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又出现了!中国科考队已禁止串门

南极又出现了!中国科考队已禁止串门 文章来源: 环球网 01/04/2021 南极再次出现新冠疫情!据英国媒体1月1日报道,比利时南极“伊丽莎白公主极地站”出现聚集性疫情,25名工作人员中的16人确诊感染新冠病毒。 1月3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上正身处南极的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得知,中国科考队一直遵循严格的防疫措施,在此之前就已禁止去其他国家站点“串门”,队员们目前一切正常。 1 中国科考队员很淡定 中国目前在南极执行任务的科考队员中,有三名武汉大学师生,分别是:驻扎中山站的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师张汝诚;驻扎长城站的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彭方,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硕士生陈帅均。 “前两天听说了比利时站出现疫情的新闻,不过我们并没有过多担心。”张汝诚介绍,中国的科考站距离位于东南极的“伊丽莎白公主极地站”都很远,中山站直线距离有1900多公里,长城站更远,超过3400公里。而且,从疫情开始全球蔓延后,中国科考队就规定在南极不与外国站点接触。 “中山站附近有俄罗斯进步站,前些年经常互相串门,这次我来了后还没靠近过。”张汝诚说,队员都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活动,主要从事海平面变化监测方面研究的他,平时去户外科考时,在广袤的南极冰雪世界也几乎不会“偶遇”外国科考队员。 “长城站附近有智利、乌拉圭、韩国站,都没有互相串门,互通的路也临时封闭了,并用英语写了标牌。”在长城站的陈帅均补充道,不仅如此,中国自己的几个科考站也规定互不串门。长城站要求队员出门散步向南不过老油罐,向北不过玉泉河,就在方圆1公里范围内活动。陈帅均说:“我们对疫情早就有防范,措施很到位,并不会担心。” 2 专家提醒疫情有空中扩散风险 据比利时媒体报道,伊丽莎白公主站首名感染者去年12月14日确诊,他随同一个工作组在那之前7天抵达南极。不过,这个工作组和其他感染者被隔离后,伊丽莎白公主站仍报告更多感染病例。该站是一个隔热效果特别好的封闭式建筑,为新冠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目前,该站三分之二的人感染了病毒,但感染者尚未有严重症状。 那么,这次比利时科考站的疫情影响会有多大?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艾松涛认为,需要引起各国高度重视。艾松涛团队研发的“双龙探极”平台显示,有两架巴斯勒飞机于2021年11月10,12月14、12月23日到访了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随后又陆续抵达了多个南极站点。 “这两架飞机到过的站点,一定要高度警惕,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艾松涛介绍,比利时方面认为,伊丽莎白公主站队员此前均已接种新冠疫苗,此次感染事件很可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它比德尔塔传染性更高。 据了解,2020年12月,南极洲首次发现新冠病毒——智利一处军事基地发现了至少36例确诊病例,南极成为最后一个“失守”的大洲。如果此次比利时伊丽莎白公主站的疫情被证实由奥密克戎变异株引发,那也意味着,奥密克戎已在全球各大洲出现。 Source 最致命武器 空军部长:美中大打极音速军备竞赛 世界新闻网 11/30/2021 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30日表示,美国和中国正进行极音速「最致命武器」的军备竞赛。两国竞相建造、测试新一代高速武器,已有一段时日。 肯德尔接受路透访问时说,「这产军备竞赛不见得为了增加数量,而是为了提高质量。」「竞赛已有一段时日,中国非常积极在进行。」 …

中国称:这种武器终于突破瓶颈 “确已领先美国”

