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北卡过山车钢柱顶部现大裂缝 紧急关闭维修

美国北卡过山车钢柱顶部现大裂缝 紧急关闭维修 7/03/2023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一游乐场的过山车一钢铁支柱出现巨大裂缝,已紧急关闭。 《纽约时报》星期天(7月2日)报道,一名游客上星期五(6月30日)到北卡州夏洛特市(Charlotte)的Carowinds主题公园游玩,发现一座名为Fury 325的过山车,有一根钢柱出现巨大裂缝。 当天,瓦格纳(Jeremy Wagner)带着一对儿女、侄女和儿子的朋友到Carowinds玩,拍摄了过山车钢柱顶部裂缝的视频。他的视频显示一列过山车经过一根钢柱顶部时,裂缝处一度短暂分离。 瓦格纳说:“当我拍摄这段视频时,我的手在颤抖,因为我知道这可能会发生灾难性的后果。”他说,他的14岁女儿当天总共乘坐这列过山车八次。 Carowinds主题公园发言人说,得知过山车钢柱顶部有裂缝后,已关闭这个游乐设施并进行维修。 Fury 325过山车高度为99米,是Carowinds主题公园的主要游乐设施之一。 据Carowinds主题公园网站介绍,这座过山车每次可搭载数十名游客,以时速153公里的疾驰速度,让游客体验超过三分钟的刺激快感。 Source 太空旅游成真 维珍银河乘客:真是一趟美丽旅程 中央社/华盛顿 6/30/2023 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成功将首批付费乘客送上太空边缘。(美联社) 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今天成功将首批付费乘客送上太空边缘。历经一连串挫败后,这项各界期盼已久的重大里程碑,将维珍银河的太空商业飞行服务重新带回正轨。 法新社报导,意大利空军军官展开意大利国旗,凝视着窗外的地球弧线,并在海拔85公里上的高空享受几分钟的失重状态。 维拉第上校(Walter Villadei)在记者会上表示:「真是一趟美丽的旅程。」他补充说,他最喜欢的时刻,是看着黑色的太空与下方地球呈现出的对比。 这项名为「银河01」(Galactic 01)的太空商业飞行任务,为时90分钟,在格林威治时间14时30分(台北时间29日晚间22时30分)从新墨西哥州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

