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企业联名致函最高法院 促大学招生「考量种族」 世界新闻网 8/01/2022 全美80多家主要企业1日向联邦最高法院提交辩前法律陈述,要求最高院继续维持目前大学录取时考虑种族因素,认为平权行动对构建多元化的劳动力和提高企业利润至关重要。 最高院秋天将听取两个上诉案的口头辩论,结果将影响到未来大学录取的种族政策。亚裔学生在此案中的入学权限益是主要原告之一。 包括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联合航空(United)、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苹果(Apple)、英特尔(Intel)、拜耳(Bayer)、通用电气(GE)、亨氏(Kraft Heinz)、微软(Microsoft)、威瑞森(Verizon)、宝洁(Procter & Gamble)和星巴克等大公司表示,大学培养的种族多元化学生为企业提供了多元化和受到良好教育的求职者,能够满足公司与客户的需要,「大学生的多元化日益重要,政府必须继续促进」。 这些企业表示,种族多样性在迅速多元化的美国不仅是许多人的道德诉求,而且也是底线,禁止大学录取中考虑种族,将损害企业打造多元化劳动力的努力。 杜邦(DuPont)和吉利德(Gilead)科学公司等八家高科技企业表示,高院不能推翻平权行动,大学生的种族多元化对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如果不培养多元化的学生,就不能培养出最优秀的学生。市场需要种族和其他多样性,将使国家经济更健康」。 高院1978年以来相继裁决,种族是大学录取的考虑因素之一,大法官欧康诺(Sandra O’Connor)2003年就Grutter v. Bollinger一案裁道:「为了培养合法的公民领袖,必须为各种族和各族裔的合格人才提供成长为领袖的道路。」 但保守派的「学生录取公平」团体对这一裁决提出挑战,认为在成立最久的私立大学哈佛和最古老的州立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种族不能作为录取的考虑因素,要求高院撤销前判。 该组织称,哈佛大学非法锁定亚裔学生,录取过程中被淘汰的亚裔学生比重过高,违反了高院的先前判例和学生的宪法权利。 挑战被两个联邦下级法院驳回后,如今高院决定听审,被广泛视为大法官可能愿意重审先前有关平权行动的判例,可能取消大学录取的种族因素。 Source 纽约市高中抽签报告 亚裔成最大输家 世界新闻网 …
Category: EDUCATION
纽约市高中抽签报告 亚裔成最大输家 世界新闻网 7/31/2022 纽约市教育局(DOE)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亚裔学生成高中抽签录取新规最大牺牲品;非洲裔和西语裔学生成最大赢家,约90%该族裔学生进入志愿排名前五的学校,远超出各族裔中几率排名倒数的亚裔;Place NYC和纽约市居民联盟两华人教育倡议团体对此表达强烈不满,认为是市教育局的「精心设计」,要求改为往按成绩录取的方式,否则将同市府抗争到底。 「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市教育局日前公布数据,按照族裔分析今年高中录取情况,其中亚裔申请秋季入学人数为1万2082人,有70%获得前五志愿学校的录取;非洲裔和西语裔进入排名前五比率,位列各族裔第一、第二,分别为90%和89%;白人为76%,排名第三;跨族裔(Multi-Racial)的学生以68%,排名最末。 此外,全市有5256名学生(占比7%)没能录取12个志愿中的任何一个;大约12%的亚裔和白人学生,未能「中标」任何学校,相较非裔的3%和西语裔的4%高出不少。 「市教育局在种族数据上还算透明,但正如它展现的,亚裔学生受影响最大。」Place NYC共同创办人朱雅婷表示,新的抽签系统基于数学模型,今年2月市教育局就公开仿真测算,显示抽签可以提升非裔和西语裔的录取概率,「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他们没有掩饰动机,声称要推动低收入家庭学生进好学校,然而结果不仅对中产家庭不利,华裔低收入家庭也未能从中获益。」 纽约市居民联盟共同创始人臧东慧说,今年3月,20多名华人代表连同刘醇逸一起会见市教育总监班克斯(David Banks),游说近一小时要求阻止抽签政策,但过了三周宣布依旧维持原样,「7月20日又和华人代表开会时,班克斯说抽签是白思豪政府遗留的产物,已来不及干预。这就是推卸责任。」臧东慧说,新政府有足够的时间和权力进行纠正,但还是把抽签政策扩大化到全市,称「继承白思豪政策」,「实际就是新政府的责任,千万不要被他们欺骗。」 亚裔学生咎由自取? 