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思归——我们是漂泊的倦鸟

2023-03-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我们是漂泊的倦鸟,该回家看看了。 自从爷爷奶奶去世后,老屋就垮塌了。失了家,就再也没在春节期间回去过。 我把回家的日期定在了清明。春节一过,就开始细数归期。 那些时,每每心里有些不快,想起清明和故乡,就像个哭泣的孩子,母亲拿出一颗糖摇了摇,马上不哭了。年岁渐老,时时会觉得日子像穿梭,但唯独想起清明归期时,会心急怎么这样慢。一天一天,清明真的临近时,心又开始灰起来。没有就要来临的喜悦,反觉得好日子马上就会过去,自己再拿什么去欢喜现实里的分秒。 想归想,还是归心似箭。车行路上,反倒一切又放下了。思绪凌乱,什么都来不及深入,颇有些“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豪迈雀跃之气,只乐在眼前。 去过很多地方,但和回故乡的感觉不一样。回故乡,有一份很庄重的期待,又觉得是很随意地归来。 气温偏高,黄灿灿的风景只能是心底的了。紫云英却正当时,碎花一片一片,给这春天的田野致以浪漫,致以清雅。如今,再不会有孩子采摘紫云英,用墨水瓶供养着欣赏。 蜜蜂“嗡嗡翁”地忙着采蜜,储存粮食,繁衍后代,以利家族兴旺。野韭菜一簇簇,一堆堆,任它葳蕤生发。故乡的田野,每一朵蒲公英都撑着伞送孩子们远行,春风是一列列车厢。孩子们飞走了,蒲公英的家成了一粒粒空洞。 这像极了故乡村庄里的空巢,孩子们都向远方飞去。可他们不管飞多远,都会记得自己的根在这儿。 蒲公英的孩子们会回来,故乡的孩子们也会回来。老人们老了,他们佝偻着背,老花着眼。让菜园丰登,田里长满庄稼,房前屋后的树木在春天里青枝绿叶。他们在,村庄在,蒲公英的孩子们回来了,故乡的孩子们回来了,找得见家门。 故乡,把最老的老人叫“老天牌”。爷爷奶奶成为老天牌那些年,没觉得什么。他们去世若干年后,还是没觉得什么。一直到老天牌中90多岁的幺婆去世时,我开始心慌。骤然间,被岁月推着往前走了一大步,一个酿跄才站稳。如今,父亲这一辈的人成了老天牌,我排在第二,和死亡之间,只隔着一层薄薄的垫子。 一代代的人,就是被叫成老天牌后才一个个离世的。 若干年前,当我还是孩子时,这里就是坟山。大人们吓孩子,总是朝着坟山的方向努一努嘴。爷爷奶奶住进来后,我不怕了。 纸钱化灰成末,鞭炮响彻天际,这里间有深重的意义。死人和活人的连接,除了心,还要有仪式。这是对着清风告慰,活着的人对于逝者的不敢忘却,必须有的尊重。这是对着土地呼唤,血脉之根的培植,给自己的安慰。 求他们保佑的话,我不说,连想也不会。我知道,他们能做的事情一定会做。 静静地坐在旷野中,看紫云英的美丽,听风儿唱歌,看远远近近的田野,遥望河流的方向。 野外的田埂,不是路,而是鲜花铺成的舞台。红的绿的黄的白的紫的,细碎而文静。想起年轻人的婚礼,各种各样的扎花,笑了。比起春天的乡间田野,多么做作,多么粗糙。想起自己钟爱的色彩,哪里比得过这野花的调配。仿出来颜色,却没有生机。仿出来灿烂,却没有柔情。 这是春天的梦,不敢踩。这是大自然的杰作,只能欣赏。那我快些走吧,像小时候那样跑。一边跑一边向后张望,爷爷奶奶的家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我儿时的家,成了伯伯的菜园。大蒜和莴笋长势喜人,我的眼睛越过它们。岁月深处,这里曾经端坐着一间土屋,屋里有爷爷奶奶孙子孙女的日子。小屋破旧,爷爷怕垮塌,砍了几棵苦楝树撑着后墙。 …

天门武汉商会党支部“学习两会精神暨《故乡的女儿》作品分享会”

