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下调工资福利支出预算 降幅达17% 5/15/2023 中国证监会今年削减了工资福利支出的预算,这意味着在中国启动数十年来最大力度的机构改革后,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将进一步减薪。 彭博社根据去年的预算报告计算得出,中国证监会今年的工资福利支出预算为1.703亿元(人民币,下同,约3300万新元),同比下降17%。 具体来看,基本工资部分略有增加,而占总薪酬逾一半的津贴补贴预算同比下降10%至1.124亿元。总预算也同比下降3.6%。 今年3月中国启动机构改革,进一步收紧对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改革方案中提到,中国央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将执行国家公务员工资待遇标准。 知情人士当时透露,基于改革要求,部分工作人员薪资待遇可能减少50%以上。 中国证监会和银行业监管机构过去划分与政府机构不同,员工薪酬的自主空间更高一些。 Source 这届打工人 上班最“费钱” 燃财经 5/14/2023 这届“打工人”,不仅因为本就较大的房租、生活压力难以攒下钱,甚至还因工作压力过大,想要“对自己好一点”而“倒贴钱”上班。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沙拉,选择了去上海工作,税后1.2万元的薪水,在同龄朋友里,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只是由于公司经常要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实在不想来回折腾的沙拉,不得不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 “20多平米的开间,月租金高达4800元。”沙拉感叹到,再加上几乎一日三餐都要在公司吃,而公司所在的位置又是上海比较繁华的街区,一碗面动辄就要50元,所以每天的餐费也要120元左右。 除了上述必需的开支外,沙拉表示,同事们偶尔还会下午茶,一起拼个咖啡、奶茶,和同事谈内部合作的时候,出于礼貌也会请对方喝一杯咖啡。 “零零散散下来,光是吃和住就几乎搭进去了我全部的工资。最开始花这么多钱租房子是因为觉得通勤上下班的钱和时间能省下来,结果后来发现,该省的没省,不该花的却越来越多。”沙拉无奈地说道。 事实上,并不只是刚毕业的沙拉有着“省不下钱”的困惑,已经工作超过5年、年薪达50万元的小李同样觉得“上班真的很费钱”。 小李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偏商务类的,由于需要了解产品技术,总是要和技术经理“混”在一起。 “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年薪都在300万元左右,消费水平自然也会比我高很多,日常的工作午餐,都经常会去吃日料、茶餐厅,人均消费在千元左右也是常事。”小李坦言,但出于工作需要,为了更好的打理客户关系,自己都要请客。 除此之外,为了谈客户的时候形象更佳,小李还要花钱去购买一些和自己平时风格完全不同的包和西装。“需要花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了,看似50万元的年薪,到现在却连买房子的钱都没存下来。”小李直言。 和小李和沙拉一样,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发帖表示,“上班实在是太费钱了!”“突然发现每天上班好费钱”“拼死拼活工作,为了咖啡店贡献营业额”,还有网友表示“不上班的话一天也花不了10块钱。” 本期小酒馆,燃次元和几位上班“费钱”的年轻人,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聊了聊他们不得不花的费用都去了哪里。 …
Category: OPINIONS
G7称中「经济胁迫」 环时批:强盗头子竞选警局长 太荒诞 中国新闻组 5/14/2023 七大工业国集团(G7)峰会下周举行,峰会最后联合声明草案13日提早曝光。美方知情官员透露,G7下周峰会时,领袖们将发表一份关于中国在全球各地「使用经济胁迫」的声明。对此,环球时报社评指出,这是强盗头子竞选警察局长,太荒诞。 社评文章称,如果真是这样,就意味G7继公然干涉台湾问题之后,又企图将遏华战线扩展到政经结合部的新领域。这主要体现的是华盛顿的意思,但日本作为今年G7的轮值主席国,在推动遏华串联和动员方面,比美国表现得还要积极和激进。 G7正在进行功能转换,不容中国人不对它保持高度的警惕。 文章指,选择所谓「经济胁迫」作为对中国的攻击点,是很荒诞的,特别是这样的指责来自华盛顿和东京。 文章说,反对经济胁迫的大旗中国有资格扛,美国最没资格扛。这么多年,美国经济胁迫的行为不胜枚举,贡献了不少教科书级别的案例。最新一例即是让它的西方盟友敢怒不敢言的「芯片(芯片)法案」。