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不应求…纽约房租飙涨 屡见加价争抢

供不应求…纽约房租飙涨 屡见加价争抢 世界新闻网  4/10/2022 历经两年多疫情后,纽约市租屋荣景重现,短短一年情势大翻转,原已堪称天价的房租因供不应求急速飙涨,涨幅史上罕见,激烈抢房战开打。 曼哈顿上东城88街414号统舱(studio)不久前挂牌月租1950元,位处五楼且无电梯、厨房没有烤箱,在三组人争抢下以2100元出租。地产经纪Corcoran Group 一个月前一联排别墅也引起多人竞租,挂牌月租7250元,最终敲定9000元;2月份位于西村(West Village)的另一出租房抢租更激烈,有200多个询价、15个报价,挂牌三天敲定7100元,远高于挂牌价6000元。 纽约市售屋竞标早已司空见惯,竞租则是头一遭。 纽约市租屋市场2021、2022年第一季相去甚远。曼哈顿、布碌仑(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去年第一季租金中位数续跌至历史低点,而根据房地产业者道格拉斯·埃利曼(Douglas Elliman)统计,这三区2022年2月净有效租金中位数飙涨,挂牌公寓数量却直降,供不应求,租金竞标战十分激烈。 曼哈顿招租房2月份17.7%引起竞租,高于去年2月寻常的0.9%;布碌仑、皇后区竞租率各大升至19%、9.6%。 编撰埃利曼报告的米勒(Jonathan Miller)说,竞租战无处不在,主因待租房库存大降。Coldwell Banker Warburg地产经纪人科瓦尔丘克(Bill Kowalczuk)也说,疫情期间人们搬离市区,租金下降,如今需求回升、供应不足,库存非常吃紧,导致租金上涨至25年来未曾见过的行情。 房客加比弗里德(Gabbie Fried)觉得受够了,在社群媒体贴文诉苦;她是一名演员,2021年搬进曼哈顿上西区公寓,日前打算续约时发现月租大涨800元,大吃一惊,二话不说打包搬离,她觉得出租管理公司太贪婪。 房东也有难处。为大楼楼主发声的租金稳定协会(Rent Stabilization Association)代表里奇(Frank Ricci)说,房东面对不断上涨的房产税和水电等公用事业费用,不得不将成本转嫁给房客。 里奇表示,房东、房客都因成本增加而受苦,他将矛头指向政府。 …

房客藉申请补助2年欠租6万…房东独扛房贷地税 苦不堪言

房客藉申请补助2年欠租6万…房东独扛房贷地税 苦不堪言 世界新闻网  4/09/2022 为帮助新冠疫情期间失去收入来源的低收入家庭直接提供租金补贴,州府推出「紧急租金援助计划」(Emergency Rental Assistance Program,简称ERAP);但一名布碌仑(布鲁克林)华人房东日前抱怨,租客屡次以申请ERAP为由拒交租,两年已收不上租金,明明负担得起却一直滥用该计划,反倒是迟未收到钱的房东很吃亏。 在羊头湾拥有两间住宅的朱琼(Joan Zhu,姓名皆音译)表示,其中一家房客过去两年未曾交租,已拖欠6万元,尽管有稳定收入,但还是屡次申请ERAP想获取租金补贴;当不符合条件而遭拒绝后,房客又再次递交申请,此后在州府审核这份申请长达六个月的期间,继续拖延不交租。 这令朱琼感到不公平,ERAP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援助,但许多可负担得起的小康租客家庭却利用系统的漏洞谋利,但房东却很难从政府获得类似补助;她提到,像是针对房东提出的「房东租金补助计划」(LRAP),就要求拖欠房租的租客已腾出物业离开才可申请,但先前受到「禁止逼迁令」的限制,很多小房东并不符合这项要求,无法递交申请。 另一方面,ERAP只补贴过去一年、或是未来三个月的租金,对朱琼这样已两年未收到租的房东而言,还是无法拿回完整的欠租;LRAP于去年11月便停止接受申请,除房客主动交租、或依赖ERAP补贴外,房东别无他法。 朱琼表示,目前用着孩子原本上大学所存的积蓄,来支付房屋贷款,要不然就会失去一切。 另一名居住在长岛纳苏郡(Nassau County)的华人小房东兰若(Ruo Lan)也面临相似遭遇,她的房客过去曾获州府补助,但去年9月计划截止后便不再交租,目前已拖欠1万2600元;而她则面临高达1万2000元的房产税,72岁的丈夫不得已找了兼职工,以承担这些费用。 她还表示,租客正占用的该栋房子,原本是要给做为退伍军人的女儿居住,疫情下女儿一度无家可归,但还是重新振作,在当地的药房找到一份工作;希望与租客的纠纷可赶紧解决,把房子空出来给女儿安家。 Source Evictions During COVID-19: Landlords’ Rights and Options …

