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永远不会有“港独”再上街的一天 8/04/2021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8月4日在东亚峰会外长会上发言后,美国、日本等国家提出新疆、香港问题,王毅要求第二次发言,予以驳斥。 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消息,王毅表示,果然不出所料,美国等个别国家要利用这个多边平台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进行攻击抹黑。他说:“这些陈词滥调本不值一驳,东盟各国也都没有附和你们,但出于对等原则,中方当然有权利予以驳斥。” 王毅说,新疆、香港事务都是中国内政,对中国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造谣抹黑,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破坏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他说:“对于这种恶劣行径,你们来一次,我们就坚决批驳一次。” 王毅强调,这些年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增长翻番,人均寿命倍增,居民收入年年增长,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何来“种族灭绝”?要讲“种族灭绝”的话,美国当年对印第安人大肆屠杀才是真正的种族灭绝。美国到处发动战争,致使大量无辜平民伤亡才是真正的反人类罪。 王毅说,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本着公开透明态度,多次用事实和数据驳斥各种谎言,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包括维吾尔族兄弟纷纷站出来用亲身经历反击各种虚假信息。美国对此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表现出来的这种偏执,是典型的西方式傲慢和无理。 王毅表示,香港国安法的制定以及选举制度的改革恢复了香港的稳定,完善了香港的法治,确保了香港居民以及所有在港各国人士的正当合法权益,使一国两制得以行稳致远,70%的香港民众对当前局势感到满意。 他说:“你们现在竟然还要表达所谓关切,关切什么呢?是想让香港重回混乱动荡吗?是想让‘港独’势力再次上街吗?我要明确地告诉你们,死了这条心吧,不可能再等到那一天了!” 原文链接>> 香港大學研究生會-金燦榮劉智鵬教授趣談中美關係和世界格局 2/23/2021 香港大學研究生會HKU-PGSA 2019年2月23日14:00,在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研究生會舉辦首屆致知論壇“風雲變幻下的世界格局和大國關系”。本次致知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香港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曆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教授,與鳳凰衛視著名時事評論員尹乃菁女士共同分析國際變化形勢,抓住時代機遇。近4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香港大學研究生會HKU-PGSA 2019年2月23日14:00,在香港大學黃麗松講堂,研究生會舉辦首屆致知論壇“風雲變幻下的世界格局和大國關系”。本次致知論壇邀請到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教授,香港嶺南大學華南及香港曆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教授,與鳳凰衛視著名時事評論員尹乃菁女士共同分析國際變化形勢,抓住時代機遇。近400人的會場,座無虛席。 无赖大国 | “后特朗普时代” 美国将走向何方?贝克利称美国仍是未来五十年唯一的世界强国 塔夫茨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的副教授迈克尔·贝克利用两个长变量——人口结构和技术创新能力,论证了美国即便从国际秩序中退缩,但仍然会是未来五十年唯一的世界强国,任何其他国家都没有可能和美国竞争全球霸主。 贝克利有一个自己非常有意思的核心洞见。他说,你要做最强大的国家是一回事,但要担当世界秩序的领导者是另外一回事,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就像在一个班级上,你要做最强的学霸是一回事,但并不一定你要当班长。 这是一个颠覆主流认识的观点。 哈佛教授沃尔特:四个要点说明美国的好运即将用尽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
Category: FORUMS
《柳叶刀》:冠病愈后头两周 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风险增加 文 / 张佳莹 8/03/2021 (早报讯)《柳叶刀》杂志刊文称,冠病愈后头两个星期,心脏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超过8600人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岁。科学家比较了冠病患者愈后心肌梗塞和中风的发病率和对照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发现,冠病病毒患者愈后头两周出现急性心肌梗塞和中风的风险会增加到原先的三倍。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研究参与者患过不同的并发症,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因素存在差异,这种关联仍然存在。 原文链接>> 研究:逾三分一冠病痊愈者脑部出问题 文 / 陈慧璋 4/07/2021 (早报讯)一项新研究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冠病痊愈者脑部出现问题。 法新社报道,学术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周二(6日)发布这项研究报告。研究人员发现,高达34%的冠病患者在治愈后六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神经或心理疾病。其中,17%的患者诊断为焦虑,还有14%的患者出现情绪障碍。 另外,每50名冠病患者中就有一人患有缺血性中风,这是一种会影响大脑的疾病。 这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研究涉及了美国境内23万6000名冠病患者的健康记录。 研究人员表示,如果这项统计包含了住院病例,那脑部出现问题的病人比例将上升到39%。 原文链接>> 特朗普夫妇确诊冠病 总统选情生变 来自 / 联合早报 文 / 蔡添成 …
