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复允许对俄仇恨言论 俄罗斯正式封锁Instagram

报复允许对俄仇恨言论 俄罗斯正式封锁Instagram 世界新闻网 3/13/2022 俄罗斯正式禁止社群媒体Instagram在该国运营,负责监测网络安全的监督组织「NetBlocks」14日发推指出,实时数据显示Instagram在俄罗斯遭受多个供应商的「限制」。 根据报导,此前Facebook已经先一步被俄罗斯禁止,不过Instagram在俄国更受到民众欢迎,其母公司Meta日前决定暂时放宽其审核规则并允许用户发布反对、批评俄罗斯的消息后,俄罗斯政府便决定禁止使用 Instagram、更在11日的声明中表示「将从3月14日起对Instagram施加限制」,还将展开对Meta展开刑事调查。 Source 俄罗斯3月14日封锁IG 8000万用户受影响 文 / 林煇智 3/13/2022 (早报讯)俄罗斯宣布封锁Meta旗下社交平台Instagram(IG)应用,俄国8000万用户周一(3月14日)起将无法使用。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俄方与美国社群媒体平台便开始互相对抗。俄国先前封锁Meta旗下社群媒体面簿(Facebook),并限制推特(Twitter),如今冲突升级。 路透社报道,俄国家通信监管机构在一封电子邮件提醒民众在IG被关闭之前,将他们的照片和视频从该平台上移除,并鼓励他们转到俄罗斯旗下具“竞争性互联网平台”。 据报道,社群媒体巨头Meta上周五宣布改变仇恨言论规范,允许乌克兰用户发表呼吁暴力对待俄罗斯部队的言论。Meta周五表明,其仇恨言论政策的临时改变只适用于乌克兰。该公司说,阻止乌克兰人“表达他们对入侵军队的抵抗和愤怒”是错误的。 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了愤怒。俄当局已宣布对Meta进行刑事调查,检察官周五要求法院将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定为“极端主义组织”。 俄罗斯已经在该国禁止民众使用面簿,以回应该平台对俄媒体所实施的访问限制。 Source 白吃的晚餐没了 脸书母公司Meta没收多项好康福利 世界新闻网 3/12/2022 脸书母公司Meta被员工爆料,没收多项员工好康福利,包括延后免费晚餐开饭时间,让员工无法包着便当搭公司接驳车回家。 …

俄罗斯3月14日封锁IG 8000万用户受影响

俄罗斯3月14日封锁IG 8000万用户受影响 文 / 林煇智 3/13/2022 (早报讯)俄罗斯宣布封锁Meta旗下社交平台Instagram(IG)应用,俄国8000万用户周一(3月14日)起将无法使用。 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俄方与美国社群媒体平台便开始互相对抗。俄国先前封锁Meta旗下社群媒体面簿(Facebook),并限制推特(Twitter),如今冲突升级。 路透社报道,俄国家通信监管机构在一封电子邮件提醒民众在IG被关闭之前,将他们的照片和视频从该平台上移除,并鼓励他们转到俄罗斯旗下具“竞争性互联网平台”。 据报道,社群媒体巨头Meta上周五宣布改变仇恨言论规范,允许乌克兰用户发表呼吁暴力对待俄罗斯部队的言论。Meta周五表明,其仇恨言论政策的临时改变只适用于乌克兰。该公司说,阻止乌克兰人“表达他们对入侵军队的抵抗和愤怒”是错误的。 这一决定在俄罗斯引起了愤怒。俄当局已宣布对Meta进行刑事调查,检察官周五要求法院将这家美国科技巨头定为“极端主义组织”。 俄罗斯已经在该国禁止民众使用面簿,以回应该平台对俄媒体所实施的访问限制。 Source 白吃的晚餐没了 脸书母公司Meta没收多项好康福利 世界新闻网 3/12/2022 脸书母公司Meta被员工爆料,没收多项员工好康福利,包括延后免费晚餐开饭时间,让员工无法包着便当搭公司接驳车回家。 纽约时报报导,据七位匿名Meta员工爆料,该公司11日通知员工,将缩减或取消提供多项免费服务,例如洗衣和干洗服务,并将把免费晚餐的开饭时间从晚上6点延后至6点半。 这个新的用餐时间对Meta员工来说很不方便,因为公司最后一趟离开公司的接驳车通常是晚上6点,这将使员工更难赶在发车前打包餐点回家。 这些改变反映了硅谷正在改变的工作文化。科技公司为回报长时间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通常会提供许多生活福利,但这些公司正准备调整为新的混合工作模式。两名Meta员工表示,公司为这些福利调整已讨论好几个月。 虽然Meta官员否认福利变动与此有关,但该公司过去几个月日子其实不好过。Meta多年来一直主宰社群媒体版块,但随着用户成长陷入停滞,以及TikTok等后起之秀开始在全球流行,该公司如今正经历剧变。 Meta投资人对公司的广告商业模式长期远景已经存疑。该公司的市值已腰斩一半至5,150亿美元。一些Meta员工在看到自己以公司股票为计算基础的薪酬锐减后,已在讨论是否该另谋高就。 Source Meta Platforms市值蒸发46% …

