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火星探测 证实10亿年来火星曾有大量液态水 世界新闻网 9/18/2022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太工程中心表示,着陆火星并进行火星表面探测的祝融号火星车带回丰富的科学成果,证明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央视新闻今天(18日)报导,中国发射探测火星的天问一号,截至2022年9月15日,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着陆的火星车「祝融号」累计行驶1921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14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着陆区分布的凹锥、壁垒撞击坑、沟槽等典型地貌的综合研究,揭示了上述地貌的形成与水活动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获取一手科学数据。 央视报导称,通过「祝融号」火星车相机影像和光谱数据,在着陆区附近的板状硬壳岩石中发现含水矿物,证明了在距今10亿年(晚亚马逊纪时期)以来,着陆区存在过大量液态水活动。 结合相机影像和火星车移动车辙等资讯,发现着陆区土壤具有较强承压强度且摩擦参数较低,存在与水活动相关并经历风沙磨蚀的特征。这些新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报导说,有关成果已在《Nature Astronomy》、《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中国科学》等海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发表。 中国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发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天问一号」前往火星进行探测,2021年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为天问一号任务火星车。高度1米85,重量达到240公斤左右。 Source 2025年中国有望打开太空旅行 要价30万美元 9/16/2022 中国航太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十一号」火箭首任总指挥杨毅强近日表示,随着商业模式的完善,2025年,中国有望开始亚轨道旅行,票价约200万到300万人民币(约28.67万到43万美元)。 杨毅强表示,具体到太空旅行,目前可分三种:第一种是进入空间站,这对游客的身体、心理素质等有严格要求;第二种是以英国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公司的「白色骑士」为代表的通过双机身航空运载飞机将游客带入太空,但该模式舒适感和安全性较差;第三种就是目前技术较为成熟的亚轨道旅行,适合大部分人群。 杨毅强对环球时报表示,在商业航太领域,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的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航太商业化,马斯克成立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时,该产业在美国已发展得较为成熟。 他指出,中国商业航太虽起步较晚,但在政策扶持、资本加持和市场需求牵引下,发展态势风起云涌,2015年是中国航太商业化元年,202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商业航太的注册企业已逾370家。过去7年间,在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领域均已出现头部企业,已形成国家队与民营派互补的格局,发射次数、发射载荷品质和在轨卫星规模均居世界前列。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商业航太已从1.0时代进入2.0时代,并有望在5年内进入3.0时代,期间需要将火箭运力提升至5吨到14吨、建设全球性卫星星座、实现火箭可回收并降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