美众议院拟立法禁中企购买美国农地 来自 / 联合早报 8/01/2021 华盛顿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纽豪斯是禁止中企购买美国农业用地条款的发起人。他说,禁止中国人购买农田以及获得农业补助,是“确保美国食品供应链安全和独立的一个步骤”。 (华盛顿讯)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过去10年,中国企业通过对美国农场和大型农业企业的收购,扩大了他们在美国农业中的存在。美国众议院拨款委员会日前在审议对农业等相关机构的拨款法案草案时,特别纳入了禁止由中国政府部分或全部控制的公司购买美国农业用地的条款。此外,已经拥有美国农业用地的中企将没有资格申请农业补助。该法案仍有待国会参众两院表决通过。 《美国之音》报道,仅在2013年,中国双汇集团收购美国猪肉加工巨头史密斯菲尔德(Smithfield Foods)的并购案中,中国企业就购得14.6万英亩(约6万公顷)的美国耕地。到2020年初,中国业主在美国控制的农业用地约19.2万英亩,价值18.58亿美元(约25.3亿新元)。这些土地可用于耕作、放牧和林业。 尽管中国拥有的美国农业用地远低于其他国家,在美国全部8.97亿英亩农业用地中所占比率也微不足道,但中国对海外农业领域的投资增速迅猛,引起了美国国会议员的警惕。美国农业部2018年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在海外的农业投资增长了10倍以上。 华盛顿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纽豪斯是禁止中企购买美国农业用地条款的发起人。他说,禁止中国人购买农田以及获得农业补助,是“确保美国食品供应链安全和独立的一个步骤”。 艾奥瓦州共和党籍参议员格拉斯利表示,农业和粮食生产涉及国家安全,“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没有大量农田受外国利益集团控制”。 目前美国只有六个州立法禁止外国人拥有耕地。这六个州包括艾奥瓦、夏威夷、明尼苏达、密西西比、北达科他、俄克拉荷马。 长期呼吁禁止外国人购买美国耕地的农户利益倡导团体“家庭农场行动”(Family Farm Action)总裁、前密苏里州副州长马克斯韦尔说,外国人或外国实体往往以高于市场价值的价格购买农场,从而推高了土地价格,使得下一代美国农民难以购得土地。 不过,美国农业部经济学家盖尔指出,考虑到中国企业拥有的美国农业用地面积不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史密斯菲尔德和2017年中国化工集团收购农业科技企业先正达(Syngenta)这两笔交易上,因此他不认为中国目前在美国的农业存在构成立即的国家安全威胁。 他说:“大多数中国投资集中在收购农田或资源非常易得和便宜的地方,而在美国收购土地往往更昂贵和更复杂,所以大多数中国人的投资集中在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原文链接>> 美贸易代表办公室首席中国顾问辞职 7/31/2021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首席中国顾问伍人英(Mark Wu)表示,由于家庭原因已经辞职。 《华尔街日报》报道,伍人英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已经在7月中旬离开了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8月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在那里他将专注研究知识产权问题和中国贸易政策。 伍人英表示,“我们的计划一直是帮助贸易代表戴琪适应她的角色”,“团队已经就位,节奏也已经形成”。 伍人英说,家庭问题是他离开的另一个原因。他说,这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继续对中国政策进行审查无关。 …
山东小村庄冲上热搜!16名博士、30名硕士,还有… 文章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7/18/2021 6月中旬,位于山东一个不到2000人的小村庄刘湖村,冲上了热搜,因走出16名博士(博士后),30多名硕士,上百名本科生而吸引了上亿流量。 在窜上热搜后,刘湖村的学子们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有网友留言称,“刘湖村人对学习的认同,形成了重教的风气,在乡村地区构建起难能可贵的学习场。”留言中也出现了“寒门出贵子”的声音。 刘湖村的“人才密码”是什么,他人可以复制吗? “一巷九博士” 山东临沂的郯城县,位于山东省最南部,鲁苏交界,曾因近3000年前春秋时代郯国君主郯子“鹿乳奉亲”的典故闻名天下。如今,位于该县白马河畔的刘湖村,再次因为“一巷九博士”的佳话备受瞩目。 但事实上,刘湖村并没有自己的学校,也非传统意义上的高考大村,甚至可以说在此前有些籍籍无名。 转折起自2021年6月15日。当天,#山东一村庄出16名博士30多名硕士#为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刘湖村也就此被广誉为“学霸村”。 7月初,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了刘湖村。走进村口,颇引人关注的是在右侧立着的许多宣传栏,除了一些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有关于家风家训的弘扬。 “你看看,在这么简朴的一个地方,出了这么多个博士。”在刘湖村的“博士巷”前,游客邓先生对着自己8岁的女儿说道。当天,邓先生驱车从七八十公里外的临沂市到这里参观。 据资料显示,刘湖刘氏族谱载:“祖居沛县,明正德间迁郯,落业白溪畔”。刘湖村党支部书记刘启全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在刘湖村中,约八成村民姓刘。 在刘湖村,“三兄妹两博一硕”的刘宝民家最为典型。 刘宝民的大儿子,山东科技大学博士,现在中国科学院某研究院工作;次女则是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读了博士;最小的儿子在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读了双硕士后,现任某学院教师。