中国称:这种武器终于突破瓶颈 “确已领先美国” 文章来源: LTN 01/03/2021 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声称中国已掌握让极音速飞弹搭载红外线导引功能的技术。示意图,图为俄国去年在海上试射极音速飞弹画面。(路透) 中国去年传出成功试射极音速武器,引发国际社会热议,尤其美国更是高度关注。近日解放军军事委员会直属的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发表一篇论文,宣称中国已掌握让极音速飞弹具备红外线导引(热追踪)功能的技术,已「确实领先美国」。 根据《南华早报》报导,中国航空航天领域专家、国防科技大学教授易仕和去年12月发表一篇论文,声称中国已取得「一系列已验证有效的核心技术突破」,其中就包括让极音速飞弹依据热能标记追踪打击目标。如果属实,代表中国已经成功开发出得以在极音速情况下运作的热追踪系统。 虽然美国在飞弹防御系统也会使用热追踪技术,但通常只用于空气较为稀薄的高空区域,不过易仕和宣称中国已经突破瓶颈,找到可以让热追踪飞弹在低空飞行时也能发挥作用的方法,让中方的武器躲避美方防御系统的机率大大提升。 易仕和还说,美国防部也已要求包商为极音速飞弹开发红外线感应器,但估计至少也要4年时间才能取得成果,中国在这方面已「确实领先美国」。目前中国官方尚未证实。 Source 最致命武器 空军部长:美中大打极音速军备竞赛 世界新闻网 11/30/2021 空军部长肯德尔(Frank Kendall)30日表示,美国和中国正进行极音速「最致命武器」的军备竞赛。两国竞相建造、测试新一代高速武器,已有一段时日。 肯德尔接受路透访问时说,「这产军备竞赛不见得为了增加数量,而是为了提高质量。」「竞赛已有一段时日,中国非常积极在进行。」 美军最高将领、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10月曾说,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测试的极音速武器显示,北京意在发展环绕地球轨道、能够闪避美国防御飞弹的武器系统。 美国自己今年内也数度测试极音速武器,有成有败,也在10月,海军成功测试火箭推进马达,可以装在携带极音速武器到高空的发射器上面,加速攻击或拦截能力。 所谓极音速武器是指能在大气层上层以五倍音速,也就是每小时6200公里(3853哩)飞行的器具。 肯德尔说,美国在专注伊拉克和阿富汗局势的时候,极音速武器的发展不是国防重点,「但这不是说我们毫无作为,只是说做的不够。」 在国防部开始动用2023会计年度预算之际,肯德尔希望从老一代、维持费很贵的武器系统相继退休当中,筹足经费好好发展新一代武器系统,包括极音速武器。 肯德尔说:「我很喜欢A-10雷霆二式攻击机。C-130运输机出过很多次任务,很能干也很有效率,是很不错的飞机。MQ-9收割者侦察机参加反恐行动时,也很管用。这些仍然很有用,但吓唬不了中国。」 这些都是40年以上的老战机,货运机,和近年来广泛使用的无人飞机,他说无一会让中国害怕。 国防承包商则希望趁国防部「换代」到极音速武器之际,不但可以承建武器实体,还可同时发展新一代的侦测与反击机制。 …

「星链」2次接近中国太空站 中专家:美试探性「摸底」

「星链」2次接近中国太空站 中专家:美试探性「摸底」 中国新闻组 12/27/2021 美国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为何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太空站?中国的航空军事专家张宝鑫对北京鹰派「环球时报」表示,这两次「危险接近」是SpaceX要承担全部责任。 报导指,任何一个太空飞行的飞行器都需要报备轨迹,理论上说,大家都在各自的轨迹上飞行,不可能产生碰撞或近距离接触。张宝鑫称,中方一向严格遵守国际相关条约和规定,再加上中国的空间站中还有航天员,不可能主动去接近美国卫星。 张宝鑫认为,这可能是对中国航天技术进行一场试探性的摸底。 报导引张宝鑫的话指,「我对你进行危险接近,就是要观察你能不能发现。发现后会采取什么技术进行规避,规避后能不能恢复到原来的轨道上。鉴于SpaceX也有相关技术,可以通过对比来得知中国的空间探测技术、空间站反应速度以及躲避阈值等多项技术水平的发展程度。」 SpaceX launches Falcon 9 rocket with 60 Starlink satellites 报导指,至于有网友怀疑这两次接近是为了此后「太空战」做准备,张宝鑫表示,如果从这个角度猜测的话,那么只能说这是「太空战」最最前沿的试探阶段,连侦查阶段都算不上。毕竟,现在就算出了问题,还可以往SpaceX这个「民营企业」身上「甩锅」。 张宝鑫还称,虽然SpaceX的星链卫星打着民用的旗号,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国防部的供应商。毕竟在无人区搞通信,从民用的角度来说成本很高,本身就是服务于美国军方。可以这么说,它的确是一个民间发起的项目,但是项目主要出资方和使用方,大部分都有国防背景。 Source Elon Musk, SpaceX face online …

