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98岁TikTok网红讲述纳粹屠杀幸存故事 千万人点阅

影/98岁TikTok网红讲述纳粹屠杀幸存故事 千万人点阅 联合新闻网  02/08/2022 圈粉近200万的98岁女性艾伯特(Lily Ebert),或许是TikTok最年长网红。她讲述自己从纳粹大屠杀幸存的故事,一支影片最多吸引超过2000万观影人次。 艾伯特表示:「我当时不确定自己能否活下来。此刻能出现在这里是个奇迹。但我下定决心无论能活多久、接下来做什么,一定要述说自己的故事。」 艾伯特20岁时抵达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时,警卫带走了她的母亲及兄弟姐妹,并在当天下午送他们进毒气室。 艾伯特自2020年疫情大流行封城期间,开始在TikTok跟网友分享她的故事。她的18岁曾孙福尔曼(Dov Forman)是幕后推手。 On International Holocaust Remembrance Day, the co-authors of “Lily’s Promise” join “The View” to share …

【视频】上海已知唯一犹太难民后裔 “洋老奶奶”从夹缝求生到游刃中西

【视频】上海已知唯一犹太难民后裔 “洋老奶奶”从夹缝求生到游刃中西 来自 / 联合早报 02/07/2022 在中国和以色列都生活多年后,沙拉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更深一层认识。她说:“我不是中国人的脸,但长年累月受到中国教育和中国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我也在以色列13年,传承到很多犹太人的东西。” “全中国只有我一个人的身份证是这么写的。” 72岁的沙拉·伊马斯(Sara Imas)自豪地向《联合早报》记者亮出她的身份证:“民族”一栏赫然印着“外国血统”。和一般外国人入中国籍后,身份证上显示原国籍或民族不同,沙拉身份证上的特殊标注,是她中国人身份与犹太民族血脉紧密交织的证明。 第一眼见到沙拉,你就能察觉到这位老太太不是一般人——高鼻梁、深眼窝的洋人面孔,说话时能在汉语普通话、上海话、英语和希伯来语之间自由切换,让听者“耳”花缭乱。 走进沙拉家,文化融合的迹象更是无处不在。地砖上嵌着象征犹太文化的“大卫之星”图案,电视柜上并列摆放着中国和以色列国旗。橱柜上一边是犹太教的七枝烛台和“上帝之手”摆件,另一边则是上海市归国华侨委员会和上海政协赠予的纪念章。 问沙拉是否信教,她摆摆手:“我信共产党。” 作为上海已知仅存的犹太难民后裔,沙拉的身份让她在中国和以色列建交30周年之际,再度受到关注。她传奇的人生经历,也映照出半个多世纪来中以关系的发展演变。 1939年,沙拉的父亲立维·伊马斯为躲避纳粹政权迫害,从德国辗转逃难到上海。他在当地与一名中国女子结婚,在1950年生下沙拉。母亲早早改嫁后,沙拉由父亲一手带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像立维·伊马斯这样从欧洲远渡到上海的犹太人有约2万名。当时许多国家拒绝向犹太人颁发签证,被日本占领但没有建立护照制度的上海,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无需护照和签证就能进入的地方,这使得上海成为全球接纳犹太难民最多的一个城市。 据德国汉学家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记载,犹太难民在逃亡时不允许携带值钱物品,许多人刚到上海时身无分文,只得几十个人蜗居在一栋小楼里。沙拉的父亲凭着生意头脑,在上海先后开设酒吧和面包店,令她的童年衣食无忧。同时,父亲始终以异乡人的谨慎心态,从小教育她要有“夹缝中求生”的谦卑。 很小就懂得要先行付出 沙拉举例说,小时候和玩伴跳皮筋时,她都会贡献自己的橡皮筋——那是父亲托朋友从香港带来的彩色高级货。“橡皮筋可能绷一下就会跳断,当时中国经济又不是那么好……(但)我很小就懂得要先行付出。” 二战结束后,沙拉和父亲原本要像其他犹太人一样返回欧洲,或是前往美国或以色列。但由于父亲健康恶化,父女俩最终没有动身,成为极少数留在上海的犹太难民。 沙拉12岁那年丧父,四年后文化大革命爆发,优渥的家世和犹太人身份令她成为众矢之的。她在1973年获颁以色列移民签证,但这一纸签证让她被定罪为“外国特务”,遭受三年关押和劳改。 重谈这段往事,沙拉的语气十分平和。她说:“历史一直在演变,就像我父亲说的,不一定分分秒秒都要追求right(正确),但是要smart(聪明)。” “外国特务”罪名影响了沙拉的履历,也让她的情路走得坎坷。经历三段短暂婚姻后,为了把寄养在不同家庭的三个孩子聚到一起养育,沙拉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在中以建交的1992年,带着孩子们前往以色列。 以色列在1950年就承认中共政权,但顾虑到当时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以及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中国迟迟没有和以色列建交。尽管如此,沙拉仍为1978年出生的大儿子取名“以华”,寄托对两国建交的期待。巧的是,14年后中以宣布建交的1月24日,正是以华的生日。 回以色列定居获总理接见 …