2023-03-31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天门武汉商会的沈连强书记一直说,心然,等我找个机会,帮你办一场《故乡的女儿》作品分享会。 我一直期待着,这场和家乡人谈家乡情怀的活动。 这个春天,樱花盛开之时,在武大附近的帅府铂颂饭店,天门武汉商会党支部“学习两会精神暨《故乡的女儿》作品分享会”如期举行。 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我有太多漂泊的苦楚,只有面对家乡人,才能说。离别家乡这么多年,我有太多难忘的回忆,只有面对家乡人,才可说。 从故乡到他乡,从童年到中年,我发现,自己无论在城市生活多少年,也是个乡下孩子。思乡情绪与日俱增,故土留恋与日俱深。 我常常会问自己,这是为什么? 我知道答案。我对亲人有亏欠。童年阶段,没有父母的爱。爷爷奶奶对我好,我还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等我长大了,爷爷奶奶却去世了,他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却没有回报他们。很多遗憾,很多苦楚,留在了故乡。 我对故乡有亏欠。我出生在七十年代初,乡村还没有通电,脸朝黄土背朝天,除了劳累就是贫穷。乡村生活整个呈现的,是落后,是贫乏,是城乡差别给人带来的巨大感伤。对于上班的人,对于商品粮户口,羡慕得不得了。那时的我,是诅咒乡村的,是怀着再也不想回去的心态离开故乡的。曾经的很多年,在生活之路上忙碌,好像忘记了故乡。等渐渐成熟,蓦然回望,才知道自己错了。 故乡,在自我的生命中,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丝毫不能怠慢。第一,故乡和给予我生命的父母等同。父母在很大意义上,塑造的是我的肉身。而故乡,涵养的是我的精神,也就是灵魂。里尔克说,如果灵魂失去了庙宇,就会有雨点打在心上。 第二,故乡就是一个人的童年,而童年,指向一生,那么就可以说,故乡等同于个人的命运。我在它的怀抱里所经历的一切,成就的就是那个最初的自我。后来的我,是在那个基础上发展的。也就是说,我和故乡是长在一起的。我的语言、生活方式、态度、世界观、待人处事,都是受着故乡的影响。 城市生活,对于别人,可能是为了生活,但是对我,还有另外一层意义,是为了让我回归。从小的生活环境,没有享受过父母之爱,没有享受过家的温暖,自我价值不清晰。来了外面,漂泊无依的感觉特别重,慢慢明白,如果我不把故乡点亮,就找不回自己。这其实,是故乡在召唤我。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顿悟的时刻,我人生之中最精彩的顿悟,应该就是写故乡。过了城市生活后,回过头来看,发现乡村生活的韵味和质感,人情和风物,才是真正的生活。也才知道人生所拥有的真正财富,是故乡。 准备了一份十个页面的讲稿,但是那份不紧张的心情,始终都准备不好。这是我性格里面一个很大的问题,悲观,胆小,自卑,让我遇到一点事,就紧张的不行。但是也没有办法,我只能怀揣着这份紧张,去和我的家乡人说家乡情。 准备了一段视频,是家乡的风景、食物、风物、人文之类,配上的曲子是《故乡的原风景》。到的有些早,就找了个角落,把《故乡的女儿》摆得高高的,我坐在书后,有一个屏障,就感觉安心多了。眼看着一个个家乡人走进会场,却没有胆量前去招呼、问候。 轮到我了,才赶鸭子上架似的。应该有六七十人吧!这是我第一次在武汉面对这么多家乡人。他们是领导,是企业家,是老乡,是兄弟姐妹,是朋友。非常地感谢大家,愿意抽出时间前来参加。 “归梦如春水,悠悠绕故乡。”我分享的主题,是《珍爱我们的故乡》。 自己写的稿子,按道理,是可以边看边说的,但我全程几乎没怎么抬头,一直在念。好狼狈,好沮丧。没办法,一紧张,大脑就一片空白。念到中途的时候,想起诗钰说的,她参加活动的时候,也是这样,全程念稿子。魏老师说,你总要抬头看看的啊。这一瞬间,安慰到了我,也让我想笑。 心理上的胆怯,很难克服。朋友们说,多参加几次就好了。我想,对于我,多参加也难得改善。我很讨厌自己这一点,但毫无办法。这样念着讲稿,对讲稿本身都是一种亵渎,也对不起自己写讲稿时所投入的心力。 会后,一个叫毛文伟的小伙子找到我,他说我讲的好,希望我把演讲稿的电子版发给他,他再认真读一下。那,难道,我读的还行?笑。后来,又问了几个人,都说讲的很感人。这才有点释然。 …

回家乡看油菜花