中向联合国告状 美卫星接近中国太空站实施「紧急避碰」

中向联合国告状 美卫星接近中国太空站实施「紧急避碰」 世界新闻网 12/27/2021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3日通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发射的星链(star1ink)卫星今年先后两次接近中国太空站,对中国太空站乘载的太空生命安全构成危险,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太空站组合体两次对美国星链卫星实施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 环球时报报导,3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向联合国秘书长致以普通照会,通报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了5次发射任务,期间 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先后两次接近中国太空站,出于安全考虑,太空站组合体分别于7月1日和10月21日实施对美国星链卫星的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紧急避碰)。 其中,自去年4月19日起稳定运行在平均高度约555千公尺轨道上的星链1095卫星,在今年5月16日至6月24日期间,持续降轨机动至平均轨道高度382千公尺后,保持在该轨道高度运行;7月1日,该卫星与中国太空站出现近距离接近事件,出于安全考虑,中国太空站于7月1日晚主动采取「紧急避碰」,规避了两目标碰撞风险。 SpaceX launches Falcon 9 rocket with 60 Starlink satellites 而10月21日,星链2305卫星与中国太空站发生近距离接近事件,中方鉴于该卫星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未知且无法评估轨道误差,存在与太空站碰撞风险,为了确保在轨太空人安全,中国太空站于当日再次实施「紧急避碰」,规避了两个卫星的碰撞风险。 对此,航天专家黄志澄认为,目前,Spacex发射的星链卫星都是在550公里左右的轨道上,根据照会的内容,中国太空站的「紧急避碰」都是因为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的降轨,该公司目的可能是为了增强卫星星座在局部地区的通信性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借此探测中方的太空感知能力,测试中方是否能够准确的掌握它们的行动。 黄志澄说,此次通报的降低轨道动作不仅增加了中国太空站的危险,还可能和其他国家的太空船碰撞,之前,Spacex就曾有过星链卫星降低轨道,威胁国际太空站的先例,但是NASA和Spacex订立了协议,碰撞造成的一切责任都由Spacex承担,且规定Spacex必须在卫星做出机动动作一周以前通知NASA。 美国SpaceX首席执行官马斯克2014年提出了「星链」计划,试图创建覆盖全球的卫星互联网,并在2019年将首批60颗卫星送入太空,迄今为止SpaceX已经发射了近1900颗卫星。 Source Elon Musk, SpaceX …

天文界「2爱子」长子哈伯拍宇宙图像 次子韦伯能见未知

天文界「2爱子」长子哈伯拍宇宙图像 次子韦伯能见未知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韦伯太空望远镜25日发射成功,在天文学界眼中,它就有如次子,拥有全新而独特的科学能力,可让人类瞧见以往未知的宇宙;而1990年便部署在地球轨道的哈伯望远镜则是长子,曾拍过太多令人惊叹的宇宙图像,还会继续搜集重要的天文数据,「两个儿子一样疼爱」。 美联社报导,哈伯是塞在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 的航天飞机「发现号」(Discovery)而送上地球轨道,结果很快就碰到麻烦,望远镜上的一片太阳能翼卡住,无法张开;太空人本着装做要紧急太空漫步,但地面管制中心发给仪器的指令解决了问题。但几周内哈伯便被查出「视力模糊」,还是由太空人三年后以太空漫步而修好它。 韦伯更精密 红外光视力 韦伯望远镜则是由欧洲雅利安火箭送上太空,预计前往距地球100万哩的地点,太空人则鞭长莫及;韦伯比哈伯更大、更精密,一旦镜子或太阳罩打不开,整具仪器就打「太空漂」了。 天文学界打算用韦伯来看137亿年前,宇宙成形时第一批恒星及银河系,远超哈伯能力范围;哈伯只能回看到134亿年前一个弱小又多块的银河,也是现今观测到最古老、遥远的星体。天文学者认为宇宙大爆炸(Big Bang)发生在138亿年前,于是急着想弥补韦伯、哈伯两者差距的那3亿年。 The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NASA’s next iteration of the Hubble Telescope, is …

