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大楼:美国成功试射雷神高超音速武器

五角大楼:美国成功试射雷神高超音速武器 文 / 陈慧璋 9/27/2021 (早报讯)美国国防部周一(27日)宣布,美国成功试射速度超过音速五倍的一种吸气式高超音速武器,这是自2013年以来美国首次成功试射此类武器。 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高超音速吸气武器概念(HAWC)的自由飞行试验于上周进行。 声明说,高超音速武器在高层大气中以超过音速五倍的速度飞行,每小时飞行约6200公里。 DARPA说:“由雷神技术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制造的这枚导弹,在其诺斯罗普格鲁曼超燃冲压发动机(超音速燃烧冲压喷气发动机)启动的前几秒钟就已经脱离其搭载的飞机。” 雷神技术公司导弹与防御部门总裁克雷默(Wes Kremer)说:“国防部已将高超音速武器和反高超音速能力确定为我们国家安全的最高技术优先事项。 他说:“美国和我们的盟友必须有能力阻遏与击败对这类武器的使用。” 在美国进行此次试射之际,美国与其竞争对手正加快步伐研发高超音速武器。俄罗斯今年7月宣布,俄罗斯军舰在俄西北部白海水域成功试射“锆石”(Zircon))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并成功命中预定目标。俄罗斯总统普京将之比喻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新一代导弹系统之一。 Source 拜登:美国不寻求“新冷战” 开启不懈外交新时代 文 / 廖慧婷 9/21/2021 (早报讯)美国总统拜登周二(9月21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讲表明,美国无意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陷入“新冷战”。 法新社报道,拜登说:“美国准备好与任何采取和平解决方案以共享挑战的国家合作,即使我们在其他领域存在严重分歧。” 他也在演讲中,捍卫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一事。“我们结束了在阿富汗长达20年的冲突,随着我们终结这个无情的战争时代,我们正在开启一个不懈外交的新时代。” 拜登还表示,美国将准备在“必要时”使用武力,但出动军事力量必须是最后的手段。 Source 美众议院拟立法禁中企购买美国农地 …

港媒爆华尔街大佬替美中政府传话 成「季辛吉翻版」

港媒爆华尔街大佬替美中政府传话 成「季辛吉翻版」 中央社 9/27/2021 香港媒体报导,美中官方交流因局势紧张升温而放缓之际,一名华尔街大佬抢先拜登气候特使柯瑞(John Kerry)在北京密会中共高层,堪比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1971年秘密访华之旅。 香港「南华早报」今天引述一名熟悉会晤细节的消息人士报导,高盛(Goldman Sachs)前总裁、现任巴瑞克黄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运行董事长索顿(John Thornton)8月底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双方主要讨论议题包括气候变迁、新疆及恢复美中双边谈判的条件等。 索顿也是中美金融圆桌会议(China-US Financial Roundtable)共同主席。他在这趟为期6周的访中行程当中,担任美中交流的非官方管道。他先在上海停留3周,8月底再前往北京会晤中共高层,此后又前往新疆访问一周。 报导指出,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爆发后,多数外国人都被拒于中国门外,索顿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入境权利。他是这段期间极少数能在北京与中国官员会面的外国人士之一,他也因此在美中高层领导人之间传递消息和政策立场。 匿名消息人士形容:「索顿此行的性质与季辛吉的秘密访华之旅类似。」 这名人士表示:「韩正告诉索顿,中国并未寻求挑战或取代美国。中美应恢复合作,但须以相互尊重为前提,意指美国应将中国视为一个地位平等的伙伴。」 报导还指出,索顿赴中前,曾与一位深入参与美中关系事务的白宫官员讨论此行。这名官员至少2度要求索顿勿访问新疆,因为担心此举可能被解读为美国认可中国在新疆实施镇压政策。 然而,索顿的新疆之行显然受到韩正欢迎。知情人士透露:「韩正告诉索顿,他应该把在新疆的所见所闻告诉美国国会,且美国应反省自己的双重标准:美方一方面将911事件后的战争视为反恐行动,另一方面却批评中国的反恐行动是在侵犯人权。」 在气候问题上,索顿将拜登(Joe Biden)政府会希望中国怎么做告诉韩正,其中包括削减甲烷排放量。 韩正则反过来质疑美方的气候承诺,并举例美国前总统川普(Donald Trump)的政府退出巴黎气候协定(Paris Agreement)。但韩正也说,不论美国政策如何变化,中国都将持续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