“水门桥战斗”到底有多惨烈?

“水门桥战斗”到底有多惨烈? 11/25/2021 文章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作者赵恺 2022年2月1日,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上映,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三炸水门桥”的艰辛过程,随之跃出尘封的书页,再度为大众所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影片发行方昨天也宣布,《长津湖》部分版本密钥延期,延期至至今年12月30日。 1 美陆战队第1师选择“撤” 在美军战史中,常常故意将长津湖战役分割为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和古土里四个战场。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叙述方法,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美军讳言其在战略层面的失算和错误,但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美军在战役开始之初便陷入我志愿军分割包围的不利态势。从战后披露的资料来看,1950年11月27日,作为陆战队第1师前锋的第5、第7、第11陆战团在柳潭里方向遭到志愿军的围攻,但由麦克阿瑟一手提拔起来的美第10军司令爱德华·阿尔蒙德却依旧乐观地以为“问题不大”,甚至于当天中午亲自飞往美陆军第7步兵师下属第31团级战斗群(即以著名的第31步兵团“北极熊团”为主编组的加强作战单位)所在的新兴里,要求美国陆军发挥光荣传统,消灭那些“正在溃退的中国军队残部”。 正是这种狂妄自大的情绪,令疏于防范的美国陆军第31团级战斗群在当日夜遭遇重创。凭借强大的地空火力,第31团级战斗群一度试图负隅顽抗、等待来自海军陆战队的救援,而参加过冲绳战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师长奥利弗·普林斯·史密斯却无法伸出援手。当时的美陆战队第1师的部署,呈现出非常不利的“长蛇阵”形态,除了已然抵达柳潭里的第5、第7、第11陆战团之外,后续部队均在由南线的古土里向下碣隅里集结的过程中。此时,如果从正在遭受志愿军围攻的柳潭里抽调部队去支援第31团级战斗群,势必将令原本岌岌可危的局面变得更不可收拾,因此,史密斯决定先在地处战场中央且拥有简易机场的下碣隅里一线稳住阵脚,而对于深陷重围的第31团级战斗群,除了呼喊“向我靠拢”之外,并未有太多实际的救援动作。 11月30日,美国陆军第31团级战斗群弹尽粮绝、指挥官麦克莱恩上校中弹被俘(后伤重不治),史密斯趁势打着增强下碣隅里防御的名义,将仍在包围圈外、试图救援友军的第31步兵团团属战车连揽到自己麾下,并向据守柳潭里的海军陆战队下达全线后撤的命令。据当事人回忆,史密斯曾说:“撤退个鬼!我们不是在撤退,只不过是从不同的方向进攻而已。”(Retreat, hell! We’re not retreating, we’re just advancing in a different direction.)这段豪言壮语如果真要翻译一下,史密斯其实说得也不过是“朝不同方向前进”而已,实在没必要被渲染得那般壮怀激烈。得知海军陆战队开始后撤的消息,接替麦克莱恩上校指挥第31团级战斗群的费斯中校大为震惊,连忙下令突围。然而,不知是受气候影响还是因为敌我双方贴得实在太近,总之,在第31团级战斗群突围的过程中,负责提供空中掩护的海军陆战队第1航空联队,将大量炸弹倾泻在美国陆军的头上,导致该部在指挥官费斯中校被据说是志愿军的手榴弹炸伤之后,彻底溃散。值得一提的是,美军战史有一条记录:新兴里战斗后,第31团级战斗群仍有数百人逃到下碣隅里,其中385人被编成一个临时营跟随海军陆战队第1师继续作战。为了替美军遮羞,有好事者据此认为该部突围成功,并未被志愿军全歼。然而,在损失了大量重型武器和全部辎重的情况下,有少数散兵游勇逃出志愿军的包围圈,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新兴里战斗中第31团级战斗群成建制被消灭的事实。而电影《长津湖》的故事也基本讲述到这里。 2 撤退路上的美陆战队第1师 此时的战场态势是,12月1日,柳潭里方向的第5、第7、第11陆战团刚刚启程南撤便遭到了志愿军的围追堵截。与此同时,被史密斯视为防御支撑点的下碣隅里外围高地,也已然成为中美两军争夺的焦点。站在上帝视角来看,此时美陆战队第1师的主力仍在柳潭里,下碣隅里地区仅有陆战1团第3营等一些支援单位,形势对我志愿军极为有利。 …