2大原因搅局 NASA登月计划推迟至2025年

2大原因搅局 NASA登月计划推迟至2025年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前川普政府在2019年宣布,美国将在五年后、也就是2024年重返月球;但是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宣布,由于多重因素交织,登月计划必须延后至「不早于2025年」。 NASA署长纳尔逊(Bill Nelson)说,延后至少一年的原因包括来自蓝源(Blue Origin)的法律诉讼,猎户座太空船(Orion)开发延误等;纳尔逊也忧心预算问题,并指责前政府宣布此事时没有考虑「技术可行性」。 今年4月,NASA宣布与SpaceX合作,登月计划将使用该公司开发的「星舰」(Starship)火箭载具,引起蓝源不满,质疑NASA的决定并展开诉讼;纳尔逊表示,此事让NASA与SpaceX的合作瘫痪近七个月。 至于猎户座太空船的开发延迟,则牵涉到新冠疫情期间,扰乱人力及供应链正常运作,路易斯安纳州的开发中心受到飓风侵袭,以及硬件升级的技术遇到瓶颈等。 猎户座太空船的硬件升级技术开发及其延迟等因素,让该太空船项目预算增加26亿元,让总成本达到97亿元;此外,NASA还希望登月「常规化」,但是仍有许多资金未到位;纳尔逊表示,NASA将会持续争取、确保资金能够到手。 这是美国政府第一次延后名为「阿提米丝计划」(Artemis program)的登月计划的时程;虽然拜登总统的幕僚在就任前就对2024年能否完成登月表示怀疑,但依然支持NASA的目标。 鉴于当前登月任务的复杂度,「2025年」可能依然是个高难度任务;纳尔逊表示,阿提米丝计划最快在明年2月首次发射火箭,搭载猎户座太空船,惟该任务为无人任务,旨在绕月飞行。 美国自1972年阿波罗17号(Apollo 17)后停止登月任务,不过重返月球的讨论始终不定时出现,终于前副总统潘斯于2019年宣布,要在2024年重返月球,还要在届时出现「第一位登陆月球的女性」。 潘斯当时还说,当前的太空竞赛,与1960年代大有相似之处,而拜登任命的纳尔逊也抱持太空竞赛的立场;中国试图在2030年登陆月球,打破美国阿波罗计划独占登陆月球的地位。 Source 最强太空望远镜升空 NASA 30年磨一剑 斥资100亿美元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导,美国太空总署(NASA)耗费30年、斥资100亿美元打造史上最强大韦伯太空望远镜在美东时间25日早上7时20分升空,前往距离地球150万公里远的目的地,打开万众期待的天文探索新时代。 …

美天文学界未来10年首要任务:探索外星生命

美天文学界未来10年首要任务:探索外星生命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针对全美天文学者进行的调查显示,探索外星生命被天文学界列为未来十年首要任务。 国家科学院日前公布报告,天文学家强调必须在已取得的进展上继续搜索适合居住的星球;报告指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经由共同过程造成,也许独一无二,但未来人类必将步上搜索之旅,确定是否「孤独」;天文学者也将探索黑洞、中子星、星系和整个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列为重要任务。 这份长达614页的报告强调天文学界需多样化,目前仍以男性为主,并建议太空总署(NASA)为研究或计划拨款时将科学家多样性纳入考量。 这项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对象多是居住美国的科学家。 最新报告还建议太空总署设新办公室,监督未来几十年太空天文台运作和任务;除了勾勒远大目标,这份报告也强调小规模任务;包括每十年发射一艘太空船,成本上限15亿元等。 报告并指出过去几年主要项目的成本超支和延误;太空总署主导的韦伯太空望远镜便是典型例子,主要用以扫描早期宇宙并探索其他星球的大气;韦伯已于25日发射升空。 这份报告由太空总署、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能源部和空军赞助,在疫情期间进行。 Source 最强太空望远镜升空 NASA 30年磨一剑 斥资100亿美元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

最强太空望远镜升空 NASA 30年磨一剑 斥资100亿美元

最强太空望远镜升空 NASA 30年磨一剑 斥资100亿美元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导,美国太空总署(NASA)耗费30年、斥资100亿美元打造史上最强大韦伯太空望远镜在美东时间25日早上7时20分升空,前往距离地球150万公里远的目的地,打开万众期待的天文探索新时代。 这座革命性的红外线太空望远镜装入阿利安5型火箭(Ariane 5)的货舱后,于美东时间25日上午7时20分从欧洲太空总署在法属圭亚那库鲁(Kourou)基地发射升空。 NASA’s 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December 25th. This is the revolutionary successor …

