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冠病病毒正在美国野生动物中传播 文 / 廖慧婷 11/18/2021 科学家研究发现,冠病在美国白尾鹿以及其他野生动物中传播扩散。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报道称,科学研究已证实,冠病病毒可以经人体传染到动物身上,猫、狗、大猩猩以及养殖水貂等都可能被感染。 近期引起野生动物生物学家关注的最新物种是白尾鹿。这种动物的行为像山羊一样,当他们闹着和游客要零食吃时,会将湿漉漉的鼻子蹭到人们的口袋、手和脸上,这些行为都将它们置于感染危险中。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动物诊断实验室研究员推测:“如果有人咬了一口苹果然后扔了,或者打个喷嚏然后扔了,就可能传染动物。” 本月早些时候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研究人员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在艾奥瓦州测试的鹿群中,有三分之一都显示出了感染迹象。研究还称,当地污水中含有冠病病毒,人们随地吐痰或以其他方式污染环境,也可能是导致鹿感染的原因。 Source 德尔塔“后代”凶猛:AY.4.2给科学界敲响警钟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11/17/2021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已基本成为全球疫情传播中占据主导的流行毒株。尽管目前已有的疫苗对付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效,但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随着德尔塔的亚变异株AY.4.2在多国传播开来,全球疫情防控依旧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据路透社11月15日报道,AY.4.2正在英国迅速传播,大约已占到英国目前所有测序病例的10%。与原有的德尔塔毒株相比,AY.4.2用于感染人体细胞的刺突蛋白发生了两种突变,科学家们目前还在研究该变异的特性。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AY.4.2的传播情况,尽管目前不能断言该亚变异株是否会降低疫苗有效性,但有迹象表明AY.4.2的传染性会更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42个国家报告了AY.4.2的感染病例。 自2020年12月首次出现在印度以来,德尔塔毒株一直是最让人心神不宁的新冠病毒变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研究表明,比起其他的变异株,德尔塔的传染性明显增强,几乎增加了一倍。德尔塔毒株的潜伏期也比其他变体缩短了两到三天,此外,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首次检出病毒载量比原始版本新冠毒株感染者高出1200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受关注的对象”(variant of concern),这意味着德尔塔毒株传染性还会增强,导致更多重症病例,而且还有可能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考虑到德尔塔毒株的主导地位,许多专家担心,将来的新冠病毒变体都将会是德尔塔的“后代”。此次AY.4.2的出现和传播已经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病毒领域的专家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德尔塔的变化,以防出现更加难以对付的变异毒株。同时,新冠疫苗的研发也面临着变异毒株的考验,现有的疫苗虽然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但不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美国医院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一名疫苗研发专家Gregory Poland认为,这应该成为下一代新冠疫苗研发的努力方向,只有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全球疫情防控才能游刃有余。 Source 台湾首例AY.4.2 (Delta Plus) …
Category: HEALTH
