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IS Conducts Second Random Selection from Previously Submitted FY 2022 H-1B Cap Registrations 7/29/2021 In March 2021, USCIS conducted an initial random selection on properly submitted electronic …
Category: NEWS
河南洪灾6天后,最热血的一幕出现了! 7/27/2021 微信公众号 :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最近连续发生的灾难让我们猝不及防,郑州突降暴雨,河南汛情爆发,台风“烟花”登陆浙江、上海,南京疫情告急。 每一条都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每一条都对我们无比重要。 越是到了危难时刻,就越能体现一个民族的血性和团结; 越是遭遇自然灾害,就越能把我们国家的人民拧成一股绳; 灾难无情人有情,在我们国家遭遇灾害的时候,无数的中国企业纷纷站出来慷慨解囊。 鸿星尔克,一家连微博会员都充不起,濒临倒闭的企业,直接宣布捐赠5000万。 连续亏损几年的贵人鸟,“鸟毛”都快掉光了,这次不仅捐赠了4000万,老板更是第一时间去一线支援。 国产汽车奇瑞,它去年的利润只有737.18万,这一次直接捐款3000万,相当于捐了5年的利润。 蜜雪冰城,奶茶利润很低,总部在河南郑州,他们自己这一次受灾严重,却直接宣布捐款2200万。 汇源果汁捐款100万,很多人觉得钱少,可是网友一查发现他都要快破产了,瞬间泪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的企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我们国家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但是我想强调的是,这些中国企业很了不起,然而我们中国的老百姓也同样了不起。 他们在这一次灾难中表现出来的责任、担当以及心中的大爱,让我们深深动容。 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好的老百姓,他们让全世界看到了我们最好的样子。 01.你援助河南,我们援助你 从7月22号开始,一场又一场的“打捞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打捞什么? 打捞的是这些有良心、有责任感,但是濒临破产的民族企业。 首先是涌入鸿星尔克的直播间,有网友发现,鸿星尔克的直播观看人数超过千万,是平时不敢想象的数据。 他们在直播间还诞生了直播带货史上最有意思的一个词: 野性消费。什么意思? 就是啥也不说,啥也不问了,一个字:买!主播:大家一定要理性消费,喜欢才买。 网友:我不听,我就要买。 主播:老板也希望大家是需要才买。 网友:叫你老板不要多管闲事。 主播:这双库存没有了。 网友:把原材料寄过来,我自己缝! 主播:尺码不对可以退。 网友:退什么退,尺码不对那是我长歪了! 这令人啼笑皆非的对话背后,是我们对他们捐献爱心的回馈和肯定。 你捐5千万,我们还你5个亿! 仅仅只是7月23日,鸿星尔克的销量暴涨52倍。 以上只是鸿星尔克的直播间,而鸿星尔克的线下实体店更是疯狂。 一名男子在鸿星尔克店内买了500多元的产品,买单时,却丢下整整1000块。 店员追着跑了出去,他却早已飞奔离开。 这是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看到过的,最美的转身。 7月24日,河南郑州。 因为灾情,他们关了两天门。 可是,再开门的时候,人群都朝店里涌了过来。 这几天,店里的客流量,是平时的好几十倍。 有人甚至卡都刷爆了。 有人“丧心病狂”,连模特身上的衣都被扒下来了。 店长流着眼泪,仍然提醒大家要理性消费。 我们谁都无法预料到,中国人的正能量,竟是如此不可估量。 然而网友对鸿星尔克的拯救,并不仅仅如此。 不是充不起微博会员吗? 结果,网友直接把鸿星尔克的会员充到了2140年。 不是说鸿星尔克的鞋子不好看吗? 结果,网友直接帮鸿星尔克改,而真正厉害的是,他们老板居然还真的听取意见了。 鸿星尔克,一个被消费者遗忘的企业,一个被阿迪耐克绞杀得奄奄一息的企业,一下子起死回生,被网友们抢救了过来。 抢救了鸿星尔克之后,这么网友们又纷纷转入别的企业。 他们转入蜜雪冰城: 蜜雪冰城不好喝? 那是我的问题,不是蜜雪冰城的问题。 蜜雪冰城有虫? 别说有虫,就是有蛇我也敢喝。 捐款之后,蜜雪冰城销量暴增,店员求网友理性消费。 他们转入汇源果汁: 汇源果汁快倒闭,那就发起微博活动:救救汇源果汁。 一时之间,汇源果汁直播间被抢断货,主播直接说:我们没货了,拍下要15天之后发货,对不起。 有人总结中国网友的一天: 中午12点去鸿星尔克直播间抢鞋子,买完出来街上买蜜雪冰城,傍晚吃完饭来汇源直播间买果汁。晚上还要去网上骂吴亦凡,林生斌,我感觉这一天充实且有意义。 虽然这句话有点调侃、玩笑的成分,但却很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热情和爱心。 我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国货,拯救像鸿星尔克一样的民族企业,让他们活下来,强大起来。 网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你把人民放心上,人民把你举台上! 你拯救我于危难之中,我必然涌泉相报。 只有中国人,才能拯救中国的企业。 这就是中国的百姓,从不多言,始终用行动表明一切。 只要你要,只要我有,必定倾囊而出。 02.中国百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中国老百姓,在网上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还有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就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了更多的人。 暴雨导致高铁停滞,汽车无法通行,很多司机已经被困在路上好几天。 这时,一个河南大妈把饭菜做好,免费送给司机,她满脸笑容地招呼: 还没吃饭呢吧?快过来吃饭! 那一刻,大妈的笑脸驱散了我们对灾难的恐惧和绝望,亲切得像邻居家的妈妈。两名参与救灾的男子到街边小摊买手抓饼,老板不肯收钱,还霸气“回怼”:“一分钱都不用给,快走快走!” 有人看到这一幕,感动到落泪。 老板后来解释说:我知道他们是咱们的英雄,参与了救援。这应该不止我们河南人这样,去哪个地方,我们中国人都是这样的。 还有郑州那个影院的老板,他免费容纳了将近一千人休息,甚至细心地拿出了电影院所有的排插,给大家充电报平安。 网约车司机杨俊魁在水位上涨之后,一直没有停歇,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救人。 在近二十分钟里,他接连救下了五个人。 