Clubhouse热潮消退、成长趋缓 首席执行官:赚钱非当务之急

Clubhouse热潮消退、成长趋缓 首席执行官:赚钱非当务之急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回顾今年初,「Clubhouse」几乎堪称硅谷高科技圈的关键字,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曾上Clubhouse「开讲」,更提升该平台的知名度。这个语音社群应用程序(App)也被赋予很高期望,被视为社群媒体的明日之星。 伦敦金融时报(FT)报导,Clubhouse去年底开始爆红,并在今年获得爆炸性成长,成为历来用户数增加最快的其中一个社群媒体。Clubhouse立志成为下一个大型社群媒体,但专攻语音聊天,而非主打文本或照片。当时民众在居家防疫期间,正设法找机会聊天解闷,也把Clubhouse与Snap和TikTok做比较。 随着时间过去,Clubhouse的超人气泡沫似乎破灭,原因包括热潮退烧、App下载次数锐减,以及受脸书母公司Meta和推特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竞争冲击。 Clubhouse共同创办人戴维森(Paul Davison)认为,热潮消退本来就是社交新创公司发展时会碰到的高低起伏,强调资本雄厚的竞争对手虽跟在他们背后推出功能类似的产品,但并未真正撼动Clubhouse。 事实上,戴维森认为赚钱不是当务之急。Clubhouse现正依赖Andreessen Horowitz等创投业者多次资助,在数轮募资筹措约3.1亿美元。在最近一次的6月募资中,Clubhouse估值上看40亿美元。 戴维森接受FT专访时说:「放眼未来,随着我们推出更多产品,与创作者分享创作收入,我认为这些费用有助支应整个事业,不过我们尚未敲定所有细节。」 今年42岁的戴维森并表示,目前公司资金充足,至于能否达到长期成长,并证明自己不只是防疫期间打发时间的玩意儿,仍是未知数。 戴维森也说,这项计划不是在语音平台之外开疆辟土,而是全力「成为一家盈亏自负的独资企业」。他在访谈中迅速列出十几项活动,希望Clubhouse都可提供支持,包括广播、约会、晚餐派对、财报法说会、喜剧节目,甚至举办音乐祭。 Source 抖音打败谷歌、脸书 跃「最受欢迎」网站、社群 世界新闻网 12/23/2021 网络安全公司Cloudflare近日公布最新统计数据,抖音(TikTok)不只已超越谷歌(Google)成为最受欢迎的网站,也越过脸书(Facebook)成为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Cloudfare表示,抖音在短短半年之内就从「十大社交软件排行榜」中第八名跃升成为第一名。 Cloudflare指出,该公司自去年9月开始统计,因此去年的统计数据只包含最后四个月,而今年的统计涵盖全年度,因此较为完整;整体而言,2021年度最受欢迎网站暨社交软件排行依序为抖音、脸书、微软(Mircrosoft)、苹果(Apple)、亚马逊(Amazon)、Netflix、YouTube、推特(Twitter)、What’s app。 综合分析整份报告,如果以每日为单位,抖音在今年2月17日首次夺得排行榜中第一名,随后这一趋势在3月至5月间愈趋明显,排名最受欢迎社交软件第一名的日子愈来愈多;而在8月10日以后,抖音均稳坐第一名宝座,只有少部分日期曾被谷歌超越,特别在年末一些如感恩节或黑色星期五等大节日中,抖音稳居第一名。 Cloudflare在报告中说:「疫情影响第二年,国人的生活受到社交软件影响的现象愈趋明显,而美国人最常使用的九种应用程序都在我们的百大排名之中;特别是抖音挤下脸书与谷歌,有重要指针意义。」 抖音表示,该公司在今年9月间,全球活跃用户超过10亿,因此催生了几个主要竞争对手如YouTube或Instagram相继推出类似的短视频产品,如Instagram …

