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银行分行掀关闭潮 光是1月最后一周有37家结束营业 世界新闻网 2/6/2024 今年1月份全美银行有139家分行关闭,其中不乏全国性大银行,如富国、道明和美商银(图)。(路透) 因应银行业务数字化,今年1月间,富国银行(Wells Fargo)、美国商业银行(Bank of America)等多家美国大银行在全美各地一口气关闭139家分行,光是当月最后一周就有37家分行结束营业。 1月最后一周关闭的37家分行当中,美国商业银行(美商银)、道明银行(TD Bank)、 钥匙银行(KeyBank)就占了超过三分之二。 美商银已成全美持续减少昂贵实体银行据点的领跑者,去年宣称将关闭近160家分行,今年第一个月就宣布关闭30 分行,而且还会持续关闭。 钥匙银行。(美联社) 每日邮报引用监管机构统计报导,1月全美共有139家分行关闭,超过2023年月平均量。 报导指出,近来银行随着联准会升息而收取7%高贷款利率、却仅支付0.1%存款利率,赚取暴利,如今又大举关闭分行,对客户频频造成冲击。 银行打算关闭或开设分行都须通知货币监理局(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 …
Category: SCIENCE & TECHNOLOGY
投资AI烧钱 科技业疫期增90万职缺 如今爆裁员潮 世界新闻网 2/6/2024 苹果、Meta、亚马逊、与谷歌等科技巨头,虽续获利但竞相裁员。(路透) 疫情期间疯狂招聘员工的科技公司,如今因为人力膨胀过多加上将目标改为投资人工智能(AI),包括谷歌(Google)与苹果(Apple)等科技大厂尽管目前仍获利,但都竞相开始裁员。 纽约时报报导,谷歌在今年年初裁员数百名员工而且预告将持续裁员,亚马逊(Amazon) Prime Video部门也在瘦身,其余包括Meta与微软(Microsoft)也同样在精简人力。 分析师表示,即使销售和利润飙升以及股价上涨,科技业仍在持续进行裁员的「反常」现象反映出科技业所面临的两大挑战:在疫情期间大幅的员工扩张,以及大举投资AI领域。 因此,有别于每季招募大量员工,现在这些公司是花费数十亿元来开发他们认为有朝一日价值可望来到数兆元的AI技术。Meta首席执行官查克柏格(Mark Zuckerberg)上周在财报上指出,公司必须裁员并控制成本,以便「我们能够投资于这些长远且宏大的AI愿景。」 从2019底至2023年,科技公司为了应付消费者宅在家所衍生的需求,苹果、与亚马逊、Meta、微软与Alphabet等大科技企业,总共添加超过90万个职缺,但随着需求浪潮消退,这些业者又随之调整,裁掉约11万多万职缺,只不过员工数及获利依旧比疫情开始之前更庞大,目前一共聘雇216万人,比疫情前多出71%,销售金额也高达1兆6300亿元,较五年前多出81%,上述五大科技大厂的市值更增加近3兆5000亿元。 科技研究机构CompTIA指出,今年1月,科技业已经连续两个月出现就业成长,增加1万8000人,失业率3.3%也低于全国平均的3.7%。CompTIA研究长贺伯特(Tim Herbert)说,「我们会经历这些周期,一段时间内会非常关注创新,然后摆荡回来,变得非常关注获利。」 生成式AI(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出现后,也让科技公司竞相投入资源开发,CompTIA指出,在美国有18万个与AI相关的工作职缺,包括软件开发、半导体工程和云端运算等工作,今年AI职缺的数量有进一步扩大,而为了开发AI,预计年底前,Meta还将向辉达(Nvidia)购买35万颗专门芯片,每颗估计3万元。 业者持续投入AI领域,同时也在其他方面运行精简,例如Google就减少研究「扩增实境」(AR)的人力;至于微软则是唯一一家总员工数未出现衰退的科技公司,其2023年会计年度截止前,共聘雇22万多人。 科技业者持续投入AI领域,同时在人力成本上精简。(路透) Meta首席执行官查克柏格表示,公司必须裁员并控制成本,以便「我们能够投资于AI愿景。」(美联社) Source AI带动转型 科技业今年已裁了3.2万人 …
