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佳节租车好贵 南部州飙到1天100元

今年佳节租车好贵 南部州飙到1天100元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今年佳节租车令人头痛,就算租得到车,费用昂贵而且选择有限。 分析师和业界主管表示,租车业者赫兹(Hertz Global)等公司疫情初期因租客锐减大量出售汽车、之后需求回升忙补充车队,租车短缺始终短缺,如今更严重,越来越多人接种疫苗并计划出游,可租车辆有限。 就算有车可租,选择也有限。 旅游业者Kayak数据显示,行情最贵的12月全美平均每日租车费为81元,比一年前上涨31%;疫情前的12月日租车费平均近46元。暖和和冬季运动著称的城市费用更贵,夏威夷茂宜岛(Maui)、犹他州盐湖城(Salt Lake City)和蒙大拿州波兹曼(Bozeman)租车成本最高,每日超过100元。 Omicron变种病毐大传播,驱使人们放弃搭机改用租车。 家住芝加哥的吉里蒙特决定开车前往北卡罗来纳州,而不搭机飞往纽约度假,搜索半天最后到企业租车(Enterprise )柜台时,只剩两辆车,结果选择雪佛兰Spark超小型车,九天租车费725元,平均每天约较一年前全国平均值贵25元;因为车子小,5呎11吋男友只好坐后座。 租车业称,电脑芯片短缺致新车供应短缺未见纾缓,有些公司转而从拍卖和经销商购买二手车。 不过,租车费上扬让租车业利润增加;Avis Budget Group第三季调整后利润首次超过10亿元,主要拜租车费上涨之赐。 赫兹和企业租车表示,为化解顾客租车不易压力,将员工和车辆转移到需求旺盛的地点,并通过非传统管道如经销商购车。 赫兹第三季车队约39万辆车,比2019年底疫情爆发前少13万辆。 新车供应前景难料, 汽车业主管称,车厂产量恢复正常,库存应有所改善,但许多公司计划永久减产,可能影响租车供应商购车价格。 旧金山大气研究集团(Atmosphere Research Group)旅游业分析师哈特维尔特(Henry …

俄同时试射多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5分钟可抵乌克兰

俄同时试射多枚「锆石」高超音速导弹 5分钟可抵乌克兰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局势持续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亭24日表示,军方成功试射多枚「锆石」(Zircon)极音速飞弹,并称这是俄国「一次重大事件」。这是俄国当局首次报告同时成功试射数枚「锆石」飞弹。 普亭在电视谈话中表示:「测试成功,完美无瑕。」他说:「这是国家一次重大事件,也是强化俄罗斯安全和国防实力可观的一步。」 In one of the latest addition to Russia’s arsenal weapon, the nation carried out another successful test of its …

中国规定演艺经纪人要考证 台湾人得先通过政审

中国规定演艺经纪人要考证 台湾人得先通过政审 中央社 | 台北 12/26/2021 中国整顿娱乐业后,官方日前发布,要求演出经纪人员明年3月起必须通过资格认定考试。台湾人想在中国从事演出经纪活动也适用此法,想考证者须拥护中国「宪法」并有良好政治素质。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24日发布修订后的「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指修法目的是进一步加强演出经纪人员队伍建设和管理,规范演出经纪行为,明确国家对演出经纪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根据此办法,演出经纪人员包括个体演出经纪人和演出经纪机构中的专职演出经纪人员;将演出经纪活动确定为演出组织、制作、行销,演出居间、代理、行纪,演员签约、推广、代理等活动。 「演出经纪人员管理办法」规定了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的组织形式和管理职责,明确考试全国统一实施,每年举行一次。考试结束20个工作日内公布合格分数,由文旅部统一核发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 报考资格有4项: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道德品行」;三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以上学历; 年满18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但若因违反考试纪律等原因被取消考试资格未满2年的,或是因违反「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等规定,被认定为文化市场严重失信主体的,不得参加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 。 此管理办法的附则中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和台湾地区居民参加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认定考试,适用本办法」。 根据此办法,演出经纪人员不得在两家以上演出经纪机构从业,不得出租、出借演出经纪人员资格证,不得为含有「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25条禁止内容的演出提供服务,不得隐瞒、伪造与演出经纪业务有关的重要事项,不得对演出活动进行虚假宣传,不得为演员假唱、假演奏提供条件,不得有其他扰乱演出市场秩序的行为。 