打完2剂疫苗恐不叫完整接种 福奇曝最新趋势 文章来源: 中时新闻网 11/18/2021 白宫首席医疗顾问福奇(Anthony Fauci)16日警告,随着Delta变异株盛行及疫苗保护力下降,追打第3剂追加疫苗应该成为新冠疫苗标准方案。此外,施打3剂疫苗才算完整接种也在国际间蔚为趋势,多个国家已经要求民众补打疫苗后才能出入公共场合。 美国广播公司新闻网(ABC News)报导,美国保健新闻网站Stat News在16日举办的峰会上公开福奇的预录专访影片,福奇指出,进入冬季,疫苗保护力下降加上Delta变异株在小区中高度盛行,将形成”双重打击”,最脆弱族群将会是未接种疫苗的人,但是也会进一步影响”已经接种疫苗的民众”。 “你们将会看到突破性感染,甚至比我们现在在已接种疫苗的人中看到的还要多。” 福奇也指出,加强针应该成为”完整接种”疫苗的标准。 福奇说:”作为免疫学家与传染病专家,我相信第3剂mRNA疫苗应该作为实际标准方案的一部份,加强针不是奢侈品,加强针不是附加项目,加强针应该是原本方案的一部份。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我们将会看到加强针在最佳疫苗方案中是必要的。” 另根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施打3剂疫苗才算完整接种已经在多个国家蔚为趋势,英国首相琼森(Boris Johnson)15日坦承,”接种3剂疫苗-施打加强针-将成为重要事实。” 其他欧洲国家也将迈向强制施打加强针的政策,在法国,12月15日以前,65岁以上民众必须接种第3剂才能重新启用疫苗通行证;在奥地利,第2剂打完9个月后,完整接种证明就宣告失效,等同于强制接种加强针;在以色列,除非是在过去6个月内接种第2剂疫苗,否则现在必须接种第3剂才能使用”绿色通行证”(Green Pass),如此才能获准进出健身房、餐厅等场所。 不过公卫专家也担心,富国过度依赖加强针会影响到低收入国家的疫苗供应,目前低收入国家只有4.6%人口打过疫苗。世卫(WHO)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指出,每天全世界接种加强针的剂数是低收入国家施打标准疫苗剂数的6被,他痛批这种情况根本是”丑闻”。 Source Pentagon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after …
美药企存天花病毒?美疾控中心证实事件:正调查 文章来源: 澎湃国际 11/18/2021 近日,美国一知名药企实验室发现疑似存有天花病毒小瓶,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11月17日报道,美国疾控中心证实说,这些标注着“天花”和“牛痘”字样的小瓶是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清理冷柜时偶然发现的。美国疾控中心将把这些可疑小瓶送往另一处设施进行检测。 据悉,这15个可疑小瓶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附近美国默克制药公司的一个实验室被发现的,这处实验室主要从事疫苗研究。15个小瓶中的5个瓶身标注“天花”字样,另外10个瓶身标注“牛痘”字样。报道说,小瓶看起来完好无损,发现这些小瓶的工作人员当时戴着口罩和手套,没有迹象显示有人接触到小瓶中的物质。目前,这些可疑小瓶已经被美国疾控中心接收保管,相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毒,致死率高。世卫组织在1980年宣布彻底消灭天花,自然界已无天花病毒藏身。不过,按照有关国际协议,全球有两个实验室还有少量天花病毒样本存放,分别是美国疾控中心位于亚特兰大的一个实验室,以及位于西伯利亚的俄罗斯国家病毒学和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Source 德尔塔“后代”凶猛:AY.4.2给科学界敲响警钟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11/17/2021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已基本成为全球疫情传播中占据主导的流行毒株。尽管目前已有的疫苗对付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效,但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随着德尔塔的亚变异株AY.4.2在多国传播开来,全球疫情防控依旧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据路透社11月15日报道,AY.4.2正在英国迅速传播,大约已占到英国目前所有测序病例的10%。与原有的德尔塔毒株相比,AY.4.2用于感染人体细胞的刺突蛋白发生了两种突变,科学家们目前还在研究该变异的特性。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AY.4.2的传播情况,尽管目前不能断言该亚变异株是否会降低疫苗有效性,但有迹象表明AY.4.2的传染性会更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42个国家报告了AY.4.2的感染病例。 自2020年12月首次出现在印度以来,德尔塔毒株一直是最让人心神不宁的新冠病毒变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研究表明,比起其他的变异株,德尔塔的传染性明显增强,几乎增加了一倍。