很认真地聊一下 上海

很认真地聊一下 上海 来源:茶狐看世界  4/09/2022 前几天,有个朋友要我写篇文章,聊聊上海。 他在微信里问我:为什么武汉疫情全国支援,上海疫情却xxxx? 我心想,这不是挖坑给我跳嘛? 他的说法是有点夸张,但不可否认,上海和外地人之间,的确存在一种情绪或者心结,这个大家心知肚明。正巧,我今天看了一篇上海人写疫情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你们用油腻手指,在肮脏的键盘上,敲出这么恶毒的语言…… 隔着屏幕,我都可以感受到满满的悲愤! 我前思后想,我与上海的确有很深的渊源。 我曾经也是上海人,也是属于极少数把户口迁出上海的人。 我可能具备一种介于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间的视角。如果我把我的想法写出来,不管是批评还是赞美,我想,以上海人的格局,应该都能承受得起。好吧,我就冒着风险,聊一聊我对上海人的看法。  沪温航线 沪温航线轮船 我小时候,温州人去上海,最好的方式就是坐轮船。从温州的朔门,到上海的十六铺,要航行一天一夜。海轮留给我两个毕生难忘的回忆。 首先,海上日出真美,美得让人心醉。 其次,海轮条件真糟,糟得让人崩溃。  很多人晕船后就呕吐,清理不及时,结果就是一片狼藉,臭气熏天。1980年代的时候,船票16元一张,而且往往被“黄牛”炒翻三四倍,一张船票至少要卖50元,这在当时不算小数目。虽然条件很艰苦,票价昂贵,但也挡不住温州人对上海的热情。 当时,年客流最高时达91万人次。这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黄金航线,承载着无数温州人的商业梦想。 对我来说,当时的上海,就是宇宙的中心。第一次看到外滩,幼小的心灵无比震撼。长大后,去了纽约、芝加哥,才发现随便一条街,都是外滩。就算是美国大农村腹地的St. Louis,老洋楼也不输上海,原来,山外有山,老钱之外,还有更老的钱。  那时候,几乎所有高级商品都来自上海,“上海制造”相当于现在 Designed in California 、Styled in italy和Made in Swiss的集合。有一段时间,温州产皮鞋的包装盒上,如果没有“上海皮鞋”四个字,都卖不出去。 让我们回忆一下当年的上海货。 上海牌手表,相当于现在的劳力士。当时月工资只有50元,但人人都想攒钱买一只120元的上海牌手表,不经意地撸起袖子,露出手表的那一刻,就是人生的巅峰。 上海手表,凭票供应,有钱都不一定买得到。永久自行车,相当于现在BBA。我小时候,父亲让上海的朋友托运了一辆自行车,在家里装配好之后,擦得油光锃亮,当佛像一样,供了很久,才舍得骑。 此外还有很多高档货,比如海鸥相机、蝴蝶牌缝纫机、大白兔奶糖、百雀羚、英雄钢笔……族繁不及备载,几乎涵盖所有轻工产品。  总之,那时候,上海的一切都是最嗲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层面的降维打击,可以让人的思想,彻底臣服。坦率地说,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上海人的优越感爆棚,其实很正常,没有优越感才不正常。王朔讲过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挣点钱,让SB知道。话糙理不糙,挣钱只是过程,让SB知道才是目的。这就是人性,你我皆凡人,直面人性,没那么难。有实力支撑的优越感,就算别人看不顺眼,那也只是嫉妒。换个角度说,懂得欣赏别人的实力,也是一种气度。而没有实力支撑的优越感,就会成为一系列尴尬的起点。  上海姑娘  …