白吃的晚餐没了 脸书母公司Meta没收多项好康福利

白吃的晚餐没了 脸书母公司Meta没收多项好康福利 世界新闻网 3/12/2022 脸书母公司Meta被员工爆料,没收多项员工好康福利,包括延后免费晚餐开饭时间,让员工无法包着便当搭公司接驳车回家。 纽约时报报导,据七位匿名Meta员工爆料,该公司11日通知员工,将缩减或取消提供多项免费服务,例如洗衣和干洗服务,并将把免费晚餐的开饭时间从晚上6点延后至6点半。 这个新的用餐时间对Meta员工来说很不方便,因为公司最后一趟离开公司的接驳车通常是晚上6点,这将使员工更难赶在发车前打包餐点回家。 这些改变反映了硅谷正在改变的工作文化。科技公司为回报长时间在办公室上班的员工,通常会提供许多生活福利,但这些公司正准备调整为新的混合工作模式。两名Meta员工表示,公司为这些福利调整已讨论好几个月。 虽然Meta官员否认福利变动与此有关,但该公司过去几个月日子其实不好过。Meta多年来一直主宰社群媒体版块,但随着用户成长陷入停滞,以及TikTok等后起之秀开始在全球流行,该公司如今正经历剧变。 Meta投资人对公司的广告商业模式长期远景已经存疑。该公司的市值已腰斩一半至5,150亿美元。一些Meta员工在看到自己以公司股票为计算基础的薪酬锐减后,已在讨论是否该另谋高就。 Source Meta Platforms市值蒸发46% 跌出全球10大企业 文 / 李可爱 02/18/2022 (早报讯)面簿(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股票蒙受有史以来的最大月度跌幅,市值几乎蒸发46%,即刻跌出全球10大市值企业排行榜。 根据彭博社统计的数据,Meta曾是估值超过1万亿美元(约1.34万亿新元)的企业,全球名列第六大世界级企业。但是Meta股于隔夜(2月17日)却再跌8.83美元,以207.71美元收市,市值剩下5650亿美元,排在腾讯(Tencent)之后,屈居第11位。 原本名为面簿的Meta是在去年更换名字的。公司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试图将公司的重点转移到元宇宙。而本周二扎克伯格提出的新口号:元宇宙、元伙伴、我(Meta Metamates Me)似乎也没在市场上造成什么热烈的反应,反而让该公司市值进一步下跌。 该公司的市值已从去年9月的峰值,减少了超过5000亿美元。Meta两周前发布的业绩报告也欠佳,用户增长停滞不前。 …