强行打造排挤中国的芯片「小圈子」,遭到破坏的不只是全球芯片行业,还有可能被「一分为二」的全球产供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欧洲国家还紧随华盛顿炒作中国的所谓「经济胁迫」,就显得有些滑稽了。这难道不是助纣为虐,支持强盗头子竞选警察局长吗? 文章表示,美国及其盟友炒作的所谓中国「经济胁迫」,其实并无多少新意。炒来炒去,举得最多的是立陶宛和澳洲这两个例子。必须强调,它们跟「经济胁迫」毫无关系。 文章称 ,炒作所谓「经济胁迫」,其实也是一种「政治栽赃」。一些美西方国家给中国扣「经济胁迫」的帽子,还有另外一个阴暗的用心,就是对中国搞道德绑架,以便自己在挑衅、损害中国利益时没有后顾之忧。他们不愿克制干涉中国内政的冲动,还不想承担错误行为的代价和后果;既不尊重中国,又想从中国那里单方面获利,这可能吗? Source G7与中国中亚峰会几同时登场 被视为外交擂台 中央社 5/14/2023 7大工业国集团(G7)广岛峰会19至21日将登场,中国问题成为峰会焦点。而由中国及中亚5国出席的「中国─中亚峰会」则将于18至19日在西安登场,由于近乎同时举行,两者被视为「外交擂台」。 G7广岛峰会前,G7在地主国日本先后举行外长会议及财长会议,中国问题一如预期成为会议焦点,且会后发表的相关内容颇不为中国所喜。而基于这2项会议的指针性,外界普遍预期,中国问题势必会成为G7峰会的重要议题,并认为这项峰会恐将对中国作出更强硬的表态。 路透稍早报导,据熟悉内情的美国官员透露,G7广岛峰会可能发表一份关切中国对他国使用「经济胁迫」的声明,并成为会议公报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份声明预料还将搭配更广泛的书面提案,内含7国如何合作因应来自任何国家的「经济胁迫」。 中国的反应已显而易见。针对G7外长会议联合声明对中国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公开声称,这项声明「充斥着傲慢、偏见和反华遏华的险恶用心」,并向地主国日本提出交涉。 中国学者熊李力则直指,G7峰会极可能将矛头指向中国,原因有3。1是美国有意将中国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以中国「经济胁迫」议题将俄乌战争相提并论以遂行目的;2是美国期望拷贝联欧制俄的同一手法,在亚太地区打造针对中国的联盟;3是中国市场吸引力太大,美国必须离间G7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以拉拢配合美国对中战略。 相形之下,由中国主导的「中国─中亚峰会」,与会者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总统。且除土库曼斯坦总统外,其余4国总统都将同时对中国进行国是访问,使本周成为中国今年度已知最热闹、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周」。 从前苏联独立的中亚5国,一向被俄罗斯视为「后院」及势力范围。因此,中国选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节节失利之时主办「中国─中亚峰会」,被普遍认为是在「挖俄罗斯墙脚」,但俄罗斯也因此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挖墙脚。 …
北京加强多边外交力道 六国元首本周将相继访中 世界新闻网 5/14/2023 中国在与美国关系持续紧绷之际,积极拓展多边外交。14日起的一周内,将有六国元首相继到访中国。其中,18至1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亲自主持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这是中国今年首场重大「主场外交」活动,中亚五国元首都将出席,这也是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31年来首次实体举行峰会。 《上观新闻》报导,打头阵访问中国的是东非国家厄立特里亚总统阿夫瓦基(Isaias Afwerki),于14日抵达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今年是中厄建交30周年,访华期间,习近平将为阿夫瓦基举行欢迎仪式和宴会,国务院总理李强也将与阿夫瓦基会面。 紧接着,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元首将于16日起陆续抵陆访问,并于18、19日出席在西安举行的中国—中亚峰会。汪文斌指出,「这是建交31年来,六国元首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在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近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互日趋密切。去年1月,习近平与中亚五国元首举行视频峰会,庆祝双边六国建交30周年。其后中亚五国元首又在北京冬奥齐聚。