网曝浦发银行不发年终奖发一封家书 人均薪酬曾达43万元 银行财眼 2/6/2024 凤凰网财经讯 今日午后, 浦发银行不发年终奖发一封家书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有浦发员工吐槽,“两天无法平静,百日攻坚连三月,一封家书抵万金。” 还有员工表示,“终于体会到家书抵万金的沉重感,这份家书对不起日夜加班,工作占据大部分时间,生活都靠家属来扛的一线员工” 还有人嘲讽,“要是搞业绩有这样的心思,不愁浦发发展不起来。” 凤凰网财经《银行财眼》就此事向浦发银行进行求证,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据悉,浦发银行薪酬结构分为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和福利性收入。2022年计提职工薪酬总额264.92亿元。受益人为浦发银行正式员工及其他从业人员,合计 61,599人。若以此计算,2022年,该行人均薪酬43万元。 该行曾在2022年年报中披露了具体的薪酬安排。“绩效薪酬与所在机构(部门)及个人的综合绩效完成情况挂钩,体现各类风险与各项成本抵扣和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激励约束要求。考核指标方面,设置经济效益指标、风险成本控制指标和社会责任指标等关键绩效指标,体现薪酬与经营业绩、风险和社会责任的关联。薪酬制度中包含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相关规定,对员工发生违规处分或信贷风险事件等情况,根据问责处理决定,扣减当期或递延薪酬。对银行风险有重要影响岗位的员工,其延期支付薪酬不低于当年绩效薪酬总水平的40%且延付期限不少于 3 年。公司审计、合规和风险管理部门员工主要纳入管理和专业岗位序列,薪酬水平与所监督的业务条线人员的薪酬保持相对独立。” Source AI带动转型 科技业今年已裁了3.2万人 世界新闻网 2/5/2024 美国科技公司Snap 5日裁员约540人,是科技业今天继续缩减人力的最新例子。路透 今年才刚过一个多月,全球科技行业已经又运行新一波裁员。继去年大范围裁员之后,科技业今年又更进一步削减人力。 根据Layoffs.fyi的数据,2024年迄今,科技业已有大约3.2万人失业。这家新创公司自疫情以来,一直在追踪科技产业的裁员情况。 …
中使馆:澳籍公民杨军因间谍罪被判死缓 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 2/6/2024 问:据报道,中国司法机关已对澳大利亚籍公民杨军案进行一审审判。澳驻华使馆人员旁听了一审审判。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2024年2月5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澳大利亚籍被告人杨军间谍案一审公开宣判,认定杨军犯间谍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人民法院严格依法审理案件,充分保障了杨军的各项诉讼权利,尊重并落实了澳方探视、获得通知等领事权,安排澳方旁听了案件宣判。 Source 中国国安部:新版《反间谍法》强化对公权力监督制约 早报网 2/1/2024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说,新版《反间谍法》修订适时、适合、适度,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强化了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四(2月1日)在微信公众号以中英双语形式发文,称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下称《反间谍法》)自去年4月通过以来,部分外部势力抱着怕被“打脸”就“黑脸”、怕被“揭短”就“护短”、怕被“端锅”就“甩锅”的心态,对《反间谍法》立法和执法工作指手画脚、歪曲抹黑。但事实是《反间谍法》修订出台契机适时,程序规范,权责明晰,有力震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嚣张气焰,令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安心。 在统筹赋权限权关系方面,文章强调,《反间谍法》妥善处理赋权与限权的关系,加强对行使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文章指,法令进一步强化党中央对反间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国安机关反间谍执法和监督责任,同时也明确规定“反间谍工作应当依法进行,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明确国安机关执法规范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加强对国安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为的监督。 