纽约市气温1小时内骤降20度 全州逾5万户停电

纽约市气温1小时内骤降20度 全州逾5万户停电 世界新闻网 02/04/2022 距离超强大雪不到一周,4日纽约再迎冬季风暴(winter storm),大雪、冻雨、雨夹雪一夜之间覆盖全州,共计约5万2004住户停电,纽约市气温也于一小时内骤降华氏20度,路面公共交通多线停运。 州长霍楚(Kathy Hochul)4日上午发表紧急预警,纽约全州3日晚间下起大雪、冻雨和雨夹雪,导致部分地区结冰达半吋,纽约州西部、中部和北部地区降雪量有12吋之多,「目前预测天气状况会在今晚转好,但是在那之前,这将是一个充满冻雨的日子,我们要警惕车祸事故,最好大家都待在家里。」 此外,霍楚透露全州有5万2004住户,受到此波冬季风暴影响而停电,建议居民在家中自备手电筒应急。 纽约市的气温也持续骤降,4日上午7时的华氏54度,直接降至8时的38度,「我从未见过如此迅速的气温下降。」气象专家Mike Woods表示,预计此波冬季风暴会在全市持续到晚上7时,气温将降到华氏20度,许多地区将出现积冰,建议民众谨慎出行。 Source 暴风雪又来袭 影响9000万人 中西部恐创百年降雪纪录 世界新闻网 02/02/2022 洛矶山脉的冬季风暴1日开始朝东南方向移动,在3日晚抵达新英格兰地区时的降雨4日将变为降雪,造成95号公路走廊沿线地区的交通混乱;中西部部分地区恐创下百年降雪纪录,南部则会受到很大冲击,将因危险低温造成道路结冰和断电。全国2日预计将取消航班1000多个,达拉斯独立学区宣布所有学校3日和4日停课。 此次暴风雪为全国不到一周内的第二场冬季风暴来袭,影响到从西部到东部逾2000哩广大地区的9000多万民众。 中西部地区1日夜到2日可能降雪15到20吋,部分地区将创下百年降雪纪录,印第安纳州韦恩堡(Fort Wayne)预计降雪18吋,将追平1900年的纪录;俄亥俄州托雷多市(Toledo)预计降雪16吋,仅次于1900年20.2吋的纪录。 芝加哥的降雪量预计8到12吋,一小时可能降雪一吋,导致道路的能见度低和出行困难。 暴风雪在向东和向南移动期间伴随着气温剧降,导致许多道路结冰,从德州到俄亥俄河谷地区出现严重的积冰;达拉斯和田纳西州的曼菲斯等地2日夜可能出现危险的低温,降雨3日将转为冰雨和降雪,达拉斯预计降雪三吋,3日和4日的公路交通危险,尤其是在高架桥上。 达拉斯/福和市(Fort Worth)地区的电线和树梢可能结冰逾四分之一吋,加上时速30哩的阵风,可能造成倒树和断电。由于3日和4日降温后的体感温度只有华氏零下五度,达拉斯独立学区宣布,所有学校3日和4日停课。曼菲斯在降雨、三吋后将迅速开始结冰和降雪,预计冰厚十分之一吋到半吋。 …