“棕熊被马追杀”视频疯传 巨兽真身竟是牠 单挑无敌手…

“棕熊被马追杀”视频疯传 巨兽真身竟是牠 单挑无敌手… 联合新闻网 7/02/2023 熊已经处在食物链顶端,但遇到更顶的动物也只能认输。一隻棕熊被一隻驼鹿追杀,只能使出浑身解数逃跑,看起来相当狼狈。 网友在IG分享一段影片,一头棕熊从农舍后跑出来,后面紧追著一隻看似马的动物,但这隻不是马,而是体型最巨大的鹿科动物“驼鹿”。 受惊的棕熊使出吃奶的力气拔腿狂奔,最后岔开往湖裡跑去,看似甩掉直线行进的驼鹿。 驼鹿还不肯放过棕熊,又掉头追杀回来,刚跑到湖边的棕熊发现下水也不是好主意,马上来个180度大迴转,衝上岸朝来时的方向狂奔,中途又走岔路再度试图甩掉驼鹿。 网友表示:“不要怪熊太废,驼鹿真的很大隻很恐怖”、“驼鹿若发起狠来熊也会怕”、“驼鹿都可以当《幽灵公主》中的山神了”、“被这种鹿踢一脚命都去掉半条了”、“像被一台吉普车追杀的感觉”、“原来熊可以跑这么快”、“熊满聪明的懂得跟牠兜圈”。 驼鹿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动物,以雄性的掌形鹿角为特徵,成年驼鹿平均肩高1.5~1.8米,雄性体重380~535公斤,雌性约270~360公斤。 少有敌人可以危害完全成长的驼鹿,但成群的狼仍可能会造成危险,尤其对雌性及幼鹿。东北虎及灰熊亦会猎食驼鹿,但灰熊会吃驼鹿的腐肉多于直接猎杀驼鹿。 Source 回中国近两月 大熊猫「丫丫」变圆了 中国新闻组 6/22/2023 大熊猫「丫丫」在最新的吃播视频里,被网民形容「圆滚滚起来了」。(取材自微博) 旅美20年的大熊猫「丫丫」因健康问题引发争议后,今(2023)年4月底从美国回到中国的北京动物园,考量「丫丫」身体状况,园方表示短期内不会公开展示。园方近日发布「丫丫」最新的吃播视频,只见「丫丫」大口吃着新鲜竹子和竹笋,看来胃口很好。很多网友留言「圆滚滚起来了」、「丫丫的状态越来越好啦」,「跟之前在美的精神状态判若两熊」。 雌性大熊猫「丫丫」旅居美国孟菲斯动物园协议期限原为十年,2013年到期延长10年。去年12月,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把「丫丫」归还中国,按期结束20年的合作研究。「丫丫」旅美期间一度被网民拍到身形过瘦、运动力不佳、毛发脱落并有断齿等疑似被虐情形,尽管孟菲斯动物园否认虐待,仍引发中国国内重视,网民更是一片要求官方尽速送「丫丫」回国的声浪。 从孟菲斯动物园视频中截下当时在美的「丫丫」身形。(取材自界面新闻) 今年2月,中方赴美大熊猫专家组抵达孟菲斯动物园查看了「丫丫」的健康状况,认为除皮肤病导致的毛发脱落外,食欲良好,粪便性状正常,体重稳定。今年4月底,「丫丫」从美国回到中国,目前,「丫丫」已在北京动物园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 在北京动物园半个多月的「丫丫」现在怎么样了呢?快科技报导,北京动物园微博发布「丫丫」最新的吃播视频,饲养员为「丫丫」准备了新鲜的竹子和竹笋,「丫丫」大口吃着看起来胃口很好。 很多关心「丫丫」的网民看了吃播视频后表示:「肉眼可见圆滚滚起来了」,「丫丫的状态越来越好啦」,「可以在家过端午节了」、「谢谢北动的奶爸奶妈们。辛苦了」,「丫丫回来之后变得开朗许多」,「终于有个熊样啦」,「果然在家吃饭就是香」,「吃得一脸满足」,「丫丫眼睛有光了,脸蛋儿也圆了,身上也长肉肉了」,「丫丫要天天开心哦」。 据报导,官方此前安排「丫丫」将和著名「越狱份子」大熊猫「萌兰」做邻居, …

太空旅游成真 维珍银河乘客:真是一趟美丽旅程

太空旅游成真 维珍银河乘客:真是一趟美丽旅程 中央社/华盛顿 6/30/2023 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成功将首批付费乘客送上太空边缘。(美联社) 太空旅游公司维珍银河今天成功将首批付费乘客送上太空边缘。历经一连串挫败后,这项各界期盼已久的重大里程碑,将维珍银河的太空商业飞行服务重新带回正轨。 法新社报导,意大利空军军官展开意大利国旗,凝视着窗外的地球弧线,并在海拔85公里上的高空享受几分钟的失重状态。 维拉第上校(Walter Villadei)在记者会上表示:「真是一趟美丽的旅程。」他补充说,他最喜欢的时刻,是看着黑色的太空与下方地球呈现出的对比。 这项名为「银河01」(Galactic 01)的太空商业飞行任务,为时90分钟,在格林威治时间14时30分(台北时间29日晚间22时30分)从新墨西哥州美国太空港(Spaceport America)起飞。 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采用一架「母舰」大型运输机从传统跑道上起飞,到达一定高度后释出火箭动力飞机,以近3马赫(Mach 3)的速度进入太空后,再滑翔返回地球。 尽管普遍定义大气层和太空交界的卡门线(Karman Line)位于海拔100公里的高度,但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和美国空军将太空边界定义为海拔80公里。 除了维拉第上校,参与这趟飞行任务的人员还有意大利空军的蓝多夫中校(Angelo Landolfi)和意大利国家研究院的卡鲁齐(Pantaleone Carlucci),以及维珍银河工程师班奈特(Colin Bennett)。 另外,还包括「母舰」和太空飞机上的各两位驾驶。 直播画面显示,维珍银河的「团结号」(Unity)太空船已安全返回地球。 大约两年前,英国亿万富翁布兰森(Richard Branson)在维珍银河首次人员满载试飞中航向太空,似乎打开了利润丰厚的太空旅游新时代。 …