拜登曾助亨特在华生意伙伴 亲为其子写名校推荐信

Email: OaktonAcademy@gmail.com https://www.oaktonacademy.com/ 拜登曾助亨特在华生意伙伴 亲为其子写名校推荐信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4/08/2022 媒体爆出,拜登曾于2017年为亨特的中国生意伙伴、渤海华美公司首席执行官李祥生的儿子写过一封大学推荐信,并经联邦快递送给长春藤院校布朗大学的校长。 媒体继披露总统拜登的次子亨特在中国牵涉庞大商业利益后,又发现拜登曾为亨特在华的生意伙伴提供帮助,撰写推荐信以便对方的儿子报读长春藤名校布朗大学。而就在这一消息披露前一天,白宫才坚称拜登从未过问亨特的海外生意往来。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媒体翻查相信属于亨特的手提电脑后,发现当中部分电邮,来自中国公司渤海华美(BHR)的首席执行官李祥生(Jonathan Li)。李祥生名下1家公司Rosemont Seneca,曾被揭发与亨特有关,拜登推荐的学生也是李祥生的儿子,此外各封电邮并非由亨特发出,但内容却提到了他的名字。 根据报道,其中1封电邮在2017年1月3日发出,当时李祥生发信给亨特和另外2名生意伙伴,同时在电邮附上自己儿子的资料,表示儿子有意报读布朗、康奈尔、纽约大学中的1家,因此想咨询其他3名收信人意见,其中1名生意伙伴当即回复,表示愿意帮忙。纪录显示,电邮中提到的李祥生儿子,英文名字为“Christopher”。 到了同年2月18日,Rosemont Seneca公司的时任总裁施威林(Eric Schwerin)发邮件给李祥生,表示亨特已要求拜登写信,向布朗大学推荐其儿子,电邮中附上了推荐信的副本,并表示正本已透过联邦快递送交布朗大学的校长帕克森(Christina Paxson),预料3天内可以送达。李祥生于翌日回复,感谢施威林与亨特协助。 事件中的推荐信内容并未曝光,外界亦不清楚李祥生的儿子最终有否被录取。截至发稿时,白宫与布朗大学均拒绝评论。 《每日邮报》去年3月开始报道,亨特1部旧电脑的硬盘中保存了数千封电邮,并表示曾聘请专家验证真伪,《华盛顿邮报》上周亦证实,手提电脑确有其事。根据目前已知的消息,亨特与外国企业有不少商业往来,但拜登至今坚称,自己没有介入亨特的生意往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5日再次否认,表示拜登父子没有讨论过相关话题。 事件发酵过程中,共和党参议员格莱斯利(Chuck Grassley)及约翰逊(Ron Johnson)已经承诺,将彻查拜登家族的利益。 Source 美国名校招生丑闻 一名家长遭判刑15个月 …

湾区最贵9私校 每年学费超过5万元 最贵8校在南加州

湾区最贵9私校 每年学费超过5万元 最贵8校在南加州 世界新闻网 4/07/2022 湾区的昂贵是出了名的,从住房到汽油的价格都是全美最高,许多私立学校收取高额的学费亦不足为奇,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与该地区的精英私立大学相媲美。 根据「私立学校评论」网站Private School Review,至少有五所湾区私立学校名列加州最昂贵私立学校的前15名,该网站收集了全州900多所私立学校的自我报告数据。 上榜的9所最昂贵的湾区私立学校的年学费都超过了5万元大关,其中,排名前三的是位于密尔谷的K-12学校The Helix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学费为5万5000元;位于希尔斯堡的Crystal Springs,6-12年级,学费为5万4445元;以及位于阿赛顿的Menlo School,也是6-12年级,学费为5万3430元。 5万美元以上的校园有旧金山Urban School of San Francisco(5万3019元)、波度拉谷的Woodside Priory(5万2680元)、旧金山Jewish Community High School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 估10月辩论明春宣判