他说:从车窗里出来的,我能看见的,我一个都没落下,都给救出来了。 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后来被救的人员感谢他的大恩大德,他却觉得自己没做什么。 这便是中国的百姓。 拿命相救,却还觉得没什么。 灾难来临,我们抱团取暖,紧紧相依,没有一个人活成一座孤岛。 河南灾情,“一个救命文档的24小时”刷爆了朋友圈。 它是一个河南的大学生自发编辑好腾讯文档发布到网络上,进行救援信息收集。 在这一天多的时间里,一位84岁的老人被成功救援; 被困一天没喝水的孩子得到了救助; 一位被困几小时待产的孕妇被送到了医院…… 这些红红绿绿的救援信息,牵动无数人的心。 从来没有感受过,网络的力量如此强大,我们的人心竟是如此团结。 陌生人帮陌生人,你帮我,我帮你,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无援的。 没有组织,我们创造组织; 没有援助,我们给你援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不是普普通通的文字,而是在天灾中汇聚的星星,无数个微弱的星光聚在一起,变成了星河。 这便是中国的百姓,在大灾大难中,最好的样子,最勇的担当。 03.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张图片。 疫情中的西班牙,因为医疗设备不够,只能拔掉65岁以上老人的呼吸机。 老人们站在走廊里,无声地哭泣。 那些无助,绝望和心痛,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强烈的控诉。 可是今天,我看到河南灾情的一张照片。 暴雨中,一个师傅开着自己的铲车冲入大水中救人。 而那台铲车上被救的每一个人,眼神坚定,充满希望。 这张照片,在我脑海中一直挥之不去。 我顿悟了。 这就是我们和外国,最大的不同。 我们的百姓,内心里有一股强大的自信。 我们深信:祖国不会放弃我们。 我们深信:人的力量可以抵御灾难。 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用“小我”的力量,去推动一点点的改变。 民族企业要沉没了,我来捞; 灾难来临时,我来挡; 国人有危险,我来救! 他们永远是这样,让人放心,让人安心。 中国的百姓,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比任何国家都高。 但,他们永远都那么谦逊。 做了好事不留名,只是摆摆手“叫我中国人”; 冒着生命危险救人,却笑着说:只是“举手之劳”; 受到表扬,也只是羞涩地说:没有那么好,只是没那么自私。 我们从不大声叫嚷,从不虚张声势,却在灾难来时,毫不吝啬地展现中国人骨子里的血性和正义。 写到这里,我已经泪流满面。 为这个可敬的国,为这群可亲的人。 有这样好的国家,我们怎能没有信心? 有这样好的民众,我们怎会绝望?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这就是我们中国老百姓。 《觉醒年代》里,辜鸿铭老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中国人身上有其他民族都没有的,难以言喻的东西,那就是温良。 温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 在天灾面前,这种感觉尤甚。 平顺的日子里,我们勤恳工作,安心生活。 一旦灾难来临,我们便紧紧地抱团,用温暖的血液,去感染身边的一个又一个同胞。 这一夜,大雨冲垮了我们的家园,但冲不垮我们对抗灾难的意志;这一夜,整个城市在洪水中沦陷,但依然无法阻挡我们奋战的步伐。 我们这个国家,不信神明,不设庙宇。因为我们的英雄,是你,是我,是一个个平凡普通的自己。 这背后,是每一个中国人,对祖国深沉的爱。 好样的,中国人! 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人员口述:车厢外水有一人多高,车厢内缺氧 7/20/2021 7月17日开始,郑州出现罕见的降雨。数据显示,郑州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建站以来),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近三天郑州的降雨量,接近常年一年的量。 道路上有车辆被大水掀翻,不少楼的一楼也被大水倒灌。列车停运,公共交通受阻,不少人被挡在了回家的路上。 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当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暴雨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内,乘客困于车厢中。其间,不断有5号线列车内的消息及视频传出,车厢内水漫至胸部乃至头部。 救援人员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截止到7月21日03时10分,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根据官方数据,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送医。以下是其中一位被困人员的口述。 7月20日下午,我从郑州地铁5号线的中央商务区站上车准备回家。可能因为雨天,所以这一站人并不是很多。这趟地铁走得也不顺畅,从黄河路站开始,列车出现紧急停靠等情况。当时沿路也一直还有乘客在上车,所以我也没有觉得发生太大的问题。 事故是在海滩寺站与沙口路站间发生的。其实在列车抵达海滩寺站的时候,就已经采取了紧急停靠的措施了。但后面列车继续往前开。当时以为很快就能到沙口路站。没走多久,列车又再一次停靠了。 从车厢往外看,已经能看到两边的水急速地向上涌去。那个时候列车长从车厢的最前面走到了最后面,走动的过程中也看到他不停地在与地面进行联系。列车长还尝试着将列车重新开回海滩寺站。但当时可能是因为地铁有一套自动保护的设计,列车已经锁死在铁轨上面,没有办法移动。当时铁轨上溅起了火花。 逐渐地,水开始灌进车厢内。起初,车内人们大都是在车尾聚集,但因为地铁行进路线是由东往西,那一片地势东低西高,车尾水流的上涨速度明显高于车头的部位,所以我们跟随着列车长的指挥,一直往车头的部分走。走到车头的时候,列车长打开了最前面的一节车厢门。 …
Suspect in Emily Lu’s death remains jailed without bond By Will Vitka 7/26/2021 The man charged with killing Emily Lu, 72, of Lorton, Virginia, remains …
