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M

“中产阶级”滑落为底层 为何如此容易?

“中产阶级”滑落为底层 为何如此容易? 欧洲价值 8/18/2022 “阶层下滑”这个词,近期常常被人提起。 对于我这代80后来说,早已习惯了一种生活模式——只要努力,就有希望改变人生。从中考到高考,再到工作,只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就能把小日子过好。阶层跨越的难度虽然也很大,但空间始终存在。一个大山里的孩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成为大城市里有车有房有盼头的白领,在我们这代人中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可从历史上来看,这从来不是人类生活常态。它过于平顺,以至于让许多人忘记了还有“阶层下滑”这回事。 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里,人们提起阶层下滑,往往集中于“因病返贫”之类的意外上,它属于个例,不具备普遍性。至于中等收入阶层,更是被视为能够抵御风险的群体。大家都没想到,阶层下滑其实很容易。比如原本收入优越的一线城市互联网大厂员工家庭,因为一次裁员而失去收入,同时还背负着每个月几万元的房贷,就意味着一夜之间的阶层下滑。他们的抵御风险能力,可能还比不上小县城里月入三千的编制人员。 当经济出现波动,一些行业停滞甚至消失时,人们会发现昔日最来钱的“风口”,会突然变成黑洞。那些原本享受行业红利的中等收入阶层,也会突然变成最无助的群体,他们的下滑速度往往比其他人更快。 Register NOW 如果要找原因,那么时代变得太快、中等收入阶层自身的脆弱,都是关键因素。毕竟,很多中等收入阶层的根基,是建立在行业的根基之上。行业享受荣光,他们也享受红利,行业一旦脆弱,在遭到外力干涉下迅速崩塌,自然也会让他们脆弱。 相比之下,老牌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因为行业的持久稳定性和社会整体保障,整体来说牢靠得多,但即使如此,“阶层下滑”也是存在的。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曾有“一亿总中产”之说,中产阶层也被视为社会最稳定的力量。但在学者桥本健二看来,随着社会差距不断扩大,阶层流动减少,日本社会发生了极大的质变。非正规工人的增加形成了庞大的贫困层,导致贫困率上升,进而导致未婚率上升,三成人口最终因为经济原因无法组建家庭。 在《新型日本阶级社会》中,桥本健二通过对东京都中心半径50公里以内20—69岁居民的调查详细的数据分析,试图证明一点:随着日本社会不平等的加剧,过往的“差距社会”一词已经不再适用,呈现的是“新型日本阶级社会”模式。 何为阶级社会?桥本健二的定义是: “所谓阶级,是指因收入和生活水平,以及生活方式和意识等的差异而被分隔成几个种类的人群……各阶级间的差异巨大,而此差异又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即谓之阶级社会”。 桥本健二还对“一亿总中产”这个概念祛魅,认为它并非是指一亿日本人真实拥有中产阶级的物质生活水平,它只是反映了经济高速增长时代日本人的阶层归属意识:有一亿日本人认为自己属于中产阶级。 我们身边也能找到许多这样的人,甚至更多。只要经济还在增长,人们就有过上好生活的预期,预期会影响人的判断。比如很多居住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人,会认为自己身处的环境就是中国的全部,又比如知乎上的人均年薪百万,这些都是一种“归属意识”。 事实上,在经济增长时,大多数人都会认为自己属于中间阶层,但经济放缓甚至倒退时,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认知就会更“实在”,更能认清差距的存在。你看,现在很多人不就终于认识到自己的脆弱了吗? 同样应该被祛魅的还有中产阶级这个概念。在习惯认知里,写字楼里的高级白领,只要收入符合,那就应该被纳入中产。但老实说,无论是高级经理人,还是有机会通过股权致富的程序员,都不完全符合中产的标准。因为所谓“产”,不仅仅是指房和车,更是指生产资料。可是,无论是一个高级经理人,还是996程序员,都并没有拥有生产资料。换言之,他们的财富依附于自己供职的公司,连工作环境和工作用具都属于公司。所以,为什么很多中产特别容易坠落?因为没有生产资料的他们其实是“无产阶级”,压根就不具备真正的保障。一次炒鱿鱼,就可能是万劫不复。 桥本健二认为,新型日本阶级社会的一个副作用就是保守思维的兴起,比如更加排外,对多元化心存疑虑。我们对这一点应该也会有所感受“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就是保守思维的一种体现。虽然数据上无法证明低学历低收入的底层年轻人正严重趋于保守化,但在桥本健二的分析框架里,仍可看出底层与排外主义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正如书中所言: “下层阶级与其他阶级相比并不一定更支持排外主义。但是,下层阶级有着其他阶级所没有的特征:即这一阶级当中对旨在缩小差距的收入再分配政策的支持倾向与排外主义结合在了一起。” 更让他悲观的是,“要实现缩小差距与消除贫困的政治路线着实让人费解。有利的阶级的人们容易安于差距扩大的现状,而不利的下层阶级对缩小差距的诉求又朝着错误的方向误打误撞。” 书中写道,在从事第一份职业时成为下层阶级的年轻人很难再流动到新中产阶级,许多人后来就一直停留在下层阶级,或者向正规工人、旧中产阶级流动。由此可见,就业冰河期对新中产阶级出身的年轻人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 …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首要因素 城市超1/3家庭有托育需求