德尔塔毒株的潜伏期也比其他变体缩短了两到三天,此外,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首次检出病毒载量比原始版本新冠毒株感染者高出1200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受关注的对象”(variant of concern),这意味着德尔塔毒株传染性还会增强,导致更多重症病例,而且还有可能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考虑到德尔塔毒株的主导地位,许多专家担心,将来的新冠病毒变体都将会是德尔塔的“后代”。此次AY.4.2的出现和传播已经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病毒领域的专家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德尔塔的变化,以防出现更加难以对付的变异毒株。同时,新冠疫苗的研发也面临着变异毒株的考验,现有的疫苗虽然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但不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美国医院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一名疫苗研发专家Gregory Poland认为,这应该成为下一代新冠疫苗研发的努力方向,只有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全球疫情防控才能游刃有余。 Source 台湾首例AY.4.2 (Delta Plus) 早打满2剂BNT 专家: AY.4.2更易突破感染 …
中国发布医疗人员廉洁从业准则 禁收红包、回扣 11/18/2021 中国国家卫健委前天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的通知》,要求各地要将医疗机构贯彻执行《九项准则》的情况列入评审评价、医院巡查的重要内容。九项准则包括不收受患方“红包”、不收受企业回扣、不违规接受捐赠、不过度诊疗等。 根据新华社报道,国家卫健委要求将医疗卫生人员贯彻执行《九项准则》情况列入医疗卫生人员年度考核、医德考评和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与个人待遇相挂钩。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对落实《九项准则》不彻底导致出现严重问题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还应视情节严重程度,追究卫生健康、医保部门和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责任。 国家卫健委表示,《九项准则》是面向医疗机构内全体工作人员的廉洁从业基础性规范文件,是行业道德、执业规范、群众诉求的具体化呈现,体现了“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管行风”的行业管理要求,为广大医务人员划清了基本行为底线。 九项准则具体为:合法按劳取酬,不接受商业提成;严守诚信原则,不参与欺诈骗保;依据规范行医,不实施过度诊疗;遵守工作规程,不违规接受捐赠;恪守保密准则,不泄露患者隐私;服从诊疗需要,不牟利转介患者;维护诊疗秩序,不破坏就医公平;共建和谐关系,不收受患方“红包”以及恪守交往底线,不收受企业回扣。 国家卫健委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切实发挥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联席机制牵头单位作用,加强与医保等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严厉查处违反《九项准则》的行为。对违反《九项准则》的医疗卫生人员,由有关部门视情节,根据严重程度、对照参照罚则,违反行政法规的,给予行政处分;违反党纪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依纪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于典型案例,要定期通报。 Source 中国自主研发冠病特效药防变异株 部分病人康复 11/17/2021 中国官媒《科技日报》今天报道称,中国自主研发新冠特效药能防变异株,使用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大幅下降,憋喘、味嗅觉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部分病人已康复出院。研发团队带头人——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表示,正在开展国内二期临床试验,希望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早日面世。 报道介绍说,这款特效药的独特之处是,在其他候选药大多使用“一对抗体”预防新冠病毒逃逸时,它实现了“单个抗体”就能防范变异株。它是一种中和抗体药物,它的原型是人体里本来就有的中和抗体。