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疫。 关于疫情,目前最完整的疫情时间轴都在这里: 官方网站: https://m.mp.oeeee.com/h5/pages/v20/nCovTimeline/?from=timeline (转自南都传媒 )
Category: WORLD
近日多家在线教育机构的宣传广告在社交平台刷屏,同一位“老师”为它们打起了广告,一会儿“教了一辈子小学数学”,一会儿“教了40年英语”。经查,这位“老师”实际是一名演员。 飞速发展的在线教育,在2020年被按下快进键。疫情期间,响应“停课不停学”号召,课外培训方式由线下转到线上,在线教育市场需求显著增长,各路融资不断入场,在线教育“发起了高烧”。 在线教育对促进教育公平、推进个性化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但诸如“撞脸”广告、资历造假、夸大效果、超期缴费、卷钱跑路等乱象也一直不断。 1 “高烧”四大症状 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在线教育“流量”倍增,一些怪象愈发凸显。 怪象一,打着“名师、名校、名牌”旗号,教师实际素质参差不齐。 在线教育机构的教师身份主要分为主讲老师和辅导老师。主讲老师既依靠外聘,也有自主培养,大多具有专业背景,辅导老师则以大学毕业生为主,负责督促学生上课、跟踪上课效果以及辅导课后作业等。 2019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所有教师需持教师资格证上岗,并且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等信息。但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在线教育机构的部分老师并未取得教师资格证。 为了吸引用户,一些在线教育机构还对教师履历“包装”、美化,甚至造假。 记者调查发现,在线教育机构的部分主讲老师,有的已离职很久,有的并非师范院校毕业,有的是国外大学任意专业的毕业生,甚至还有外企工作人员来兼职。 突出优点、隐藏缺点,是履历美化的主要方式。“比如,毕业的学校不好就突出自己有经验,曾带过多少学生,课时数达到多少。经验不足就说自己在学校时成绩很好,再报出一个较高的高考分数。如果各方面信息都不好,也没有相关教师经历,就把自己说成机构教师,甚至是名师。也可以再编些东西出来,写一些称号、荣誉,比如被评为优秀教师什么的。”曾在某家教辅导平台做过2年专职代课教师的张芸(化名)告诉记者,网站会将这些内容作为重要信息呈现出来,供家长挑选。但一般不会同步上传毕业证、教师资格证、荣誉证书等真实信息,家长难辨真伪。 怪象二,低价营销、超期缴费换优惠等激励举措频出的同时,一些机构爆雷跑路。 “49元33节课,再包邮送教辅材料”“19元20节课,另享受价值499元大礼包”……为抢夺流量和迅速扩大用户规模,不少在线教育机构频频推出超低价课程。吸引用户购课后,课程尚未结束就要求续课或预付课程费。 北京市民侯女士在某在线教育机构为孩子报了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和语文课,课程结束前两个月,机构就让她续课。“一门课程每学期费用是2000元,需要一次性付清,寒暑假联报才能享受优惠。”侯女士告诉记者。 国家明确要求,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一些在线教育机构通过打折、返现、优惠等方式,诱导家长超期缴费。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低价营销、超期缴费等营销策略表明在线教育机构对资金的依赖度较高,“对教育质量提升的投入可能因此打折扣,家长需慎重考虑。” 对资金依赖大,也意味着机构运营可能存在较大风险。 2021年元旦,因过去3年“没有融过一笔大钱”,在线教育领域的明星企业“学霸君”宣布倒闭。2020年11月,优胜教育承认公司资金链断裂,已在多地开展补偿。 怪象三,大数据运用下的“定制服务”“个性化教育”成卖点,用户隐私、数据安全成隐患。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在线教育机构宣称能依靠人工智能精准匹配师生,通过捕捉微表情等信息为学生画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类技术手段并没有起到实质作用,反而存在隐私泄露隐患。 “解读微表情涉及复杂的行为心理学,即使摄像头能捕捉到信息,目前也尚无有效手段对其进行准确分析。”储朝晖提醒,家长不应为此类宣传噱头付出高额学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认为,算法“加持”有时并非好事。被系统推送的课程产品是否符合学生真实需求有待考证,被“喂养”的学生则有可能削弱学习自主性。同时,学生群体的网络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容易遭受个人数据和隐私侵害。 怪象四,贩卖焦虑、电话轰炸,在获客上下足功夫,实际教学效果堪忧。 “你不来补课,我们就培养你孩子的竞争者!”“今天补习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不少在线教育广告背后带有很强的营销目的,并传递出一种“激进式”价值观,加重家长和学生的焦虑。 …