2023-03-29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每一个冬天的句号都是春暖花开。 “凌寒冒雪几经霜,一沐春风万顷黄。”三月的田野,是油菜花最耀眼的时候。 有为了收获菜油而专门种植的油菜,有野地里自生自灭的野油菜,有人家的菜园里,来不及掐菜薹而长高开花的油菜。 这最后一种,其实不叫油菜。准确说,是菜薹。在我的故乡,不叫菜薹,叫“菜蕻子”。不要以为这个名字土,蕻,指的就是某些蔬菜的长茎。 它开的花也确乎和油菜花没什么两样,那风中飘散的气息也没什么两样。 最近,我就从菜地里剪过好几把菜薹花。有红菜薹的花,有白菜薹的花。都是黄色,和油菜花一样。都有那样一股清气味,是春天里好闻的味道。插在瓶子里,给它一个角落,望得见平野微茫,春风荡满塘。 生活里,总是听人说去婺源看油菜花。我没有去过,也觉得没有必要去。那地方,只能是把城市当故乡的人的梦寐以求。乡下长大的孩子,哪会稀罕油菜花。 不稀罕,不是不喜欢。而是太喜欢,是那种和油菜花一起岁岁年年长大的喜欢。 乡间的春天,一出门,就是大片大片的金黄,阵儿阵儿的清香。 那黄色,铺天盖地,却柔和、悦目。后来,看见人穿黄衣服的时候,觉得刺眼。就总是想,这是为什么。 只能这样解释,植物的黄,是天然的。衣服的黄,是人工的。天然和人工的区别,或许就在于此。无法逾越,永恒界定。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我们上学放学,一边走一边看一边玩。任性了,还去油菜田里钻。当然,是偷偷的。当然,也不会在里面跑,不能踩坏油菜。只是,躲在油菜田看看天空。天的兰云的白黄的花绿的茎,全是最干净的色彩。 再出来,头发上衣服上,黄痕点点。这世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敌得过干净。那个时候,没有描述的能力。现在,却没有描述的场景。 田埂周围,长着些野油菜,它们生发得晚,还没开花。口渴了,肚子饿了,折断它。剥掉叶子,剥掉皮,就那样吃。甜滋滋,嫩软软,满嘴清芬。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爱它生计资民用,不是闲花野草流。” 乡间种油菜花,是用来榨油的。 等到花儿谢下,等到菜籽长老,等到田野里,芬芳变成浓香。 割回家的油菜,放太阳底下暴晒几天后,张着小口了,举梿枷轻轻拍打。便籽是籽,壳是壳。 …

家乡的麻叶子

2023-03-28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添加公众号。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形如玉梳白如雪,传承千年云梦泽。麦芽糯米出琼浆,炒拉揉搓切麻叶。”这首切麻叶子的诗歌,是家乡的唐天中先生写的。 小时候,每到年关附近,爹爹就会抽出一天时间,去应城杨岭姑妈家拿大麦回来生麦芽,准备熬麻糖。熬麻糖,是一项大工程。吃完中饭后开始熬,直到第二天才出糖。爹爹熬麦芽糖,就是为了切麻叶,让我们充分享受那甘甜的味道。 那是物质匮乏的年代,甜食很稀缺。而本身,在所有的味道中,甜又是让人有幸福感的味道。那时,我们盼过年,也是盼这种甜味。 切好的麻叶,放在炒米坛子里。放学回家,丢下书包,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胳膊伸进坛子里捞。当然,不可能一年四季有的捞,只是年后那么段时间。捞完了,就只能等到年末,才会再有。 麻叶子有两种,炒米麻叶和芝麻麻叶。我们常常吃的,是炒米麻叶。芝麻麻叶,相对高级。当人们问起湖北特产的时候,会说孝感麻糖。芝麻麻叶,和孝感麻糖是同一种食物。 整个江汉平原上的人都熬麻糖,为什么独独是孝感麻糖有名呢?有故事。说是附近各县市的熬糖人,都独具匠心,各有绝活,每年春节相约在孝感城区斗艺,看谁制作的好。久而久之,反而造就了孝感麻糖的美名。 前些时,回了一趟家乡,也是应唐先生的邀请,去他的生产车间看熬麻糖,看制作麻叶。唐先生家,在天门、汉川和应城交界地垌塚,他父亲十五岁时去应城罗家集学打铁。师傅曾是清军打铁匠,在部队里学会了熬制麻糖。这样,唐先生的父亲,不仅是跟着师傅学会了打铁,而且还学会了熬麻糖。以后,每到过小年这天,他就熬一锅麦芽糖,祭灶神,切麻叶。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唐先生的父亲开始支锅埋灶熬麻糖切麻叶,走村穿巷叫卖。那时候,人们都穷,不是用钱买麻叶,而是用米换。生意好时,忙不过来,几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慢慢的,个个都练就了熬麻糖切麻叶的手艺。