖的,收这东西比练摊来钱快。我追问她有没有路子,她先说她有个朋友带货跑旅游团,一天能挣一万块钱。下句是,这人回不来了,可能失踪了。我问为啥,她说,你要是生意做成功了,那下一步就是倒霉了。我说,这是乱世啊,没有安全,挣钱有什么意思?   我先学厨师、学开车、学电脑,等时机。两年后,我心急了,听说有个朋友常跑俄罗斯,我让他帮我办旅游护照,从这开始,我上了贼船。1995年8月,我跟他飞到伊尔库茨克。我拿出全部身家,带了1万2千块钱,就看在国外能不能找到谋生之道。   我先在集市给人代卖鞋。人家问价,我听不懂,我和人家比划。有一伙吉普赛人,前面和我比划,后面就开始偷东西,我回头一看,丢两件货。有个朝鲜族老兄就教我,摆鞋不能摆一双,只能摆一只。我又开始学说数字,过俩星期,能挣个吃喝钱。我开始扣货,扣货就是整包货按批发价买下。在伊尔库茨克的上海市场,我的生意刚上道,警察就来了,跟我要税票。我都是从旅游团接的货,哪有税票啊?没税票就交钱,不交钱,就送警察局,关铁笼子里,进去我就挨了一拳。   八个月,我挣两万块钱回国。回到家,我就闭门不出。我看到一篇文章讲,18世纪中国人去旧金山淘金,很多病死他乡。有中国人回家时,就拿一个文明棍儿,戴一个弹筒高帽子,就像卓别林。明明行李不多,偏雇两个工人搬。给谁看呢?给他家乡人看。证明自己成功了,发财了。他那个九死一生都不提。我就不想显摆,图什么?你那些坎坷,怎么和人说?你挣着钱了,谁爱听?可我老妈是个话匣子,逢人就说我挣了几千美金。   1997年,朋友说,你哪也别去了,炒股票吧。香港要回归,股票会大涨。我炒两年股票,赔了几千块钱。又听说2000年地球要毁灭,那我就等着,哪也不去了。2000年到了,地球没毁灭,可也没生意做,我把房子租出去,拿着2000块钱去了海参崴,还是远东。   我开始摆摊卖水果。批发水果像拆盲盒,要是倒霉,半盒是烂的,就白干。想赚钱就得宰秤,我干不了这个。我去饭店找活儿,他们那儿有等级制度,大师傅欺负小师傅,小师傅欺负帮厨,帮厨欺负新来的,我在那里地位最低。脏活累活都找我,我忍了几天,也没挣到什么钱。   正愁要往哪个方向去。我老妈在电话那头说,她有个老同事,在莫斯科开服装厂。我就去莫斯科投奔他。这大哥借钱开的厂,他很小气,对自己都不好,只吃最便宜的东西。我代卖他的货,我得自己租摊位,丢了4件皮夹克,还倒赔钱。他说,你去卖报纸吧,一天能挣10多个美金。   在莫斯科的“一只蚂蚁”市场卖报纸,我才开始挣钱,挣到钱马上换美金。那市场有几万商户,一份报纸进价5卢布,我卖10卢布。一天卖1百份,挣10美金。卖电话卡,又挣10美金,一个月能挣600美金。后来,开工厂的那大哥说,你真卖报纸了?不怕人笑话呀?我说对啊,咱哈腰就能捡着钱。   有个黑毛子瞧不起卖报纸的。我在市场不小心撞了他一下,立马说对不起,这小子过来就给我一拳。咱也练过太极拳,咱不欺负人,咱也不怕人。我把报纸扔下,也给他一拳。他反过来给我三拳。我也来个一步三拳。保安过来拉开我们。旁边中国人说,哥们儿你挺勇啊,那小子眼睛都青了!   “一只蚂蚁”有几万人,都知道有一个中国人,背个小喇叭喊,卖报纸、卖电话卡,还敢和黑毛子、老毛子、保安、警察打架,我一下子就出了名。我认识市场管理者,和练摊的更熟,我啥都干:卖俄语小册子、办驾照、印名片、发广告、当猎头、卖机票。人家都奇怪,卖报纸的还能卖机票?那时候我就开玩笑,我卖报吧,上能通天,下能入地。这时已是2003年了。    有一天,我见市场招工区站了很多女人,我说你们是不是找工作啊?呼啦一下子围过来好几人,我就拿小喇叭在市场喊:介绍服务员了!有人说,哎呀,你给我介绍一个漂亮的大个儿!我说你是让她卖货呀,还是让她搁家当媳妇儿啊?他乐了:我什么都不要,我瞧着她好看就行。   没成想,我给自己找来个媳妇儿。她从乌克兰顿巴斯地区的卢甘斯克来,叫秀莎,模样俊俏。听说她是护士,我提议,咱俩一起做陪诊吧。中国人在俄罗斯看病都摸不着路子,你门儿清呀。她同意了,我就在报纸上打一广告,又买了台二手日本车,俩苦命人抱团取暖,干脆一起过了。    我不卖报纸了,白天干陪诊,晚上开出租。两年后,她怀孕,做不了陪诊了。我只能做更多:当快递员、修电脑、安宽带,装卫星天线和监控系统。