暴风雪又来袭 影响9000万人 中西部恐创百年降雪纪录

暴风雪又来袭 影响9000万人 中西部恐创百年降雪纪录 世界新闻网 02/02/2022 洛矶山脉的冬季风暴1日开始朝东南方向移动,在3日晚抵达新英格兰地区时的降雨4日将变为降雪,造成95号公路走廊沿线地区的交通混乱;中西部部分地区恐创下百年降雪纪录,南部则会受到很大冲击,将因危险低温造成道路结冰和断电。全国2日预计将取消航班1000多个,达拉斯独立学区宣布所有学校3日和4日停课。 此次暴风雪为全国不到一周内的第二场冬季风暴来袭,影响到从西部到东部逾2000哩广大地区的9000多万民众。 中西部地区1日夜到2日可能降雪15到20吋,部分地区将创下百年降雪纪录,印第安纳州韦恩堡(Fort Wayne)预计降雪18吋,将追平1900年的纪录;俄亥俄州托雷多市(Toledo)预计降雪16吋,仅次于1900年20.2吋的纪录。 芝加哥的降雪量预计8到12吋,一小时可能降雪一吋,导致道路的能见度低和出行困难。 暴风雪在向东和向南移动期间伴随着气温剧降,导致许多道路结冰,从德州到俄亥俄河谷地区出现严重的积冰;达拉斯和田纳西州的曼菲斯等地2日夜可能出现危险的低温,降雨3日将转为冰雨和降雪,达拉斯预计降雪三吋,3日和4日的公路交通危险,尤其是在高架桥上。 达拉斯/福和市(Fort Worth)地区的电线和树梢可能结冰逾四分之一吋,加上时速30哩的阵风,可能造成倒树和断电。由于3日和4日降温后的体感温度只有华氏零下五度,达拉斯独立学区宣布,所有学校3日和4日停课。曼菲斯在降雨、三吋后将迅速开始结冰和降雪,预计冰厚十分之一吋到半吋。 南方许多地区的冰寒天气将持续到5至6日,地面结冰6日仍不会融化,寒冷的天气中如果断电将十分危险。 联邦快递(FedEx)位于田州曼菲斯和优比速(UPS)公司位于肯州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的空运枢纽,由于受到冰雪天气的困扰,货运飞机将被迫停运,导致供应链的运输紧张加剧。 Source 暴雪袭美东 10州被雪淹 波士顿降雪恐逾2呎破纪录 世界新闻网 01/30/2022 冬季风暴挟带疾风暴雪29日侵袭东北部十州,维吉尼亚州到缅因州一片银白世界;波士顿雪情严重,时至30日上午可能降雪逾2呎,堪比1978年波士顿雪灾;全美成千上万户停电,数千航班取消,陆空交通受阻。 缅因州、新罕布夏、麻州、罗德岛州、康乃狄克、纽约、新泽西州、维吉尼亚州,以及马里兰州德玛瓦半岛(Delmarva)都受暴雪影响。 A powerful …