麻省理工教授陈刚学术间谍案 司法部考虑撤销

麻省理工教授陈刚学术间谍案 司法部考虑撤销 文章来源: 世界新闻网 12/21/2021 2020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机械工程系教授陈刚和其他20多位师生前往深圳,进行学术研究与讲学、参访企业和会见希望到MIT留学的学生等活动。飞返美国甫抵达波士顿罗根机场,陈刚即被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人员扣下检查,搜查了他的手提电脑和两部手机,盘问他在中国的活动,陈刚表示,他到中国是与一所大学合作。 一年后陈刚被捕并被控撒谎,检方指控他利用美国政府的研究基金,但与中国有广泛密切的联系。司法部开始查处中国政府表面上利用与美国大学的学术关系,实际上是窃取技术机密的间谍行为,陈刚案即是其中之一,并受到广泛关注。 与中国有关的第一个学术间谍案,经陪审团审议已被免罪。在其余24个被追查的学术间谍案中,九个已认罪、六个指控被撤销、五个因当事人已受到罚而撤案,其他四个仍在审查中,包括哈佛大学一名教授12月14日刚进入审理程序。而在司法部起诉的白领犯罪案件中,92%的结局为定罪。 陈刚没有认罪,面临美国许多学术界人士的抗议,司法部最近数周讨论了是否撤销包括陈刚在内的学术间谍案。 陈刚2000年成为美国公民,他的律师表示,检方对陈刚的效忠问题提出质疑是十足的冒犯。从被控之日起,MIT就强有力为陈刚辩护,表示陈刚与中国大学的合作对推动全球科学十分重要,校长雷夫(Rafael Reif)认为,逮捕陈刚令人「深为不安,极难理解」。逾200名陈刚的同事致函雷夫校长说:「指控陈刚的罪名其实就是正常的学术研究活动,实际上有利于增进MIT的全球影响。」陈刚对同事的支持深表感谢。 陈刚1964年出生在中国河北省,母亲文革期间曾被下放。他在大学是电力专业,后被一名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招到伯克利加州大学,1993年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在杜克大学和洛杉矶加州大学工作一段时间后,他2001年转到MIT,研究电池转为热能与电力,2003年担任MIT机械系主任。 2010年代中期,MIT开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2015至2019年共接受中国公民捐助1亿2500万元,比MIT任何校友的捐助都多。MIT还收到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公司的1100万元捐款,联邦政府相信,华为可能被中国政府利用在全球从事间谍,但华为否认。 纽约的中国外交官常到MIT探望中国留学生,并与陈刚时有联系,上述活动都引起美国有关部门的注意,导致陈刚成为被监视的对象。 中国外交官请陈刚出任多个职位,但他曾拒绝也接受过。陈刚2013年拒绝受聘于中国政府的一个顾问委员会,但次年在被告知不会占用太多时间与精力后,他接受了该职位,但没有纪录显示他做了什么以及是否得到报酬。 2016年2月,中国时任水利部副部长王志刚访问波士顿,并与MIT的官员和学者座谈,陈刚也出席座谈会,并还出席晚餐会。检方指控说,陈刚会晤中国副部长的当天用手机做了笔记,是他参与中国间谍战略的证据。 陈刚的笔记写道,中国的党代会确立了「以科技创新为内核」的指导思想,下一步是如何促进MIT与中国的合作。但陈刚表示,他的纪录都是王志刚副部长的原话。 Source FBI指涉间谍遭软禁 胡安明无罪首受访:毕生最黑暗时期 文章来源: 世界新闻网 11/29/2021 联邦调查局(FBI)探员花了近两年时间跟监生于中国、归化加拿大公民的胡安明(Anming Hu)教授,时刻不松懈,甚至监视他上大学的儿子;FBI告知胡安明原本具备终身教职的大学,称他是中国间谍,让校方配合FBI调查并解雇他。 纽约时报报导,根据FBI探员的证词,无法提具胡安明从事间谍活动的证据;但联邦检察官依旧提出对胡安明的指控,称他隐瞒与北京一所大学的关系,并在申请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研究资金时欺骗政府。 陪审员称此案「荒谬」 …

中国首款冠病特效药能降低死亡重症率达八成

中国首款冠病特效药能降低死亡重症率达八成 世界新闻网 12/20/2021 中国首款冠病特效药问世,能将病人的住院率、重型率和死亡率降低80%。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12月8日宣布,应急批准腾盛华创医药技术,冠病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BRII-196),以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BRII-198)注册申请,腾盛博药、清华大学和深圳第三人民医院是主要研发单位。这是中国首家获批的自主知识产权冠病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 据中国防疫专家钟南山介绍,今年5月,广州德尔塔毒株传播时,专家曾经签字使用特效药,两、三天内就降低了病人的病毒负荷。此外,特效药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保持综合的抗病毒活性,使用后可提供九到12个月的保护作用。 研究团队领军人物,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教授说,有了这药“或许冠病可以变感冒”。她续称,临床试验是在国际上四大洲,六个国家,111个临床试验基地展开的,在整个过程中它展示了非常好的安全性,有效性,能够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80%以上。 据介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此前对这两株抗体组合方案对主要变异病毒株的活性已经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BRII-196/BRII-198抗体组合方案对国际上全部主要突变株保持敏感。 Source 中国首款新冠特效药上市 称对Omicron与Delta病毒有效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中国首款国产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对新病毒Omicron与Delta和Delta+均具有疗效。 China’s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its first treatment that specifically …