文章称,当前国安领域的公开较量和隐蔽斗争轮番上演,各类间谍破坏活动的主体更加多元、目标更加复杂、领域更加广阔、手法更加隐蔽、危害更加严重,反间谍斗争形势严峻复杂,修订《反间谍法》是加强新形势下反间谍斗争的迫切需要。 文章说,间谍行为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由于其行为的敏感性、目的的政治性、主体的涉外性、形式的秘密性、影响的不可控性和损害的难以补救性,导致间谍行为成为危害国家安全诸多因素中最为严重的行为之一,各国无不严厉打击。中国反间谍斗争,“乃是光明磊落的正义之举”。 Source 中国国安部:高度警惕“环保”壁垒背后的政治阴谋 早报网 1/31/2024 继公布“猎艳”案件和“请喝茶”十种情形后,中国国家安全部最新发文称,一些国家在关税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基础上,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中国设置一系列新的贸易限制措施,要高度警惕“环保”壁垒背后的政治阴谋。 中国国安部星期三(1月31日)发布题为《你所谓的“环境保护”原来是“贸易保护”》的文章,称一些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借口对中国设置一系列新的贸易限制措施,假“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妄图阻滞中国外贸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势头。 文章以水产出口为例说,中国水产出口额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然而,个别国家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考量,对中国水产出口“疯狂抹黑、无理打压”,一方面逼迫中国产品公开上下游信息,另一方面利用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宣传烘托氛围,将中国水产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进而出台限制中国水产贸易的法案。 文章还特别提到,国安机关注意到,中国个别境内机构和人员为了获取境外反华势力的“蝇头小利”,甘心成为被裹挟利用对象,配合境外发动“环保”攻势。 文章详述一例个案,境内人员李某在外留学期间,受境外极端“环保主义”理念影响,后被境外反华势力拉拢发展。在相关机构协助下,李某同境外行业协会、跨国企业、主要媒体和非政府组织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逐步密切关系。 学成回国后,李某受境外指挥成立商业咨询公司,专门搜集中国水产行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评估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境外反华势力的幕后支持和资源投送下,李某所在公司短时间内跻身行业“头部”,并以提供项目资助、出境深造名额为诱饵,同中国一些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和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获取了大量涉中国产业政策、数据信息,并提供境外。 …
陈立人案第5次提审仍未出庭 辩方律师称很不寻常 世界新闻网 2/5/2024 辩护律师施罗德表示,他也不知道陈立人为何仍未出庭。(记者徐蓓蓓╱摄影) 圣他克拉拉县法院5日举行陈立人涉嫌杀妻案第五次提审,但是陈嫌依然未到现场。法官在与控辩双方交换意见之后,宣布9日(周五)再次提审。辩方律师在场外置受采访,证实他已经与陈立人面谈过两次。 庭审现场依然有不少华人和媒体早早到场,期待陈立人现身。在进行完下午第一个案件的提审之后,陈立人的辩护律师施罗德(Wesley Schroeder)现身。他来到坐在法庭内的本案检查官嘉德伯格(Michael Gadeberg)身边耳语。两人交谈了几分钟后,法官宣布提审陈立人。施罗德随即当庭表示,嫌犯今天无法到场。 随后施罗德和嘉德伯格来到法官面前,三人交换意见大约五分钟之久后,法官宣布,延后至9日再次提审。之后施罗德在场外置受了记者采访。 