而其大儿子、小儿子的婚配妻子均为博士,又实现了“强强联合”。 刘宝民家在博士巷的巷尾。最近,他觉得自己的生活热闹起来了。像邓先生这样的外地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有一二百人,“他们有的好奇,有的表示不相信”。 今年74岁的刘宝民是一名退休教师,2008年从当地一所小学退休后,他的生活未曾如此轰动过。“其实这条街平时没有多少人过来。”现在,他几乎每天都在分享着孩子们求学的经历。 “在农村,读书就是孩子们的出路。”刘宝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语气中带着一份坚定。而他的妻子刘女士,一个因家贫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妇女,也在与人聊天的过程中推荐他人积极求学、读个博士。她觉得,自己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 即便如此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但两夫妻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985、211”。学历对他们而言更多等同于一条出路,一份稳定的工作。 “苦”,是刘宝民对三个孩子求学路程的总体概述。他家门口挂着的家风家训牌子上,写的是“父供子 兄顾弟 崇文尚学 志存高远 奋发进取 永不自满”。 …
前助理国务卿拉塞尔: 唯有美在竞赛中胜出 美中关系才能稳定 来自 / 联合早报 7/11/2021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拉塞尔认为,只有美国在美中竞赛中胜出,美中关系才能保持稳定。 拉塞尔(Daniel Russel)在奥巴马时期曾担任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目前在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任职,《日经亚洲评论》前天(7月10日)发布对他的专访。 拉塞尔认为,中美关系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过去只要两国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存在巨大差距,中美关系就相当稳定,但现在中国经济取得更大成就,军事和技术能力也更强。“如今的中国已近乎是一个匹敌美国的大国,这从未出现过。” 拉塞尔表示,他并不认同美中不可能合作、与中国接触会以失败告终的观点,但他也不认为,美中能回到过去那段美国支持中国发展、努力避免摩擦与对抗的“美好时光”。 拉塞尔认为,中国领导人已开始相信,中国和美国一样强大,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美国则走向衰弱。 中国领导层在挑战全球规范与美国领导地位时,态度更加强硬,动作更大胆、公开,也更意识形态化。 他说,只要中国认为美国正走向衰落,并从塑造和领导国际事务和制定规则等方面的传统角色中退缩,中国就更有直接挑战美国的动力。 拉塞尔也强调,寻求中国政权更迭是“不切实际也不明智的”,将会跟试图在中东实现政权更迭一样,以“灾难性失败”收场。 他说:“美国没有推翻中国政府的力量,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成功了,后果将是非常危险且不可预测的。” 拉塞尔建议,美国与其采取削弱中国的战略,不如选择加强自身与盟友的实力。 拉塞尔认为,当中国领导层看到更多证据表明,美国展现韧性并进行自我更新与重塑,以及民主地区整体实力在增强时,中国领导层就会更愿意做出让步,他们的动作也将更谨慎、更具灵活性。 原文链接>> 美国前助理国务卿 Daniel Russel:美国实力远超中国,关系才稳定… (观察者网) 刘程辉 7/10/2021 …
A Taiwan Crisis May Mark The End Of The American Empire By Niall Ferguson 7/09/2021 In a famous essay, the philosopher Isaiah Berlin borrowed a …
温铁军:美国用了二十年,打造了收割全球的金融利器 7/07/2021 温铁军 是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中国改革》、《改革内参》杂志社社长兼总编,知名农业专家。 金融筑牢大国博弈之盾 By 杜善凡 7/07/2021 从15世纪开始,起源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带来了大航海时代,此后的几百年时间里,世界经济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曲折前行,而金融伴随着贸易全球化也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金融全球化势不可挡。 金融是“收割”全球财富的利器 金融全球化除了给世界各国带来贸易便利,给实体经济带来资金以外,也成了全球经济周期性危机的爆发点。尤其是最近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均是以金融系统的崩溃为导火索,再蔓延到整个实体经济。 每次金融危机都是对全球财富的再分配。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居民在过去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中积累的财富在极短时间内归零,更有甚者背负上巨额债务。然而,在财富的重新洗牌中,掌握着流通货币“闸门”的国家和金融大鳄从中渔利,形成了对遭遇金融危机国家和居民财富的收割。这也是这些国家经济长期徘徊不前和低迷的原因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对全球经济的侵蚀以金融市场的动荡为开始标志。各国为了救济经济,启动“印钞机”。根据IMF数据,截至2020年底全球主要十二大经济体,货币总供应量已经高达近100万亿美元。疯狂印钞背后是资产价格的飙升,全球股市、楼市、大宗商品、比特币等,几乎都创下了新高,居民生活成本飙升。曾经是南美最富裕的阿根廷在去年4月份疫情的首轮打击下就宣布外债违约,无力偿还;2021年初巴西在疫情和外债的双重打击下宣布政府破产;今年4月初,土耳其货币里拉崩盘。压死这些国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答案就是货币大幅贬值,直至失去法定货币的地位,这也是金融全球化给一国金融体系带来的摧毁性的打击。 