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上没敢开暖风

我开“电动爹”回东北,一路上没敢开暖风 文章来源: AI财经社 02/02/2022 驾驶电动车,不敢开空调 进入1月下旬以来,全国各地开始发布寒冷预警信号,就连处于亚热带,年平均温度可达22.8℃的广州,近日也发布了寒冷黄色预警信号。这让准备从广州开车回沈阳的李栋对这趟旅程有点打退堂鼓。 年关将至,寒冷天气的突然来袭,让不少像李栋这样开电动汽车,尤其是那些还要跨省回家的打工人心里更加犯难。“出发前一晚充满电,当时续航里程是662公里,到达江西赣州时,续航只剩下58公里,赶紧在服务区充电,一路差不多开了430多公里。”当时,李栋觉得他这辆电车整体表现还是不错,真实续航基本上可以达到官方续航的70%。 然而,从江西继续向北,李栋的旅程不再愉快。在400多公里的路途中,没有开过暖风空调,并且从广州一路北上,路途经历的那些南方地区,气温基本都在13度左右,这也是为什么李栋会觉得旅途的前半段是愉快的。 “进入北方以后,河南、河北还在下雪,600多公里(续航)只能开300公里左右,掉电更快了。”李栋称自从进入北方以来,那种轻松的心态开始变得紧张,“出了广东就看不到那么多电车了,而且必须要提前规划好充电安排,开车过程中得时不时瞅一眼剩余里程数。” 在李栋顺利抵达沈阳后,他给自己拍了一段视频,标题命名为《电动车去东北确实焦虑》。视频里,除了洋溢着回乡带来的喜悦感,还有李栋对这段电动车之旅的无奈感慨。“过了山海关,所有高速服务区都没有充电桩,半路下高速充了一次电,结果600多公里续航只能跑270多,这只有真实续航的40%。” 之所以在南北旅途有不同的体验落差,是因为当李栋到了河北之后,北方气温大都在零下8度左右,电动车的续航显著降低。按照李栋的行驶数据,他在进入北方后,在充满电的情况的下,其续航只有一半,相当于续航打折率将近5折。 之后,过了山海关,气温更是下降到零下十几度甚至二十多度,李栋的电动车只有官方续航里程的40%。 在视频的结尾,李栋说,如果没有“里程焦虑”,这段旅途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他说:“2800多公里的路途充电只花了700多元,比油车划算很多。” 实际上,诸如李栋类似体验的车主非常多,一位从海南回东北的车主告诉《财经天下》周刊,他们走的高速路沿途都有充电桩,可以随时充,只有到了山海关以后就没有充电桩了。而且温度降低后,续航就大大缩减,必须要提前规划行程,选好充电地点。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2021年春运,有电动车主在高速路段遭遇堵车,恰好行驶在隧道中时遭遇电量耗尽,只能在隧道里呆了数小时等待救援。而这样的报道,将长途行驶中的旅程焦虑带给了每一位电动车主。 寒冷的冬季,因为续航里程而焦虑的不仅仅只有像李栋这样的返乡人,电动出租车司机也深受其害。 一位北京出租司机狠狠地吐槽了电动车的续航问题。“不开暖风还行,开暖风跑不了几十公里,电就下去了。要是不开暖风,两个膝盖都冻得疼的不行。”随后,这位司机师傅还掀起了腿上绑的护膝,“这必须得穿着羽绒服,不然冻得受不了。”而且,他说即便是快充,一天下来,充电都得花两个小时,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他的工作时长,一天工作12个小时,相当于干了10个小时。 部分电动车出租司机为了省电,冬季就不开空调。马波就在朋友圈抱怨,称自己24小时内打到了两次电动车,进去之后发现里面“跟冰窖一样”,让司机开空调,司机说“坏了”。 电动车冬季续航10年无进步 一面是电动车主返乡途中的续航焦虑,一面是部分品牌针对低温续航能力的卖力营销。 《财经天下》周刊检索发现,2021年冬季以来,包括比亚迪、一汽大众ID、一汽奔腾、威马、北汽等品牌,均在针对低温续航能力进行营销,部分品牌甚至宣称新技术可挑战“零下30度”仅小幅衰减。 然而,2021年12月31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发布白皮书,称对国内外近10年累计53款新能源汽车的低温衰减数据进行统计,表明2012年-2021年期间,新能源汽车的低温续驶里程保持率平均值及分布范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新能源车销量逐渐提高,让冬季续航难题又摆在了各大厂商面前,即便现在很多车企已经将NEDC(新欧洲驾驶循环周期,我国现在使用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标准)增加到了700km,但一到了冬季续航就大幅缩水。 其实,这是多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北汽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代康伟认为,冬季电动车续航衰减主要受电池、空调系统和转动系阻力三个因素影响。 目前,新能源汽车所采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低温环境下,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扩散能力降低,引起电流损耗增加,因而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折损,极寒温度下,动力电池甚至可能停止工作。 代康伟表示,目前行业内普遍做法是通过PTC加热系统(正温度系数很大的元器件)给电池加热,让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但PTC加热系统的效率还有待提高。 …

暴雪袭美东 10州被雪淹 波士顿降雪恐逾2呎破纪录

暴雪袭美东 10州被雪淹 波士顿降雪恐逾2呎破纪录 世界新闻网 01/30/2022 冬季风暴挟带疾风暴雪29日侵袭东北部十州,维吉尼亚州到缅因州一片银白世界;波士顿雪情严重,时至30日上午可能降雪逾2呎,堪比1978年波士顿雪灾;全美成千上万户停电,数千航班取消,陆空交通受阻。 缅因州、新罕布夏、麻州、罗德岛州、康乃狄克、纽约、新泽西州、维吉尼亚州,以及马里兰州德玛瓦半岛(Delmarva)都受暴雪影响。 A powerful winter storm is battering the Northeast, unleashing heavy snow and strong winds. Some areas were expec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