施罗德证实,自己已经见过陈立人两次,但拒绝对陈立人的精神健康状况发表评论,因为属于「保密信息」(priviledged information)。对于陈立人第五次缺席提审的原因,施罗德表示,自己也希望知道原因,因为他本来认为陈立人今天是会出庭的。 当问到他认为下次提审,陈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现时,施罗德表示,自己会从医务人员处寻求信息:「因为我们以为他今天会出现。被捕这么久都没有出庭非常不寻常。」 他强调,自己也是到了法庭之后才得知陈嫌今天不会出现。检察官和他自己都希望陈立人今天能出现。 对于自己两次见到陈立人的谈话内容,施罗德强调这属于律师客户优先权,必须保密。有记者要求施罗德就陈立人的健康状况做出评价,施罗德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其健康问题是什么:「我以为他今天会出庭,所以我可以就此询问。」但因为陈嫌并未现身,他将申请获准与其医师交谈。 当记者问到施罗德两次见到陈立人时,对方是否可以清楚地表达自己时,施罗德表示:「我所能说的就是我可以和他交谈。」他不想在目前这个时间点对陈立人的沟通能力做出评价。 施罗德补充,自己见到过陈立人,知道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他没有被带到这里。在目前这个时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就记者询问陈立人是否会申请精神鉴定,施罗德表示,这在此类案件中很常见,但还未有决定。 有记者问到当陈立人最终出庭时,是否会答辩「不认罪。」施罗德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对于记者提问陈家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施罗德表示,是来自他人的推荐。有记者问到陈立人父母是否仍在美国。施罗德回答:「我认为他们不在。」他接着表示,自己一直在与陈父联系。他的理解是他们已经回到中国。 Source 谷歌工程师杀妻案 友:曾羡慕陈立人夫妇在湾区早早稳定下来 世界新闻网 1/30/2024 …
远距上班已成收入最高、学历最高员工才能享有的福利 世界新闻网 2/5/2024 图为西雅图市居民Kailani Amine在家中上班。(美联社) 财星杂志(Fortune)报导,2020年疫情期间,许多劳工被迫改成在家远距上班,根据市场研究调查机构「易普索」(Ipsos)公布最新调查,后疫情时期的现在,远距上班俨然成为收入最高、学历最高员工才能享有的福利(perk)。 「易普索」今年1月中旬进行「易普索消费者追踪」(Ipsos Consumer Tracker),对全美1110名成年受访者完成调查,根据产业、薪资及工作地点进行分析。 「易普索」民调与社会部总监杨格(Clifford Young)接受财星专访时说,职场工作环境在疫情期间出现一个世代以来最巨大的冲击,许多高收入且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白领劳工,迅速改成远距上班;疫情期间出现的改变与差别,迄今仍然存在。 统计显示,年薪10万元以上的受访劳工当中,有63%表示固定(always)或偶尔(sometimes)远距上班,年薪5万元至10万元的劳工当中,只有38%固定或偶尔远距上班。年收入5万元以下劳工,固定或偶尔远距上班仅32%。 从学历条件来看,拥有大学以上学历者,有59%采取远距与进办公室混合上班模式,没有大学学历者则仅41%采取混合上班模式。 报导指出,高收入资深员工努力维持远距上班的形式,许多雇主也跟员工一样喜欢远距上班;不少中阶主管过去几年来一直远距上班,对于回归办公室上班(return to the office,RTO)强制规定的排斥心态,比其他工作团队成员还要强烈。 然而,劳工享受远距上班便利的同时,必须承担另一层风险。 劳工数据统计机构Live Data Technologies针对200万名劳工数据进行分析指出,完全远距上班劳工与全时间进办公室或混合模式上班的同事相比,2023年里被裁员的几率增加35%。 展望未来职场趋势,杨格指出,较有机会远距上班的白领劳工与工作弹性较小的蓝领劳工之间,差异鸿沟可能逐渐扩大。 Source Google持续裁员 遣散费已近30亿元 …