去年9月,习近平在新冠疫情发生后首次出访,也是前往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 2020年7月,疫情下「中国+中亚五国」首次外长会谈通过视频方式举行。去年6月8日,在第三次外长会议上,各国决定创建元首会晤机制,举行定期会晤。根据与会国共识,首届峰会由中国举办,并于上个月底在西安举行中国—中亚外长第四次会晤。 中国不仅持续经营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更积极拓展多边外交。5月8日至12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出访德国、法国、挪威等国。15日起,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也将赴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等五国访问,就政治解决俄乌战争与各国进行沟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办主任王毅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5月10日、11日在维也纳会晤;秦刚与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分别于5月8日及11日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尽管美中交流没断过,角力战也没有停下来。汪文斌重申,美方不能一方面讲沟通,一方面却不断对中国打压遏制,「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他并敦促美方端正对华认知,尊重中方的底线红线,停止损害中国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中方相向而行,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正轨。 此外,G7峰会即将于19至21日举行,日本是今年峰会轮值主席国。上月G7在日本召开外长会并发布联合声明,当中针对东海、南海、台湾、新疆、西藏等问题进行讨论。人民日报对此则发文批评称,从G7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消息看来,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G7峰会,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Source 中国官媒批G7峰会:沉迷搞“小圈子” 影响力会变更弱 5/13/2023 有消息称下周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针对中国发布相关声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六(5月13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文章指出,从七国集团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信息看,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跳不出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文章说,尽管七国集团仍旧习惯于摆出一副代表国际社会的架势,但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七国集团全球影响力持续下降的态势难以改变。 文章认为,七国集团想向全球强推其价值观和标准,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和现实支撑。美国治理乱象迭出,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等痼疾加重,美式民主和人权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一再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离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还违背国际法义务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丑闻不断发酵。文章引述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犀利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七国集团是一个旧时代的集团。 文章说,面对影响力下降危机,七国集团非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热衷于强刷存在感,附和炒作美国为打压他国而制造的种种议题,给世界增添分裂和对立。