海岸警卫队:泰坦号附近发现「疑似人体残骸」

海岸警卫队:泰坦号附近发现「疑似人体残骸」 世界新闻网 6/28/2023 美国海岸防卫队28日表示,于泰坦号附近发现「疑似人体残骸」,医疗人员将进行分析。(美联社) 出海参观铁达尼号残骸的旅游观光潜水器泰坦号(Titan)18日失联后不久即内爆,内部五名乘客全数丧命,美国海岸防卫队28日表示,于泰坦号附近发现「疑似人体残骸」,医疗人员将进行分析。 卫报报导,海军陆战队调查委员会的纽鲍尔(Jason Neubauer)表示,这些证据对来自多个国际司法管辖区的调查人员很重要。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以了解导致泰坦号灾难性悲剧发生的原因,并帮助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加拿大海岸警卫队28日上午将泰坦号部分残骸打捞上加拿大纽芬兰码头,打捞起的大块白色金属碎片,是为泰坦号在海底着陆而设计,也可见到纠缠的电线及其他与机械设备有关的东西。 Source 美海军靠水下麦克风听到泰坦号爆炸声?极机密「声波监听系统」曝光 世界新闻网 6/25/2023 探索铁达尼号残骸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18日失联后不久,美国海军就侦测到爆炸的声音。图为美国海岸防卫队运输机21日加入搜救行动。(美联社) 华尔街日报日前率先报导,探索铁达尼号(the Titanic)残骸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the Titan)18日失联后不久,美国海军就侦测到爆炸的声音,但不确定是否来自泰坦号。海军立即将资讯传达给美国海岸防卫队的搜救指挥官,因此缩小了搜索范围,最终于22日找到潜水器残骸,但海军如何侦测到爆炸声,被视为美国的最高机密,恐怕要很久以后才会解密。 当时透露此消息给华尔街日报的美国海军官员不愿意透露海军如何侦测到爆炸声,该报25日追踪报导指出,侦测到爆炸声的可能是在冷战期间创建的极机密海底侦察系统,称为「声波监听系统」(SOSUS),用于追踪苏联的潜舰。 美国政府将海军的先进声波科技视为最高机密,这些科技让美国海军得以听到敌人在几千英尺深海底的动静。美国在冷战期间对于能发射核武的苏联潜舰十分惧怕,促使海军发展海底侦察能力。 现今美中的紧张关系又提醒美国这种系统的重要性,中国解放军有数十艘潜舰,其中6艘能搭载弹道飞弹。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技术分析师坦内希尔(Brynn Tannehill)指出,「任何涉及核三位一体(Nuclear Triad)的技术都是超级机密,任何涉及美国侦察能力的技术都是超级机密」。核三位一体指的是部署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核武战略概念。 美国在冷战初期开始研发「声波监听系统」,用来侦测苏联潜舰。此系统依赖水下听音器(hydrophones),亦即用于水面下的录音或听音麦克风,固定在海床上,被视为最高机 密,连这项计划的名称都是在苏联解体后才解密,至于水下听音器设置的地点和性能迄今仍是机密,而且继续使用。 Source …