若演出经纪人员在从业活动中有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认定为文化市场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Source 学历贬值「没硕博难求职」 中国今年考研人数增加2成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央视新闻报导,中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5日登场,今年全中国共安排3600多个考点、17万个考场,有457万考生参加考试,报考人数比起前一年又年增加80万人,年成长逾两成。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研究生(包含硕博士生)招生规模也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间就增长了一倍。 从研究生招生的增量来看,近年来主要是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

圣诞夜单日确诊 佛州3.2万例创新高 全美增逾15万例

圣诞夜单日确诊 佛州3.2万例创新高 全美增逾15万例 世界新闻网 12/26/2021 虽然今年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但是全美24日的添加确诊数达15万1915例,只比去年同期少不到三成,显示在Omicron变种病毒传播下,疫情依然严峻;尽管相较于惊人的确诊数字,住院、病殁数据并未特别突出,但同样不容忽视。 相较于去年圣诞节录得的19万2081例相比,今年的添加确诊数只少约4万例,相当于少26%;目前七天平均每日确诊数达18万2682例,比上周多48%。 部分地区出现创纪录的疫情;本月10日时,佛州的七天平均每日确诊数仅1700例,但是24日的添加确诊数高达3万2850例,短短几天内就刷新过去3万1758例的单日确诊纪录。 在纽约州,24日的添加确诊数达4万4431例,比前一天多14%,刷新该州单日确诊纪录;纽约州长霍楚(Kathy Hochul)就说,Omicron变种病毒传染力「实在是太强、太强了」。 另一方面,与去年同日的2899人病殁相比,24日1013的病殁人数已下降72%;而在圣诞夜当天,全美因新冠肺炎而住院的人数为6万9000人,仍只有1月高峰期的一半。 在加州洛杉矶郡,24日每日添加确诊数达9998例,与上周相比多约200%,但是住院人数几乎没有变化。 从病例数据反映出Omicron的致病力可能没那么大,已得到愈来愈多科学研究支持,例如英国卫生安全局(Health Security Agency)的报告就指出,染上Omicron病毒的致死风险比Delta变种病毒低70%。 虽然目前的住院、病殁人数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但是有增加趋势:全国6万9000人住院虽比去年同期低50%,但是比上周多2%,而且有12个州的增加率超过10%。 范德比大学医学中心教授夏夫纳(William Schaffner)就表示,住院人数可能会减少,但「不会是零」,况且在部分地区住院人数上升,如果染疫民众太多,医疗体系仍有瘫痪之虞。 虽然病例数据显示,新冠疫苗产生的抗体对Omicron病毒来说可能效力较低,但依然必要,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报告指出,未接种者染上Omicron病毒的住院风险只比Delta病毒低10%。 而相较于全国七成以上民众已接种疫苗,自今年6月以来,染疫住院患者中,高达85%没有接种疫苗,在Omicron病毒威胁下,这些民众依然是高危险群。 Source 路透社:俄罗斯COVID-19病殁数破60万大关 中央社 | 莫斯科 …

短短10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彻底扭转

短短10年,俄罗斯人对中国的看法,彻底扭转 12/26/2021 我第一次去俄罗斯是2012年,当时俄罗斯人的富裕程度远超中国,人均GDP 高达1.54万美元,中国才0.63万美元,俄罗斯是中国的2.5倍。  当年的莫斯科机场,一瓶可乐要价150卢布!那时候,1卢布=0.2人民币,相当于30人民币,比世界第二贵的挪威,还贵10块钱!俄罗斯人不喝热水,但他们知道中国人喝,在莫斯科机场,卖热水也是一个生意,一杯热水要60卢布,相当于12块钱。莫斯科的部分物价,堪比北欧。 在欧洲赌城摩纳哥,我看见俄罗斯土豪们带着金发美女,开着豪车,招摇过市。莫斯科到摩纳哥,3100公里,相当于从哈尔滨到广州的距离(约3200公里),开车要32个小时。  2012年,俄罗斯已经从苏联解体的悲剧中走出,高油价带来的繁荣,让俄罗斯人意气风发,没人料到,他们将迎来一个巨大的石油泡沫。现在回头看,2012年,不仅是俄罗斯经济繁荣的一个巅峰,也是俄罗斯人对中国看法的分水岭。  在2012年之前,俄罗斯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的剧痛,但无论从科技、经济,文化上,俄罗斯都自认为是领先中国。而中国呢,就是那个“身材矮小,家境贫穷,穿着蓝袍,骑着自行车”的亚洲小老弟。  俄罗斯对于东方黄种人,总是有一种复杂的心态。 一方面,是恐惧怨恨。历史上,蒙古军队(又称鞑靼人)在如今的俄罗斯腹地,建立了金帐汗国,并统治俄罗斯二百多年,对于这段被蒙古人奴役的历史,俄罗斯人称之为“鞑靼枷锁”。 另外一方面,又是骄傲感激。18世纪的俄罗斯学者卡拉姆津甚至说:“莫斯科的强大应该归功于蒙古”。这句话是实话,如果没有蒙古人西征,俄罗斯领土不会有这么多。切尔基佐夫市场  中国人遍布全世界,海外华人大约有5000万,很多国家都有唐人街,在美国,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China Town,日本、韩国有“中华街”,欧洲、拉美,都有唐人街。  