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鸦片战争和犹太人沙逊家族 By Mandai 01/10/2022 1838年,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鸦片重灾区广东禁烟,次年林则徐扣留英国鸦片2万箱并将之销毁。面对惨重的损失,恼怒的犹太鸦片巨商大卫·沙逊联合众商人,要求英国政府为他们复仇并挽回损失,于是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暴发,战争以中、英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结束。《南京条约》规定: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西班牙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沙逊家族(Sassoon family),是一个具有伊拉克犹太人血统的国际知名家族,原本以巴格达为根据地,后来迁移至印度孟买,再扩散至中国、英国及世界各地。虽然其起源并未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他们具有中世纪安达鲁斯地区最富有家族之一的伊本·秀珊(Ibn Shoshans)家族的血统。自18世纪开始,沙逊家族便成为全世界最富有家族之一,经营的事业领域扩及亚洲大陆各地。 沙逊·本·塞利(1750 – 1830)是巴格达的首席财政官。他的儿子大卫·沙逊(1792 – 1864)受到持反犹态度的新任行政长官的迫害,1828年带领全家逃到波斯湾港口布什尔,1832年又逃到印度孟买。他在孟买成立了经营国际贸易的沙逊洋行,把他从巴格达带来的家族成员安置在印度、缅甸、马来亚和中国的各个分支机构,并在每处供养一位拉比。他的富裕与慷慨众人皆知,他在中国的上海外滩建造的沙逊大厦成为当地的著名地标。 他的8个儿子继续向四方扩展。他的首任妻子所生的儿子,伊利亚斯·大卫·沙逊(E. D. Sassoon,1820 – 1880)在1844年在沙逊家族中的一个来到中国。后来他回到孟买,1867年离开公司另外成立新沙逊洋行,办事处设在香港和上海。曾经是中国最大的鸦片贩子。另一个儿子阿尔伯特·大卫·沙逊 (1818 – 1896)在父亲去世后继承了公司,以建造印度西部的第一个湿船坞沙逊码头(Sassoon Docks)而著称。后来他和2个兄弟一起成为英国的显要人物,以及威尔士亲王,后来的爱德华七世的密友。 在迁入英国的家族成员中,爱德华·阿尔伯特·沙逊爵士(1856 – 1912),阿尔伯特之子,迎娶了艾琳·卡洛琳·罗斯柴尔德,而且从1899年直到去世一直是国会保守议员。该席位又由他的儿子菲利普·沙逊爵士(1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