一次装天线时,从梯子掉下来,我腿摔断。后来智能手机出来了,宽带没落了,电脑也没落了,我从每个行业兴起,一直干到它没落。   2006年春天,她生孩子。孩子一出来,小医生吓一跳。她问医生,这孩子怎么有点奇怪呢?医生过去一看,那黑头发,那眼睛,和她们不一样。医生问秀莎,孩子爸爸是谁?秀莎说,是个中国人。隔着窗户我看见秀莎怀里的孩子,小不点儿,像我们家孩子,我小时候也瘦。我第一个感觉就是,我是父亲了,我一定要给这孩子培养成才,我的责任感马上就出现了。   我老妈着急看儿媳妇和孩子,2009年,我带老婆孩子回国。快到家时,秀莎慌了,怎么看不见高楼大厦呢?其实我家在郊区,我有个三居室,我妈早拾掇好房子了。秀莎进门一看,和她家那破房子比,简直是天地之别啊。   我妈每天早上去买吃的,饺子、包子、花卷、麻花油条,天天换着来。中国小吃就征服了我老婆。除夕夜的烟花,更让她惊叫,中国怎么这么有意思呢。我妈张罗给咱俩办婚礼,摆了六桌,放了鞭炮。   回到莫斯科,市场越来越凶险。我有一回送快递,包裹里被人暗藏枪管,结果挨罚的是我。警察查护照更紧了,华人见警察,就像小偷一样。身份不合法,没商量,立马被遣送。 …

全球化未死 专家认为美元霸权难撼动

全球化未死 专家认为美元霸权难撼动 世界新闻网 01/08/2023 在全球经贸变局下,全球化已死的说法甚嚣尘上,但柏克莱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认为,此言夸大了,这都还是理论,尚未成真。 Marketwatch报导,一般认为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让各国暴露在供应链断链的风险中,因此出现去全球化的主张。美国政府采取措施促使制造业回流、并阻止中国取得先进科技,被视为进一步撼动当前稳定全球贸易体系的举措。艾肯格林却抱持不同的看法。 他在美国经济学会办在纽奥良的会议上说,「全球价值链是以缓慢且渐进的方式演变」,尽管苹果已把部分iPhone转由越南、印度生产,主要还是倚赖中国,尚未把制造带回美国。 他认为,任何制造业回流的趋势,都会伴随着服务业工作的外流。在家工作促使服务业朝全球化转变。 艾肯格林说,俄罗斯和西方国家间的紧张情势,未导致全球贸易出现重大改变。有些国家试图摆脱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贸易体系,以避免遭制裁的可能性,而他们「面对全球经济的轮子,也只是螳臂挡车」。尽管有中国构成的风险,但美元仍会是全球货币,毕竟目前由人民币结算的全球贸易不到1%。 艾肯格林另指出,尽管中美存在紧张情势,但彼此若非对方的第一大、就是第二大贸易伙伴。他说,目前有些中美贸易脱钩的迹象令人忧心,美国来自中国的进口额,较川普时代前减少了18%,但这可能是中国薪资攀升、企业寻求更便宜的劳工所致。 他说,全球贸易体系最大的尾端风险是,美中两国在南海爆发军事冲突,「届时美中贸易会停歇,双边资金流动骤降,其他国家将被迫选边站,全球经济分成两大阵营,那将会是我们所知的全球化终结」。 Source 马士基CEO:全球化依旧在 货柜航运不受影响 世界新闻网 12/24/2022 即将卸任的航运巨头马士基首席执行官施索仁(Søren Skou)认为,反对全球化的任何声浪,或企业创建更多局部供应链的措施,应该都不至于让货柜航运业受影响。 施索仁接受英国金融时报(FT)采访时说,全球的政治人物如今都远比以前重视供应链,以及像是半导体的产业政策,「对货柜航运来说,影响可能不会很大,我们不运送大量芯片、药品。货柜内大多不是战略性的产品。无论是牛仔裤还是球鞋,我认为仍会有全球贸易」。 他说:「我们在全球化下受惠,但我们也是全球化的推动者之一。」 施索仁指出,从上海运一只货柜到鹿特丹的成本约2,000美元,里面可能就装了8,000双训练鞋,「这便是为何我们在亚洲生产球鞋,运输成本并不大」。 但施索仁也坦承,随着贸易自由化终结,货柜运输的美好时光已逝,从他1983年进这行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每年成长率高达10%,如今取而代之的是贸易战,特别是美中之间。 他说:「几乎所有可以移到亚洲的制造业都已完成。贸易自由化已停止,某些年还出现倒退。或许我们将看到更多区域化,而这对我们的事业并非坏事。全球化已成熟。」 马士基今年全年基本营业利益可望达到310亿美元左右,超越去年的200亿美元,缔造该公司成立118年来的最佳成绩。施索仁将在明年元旦卸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差一点就可以等到马士基公布如此佳绩。 …