习近平电贺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

习近平电贺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温伟中 台北特派员 9/27/2021 学者黄介正指出,习近平虽首次在贺电中提到“为国家谋统一”,但主轴仍是和平发展,没有施压促统意味;朱立伦回应时也谈到和平发展,没有回应统一问题,说明双方都意识到统一并非当前急务。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昨天发贺电祝贺朱立伦当选国民党主席,呼吁国共两党“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朱立伦也以国民党主席当选人身份回复致谢,希望两党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求同尊异,他也批评民进党政府採取“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两岸现状。 受访学者指出,国共互动回到正轨,有利台海局势稳定;但互动成果也必须实质促进和平、改善民生,才有助国民党扩大民意基础、赢取民心并重返执政。 台湾最大在野党国民党的党主席选举成绩星期六出炉,60岁的会计学教授朱立伦以45.78%的得票率当选,击败凭清晰两岸论述与炮打执政党而人气高涨的张亚中。朱立伦一胜选就宣布,计划恢复所有两岸沟通管道和交流平台。 国民党中央昨早收到中共总书记习近平的贺电,朱立伦昨天中午复电致谢。 据国民党提供的来往信函,习近平以“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朱立伦先生”称呼朱立伦,落款名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 习近平在贺电中说,过去一个时期,国共两党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造福两岸同胞,成效有目共睹”。他表示,当前台海形势复杂严峻,呼吁两党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守民族大义,“为同胞谋福祉,为台海谋和平,为国家谋统一,为民族谋复兴”。 朱立伦以国民党主席当选人身份复电时说,两岸关系30多年来,在国共两党努力推动下,各层面交流合作获得良性进展,但民进党执政后采取“去中”“反中”政策,“改变两岸现状,造成两岸形势险峻,使两岸人民极度不安”。 他也表示,两岸人民同为炎黄子孙,深盼今后两党在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求同尊异,增进互信融合,加强交流合作,造福两岸人民、促进台海稳定。 曾在陈水扁政府担任大陆委员会副主委、现任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的黄介正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说,去年补选江启臣当选后,习近平没有循例发贺电,说明大陆对其两岸路线有疑虑。 黄介正指出,习近平在朱立伦当选隔天就发贺电,用词客气尊重,显示国共互动恢复正常,有利民间更多交流与台海稳定。 他指出,习近平虽首次在贺电中提到“为国家谋统一”,但主轴仍是和平发展,没有施压促统意味;朱立伦回应时也谈到和平发展,没有回应统一问题,说明双方都意识到统一并非当前急务。 马英九政府的两岸政策核心智囊、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则向本报点评,朱立伦凭中道稳健的两岸路线与鲜明反独立场,取得大陆正向回应。他认为,有关贺电与复电是“国共关系发展的两封重要信函”,双方有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交流融合、谋求和平与造福两岸民众的文字表述,将让国共回到互动正轨,有利两岸和平。 赵春山指出,两岸当前急务是处理冠病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对于国共互动对岛内政治和两岸关系的影响,他认为关键在于国共交流的成果是否带来台海和平、改善民生经济,让蓝军扩大中间选民的支持,“否则老百姓就会把怨气出在国民党身上”。 新任党主席首度在对大陆的复电内容批评民进党,两名学者都认为朱立伦点出中共对民进党反中政策的顾虑,有助建立国共互信,也回应并安抚三分之一支持张亚中炮打执政党的党员心声,有利党内整合,是经过计算的“一石二鸟”表态。但代价是立即引起民进党政府指责背离主流民意,陷入岛内政治攻防。 (记者是《联合早报》台北特派员) Source …

美国出口管制使C919客机认证和生产受阻

美国出口管制使C919客机认证和生产受阻 9/27/2021 本周的中国珠海航展上,中国C919客机并未参展。三位知情消息人士透露,由于美国严格的出口管制,导致这款飞机更难达成认证和生产目标。 据路透社报道,上述消息人士称,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无法得到供应商的及时帮助,一些备用零件甚至已经告罄。 自2020年12月起,美国要求向任何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企业出口零部件和提供技术援助都需获得特别许可,给C919计划套上了紧箍咒。 消息人士称,美国相关供应商逐渐获得许可,但这已导致中国认证速度变慢,长达数月的延迟有可能影响到早期生产。由于此事的敏感性,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中国商飞获得815架临时订单,但只有中国东方航空下了五架飞机的确定订单。 东方航空8月表示,预计首架飞机将在年底前交付,之后在2022年交付两架,2023年再交付两架。 “最大的障碍之一将是供应链,特别是在当前通胀、材料供应和供应商变化的背景下,”美国航空航天咨询公司Patriot Industrial Partners的航空航天供应链专家Alex Krutz说。 “供应商可能没有流动资金来进行适航认证后的改装,也不像几年前那样愿意继续支持像中国商飞这样的初始进展较慢的生产计划,”他补充说。 中国商飞落后于其最初的认证计划多年–这也是它没有带C919参加中国航展的原因之一。 “中国商飞非常专注于试飞。他们落后于计划,正在尽可能多地飞行以达到中国认证所需的最低小时数,”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路透。“尽管有这么多问题,中国商飞还是非常坚定地要获得认证,因为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消息人士称,C919有可能在今年年底前获得中国航空监管机构颁发的型号合格证,但会有一长串关于飞行操作的限制。消息人士说,即使在获得认证之后,中国商飞也必须进行升级。 中国商飞和中国民用航空局(CAAC)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Source C919 reportedly faces delays over tightened US …