在与新冠病毒过招后,患者本人的免疫机制会择优选出“会打仗”的中和抗体。 这一步算“海选”,特效药就在其中。但特效药必须优中选优,过去优选抗体用时需要以年计,因为中和抗体底数巨大,成千上万,而且痕量捕捉不到。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发明,让研究者可以逐个细胞快速翻找。 作为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谢晓亮受访时说,单个抗体取代“抗体对”的特点使它的生产成本将是其他候选药的三分之一以下,目前丹序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谢晓亮实验室有着领先国际的技术优势。在全球竞速研发中,抗体药研发就像沙石淘金,翻得石头越多越可能捕获最强抗体。 北大团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对8000余个候选抗体的筛选。数据显示,基于超几倍筛选,北大团队筛选出多个特效候选药,DXP-604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也是为什么该药用于治疗时仅需0.6克,而且还能更少。“我们正在做爬坡实验,很有可能0.3克就够。”谢晓亮说。 报道还说,新冠疫情反复、复杂对新冠特效药提出了应对变异的更高要求。抗体配对是一种常用策略,两个抗体与病毒的结合位点不同,当一个抗体失效时,另一个还可以抑制病毒,例如,再生元和礼来都采用了抗体对,但都有一个抗体被德尔塔株逃逸了。 “我们有一个候选药DXP-593就被德尔塔株逃逸了。”谢晓亮说,它的药效很高,反而给病毒施加了巨大的进化压力,新冠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抗体失效。 对于逃逸付出的惨痛代价,谢晓亮没有讳言:近一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打了水漂。 谢晓亮团队原本打算将DXP-593与DXP-604合用,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却带来了意外惊喜,单用DXP-604就能防住变异株。 “我们最新发展了一种高通量酵母显示技术,把新冠病毒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单点突变的所有4000多种可能逐一与中和抗体做了测试。”谢晓亮说,新技术能清晰显示在不同抗体药物中,新冠病毒逃逸的可能性。 DXP-604的测试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它给了新冠病毒一个“两难”困局:要么不变异,被DXP-604中和,要么变异“出圈”,但会变化多到很难再结合到人体细胞上。让新冠病毒落入“不变等死、变是找死”的境地是DXP-604的“杀手锏”。 “它就是我们要找的Super抗体。”回头看一路走来的曲折,谢晓亮总结,抗体特效药并不是全方位的越“强势”越好,太强势会让病毒变异重生,DXP-604在竞争位点上做到恰到好处,最终是“打着太极”让病毒走投无路而死。 …
中国自主研发冠病特效药防变异株 部分病人康复 11/17/2021 中国官媒《科技日报》今天报道称,中国自主研发新冠特效药能防变异株,使用后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大幅下降,憋喘、味嗅觉减退等症状明显好转,部分病人已康复出院。研发团队带头人——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谢晓亮表示,正在开展国内二期临床试验,希望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早日面世。 报道介绍说,这款特效药的独特之处是,在其他候选药大多使用“一对抗体”预防新冠病毒逃逸时,它实现了“单个抗体”就能防范变异株。它是一种中和抗体药物,它的原型是人体里本来就有的中和抗体。在与新冠病毒过招后,患者本人的免疫机制会择优选出“会打仗”的中和抗体。 这一步算“海选”,特效药就在其中。但特效药必须优中选优,过去优选抗体用时需要以年计,因为中和抗体底数巨大,成千上万,而且痕量捕捉不到。高通量单细胞基因测序技术的发明,让研究者可以逐个细胞快速翻找。 作为单细胞基因组学的开拓者,谢晓亮受访时说,单个抗体取代“抗体对”的特点使它的生产成本将是其他候选药的三分之一以下,目前丹序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达成合作开发意向。 谢晓亮实验室有着领先国际的技术优势。在全球竞速研发中,抗体药研发就像沙石淘金,翻得石头越多越可能捕获最强抗体。 北大团队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了对8000余个候选抗体的筛选。数据显示,基于超几倍筛选,北大团队筛选出多个特效候选药,DXP-604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也是为什么该药用于治疗时仅需0.6克,而且还能更少。“我们正在做爬坡实验,很有可能0.3克就够。”谢晓亮说。 报道还说,新冠疫情反复、复杂对新冠特效药提出了应对变异的更高要求。