前财长:美国可能不会重回低利率时代

世界日报 美国前财政部长桑默斯表示,他不认为美国经济会回归新冠疫情导致的低利率环境,他并预期,今年债市将出现震盪。 桑默斯先前曾预测美国可能进入“长期停滞”的低利率环境;但他在美国经济学会(AEA)的会议发表演说时表示,在通膨受控后,“我的推测是我们将不会回归长期停滞年代”。 债市交易员一直把低利率视为基本场景,但桑默斯接受彭博资讯访问,谈及他的预测时表示,当交易员意识到这样的假设有误,将导致债券市场今年出现动盪;桑默斯说:“当我们意识到我们迈入不同型态的金融年代,出现不同的利率模式后,今年的‘V’型走势将被铭记。” 桑默斯表示,债券市场许多指标以及联准会(Fed)的长期预测均显示,市场普遍预期,先前让通膨维持在低点的驱动因素将会回归;这些指标包括10年期美债殖利率过去三周的均值约为3.7%,与过去30年的均值3.89%相去不远。此外,Fed对长期实质联邦资金利率的预测为0.5%,对应的通膨预期为2%,利率政策预期为2.5%。 然而,桑默斯认为这样的预测可能有误。他把目前的经济环境与二次大战期相比,他表示,当二战接近尾声时,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可能再次陷入1929年大萧条后的低迷状态。然而,美国经济在战后不仅并未陷入困境,反而开始起飞,在城郊地区发展的刺激下强劲成长,且政府完成全国高速公路系统和其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 桑默斯指出,通膨降温后,利率仍将维持在高档,因为政府在疫情期间大举发债。美国与中国大陆的紧张关係,也将使美国国防支出居高不下。 此外,经济往更环保的方向转型,也将让支出增加。 source 报税时记住:这12种被动收入不必缴税 世界日报 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定义为不需多花时间精力,不需要照看,即可自动获得收入。赚取被动收入方式很多,绝大多数都要缴税。专家分析,12种被动收入则不需要缴税: .免税的市府债券(municipal bonds)唯一投资收入可以免税,就是购买市府债券。通常市府债券可免联邦税,民众向居住所在地购买市府债券,一般来说可以获得州税抵扣。不过,如果适用资本利得(capital gains),则必须缴税。 .继承继承并不必烦恼联邦税,不管金额多高。在某些情况下,已故者必须负担遗产税(estate tax),受益人却不必。全美有六州对受益人徵收继承税(inheritance tax),因此受益人最好先行确认。 .人寿保险赔偿金(life insurance proceeds)受益人在被保险人死亡后领取人寿保险赔偿金,并不必缴所得税,即使收到100万元以上的巨额保险金也一样。但如果变卖人寿保险保单,所得则可能全部都要缴税,或者某部份必须缴税。 .残障保险赔偿金某些情况下,残障保险赔偿金可能被视为应税收入。但如果民众缴付所有健康保险却意外保险保费,后来收到的残障保险赔偿金就会被视为应税收入。 .礼物赠予者如果在2023年裡超过每人每年1万7000元的送礼额度,就必须缴税,但对于收礼者来说则不必因为收礼而缴税。 .赡养费(alimony)根据2019年上路的税法规定,提供赡养费的一方不再能够抵税,收到赡养费的一方则不再需要为收到金额缴税。不过,包括加州在内的某些州,还是会对收到赡养费的一方收取所得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