对于市教育局公布的族裔报告,「走入纽约市高中」作者、家长意见领袖阿琳娜(Alina Adams)则认为,虽然亚裔「值得同情」,但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亚裔都「押宝」好学校,不愿意选择不那么好的学校,「我讨厌因为亚裔的情况就以偏概全,抽签系统把能做的都做到位了。」市教育局发言人布朗斯坦(Nicole Brownstein)也表示,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亚裔喜欢申请好学校,不得不和更多人竞争。 臧东慧直言这是「颠倒黑白」,认为成绩好,当然要进好学校学习。「申请好的学校不是亚裔学生的错误,而是录取系统有问题,硬把成绩和学校不匹配的人拉在一起。」朱雅婷说,优等生将眼光和目标放在和自己匹配的学校上是无可厚非的,错就错在抽签系统打乱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平衡和匹配度,「长期下来不仅无法鼓励学生进步,对好学校和进了好学校的次等生也不利。」 亚裔的抗争不会停止 抽签政策造成大批录取结果不理想的亚裔家庭开始联系私立学校、特许学校亦或是天主教学校,全市高中委员会(Citywide Council on High Schools)成员克罗斯(Debbie Kross)说,她也接到很多家长来电计划搬离纽约市。「我的亲戚的两个小孩,才上二年级和四年级,已经决定搬去长岛。他们在皇后区的好学区,对当前的公校也很满意,但是高中录取带来的不安和恐惧,逼着他们离开纽约市。」朱雅婷说。 …
比藤校录取率还低的医学院,要怎么牛才能被录取? Crimson Education 精英升学教育 7/31/2022 美国著名医学网站Medscape通过对29个专科的13,000名医生的薪酬的调查显示,2021年初级保健医生的收入达到26万美元,而专科医生的平均薪酬达到了36.8万美元。 很多华裔家庭希望孩子能走上学医这条路。不仅仅是因为“钱途”似锦,医生的职业本身自带金字塔尖的聪明和优秀、救死扶伤的高尚和荣耀的光环。 根据美国职业规划网Zippia的调查数据,亚裔医生的数量占比18.1%,排名第二位, 其中华裔和印度裔最多。 美国医学院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Medical Colleges, AAMC)发布的上一个申请季的数据同样表明,亚裔的医学院申请人也是排在第二位,共有13,424名申请者,5,352名被录取,录取率为40%。 美国医学生的进阶路径 要申请美国的医学院,首先要完成本科教育,期间需完成全部医学预科必修课程并通过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被医学院录取毕业后,再经过3-7年的住院医师培训,然后各专科还有年限不等的培训,比如麻醉科、妇产科4年,家庭医生、儿科3年,放射科、骨科5年,神经外科、心脏外科7-8年等。在医学院和住院医师培训期间需通过USMLE (United States Medicine License Examination)即美国执业医师考试,通过以后具备独立行医资格。 这种常规的路径需要本科时再一次加入申请的大军,竞争医学院的名额。 而BS/MD (BA/MD),即本医连读的项目,让高中生一次就能申请本科和医学院,省去了在本科再一次申请医学院的麻烦;同时,一些本医连读项目学制6-7年,这也意味着比常规路径节省了1-2年的学费;本医连读的学生在本科的时候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扩展或深入探索兴趣的领域。当然,竞争也是无比激烈的,有些项目比藤校的录取率还低。比如,八大藤校中的唯一一个本医连读项目-布朗大学PLME (Program …
Crimson Webinar 如何斩获英美顶尖医学院的录取 2022年8月6日(星期六) 5 PM (北美西部时间) 8 PM (北美东部时间) 8 AM (北京时间次日) 讲座内容 英美的顶尖医学院竞争异常激烈,比藤校的录取率还低。有志于学习医学相关专业的中学生需要早规划、巧安排。 北美时间8月6日,布朗大学本医连读学生(PLME)、Crimson的导师Andrew以及剑桥大学医学院的Linda同学将莅临Crimson的直播间,分享他们规划和申请世界顶尖医学院的经验和建议。同时,您还会了解英美医学院申请要求和申请流程的差别,以便未雨绸缪,做出正确的选择。 讲座嘉宾 讲座语言:英文+中文翻译 报名链接:https://bit.ly/3vtF22a 加入讲座微信群了解更多信息: Crimson Education 简介 Crimson Education教育集团由哈佛、斯坦福、牛津和耶鲁学霸Jamie …