哈佛教授沃尔特:四个要点说明美国的好运即将用尽 文章来源: 星岛日报 01/31/2021 《外交政策》杂志近日刊出美国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沃尔特的评论认为,美苏上个世纪冷战的结果是出现了短暂的单极世界,全世界已没有任何强大的竞争对手能挑战美国,可今天还是这样吗?美国人现在还能继续认为世界就是他们的囊中之物吗?不管他们表现得如何不负责任,事情总是会好起来?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以下为沃尔特的论点,以四个原因解释为什么说美国的好运可能正在耗尽: 首先,美国自建国以来所享有的自由安全已不像过去那么稳固。举个现成的例子: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新冠病毒的致死人数已超过了美国在一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的战死人数总和。而且我们还得知,有一股外国势力(一般认为是俄罗斯)最近非法侵入了大量政府信息系统,其中许多系统还是美国国家安全体系的一部分。 第二大隐忧是中国,这是一个比前苏联更强大的对手。从1776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人可能收获到了一长串胜利,但自那以后,中国的成绩单更为亮眼。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很快大幅超过美国,它早已远离毁灭性战争的威胁,其统治精英也相信他们注定会成为本世纪的一大(如果不是唯一的)领导力量,他们的制度模式总体运行良好,他们充分参与关键国际机构的活动中并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地区。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质疑美国是否会持续走运的第三个依据是,美国人已开始自己伤害自己。伤害清单很长:故意制造出来的两极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政治僵局使得美国难以及时采取行动去应对重大问题;对“自由”盲目崇拜以至于数百万美国人认为在疫情期间拒不佩戴口罩不是愚蠢的行为而是英雄壮举等等。 还有气候变化。如果大气层继续升温,那么无论多么有利的地缘政治条件都无法拯救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一群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私人部门,可能有助于美国以各种方式减轻、适应和调整环境问题带来的压力,但他们所要应对的挑战却每年都会变得更加严峻。 原文链接>> VOICE America’s History of Luck Is Running Out The country’s rise was …
国家定了:2021农业改革正式开启! 为了促进农业更好的发展,让人们吃上健康的食物,农民生产出高质量作物,绿色生态发展是我们必由之路! 新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说,一号文件特别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 要让更多农产品将贴上有机绿色标签, 这是新世纪第14个关注“三农”的一号文件。 唐仁健:老百姓对农产品、食品最大的关切概括起来是六个字:优质、多样、个性。优质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刚才讲吃得安不安全、放不放心。这一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突出、最重要的是绿色安全和放心,这次农业结构调整千条万条,如果这一条解决不好,恐怕就不能算成功。 为什么要坚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方向? 众所周知,人类现在的病是越来越严重,尽管医院人满为患,但是病却没办法从源头上解决。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中显示,健康影响因素中医疗仅占8%。 