七国集团还配合美国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妄图在全球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感。 文章提到,在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之际,今年的七国集团峰会抛出了一个议题——“经济安保”。从媒体报道分析看,所谓“经济安保”无非是要继续把经济问题泛安全化、意识形态化、武器化,打着“安全”的幌子推进“小院高墙”“脱钩断链”,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优势,千方百计遏制打压别国正常发展。 文章批评,在事关世界经济、全球发展的重大议题上,七国集团表现得无力、无能,不仅经常口惠而实不至,反倒把心思用在试图垄断发展权利、给他国发展使绊上,大搞“经济胁迫”,只能让其在国际社会更加不受待见。 …
业者:拜登太阳能新法优惠太少 不足以吸引厂商回美 反助中国宰制 世界新闻网 5/14/2023 美国太阳能业者说,拜登政府12日出枱的法规本想决定哪些公司及厂商,可以由新的太阳能业税赋优惠而获利,但业者批评说,这些政策方针不足以把厂商由中国吸引回美,只会「巩固中国对太阳能业的支配」。 纽约时报报导,这批法规源自拜登的全面洁净能源法案,提供税负优惠等诱因,试图刺激更多太阳能工厂在美建厂,减少美国对中国洁净能源商品的依赖,而能减轻气候变迁的冲击。 财政部在新公布的方针中指出,再提供10%的免税额,给在美组装太阳能源板的厂商,哪怕他们只是由外国进口硅晶圆,来组装太阳能源板。依拜登的新气候立法,太阳能及风能场可以为他们设施的成本,申请30%的抵税额。 政府高层11日表示,试着采取更平衡的手法,倾向于强迫供应链返回美国。但中国对全球太阳能产业有支配力,造出对拜登政府很棘手的算式,既想提升美国生产太阳能产品,但同时又确保要供应充裕低价的太阳能源板,以减少碳排放。 官员们表示,等到美国供应链变强时,拜登政府应有余裕再改变法规。财长叶伦表示,依降通膨法规定的国产品红利,可提升美国制造业,钢铁也在其中,因此美国劳工及公司得继续受惠于拜登的投资美国施政;这些税务优惠可以增加投资,确保洁净能源经济成长时,全国人民都能分享到。 *** *** 但批评方指出,新法规力道不足,无法提供诱因给各公司把太阳能供应链移出中国。 「太阳能源业者力挺美国联盟」(Solar Energy Manufacturers for America Coalition)首席执行官卡尔(Mike Carr)表示,此举「错失机会,无法在国内打造出太阳能制造业供应链」,「事实很简单,今天的宣布有可能让关键领域,如太阳能硅晶圆、太阳能锭块、多晶硅生产,其原本计划的投资规模缩小。中国目前生产的太阳能硅晶圆占全球97%,让他们对多晶硅及电池的生产,有可观的控制力」,联盟担忧新出的方针反而巩固中方对太阳能供应链这些关键部分的宰制。 Source 中国造芯难 OPPO宣布终止研发芯片 中央社 5/12/2023 …
这届打工人 上班最“费钱” 燃财经 5/14/2023 这届“打工人”,不仅因为本就较大的房租、生活压力难以攒下钱,甚至还因工作压力过大,想要“对自己好一点”而“倒贴钱”上班。 今年研究生毕业的沙拉,选择了去上海工作,税后1.2万元的薪水,在同龄朋友里,不算多,但也不算少。只是由于公司经常要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实在不想来回折腾的沙拉,不得不在公司附近租了房子。 “20多平米的开间,月租金高达4800元。”沙拉感叹到,再加上几乎一日三餐都要在公司吃,而公司所在的位置又是上海比较繁华的街区,一碗面动辄就要50元,所以每天的餐费也要120元左右。 除了上述必需的开支外,沙拉表示,同事们偶尔还会下午茶,一起拼个咖啡、奶茶,和同事谈内部合作的时候,出于礼貌也会请对方喝一杯咖啡。 “零零散散下来,光是吃和住就几乎搭进去了我全部的工资。最开始花这么多钱租房子是因为觉得通勤上下班的钱和时间能省下来,结果后来发现,该省的没省,不该花的却越来越多。”沙拉无奈地说道。 事实上,并不只是刚毕业的沙拉有着“省不下钱”的困惑,已经工作超过5年、年薪达50万元的小李同样觉得“上班真的很费钱”。 小李表示,自己的工作是偏商务类的,由于需要了解产品技术,总是要和技术经理“混”在一起。 “要知道,他们很多人的年薪都在300万元左右,消费水平自然也会比我高很多,日常的工作午餐,都经常会去吃日料、茶餐厅,人均消费在千元左右也是常事。”小李坦言,但出于工作需要,为了更好的打理客户关系,自己都要请客。 除此之外,为了谈客户的时候形象更佳,小李还要花钱去购买一些和自己平时风格完全不同的包和西装。“需要花钱的地方真的太多了,看似50万元的年薪,到现在却连买房子的钱都没存下来。”小李直言。 和小李和沙拉一样,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纷纷发帖表示,“上班实在是太费钱了!”“突然发现每天上班好费钱”“拼死拼活工作,为了咖啡店贡献营业额”,还有网友表示“不上班的话一天也花不了10块钱。” 