美海军靠水下麦克风听到泰坦号爆炸声?极机密「声波监听系统」曝光

美海军靠水下麦克风听到泰坦号爆炸声?极机密「声波监听系统」曝光 世界新闻网 6/25/2023 探索铁达尼号残骸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18日失联后不久,美国海军就侦测到爆炸的声音。图为美国海岸防卫队运输机21日加入搜救行动。(美联社) 华尔街日报日前率先报导,探索铁达尼号(the Titanic)残骸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the Titan)18日失联后不久,美国海军就侦测到爆炸的声音,但不确定是否来自泰坦号。海军立即将资讯传达给美国海岸防卫队的搜救指挥官,因此缩小了搜索范围,最终于22日找到潜水器残骸,但海军如何侦测到爆炸声,被视为美国的最高机密,恐怕要很久以后才会解密。 当时透露此消息给华尔街日报的美国海军官员不愿意透露海军如何侦测到爆炸声,该报25日追踪报导指出,侦测到爆炸声的可能是在冷战期间创建的极机密海底侦察系统,称为「声波监听系统」(SOSUS),用于追踪苏联的潜舰。 美国政府将海军的先进声波科技视为最高机密,这些科技让美国海军得以听到敌人在几千英尺深海底的动静。美国在冷战期间对于能发射核武的苏联潜舰十分惧怕,促使海军发展海底侦察能力。 现今美中的紧张关系又提醒美国这种系统的重要性,中国解放军有数十艘潜舰,其中6艘能搭载弹道飞弹。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RAND)技术分析师坦内希尔(Brynn Tannehill)指出,「任何涉及核三位一体(Nuclear Triad)的技术都是超级机密,任何涉及美国侦察能力的技术都是超级机密」。核三位一体指的是部署在陆地、海洋和空中的核武战略概念。 美国在冷战初期开始研发「声波监听系统」,用来侦测苏联潜舰。此系统依赖水下听音器(hydrophones),亦即用于水面下的录音或听音麦克风,固定在海床上,被视为最高机 密,连这项计划的名称都是在苏联解体后才解密,至于水下听音器设置的地点和性能迄今仍是机密,而且继续使用。 Source 学者指舱身、舱室设计缺失 泰坦号悲剧早注定? 世界新闻网 6/24/2023 专家怀疑,深海潜水器泰坦号的设计有缺失,才造成这次事故。(路透) 海岸防卫队22日宣布「海洋之门」(OceanGate)的泰坦号潜水器已被挤碎、船上五人全部罹难,这起致命内爆也引发外界疑问:这艘潜水器的非传统设计、加上设计者拒绝接受独立的行业标准检查,是否注定让泰坦号遇劫? 美联社报导,海洋之门网站上宣传泰坦号使用碳纤维结构、钛制封盖,因此比其他潜水器更轻、移动效率更高,法庭文档中则号称潜水深度可达4公里(2.4哩)。海洋之门更吹捧其圆柱形舱身的设计,认为这比大多数潜水器钛制球形舱更宽敞舒适。 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

泰坦号乘客已签免责声明 家属仍可提起诉讼

泰坦号乘客已签免责声明 家属仍可提起诉讼 中央社 | 华盛顿 6/24/2023 潜水器「泰坦号」(Titan)数据图片。(路透) 一艘潜水器在潜入海中探索「铁达尼号」(Titanic)船骸过程中失联,5名乘员证实罹难。法律专家指出,乘员签署的免责声明可能无法保护潜水器业者免受家属可能提出的诉讼。 路透社报导,潜水器「泰坦号」(Titan)在18日下潜约2小时后即消失,并在美国海岸防卫队(U.S. Coast Guard)今天称潜水器压力舱发生了「灾难性内爆」后,在海底发现已成碎片。 为这趟水下3810公尺旅程、每人支付高达25万美元的乘员,据信已经签署了免责声明。曾在2022年7月同样参与海洋之门探险公司(OceanGate Expeditions)相同行程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记者说,他当时签署的免责声明单是在第一页就3度提到死亡的可能性。 路透社无法独立证实海洋之门探险公司免责声明的条款。 海洋之门今天并未立即回复置评要求。 免责声明从不是「免死金牌」,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严重疏失或未充分披露风险,免责声明被法院裁定无效的状况并不少见。 美国德州专精人身伤害律师及海商法专家夏佛(Matthew D. Shaffer)表示:「如果这具潜水器在设计或建造方面对乘员有所隐瞒,或在明知它不适合进行这次潜水的情况下仍操作,那就绝对会抵销免责声明的效力。」 海洋之门可以辩解并未存在重大疏失,或是因为他们已经完整说明搭乘一辆小型货车大小潜水器来探索海洋最深处所伴随的风险,所以适用免责条款。 任何潜在疏失的程度高低,以及这些疏失对免责声明适用性的影响,将取决于灾难发生的原因,而原因还在调查中。 加利福尼亚州专精人身伤害律师约瑟夫.罗(Joseph Low)表示:「有许多不同案例表明,尽管有免责声明,家属仍可提出索赔。但在我们知道事故原因前,我们无法确定免责声明是否适用。」 罹难者的家属今天都无法联系上。他们有可能都不会提起诉讼。 海洋之门是位在华盛顿州艾弗雷特(Everett)的一家小公司,如果法院判决必须赔偿,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有足够资产来支付巨额赔偿金。罹难者的家属仍可以从公司的保险单获得赔偿,如果存在保单的话。 …