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健康保障,即不得病、自愈病、控制病应该是未来健康的主角,而不是靠医学让人们保持健康。深入的分析可得,我们要转变思想模式,即实现“治病”到“养病”的转变,提高身体的自愈力,这将有利于我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因为医疗因素只占8%,以治病为中心的旧时代已经过去,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 十九大“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提出,凸显了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二是健康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那么,国家的号召怎么落地,靠谁来实施呢?我们如何预防,如何不得大病? “首先,我们要找准疾病的根源,然后才能从源头抓起,解决关乎国计民生的人民健康大问题。几十年前,北方人一到冬天吃酸菜,没有人得癌症,后来人们被告知吃酸菜会得癌症;南方人经常吃熏肉,然后被告知吃熏肉会得癌症;人们还被告知,抽烟会得肺癌。但是40多年前,农村的老人整天抽个大烟袋,却没人得癌症。所以说,很多问题我们应该深入去思考,抓住癌症的真正元凶,否则我们将离健康越来越远。”中国科学院:徐恒泳!多年来,从跨学科角度,研究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要素,揭示疾病的根源和本质,创造性提出非医健康体系,通过控制危险因素,预防重大疾病,让人远离疾病,健康长寿 徐恒泳表示:导致现代疾病猖獗的原因是土壤中矿物生命元素的流失。 正是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缺乏,故作物生长无法获得或只能获取少量对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最终导致人体内的合成障碍、代谢障碍、血管淤堵等问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人类疾病。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徐老师提出,人类把控好生命的源头,我们要补充土壤中的矿物生命元素,强化酶作用,促进合成、强化代谢、化淤疏堵,从源头抓起,解决困扰人类的健康问题。 徐老师认为,有机农业是拯救我们的唯一出路,而有机食品就是我们的救命良药。 在实践中,他以无癌村土壤作为标准,缺多少补多少,补充农田矿物生命元素,生产出健康的有机食物,免费的帮助一些病人进行身体调理,最后帮助他们恢复了健康。 他说,“我对很多的农业专家讲,你们关心的是作物的高产,解决温饱问题,但是,我们生产的农产品,是让人得病,还是让人健康?“ 这个问题,我们的农业专家是不管的,因为社会没有这个分工,那谁管呢? 只能生病了去医院,让医生管。我们国家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并提出了“健康中国”这个战略,但是健康中国靠什么?“健康中国”只能靠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健康中国的基石。 有机农业:为了土地的未来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句俗语人人皆知,人们辛苦的劳动,才有得丰收,但是土地呢?没有土地所提供的营养,庄稼怎么生长? …
New videos explain how to prevent COVID-19 infection in oral health-care services WHO 29 January 2021 Given that oral health-care providers work in close contact …
1952年1月27日夜间,美国大量飞机来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42军阵地上空并投弹。 但奇怪的是,投下的炸弹都没有爆炸。 1月28日清晨,42军375团的战士李广福,发现自己的阵地周围出现了大量的苍蝇、跳蚤和蜘蛛等昆虫。 这非常奇怪,因为此时的朝鲜是寒冬时分,冰天雪地,正常来说不可能出现这类昆虫。 随后,375团在长达6公里的区域内,发现了多处这种异常昆虫群,最密集的一处达到了每平米600只,黑乎乎的昆虫群和周围的皑皑白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1月29日开始,志愿军其他部队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第42、12、39军和志愿军第19兵团部队驻地相继发现美军投掷昆虫的情况,累计8起。 