重磅!火星发现大量液态水 离地面仅1米 面积大过海南

重磅!火星发现大量液态水 离地面仅1米 面积大过海南 文章来源: 航天信息港 12/19/2021 人类探索太空,有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寻找地外生命,而火星则是人类寻找外星生命的第一站。以地球和人类的标准,生命的存在必须有水,因此在火星上寻找水,就成为很多科学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了(其他类型的生命对我们没有意义)。 当地时间12月15日,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合作的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发现火星水手号峡谷中心区域的地下1米以下深度,存在大量的水。专家表示,那里有可能出现液态水,对人类未来探索火星有重要意义。 这些水可能以冰或者含水矿物的形态存在。更惊人的是,这片含水地带的面积相当于整个荷兰的大小,大概是4.1万平方公里,换算过来,比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3.54万平方公里的海南岛还要大一些,这可真是一大片“绿洲”。 原先在火星轨道上找水,主要通过光谱仪进行分析。由于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特征光谱,因此根据光谱特征,就可以识别出目标的物质成分,比如在火星上找到高氯酸盐的光谱特征,再结合高分辨率相机拍下的地形,就可以判断这一区域是否有水。 而火星微量气体任务卫星更是技高一筹,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可以高分辨率超热中子探测器,直接“捕捉”到从火星地下、地表向火星大气层逃逸的水蒸气,或者其他亲水气体,再通过中子通量测绘,就可以发现水的存在。比如在今年2月份,这颗卫星就曾在火星大气层中探测到此前从未发现的气体氯化氢,暗示火星上有水出现的迹象。 其实,这并非火星上第一次发现水了,此前美国的探测器就曾在火星上找到过大量的证据,比如2019年,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器就在火星北极地下1.6公里深处,发现了冰和沙的混合物,该处可能是火星上最大的水库之一。2018年,欧洲航天局的火星探测卫星“火星快车”号,在观察火星南极的冰盖时,发现它的下面存在一条12英里宽的咸水带,这是一个大型液态湖泊。 而美国成功发射的几辆火星车,也都曾经在火星上发现过水流的痕迹,包括被水冲刷过的沉积岩和圆球,只不过造成这种现象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能在上亿年前就消失了。所以说,在火星上发现水,已经很普遍了,为什么这次却引起这么大的关注呢? 首先,是因为此前发现的水,基本上都在火星的两极,而这一次则是在火星的东半球。其次,过去就有科学家认为水手号峡谷作为太阳系最深的峡谷,是由水流侵蚀形成的,而且可能是火星地表水最后消失的地方,这一次则证实了这一推断。 更重要的是,水手号峡谷的水,距离地面最近的只有1米,更易于开采。而以前都是距离地面几公里,开采起来非常复杂。当然,还有就是这次发现的水量非常可观,比海南岛的陆地面积还要大,这得是多少水啊。 而在火星上发现水、开采水,有什么意义呢?除了前面说的寻找地外生命,或者存在地外生命存在的证据,我们人类要是真的移民火星,从地球上带水过去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发现,让人类移民火星具备了物质基础。同时,还有一点很多人可能没想到,那就是水可以分解成氧和氢,成为火箭燃料,它将和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一起,为人类以火星为中继站,探测更远的深空加油。嗯,是真的加油。 Source Giant reservoir of ‘hidden water’ discovered on Mars The …

太空“做饭”要多久?要值夜班吗?汤洪波揭秘!

太空“做饭”要多久?要值夜班吗?汤洪波揭秘 来源:中国新闻网 12/18/2021 汤洪波说,每个睡眠区都有舷窗,透过舷窗看出去,有的方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的方向是星辰大海,尽收眼底,非常美。 太空“做饭”要多久?要值夜班吗?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汤洪波17日在北京解答了这些问题。他说,航天员在空间站半小时左右就能吃到热饭热菜,如果有时间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借助睡眠区的音箱,航天员也不用再值夜班。 中共中央宣传部当天就“飞天逐梦写忠诚”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在会上对媒体介绍了上述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在会上表示,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以人为本,宜居性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柏林厚介绍了目前天和核心舱宜居性设计的内容。一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比如有智能家居,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APP控制核心舱内的照明灯光、厨房设备等。 二是科研人员在研制时,对核心舱内部空间做了“精装修”,舱内布局明亮、宽敞,让航天员工作更舒适;三是配置了声光电系统,保障航天员像地面人员一样正常休息,不用在夜晚值班;四是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航天员在轨也可以上网,和家人视频。 汤洪波对科研人员“装修”的“房子”非常满意。他说,在吃的方面,以前,航天员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吃热菜、喝热汤,如果有时间,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在睡的方面,以前航天员晚上需要值班,因为太空里有不确定性,现在航天员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我们的睡眠区有一个音箱,不是听音乐的,是和系统连接起来的,一旦有情况,报警信息可以通知到航天员的每一个睡眠区。”汤洪波说,在智能家居方面,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厨房的微波炉、热风加热机,提前把食品放进去再预约上。 谈及对空间站的总体体验,汤洪波说,第一个感受就是特别大,当时在轨的是三舱阶段,有天舟货运飞船、天和核心舱和载人飞船,总共长度有30多米,“我们在空间站里面飘来飘去的时候,用一个词形容,叫巡游空间站。” “另外,经过宜居性设计,里面环境整体色调非常统一,灯光也有很多种。”汤洪波说,每个睡眠区都有舷窗,透过舷窗看出去,有的方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的方向是星辰大海,尽收眼底,非常美。 Source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 12/10/2021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    12月9日,在位于香港培侨书院的分课堂,香港小学生在认真听课。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12月9日,学生们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观看航天员展示水球光学实验。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从一支旋转的悬浮陀螺开始的。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十来到神十三,欢迎来到天宫课堂!”12月9日15时50分许,“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传回地球。 …