原本也想搭泰坦号 拉斯维加斯父子档最后一刻让票逃死劫

原本也想搭泰坦号 拉斯维加斯父子档最后一刻让票逃死劫 世界新闻网 6/24/2023 一对美国父子透露,他们在几周前因为安全疑虑,临时决定放弃泰坦号座位,才得以逃过死劫。(取材自CNN) 潜入大西洋参观铁达尼号残骸的观光潜水器泰坦号18日出发后内没多久就内爆,舱内五人全数丧命。CNN报导,一对美国父子透露,他们在几周前因为安全疑虑,临时决定放弃泰坦号座位,才得以捡回一命。 报导指出,拉斯维加斯投资商杰伊(Jay Bloom)和儿子肖恩(Sean Bloom)表示,由于他们都很担心泰坦号下潜的能力,肖恩更透露他在看过泰坦号介绍影片后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当下立即向父亲说,他认为泰坦号无法成功下潜至这么深处。 杰伊受访时公开了他和泰坦号所属公司「海洋之门探险」(OceanGate Expeditions)首席执行官拉许(Stockton Rush)的短讯,其中显示拉许向他们提供了观光机会,并于今年3月飞到拉斯维加斯,试图说服杰伊参加此次行程。 杰伊父子透露,虽然他们都曾表达出对泰坦号的隐忧,但拉许都没理会,杰伊说,「他对这个计划充满热情,以至于被蒙蔽双眼,没有注意到我所看到的以及其他人所看到的问题。」 杰伊指出,他和儿子的座位最终让给了48岁英籍巴基斯坦裔富商达武德(Shahzada Dawood)父子,当看到那对父子罹难后,心想那可能就是自己跟儿子。 Source 巴基斯坦富商父子命丧泰坦号 家属:深切悲痛 中央社 6/23/2023 48岁的达武德(Shahzada Dawood)和19岁儿子苏里曼.达武德(Suleman Dawood)均在事故中罹难。(Getty Images) 本月18日在北大西洋下潜后与水面失联的泰坦号(Titan)潜水器被研判于深海内爆,舱内5人全罹难,其中包括一对巴基斯坦父子,家属今天对这场意外表达「深切悲痛」。 …

学者指舱身、舱室设计缺失 泰坦号悲剧早注定?

学者指舱身、舱室设计缺失 泰坦号悲剧早注定? 世界新闻网 6/24/2023 专家怀疑,深海潜水器泰坦号的设计有缺失,才造成这次事故。(路透) 海岸防卫队22日宣布「海洋之门」(OceanGate)的泰坦号潜水器已被挤碎、船上五人全部罹难,这起致命内爆也引发外界疑问:这艘潜水器的非传统设计、加上设计者拒绝接受独立的行业标准检查,是否注定让泰坦号遇劫? 美联社报导,海洋之门网站上宣传泰坦号使用碳纤维结构、钛制封盖,因此比其他潜水器更轻、移动效率更高,法庭文档中则号称潜水深度可达4公里(2.4哩)。海洋之门更吹捧其圆柱形舱身的设计,认为这比大多数潜水器钛制球形舱更宽敞舒适。 罗德岛大学(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海洋学研究所教授罗曼(Chris Roman)却说,球形舱才是完美的形状,水压能够均匀分散。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University of Plymouth)机械与海洋工程副教授葛汉琼斯(Jasper Graham-Jones)表示,延长潜水器舱室的设计,会增加中段压力负荷,导致材料疲劳、分层剥离(delamination)。 此外,葛汉琼斯也说虽然复合碳材料非常坚韧耐用,但负载过大或设计不良导致应力集中时,寿命依然有限,且复合材料失效的方式与其他材料略有不同。他也指出,泰坦号5吋厚(12.7公分)的舱壁在之前约20次的潜水过程中反复受压,每次行程都会产生微小的裂缝,一开始可能难以察觉,但不用多久就会变得无法控制并快速增加。 除了设计问题,海洋之门也不愿接受独立机构评等,其海运部主任洛克瑞吉(David Lochridge)曾要求更严格的安全测试,却在2018年被开除;该公司甚至在2019年的一篇文章中批评「第三方认证流程既耗时又扼杀创新」。 海洋技术协会(Marine Technology Society)主席科南(Will Kohnen)也曾向海洋之门表达担忧,包括泰坦号尺寸、材料、原型没有经过第三方检查。科南23日表示,没有认证流程,他们可能会忽略掉一些细节。他在2018年便已致信该公司,警告其测试方式可能会导致轻重不一的负面结果,给从业人员带来严重后果。 Source 泰坦号失事/遇难首席执行官曾引麦帅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