投放的形式是纸包、棉花和树叶等,内装跳蚤、蜘蛛、蚂蚁,苍蝇等,还有些甚至是用宣传单改造而成的细菌弹。 然后,美国的飞机开始把细菌弹的投放范围,扩大到了中国本土。从2月29日到3月21日,美国军机共侵入东北领空共955架次,遍布70个县市,其中只有17架次投掷的是炸弹,其余均为带菌物体。其中抚顺、安东、凤城、临江等地区,成为了被攻击的重灾区。这些突然出现的带菌昆虫非常诡异,抗寒性极强,苍蝇甚至可以在零下17度的低温下产卵。东北本土没有这么强的苍蝇,一看就是人工精心培育后的产物。所有被发现的昆虫均已被志愿军捕获,做成了标本,作为了美军的罪证。 在发现美军投放不明昆虫后不久,在中国东北、朝鲜等地,突然大规模出现了各种瘟疫。鼠疫、天花、炭疽等多种烈性传染病,同一时间在志愿军的后方大规模爆发,多点多源同时出现。鼠疫作为全世界公认的一号病,只要出现一例就能把一国政府吓个半死,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蔓延传染,像当年黑死病屠灭欧洲一样破灭这个国家。而在1952年的志愿军后方,多个县市同时出现了鼠疫患者,大有席卷燎原之势。更别提还同步出现了大量的天花、炭疽、霍乱、伤寒等多种烈性传染病的“零号病人”,还有大量的人因昆虫叮咬患上了脑膜炎。 67军的军长李湘,被细菌武器感染,不治身亡,成为了抗美援朝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美国哪来的细菌武器?为什么要使用细菌武器? 731部队和德特里克堡 1932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了细菌实验基地,后称之为731部队。在这里,日军抓捕大量的中国人充当实验材料,让这些中国人感染炭疽、鼠疫、霍乱等瘟疫后,在不同的阶段被活体解剖,以观察细菌对人体器官的影响。为追求最真实的数据,日军特别要求解剖的时候人体必须是绝对清醒的状态,以防止对医学观察造成影响,其解剖场景惨绝人寰。根据731部队第一部部长川岛清少将的供词,仅1940年到1945年,就有至少3000多人被用作了人体实验材料,每年约400~600人。而根据关东军宪兵司令部第三课长吉房雄的供词,仅经过他们宪兵队转交给731石井部队的中国人,就至少有5000人。所有进入731部队的中国人,没有一个能活着离开。 1945年8月9日,苏联进攻关东军。1945年8月10日,731部队接到指令,销毁所有物资,并将剩余的405名实验对象全部杀掉。焚烧后,他们的骨灰被倒入了松花江。利用这数千名中国人的性命,731部队成功获取了大量的细菌数据,并培育出了耐寒细菌、耐寒昆虫,以及合适的细菌投放方式。这些耐寒细菌武器最开始的时候是为了苏联准备的,只不过后来没用到。怎么让昆虫带菌,怎么投放带菌昆虫最有传播效率,这些资料珍贵无比,当时的全球只有日本手里有这些资料。731部队潜逃回日本后,隐姓埋名,但还是被美军给盯上了。1945年东京审判前夕,美军和石井四郎等20多名731部队的战犯达成了交易,石井等人愿交出所有细菌武器和人体实验的资料,换来美国对其罪行的赦免。根据1947年6月20日费尔所写的《日本细菌战活动最新资料概要》,美军共接收了石井提供的8000多个病例切片,以及大量炭疽、鼠疫、伤寒等人体实验数据报告,美国派出大量生物专家核实了这份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随后,石井四郎等人被送到的美国德特里克营,继续从事生物战的研究。在这里,背负大量中国人血债的石井四郎,被聘为美军高级顾问。在石井四郎等人的努力下,德特里克营正式升级为德特里克堡生物化学武器实验室,成为了美军第一个,也是最大,级别最高的生化武器实验室。1950年初,美军将石井四郎等人直接纳入代号为“J2C406”的美国陆军特种部队,为美军大量培养、生产传染病菌和老鼠、苍蝇、蚊虫等媒介动物。1950年10月,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武器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了炭疽、兔热病、鼠疫、肉毒杆菌等四种细菌弹。1951年3月,美国卫生研究院院长海斯宣称:“微生物的炮弹和炸弹已制造成功,达到了能使用的阶段。” 1951年10月,美军在朝鲜正面战场遭到了惨败,联合国军被迫“向南进攻”。 为阻断志愿军后勤,美军派出大量飞机轰炸志愿军后方运输线,但效果甚微,成本太大。怎么样才能断绝志愿军后勤运输?1952年1月,美国报纸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声称细菌和毒气才是最廉价的武器。 如果能投放病原体,在志愿军后方制造一片瘟疫区,那该有多好。于是大量的鼠疫和炭疽零号病人在朝鲜和东北出现了,多点同时爆发。