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首要因素 城市超1/3家庭有托育需求 凤凰网 8/17/2022 国家卫健委于今天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郝福庆介绍: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是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超过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服务供不应求。各方研究和国际经验也表明,发展托育对减轻家庭负担、提高生育意愿,具有显著效果。为此,《指导意见》重点围绕5个关键词下功夫,也就是“基本、普惠、投资、收费、减负”: 基本,就是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指导意见》提出拓展社区托育服务功能,完善婴幼儿照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突出对幼有所育的基本民生保障。 普惠,就是着力增加普惠性服务。发展公办托育机构,带动社会力量投资,支持用人单位举办,建设社区服务网点,探索家庭托育模式,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通过以上多种渠道,鼓励多方积极参与,有效扩大普惠性服务供给。 投资,就是加大投资支持力度。拓宽托育建设项目申报范围,中央预算内投资给予建设补贴,通过中央投资的支持和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加大投资力度。 收费,就是规范各类服务收费。明确公办托育机构收费标准由地方政府制定,加强对普惠托育机构收费的监管,合理确定托育服务的价格。 减负,就是减轻机构经营负担。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各地要建立托育机构关停特殊情况应急处置机制,落实疫情期间纾困政策。 此外,国家医保局待遇保障司副司长刘娟介绍: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待遇的重要内容。《指导意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出国家统一规范并制定完善生育保险生育津贴政策,主要有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坚持基本保障。社会保障领域要“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完善生育保险相关待遇保障,既要兼顾基金支撑能力,又要体现积极支持生育的方向。 二是均衡地区间待遇差距。近年来,随着人口政策的调整优化,地方在法定产假之外新设了生育奖励假,整体看,各地假期时长不一、差异较大,权益保障的做法上也各不相同,地区间待遇水平不均衡,容易引发攀比。 三是促进女性公平就业。实践证明,假期过长可能会带来职业女性的生育顾虑,增加女性的就业歧视,影响男女公平就业,继而影响女性生育意愿,宜统筹考虑各方负担和对就业的影响,综合施策、责任共担,共同构建积极生育支持体系。 Source 中国人口进入「负增长」2024年成中度老龄化社会 世界新闻网 7/22/2022 中国《财新网》引述学者分析指出,中国即将成为继日本之后,全球第二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亿万人口大国,并将在2024年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亦即60岁以上人口占比将超过20%。 中国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长杨文庄21日在中国人口学会2022年会上表示,中国总人口增速明显放缓,「十四五」期间(2021年至2025年)预计进入负增长。 联合国日前发布的「世界人口展望2022」报告也指出,中国最早可能在202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60岁以上人口数量在2024年达到20.53%。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按照人口发展规律,人口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是长期维持低生育率的必然结果。他预期,中国人口负增长的道路即将打开,并将长期稳定。 《财新网》指出,衡量「老龄化」压力有两个重要指针:「少儿抚养比」(0—14岁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与「老年抚养比」(60岁以上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 据联合国预测,中国的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曲线已于2021年交叉,代表中国中国已经从过去以「养小」为主,转为以「养老」为主。 相关预测指出,「十四五」时期,中国老年人口从2022年起,每年将增加超过1,000万人,「十四五」时期共增加5,300万人。 …

加大系统新生录取当地学生人数破纪录 外州学生减少

加大系统新生录取当地学生人数破纪录 外州学生减少 世界新闻网 8/10/2022 2022加州大学系统(UC)秋季录取尘埃落定,十所校园新生中加州本地学生录取率创下新纪录,外州学生人数减少;少数族裔录取率同时改写历史。 根据加大系统2022年秋季新生录取结果,今年秋季开始进入加大校园就读的一年级新生中,少数族裔学生增加到43.8%。拉丁裔连续第三年成为最大族群,占37.3%;其次是亚裔,占35%,非裔占5.7%,白人占18.6%。总体而言,拉丁裔、亚裔、非裔和美洲原住民学生的申请和录取都有所增加,而白人和太平洋岛民的申请和录取则有所下降。对比新一轮人口普查,加州目前拉丁裔占39.4%,白人38.3%。亚裔17%,非裔6.4%,原住民1.3%。 加大系统今年总体上调整了本州学生和外州,以及国际学生的录取比例。在2008 年经济衰退之后,加州大学资金削减了三分之一,公立研究型大学系统开始积极招募和招收收入较高的非居民学生作为额外学费收入来源。例如,洛杉矶加大和伯克莱加大将大学生中非本地学生的录取率,从2008年秋季约 9.5%增加到2021年约24%。 加州大学校长Michael V. Drake在本周发布的声明表示,加大系统今年以录取加州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本地学生感到荣幸。 2022年和2023年,加大系统计划额外招收5632名加州学生。其中洛杉矶加大、伯克莱加大和圣地牙哥加大增加902人。 洛杉矶加大今年收到2022年大学新生入学申请9万1544份,创下洛杉矶加大和加大系统新高峰,洛杉矶加大最后录取8423人,比上年增加54人,不过洛杉矶加大计划稍后增加录取40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另外增加400多名转学生。 尔湾加大今年的秋季新生录取情况稍有不同,一年级新生录取减少几百人,即 1.6%;州外学生和国际学生的录取率显著下降39%和 37%。 Source Judicial Watch Challenges TJ’s Race-Based Admissions Scheme …