哈佛招生歧视亚裔案 估10月辩论明春宣判 世界新闻网 4/07/2022 「学生公平入学」组织(SFFA)和纽约同源会(CACAGNY)等6日在曼哈顿华埠举行记者会,更新控告哈佛大学招生歧视亚裔案在最高法院的审理情况;SFFA主席布卢姆(Edward J. Blum)说,最高法院已经将哈佛案与该组织提诉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招生歧视亚裔一案并案考虑,预计最高法院今年10月将举行辩论;SFFA呼吁今年入学被拒的亚裔学生加入该组织积极发声,为亚裔学生的未来争取权益。 SFFA于2014年首次在麻州地方法院对哈佛提告,哈佛分别在2019年9月、2020年11月赢得初审及第一巡回上诉法院的上诉;去年2月,SFFA将该案上诉至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在今年1月受理此案,并把SFFA诉UNC歧视亚裔一案并案考虑。 布卢姆表示,SFFA和哈佛都在为此案奔走宣传,目前已定SFFA将于5月2日向最高法院提交证据摘要,哈佛则将于5月9日对SFFA的证据作出回应;哈佛则将于7月25日提交证据摘要,SFFA则将在8月25日作出回应,预计最高法院10月将对此案展开辩论,宣判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季。 SFFA的支持律师赛富阮(Dennis Saffran)则表示,有望替换即将退休的自由派大法官布莱尔(Stephen Breyer)的杰克森(Ketanji Brown Jackson),目前仍担任哈佛大学校董,她已经表示将回避此案,如此一来大法官投票可能出现四比四平,如此则会判决哈佛获胜,因联邦第一巡回上诉法院曾判哈佛获胜,「即便如此,仍说明这一议题颇具争议,若未来有机会提名更多保守派大法官,我们再提诉仍有获胜的可能。」 此外,曾经两次审理教育平权案的自由派大法官凯根(Elena Kagan)也可能回避,若如此则胜算大增;但布卢姆也说,此案如果获胜,将改变历史,他希望所有大法官都能发声。 如今已到今年大学申请结果发布的时间,布卢姆、同源会创会会长陈慧华、会长黄友兴、美国亚裔教育联盟创始人欧阳了寒,呼吁收到拒信的亚裔学生注册加入SFFA,分享他们的故事,增加亚裔学生的声量;布卢姆说,此前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调显示,废除基于族裔的招生标准已经获得大多数美国人的支持,「这是我们对诉讼保持乐观的原因。」 Source 哈佛、北卡大招生歧视亚裔?最高法院受理…名校遇最大挑战 世界新闻网 01/25/2022 私立长春藤名校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以及公立大学教堂山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

Russi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福斯新闻:拜登为杭特的中国事业伙伴儿子写大学推荐信

福斯新闻:拜登为杭特的中国事业伙伴儿子写大学推荐信 世界新闻网 4/06/2022 福斯数字新闻(Fox News Digital)6日报导,电邮纪录显示,拜登总统在2017年间,曾帮次子杭特‧拜登(Hunter Biden)的创投事业伙伴、投资银行家李祥生(Jonathan Li)的儿子写大学推荐信,推荐信直接寄给了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校长。 报导指出,杭特‧拜登的创投公司罗斯蒙特赛内卡(Rosemont Seneca),合伙对象为渤海金控(Bohai Capital)以及渤海华美(BHR),李祥生为渤海华美总裁。直到去年,杭特‧拜登仍持有渤海华美10%股份,但杭特‧拜登律师2021年11月对纽约时报表示,持股已经出清。 根据福斯数字新闻取得电邮纪录,李祥生2017年1月3日写信给杭特‧拜登以及合伙人阿契尔(Devon Archer)、博尔格(James Bolger)。李祥生在信中说明,儿子克里斯‧李(Chris Li)正在申请布朗大学、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及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并附上儿子履历表。 2017年2月18日,当时的罗斯蒙特赛内卡公司总裁史威林(Eric Schwerin)写信给李祥生,信中指出:「杭特要我把一份推荐函寄给你,这是杭特请他的父亲帮克里斯写给布朗大学的」。 史威林在信中表示:「推荐信正本正通过联邦快递(FedExed)寄给布朗大学的派克森教授(Dr. Paxson),最晚周二可以寄达,因为周一是这里的假日。若有任何疑问,请让我们知道。」信中所指的是布朗大学校长派克森(Christina Paxson)。 电邮纪录显示,李祥生后来回信向史威林道谢,也向杭特‧拜登致谢。 …