本期小酒馆,燃次元和几位上班“费钱”的年轻人,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聊了聊他们不得不花的费用都去了哪里。 01.百元早餐“吃亏”自己 菲菲 | 26岁 金融从业者 在吃这件事情上,只要是工作日,我的开销就直线上升。 我们公司有个不太好且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会议特别多。我作为一个小小的项目经理,每周一从午饭之后开始,先参加公司周会,然后参加团队周会,再和其他部门开项目周会。 除此之外,每天跟进项目,对接各部门需求的会议也非常多,这就导致正经早11点到晚6点多的上班时间几乎都在开会。我也因此不得不提早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和无需上会的工作。 我家离公司比较近,步行只需要15分钟。通常我都是起床之后,空腹做有氧,然后洗澡出门,早餐也就只好去公司解决。 我们单位在上海闵行区的一个写字楼园区,通常楼下的餐厅都是11点之后才营业,而且卖的都是午餐盒饭或者面条。而我,基本上每天早上9点15就到了公司,所以星巴克、Tims …
G7与中国中亚峰会几同时登场 被视为外交擂台 中央社 5/14/2023 7大工业国集团(G7)广岛峰会19至21日将登场,中国问题成为峰会焦点。而由中国及中亚5国出席的「中国─中亚峰会」则将于18至19日在西安登场,由于近乎同时举行,两者被视为「外交擂台」。 G7广岛峰会前,G7在地主国日本先后举行外长会议及财长会议,中国问题一如预期成为会议焦点,且会后发表的相关内容颇不为中国所喜。而基于这2项会议的指针性,外界普遍预期,中国问题势必会成为G7峰会的重要议题,并认为这项峰会恐将对中国作出更强硬的表态。 路透稍早报导,据熟悉内情的美国官员透露,G7广岛峰会可能发表一份关切中国对他国使用「经济胁迫」的声明,并成为会议公报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份声明预料还将搭配更广泛的书面提案,内含7国如何合作因应来自任何国家的「经济胁迫」。 中国的反应已显而易见。针对G7外长会议联合声明对中国的指控,中国外交部公开声称,这项声明「充斥着傲慢、偏见和反华遏华的险恶用心」,并向地主国日本提出交涉。 中国学者熊李力则直指,G7峰会极可能将矛头指向中国,原因有3。1是美国有意将中国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以中国「经济胁迫」议题将俄乌战争相提并论以遂行目的;2是美国期望拷贝联欧制俄的同一手法,在亚太地区打造针对中国的联盟;3是中国市场吸引力太大,美国必须离间G7其他国家和中国的经贸关系,以拉拢配合美国对中战略。 相形之下,由中国主导的「中国─中亚峰会」,与会者包括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5国总统。且除土库曼斯坦总统外,其余4国总统都将同时对中国进行国是访问,使本周成为中国今年度已知最热闹、最重要的「主场外交周」。 从前苏联独立的中亚5国,一向被俄罗斯视为「后院」及势力范围。因此,中国选在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节节失利之时主办「中国─中亚峰会」,被普遍认为是在「挖俄罗斯墙脚」,但俄罗斯也因此无力阻止,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挖墙脚。 中国学者朱永彪表示,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干涉中亚地区的外部势力减少,中国与中亚合作空间比以前更大。另一方面,随着中亚国家在美国地缘战略轨道中的地位下降,中亚国家与中国合作的意愿也有所增强。 由于G7广岛峰会与「中国─中亚峰会」几乎同时举行,加上中国恐将成为G7广岛峰会的众矢之的,使得这两场峰会被外界赋予「打擂台」的印象。 虽然「中国─中亚峰会」的影响力与份量无法与G7峰会相比,但中国是否会借此机会释放利多拉拢中亚五国,以壮大自身在地缘上的影响力,并藉这场峰会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作出最新回应,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 另外,同一时间,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与美国白宫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Jake Sullivan)会面;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也连访德国、法国、挪威等国,都被视为中国试图缓和美中紧张关系,并在欧洲参与围堵中国的夹缝中求突破之举。至于成效,则尚待观察。 Source 中国官媒批G7峰会:沉迷搞“小圈子” 影响力会变更弱 5/13/2023 有消息称下周举行的七国集团(G7)峰会将针对中国发布相关声明,中国官媒《人民日报》星期六(5月13日)对此发表评论文章说,一国或一个国家集团号令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沉迷于搞“小圈子”,七国集团的影响力只会更趋式微。 