郑州地铁5号线被困人员口述:车厢外水有一人多高,车厢内缺氧 7/20/2021 7月17日开始,郑州出现罕见的降雨。数据显示,郑州单日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建站以来),单小时降雨量超过日历史极值。近三天郑州的降雨量,接近常年一年的量。 道路上有车辆被大水掀翻,不少楼的一楼也被大水倒灌。列车停运,公共交通受阻,不少人被挡在了回家的路上。 7月20日,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当日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列车在海滩寺街站和沙口路站隧道列车停运。暴雨雨水倒灌入地下隧道和5号线列车内,乘客困于车厢中。其间,不断有5号线列车内的消息及视频传出,车厢内水漫至胸部乃至头部。 救援人员接到群众报警后迅速抵达现场。截止到7月21日03时10分,地铁隧道内被困人员已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根据官方数据,此次事件共疏散群众500余人,其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送医。以下是其中一位被困人员的口述。 7月20日下午,我从郑州地铁5号线的中央商务区站上车准备回家。可能因为雨天,所以这一站人并不是很多。这趟地铁走得也不顺畅,从黄河路站开始,列车出现紧急停靠等情况。当时沿路也一直还有乘客在上车,所以我也没有觉得发生太大的问题。 事故是在海滩寺站与沙口路站间发生的。其实在列车抵达海滩寺站的时候,就已经采取了紧急停靠的措施了。但后面列车继续往前开。当时以为很快就能到沙口路站。没走多久,列车又再一次停靠了。 从车厢往外看,已经能看到两边的水急速地向上涌去。那个时候列车长从车厢的最前面走到了最后面,走动的过程中也看到他不停地在与地面进行联系。列车长还尝试着将列车重新开回海滩寺站。但当时可能是因为地铁有一套自动保护的设计,列车已经锁死在铁轨上面,没有办法移动。当时铁轨上溅起了火花。 逐渐地,水开始灌进车厢内。起初,车内人们大都是在车尾聚集,但因为地铁行进路线是由东往西,那一片地势东低西高,车尾水流的上涨速度明显高于车头的部位,所以我们跟随着列车长的指挥,一直往车头的部分走。走到车头的时候,列车长打开了最前面的一节车厢门。 我也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地铁是有内部的人行通道的。当时大家听着列车长的指挥,抓住栏杆,沿着地铁轨道继续向外走。当时应该已经距离沙口路站很近了,我感觉可能就两百米多一点的样子。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小部分人已经到了相对安全的位置,但是后面来的水很急很猛,而地铁下面的那个人行通道非常窄,人多且挤,大家根本就过不去,大部分的人走到一半就只能被迫回到车厢里。列车长也将车门关闭并不断地联系地面,等待救援。 在被困在地铁里那段时间,至少在我的那一节车厢里,整体的状态还是不错的。可能也是我比较胆小吧,最开始看到车尾进水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哭了,不出声,但眼泪就是不停地往下掉,周边也有哭的、焦躁的,同车厢的人也会来安慰、安抚。有一个姑娘,在车厢中一直维持大家的秩序,也一直在安抚我们的情绪。大家也都像是约定好了,尽量不说丧气话。再到后来,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保持沉默,以求保持体力。 大家都在努力尝试各种方式与外界取得联系。拨打119、110、联系家人朋友请求援助……但收到的消息大多不尽人意。可能那个时候大家都在联系救援力量,这些电话被打爆了,外面的家人、朋友们都很难联系上他们。 好在后来车厢里面有一位女士联系上外面的救援力量。联系上之后,她一直在向车厢里面传递救援人员的动态以及部署情况。比如救援人员已经到达出站口,消防官兵将救援用的绳子拉开,将防洪用的沙袋垒起来这些信息。 最可怕的时候是在晚上九点左右,当时窗外的水已经差不多一人多高了,向后看,车厢后半截水也已经到顶,大家都向前聚在前三节车厢,我当时处于1、2节车厢的中间处,算是人群的中间位置。水继续漫上来,人群后半截,水流基本已经漫到了脖子,最前面的部分也都到了胸口的位置。这个时候车厢开始出现缺氧的状况。身边陆续有人出现缺氧、低血糖的症状,有人发抖、大喘气、干呕。当时车厢内还有孩子、孕妇、老人,大都因为久泡水中体力不支,出现各种身体状况。 当时还记得那位一直在为我们传递外面救援信息的女士说了这样一则消息,说政府已经在后方开始抽水。但是当时的我觉得一台、两台的抽水机根本顶不住这么大的水。所以当时听到这一段话的时候,就真的是感觉到绝望了。当时自己真的非常害怕,当看到车厢外的水位越过头顶的时候,我就已经做好了出不去的准备了。 我的电话也一直打不出去,但是网络还断续能够用上。当时手机只剩不到30%的电,为了减少耗电量,我关闭了几乎所有的程序,只留下一个微信,给家人、朋友发信息。当时我还不敢和爸妈说,只敢给表哥、表姐还有朋友发消息。21时之前,我还不断地拜托他们联系救援人员,但在看到水位过了头顶之后,我和他们的消息记录中基本都是交代的一些身后事了。 车厢里,我能很真切地感受到周围的人那种恐惧的情绪。车厢里还出现了些许的骚动,在水位差最明显的时候,有人冲动想直接砸开车厢的玻璃门,但是有一位大叔带头出来制止了他。真的十分感谢这位大叔,考虑到当时车内外的水位差,如果不是他来制止,车窗一旦贸然砸开,水必然会涌进来,车内外的水压差肯定也会压得人无法逃生。 后面事情出现了转机。在车厢外水位达到最高值之后,水位线就好像一直保持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同时,我们的车厢也因为水流冲击出现了偏移,呈现出一边高一边低的状态。向上翘的一侧,车厢窗户暴露在水体之外。当时人们就提议,用车厢内的灭火器砸处于高处的车厢的窗,而不是砸门。前面一节车厢的车窗砸开后,缺氧现象有了明显的好转,大家开始逐渐地恢复正常呼吸,外面的水位也没有继续上涨。我们处在车厢前面的人也不断地在向后传话,让他们用灭火器凿开车窗。起初只是一两个声音在喊。逐渐,我所在的这节的车厢中,声音逐渐汇聚在一起“用灭火器砸车窗”。 也大约是那个时候,救援人员出现在车厢外面。他们最先通过凿开的那处玻璃窗,将破窗器递到车厢内。车厢内里面大家也在接力将破窗器向后传递。 我因为处在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所以也不太清楚后面的状况,只记得往后看黑压压一片都是人。随后,救援人员把前面的车长车厢打开了,并尝试从车厢外侧砸玻璃,但当时由于凿打玻璃过于费力,且前面的车厢也已经打开,他们最后也没有继续下去。大家陆续从前面的车厢疏散出去。 最先救出去的应该是两三名孕妇,因为长时间泡在冷水里,她们都是虚弱到缺氧的模样。之后救出去的是孩子,再之后是女生,我算是女生当中出去比较早的。虽说当时外面的水流相较之前已经平稳了许多,但是依旧很急,尤其是在由车厢到人行走道这一短距离,水流非常急。救援人员主要是在车厢和扶手处开展救援,他们在车厢外将我拉上来,下面车厢里有乘客自发地站在出口处托我一把。全靠他们的一托一拉,我才能逆着水流出来。从车厢和激流中脱身后,走大约十来米,水位就退到小腿以下比较安全的位置。而在通向出站口的约200米的距离中,我们基本上是相互搀着走,能走的搀着不能走的,跟着前面指引的救援队员。 网络视频截图 到了出站口,也能看到很多救援人员在那里挡着洪水。他们也会指引我们踩着他们拉的线,让我们踩着过去。出站的时候能见到很多人在和你逆着方向走,有救援人员,有医护人员,有地铁员工,还有很多我不太能辨别职业的人,在往车厢那边去。也能看到指挥人员焦灼地不断在打电话,还有穿着地铁制服的员工询问你是否有不适的情况出现,通道一旁也架起安置用的椅子和床。我出站的时候还见到了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的孩子,孩子没什么事,母亲则是明显的缺氧状态,十分虚弱,可能因为一直在护着孩子。 从开始被困到撤离到安全区域,前后约4个小时。出站后,因为那一片的道路依旧处于被淹的状态,我担心窨井盖被冲掉,也担心漏电情况出现,我还是没能回家,只能在朋友家住下。 …