抗体配对是一种常用策略,两个抗体与病毒的结合位点不同,当一个抗体失效时,另一个还可以抑制病毒,例如,再生元和礼来都采用了抗体对,但都有一个抗体被德尔塔株逃逸了。 “我们有一个候选药DXP-593就被德尔塔株逃逸了。”谢晓亮说,它的药效很高,反而给病毒施加了巨大的进化压力,新冠病毒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抗体失效。 对于逃逸付出的惨痛代价,谢晓亮没有讳言:近一亿元(人民币)的研发经费打了水漂。 谢晓亮团队原本打算将DXP-593与DXP-604合用,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却带来了意外惊喜,单用DXP-604就能防住变异株。 “我们最新发展了一种高通量酵母显示技术,把新冠病毒蛋白(S蛋白)受体结合域的单点突变的所有4000多种可能逐一与中和抗体做了测试。”谢晓亮说,新技术能清晰显示在不同抗体药物中,新冠病毒逃逸的可能性。 DXP-604的测试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它给了新冠病毒一个“两难”困局:要么不变异,被DXP-604中和,要么变异“出圈”,但会变化多到很难再结合到人体细胞上。让新冠病毒落入“不变等死、变是找死”的境地是DXP-604的“杀手锏”。 “它就是我们要找的Super抗体。”回头看一路走来的曲折,谢晓亮总结,抗体特效药并不是全方位的越“强势”越好,太强势会让病毒变异重生,DXP-604在竞争位点上做到恰到好处,最终是“打着太极”让病毒走投无路而死。 “我们拥有了一个全谱的、能够抵抗所有RBD区单点突变的抗体,足以中和所有现存的变异株,并最大程度上不会被未来的变异株所逃逸。”谢晓亮说。 关于DXP-604的临床试验和上市时间表,谢晓亮介绍,正在开展国内二期临床试验,已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接洽,推进海外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北京市已批准DXP-604作为“同情用药”在北京地坛医院临床救治,目前临床试验和“同情用药”的药物均由药明生物生产。谢晓亮表示,希望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特效药早日面世。 Source China speeds up COVID-19 medicine development …
统计:约六成韩国人认为阶层固化翻身难 文 / 廖慧婷 11/17/2021 (早报讯)韩国统计厅周三(11月17日)发布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9岁以上人口中有60.6%认为个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上升可能性不高,仅有25.2%认为这种可能性高。 韩联社报道,据该项调查,29.3%的受访者认为下一代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升可能性高,认为“不高”的比例占53.8%。 以上层自居的人员中有55.9%表示自己这一代社会阶层跨越的可能性高,认为自己属于下层的人员中该比例仅为14.9%。 认为自己属于上层的人员中有44.4%表示下一代跨越阶层的可能性不高,认为自己属于下层的人员中该比例达55.7%。 58.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社会及经济地位属于中层。按收入来看,月均家庭收入200万韩元(约2300新元)人员中过半人数认为其社会及经济地位属于中层以上。 月均家庭收入不及100万韩元人员中71.9%、不及200万韩元人员中55.9%认为自己属于下层。问及“与家庭月均最低生活费相比,实际收入是否宽裕”时,仅11.9%的户主回答“宽裕”,57.9%回答“不宽裕”。 Source “出现副作用仍被要求接种第二针”,韩43岁家长留下两个孩子去世 韩国中央日报 11/15/2021 韩国某40多岁家长在接种第二针新冠肺炎疫苗后死亡, 留下膝下两个孩子。其妻子通过青瓦台国民请愿网站对韩国防疫当局的做法进行了强烈批判。 11月8日青瓦台官网国民请愿板显示,一篇6日发布的标题为“43岁两个孩子的爸爸接种莫德纳第二针疫苗不到一天后死亡”的请愿贴截至当晚10点已得到7700多人支持。 “丈夫是建筑工,出入施工现场要求接种疫苗” 死者的妻子表示,“丈夫是建筑工,不打疫苗的话,出入施工现场会受到限制,只能接种疫苗。第一针接种20天后,丈夫胸部和耳朵曾出现严重的疼痛症状,并因此吃了药”。 她补充说,“丈夫对预约接种第二针的医院说明了自己出现过的症状和药物服用情况等,对方说可以接种”,“丈夫因为担心后遗症,原不想继续接种,但现在的情况是,即使存在副作用,也被告知可以接种第二针,没办法只能接种”。 她说,“丈夫平时睡得晚,打疫苗那天为了跟孩子们一起睡觉,很早就进了房间,还拍着背安抚了老大,”,“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症状开始严重,后来痛苦不堪的丈夫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心跳却停止了”。 她接着说,“因为丈夫还年轻,为确认死因,我们被要求做尸检”,“家人本就是无辜死亡,还要验尸,一想到这,心都碎了”。 “老二说爸爸从天堂回来后要一起玩儿” 她说,“家里的大孩子晚上睡着了也会每隔半小时就醒来一次,确认我是不是还在旁边”,“老二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昨晚还看着平时和爸爸一起玩的玩具对我说,等爸爸从天堂回来我们还要一起玩儿,要整理好放着,听得我心都碎了,抱着孩子哭了很长时间”。 特别是,发帖者还写到“政府说接种疫苗后出现异常症状应该接受诊疗,但真的出现症状到医院,却没有一个地方愿意给患者开具不适合继续接种疫苗的意见书”。 …