文章指出,从七国集团近期一系列部长级会议以及美日媒体提前释放的信息看,即将在日本广岛举行的七国集团峰会跳不出挑动阵营对立的冷战思维,改不了大国富国霸凌欺压小国弱国的行事方式,摆脱不了非常浓厚的美式霸权“小圈子”色彩。 文章说,尽管七国集团仍旧习惯于摆出一副代表国际社会的架势,但随着国际格局深刻调整,七国集团全球影响力持续下降的态势难以改变。 文章认为,七国集团想向全球强推其价值观和标准,完全没有道义基础和现实支撑。美国治理乱象迭出,政治极化、社会撕裂、枪支暴力、贫富差距等痼疾加重,美式民主和人权让人大跌眼镜;日本不但一再突破“专守防卫”原则,背离日本宪法的和平理念,还违背国际法义务强推核污染水排海计划;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学校丑闻不断发酵。文章引述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犀利指出,从全球视角来看,七国集团是一个旧时代的集团。 文章说,面对影响力下降危机,七国集团非但不反思自身问题,反而热衷于强刷存在感,附和炒作美国为打压他国而制造的种种议题,给世界增添分裂和对立。七国集团还配合美国编织所谓“民主对抗威权”虚假叙事,妄图在全球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引发国际社会普遍反感。 …
![](https://cinfoshare.com/wp-content/uploads/2022/08/VeritasTechOwl-Small.png)
新媒体为何没能颠覆传统媒体? 华尔街见闻 5/14/2023 “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也是被和他们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颠覆。 在Youtube拥有850万粉丝的VICE集团将申请破产重组。目前,VICE董事会还在寻找解决方案摆脱危机,包括在市场上寻找新的投资者,但希望比较渺茫。 VICE曾经红极一时。作为新媒体的代表,VICE因专注于年轻人和亚文化,自成立便获得了广泛关注,包括默多克、迪士尼在内的媒体巨头都希望通过投资VICE而从其对年轻人吸引力中分一杯羹。2017年,VICE的估值达到 57 亿美元。 但在2022年12月,VICE寻求融资的估值仅为15亿美元。估值大幅缩水的背后,一方面是VICE年收入未达预期,更重要的是,曾经以吸引年轻人为核心竞争力的VICE正在失去年轻人——他们的注意力转向了以TikTok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平台。 无独有偶,同样作为新媒体并红极一时的Buzzfeed也于4月20日关停新闻业务。2017年,Buzzfeed因未达到年度营收目标,裁员约100人,此后Buzzfeed的经营情况并未好转,并陆续进行了几轮裁员。到2022年第四季度,Buzzfeed的广告收入同比大幅下降27%,再叠加硅谷银行破产的影响,其经营情况已极度恶化。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面临的困境有不少共同之处,比如用户流失、营收下滑等。他们的消亡不仅仅是个例,更加反应了当下整个媒体行业面临的难题。 消灭你与你无关 科幻小说《三体》中一个听起来极为霸道嚣张但细思却极为智慧的观点是“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在书中,一个无意中路过了人类文明的歌者文明,发现了人类,于是就像捏死一直蚂蚁一样,顺手灭掉了太阳系。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人类文明什么都不是。 这便是降维打击。对被打击对象来说,这是没有还手能力的一种打击。在商业领域,这样的降维打击在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轮番上演:打败百货公司的不是另一家更好的百货公司,而是电商和直播带货;打败搜索引擎的不是另一个更好搜索引擎,而是算法推荐…… 作为新媒体的代表,BuzzFeed和VICE也是被和他们业务模式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平台颠覆。 他们原本的目标是颠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希望成为免费提供高质量新闻内容的阵地,而不是像传统媒体那样面向读者收费。其中,BuzzFeed发布过多篇有影响力的政治新闻,而VICE则更加专注于未被传统媒体重视的亚文化内容,以吸引年轻读者。 两家新媒体平台都希望以高质量内容吸引读者,再用流量吸引广告主进行投放。免费提供内容的模式相比于传统媒体的订阅付费拥有优势。 BuzzFeed成立之初,Facebook上的新闻都是链接到各家媒体官网上的,点击链接会单独在浏览器页面中打开,这对BuzzFeed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流量来源。