Applicants for Change of Status to F-1 Student No Longer Need to Submit Subsequent Applications to ‘Bridge the Gap’ Release Date 07/20/2021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
Boston Overhauls Admissions to Exclusive Exam Schools A new policy will increase representation of Black and Latino students in the prestigious public schools, which serve …
Boston Overhauls Admissions Process to Top Tier Schools The Boston School Committee has unanimously approved an overhaul of the way students are selected for admission …
被美国拒签的中国学生:我们是“10043”受害者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周呈宣 7/15/2021 2019年11月11日,美国时任驻华大使泰里·布兰斯塔德曾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题为《美国欢迎中国学生》的署名文章。美国政府近年来也多次表示过“美国欢迎中国学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近期美方接二连三地拒签了超过500名中国赴美理工科留学生,再次让人们对美方实际作为与表态之间的反差产生强烈质疑。 美方拒签这批中国留学生,依据的是所谓“10043号总统令”。“10043号令”是2020年5月29日由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签署的一项总统令。依据该总统令,美方“暂停和限制”与中国军方有关的学生和研究人员进入美国学习或开展研究。此前美方一直声称,中国赴美留学生“受到引诱或强迫,从事胁迫、欺骗或非法活动,并利用相关研究来增强中国的军事力量”。在美方给出的一份名单中,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防七校”和一些中国理工科院校。 时间过去一年多,美国政府换了,“10043号令”依然被用作侵害中国留学生合法权益的工具和借口。在美国东北大学读博的中国留学生丹尼斯·胡接受《宾夕法尼亚大学校报》采访时说:“讽刺而荒谬的是,被拒签的中国学生中,很多人所学专业与军事应用相距甚远,比如金融、商业和艺术。” 已拿到美国高校博士生5年全额奖学金的李宁,也在最近被美国政府拒签之列。他无奈地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我学习和研究的专业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关,也很需要国际交流与合作。但是,签证官仅凭7年前我就读的本科学校,就给了我拒签。我在美国的学校和老师都为我开具了支持信,非常期待我能尽快去推进相关研究项目,但美方仅凭一纸毫无道理可言的禁令,就让我只能无限期延迟我的学术研究进程。如果今年不能入学,不能按期完成导师的课题项目,我也许只能放弃入学的机会了。” 更多受“10043号令”影响的中国留学生表示,在该总统令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因法令本身边界的难以界定而造成“一刀切”的后果。换言之,等于是美国签证官具有了无条件拒签的理由。 近期被美国领事馆拒签的李研敏就遇到了类似情况。“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就读于‘非敏感’的商科专业,而此前已在美国开始了研究生课程学习。由于中途回国,目前签证到期。在近期送签的过程中,我先是遭遇了10天的行政审核,之后便被通知拒签,拒签理由正是‘10043号令’。”无法重返美国继续学业的李研敏表示,这彻底打乱了她的学业规划,她现在对未来该如何继续学业感到迷茫。 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多次被拒签的王熙然,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我本科就读于国内一所普通的‘985’院校,去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美国大使馆暂停了相关业务,我就去了柬埔寨申请美签。但是,因为我的简历中提及了曾参加过美国名单上学校的交流项目,因此被拒签了。第二次面签时,签证官更是什么材料都没看,只是问了一下那段交流经历,就给了我‘白单子’。”王熙然说:“美国标榜的开放包容和学术自由,显得十分可笑。” 拜登政府上台后,对于“10043号令”存在的不公平性始终假装看不见。这也引起了美国舆论和各大高校的诸多质疑。美国乔治城大学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由于存在诸多关键的术语和概念没有被定义,这项禁令的范围是不明确的”。除了曾就读某些学校,中国学生也可能因为过去某一段工作经历,或者参加过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等原因被拒签。这份报告说,“10043号令”可能会阻止超过五分之一的中国新生进入美国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研究生项目学习。“我们估计有3000到5000名学生被拒签,相当于美国STEM研究生项目每年大约1.9万中国学生的16%到27%。”显然,美国高校的这一数据,直接否定了美国政府一直宣称的“只影响极少部分学生”的说法。 康奈尔大学副教务长温迪·沃尔福德,曾以学校名义致信国务卿布林肯,表示对美国相关政策解读的担忧,认为领事官员很可能随意、不明确和过度解读政策。她在信函中说,在继续执行“10043号令”时,“政策解读的不均衡性和不可预测性,都很可能给国际学生及他们就读的美国大学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她希望美国国务院能够就“10043号令”给出明确的执行准则,以防止优秀、合格的留学生赴美就读受到阻碍。 