唯独俄罗斯没有唐人街,在莫斯科也有一个叫做“中国城”的地方,就是Kitay-Gorod,但那里却没有中国人。在俄语里,没有China这个词,他们称呼中国为Китай,转化为拉丁语是Kitay,直译就是“契丹”,Qidan—>Kidan—>Kitay,就是中国了。简言之,莫斯科的“中国城”,只是一个地名,里面并没有中国人聚集。  1990年代 ,在莫斯科有一个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叫Cherkízovsky rýnok(切尔基佐夫市场),中国人在那里,主要从事小商品批发生意。随着中国的生意越做越大,影响力越来越广,就引起了俄罗斯人的妒忌和恐慌,民间反华气氛高涨,连华人农场也被大规模推平,走投无路的浙江人、福建人,数量众多。2006年8月21日,俄罗斯极右组织“救世主”(俄语:Спас)对切尔基佐沃市场发动炸弹袭击,造成14人死亡。 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人均GDP)远不如俄罗斯,出口俄罗斯的商品,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科技含量,质量低劣。那一段时间,整个俄罗斯国家媒体都把在俄华商污名为“走私犯”、“小偷”、“假冒伪劣商品小贩”。 2009年6月18日,俄罗斯当局以“走私和假冒”为借口,销毁装载在6000个集装箱、价值约20亿美元经由灰色清关(低税简化报关手续)的商品。2009年7月15日,莫斯科市长卢日科夫市长宣布,永久关闭切尔基佐夫市场,并强行拆除。一时间,多少浙江商人的毕生积蓄,灰飞烟灭。从那以后,俄罗斯就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 中俄油气管线记性好一点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在2011年之前,中俄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就是输油管道,反反复复,进展缓慢。2003年,俄罗斯就提出建设“中俄原油管道”,原本的计划是,从俄罗斯输出直接通往大庆的“安大线”,但是途中却发生变数,俄方一度坚持改道输往日本。 俄罗斯有2个上不了台面的想法。首先,当时中国经济差,能消化这么多原油?其次,在俄罗斯人眼里,向发达国家日本出卖原油,是天经地义,但卖给“小老弟”中国,脸往哪搁!?俄罗斯不甘心作中国的原料供应地。于是,关于中俄输油管线的走向,结果多轮谈判,俄罗斯依然扭扭捏捏,举棋不定。 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俄罗斯也陷入衰退。在那个时候,能拿出真金白银买油气的,只有中国。一文钱难倒英雄汉,揭不开锅的俄罗斯,主动上门,寻求合作。2009年,中国贷款250亿美元给俄罗斯,作为交换条件,俄罗斯宣布从2011年起的20年内,每天出口30万桶原油给中国,并签署了中俄原油管道的启动协议。到2011年,整条管道才正式投产。前后经历了整整8年时间。 一方面,中国为俄罗斯雪中送炭。另外一方面,中国能源安全有了更大的保障。本该一拍即合的好生意,何苦磨蹭这么久?这就是俄罗斯的心魔作祟。 2014年,俄罗斯收复克里米亚,遭到西方围堵制裁,中国又伸出橄榄枝,签署了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项目。4000亿美元无疑是大单中的大单。2014年,俄罗斯的GDP仅为2.06万亿美元,40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当年GDP近20%了。如果没有中国雪中送炭,俄罗斯恐怕要被西方列强整得很惨…… 2019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西伯利亚力量”)已经正式投产,据Gazprom(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官网的信息,该项目最终每年将可以对华出口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今年,普京又主动提议,“俄气”启动了”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勘测工作。更重要的是,在”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基础上,要建设一条过境蒙古国、通往中国的管道项目。该项目的运输能力将达到500亿立方米。届时亚马尔的天然气,可以直通中国。  为什么今年俄罗斯如此主动呢?首先,因为俄欧关系不好,北溪2号依然难产,中国市场,不仅是靠山,也是筹码。其次,俄罗斯经济真的不行了,缺钱!再次,新能源来势汹汹,传统油气能源,成了节能减排的障碍,此时不卖,更待何时? 202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为3280亿立方米,如果俄罗斯管线全部贯通,输往中国的天然气可以达到1000亿立方米,相当于中国消费量的三分之一。  俄罗斯经济以前有一个段子,俄罗斯的GDP还不如中国广东一个省,现在这个段子过时了。2020年,俄罗斯的GDP仅为1.4万亿美元,总量低于我国的广东省和江苏省,人均GDP首次落后于中国。过去10年,俄罗斯卢布如水银泻地,2012年,1人民币兑换5卢布,到了2021年底,已经是12卢布。按照这个趋势,几年之内,俄罗斯的GDP很可能还会被“山东、浙江”超越。  可以说,俄罗斯先美国一步,走完了承认中国崛起的心路历程。刚开始,摆出一副傲娇的姿态,爱理不理,结果遇到危机,转身有求于中国,于是一拍即合。这样的剧情,经历多了,傲娇也就慢慢没了。  总而言之,这10来年,变化太快,俄罗日渐依赖中国的市场。对华贸易占俄罗斯外贸总额的15%以上,而对俄贸易仅占中国对外贸易的1%左右。 前几天,和一个在莫斯科的朋友聊天,他们两夫妻,生活在莫斯科郊区,刚收到一张物业单(包括,燃气费、电费、水费、管理费等),一个80平米的公寓,居然要7000卢布,以目前的汇率相当于人民币600。