中国免于被“收割” 保障金融安全,金融制度是外部之盾,而能够抵御深度冲击的更坚固的护城河则是内在经济的健康稳健运行。对于中国来说,免于两次金融危机带来的财富大洗劫最大的防护之盾是中国没有开放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相反南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都是因为资本的可自由兑换,给了外资机构在外汇市场和股市进行操控的机会。资本大鳄为什么盯住东南亚和南美这些国家作为做空目标呢?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这些国家经济由于货币超发带来经济过热,出现了巨大的资产价格泡沫。股市、楼市、商品价格在外资大量涌入的情况下不断上涨,而当外资机构抛售本币计价的货币资产时,就会导致价格大幅下跌,在金融市场的表现就是股市大跌、汇市被做空、债市被做空,因为这种情况下,经济发展没有后劲,对未来的股市、债市和汇市全部看空。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同样经历了两次金融风暴,但是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却从1997年的7.97万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00万亿元,实现了11.5倍的增长。在亚洲金融风暴前的1996年,泰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4倍,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泰国的人均GDP仅达到中国的80%,可以说1997年的金融风暴让泰国的经济倒退了20年。相反,中国在此后的20-30年时间里,经济突飞猛进增长,持续保持全球最快的增速,这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研究的课题,称为“中国发展奇迹”。 创造中国发展奇迹的力量是什么?这就要看每次危机背后,中国是如何推动经济逆势起飞。 其实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时候,中国经济从高热变成平稳后,即所称的“软着陆”,马上进入了急剧的下滑。外贸乏力、内需不足、产能过剩、国有企业亏损、银行呆账坏账严重是当时经济面临的困境。由于之前经济过热而扩张的产能无法得到释放,造成高投入低产出低回报,财政金融形势非常不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做出决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发行特别国债以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半年后财政部再次增发1000亿元长期国债,分两年列入国家预算,此后追加到2000多亿,加上配套资金高达6000亿,主要用于支持东南沿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高速公路开始修建,如今东部地区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网络,就是成型于这一时期。大量的政府投资,直接驱动经济向前狂奔。而基础设施的大量建设反过来又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到2000年11月,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宣布,中国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顺利完成。三年后的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此后的十年间,平均经济增速在10%以上。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高速总里程是1.63万公里,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 在这20年时间里,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了近10倍,而中国的GDP却是实实在在的翻了不止10倍。强大的交通基建提升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而强大的经济实力也在加速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两者形成相互促进的效果。其中以政府债务为基础的金融支持是中国基建能够造就中国速度的首要“功臣”。以国债、政策性金融债、政府产业基金等形式的各类投融资形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这也就是政信金融的重要价值体现。 同样,在全球遭遇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后,中国做出大规模基建计划,在全球经济低迷甚至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在2010年的GDP达到59万亿元,超过曾经排名第二的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这十年内,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基建设施建设如火如荼推进,中国经济增长也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基建成长背后是中国制造的支撑,也让全世界更加深刻认识到“made in China”的威力。曾经依赖高价进口的基建设备居然也能成为出口创汇的来源,这得益于为满足大基建而打造的“重器”。这一阶段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形式更加多样化,不仅有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的低息长期投入,而且增加了众多地方融资平台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筹措资金,通过发行信托,吸纳保险、社保等资金进入到基建中,为建设提速,扩大了规模。正是因为有政信金融参与其中,现在我们才能实现“坐高铁游遍中国”的愿望。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急刹车”,世界很多人民因疫情陷入贫困,然而中国却向全世界宣布实现了全面脱贫,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制定的减贫计划。中国33年(1987年提出扶贫攻坚计划到2020年全面脱贫)减贫脱贫路是伴随着从东到西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来。基础设施建设的经济效益不是能用简单的数字来衡量的。 筑牢大国金融博弈之盾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历次工业技术的革命都是重塑国际格局的时机,也是规则重新制定的时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数字化时代已经来临,唯有下得先手棋才能在新的竞争格局和规则制定中占得先机。 …