《宾夕法尼亚大学学报》此前曾有报道,宾大校长艾米·古特曼在回复给中国留学生的邮件中,也对“10043号令”表达了不满。他说:“2020年5月29日第一次听到这一公告时,我感到沮丧,因为它对我们的中国学生和学者产生了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影响了我们作为一所全球研究型大学的使命。” 曾多次被拒签的中国留学生周磊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这个禁令是荒谬的,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和不合理。我们只是通过正规途径获得美国大学录取、进行正常学习的大学生,美国政府却一再给我们扣上莫须有的罪名。我想,教育、学术本就不应该跟政治挂钩。” 已经拿到美国一所大学物理学博士生录取通知的张哲昊,讲述了自己被拒签的经历:“作为一个清白的学生,我却受到了来自‘10043号令’的不公平对待,仅仅因为我在美国禁令名单上的一所学校读过书。我认为这不可接受。这个存在严重歧视的政策阻断了许多普通学生进行正当学术交流的道路,严重危害了学术自由,更伤害了无数像我一样为了学术梦想不断进取的无辜学生的学业。” 对于美国近期拒签至少500名中国学生的做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日前表示,美国本届政府口口声声重视对国际学生的开放性,却继续将一个充满偏见和歧视的总统令奉为圭臬,这与美方自我标榜的开放自由理念和欢迎中国学生的表态完全不符,是继续在开历史倒车。汪文斌强调,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根基,学术教育与科技交流是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敦促美方正视并重新审议这一问题,停止对中国留学生的无端限制打压,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大批受到“10043号令”影响的赴美学子,决定不再容忍美方对他们的不公待遇,近期自发建立网站(https://www.10043.org/?lang=zh),发起了名为“ANB学术无国界”的行动,并准备对美国政府提起集体诉讼。行动匿名发起人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说,目前已有超过1100名学生参与并支持对美诉讼,坚决捍卫自身权益。他们仍在收集中国留学生受歧视、权益受损的案例,为诉讼作准备。这位匿名发起人说,“已与美国著名人权律师艾拉·库兹班进行了两次对话,拟聘请他作为代理律师。” 对于此前流传的一些不准确消息,上述匿名发起人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进行了独家辟谣:“需要澄清的是,我们目前并没有进入任何筹集资金环节。此前《南华早报》等媒体报道的‘已筹集到30万美金’的消息是不属实的。”关于诉讼资金问题,该匿名发起人表示,预计将需要高达75万美元资金来赢得诉讼,这对于作为学生的他们可能是困难的,诉讼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10043号令”受害者维护自身权益、追求学术自由的信念毫不动摇。因为“欺辱和打压仍在持续之中”。 (文中受访者李宁、李研敏、王熙然、周磊、张哲昊均为化名——记者注) 原文链接>> 中国八所理工院校学生因签证被拒拟诉美政府 7/11/2021 一群来自中国顶尖理工院校的留学生因赴美签证被拒而无法在美国顶尖高校获取高等科学学位,近日准备对美国政府发起集体诉讼。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准备发起这场集体诉讼的中国留学生均来自被指与中国军方有联系的八所顶尖理工科院校,其中包括中国的“国防七子”——即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 …
China’s path to modernization has, for centuries, gone through my hometown By Yangyang Cheng 7/09/2021 In 1957, Yang and Tsung-Dao Lee, a fellow Chinese language graduate …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报告:发达国家疫情期间损失的就业岗位仅恢复一半 文 / 林煇智 7/07/2021 (早报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一份报告中指出,发达国家在疫情期间损失的就业岗位仅恢复了一半,其中年轻人和低技能劳动者受到的冲击最大。 彭博社报道,经合组织表示,截至2020年底,工业国家有大约22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而这些国家必须到明年年底才能完全恢复到疫情之前的就业水平。 研究表明,冠病危机加速了过去十年开始的一系列趋势,包括收入不平等加剧、向技术要求更高工作的转变、以及低技能工作者的稳定就业机会减少。 经合组织的就业、劳工和社会事务主管斯卡佩特说:“现在不解决不平等和排斥问题不仅可能导致更深层次的社会分裂,而且会对生产力和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 经合组织发现长期失业“快速累积”,每一波疫情限制措施都使人们重返劳动力市场道路的难度增加。该组织表示,疫情期间全球约有1.14亿个工作岗位流失。 原文链接>> Four-day week ‘an overwhelming success’ in Iceland BBC 7/06/2021 Trials of …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研究人员:冰岛四天工作制实验成功 文 / 潘万莉 7/06/2021 (早报讯)研究人员指出,冰岛投入四天工作制的实验取得“压倒性的成功”,促使许多员工缩短工时。 这项实验早从2015年就开始实施,一直持续到2019年。期间员工缩短工作时间,但获得相同的报酬。 研究人员发现,在工时缩短的情况下,这批员工的生产力保持不变,甚至有所提高。 在冰岛,雷克雅维克市议会及联邦政府进行实验,希望借由相同薪金但工时缩短至一周四天的情况,观察共计2500名工人、占冰岛工作人口1%的工作效率会出现何种变化。 英国智库“自治”和冰岛“永续民主协会”(Alda)的研究人员表示,实验计划中的大多数工人的工时从每周40小时减为35到36小时。 研究人员称,这让工会开始协商新的劳动模式,目前已有86%的工作环境承诺实施薪资相同、减少工时的政策。 目前,西班牙也正为企业试行四天工作制,部分原因是基于冠病疫情的因素。 原文链接>> Four-day week ‘an overwhelming success’ in Iceland BBC 7/06/2021 …