2015年,Facebook调整产品策略,邀请媒体在Facebook开通媒体账号,直接把内容托管到Facebook平台上。 这样的调整让内容供给不再仅被作为专业化内容生产机构的媒体所掌控,社交媒体平台大大作为个体内容生产的供给,并且对内容分发拥有绝对的掌控能力,很大程度上消解了专业内容生产机构内容的稀缺性,也分流了用户的注意力。 其中,BuzzFeed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便是2017年Facebook和谷歌加强了对网络广告市场的控制,吸走了大量广告投放,这导致其没有完成年度营收目标。最近一年多,BuzzFeed的营收仍然在下滑。财报显示,BuzzFeed在今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下降27%,广告和内容收入都下降至少30%。 主要面向年轻人服务的VICE受到TikTok的冲击更大。不仅是读者和广告主用脚投票,当投资者看到这样的趋势之后,也对VICE能否把流量转化为收入保持谨慎态度,最终的结果就是VICE营收下滑,估值大幅缩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和Facebook、TikTok等社交媒体相比,BuzzFeed和VICE无论在流量还是内容供给数量上都没有任何竞争优势,陷入困境也实属正常。 市场还需要大众媒体吗? 在BuzzFeed和VICE等新媒体陷入经营困境的同时,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并没有像此前业界预言的那样被颠覆掉,反倒活得很滋润。 …
面试到一半公司突然「没了」 遭曝是OPPO旗下芯片公司 世界新闻网 5/14/2023 日前中国手机大厂OPPO宣布,解散集团旗下IC设计公司哲库科技(ZEKU),导致超过3,000名员工面临失业,也为中企打造自主芯片的雄心蒙上一层阴影。值得注意的是,12日宣布解散当天,哲库还正在进行招聘,上海一名面试者自曝,他正准备进行第二轮面试,结果一早就收到通知说公司服务器断了,面试改到隔天,但当晚就看到公司「没了」的消息。 综合羊城晚报等中国媒体报导,5月12日,上海一名哲库科技的面试者揭露,他在通过第一轮的技术面试后,与应聘公司继续预约六轮大面试,分别预计于12日、13日完成。但12日一早,公司通知他们服务器断了,员工无法登录,因此取消面试。 该面试男子说,当时对方表示,预计一天内可以修理好,13日再举办面试。结果当天晚上,他就看到哲库科技宣布解散的消息,过程实在是「很有戏剧性」,竟然面试到一半,公司没了。 据报导,对于已通过面试录用,但还没报到的应届毕业生,哲库科技也提供了两个方案,一是加入OPPO,薪资不变,第二个是提供补偿金。 哲库是OPPO旗下的IC设计公司,类似华为旗下的海思科技,解散后,目前中国手机器业者只剩华为、小米还持续推动芯片研发。 OPPO表示,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公司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哲库科技前身是OPPO于2019年成立的守朴科技,隔年就改名为哲库,总部设在上海,团队有约超过3,000名员工。 当年在中美科技战的背景下,OPPO喊出自研手机芯片,加入中国手机业的「造芯(芯片)热潮」中,并从海思、高通、联发科等企业挖角人才,预计投入人民币约500亿元(71.9亿美元)资金。如今却出现如此「戏剧性」的结果,解散之急迫也让众人始料未及。 Source 中国造芯难 OPPO宣布终止研发芯片 中央社 5/12/2023 中美科技战持续升级之际,中国造芯运动再传噩耗。因为烧钱不敷成本,手机大厂OPPO今天决定终止研发芯片,关闭旗下的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ZEKU),逾3000员工面临失业。 OPPO退出后,中国手机业只剩下华为、小米自研芯片。华为此前研发出5G芯片,但因为遭美国制裁,迄今只能生产4G手机。 综合澎湃新闻、证券时报等陆媒报导,不到4年时间,OPPO决定终止芯片研发业务。 OPPO今天表示,面对全球经济、手机市场的不确定性,经过慎重考虑,公司决定终止哲库ZEKU业务。 OPPO在声明中称,「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会妥善处理相关事宜,并将一如既往做好产品,持续创造价值。 OPPO于2019年8月成立守朴科技,隔年改名为哲库科技,总部设在上海,并在北京、西安、成都、美国和日本等地成立设计分部,团队超过3000人。 OPPO当时喊出投入人民币500亿元(约72亿美元)做自己的手机芯片,祭出高薪在业内积极抢人,其中不少来自华为海思、高通、联发科等芯片设计龙头资深人员。 哲库研发量产的是ISP(图像信号处理器)芯片,而不是最难的手机内核芯片SoC,虽然盛传OPPO欲造出自己的SoC。OPPO手机目前搭载高通、联发科的S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