Linna’s Clarinet Studio Bb & A Clarinet Private & Group Lessons Phone/Text: 703-887-9537Email: linnsu420@yahoo.comhttps://tinyurl.com/y83urdsb 让孩子们轻松愉悦,自信满满的学习单簧管! 智欣老师:让孩子们感受轻松愉悦,游刃有余的学习,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自信满满的学习单簧管! 2022-2023学年正在招新生,名额有限,请速联系。 Linna’s Clarinet Studio ABOUT My studio is located in …

拜登确诊服Paxlovid 副作用低但「2类病患」不建议使用 世界新闻网 7/31/2022 刚刚又确定二度感染的拜登总统上周确诊新冠肺炎后,立即依白宫医师指示服用辉瑞(Pfizer)新冠口服药物Paxlovid治疗。 Paxlovid是去年12月获联邦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治疗新冠肺炎的处方药,在降低重症风险方面有显著效果。 什么是Paxlovid? Paxlovid为一种抗病毒药物,由Nirmatrelvir与Ritonavir两种药物组成。 FDA授权12岁以上、体重达88磅之轻中度且具重症高风险的患者使用。 标准治疗方法为每次服用三锭(Nirmatrelvir两锭与Ritonavir一锭),一日两次,连续服用五天,共30锭。 如何运作? Paxlovid能抑制新冠病毒,阻断一种帮助病毒在体内拷贝的酶。 如同所有的抗病毒药物,Paxlovid在症状初显五日内服用显现的效果最佳。 效果如何? 临床试验显示,在症状开始后五日内服用Paxlovid,能降低88%住院与死亡的风险。 需特别注意,Paxlovid于Delta变种病毒疫情期间,在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进行测试,而目前疫情Omicron变种病毒占多数,因此现在的结果可能不同。 辉瑞药厂表示,Paxlovid对抗Omicron变种病毒的效果良好,另外的实验室研究也显示类似的结果。 有哪些副作用? Paxlovid的副作用被视为相对轻微,包括血压升高、恶心、腹泻、肌肉酸痛、胃痛、味觉改变等。 过敏反应包括荨麻疹、吞咽或呼吸困难、嘴部肿胀、喉咙发紧、沙哑、起疹子,可能会出现肝脏问题。 但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恶心、腹泻、肌肉酸痛等副作用;肝病或肾脏疾病患者不建议使用,拜登并未患有这两种疾病。 医师表示Paxlovid通常耐受性良好。 复发情况?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教授沙夫纳(William Schaffner)说明:「有些服用Paxlovid的人症状复发,因此虽然Paxlovid能在服用期间压制症状一段时间,五天后,有些人的部分症状会再度出现,所以我们只需要观察。」 …
会做题却不懂问 「数学皇帝」丘成桐点出华人学生问题 中国新闻组/北京 7/31/2022 被誉为「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费尔兹奖(Fields Medal)日前揭晓,四名得奖者分别来自法国、美国、英国和乌克兰,其中,美籍韩裔数学家许埈珥(June Huh)是继丘成桐、陶哲轩、吴宝珠之后又一位亚裔科学家获此殊荣。为何常给人「数学很好」印象的亚洲学生,却在最高学术殿堂上少之又少?费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被誉为「数学皇帝」的丘成桐表示,重点在于激发对数学真正的兴趣,且应该抛弃功利心。 中新社31日刊登丘成桐专访,被问及「成为一名数学家需要哪些特质」时,他指出,想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基础天分,要有兴趣,还要肯用功努力。数学的真谛不是做题、特别不是做别人出的题,而要自己发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丘成桐受访时表示,他从小就对数学有兴趣,但没接触到真正的数学,直到去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念书,我才知道真正的数学是怎么回事。坦白说,当年中国的数学家看到的研究领域较为片面,没有看到宏大的全景,我也是到了柏克莱才看到的。 在美中都有求学与任教经历的丘成桐,曾旅居美国近50年,被问到为何华人学生善于做奥数题却不会问问题,他表示,「很多人都好奇,中国孩子的数学很好,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的数学家?其实这其中有很多误会。」 丘成桐说,欧美的小孩中,数学最好的那批人也很优秀,老师不仅教他们数学的基础内容,而且注重激发他们对数学真正的兴趣,让其有很大的原动力去找寻数学的美妙之处。 丘成桐表示,很多中国的小孩看不到数学最精华的地方,「认为只要将题目做对、将考试考好,就很高兴」。