普京:美国正以坚定的步伐走着苏联的老路 7/04/2021 普京批评美国目前过度自信,且正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综合俄媒塔斯社等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塔斯社组织的一次论坛上与世界主要新闻机构负责人进行对话时,直言不讳地批评美国目前过度自信,正犯下一个典型的问题,且正在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普京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表示,俄方仍在继续听到来自美国国会和其他对方的威胁,并且这些威胁是在美国内部政治进程的框架内产生的。普京称,在他看来,这类声明的发起人显然是从这样一个事实出发的,即美国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他们对俄罗斯发出威胁)并不严重,他们认为自己会克服它。” 普京继续说道:“你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吗?我作为前苏联的公民,我会告诉你帝国有什么问题:在他们看来,自己是如此强大,以至于可以承受小的缺陷和错误。他们可以通过付钱售卖、恐吓、说服其他人,可以给他们送一条项链,也可以派军舰去威胁他们,所有问题靠这些都能解决。但问题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总有一天将应付不过来。而美国正以自信和坚定的步伐,走在苏联的老路上。” 此外,普京表示,各国不应该本着“结交朋友来围攻某一方”的原则建立伙伴关系,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有一些(起码的)道德”。他还表示,对与拜登在日内瓦将进行的会晤取得任何突破性成果不抱期望。 周五早些时候,普京在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表示,俄罗斯对美国没有意见,但美国针对俄罗斯有意见,美国想遏制俄罗斯的发展,而且还公开谈论此事。普京称:“(美国所作的)其他的一切都源于这个立场,包括(对俄罗斯实施)经济限制和干涉我们国家内部政治进程的企图。” 原文链接>> In an NBC News worldwide exclusive, senior international correspondent Keir Simmons sits down with Russian President …
DHS releases Interagency Strategy for Promoting Naturalization Release Date 07/02/2021 WASHINGTON – Today the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s U.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 released the Interagency Strategy for Promoting Naturalization (PDF, 3.77 MB), a whole-of-government …
跑车变身飞机仅2分15秒 飞天车完成试飞 中央社 | 伦敦 7/01/2021 一辆结合跑车和飞机的原型飞行车(flying car),顺利完成斯洛伐克首都布拉第斯拉瓦(Bratislava)和尼特拉(Nitra)两地国际机场之间的35分钟试飞。从汽车变形飞机,只要短短2分15秒。 根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这辆飞行车配备了BMW的引擎,只需要一般加油站的普通汽油,就可以在道路行驶和空中飞行。 创造出这辆飞行车的克雷恩教授(Prof Stefan Klein)表示,这辆车可以在2500公尺的高度飞行大约1000公里,目前飞行时数已达40小时。 这辆飞行车空中巡航速度达每小时170公里,可以搭载两人,总承重上限200公斤。不过,和无人机出租车不一样,这款飞行车无法垂直起降,必须要有跑道。 飞行车长久以来被流行文化视为未来的愿景特色,业界对于这个初萌芽的市场寄予厚望。 AirCar, a dual-mode car-aircraft vehicle moved closer to production this week, …
在华外籍师生有“超国民待遇”? 文 / 联合早报网综合整理 6/22/2021 中国浙江宁波高校发生令人发指的命案,触发大批中国网民口诛笔伐的核心问题是,涉案男子是名曾被多次投诉却依然被校方保留职务的美籍黑人外教,而学校在案件发生后试图撇清关系、封锁消息的做法更招惹骂名。 舆论风向迅速从案件本身转向外籍师生在中国享有“超国民待遇”这个老话题。《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18日在微博发文,在指出外籍身份无法成为避罚的保护伞之余,也提醒:“舆论第一时间对案情的关注应避免聚焦到犯罪嫌疑人的国籍和肤色上,那样的话有可能在国际舆论场上引起反弹,因此任何成熟的社会都不会鼓励那样的关注方向。” 不过,网民众怒难灭,有的呼吁立刻将涉案外教处死,有的辱骂在华黑人并声称“自己就是种族歧视”,但大多数网民还是批评校方在此事件上“一个态度都没有”,并指中国高校崇洋媚外严重,外籍师生多年来享受特殊待遇。 女伴风波再被提起 于是,中国一些高校给外籍生配女学伴(buddy)的事再被提起。山东大学2019年曾因给外籍留学生招募女学伴成为众矢之的,一些网民披露,类似的安排仍存在于其他高校。 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在2019年7月6日被一名微博网民曝出。该网民称,山东大学有个给留学生配学伴的制度,从2017年的一对一配对,改革为2018年的每个留学生配三个学伴,大部分以女生为主。 该校在学伴报名表中,还特别强调学伴的性别,将“结交外国异性友人”列为选���之一,在表头用红字注明:“请同学们尽可能详细认真的填写,以便为你匹配心仪的学伴”。 后来有曾在山东大学做过学伴的女生发文说,一些家境不好的女生给外籍生当学伴可换取补助。她曾与其他女学伴陪外籍学生参与聚会,她的一名朋友被强行劝酒甚至暴力对待等,后来两人在挣扎中逃离。 文章说:“那年的学校补助我和那女生没有得到,而那些没有回来的女伴读生,有几个两三个月后去医院打胎了,当时全校的人都有所耳闻。”“但我们不能反抗,因为学校的立场明显站在他们(外国留学生)那边,我们能安全地毕业,已经是学校网开一面了。” 当时一些网民将学伴制度狠批为“慰安妇制度”,有人挖出山东大学2018年曾让25名学生陪护一名在交通意外中受伤的留学生,给事件火上浇油。 该事件以山东大学官方微博于2019年7月13日发表道歉声明告一段落。《人民日报》隔日发评论指出,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中国已习惯平视世界,许多“特别待遇”不见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卑不亢才是最好的尊重。争创双一流之路,终究由文化自信铺就。 女伴等特殊待遇仍存在? 不过,有网民指出,2019年山东大学的学伴事件至今仍在不少高校上演。 