为揭露美国人的滔天罪行,中国邀请多个国际组织来中国东北和朝鲜进行调查,得到的调查结论均是美国军队使用了细菌武器。1952年3月,居里夫人的女婿,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约里奥·居里公开发表了自己的结论:“在1月28日至2月17日中旬,美国军用飞机在朝鲜前线和后方散布鼠疫、霍乱、伤寒以及其他可怕传染病的细菌,这种骇人听闻的行动居然发生了。这是继用原子弹在几秒钟之内消灭广岛和长崎的几十万人民那种穷凶极恶的罪行之后的又一罪行。” 在世界和平理事会邀请下,由瑞典、法国、英国、意大利、巴西和苏联的著名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在朝鲜和中国的细菌战事实国际科学委员会”前往东北和朝鲜。经历2个多月的调查和论证,在当年8月得出结论:“朝鲜及中国东北的人民,确已成为细菌武器的攻击目标”。1952年5月17日,因投放细菌弹被我军击落俘虏的2名美国飞行员,其供词被新华社公开,证明了细菌武器攻击的真实性。 1952年6月18日,苏联在联合国提出世界各国应签署条约,禁止研发和使用生物武器。这个禁止研发生物武器的建议,被美国一票否决。因为美军德特里克堡已经成为了当时全球水平最高的生物武器实验室,美国不愿放弃这个王牌。哪怕全球都在指责美国发动了反人类细菌战,美国也无所谓,直接否认就行了。就算你有人证物证,多国专家均认可,那又怎样? 中国的抗疫 对于美军的细菌攻击,我们不能把命运寄托在美国人的良心发现上。舆论上的反击只是博取道义高点而已,对于已经被投放出来的病原体没有任何作用。要打赢这场细菌战,还得靠自己。1952年2月19日,中央军委确认美军已经发动了细菌战,并决定立刻将全国现存的所有340万份鼠疫疫苗、9000磅消毒粉剂和其他防疫用具连夜装运至朝鲜及东北,并下令国内立即赶制1000万份鼠疫疫苗。不仅所有志愿军都需要注射疫苗,连疫区周围的朝鲜普通民众也需要注射,共有约450万朝鲜群众接受了注射。1952年3月1日,志愿军成立了总防疫委员会,在各营、连成立了防疫小组,派出卫生专家进行指导,宣誓打赢细菌战。 动用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总共是三板斧,疫苗、隔离和做卫生。其中扑灭带毒昆虫,清理卫生死角,阻断传播渠道,是最关键的一环。 为防止美军在丧心病狂的情况下扩大细菌战的范围,中国全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修水井、清垃圾、扫厕所,喝开水,这种普通的卫生工作,被拔高到了粉碎美帝阴谋的爱国主义运动。 在旧中国呼吁了几十年的喝开水运动,在短短的几年里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共识,因为这是最便宜效果也最好的卫生手段。数十年之后,开水瓶已经成为了中国大学生的必备之物。喝开水,从一种饮食习惯,变成了护卫国家安全的一种手段。因为美国的细菌战是以带菌昆虫和老鼠为主要投放手段,于是中国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消灭害虫运动,后来在1958年进化成了除四害。当时消灭害虫的口号,不是为了打害虫而打害虫,而是:“打死一只苍蝇就是消灭一个美国鬼子” 全国上下共组织了129各防疫大队,设立了66个检疫站,对全国过往人员和车辆进行全面消毒,严防瘟疫扩散入中国内地。1952年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新挖水井130多万个,疏通臭水沟28万公里,新建厕所492万个,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的卫生习惯,让中国人第一次习惯到厕所里大小便。经历1952年的大抗疫运动,中国人的卫生水平和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在严格的隔离和广泛的卫生活动下,美国飞机在朝鲜和东北制造的多处疫情被扑灭,仅有数百人死于美国制造的瘟疫。这个战果,和美国最开始期望利用瘟疫在志愿军后方制造大规模疫区的要求相差甚远,也没有达到阻断志愿军后勤的战略目的。1952年9月,美国军方负责生物武器的项目的人员向政府报告,他们对细菌武器的威力估计过于乐观,运用到常规战争的计划并不成功。这一波细菌战,中国抵御住了美国的进攻,无论是鼠疫还是炭疽,都没能毁掉中国。 德特里克堡研究生化武器的能力确实强大,是世界最顶级的水平,但中国不怕。 2019年7月,美国疾控中心突然要求美国军方立即关闭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面对记者的质询,疾控中心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公布更多细节。2019年8月23日,美国CDC宣布美国一名患者吸食电子烟后出现严重肺部疾病,其肺部出现和非典一模一样的白肺,并因肺功能严重损害而死亡。