美国真能对俄和解?聊聊拜登的“崇祯式困境” By 海边的西塞罗 6/20/2021 各位好,外出刚回,看到有朋友问我对此次“拜普会”的事情怎么看,美俄真的会达成部分和解吗?跟大家简单聊两句的看法。 1 先说段历史,说明末的时候,大明江山处在内忧外患当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扯旗子造反,外有皇太极公然另立朝廷。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力亏的明廷必须先顾一头。而“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李自成、张献忠其实是不可和谈的,于是与皇太极的大清议和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邪门的是,明明这么明确的战略选择题,崇祯皇帝就是做不出决定。其实崇祯不是没有动过议和的念头,最接近和议达成的一次,是在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惨败之后,内外交困的崇祯实在崩不住了,下令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秘议和款。 据说和约的最终文本本来都已经拟好了,但就在这临门一脚之际,陈新甲的家童误把这机密的和款当成邸报拿出去张贴。结果弄得议和之事尽人皆知,朝堂上非议满满,实在受不住的崇祯皇帝不得不砍了陈新甲以谢清议,议和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这段很著名的史料,初看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觉得:明末清流、东林党怎么这么迂腐、不知变通——国运已然如此危及,再空谈“汉虏不两立”的高调有何用?而崇祯皇帝这人怎么这么“溜肩膀”啊?明明你下的议和令,事泄你就大大方方承认就是了,反正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何必因此杀了替你办事的陈尚书呢? 可是若你再深入了解一点历史,你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明末君臣这些看似迂腐愚蠢、要面子不要命的举动,背后都是理性人出于一己之私的理性博弈。 首先说,一个帝国到了末期,最要命的问题是什么?是它的“战略锁定”。帝国行使它的霸权总难免遇到对手,而在与对手博弈的过程中,总难免形成“套路”。“套路”一旦形成,就会有既得利益集团依附与其上赖以谋生。这个时候帝国再想进行战略转向,就会触动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晚期帝国想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是极难极难的,非大有为之君而不可为。 而这,就是崇祯皇帝遭遇的困局所在。 明末后金(清)的边患问题,是万历年间出现的,明初朝廷用来备边的饷银本来是极轻的,九边武备的军饷年例加在一起也不过数十万两而已。但努尔哈赤一扯杆子造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明朝军事开支成几何倍数增加,到了万历朝末年,仅辽饷开支就突破了每年四百万两。 庞大的开支不仅压垮了明朝财政,更要命的形成了一种“取天下而奉一处”的畸形体系。它如一口毒瘾,让这个帝国欲罢不能。 从“辽饷”中得利的各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借此名正言顺的开始对大明其他地方的子民开始了吸血。 负责与后金对线的关宁军每年花费着大量饷银,形成了一个奢靡、稳固的军事既得利益集团。 这派人的代表,就是后来投降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 而整个明朝北方的物资供应体系也随之而动,商贾、物流都跟着饷银往关外走,这些依靠辽饷制度供养的商贾集团,成为附庸在关宁军事集团至上的第二层“辽饷制度得利者”。 这些人也就是晋商的前身。 而关宁军阀和商贾们又内结朝堂言官,将“平辽”的重要性在“汉虏不两立”的重要性,上升到不可动摇的“政治正确”高度…… 这派的代表人物,比如东林领袖钱谦益。 有意思的是,这三派指着“反清”吃饭的人,后来在清军入关后都跪的最快,从“誓不降清”到“水太凉”切换的那叫一个丝滑无缝。足见什么“平辽”“反清”对他们不是信仰,而是生意。 而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加持下,明朝的“战略之舵”已经锈死了,任何想让明朝从辽东这个战略方向抽身的动议,都要面对辽饷供应的关宁军阀、依靠辽饷发财的输粮商贾和被他们所收买朝堂“清流”这个庞大的“政商军抱合体”。 …
“非升即走”是高校之恶?龚炯教授:说这话的人不了解实情 来源:微信公众号“补壹刀” 6/10/2021 体面、舒适、轻松,是很多人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印象。 过去一个相对普遍的看法是,在大学当老师,社会地位高,工作和收入稳定,孩子上学有保障,而且每年还有寒暑假,这几乎是存在于激烈社会之外的一片世外桃源。 但如今,这样的印象在被逐渐打破。 近来,对于“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生存困境的讨论越来越多。有舆论把矛头对向了大学对于青年教师的“非升即走”选拔制度上(也就是在6年的合约期结束后如果不能升副教授就必须走人),认为这是对“青椒”的压榨,甚至是一种“高校之恶”。 “非升即走”是一种什么样的选拔机制?“青椒”群体的生存状况究竟如何?现在高校管理中存在哪些突出矛盾? 针对这些备受关注的问题,补壹刀连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龚炯。 01 补壹刀:龚教授,能否先简单介绍一下您的经历? 龚炯:我叫龚炯,现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系教授、博导。