有网民爆料,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本月10日在端午节举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时,仅邀请男性留学生和中国女生参加,并有图片为证。此外,网上一张河北师范大学课堂照片显示,每名男性外籍留学生身旁有一两名中国女大学生相伴,引发争议。但两所学校都指这是别有用心的人歪曲事实。 除了女学伴这种暧昧的安排外,一些高校还被指给外籍留学生更好的宿舍待遇。河南科大学的一些学生本月中就抱怨,宿舍没空调(冷气),在40度高温下酷热难耐,很多同学中暑送院,但同校的留学生则享有设备齐全的“豪华宿舍”。 一名学生称:“同一栋楼内,一二层的留学生的寝室电器齐全,配置空调和热水器。但是国内学生所住的三四层就只是在天花板上装着一个小小的风扇。”网上的视频显示,学生在宿舍楼集体喊口号,要求校方装空调。 事实上,中国不少网民多年来都在批评外籍留学生在中国享有的特殊待遇,指中国一些高校或是提供高额的奖学金,或是降低入学门槛,或是提供优于国内学生的生活条件,或是在学习和考试上大开方便之门等。 被誉为中国民办教育家的新东方集团创始人俞敏洪,今年4月在一场节目中表示,中国历来是友好之邦,更容易看重外来客人。但是当中国的大学生发现,外国留学生所有的待遇都比自己好的时候,这也是一种失衡。他认为,对外国留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应超本国学生待遇。 除了外籍学生,在中国高校、培训机构的外籍教师的待遇也不错。一篇题为《比到中国留学更幸福的,是来当外教》的文章称:“年薪近60万(人民币,12万4800新元),享受住房伙食补贴、保险等福利,汇率有变化还可能涨工资,把这样的酬劳摆出来,估计没有人会觉得这是国内一名普通教师能拥有的待遇。” 搜狐用户“内蒙古小寇”在2019年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中国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迎来学习英语热潮,随之外教职业应运而生,并且受到了各大学校热捧,也逐渐成为学校实力的象征,很多外教“拿着近乎十倍的工资,不但无所作为,而且败坏着学校的风气,而学校却任意妄为。” 回看宁波高校命案,网上流传信息显示,上过涉案男子课的一名网民指他“上课很水”,并曝他和一名中国女子结婚后出轨,在学校总是搭讪女生。校方收到学生投诉后只是将其转到另一个学院。这些信息如果属实,足见校方对这名外教的容忍度极高。 …
BLAVATNIK FAMILY FOUNDATION,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NAME 31 FINALISTS FOR 2021 BLAVATNIK NATIONAL AWARDS FOR YOUNG SCIENTISTS NEW YORK | June 15, 2021 …
持刀杀害学院党委书记 复旦大学教师被批捕 6/21/2021 上海复旦大学本月7日发生教师姜文华持刀杀害该校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后,昨天正式被批捕。 据上海市检察二分院官方微博昨天发布的通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姜文华批准逮捕。 综合网络消息,姜文华2004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本科期间,他曾获得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该奖项号称是复旦大学最高奖项。 之后,姜文华于2009年在美国取得统计学博士,并在当地从事博士后研究。随后,返回中国并在苏州大学任职,但几年后不获续约,转到复旦任教,签约六年,不过因不达标被解聘;这个解雇决定据报是由王永珍宣布的。 警方至今尚未公布姜文华行凶的确切动机。 原文链接>> 此前,@警民直通车-上海文保 微博消息,2021年6月7日14时52分,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民警迅速到场将犯罪嫌疑人姜某(男,39岁,该校教师)控制,经120现场确认,被害人王某(男,49岁,系姜某同事)已死亡。经初步审讯,姜某自述因工作关系对被害人怀恨在心,故对其实施侵害。现姜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复旦大学再发声:姜文华考核不合格,但学校两次续聘 文章来源: 长安街知事 6/18/2021 6月17日晚,复旦大学官网发布《关于王永珍遇害案件的情况说明》。 复旦大学指出,该校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不幸遇害身亡后,网上出现了一些不实的传言。经查,王永珍、姜文华(嫌疑人)没有合作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也不存在剽窃学术成果的情况。 此外,姜文华于2019年合同期满,被考核为不合格。但 经姜文华本人申请,学院充分考虑其特殊情况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批同意后两次与姜文华续聘1年,并保留其岗位和各项待遇。截至2021年6月7日,姜文华与学校签订的聘期合同尚未期满,学校并未作出与姜文华解除或终止聘用合同的决定。 复旦大学表示,目前相关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检察机关也已介入,学校尊重司法程序,与案件相关情况,以警方权威结论为准。学校将全力配合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并做好家属安抚和后事处置事宜。 情况说明全文如下: 关于王永珍遇害案件的几点情况说明 2021年6月7日下午,我校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永珍同志不幸遇害身亡。连日来,师生校友和各界人士通过不同渠道表达了沉痛哀悼。同时,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实的传言。为回应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切,澄清事实、以正视听,现就事件当事人相关情况作如下说明: 一、关于王永珍的有关情况 王永珍1994年从兰州大学化学系本科毕业,经研究生考试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1997年8月硕士毕业后留校参加工作。工作期间在职攻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007年4月聘为副研究员。历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人事处副处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曾作为教育部第四批滇西地区挂职干部担任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一年,2018年1月担任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 经查王永珍、姜文华所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二人没有合作发表情况,也不存在剽窃学术成果的情况。 根据百度百科平台历史版本记录显示,王永珍有关词条系2021年6月8日12:50由网友自行创建。学校未参与该词条编辑工作,也未对其中任何信息做过删除。 …