他们家制作的麻叶,吃起来香酥,人们慕名前来购买。慢慢的,成了远近闻名的麻叶子世家。 孩子们长大后,都外出单过。唐先生的父亲老了,熬不动了,切不动了,就停止了这项营生。近几年,唐先生在事业稳定之后,蓦地想起家里的这门老手艺,出于对传统食品的热爱,他支起锅灶,试着做一些,馈赠亲朋好友。 “一秒入童年。”朋友们品尝后,都这么说。 这话给了唐先生极大的信心,他决定把老手艺传承下去,在老家垌塚创办了锦好食品,熬麻糖,切麻叶。 儿时,我吃炒米麻叶多,只是偶尔吃点芝麻麻叶,不太记得那味道。也就是这次,真正吃到了芝麻麻叶的好。而且,也让我透彻地理解了麦芽糖的好。 那天,熬了一夜的麦芽糖出品时,我得以在第一时间品尝。尝过很多种合成糖的嘴巴,很快就发现了麦芽糖的美妙。那合成糖,嚼完后,喉咙有残留物,感觉不舒服。而麦芽糖不会,吃后,口腔和喉咙干干净。 麦芽糖是一味中药,疏肝理气,温补脾胃。芝麻本身,也是很好的药材,乌发固发,健脑养脑。麻叶,就是芝麻和麦芽糖的结合体,两好合一好。 吃芝麻麻叶,上瘾。 清明节马上到了,大家回老家,想品尝芝麻麻叶的话,可以找唐先生。 陈艳萍,笔名心然,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由写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乡的女儿》,有个人自媒体公众号《心然的原香》。一味写文章,也需谋生计。朋友们,需要写文章,需要写文案,需要写传记,需要心理咨询,需要购买《故乡的女儿》,可联系我。有合适的事情,可邀我合作。有很多文字,想要出版,愿意帮忙的朋友,请联系我。谢谢。电话:17762570121。微信号:心然,15818820884。 《故乡的女儿》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适合孩子阅读。既在孩子心里根植乡愁,也可作为写作文的素材。 全书分六个篇章:《日暮乡关何处是》、《拂水飘绵送行色》、《田园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觉滋味长》、《一片冰心在玉壶》、《月挂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

《故乡的女儿》——走进湖美油画系

2021-08-26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故乡的女儿》能走进湖美油画系,是彭柱武书记的邀请。彭老师是天门人,我的老乡。 那是一个晚间,世界读书日过去没几天,我有幸去到湖美油画系,和老师们、同学们分享新书——《故乡的女儿》。 彭老师特地请来了鲁博士作为读书会的嘉宾主持。鲁博士也是我们天门人,她出现的那一瞬间,我感受到了一股气息,就是那种忙碌过一阵儿的气息。彭老师说,鲁博士特别忙。工作忙,家务忙,学习忙。这么晚了,不能陪孩子,还要赶到这里。鲁老师说,她炒了一个青菜,炖了一个牛肉,先生正好进门,她就赶紧溜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字内容,鲁老师还做了一个PPT,里面是关于本书里的一些食物和一些物件。真的是用心了,谢谢鲁老师。 到场的 ,有油画系的辅导员陈老师。陈老师个子娇小,面相清秀,如果不是彭老师介绍,我们大家都以为她是学生。到场的,有油画系的十多名学生。彭老师说,心然,对不起,来的学生太少了。现在的读书活动太难展开,这么好的活动,学生们请都请不来。他还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觉压力越来越大,现在的学生太难沟通了。 这一席话,我听了,有点心酸。并不是因为到场的学生少。而是,彭老师的无奈之外所透露的对于教育的忧心忡忡,他是一个有情怀有使命感的教育工作者。而同时,也感受到了彭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一个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到场的,还有特地赶来的徐老师和谢老师,他们一个在湖美发规处工作,一个是湖美图书馆的前馆长。