因为是冬季,遇到天然气涨价,所以采暖费特别贵。不过好在俄罗斯也有便宜的东西,比如牛肉,似乎只要30块人民币一公斤,至于面包、土豆,也不贵。在俄罗斯乡下,取暖主要依靠木柴,用电也很少,屋前院后种点菜,养点鸡,这样一来,取暖、卡路里、蛋白质……最基本的衣食住行还有保障。2020年,俄罗斯的最低工资是1万卢布,相当于900人民币。按照普京的说法,俄罗斯中产的门槛是月收入1.7万卢布(1500人民币)。以教师为例子,莫斯科教师的收入全国最高,但也只有5.1万卢布(4400人民币)。二线城市伏尔加格勒的教师平均收入只有2.3万卢布(2000人民币)。俄罗斯的人均GDP和中国差不多在一个层次,但莫斯科教师的收入,大概是中国“京、沪、穗、深”一线城市的一半,二线城市,更惨。老师工资要这么低,这个国家无疑是危险了,下一代会变成粗鲁的一代,彻底迷茫的一代。怪不得有人说,苏联解体后,很多加盟国像动物园一样。 俄罗斯的心态,悄然逆转。  俄罗斯朋友还告诉我,你们中国的基建在俄罗斯油管上火了,有人靠你们中国的基建,在俄罗斯赚钱。 我有点蒙圈,此话怎讲? 于是,他给我一个油管链接——叫Техно的俄语频道,Техно俄文的意思就是“技术”,专门介绍各国的基建工程,其中关于中国的视频大约占了70%。万万没想到,俄罗斯人也看《厉害了我的国》! Техно一共做了不到100个视频,粉丝数量65万,根据油管收入评估网站推算,历史累积收入在90~250万人民币之间。最近一年的平均广告月收入为,人民币5.3万。莫斯科教师的工资也才4400人民币,相比之下,油管主播收入,让人眼红。谁能想到,十月革命后的96年,《厉害了我的国》,居然成为俄罗斯人的“摇钱树”。 其中点击率最高的是:Китайцы построили небесную дорогу(中国人修了一条天路:雅安—西昌高速公路),观看次数超过650万,俄罗斯总人口才1.4亿,相当于中国的十分之一。也就相当于在中国6500万次观看,这可不是几十秒的抖音短视频,而是10分钟的长视频。 让我吃惊的是视频底下的留言栏,简直就成了对俄罗斯宣泄不满的出气孔: Такой прорыв за последние годы. А наша страна, только …

中国加强管制境外IPO 涉威胁国安项目或遭禁

中国加强管制境外IPO 涉威胁国安项目或遭禁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媒体报导,中国计划加强对境内公司境外股票发行的审查,并禁止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公司境外上市。 新加坡联合早报引述彭博社报导,根据中国证监会周五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所有寻求在境外首次公开募股(IPO)及再融资的中国公司,都必须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根据征求意见稿,境外上市可能威胁国家安全的公司,可能被禁止发行股票,而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的公司将进行安全审查。 上述变动将是中国政府整顿境外上市的最新举措,此前网约车巨头滴滴无视监管担忧而在纽约上市。其后,中国政府已采取行动暂停了境内企业赴美上市潮,关闭了一条为科技公司及其华尔街投资者带来数十亿美元资金的管道。 报导提到,资产或内核技术存在重大权属纠纷的境内企业也将被禁止在境外上市。 中国证监会还要求特定行业的公司在向证券监管机构备案前,须获得行业监管机构的批准。 Source 从蚂蚁到滴滴再到恒大:严监管时代来了! 9/23/2021 李光满说冰点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对互联网经济、房地产经济一直是轻监管,互联网平台巨头和房地产巨头一直处于野蛮生长、无序扩张状态,于是出现了马云在2020年外滩金融峰会上对中国金融监管开炮,称中国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应该用监管传统银行的思维监管现代互联网金融,不能用当铺贷款思维从事现代互联网金融贷款。按照马云的想法,中国金融监管不仅不需要加强,而且还要弱化甚至取消。与此同时出现了恒大高达1.97万亿元、接近中国全年GDP总量2%的负债,面临破产危机。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房地产巨头都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形成一定程度的绑架。2020年10月26日,蚂蚁集团确定并公布发行价,以A股每股68.8元、香港H股每股80.00港元,如果上市成功,蚂蚁集团的总市值将达到2.1万亿元,同样是一个相当于中国全年GDP2%。10月29日,蚂蚁集团在A股申购,认购金额超19.05万亿元,这个金额更是接近中国2020年全年GDP总量的20%,创下了A股认购历史新纪录。11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家机构约谈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等,11月3日,上海证交所宣布“暂缓”蚂蚁集团上市。像蚂蚁这样一家将杠杆放大100多倍、将30亿本金放大到3000亿的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一个2%和一个20%,对我国意味着什么?如果说政府在最后一刻阻止了蚂蚁集团上市算是幸运,那么滴滴却以“严重违法违规”的手法绕过中国监管部门,悄无声息地成功在美国上市则很可能对中国已经造成重大损失。2021年6月30日,滴滴公司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滴滴出行发行2.88亿股,募资总额达到40.3亿美元,上市首日市值678亿美元。