报告:近九成中国民众倾向理工科职业 6/19/2021 3M公司发表报告显示,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显著上升,近九成中国民众更倾向于追求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职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3M公司发表科学现状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显示,与全球69%的数据相比,绝大部分(91%)的中国民众认为,年轻人在疫情后对科学和科学相关议题的参与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预示着将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对科学与日俱增的热情表明,科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将持续提升。 调查显示,97%的民众认为科学为他们带来了未来的希望,而相应的全球比例为89%;96%的中国民众认为不重视科学将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全球比例是85%。 疫情暴发一年多以来,中国民众对科学的信任程度显著上升,创下了3M科学现状指数调查开展四年以来的新高。如今,中国有97%的人信任科学,在受访的17个国家中拥有最高的科学信任度。 对科学的高度信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并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常生活重回正轨。大多数中国民众在公共场合会佩戴口罩(86%)、勤洗手(81%),并尽可能避免参加大规模集会(75%)。若有人质疑科学,大部分中国民众(中国85%对全球75%)都会捍卫科学,而在中国Z世代的成年人中,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 3M大中华区研发运营总经理熊海锟说:“2021年度的3M科学现状指数调查报告表明,中国民众对科学的兴趣度比大多数的国家都高,并且仍在不断增长。人们认为科学对社会的未来大有裨益,也因此愈发重视STEM教育等领域。” 调查报告显示,人们对STEM教育怀有浓厚兴趣,几乎所有中国民众都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人投身到STEM相关职业中去(中国96%对全球90%)。由于疫情的影响,近九成(88%)的中国民众更倾向于追求STEM职业。与此同时,全球只有60%的民众表达了这一想法。 另外,为倡导STEM平等,96%的中国民众认为促进STEM领域的多元和包容非常重要。事实上,无论男女,都一致同意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解决女性面临的STEM不平等问题。为此,人们相信必须营造公正平等的环境。在中国,81%的民众承认少数弱势群体经常无法获得平等的STEM教育机会(全球73%)。 中国民众认为,解决STEM不平等问题离不开来自企业的助力。97%的中国民众(全球89%)认为,企业在推动STEM多元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在那些认为企业应当为STEM教育提供支持的民众中,他们希望企业优先考虑的举措包括为孩子和老师创造更多STEM教育资源(45%)、投资于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热情的项目(43%)以及帮助确保弱势的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接受 STEM 教育(40%)。 原文链接>> 擅长数学 挑选什么专业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 4/28/2021 很多同学在学习中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今天来分享一下对于数学好的同学,挑选什么专业可以最大发挥自己的专长。 数学类专业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是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数学是忽略了物质的具体运动形态和属性,纯粹从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世界的,具有超越具体科学和普遍适用的特征,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 数学与应用数学包括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两方面。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很多高校的数学学院除了有数学系、信息科学系外,还设有统计、精算、金融数学等科系。 人工智能类专业 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趋势之一,就是通过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理论模型,让人工智能拥有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自主学习。而数学也正是建立人工智能模型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如果考生将来想向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又喜欢理论研究,除计算机科学外,数学专业也同样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建筑学专业 每一幢建筑的背后,都有一群建筑设计师在为它挠心挠肺地算各种数据。除了想象力,建筑设计师还必须了解建筑材料、力学、结构问题等一系列的建筑知识。他们也需要学代数、微积分、线性规划、统计学、三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