遭4恶少拳打脚踢 70岁亚裔妇卧床不起

遭4恶少拳打脚踢 70岁亚裔妇卧床不起 世界新闻网 8/03/2022 旧金山7月31日又传出针对亚裔的仇恨暴力犯罪。一名70岁高龄的亚裔老妇在自家公寓遭4名青年连续殴打头部,幸好没有生命危险。 自新冠疫情以来,针对亚裔社区的仇恨暴力犯罪层出不穷,亚裔老人频频被袭击更让人愤怒。31日的攻击案中,受害者任姓老奶奶因为担心疫情,过去两年内一直生活在公寓内,几乎从不外出。31日是她很长时间以来第一次外出,便遭到袭击。任奶奶说,他们用拳头打我的头,把我摔倒地上后,又踢我。 她的女儿郑女士说,昨天是她在居家许久后的第一次出门,竟然就遇到了这样的事。 31日任奶奶离开自家公寓后不久,4名青年主动靠近她问时间;由于任奶奶不常讲英语,担心她的回答别人听不懂,她便露出自己的手表展示时间,并回答说5时。 殊不知,任奶奶这个举动落入他们的陷阱,见财起意的歹徒立即对她搜身;任奶奶说,自己立即意识到他们不怀好意。 她的手机最终被搜了出来,任奶奶尝试反抗,并向附近的电梯逃跑,尝试快速关闭电梯门。但四名歹徒尾随她进入电梯并开始殴打她;「他们非常凶狠,把我摔倒。」她说。 根据监控摄像,四名歹徒对任奶奶的脸拳打脚踢,随后准备离开。她站起后,尝试从楼梯逃跑,但消防门却被抵住无法关闭。歹徒见状折返,抢走她的钥匙并再次殴打。 「尽管有许多老人被袭击的报导,但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事会真实发生在我们的身上。」郑女士说。 任奶奶全身多处受伤,目前在家卧床不起,女儿希望,把这一段经历报导出来,提醒更多人要注意安全。 旧金山警局目前已经介入调查,尚不清楚是否有嫌犯落网。 Source 洛县华人密集城市小区 整个康斗邮箱被卸下偷走 世界新闻网 8/01/2022 南加各地近来治安不靖,除了骇人听闻的抢劫砸店以外,小偷小摸行为也不少。7月30日上午洛杉矶县华人密集的蒙特利公园市(Monterey Park)一处小区的居民就发现,康斗的邮箱被窃贼整个从墙上卸下端走,连警方都表示从未听闻此类事件。 家住蒙特利公园市一处小区的何女士表示,整个事件夸张但却是真实的。就连报警后,员警来作笔录,都说他当了快20年员警,头一次听说这种事情。她表示,当天是周六7月30日,而且是光天化日早上发生的。根据监控录像,窃贼大约是10点06分约42秒进来小区,10点08分48秒就溜了。录像中也可以看到,作案者一共二个人,一个偷,一个望风。仅仅两分钟时间,该康斗社区的整个邮箱就被卸下偷走。 何女士说,这个邮箱比较新,2019年才刚安装上,一套邮箱只有四户人家。好在周六邮差当时还没来,里面就只有二户邻居没有及时拿信,总体来说损失不大。不过小区管理员表示,可能窃贼是把邮箱拿去变卖,因为是铁质的,可以值几百元。而失窃信箱价值小,估计警方也不会花什么精力去抓,除非以后这个贼自己撞到枪口上。 何女士表示,监控图像中看起来,窃贼像是亚裔,浅色皮肤很年轻的一个小伙子。康斗管理员则表示,以后新装的邮箱会用螺丝钉装好后,周边还要涂上强力胶。何女士哭笑不得的表示,涂强力胶真不是开玩笑,因为这个邮箱本来也是钉在墙上的,即便如此都能被取走。 根据何女士提供的影相,该男子穿着黑色帽衫,浅灰色短裤、运动鞋,左腿似乎有纹身。而望风的男子则穿着黑色上衣和黑色长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