挑战TJ高中招生制度 维州众议会通过提案 州长将签字

挑战TJ高中招生制度 维州众议会通过提案 州长将签字 世界新闻网 3/10/2022 全美知名的北维州「汤玛斯杰弗逊高中」(简称TJ高中)的新录取制度持续面临挑战,维州众议会9日通过修订版提案,禁止TJ高中在内的所有州长学校(Governor’s Schools)在录取过程中有任何族裔歧视,州长预计将很快签署通过立法,不过立法者也承认,修订提案的实际意义小于象征意义。 维州众议员9日以63比35的表决结果通过该提案,此前参议会已通过相关版本,提案将递交州长杨京(Glenn Youngkin)签字,杨京办公室发言人波特(Macaulay Porter)表示,此提案重申录取招生应基于成绩,这符合杨京的立场,「州长每天都在为确保学生能获得平等、优质的教育而努力,倡导学生勇敢逐梦,州府持续为年轻人追求成功的生活而完善法律和各项建设」,因此预计杨京很快会签署此提案通过立法。 该提案由维州共和党籍众议员戴维斯(Glenn Davis)提出,他表示,包括TJ高中在内的所有学校都不该将族裔背景纳入招生标准,原版提案也建议州长学校只通过类似标准化入学考试等「传统学术评估方式」来衡量申请者的水平,禁止用可能带有歧视或偏见的信息来录取,包括禁止以学生族裔等信息来招生,不过修订且通过表决的版本仅称「禁止在招生中族裔歧视」。 负责修订该提案的维州民主党籍参议员彼得森(Chap Petersen)表示,法院将可决定何种行为或内容会构成歧视,他承认此修订版法案所表达的立场比实际效果更重要。 维州州长学校是由州府支持的磁性高中(magnet schools)和暑期项目,旨在给程度较高的学生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术、艺术课程资源。 费郡公校(FCPS)教委以提高TJ高中学生族裔多元性为由,在2020年提出取消入学考试和申请费,而加入学生社会经济状况、英语能力、家庭信息等背景来综合评估录取,此改革引起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家长们起诉费郡公校教委,法官上月裁决家长胜诉,判定费郡公校教委在招生改革中有非法的族裔平衡(racial balancing),费郡公校教委计划上诉。 Source Virginia Legislature Passes School Admissions Discrimination …

中国国防部:炒作隐形军费是天方夜谭

中国国防部:炒作隐形军费是天方夜谭 3/09/2022 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说,中国增加国防费,既是应对复杂安全挑战的需要,也是履行大国责任的需要;有些外部势力炒作所谓中国“隐形军费”,是毫无根据的天方夜谭。 中国今年军费增速三年来首次突破7%,达到7.1%。据新华社报道,身兼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的吴谦昨天(9日)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政府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方针,根据国防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国防支出规模。 吴谦介绍,2022年增加的国防费主要用于:按照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安排,保障规划任务推进落实,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军战略,推动军事人员能力素质、结构布局、开发管理全面转型升级;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保障军事政策制度等重大改革;持续改善部队工作、训练和生活保障条件,提高官兵生活福利待遇。 吴谦说,中国政府按照国防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每年的国防支出预算都纳入政府预算草案,由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依法管理和使用,并对外公布国防支出预算总额。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从2008年起每年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军事开支报告。 吴谦强调,与美国等军事大国相比,中国国防费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的国防支出不论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还是国民人均国防费、军人人均国防费等都是比较低的。 中国财政部本月5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发布的政府预算草案报告披露,中国今年的军费预算为1.4505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122.93亿新元),同比增长7.1%,增幅比去年上调0.3个百分点。 中国总理李克强同日在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全面深化练兵备战,坚定灵活开展军事斗争,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对于中国在下调经济目标的情况下军费增速不降反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许瑞麟此前接受《联合早报》采访时指出,中国乘着这两年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不愿放慢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节奏。若下来中国经济进一步转弱,中国将更难重拾军队建设的节奏。 Source 中国人均GDP达1.25万美元 学者:今年将成高收入国家 世界新闻网 3/03/2022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万美元,超越世界人均水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预计,中国最快今年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他强调,这在人类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中新社3日注销的专访中,对于中国是否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林毅夫指出,中国去年人均GDP与世界银行2021年最新设置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万2695美元已十分接近。从数据来看,中国距离世银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仅一步之遥。 林毅夫说,「我相信,在未来一年、两年或是最慢到『十四五』规划完成之前,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一定可以实现。」 他指出,若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应该今年底就能跨过1万2695美元的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按现价美元计算,美元汇率会波动,所以,留点余地的话,可能是明年,最晚也不会晚于2025年,中国一定可以成为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表示,现在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约为16%,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约18%。所以如果中国顺利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就要「翻一番」多。 他认为,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中共建政百年)目标,今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仍需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合理的增长目标是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美国的一半。 林毅夫指出,这意味着,从2019年到2049年的30年间,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应该达到4.5%,「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将这30年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在到2035年。通过发挥「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中国到2035年,还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在8%的潜力之下,实现6%的增长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第二阶段是从2036年到2050年,他相信这个阶段中国经济仍有6%的增长潜力,只要努力实现4%的增长,就能实现到2049年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美国一半的目标。 Source …