滴滴上市没有发布宣传新闻,没有在纽交所敲钟,静悄悄地让生米做成熟饭。两天后的7月2日,国家网信办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7月4日,国家网信办再次宣布,“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7月16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通告,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工作安排,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即日起联合进驻滴滴公司,开展网络安全审查。以国家网信办为主、包括国家安全部、公安部在内的六个国家部门对一家赴美上市公司进行审查,说明事态非常严重。今年9月,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面临巨额债务危机,恒大负债高达1.95万亿元,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这一事件影响到购买恒大理财产品的大量客户,影响到众多与恒大有供应链关系的供应商、施工企业,还会对已经购买恒大房产项目的购房者造成影响。恒大危机如果爆发,影响的可能还不是一个恒大,还可能对一批负债率过高的房地产开发商造成冲击,由此对中国整个房地产的产业生态造成影响。在事件发生前,已经预感到恒大危机的恒大内部部分高管提前赎回恒大财富投资产品,加速了大众对恒大失去信心。恒大和蚂蚁一样,都是万亿级民营企业,不同的是,停止蚂蚁上市会使许多先期进入蚂蚁的马云核心圈子里的人瞬间失去巨额财富,而恒大如果破产,影响所及除了恒大的股东,更多的是中国房地产的稳定、 购房者的资金损失、购买恒大理财产品客户的血本无归以及更多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和施工企业农民工的工资,一家民营企业大到能够动摇中国经济和社会,能够动摇中国发展之国本,这正常吗?从停止蚂蚁上市到对滴滴审查,再到恒大面临债务危机,为什么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及早监管排雷,而是一直等到蚂蚁已经上市申购、滴滴已经在境外上市、恒大危机开始爆发的时候,监管部门才出手或至今仍然没有出手?我想主要还是长期以来,我们在互联网、房地产等经济领域一直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放任其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任其跑马圈地,任其张开血盆大口吞噬我们国家和国民的财富,直至其大到不能倒,直至其要动摇我们的经济基础、监管机构,直至其成为大资本集团的造富机器、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掠 杀者。当中国开始反垄断和反无序扩张的时候,当中国停止蚂蚁上市、严厉处罚阿里、调查滴滴在美上市的时候,有人立即就说,你们这是反对对外开放,是要搞闭关锁国,是要堵住国际资本向中国投资,是要劫富济贫,是要打击民营经济发展。我要问的是,如果我们还不停止蚂蚁这样的庞然大物上市造富、还不对阿里这样除了阿里能够赚钱、其它商家都难以赚钱的庞然大物进行处罚和监管,还不对滴滴这样吃里扒外、绕过国家监管到美国上市的公司进行审查,中国的经济还能算健康吗?中国的共同富裕还能实现吗?中国的公平公正还有保障吗?中央并不是今天才重视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每次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都特别强调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每次都要对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出要求并进行部署,可金融领域依然险象环生,危机事件不时发生。中国房地产的风险一直都处于高位,“房住不炒”已经提了几年,为什么房价仍然疯狂上涨?为什么房地产企业仍然大规模扩张,丝毫不顾房地产泡沫十分严重的风险?我们不禁要问,对互联网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为什么会失位失效?这里不仅有监管缺失的问题,更有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抱着自由市场经济不放、始终对大资本集团不敢监管、不愿监管、不能监管的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境外大资本集团、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境内,未来境外金融机构到中国境内独资经营的会越来越多。美国在控制疫情失败后,无限量印刷美元,这些超发美元随着中国加大金融开放和境外大资本集团、大金融机构进入中国而对中国金融进行渗透,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府监管,蚂蚁、阿里、滴滴、恒大事件只会越来越多,中国经济和社会就会被架上火山口,随着都可能被点燃。中国高房价从何而来?中国高房价的成因一是中国实施住房市场化改革,搞房地产自由市场经济;二是土地出让金对地方财政的绑架,三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大搞量化宽松,中国房地产受美国大量印钞冲击而产生房地产金融泡沫,整个房地产变成了房地产金融,房价大幅上涨,几代中国老百姓变成了房奴,中国经济也因此而开始脱实向虚,高房价严重抑制了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当前,对中国经济、社会形成绑架态势的主要有两个产业,一个是互联网平台巨头以新的商业形态对中国商业构成强有力的垄断,抽空甚至摧毁了中国经济底层商业生态。