随后,出现类似严重症状的美国患者越来越多,死人也越来越多,美国疾控中心将这种怪病一律解释为吸食电子烟导致的。 全球吸电子烟的那么多,唯独美国吸死人了,肺部还是典型的白肺,和非典及新冠一模一样。更离奇的是,前期的绝大多数患者,都在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附近居住。2019年10月18日,军运会在武汉举行,美国军人代表参赛。2019年12月,武汉出现首例不明原因的肺炎患者,其肺部出现了类似非典的白肺症状,肺功能遭遇了严重损害。2019年冬季,美国“流感患者”的人数暴增,远超往年,死亡1.8万人。武汉把所有肺部感染患者都收治进了医院,所以一个月医疗系统就瘫痪了。美国把所有肺部感染患者都当成了“流感”,劝其回家喝热水治疗,只收治病重患者,所以医疗系统一直正常运行。在这种喝热水治疗的操作下,哪怕美国又传染了一年,其医疗系统还是很神奇的没有崩溃。而代表美国军方生物武器最高水平,当年由731部队核心资料组建的德特里克堡生物基地,价值连城,却被离奇关闭了一年半之久,至今都没有恢复运行。 (转自远方青木公众号)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大力倡导开展史前聚落形态的研究,并主张把这种研究与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结合起来。在这一学术思想指导下,考古工作者开始重视对史前大型聚落遗址的调查和研究,石家河大型聚落遗址群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被发现的。 石家河聚落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市中心城区西北约 16公里,南距石河镇0.5公里。地形上处于大洪山山前丘陵和江汉平原接触地区,遗址群南为江汉冲积平原和滨湖地区,北为低岗矮丘,遗址群的东、西分别有东河和西河两条自然河流由北向南注入天门河。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古代人们最理想的繁衍生息场所。以石家河古城(屈家岭文化古城)为中心,密集地分布着30多个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各遗址之间在文化堆积上大多没有明显的界限,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它是长江中游一处庞大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群。 一、沉睡四千年的肖家屋脊遗址 为了进一步研究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特点,探讨石家河聚落遗址群的内涵及其在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中的地位等问题,公元1987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联合成立了以严文明先生为队长的石家河考古队,开始有计划地对石家河聚落遗址群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发掘的主要地点有邓家湾、谭家岭、肖家屋脊和土城等遗址,其中肖家屋脊和邓家湾遗址的发掘面积最大,收获也最丰富。 刻符陶臼(石家河文化) 肖家屋脊遗址位于石家河聚落遗址群的南端,是该遗址群的一个组成部分,遗址处在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土岗上,以前有一户姓肖的曾在此建房居住,故而得名。遗址的东边紧邻东河,河道断面上可看到有文化层。北边与罗家柏岭、杨家湾两个遗址相连,西北与石板冲、三房湾等遗址隔冲相望。肖家屋脊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一条南北向的土公路穿过遗址中部,将遗址分成东西两部分。单从遗址外观上看,很难看出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从暴露出来的断面看,文化层也不算很厚,比起邓家湾、谭家岭遗址要平凡的多,然而奇迹却在这里产生了。 在我们正式发掘肖家屋脊遗址之前,石河镇砖瓦厂已在此建厂取土,遗址的南部已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对肖家屋脊遗址的文化内涵初步摸底,以确定今后是否有必要再进行发掘,1987年秋季,石家河考古队首次对肖家屋脊遗址进行了发掘,此次发掘的主要收获是发现了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的瓮棺墓1座,土坑墓13座,其中M7长3.2米,宽1.8米,出土随葬品103件,是石家河文化中已发现的最大一座墓葬。