中国政府为何不批准西方mRNA疫苗?外媒: 2大原因

中国政府为何不批准西方mRNA疫苗?外媒: 2大原因 文章来源: LTN 12/15/2021 今年夏天时,高传染性的Delta病毒席捲中国,部分公卫专家希望中国能採用高效的mRNA疫苗BioNTech,根据BioNTech的中国合作商复星表示,7月份该疫苗已通过监管,处于行政审查阶段,没想到5个月后,疫苗仍没有下落,如今Omicron袭来,专家对此感到担忧。 《CNN》报导,中国大部分人接种的是国药和科兴等灭活疫苗,但功效远低于mRNA疫苗,这也导致中国在疫苗保护力上无法达成清零目标,只能採取严格措施遏制疫情爆发,通常会付出经济代价并干扰民众生活。 报导表示,为何中国政府不愿意批准西方的mRNA疫苗,美国外交关係委员会全球卫生问题高级研究员黄延中(Yanzhong Huang)表示,政治是主要因素,在去年大多时间裡,中国在全球疫苗竞赛中是领跑者,用传统途径开发多种疫苗,还向国外发送数以亿剂疫苗,有助于提升中国本身的国际影响力。 黄延中说,中国推出自己的疫苗,能够展现本身的科技实力,但如果换成西方疫苗,就代表科技力不如他国。 另外一个因素是市场,中国政府相当保护国产疫苗,抵制外国疫苗进入他们巨大的市场,中国希望的是,在批准外国疫苗之前,先批准国产mRNA疫苗。 Source 中国首款新冠特效药上市 称对Omicron与Delta病毒有效 世界新闻网 12/13/2021 中国首款国产新冠病毒特效药获批上市,对新病毒Omicron与Delta和Delta+均具有疗效。 China’s 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 approved its first treatment …

虫虫吃塑料 全球微生物被迫「进化」 可分解10种塑料

虫虫吃塑料 全球微生物被迫「进化」 可分解10种塑料 世界新闻网 12/15/2021 一项研究表明,全球海洋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正在「进化」以吃掉塑料,该研究扫描从环境中提取DNA样本中发现的2亿多个基因,并发现3万种不同的酶、可以分解10种不同类型的塑料。 Microfibers, used to make things like yoga pants, are the ocean’s tiniest problem. 「卫报」报导,该研究是首次对细菌的塑料分解潜力进行全球大规模评估,其中发现被分析生物中有四分之一携带合适的酶。研究人员表示「发现的酶的数量和类型与不同地点塑料污染的数量和类型相匹配」,这项研究结果提供「塑料污染对全球微生物生态的可衡量影响的证据」。 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泽连尼克教授(Aleksej Zelezniak)指出「我们发现多项证据支持这个事实,即全球微生物群的塑料分解潜力与环境塑料污染的测量密切相关,这是环境如何应对我们对其施加的压力的重要证明」。另一名教授里梅克(Jan Zrimec)表示「我们没想到会在这么多不同的微生物和环境栖息地中发现如此多的酶,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真正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 研究人员表示,过去70年塑料产量从每年200万吨激增至3.8亿吨,这刺激了微生物进化来处理塑料。海洋样本中发现大约1万2000种新酶,这些样本取自67个地点和3个不同深度,结果表明「更深层次的分解酶水平始终较高,这与已知存在于较低深度的较高水平的塑料污染相匹配」。 Research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