另一个是房地产巨头的大跃进式扩张,整个房地产巨头搞高负债扩张,对整个金融系统形成债务绑架,中国房价一飞冲天,成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毒瘤,已经到“大到不能倒”的地步,一旦崩塌,影响将十分严重,正因为如此,像恒大这样的巨型房企才敢借1.97万亿元的负债。以上互联网巨头和房地产巨头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的最大伤害是随着互联网平台垄断和房地产金融泡沫的形成,中国经济整体由实向虚转型,严重拟制了实体经济发展,拟制了制造业发展,中国老百姓深陷其中而无法摆脱。如果说我们社会对停止蚂蚁上市是一片叫好,对滴滴违法赴美上市深感愤怒,那么现在对恒大爆发危机则是一种复杂心态,大家对恒大本身没有任何同情,恒大债务危机是恒大贪欲膨胀、野蛮生长、无序扩张造成的,是中国房地产过度市场化造成的,当然也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造成的。大家对可能遭受恒大危机影响的那些购买恒大理财产品的人、对那些购买恒大房产可能受影响的人、对恒大危机影响的恒大产业链上的供应商、施工单位,对那些在恒大项目工地上打工的农民工可能会领不到工资而感到忧心,如果这场恒大债务危机蔓延到中国整个经济,那影响将会更加严重。为什么我们没有在恒大负债率达到危险状态的时候对恒大进行约谈,对恒大划出红线?为什么我们一直没有对这些房企的规模进行控制,而是任其野蛮生长和无序扩张?为什么没有在恒大债务进入危险线的时候,发出警示,并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停止对恒大贷款,从而提前化解风险?为什么在中小企业融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恒大却能够贷到几乎相当于中国全年GDP2%的1.97万亿元的贷款?到底有没有政府监管部门做过中国房地产风险评估报告?对当下中国房地产进行过预警,或进行过房地产金融风险一旦爆发如何应对的演练?我们一直都坐在一座火山口上,却依然风清云淡,丝毫感觉不到火山即将爆发,危机即将临近。如果蚂蚁上市,将对中国互联网金融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会不会在马云的影响下摇一摇?滴滴到底将在国内运营的海量数据提供给美国没有?如果按美国的要求已经提供给了美国,那将对中国和中国人造成多么巨大的损失?如果恒大最终破产并在中国引发一场金融危机和社会混乱,那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阿里已经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蚂蚁几乎就要上市,滴滴则已经在美国上市,现在恒大又面临巨大的债务风险,我们本来可以不让事态发展到这一步,可事态就是这样发展的,我们无法假设,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弥补,亡羊补窂,犹未晚矣。补牢,补什么牢?补监管的牢。我们现在应该放弃的是继续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奉为圭皋,不能让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房地产企业成为政府严格监管的法外之地,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可以休矣。在中国,没有什么企业,不管是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金融企业,还是房地产企业都永远不能用“大而不能倒”去绑架政府,企业永远是企业,代表着股东的利益,政府永远是政府,代表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这些企业多么庞大,都只是经济体中的一个细胞,永远不要想企业大过国家,这些企业受惠于政府政策,自然也应该受到政府监管。现在大家都在讨论恒大面临债务危机,国家要不要出手救恒大。其实我们要问的是,救恒大到底是要救谁?是要救恒大的股东?是要救许家印?是要救恒大这家公司?还是要救中国房地产的正常秩序?是要救那些在这场危机中面临严重损失的普通老百姓?我们要弄清楚,恒大是民营企业,这么多年,恒大在中国房地产市场获得了多少红利?这些红被谁拿走了?全都被股东分红了。不能说你大块吃肉的时候,就忘了政府,就要摆脱政府监管,而一旦面临危机,就想起了政府,要政府拿钱出来救你,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那么如果恒大真的破产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震荡和破坏,那么政府是否就真的会看着恒大倒闭而不管呢?恐怕也不是。政府救恒大的前提应该是,恒大必须自救,自己的屁股必须自己擦。恒大必须吐血自救,股东和高管必须将这些年从恒大分的红利吐出来自救,必须将这些年转移到境外的财富拿回来自救,必须想办法将现有房产、地产、总部大楼、足球俱乐部等等等等变现还钱。你不能一边将获得的巨额财富转往境外、享受着帝王般的生活,一边等待政府拿老百姓的钱去救你,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为了不让恒大危机给中国经济、给投资者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和更大的损失,政府可以派出工作组进驻恒大,先摸清恒大的真实情况,看看其资产到底还能值多少钱,看看这些年股东们从恒大分走了多少利润,然后在股东全部吐血、将转往境外的财富转回来用于自救的情况下,再研究救恒大的问题,否则就不要谈什么救恒大的事。