他们是彭老师和鲁老师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说自己是慕名而来的。感谢徐老师,感谢谢老师。 我是真的紧张,怕忘记,把那些要说的话打印出来了。幸亏打印了,每每因为紧张而大脑一片空白时,稿子可以提醒我。这样通过纸质稿子提醒的发言,其实非常不好。原本的都不记得,就更谈不上临场发挥。好在,有大家的发言,有大家谈的感受,弥补了我这一方的缺憾。本文的最后,我将附上那天的发言。 素昧平生的徐老师,对我的写作,对我的作品,进行了意义上的升华,她说《故乡的女儿》,文字生动鲜活,把人带到当时当地的情境之中。里面有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对文学的爱,对文化的爱,点点滴滴,唤起了乡愁,传承了文化。 学生们,有的来自东北,有的来自福建,有的来自陕西,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湖北……其中有一个男孩,说到当年自家从乡村搬到城市时的场景时,哭了 。说到爷爷驮着他看戏时的场景时,又哭了。 这时,鲁老师触景生情,也哽咽着分享了一段往事。说她父亲在世的时候,她有时还和父亲争几句,自从父亲走了后,就觉得天塌了一半。她说在她的记忆里,父亲重男轻女,一直都对弟弟好,对她和妹妹是忽略的,感觉父女间的感情不深。可是父亲走了后,就非常想他,觉得他一辈子不容易。人走了,就想他的好。想到下雨的时候,他去学校给女儿送伞。想到他送自己上大学时,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那种拘谨。在食堂打饭,怕,不敢盛多。想到这些细节,就觉得,自己辜负了父亲的很多爱。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珍惜。 这些同学,大多在城市长大,但是每个人都有关于乡村生活的记忆。有的是爷爷奶奶家,有的是外公外婆家。我听到了很多关于小时候的记忆,分享了很多关于故乡和家人的情感,看见了真挚的眼泪,看见了美好的笑容。很好,很好。 谢老师是京山人,母亲是天门人。生活里,我爱笑。他发现了,说了一段:刚才,心然老师在分享的时候,我就悄悄地翻阅了一下这本书,230面,《池塘三味》里有一句话:莲是荷的孩子,当然长得好看。荷爱孩子,把自己变成一所房子,叫“蓬”。这样的文字,非常纯净。我刚才听心然老师讲的时候,我一直在观察她的笑容,她的笑容非常干净,非常清澈,我觉得这种笑容,在我们中间,包括在同学们中间,都是很少见的,来自内心深处的纯净,干净,非常美好。 最后,是鲁老师致辞读书会:今天的分享会,原本是到八点。可现在,已经九点多了。非常感谢心然的分享,非常感谢大家的真诚回忆。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说过,如果有天堂,那一定就是图书馆的模样。虽然我们学校的“天堂”还在建设中,但阅读,要从此刻开始,要始终坚持,让我们在阅读中升华自己的人生。 读书会结束的时候,彭老师拿出准备好的一幅画,他说:我把这幅画,代表我们美术学院送给心然老师。“人间四月天”,是我们水彩画系的余晓君教授所作,放在我办公室十几年了。这幅画的题材和心然的文字内容相合,美美与共。感谢心然的文字分享,感谢朋友们的到来。同学们,你们以后要多创作一些作品哦,可以作为礼物送给来到我们学校的嘉宾。 整场读书会,就像亲朋好友间的畅叙,我竟然,是舍不得离开了。谢谢彭老师给我的这个机会,谢谢鲁老师,徐老师,谢老师,陈老师,谢谢同学们。 其实,除了那幅画外,我还有一件珍贵的礼物。彭老师有心,送了两张纸质版的海报给我留作纪念。海报的纸质,色彩,印刷,非常好。 离开油画系的时候,我亲眼看见彭老师开车走了,然后我和黄晴去找我们的车。但是当车开到美院的大门时,当保安说要收六元钱停车费时,当我们正准备付钱时,彭老师过来了。原来,彭老师在我们的后面。彭老师对那位保安说,这是我们系请来的客人,做读书会,停车费由系里出,明天拿票来。保安说不行,彭老师就赶紧付了钱。 …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2022-07-0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已出版散文集《故乡的女儿》。 