我是1995年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总校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之后我先后在美国的两个研究所各工作了7年,然后在2009年初回到中国,成为一名海归。 我回国以后就进入贸大工作,也是跟学校签了一个6年的合同,6年之后也面临非升即走的问题。后来我合同到期,考核也通过了。2016年晋升为正教授。 02 补壹刀: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有舆论把矛头指向了制度层面,认为大学普遍施行的“非升即走”选拔策略,实际上是对“青椒”们的一种压榨,甚至有人称之为“高校之恶”,您怎么看这种说法? 龚炯:说这种话的人对大学制度不了解。大学不是咬人的地方,大学在本质上从事的是三方面的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这三个方面一个都不可缺少。我想说的是,科研是少数最优秀的人才做的事情,大学的机制就是要把最优秀的人留下来。 我刚回国的时候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在这6年里确实压力比较大,工作也比较多。在6年过了之后,就是进入类似于美国tenure(终身制)的阶段,但我们跟他们不完全一样,在美国的话等于是得到一个铁饭碗,只要不犯特别重大的错误,理论上就算你什么都不干,也没人能把你赶走。但是我们这边呢,还是有一个考核机制,合同是三年一签,还是有科研要求,必须在达标以后才能保持原来的待遇。当然这个阶段的科研要求比开始那6年要轻松一些,比较容易达到。 我觉得“非升即走”这个制度是必需的,大学招进来的人,他是不是适合做科研,有没有能力做科研,是需要一个筛选机制的,如果没有筛选,是办不好一流大学的。指责大学筛选的人不了解大学的本质,大学本质就是求真,科研工作本来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必须是那些最有创造力、想象力,最有科研精神的人,最努力的人,才能留下来。 实际上,我认为“非升即走”是一种学术鼓励,鼓励你好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如果这些做好了,你未来的工作会有保障。而且我觉得“非升即走”也是有道理的,科研人员在拿到博士学位之后的这6到12年里,是他人生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也最容易出成果的时期,这是大部分人天然的生理规律。在他进入40多岁以后,各方面的状态都会稍微有点下降,在这个时候给你一个机制保障,能让你去专注于科研,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也看到有人说,国内有些学校,招10个人最后留下来一个,这种情况我觉得比较极端,也很过分。大学人才的留用不应该完全从竞争的角度出发,应该有个稳定客观、长期一致的标准,如果10个都达标那就应该10个都留下来。以我自己的感受而言,我在贸大的同事,据我个人观察“青椒”能留下来的大概70%多,我自己也没有觉得很难,而且贸大的留用标准在同类院校比较的话,应该说标准还算比较高的。所以网上有些人说比例很小,这是不对的。 03 补壹刀:您刚刚提到对“青椒”的考核标准应该是稳定客观、长期一致的,现在的考核标准是什么样的? 龚炯:就说科研考核标准吧,现在各个院校对于考核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各个学校有各自的A类B类C类核心期刊的单子,根据老师们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发表进行算分。就我所在的经济学领域来讲的话,这个标准实际上是大致统一的,虽然每个学校自己的单子不一样,但是重合度很高,相同的部分至少有百分之八九十。 04 补壹刀:一些人提到大学招聘存在年龄限制,认为这是一种年龄歧视,给青年“学霸”们再套上一个枷锁,您怎么看? …
Weee! – Asian & Hispanic Groceries, Delivered! Weee!北美生鲜网上超市 invites you to try Weee! 封城找出商机!他靠「卖小东西」 1天赚1.6万美元 联合新闻网 01/26/2021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导,当地20岁男子格列佛(Ben Gulliver)在封城期间贩卖人们急用商品,一天最多赚1万2000英镑(约1万6650美元)。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原本担任美发沙龙店经理的格列佛,放无薪假时认为是「发展副业」的最佳时机,于是他浏览YouTube影片寻找创业灵感,最后决定贩售人们最迫切需要、但封城时难以取得的商品,好比洁牙设备、健身器材,DIY小物等。 格列佛自曝从小就想当老板,「求学阶段会花15便士买棒棒糖,再以1英镑卖给同学。」 …
基辛格:与中国对抗将引发一场没有赢者的冲突 来源:环球网 5/23/2021 “与中国的对抗将引发没有赢者的冲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近日在接受瑞士《新苏黎世报》采访时,表明了这样一个观点。 据《新苏黎世报》报道,在回答华盛顿和北京距离冷战有多近的问题时,基辛格先是表示,在过去一年,特别是在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任期的最后几个月里,中美紧张局势急剧升级。 在基辛格看来,拜登政府已经认识到,与中国的对抗既不符合中美两国,也不符合世界的利益。“这(与中国对抗)将引发一场没有赢者的冲突,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冲突将随着双方精疲力竭而结束。” 但与此同时,基辛格提到了美国一个严重的“国内问题”:“美国公众舆论将中国视为永久的敌人。这个国家的人怀疑,所有发生在美国的坏事都是按照中国所愿而发生的”。 报道提到,基辛格还表示,拜登政府要找到摆脱对抗的方法并制定更可持续的战略,将变得更复杂。 基辛格近来多次就中美关系发声。他此前警告称,中美紧张关系可能导致两大军事科技巨头爆发全面冲突,使人类面临世界末日的威胁成倍增加。谈及美国对华政策,基辛格认为必须双管齐下:坚定美国的原则,要求中国的尊重;同时也要保持持续对话,寻找合作领域。 去年11月,基辛格在彭博新经济论坛上呼吁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应迅速采取行动恢复美中沟通渠道,他警告说,“除非(中美之间)出现某种合作行动的基础,否则世界将陷入一场堪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灾难。”