AI带动转型 科技业今年已裁了3.2万人 世界新闻网 2/5/2024 美国科技公司Snap 5日裁员约540人,是科技业今天继续缩减人力的最新例子。路透 今年才刚过一个多月,全球科技行业已经又运行新一波裁员。继去年大范围裁员之后,科技业今年又更进一步削减人力。 根据Layoffs.fyi的数据,2024年迄今,科技业已有大约3.2万人失业。这家新创公司自疫情以来,一直在追踪科技产业的裁员情况。 Snap是最新的例子,该公司周一裁员约10%,即约540名员工。本月稍早,软件公司Okta表示会裁员7%,以削减成本,影响约400名员工。今年裁员的科技公司不胜枚举,包括大型雇主亚马逊(Amazon)、Salesforce和脸书母公司Meta Platforms等。 Layoffs.fyi创办人Roger Lee在电子邮件中写道,「鉴于高利率环境以及科技行业低迷的持续时间,都超过最初的预期,科技公司仍在努力纠正疫情期间的过度招募」。 Lee表示,近年主要有两波裁员潮。一波是2020年第1季到第2季度的疫情初期,另一波是,从2022年第2季一直持续的升息带来的效应。他说,「与一年前相比,今年的裁员规模通常较小,更有目标性」。 虽然经济因素是科技产业裁员的主要原因,但Lee指出,许多公司把人工智能(AI)竞赛列为因素之一,因为科技公司正在把资源转向以AI人才为重点。追踪科技行业就业趋势的CompTIA就分析,AI或是需要AI技能的职位招募广告,今年1月较去年12月增加了约2,000个,达到17,479个。 也就是,科技业尽管又更裁减原有的工作职位,但同时也在积极添加像是AI等其他专长的工作职位。CompTIA的数据显示,1月33,727个人才招募广告处于活跃状态,月增率为12个月来最大。 招募公司Insight Global首席执行官Bert Bean说:「我确实感觉大部分裁员已经完成,公司营运将开始反弹,但这仍然非常不确定。」他预期科技业就业市场会在未来大约两个季里,都将保持这种状态,直到美国联准会开始降息。 Source 本月已有2.4万人丢饭碗…转型押AI 科技业再掀裁员潮 世界新闻网 1/28/2024 科技公司因应AI大潮,已加速裁减多余人力。图为亚特兰大招募科技人才。(美联社) 美股近日一片欢腾,史坦普500指数创新高、科技股为主的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也触及两年来高点;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股价25日创下新高,微软、脸书母公司Meta的市值皆突破3兆元。但这些公司的员工可能不太好受,原因是科技业为因应人工智能(AI)重新布局,正在大幅裁员中。 …
2023年“太难了” UPS宣布2024将裁员1.2万人 中时新闻网 2/4/2024 美国国际快递业者UPS(优比速)周二宣布,受到上一季国际与美国境内包裹运输量双双下滑的影响,今年将裁员1万2000人。 综合美国CNBC、美联社30日报导,UPS周二宣布的营收数字低于华尔街预期,第四季财报显示国际、国内运输量均见减少。UPS也宣布,今年预计裁员1.2万人,这是2024年整合内部资源的手段之一。 UPS执行长托梅(Carol Tomé)说,裁员1.2万人可望为公司成本节省约10亿美元。她坦言,2023年是艰困且令人失望的一年,3个业务部门的业务量、收入与利润均下滑。 UPS宣布今年要裁掉12000人,估省约10亿美元营运成本。 2023年第4季,UPS净利16.1亿美元,营收下降7.8%,从前一年270亿美元降为去年249.2亿美元,比华尔街分析师先前预估的253.1亿美元还低。UPS报告指,国际货运量降低主因“欧洲市场疲软”。人事调整之后,营业利益率(Operating Margin)约10%至10.6%,预计今年(2024年)营收介于920亿美元至945亿美元。 托梅另宣布,今年UPS将恢复员工每周在办公室上班5天的政策。 UPS股价在美股盘前交易下跌将近6%。UPS财报并未直接提及去年8月与美国货车司机工会(Teamsters Union)的劳动合约谈判在财务层面造成的任何影响,但托梅表示,这场谈判与经济大环境是导致2023年“令人失望”的原因之一。这项谈判很可能打乱美国几百万企业与家庭的包裹运送服务。 Source 主流媒体2024年持续裁员 华尔街日报华府分社缩编 世界新闻网 2/2/2024 华尔街日报员工透露,华府分社员工1日上午9时左右得知裁员消息,数小时之后接到正式命令。(路透) 主流媒体进入2024年之后持续裁员潮,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华府分社1日起缩编,裁撤大约20名员工,美中关系新闻小组解散,经济记者则改调纽约。 华尔街日报华府分社人力重整之后,原本主跑经济的记者将纳入纽约分社商业新闻团队,美中关系新闻小组停止运作。 就在华尔街日报裁员前一天,去年才刚以5000万元资金推出的新闻网站Messenger突然关闭,大约300名员工丢掉饭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