他说,但数学的真谛不是做题、特别不是做别人出的题,「而要自己发掘好的研究方向、好的问题,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丘成桐称,学子应该要戒除功利心,不要想着靠数学去升官发财,去争人才「帽子」、争当院士。「我在美国看到很多年轻人认为自己做的研究很有意思,就颇满足,他们不去想能不能当院士、能不能拿高薪」;因此,想学好数学,要有一定的基础天分,也要有兴趣,还要肯用功努力。他也强调,不要寄望于灵感,认为等哪天灵感一来,就能解决一个有史以来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今年4月时,丘成桐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为北京清华大学讲席教授,返回中国全职任教。 Source 菲尔兹奖得主…「数学皇帝」丘成桐哈佛退休 转任清华 中国新闻组/北京 4/22/2022 被「纽约时报」称为「数学皇帝」的「菲尔兹奖」首位华人得主丘成桐,日前从哈佛大学退休,受聘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全职任教于清华。丘成桐多年来一直在培养中国数学人才,他曾说,「我这一辈子只有两个心愿,一个是成为大数学家,另外一个是提升祖国的数学,使它领导世界数学」。 加繁中字幕 尤其有些無知的人,喜歡橫蠻無理指責留學外國讀數學研究的學生 反駁某些人以為中國人「數學好」 综合媒体报导,4月初,丘成桐在清华园度过了73岁的生日,并表达了自己的愿望,「我们要竞争的人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走一条自己的路出来,以后我在清华跟你们共进退」。 清华大学在2021年推出「丘成桐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面向从初三至高三具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丘成桐期望,通过这一计划,在10年内培养出一批不必出国取经、完全在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一流学者。 …

染疫过不等于免疫 最新研究:BA.5重复感染率达10% 世界新闻网 7/30/2022 路透报导,葡萄牙最新研究发现,相比于早期的「Omicron BA.2」变种病毒,目前在各国占据主要地位的「Omicron BA.5」变种病毒传播力更高,且不论接种几剂疫苗,重复感染的可能均显著提高,不过所幸目前没有证据指向BA.5的致病率或致死率也和传播力一同提升。 研究人员指出,他们在4月底至6月初间找了1万5396个曾感染BA.2及1万2306个曾感染BA.5的成年人,结果发现虽然现有疫苗及补强针对这两款变种病毒均有有效保护力,但参与研究的BA.2感染者中有5.6%重复感染,BA.5感染者重复感染比率则高达10%,显见BA.5变种病毒更可能造成「突破性感染」。 正因如此,现有疫苗虽然能有效防止住院及死亡,但保护力对不同变种病毒仍有差异;研究人员说:「疫苗能降低BA.2变种病毒93%的住院率及94%的病故率,但对于BA.5变种病毒的防范力有些许下降,住院率与致死率分别下降77%与88%。」 专门为病毒定序的美国海力克斯实验室(Helix)近来也针对此问题进行实验,结果与葡萄牙研究相似;该实验室调查了2021年一整年度共约30名确诊患者,发现BA.2感染者重复患病的比率约3.6%,但BA.5患者的重复患病比率约6.4%,明显偏高。 海力克斯实验室生物资讯暨传染病病毒研究副主任罗诗诗(Shishi Luo,音译)说:「我们最近的研究确实有发现BA.5患者再度感染的几率比较高,我们推测可能是因为体内抗体下降速度较快、环境中太多人感染或者是BA.5变种病毒本来就有比较强的逸脱性,当然也有可能是这三种因素的综合,共同导致现在的情况。」 罗诗诗同时表示,目前数据指出,第一次验出阴性解隔离后再度验出阳性的时间间距平均九个月,但这并不表示接种疫苗后或确定康复后的几周甚至几天内不可能再度感染;罗诗诗说:「统计上来说,间隔时间大概九个月,不过也有看过接种没几周就确诊的案例,但不多就是了。」 Source COVID 病例激增,政府再次為每個家庭免費發放測試盒 7/30/2022 由於最近 COVID 病例激增,政府再次為每個家庭免費發放 COVID 測試盒。請點擊下面的鏈接填寫您的姓名和家庭地址,免費送貨到您家。https://special.usps.com/testkits/accessible 美國最新COVID防治策略,—步到位服務–One stop service https://covid-19-test-to-treat-locator-dhhs.hub.arcgi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