TJ高中录取改革 被判歧视亚裔 费郡公校将上诉

TJ高中录取改革 被判歧视亚裔 费郡公校将上诉 世界新闻网 3/08/2022 全美知名的北维州汤玛斯杰弗逊高中(TJ高中)招生改革从2020年至今经历波折起伏,联邦法官近日判决该校新招生制度歧视亚裔群体,必须终止实施,此裁决标志亚裔社区的胜利,不过推动录取改革的费郡公校系统(FCPS)对此表示将会上诉。 联邦法官希尔顿(Claude Hilton)在判决书中指出,TJ高中的招生改革旨在增加非裔和西语裔学生,属于非法的「族裔平衡」(racial balancing),此外将入学考试和申请费取消,转而用「不透明」的方式将学生的家庭收入、英语会话水平等纳入招生标准也不公平,因此录取制度必须终止。 该裁决对亚裔社区是一大胜利,但费郡公校教委主席佩卡斯基(Stella Pekarsky)近日通过声明称「该裁决结果没有法律支持」,因此将会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案上诉,力图确保新的招生机制能继续运行。 佩卡斯基说,费郡公校教委也将向法官争取,让TJ高中继续推进2026届学生的招生流程,同时该校也将考虑下一步行动。 她表示,终止现行的招生制度将「给正在申请TJ高中的学生带来很大压力和不确定性」,大约有2500名学生申请2022年入学(即2026年毕业生),这些学生都已进入筛选系统,符合GPA达3.5、修过多元课程等要求,「终止招生制度将严重影响明年的入学工作,此外也将打乱学生选课、教学安排、课程设计等。」 提吿费郡公校教委的「Coalition for TJ」联合创始人、TJ高中学生家长诺玛妮(Asra Nomani)说,费郡公校(上诉)的行为相当于在歧视亚裔群体方面固执己见,「TJ高中应重回不考虑族裔(race-blind)的招生方式,让学生的努力不再白费。」 TJ高中多年被评全美第一的公立高中,招生改革前亚裔学生占比超过七成,而非裔、西语裔学生数量明显较少,维州费郡公校(FCPS)教委近几年以平衡各族裔学生数量为由推进招生改革,引起亚裔社区的强烈反弹,去年该校开始以新的「综合评估」方式招收2021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在此录取机制下,亚裔学生占比从73%降至54%,非裔从1%升至7%,西语裔从3%增至11%。 Source 维州学校改招生政策 被裁定歧视亚裔 法官喊停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02/27/2022 维珍尼亚州联邦法院裁定,州内1家“全美最佳公立学校”的高中修改招生政策后,虽然旨在提升非裔和西裔学生的比例,但同时也歧视亚裔学生,因此需要终止相关政策。校区表示不服裁决将继续上诉。 …