【记者 朱梦颖】 原文链接>> 基辛格谈“乒乓外交”:人民交往是中美关系重要组成部分 4/23/202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谈到“乒乓外交”时说,要做出重大决策,有时要从一些小的步骤做起。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是美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基辛格在中美“乒乓外交”5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时表示,“乒乓外交”是个值得纪念的重要事件。(给美国乒乓球队的)的访华邀请来得突然,并被美国媒体广泛报道,中国领导人在其中表达了邀请美国人访华的意愿。 基辛格说,后来了解到是中国时任国家主席毛泽东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球代表队访华,他是在美国代表团结束在日本参加世锦赛行程、即将离日回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这一决定。 基辛格说,这一事件的重要启示在于,要做出重大决策,有时要从一些小的步骤做起。同时,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是美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辛格还说,在当前美中两国围绕某些重要问题上存在分歧之时,这事件也代表了我们许多人对于未来的一份期待,那就是美中两国人民能够基于两国在世界格局和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在彼此之间达成一种谅解。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 原文链接>> 基辛格:中美需要就新的国际秩序达成一致 3/26/2021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表示,美国及盟友需要与中国就新的国际秩序达成一致来维持稳定性,不然全世界可能再度面临一战前的形势。 根据路透社报道,基辛格在一个线上活动中称,目前全世界面临的危险程度比一战前更高,因为中美两国武器方面的科技水平可能导致后果非常严重的冲突。 基辛格称美国与中国这样一个很快在某些方面更加领先的对手谈判是很艰难的,同时也肯定中国在争取科技创新期间所展现出的组织能力。 …
谢锋:反华势力设计了从制造谎言到发动攻击“全产业链” 5/15/2021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谢锋昨天指出,反华势力为了搞乱新疆、挑动宗教民族矛盾、破坏中国稳定、遏制中国发展,精心设计了一条从制造谎言到发动攻击的“全产业链”。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谢锋在陪同拉美和加勒比驻华使节访问新疆期间,在“新疆是个好地方”交流会上致辞时作出上述表示。 谢锋“全产业链”分析说,首先是“学术机构”、“专家学者”出场,捏造、拼接涉疆假信息,毫无底线抹黑中国涉疆政策,甚至用“假人”“死人”及外籍“演员”等“现身说法”,炮制所谓学术成果,提供攻击中国的“弹药”。 谢锋说,然后是西方媒体跟风炒作,误导国际舆论。之后,反华政客们粉墨登场向中国发难,搞有罪推定。最后是对涉疆人员、企业等实施所谓制裁。 谢锋补充说,这种套路并不新鲜,当年以“人权高于主权”制造“阿拉伯之春”,仅凭一袋洗衣粉就入侵伊拉克,用几个摆拍视频和照片就挑起了叙利亚战争,制造了无数战乱、饥饿和难民。 谢锋强调,谎话谣言掩盖不住新疆的繁荣进步,强权霸道阻挡不了国际公平正义。国际社会不应该忘记这样的悲剧,更不能任由这样的悲剧重演。 原文链接>>
IPPPR小组报告:冠病大流行原可避免 文 / 许禄艺 5/12/2021 (早报讯)由国际专家组成的独立小组今天(5月12日)在报告中指出,2019冠病大规模疫情原本可以避免,但各国政府未能即时因应,以及协调不足,以致疫情失控。 冠病大流行防范和应对独立小组(IPPPR)在外界期待已久的最终报告中指出,现行体制“未能保护人民”,而一些领导人视科学如无物,动摇了民众对公卫处理的信赖。 IPPPR小组指出,2019年12月外界对在中国武汉发现疫情的初期反应“欠缺急迫性”,各国直到2020年2月都未能注意警讯,错失应对这一疫情的时机。 该小组呼吁最富裕国家捐出10亿剂疫苗给最贫穷的国家,以对抗目前的疫情。同时也呼吁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出资成立新组织,专责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疫情。 世界卫生组织(WHO)去年5月决议成立独立小组,针对冠病大流行下国际卫生及世卫应对工作启动公正、独立和全面评估。 原文链接>> CDC公布建议指南:已完成疫苗接种民众 可免戴口罩聚会 (早报讯)距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冠病疫情全球“大流行”将届一年,部分欧美人士仍在怪中国隐瞒疫情,但世卫8日直言,根本是有些国家对世卫所发紧急警示置若罔闻。 法新社报道,世卫2020年1月30日宣布冠病疫情构成“国际关注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PHEIC是国际卫生条例中最高级别的警戒。然而,直到世卫3月11日使用“大流行”一词,许多国家才开始有所行动。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说,世卫宣布PHEIC后,一些国家仍没意识到冠病带来的风险,当时中国以外地区的确诊例不到100起,也无人病故。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他坚称世卫当时不断提醒“全球有一丝机会做好准备,防范潜在的大流行病”,但随越来越多国家沦陷与确诊例不断飙升后,世卫只能在3月11日宣布冠病疫情已发展成全球“大流行”。他强调:“必须搞清楚,我们并不是到这时才发出最高级别警戒。” 至于为何有些国家没在冠病疫情被归为大流行前采取行动,世卫公共卫生紧急计划执行主任莱恩直言,太多国家认为疫情与己无关。 莱恩表示,公众可能未必对宣布PHEIC有感这他可以理解,但他要强调,世卫194个成员国可是很早以前就已同意将其当作“触发集体行动以应对并遏止危机”的机制。https://921543beaa32fe3449a90cb3f26341a8.safeframe.googlesyndication.com/safeframe/1-0-37/html/container.html 莱恩说:“很多国家确实有听进去并有所行动,然而我怕是太多国家觉得自己住在山顶可以看戏,根本没意识到水也会淹上来吞掉他们。” 原文链接>> COVID-19 …