蚂蚁事件、滴滴事件、恒大事件都告诉我们,根本没有什么自由市场经济,也不要想大资本集团就可以不受政府监管,必须对市场、资本进行监管,特别是对大资本集团进行严格监管,否则必然造成市场失序、财富分配失衡、社会秩序混乱。对中国经济、金融、社会中的一些重大危机隐患,我们的监管是否能够做到提前预测、提前防范、提前化解?我认为必须抛弃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必须对大资本集团特别是互联网平台、大型房地产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否则一个又一个爆雷是迟早的事。从蚂蚁到滴滴再到恒大,一个严监管时代正在到来! 原文链接 Asia Markets引述消息來源報導,中國大陸當局打算將恒大集團分為三個實體,進行重組。方案可能會在幾天內公布。 報導指出,重組方案將以國有企業為基礎,實際上就是將這家地產開發商變成一家國企。 當局希望保護向恒大買房的購屋者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更重要的是消除這家公司若無力償債會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的廣泛效應。 彭博資訊報導,離岸人民幣一度應聲升值0.38%,至6.4567元兌1美元。 Source …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囤粮逼高粮价?日媒:中国储备达全球库存一半以上 中央社 12/25/2021 日媒引述美国农业部统计报导,中国储备的玉米等主要粮食库存量达全球的一半以上。由于中国人口不到全球的两成,有观点因此认为,这是全球粮食价格走高和饥饿问题的原因之一。 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22日发自中国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的报导,在大连市,数量约310座的巨大圆筒在港口一字排开,这是国有粮食大型企业中粮集团所有的中国最大规模粮食仓库(筒仓)。从国内外采购的大豆等都储备在此处,通过铁路或船舶运往全国各地。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11月在记者会表示,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处于历史高位, 其中小麦可满足一年半的消费需求,粮食供应绝无问题。 报导引述美国农业部的推算数据显示,明年上半年(粮食年度,期末值),中国的粮食库存在全球库存量占比分别是玉米69%、白米60%、小麦51%,这些在过去10年都分别提高了2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持续大量存储粮食的情况十分明显。 另据中国海关总署数字,去年的食品进口额(不含饮料)达981亿美元,10年内增加了4.6倍;今年1至9月也达2016年有可比较数据以来的最高点。5年当中,大豆、玉米、小麦的进口额猛增至2至12倍,积极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采购,牛肉、猪肉、乳制品、水果类也增至2到5倍。 报导说,中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对进口发挥支撑作用,例如肉类加工大型企业万洲国际今年6月收购了欧洲的同行企业,乳制品企业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则于2019年收购了新西兰大型乳制品企业。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算,全球11月食品价格指数比1年前大约高了3成。对此,日本资源与粮食问题研究所代表柴田明夫认为中国大量储备粮食是价格走高的原因之一。 报导说,由于国内生产跟不上,中国因此增加谷物等粮食的进口;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猪等饲料用需求扩大,需要外国优质农产品的消费者也在增加。 但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白米和小麦等粮食产量和农作物耕作面积在2015年以后触顶回落。 熟悉中国农业的日本爱知大学名誉教授高桥五郎表示,「中国由于农地分散及污染,生产效率不高。再加上农民向城市流动,粮食产量今后也难以成长」。 Source 中办、国办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10/31/202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据新华社报道,方案称,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有关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工作力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浪费问题仍不容忽视,加强粮食全产业链各环节节约减损的任务繁重。 方案提出八项总体要求,分别是: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加强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保障、加快推进粮食加工环节节粮减损、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大力推进节粮减损科技创新、加强节粮减损宣传教育引导、强化保障措施等。 