中国人均GDP达1.25万美元 学者:今年将成高收入国家

中国人均GDP达1.25万美元 学者:今年将成高收入国家 世界新闻网 3/03/2022 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达到1.25万美元,超越世界人均水准。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预计,中国最快今年就能成为「高收入国家」。他强调,这在人类历史上将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在中新社3日注销的专访中,对于中国是否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林毅夫指出,中国去年人均GDP与世界银行2021年最新设置的高收入国家标准1万2695美元已十分接近。从数据来看,中国距离世银的高收入国家标准仅一步之遥。 林毅夫说,「我相信,在未来一年、两年或是最慢到『十四五』规划完成之前,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一定可以实现。」 他指出,若按目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计算,中国应该今年底就能跨过1万2695美元的门槛成为高收入国家。但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按现价美元计算,美元汇率会波动,所以,留点余地的话,可能是明年,最晚也不会晚于2025年,中国一定可以成为高收入国家。 林毅夫表示,现在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约为16%,中国人口占全世界的比重约18%。所以如果中国顺利跨过高收入国家门槛,全世界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就要「翻一番」多。 他认为,中国要实现「第二个百年」(中共建政百年)目标,今年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经济仍需保持比较高的增速。合理的增长目标是到2049年,中国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美国的一半。 林毅夫指出,这意味着,从2019年到2049年的30年间,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率应该达到4.5%,「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林毅夫将这30年划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现在到2035年。通过发挥「后来者优势」和「换道超车优势」,中国到2035年,还有8%的经济增长潜力。在8%的潜力之下,实现6%的增长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可以实现的目标。 第二阶段是从2036年到2050年,他相信这个阶段中国经济仍有6%的增长潜力,只要努力实现4%的增长,就能实现到2049年人均GDP(按购买力评价计算)达到美国一半的目标。 Source 《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中美之间出现惊人对比! 来源:环球网 9/03/2021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的规模与美国差不多大了。这是一个惊人的对比。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9月1日文章,原题:美国权力的未来 近年来,外交政策思想家们考虑最多的莫过于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是否处于不可逆转的衰落这一问题。最近在阿富汗发生的事件——标志着美国从亚洲的又一次撤退——肯定会助长这种情绪。但对美国政策制定者来说,一个更长期的问题是中国力量的稳步上升。中国是否即将超越美国?衡量世界事务中这种转变的最佳经济和军事标准是什么?或者说,美国主导的时代是否正在结束,取而代之的是亚洲世纪?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9月1日文章,原题:美国权力的未来 对最后一个问题急于说“是”可能是不明智的。当前的许多情况与笔者上世纪80年代写《大国的兴衰》时差不多。事实上,过去40年里,美国的相对地位曾一度回升,比如苏联解体后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及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然而,与其他大事相比,这样的回升是短暂的,且对美国不利。不妨考虑如下三个重大的和长期的转变:在国际关系、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方面。 首先,半个世纪前冷战的两极世界以来,战略-政治力量的组合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国际体系包括四五个非常大的国家。无论是通过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其中任何一国都无法迫使其他国家做他们不想做的事情。这标志着世界权力的一个极其重大的重新分配。因此,说美国仍然是第一,即便没错,也是片面的。因为就算美国是丛林中最大的大猩猩,它也只是一群大猩猩中的一个! 第二个变化,是美国军队比上世纪80年代时要小得多,也老旧得多。空军究竟能继续修补和飞行其有着70年历史的B-52轰炸机多久(它们比所有现役军官的年龄都大)?而海军还能继续整修其30年的“伯克”级驱逐舰多久?由于五角大楼定期将舰艇部署到不同地区,美国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舰艇来履行其众多的全球承诺。因此,在历史学家如笔者看来,美国就像老迈的哈布斯堡王朝,军队虽然庞大但疲惫不堪。 美国军力规模问题的背后,潜藏着一个更大的问题:在未来某个无人机主导的战场上,美国相对中国、俄罗斯或伊朗等对手的胜算可能会发生变化,美国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美国负担得起保持领先的代价吗?美国需要坦率地问自己,要拥有一支能够履行众多义务的军队,可能需要其GDP多大比例的军费(目前约为3.5%)。即使是4%也远远不够,6%可能差不多,但这个代价太高了,经济学家和国会肯定会大声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