这里是城市中央的一块野地,几乎只转个弯,就是车水马龙的大街。树木神奇,闹市之中自成一家。刚下过雨的林子,清新明洁。喜欢嗅吸河流的水气混合着树木枯草的芳香,清心洗肺的同时,来自故乡深处的风景闪回在眼前。 这里有落满树叶的小径,有荷叶已凋零的池塘,一段废弃的铁路,一江流向远方的水。感动这样的相遇。它们都是我在人群之中生活时,容易忽略的生命体征。我以为,只有人才会被时间改变。殊不知,这个世间,也许有很多不公平,但时间是绝对公平。任何物事,被时间一闪而过的关照后都不复是原来的自己。我以为,只有人才会流离。原来,生活的波折,意外,和改变,自然界里都有。 不动声色之间,荷周身枯槁,弯下腰低着头,风吹过,窸窸窣窣,似在悲泣。最美的时候,是一池水在润泽。最老的时候,也是一池水在推波助澜。荷塘中心一个个莲蓬,曾经那样高高地擎着,此时,都弯向了湖面,仿佛要与故土作最后的诀别,也或者低下头去,让一粒粒莲子落入水中,作为来年新荷的种子。 这样的场景,人到中年的我,免不了会去想自己容颜枯槁的那一天,油干灯灭生命死寂的那一刻。这样去想的时候,由不得不感伤。岁月催走了荷的美丽,岁月老去了我的容颜。李商隐说“留得枯荷听雨声”。而我分明听到荷在说:那一滴滴打在我头上的雨水啊,不是诗意,而是我无可奈何的凋零之痛。我也分明听到自己的心在说:不想老去,不想老去。 自然界很多植物,要么形体不好看却香气袭人,要么没有香气形体却出众,而荷花既形体好看花香也袭人。自然界里很多植物,有的花好看,叶不好看 。有的叶好看,花却不可观。而荷,花与叶俱可观。这可真是完美。我心中的荷啊,你就是这人间,外在美心灵也美的女子的化身。突然看见你成这样,不知如何是好。 感伤这种短暂,感伤这种流转。 走过荷塘,穿越小径,去相约林子里边一段废弃铁路。它静静卧在土地上,敞开胸怀,不接纳车辆和远行,只注视着过往今后的人。每一个从它身边走过的人,都是它要等的人。旧物本身是一本书,和驻足它的人一同抒写。没有字,可以读。没有声,可以听。 三四岁的时候,第一次随了母亲坐火车去外婆家。记得那趟火车上的晚餐是大白菜加米饭,列车员推着餐车所经之处,被米饭的蒸气笼罩,灯光越发昏黄。母亲花两角钱买了一份,我倚在她腿旁一边吃一边打量满车友善疲惫的旅客。这个画面,被恒久定格在心里。后来,母亲走了,我认定是火车带走了母亲。故乡没有铁路,但我记忆里有。想念母亲的时候,内心翻滚的是哐哐铛铛的火车声。 后来,我离开家来到城市。挣钱了,可以坐上火车去看望母亲。我买了湖北的特色糕点再加两瓶给外公的黄鹤楼白酒。朋友骑自行车送我去车站时,不小心把行李摔下来,两瓶酒碎了,整个行李被酒香浸染。那趟行程过去很多年了,记忆里仍留着酒的芬芳和心底的惋惜。 回来时,长沙的表舅为我买了车票,并送我去车站。表舅比我大几岁,大学刚毕业参加工作。他不放心,一直把我送上站台。火车开动那刻,我眼底模糊,潸然泪下。当时,车厢里很多双眼睛注视着我,他们一定以为站台上的表舅是我男朋友,我是舍不得他而落泪的。 我其实是被幼年母亲的离去所伤,从而对火车、铁路和站台充满哀戚,一直到现在都如此。住的地方,离火车站不近,家里唯独我,每每在不经意间可以听到远处的火车驶离站台时“轰隆”的鸣笛声。顿时,内心浮上隐痛,眼前飘过忧愁,思绪飞向远方。也或者某天,路过火车站,看见来来去去背着行李的异乡人,总为他们感伤,替他们祈求温暖。 过去我想去远方,是为了寻找母亲。寻遍了梦境,望穿了天涯,母亲依然没有回来。长大后,来到陌生的城市,寻找又有了新的内容,寻找故乡和童年,可是再也找不回来。再长大,还是寻找,寻找青春和爱恋,寻找失落的一切……难怪人心底都有流浪的梦想,喜欢听《橄榄树》,喜欢读三毛的文字。 铁轨的本质是路,哪怕它废弃了。是路就一定指向远方,远方就在路上,就是流浪的所在,哪怕只是眼睛和心灵去触及。此刻,一节一节枕木地踏,生活和内心深处的路浮现在眼前,耳旁回想起马修连恩的《布列瑟农》。 不太知道这首歌曲真正的意境,却自认为是一首唱给流浪者的歌。教堂的钟声,一个男人背着行囊的背影,夕阳的余辉,苍凉的旋律,火车徐徐远去的呼啸声……说不出的动人和美,真想就这样走向远方。不为遇到什么,却想遇到所有。 艺术深入人心,不一定是以创作者的理念,而是以欣赏者自己的理念进入,我想这就是好的艺术,不断在他者心里获得再创造。