在中国,留学生不香了: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

Healthcare Certification and ESL Programs 在中国,留学生不香了: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 文章来源: 深燃 4/05/2022 2022年求职季过半,没有了“金三银四”,连以往的“香饽饽”海归也感觉到了压力。社交平台上,有大把留学生呼喊“秋招团灭”、“找工作好难”、海归直接变“海废”。 这是因为,在供给上,疫情后,海外留学生回流趋势增强。有统计显示,2021年回国就业学生首次超过百万。而在需求端,国内各大公司都在捂紧口袋“过冬”,高喊降本增效的口号。再加上,留学生群体也很卷,其中很多人可能并未在留学生涯获得太多核心技能,和岗位需求也不一定匹配。这也让留学生们处境更加尴尬。 今天,深燃和5位求职经历坎坷的留学生聊了聊。他们有人从去年秋招面试到今年春招,大厂竞争激烈难进,小公司反而“嫌弃”他学历太高,一直没有定下合适的去处。有人勉强入职大厂,拿到的还是边缘岗位,最后还是因不适应过度加班选择了离职。 有人虽然拿到了Offer,但不得不接受留学花费50万,月薪只有8000元的残酷事实。也有人,虽然最终找到了工作,但过程中历尽曲折,一度报培训班打算转行;更有人,离职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打算先跑龙套当群演,暂时不回到以前的工作状态。 这样的形势是他们未曾预料到的,不过,他们认为,留学的价值,不一定要用找到高薪工作来衡量,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也是一种收获。 未来,放平心态,降低预期,面对现实,将是他们踏入职场前的必修课。 大公司名额少,小公司“嫌弃”我学历高 宇哲 | 27岁 西安 我于2021年10月硕士研究生毕业,从英国回国。当时算是秋招的尾巴,我给上海的一些企业投了20多份简历,最后拿到了2个Offer,但都是天使轮左右的小公司,我感觉平台和待遇都一般,就没去。 到了今年春招,我一直在密集投简历和面试。我在西安,目前投的都是西安的公司。投出去的简历有100来份,面试过了公司有近20家,但还没有最终定下来去哪里。整体上,近年来的就业形势确实很严峻,大厂招聘名额非常少,小公司对我们不太“友好”。 先说面试大厂的经历。那是一家头部互联网公司的群体面试,我们9个人应聘者,有4个面试官,一轮自我介绍后我就感觉到,大家学校背景都很不错,竞争激烈。整个面试过程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压,到最后,面试官问我“你既然中间提了那么多建议,为什么最后总结让别的同学做?”,还让我点评面试中每一个人的表现,并淘汰掉三个人。 虽然我已经对大厂的面试有所了解,但当场面试官问了那么尖锐的问题,给了我很强的压迫感,让我觉得压力很大。最后我没敢看其他应聘者的眼睛,说了自己的观点,给出了三个淘汰人选。这家大厂我通过了二面,目前还在等进一步通知。 我原本的想法是并不一定要进大厂,只要一个岗位能锻炼我,让我去有机会学习提升就可以,但面试小公司的经历不那么让人舒服。比如就老有公司说:“你这么优秀,来我们公司屈才了”、“你可能不会在我们这种小公司待很长时间”、“你希望的薪资待遇应该不低”。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小公司对非常不自信,而且,他们仿佛并不需要研究生、留学生这样的员工,更倾向于招本科生,甚至是大专生。 我清楚地记得,我跟另外一个研究生一起面试,面试官问他的期望薪资,他说6000元,对方说,“你知道西安的最低工资标准是多少吗?”。我们俩当时都感觉到了强烈的不被尊重,最低工资标准只有1700元,如果给我们这个程度的工资,不是打我们的脸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