德尔塔“后代”凶猛:AY.4.2给科学界敲响警钟 文章来源: 澎湃新闻 11/17/2021 新冠变异病毒德尔塔毒株已基本成为全球疫情传播中占据主导的流行毒株。尽管目前已有的疫苗对付德尔塔毒株仍然有效,但科学家们仍然没有就此放松警惕。随着德尔塔的亚变异株AY.4.2在多国传播开来,全球疫情防控依旧面临着不断出现的新挑战。 据路透社11月15日报道,AY.4.2正在英国迅速传播,大约已占到英国目前所有测序病例的10%。与原有的德尔塔毒株相比,AY.4.2用于感染人体细胞的刺突蛋白发生了两种突变,科学家们目前还在研究该变异的特性。英国卫生安全局表示他们正在密切关注AY.4.2的传播情况,尽管目前不能断言该亚变异株是否会降低疫苗有效性,但有迹象表明AY.4.2的传染性会更强。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已有包括美国在内的42个国家报告了AY.4.2的感染病例。 自2020年12月首次出现在印度以来,德尔塔毒株一直是最让人心神不宁的新冠病毒变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研究表明,比起其他的变异株,德尔塔的传染性明显增强,几乎增加了一倍。德尔塔毒株的潜伏期也比其他变体缩短了两到三天,此外,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首次检出病毒载量比原始版本新冠毒株感染者高出1200倍以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受关注的对象”(variant of concern),这意味着德尔塔毒株传染性还会增强,导致更多重症病例,而且还有可能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考虑到德尔塔毒株的主导地位,许多专家担心,将来的新冠病毒变体都将会是德尔塔的“后代”。此次AY.4.2的出现和传播已经给科学界敲响了警钟,病毒领域的专家们正在密切关注着德尔塔的变化,以防出现更加难以对付的变异毒株。同时,新冠疫苗的研发也面临着变异毒株的考验,现有的疫苗虽然能够有效预防重症和死亡病例,但不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美国医院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一名疫苗研发专家Gregory Poland认为,这应该成为下一代新冠疫苗研发的努力方向,只有彻底阻断病毒的传播,全球疫情防控才能游刃有余。 Source 台湾首例AY.4.2 (Delta Plus) 早打满2剂BNT 专家: AY.4.2更易突破感染 聯合報 10/29/2021 台首例Delta亚系变异株「AY.4.2 」个案,为案16479,是一位50多岁的英国籍男性,打过2剂BNT疫苗,属突破性感染。长庚大学新兴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教授施信如指出,AY.4.2承袭Delta变异株的特性,就是与其他变异株相比,更容易发生突破性感染,在流行病学统计上,AY.4.2传染力比Delta更胜一筹,多一成至一成五,但死亡率跟重症率无明显增高。 施信如表示,AY.4.2主要现踪英国,台湾虽然发现首例,但属于境外移入案例,台湾所有的境外个案都有入境筛检以及检疫期满后的解隔前筛检,隔离期间如果有症状也要采检。大幅帮助案例可以阻绝在境外,不进入到社区。只是未来台湾势必要要开放边境,加上近期还有春节返乡潮,社区仍藏隐忧。 中国医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长黄高彬表示,现有疫苗对Delta变异株防感染能力下降,但防重症及死亡率仍有九成,要观察感染Delta变异株者,对于「AY4.2 」是否有抗体交叉保护力,较不容易发病,威胁性就少。但台湾疫苗施打进度较各国起步慢,还有三成长者位接种,加上春节返乡在即,忧心成为下一次破口。 …
男婴噎到脸色发青 美餐厅客人“1工具”神救援 文章来源: 东森新闻 11/16/2021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一家餐厅日前发生一起意外,一名10月大的男婴进食中噎到,父母忙着以哈姆立克法急救,其他客人也纷纷上前帮忙,却无法将食物取出。这时一名陌生人使用他放在车上的急救装备,终于将异物吸出,惊险过程全被监视器拍下,影片在网络上疯传。 ABC Columbia reports on how a family dining at a local restaurant in Irmo SC quickly finds themselves i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