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新型诈骗瞄准中国留学生 惧怕权威容易上当 世界新闻网 7/03/2022 韩裔学者李承恩(Claire Seungeun Lee)是洛威尔麻州大学(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Lowell)犯罪学与司法研究学院助理教授,长期研究中国网络诈骗问题。她分析,冒充官员的骗子很可能来自中国或其他华语国家。 她指出,此类骗局可能与中华文化有关。一方面,华人受害者通常都害怕权威,不想与刑事司法系统有联系;另一方面,华人普遍相信权威和执法机构。「这是毫无疑问的。」她表示,从移民研究的角度来看,现有研究表明移民会逃避权威,尤其是与移民相关的机构。因此,骗子冒充官员诈骗是很容易成功的。 李承恩说,目前,她正在收集网络平台数据。她说,虽然这些案例是最近发生的,但骗局内核相对来说不是新的,而是传统的。 这些诈骗是非常典型的骗局,有以下几种方式:1、诈骗者冒充政府机构或执法部门;2、这些骗局使用语音网络进行钓鱼攻击,「诱使潜在的受害者主要通过电话提供个人信息」。 她2020年发表了一篇名为《犯罪、法律和社会变革》上的论文,题目就是「跨国身分欺诈的犯罪脚本分析:移民罪犯在韩国使用的技术」。她在论文中就强调了类似的观点,即中国诈骗受害人倾向于害怕执法、政府机构的人。诈骗者是一个犯罪组织,也在韩国参与电话诈骗和语音网络钓鱼,对弱势群体进行欺诈。「不过,我尚未听说过在美韩国人社区发生过类似事件。」 骗子懂留学生心理 纽约市政府也注意到这种诈骗。市政府网站(www1.nyc.gov)也发文称,诈骗者拨打和留下普通话语音留言,号码看似来自中国,声称来自中国大使馆、中国领事馆或中国执法机构。这些来电者要求接电话者取件或提供个人财务信息,如银行帐户或信用卡信息,可以避免他们的法律身份出现问题,或避免他们下次前往中国时被捕。 文章称,诈骗者目标是中国移民或带有中国姓氏的人。这些诈骗的传入电话号码通常与中国大使馆等机构的真实号码相似。同时,诈骗者还使用电子邮件和微信来骗人。 美东纽约三江慈善公所代主席包荣刚说,他接到15例留学生受骗的案件。 包荣刚发现,骗子很懂留学生的心理,也对留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中国留学生能够进入美国大学读大学、硕士或博士,智商应该不低。「能把这些学生骗住,说明这些骗子更厉害。」 骗子的套路是,他们冒充美国移民局、美国警察、国际刑警、中国警察等,威胁要遣返学生,交钱可以保释。骗子也使用高科技技术,如用视频与留学生联系。「如果是美方人员,视频上出现的是白人。若是中国警察,身穿中国警察制服,讲普通话。」他说,骗子的技术手段也很高明,显示的电话号码就是中国政府或者美国政府的号码。「有的学生一开始不相信,边打电话边上网核对,发现与政府的电话号码一样。」 美中不睦 担心会被遣返 他说,骗子要钱的理由也很多,如他们涉及一桩大案件,有人用他们的护照犯下罪行,骗子甚至能说出他们的护照号码。「因为涉及到重要案件,国家要你立刻回国,配合调查。」 他说,留学生都不想因此中断学业。「于是,骗子要他们支付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作为抵押金,并表示以后如果查清,还会返还押金。」他说,学生受骗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美中关系不好,他们认为美国政府真的会把他们「遣送回国」。 骗子都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帐号。于是,学生就给父母打电话,并不敢讲涉案情况,而是寻找其他的理由。「父母不了解美国情况,就按照孩子提供的帐号打钱。」钱一旦进入骗子的帐号,马上就被提走。「有位学生父母从微信群里知道可能是诈骗后,三个小时后打电话给银行要求止付,但是钱已经被提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