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克兰粮食运不出 罗马尼亚农民:战争带来大好机会 世界新闻网 6/27/2022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沿海封锁使数百万吨小麦和玉米困在乌克兰境内无法出口,全球粮食市场发生巨变。随着饥荒肆虐非洲、中东和亚洲其他地区,对新供应商和替代航运路线的疯狂争夺正在上演。但是,危机就是转机,一个属于罗马尼亚的转机。 纽约时报报导,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外的一处农场,务农近30年的柯比亚(Catalin Corbea)说,大麦再10-14天就要收成了,「由于战争,罗马尼亚农民今年有大好机会」。 问题是罗马尼亚能否利用这个机会,扩大自己的农业部门,填补乌克兰海运不通而形成的粮食缺口。 罗马尼亚处于一个有利位置。自俄乌战争开打以来,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港——在乌克兰敖德萨西南方、同样位于黑海西岸——为乌克兰粮食提供了一个关键中转站。 罗马尼亚自己的农产数量虽然远远不如乌克兰,但也是欧盟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去年,有60%的小麦运往国外,主要是埃及在内的中东地区。今年,政府已拨款5亿欧元(约5.27亿美元)支持农业并维持产量。 但这个东欧国家也面临许多挑战:在粮价上涨的同时,柴油、杀虫剂和化肥等成本也同步上扬;以及,罗马尼亚各地与港口的交通基础设施过时,一直没有积极翻修,不仅减缓了自己的出口,也阻碍帮助乌克兰突破俄罗斯封锁的努力。 全球粮食体系战前就已经处于压力之下。疫情和相关的供应链窒碍推高燃料和化肥价格,各国干旱和非季节性洪灾频传,影响谷物收成。战事开始后,包括印度在内大约有20几个国家试图通过限制出口来增加自己的粮食供应,这又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 今年,欧洲、美国、北非和非洲之角国家(非洲东北角)都闹干旱,不利于收成。比方在意大利,河流水位降到足以露出一艘在二战中沉没的驳船,重要农业产区波河河谷已经开始实行用水配给。 在柯比亚的农场,降雨也不如他期望的那样丰沛,但他弯腰抓起一把潮湿的黑土说:「这土地很完美。」 担任小镇市长的柯比亚有1万2355英亩的地,雇了50名员工,每年营收1000万欧元,近年来砸大钱投资技术和灌溉。在一列列排得整整齐齐的玉米田里,茂盛绿叶之间有个为玉米浇水的中心枢轴式灌溉系统,就像是张开了翅膀的巨型翼龙骨架。 柯比亚说,由于粮价上涨,加上安装浇水设备提高产量,预计今年收入将增加足足50%,也就是500万欧元。 虽然柴油、杀虫剂和化肥的成本涨到两倍或三倍高,至少就目前而言,柯比亚说,谷物售价已远远抵消增加的成本。但他指出,价格波动太大,农民必须确保未来的收入能支应他们的长期投资。 其他大农场已经获得回报。罗马尼亚农企Agricover的总经理 平卡(Ghita Pinca)说:「获利增长是有史以来最大幅度,你无法想像。」他表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巨大,而这取决于农民能否对灌溉系统、保存设施和技术进行更多投资。 农场规模小的农民,日子就比较难过。例如距柯比亚农场大约150英里的地方,几乎是罗马尼亚最东南角,莫西亚(Chipaila Mircea)的1975英亩土地同样种植大麦、小麦和玉米,但那里的天气比较干,收成不如去年,再加上化肥和燃料等成本上扬,他预期今年获利减少 。 莫西亚的榖物也从康斯坦察港出口。这个港口是罗马尼亚的粮食和贸易枢纽,将欧洲中部和东南部的内陆国家,塞尔维亚、匈牙利、斯洛伐克、摩尔多瓦、奥地利,与中亚、东亚和高加索地区连接起来。该港去年处理了6,750万吨货物,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粮食。乌克兰的敖德萨港现已关闭,部分产品通过康斯坦察出口。 根据罗马尼亚总统尤翰尼斯(Kla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