傅立民文章:中美竞争最终将如何收场 5/12/2021 核心提示:文章指出,如果美国被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崛起”逼下台,那也是因为自满的美国人未能让一种曾经成功过的制度去适应解决政治和经济积弊,并为新突破奠定基础。中国和其他国家与此毫不相干。 参考消息网 5月11日报道 俄罗斯《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双月刊网站5月3日发表题为《中美对抗将如何收场》的文章,作者为美国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全文摘编如下: 现在,美国在所有方向上开始与中国竞争,人们不清楚这种竞争将把我们带向何方。在我们开展深入探讨之前,应当先思考几个关键问题:中美的赌注有多大?双方在已开始的斗争中将动用哪些现有战术能力和未来战略能力?长期竞争会对双方造成何种可能的影响?这场斗争最终将如何收场? 中美各有核心利益诉求 那么,让我们把过去视为客观现实并努力专注于未来。 中国政治精英认为,有五样基本的东西值得一赌: 一是彻底打消欧洲和日本帝国主义肢解中国的企图,以及美国以冷战方式实施干涉并策动台湾独立的念头; 二是为弥补过去中国国家尊严所受屈辱而争取地位和尊严; 三是严格防范可能破坏中国稳定并损害中国利益和领土完整的行动以及外国军事干预的发生; 四是让中国顺利重返其在遭受欧洲帝国主义干涉前所占据的经济和技术高地; 五是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符合中国体量及其日益增强的国力的角色。 美国的政治精英也在五个方面投下赌注: 一是让美国维持其在全球和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和金融领先位置; 二是保住美国作为印太等地区中小国家可靠军事保护国的所谓“声誉”; 三是维护美国在所谓“世界秩序”中的优越性; 四是通过降低对不受美国及其盟国控制的供应的依赖来获得经济安全; 五是实现再工业化、提高高收入岗位的就业率,并恢复国内平静的社会经济形势。 现在,中美两国间的力量平衡正在迅速变化,而且趋势对美国不利。今天的中国拥有比美国更广泛的国际联系。它已成为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在全球贸易和投资中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中国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美国的阵地却越来越小。 盟友未必唯美马首是瞻 中国崛起首先带来的是经济而非军事方面的挑战。自冷战结束10年后至今,我们从未在中美关系中看到过类似今天的敌对状态。今天的中国军队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免遭任何外国攻击。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依旧竭力通过谈判而非军事手段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而这样的谈判可以确保和平的延续。目前,中国的战略目标是提高美国向亚太地区投射力量的成本,但并不直接威胁美国。 拜登承认:为了有效与更加强大的中国开展协作,需要强化自己的立场并争取别国的帮助。为此,他在政府测试国会有关消除美国自身弱点的意愿并与盟友及伙伴进行磋商前,迟迟未出台有关对华政治经济和军事路线的决策。 …
美前高官傅立民:美正与中国打着注定会输的比赛 5/10/2021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前助理国防部长傅立民(Chas W Freeman Jr)批评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自欺欺人”(self-defeating),指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 傅立民周日发表在澳洲亚太事务研究网站东亚论坛( East Asia Forum)上发发表题为《华盛顿正在打一场注定会输的对华比赛(Washington is playing a losing game with China)的文章,指美国应在全球性问题上加强与中国的合作,如果继续选择与中国对抗,只会在国际社会上失道寡助。 他认为目前的美中关系,凸显了弗里曼的战略动力学第三定律(Freeman’s third law of strategic dynamics),即每一次敌对行为都会引来更加敌对的反应。 文章指华盛顿发起贸易战,只是因为对中国超越美国的潜力感到担忧,并试图通过不断升级的“极限施压”来削弱、遏制中国。 他说,在国际象棋中,美国就是一个很容易被识别的选手:除了激进的开局外,没有其他的战略。 …
调查:全球每两人有一人因冠病大流行而收入减少 文 / 陈慧璋 5/03/2021 (早报讯)研究显示,全世界每两个人就有一人因冠病大流行而收入下降,其中低收入国家的人受失业或削减工时的打击最大。 路透社报道,以美国为基地的民调公司盖洛普(Gallup)对117个国家与地区的30万人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有工作的参与调查者中,半数人的收入因为疫情而减少,这换算为全球16亿名成年人。 研究人员发表声明说:“以全球占比来看,泰国民众受影响的占比最高(76%),而瑞士民众的占比最低(10%)。 在玻利维亚、缅甸、肯尼亚、乌干达、印度尼西亚、洪都拉斯和厄瓜多尔,超过70%的被调查者说,他们的净收入比冠病大流行暴发前来得少;美国的这一数字降至34%。 调查也发现,全球工人都受到冠病危机的冲击,但对女性的冲击最大,因为从事零售业、旅游业和食品服务业等低薪且不稳定的工作者以女性占大多数。 上周四由国际非营利组织乐施会(Oxfam)进行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冠病大流行导致全球女性蒙受了8000亿美元(约1.06万亿新元)的收入损失。 盖洛普的调查还发现,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说,他们在疫情期间暂时停止了工作或业务,这相当于全球约17亿名成年人。 在印度、津巴布韦、菲律宾、肯尼亚、孟加拉、萨尔瓦多等57个国家中,超过65%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已经没有工作好一段时间。 较少受访者表示暂停工作的国家主要都是发达及高收入的国家。 在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参与调查者表示暂时停止工作;美国的这一数字为 39%。 原文链接>> What Collapsed the Middle Class? By CHARLES HUGH SMI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