一首歌曲,一段铁路,恰逢在这里,给人无限遐想。 每次来,在它身上踩来踩去,与心底的旧事相约,与沉淀的情感共鸣。近百年的光阴濡染,枕木腐烂了,钢轨闲置出一层鼓鼓囊囊的铁锈。下午的暖阳铺照在它脸上的沟沟壑壑之间,被平静拥抱住,不留一丝刺目。连接的螺丝,铁扣都已不见踪影,它要承载的只是时间和岁月。 这段铁路是粤汉铁路和京汉铁路在长江边最艰难的连接。当年没有长江大桥,从南到北的列车渡过长江要经过这里的火车轮渡过江。想想都壮观,长长的火车贴着江面从船上经过。想想也想不清楚。是什么样的船只?有这样的力量。稍稍往前,有几墩粗壮的断壁残垣,当年火车隆隆前行,肯定和它的拉扯有很大关系。如今,它歇息了,只有哗啦啦的江水,陪它絮叨着往日旧话。 有这段废墟在,仿佛园子里坐着一位老人。四季荣枯,沉溺其中容易顾影自怜,长吁短叹。和这位老人依傍一会儿,聊些时间和岁月之下的深长话儿,心胸顿时添了辽阔。这如同人世间的家庭,有老人,立刻就有了时间的深度。倘若这位老人的老人也健在,那这家更是获得了时间上的纵深感。孩子们环在老人膝下,听老人讲故事。这故事,是人间的情味。这故事,是过去和未来的连接。这故事,慢慢变成历史,留给后来的人。 废墟的苍茫厚重了自然界的诗意,废墟的存在保留着永恒时间下的无数个瞬间。当初,这里是什么样?旅人们路过这里,云水苍茫,一眺望,“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那样的条件下,列车轰隆隆穿过长江,妻子肯定紧张,紧紧拉着丈夫的手。他们的穿戴是什么样呢?像小说电视里说的:着旗袍,盘着头发。戴礼帽,拄着拐杖。或悠然,或慌张。你为什么而来?我为什么而去?每个人都不同,但相同的是曾经在这里驻足过时间。 …

想着真话,说着假话

2022-07-05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加缪的《局外人》,篇幅短小。     我对政治和时代没有了解。读书,从来不管文字的时代背景或者政治意识。     我只在文字中读人性。属于我的你的他的人性。     小小的《局外人》,分两部分描写,有很明显的一条线。默尔索入狱前的生活和入狱后的生活。     他入狱前的生活,采用的是语文老师最憎恨的一种文体,记流水账的文体。但加缪的流水账记得好。在一件件的事情中,人物的对话,加缪把握的是别人的表象,但却把握住了自己的潜意识。书写的过程中,他在别人的表象和自己的潜意识中留下了一个空洞,关于真话和假话的空洞。让读者因为思考而沮丧。     他似乎要告诉我们,人的潜意识里是一套,表面说出来的又是一套。人想着真话,嘴里说出的却是假话。     人的潜意识藏着自己看世界的本质。  我喜欢写作,也是因为,以文字讲真话。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大约也是这个意思。在书里讲述的,是真实的。 说真话的默尔索,别人都说他怪。而他自己却说,我和你们一样。     加缪把握了大多数人嘴巴里说出的话是假话这个事实。而大多数人却觉得加缪说出的话才是假话怪话。因为假话好听,真话不好听。     默尔索之所以愿意帮助雷蒙,后来还牵扯上牢狱之灾,也是因为,雷蒙很真实,说真话,值得信赖。 总之,让我想起红楼梦里的句子:假作真时真亦假。 默尔索入狱后,被不断地审判。法官们不问他为什么杀人?而是根据一些与案件无关的细节推敲。例如说他母亲死了,他不悲伤,还抽烟喝咖啡看喜剧电影和女朋友泡海水浴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没有道德,不懂情感,杀死阿拉伯人肯定是预谋。 默尔所从不掩饰自己的罪行,他希望他是因为杀人而获刑,而不是扯上其它的。 生活里,这样一件事,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但是靠联想和所谓经验判断别人的品德和分析别人的对错,确是每个人都在做的事情。 我们宣讲理性,却常常在感性里迷失。 当然,里面也涉及到信仰和宗教。默尔索要被执行死刑 ,监狱安排神甫来指导。默尔索对此非常讨厌。神甫说,人类的正义微不足道,天主的正义至关重要。可是,却明明是人类的正义判决了默尔索的死刑。生命都没有了,对于个人,天主的正义有意义吗? 这部小书,给我三个启发:生活里,一定要说真话。如果真话不能说,那就选择不说。对于写文字,加缪告诉我,不要议论,不要议论,你就平静地阐述事实。第三,站在道德层面看问题,和真实和高度扯不上边。 一本小书,很精彩。加缪喜欢:真实的东西。 …