中国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

中国发射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 9/27/2021 中国今天(27日)14时19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发射升空。 综合央视网与环球网报道,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11次飞行。 吉林一号高分02D卫星是由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可获取高空间分辨率对地观测彩色静态影像,将为中国国土资源监测、矿产资源开发、智慧城市建设、林业资源普查、生态环境监测、公共应急卫生等领域提供遥感数据服务。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快舟一号甲火箭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航天三江所属火箭公司推出的一款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具备国际通用接口,主要为300公斤级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飞行可靠性高、入轨精度高、准备周期短、保障需求少、发射成本低等特点。 Source China launches new satellite 9/27/2021 JIUQUAN, Sept. 27 (Xinhua) — China sent a new satellite into space from …

中国将减少非医学需要人工流产

中国将减少非医学需要人工流产 9/26/2021 中国国务院宣布,将减少非医学需要的人工流产,并规范不孕不育症诊疗服务,以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国务院今天(27日)在官网上发布纲要通知,宣布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婚前孕前保健服务更加公平可及。 中国也将增强男女两性性道德、性健康、性安全意识,倡导共担避孕责任;将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自主选择权;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加强产后和流产后避孕节育服务,提高服务可及性,预防非意愿妊娠。 由于中国人口增长大幅放缓,中共中央政治局于5月31日决定放松二孩政策。中国国务院上月20日公布有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降低生育成本的措施,包括取消社会抚养费,清理和废止相关处罚规定,将入户、入学、入职等与个人生育情况全面脱钩等。 中国人大常委会会议8月通过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标志着“三孩”生育政策正式入法。 Source 中国修改人口计生法保障实施三孩政策 8/19/2021 中国修改人口计生法,保障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支持措施。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今早(20日)在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规定中国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 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也规定中国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中共政治局5月在会议上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中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中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 中国官方之后公布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一系列配套支持措施,包括取消社会抚养费,落实产假哺乳假。 不过,外界质疑更多中国民众会愿意生育第三胎。不少中国网民认为,养育成本等原因阻碍了生育三孩的意愿。 中国经济学家任泽平认为,在1975年至1985年出生的中国民众,才是生育第二或第三胎的主力军,并称不能指望1990年后或2000年后出生的年轻一代。 原文链接>> 中国拟修法确认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 8/17/2021 中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17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明确,中国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并将相关配套措施写入其中。 据中新社报道,中国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施行,2015年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时进行了相应修改。此次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草案主要有三部分内容。 一是优化生育政策。草案规定,采取综合措施,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取消社会抚养费,删除相关处分规定,删除与三孩生育政策不适应的规定。 二是完善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具体包括五方面内容:采取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围孕期、孕产期保健服务,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推动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规范托育服务。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设立父母育儿假。在居住社区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及配套服务设施,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按规定配置母婴设施。 草案明确,有关税收、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或政策中予以研究规定。 …

孟晚舟案给我们留下的10点思考

孟晚舟案给我们留下的10点思考 来源:明叔说 9/26/2021 9月24日晚,有朋友告诉我,可以关注一下孟晚舟案的最新进展。 25日凌晨,美国各大媒体全部报道了一个“重磅消息”: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 这个协议的核心内容是: ——孟晚舟否认“有罪”,但默认存在“不当行为”; ——美国司法部放弃从加拿大引渡孟晚舟。 根据这一协议,孟晚舟可以立即结束在加拿大此前的“保释状态”,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随时回国。 与此同时,美国司法部强调,针对华为的其他指控仍在进行当中。 从2018年12月至今,加拿大司法机构应美国要求,“扣留”孟晚舟已经超过1000天。围绕孟晚舟案,华为从企业角度,参与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国际诉讼,中国、美国和加拿大围绕此案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外交斗争,三国民众、媒体对此案保持了持续的关注。 孟晚舟案至此已经画上了句号,根据延迟起诉协议,不出意外,美国检方将在2022年12月1日正式取消对孟晚舟的指控。 但美国检方同时表示,对华为其他指控仍在走法律程序。 围绕孟晚舟案1000多天的各方博弈,现在终于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此案留给了我们很多思考的空间: 1)如何看待孟晚舟案的后续? 虽然孟晚舟暂时告一段落, 我们必须清楚的是,美国围绕华为对中国高科技行业的打压不会就此停止,美国纠集盟友对中国的打压、遏制和围堵不会就此停止,美国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污蔑和攻击不会就此停止。 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中美博弈道阻且长,这是一场持久战。 这是我们必须有的基本认识。 2)如何评价孟晚舟的结果? 孟晚舟与美国检方达成延迟起诉协议,应该说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对于孟晚舟和华为公司来说,坚持了孟晚舟是清白的这一基本立场。 对于中国来说,坚持了美国和加拿大打着司法的幌子,违反国际准则,对中国公民进行任意拘禁的基本立场。 对于美国来说,通过司法部发布的冗长声明,暗示孟晚舟承认自己有一定的过错,力图洗白美国发动此案背后的政治动机和阴谋色彩。 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下,这个结果应该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