其中,在“坚决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环节,方案提出具体要求:鼓励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主动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小份菜”、“小份饭”等服务。鼓励通过服务热线反映举报餐饮服务经营者浪费行为;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切实加强公务接待、会议、培训等公务活动用餐管理。严禁以会议、培训等名义组织宴请或大吃大喝;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加大就餐检查力度,落实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加强家校合作,强化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的良好饮食习惯;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支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等。 Source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行动方案 来源: …

学历贬值「没硕博难求职」 中国今年考研人数增加2成

学历贬值「没硕博难求职」 中国今年考研人数增加2成 世界新闻网 12/25/2021 央视新闻报导,中国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25日登场,今年全中国共安排3600多个考点、17万个考场,有457万考生参加考试,报考人数比起前一年又年增加80万人,年成长逾两成。 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国研究生(包含硕博士生)招生规模也从2010年的53.82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110.66万人,10年间就增长了一倍。 从研究生招生的增量来看,近年来主要是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倾斜,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等服务国家战略、社会民生急需领域相关学科倾斜。 报导指出,25日开始的是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上午进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考试,下午进行外国语考试。26日上午和下午均进行业务课考试。 初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统一安排在27日进行。 武汉晚报指出,今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比去年成长21.22%,已连续8年增长。根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从2001年至2020年,研究生招生总数从16.5万人增至将近110.7万人。其中,博士生人数从3.2万人增长到11.6万人。 1978年时,全中国研究生招生只有1万多人,到了2020年,在学研究生人数就已达到314万人。 中国今年大学毕业生约909万名,但研究生报名人数就有457万。有网友指出,即便排除「二战」、「三战」考生(
重考生),应届本科毕业生也有将近一半报考研究所。之所以如此,全因大学本科学历已严重贬值,「没有硕士、博士头衔,你求职都不好开口」。 不过,武汉晚报指出,2020年,大学毕业生870万人,其中研究生72.1万人,占比为8.3%(博士生约占0.8%)。反观美国高等教育中,研究生占比为33%,其中博士生占比约6%。 在添加就业人口当中,美国具研究生学历的占比约15%,中国则尚不足1%。整体上,目前中国每千人中的注册研究生数约2.2人,美国等发达国家则在9人左右。 中国教育部也表示,中国研究生教育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相对规模比较有限,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仍有不断发展的空间和需求。 Source 就业压力大 中国考研人数激增80万 12/23/2021 2022年中国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达457万人,比2021年增加80万,创历史新高。 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国教育部昨天(23日)发布了2022年考研权威数据。 数据显示,自2016年起,中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2022年,七年平均增长15.8%。 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调查分析发现,就业压力成为考生选择考研的最主要因素。近六成考生因为就业压力大,想增强就业竞争力,近五成考生是为了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加强文化素养。 《报告》分析,伴随中国就业竞争的加大以及高等教育的普及化,用人单位对从业者学历要求越来越高,考研成为一些大学生的出路。 学校方面,“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普通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