生日记

2022-01-23 作者:陈艳萍 心然的原香 公众号:心然的原香。 心然的个人微信号:15818820884。 心然简介:陈艳萍,湖北天门人,现居武汉。从生命的原香出发,与美同行,抒写生活,乡愁,诗情以及远方。 元旦去母亲那儿,正赶上生日在即。艳华说,过了生日再走,我陪你。母亲也说,过了生日再走,不留你。 我一万个不想过生日,但想和艳华留在母亲身边多住几天。我一再对她们说,住多久都好,但和过生日无关。 乡下长大的女孩,原本就很少过生日。十岁是大生日,记得也只是男孩子才能过。女孩,条件好的人家,才会有仪式。我的记忆里,依稀是这样。具体的,不太清楚。 反正,我的脑海里没有过生日的印象。但爷爷奶奶到了这天,会提起。我腊月出生,忙年的时候。初四,和我家乡白龙寺里的白龙同一天过生日。每到生日这天,爷爷奶奶总说,艳萍的生日好,白龙太子生。 我也不知道好在哪里,心里讪讪的,觉得没有自己才更好。长大后,外出谋生,到了生日这天,我自己是记得的,只是没有爷爷奶奶在耳边唠叨白龙太子了。自己给自己过生日,终究是没意思。 没有享受过过生日的仪式,也就不知道过生日是什么感受。无所谓吧。潜意识里还会认为,命不好的人,不如不来到这个世界。 母亲这里的野生茶树生长的优质茶油,对身体好。但很昂贵,一直没有买过。这次,艳华让母亲提前为我买好二十斤茶油。 母亲指着茶油说,这个油,你带回去,算是我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对于别人的好,我从来不认为理所当然。母亲的好,也会这样想。母亲听出来了,她坚定地说,你不收下这个油,我心里不好过。 母亲说这话时,我心痛。她身体不好,从这话里我听出了告别。她曾经丢下年幼的儿女,从这话里我听出了重重的负疚感。 母亲所处的湘中腹地,田,不成气候,山,不成气候。曾几何时,是很穷的地方。我十五六岁一个人摸到母亲家时,四口之家的衣柜里,空空荡荡。深秋季节,床上铺着凉席。喂的鸡鸭,圈的肥猪,是留给家用的。吃青菜萝卜,萝卜青菜。最好的菜,是豆腐香干。过年,才有一点儿熏肉。 那时候,住的是土屋,后来盖砖瓦房,再后来在公路边盖楼房。这几处房子,每一块砖瓦,都是母亲挑的。每一块木料,都是母亲砍的。每一桶泥灰,都是母亲拌的。 她还和别人不一样,她的生活复杂。湖北有孩子,湖南有孩子。也就是说,她比别人多了心苦。身体的苦,好恢复。心里的苦,伤身体。 以至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特别是弟妹们都事业有成,给她很好的物质生活,而她的身体却受享不了。一年住几次医院,服的药用箩筐挑。好吃的,吃不下。好穿的,穿了也不开心。 日常的母亲,并不表露过多情感。但对我,母亲似乎偏爱。艳华总说,我们给她的多,她却对你独好。我没有问母亲为什么,但我清楚,母亲其实不会偏爱哪个孩子,只是内心,有她疼惜的点。我虽是老大,却最是软弱无能。也因为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短。 过生日那天,一大早,母亲就让弟弟杀鸡,杀鱼。我一再对母亲说,不提过生日的事。然后就出去了。午饭后回武汉,我要赶去看一个人。 往她门口过了几次,她家大门后门紧闭,想是出去玩了。侧边院子里的鸡,缩在里面。我学着奶奶们那样唤了几声,它们纷纷站起来,抖着翅膀,闪着红冠,往我这边来。一看,没什么吃的,又往里走。 快到巷子口时,我看见她过来了,也不知道她是否认识我也或记得我,总之她在对着我说话。说什么,我一时半会听不清。但大意应该是,你什么时候来的。因此,我就回说,来了几天了。 我等她过来,让她走在前面,我走在后面。她身体残疾,腿特别短,身高只到我的腰部。我问她是不是去打麻将了,她说不是,是去看别人打麻将。 眼下,冬至已经过去多天,正是严寒时,路旁的孔雀草正黄灿灿地开花。它也叫小万寿菊,花的黄,不是鹅黄,也不是橙黄,而是红土地的黄。还有一种雏菊,也在开,它是很标准的黄,野菊花的黄。很大一丛,我费力爬上去拍了几张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