在获知该遗址文化内涵尚属比较丰富,且前后跨越的时间较长,有利于建立整个遗址群的文化发展谱系,石家河考古队决定在1988年继续发掘。 在1988年春季发掘工作快结束的时候,砖瓦厂厂长刘洋同志交给我一包东西,我打开纸包一看,惊呆了,原来是一包玉器,有碎片,也有完整的,其中一件虎头像雕刻精细,栩栩如生,一件玉笄上端的方棱柱上浮雕一只鹰,做工精湛,真是非常精美的玉器。我问刘洋这些玉器从哪里来的,刘洋说是砖厂的工人在砖坯房拣选出来的。这些玉器难道是肖家屋脊遗址上出土的吗?前两次发掘我们怎么都没有发现?这些制作精美的玉器又是什么时代的?我走访了砖瓦厂的工人和推土的司机,他们都说这些玉器是在遗址的土里面捡出来的,在我们发掘肖家屋脊遗址以前,他们也曾捡到过这种小玉器。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长3.7、宽3.6厘米。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玉为黄绿色,表面有白色斑。采用浅浮雕、钻孔、抛光等技法制成。人面五官清晰、匀称,技艺水平较高。耳上方有弯角形饰物,耳垂部穿孔,口中露出两排牙齿,口角有上下两对獠牙。这件头像面目狰狞,应是为古人所敬畏的神人。 肖家屋脊遗址上采集到的这些玉器,使我想起湖北省博物馆副馆长王劲同志讲过1955年中国计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石家河配合工程,发掘罗家柏岭遗址时曾发现过部分玉器,种类有人头像、蝉、龙形环、凤形环、璜和管等。由于当时的某种原因,他们认为这批玉器可能是商代的。1981年荆州博物馆在钟祥六合遗址清理了25座石家河文化晚期瓮棺墓,发现多数瓮棺中都随葬有数量不等的玉器及玉料残片,总数达20件,种类有人头像、蝉、璜、玉块、管、笄、坠和纺轮等。肖家屋脊遗址北边与罗家柏岭遗址相连,因此,肖家屋脊遗址发现的这些玉器决不是孤立的,我们认为应该还有更多更好的玉器出土。 二、神秘的瓮棺葬 为了弄清肖家屋脊遗址采集到的这些玉器的确切地层关系,1988年冬季,石家河考古队第3次对肖家屋脊遗址进行发掘。发掘工作是从10月4日开始的,参加发掘的工作人员有荆州博物馆张绪球、刘德银、陈官涛、郑中华、王福英、肖玉军,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文森、祝恒富,天门县博物馆范学斌,湘潭大学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3人。我是这次发掘的工地负责人。此次发掘由于参加的人员较多,我们采取大面积集中揭露的方法,计划分三批探方完成这次的发掘任务。第一批探方布在第2次(1988年春)发掘的北部,共布5×5米的探方22个。在发掘第一批探方时,石河镇砖瓦厂砖坯车间主任又交给我们几件玉器碎块,可是在我们发掘完第一批探方后,仍未见到玉器的踪影。第一批探方发掘完后,我们调整了发掘计划,在东西长70米范围内布了第二批探方。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晚期,高1.9、双翅宽4.2厘米。天门市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玉为黄绿色,表面有乳白色斑。采用圆雕、浅浮雕、抛光等技法制成,雕工精细,难度较大,必须具备很高的工艺水平才能完成,是一件难得的珍品。雄鹰展翅,勇猛无比,被古人视为神鸟,被赋予通天地的灵性。 发掘工作已近两个月了,正当我们对发现玉器失去信心时,工地上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在湘潭大学考古专业硕士研究生周崇云负责的AT1215探方中的一座瓮棺葬W12中出土了一件玉鹰和一件碎玉片,这一天是1988年11月23日。W12虽然只出土了两件玉器,但它却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它证明肖家屋脊遗址确实有玉器存在,以前采集到的玉器应该是肖家屋脊遗址出土的。 但是,它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批制作精美、雕琢精湛的玉器是什么时代的?难道是跟罗家柏岭遗址出土的玉器相同,也是商代的?或是与钟祥六合遗址出土的玉器相同,是石家河文化的?在我们三次发掘中为什么没有发现商代文化层?W12葬具为广肩弧腹小平底瓮,此类陶瓮的特点是:短直领,厚圆唇,广肩,深弧腹,下腹斜向内收成小平底。从陶瓮的器型特征和纹饰来看,不应是商代的器物,与钟祥六合的陶瓮也不一样,那么这些玉器究竟是什么时代的呢?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工作中要重点把握的问题。W12玉器的出土,将我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些瓮棺葬上,在发掘瓮棺墓时也格外小心,可接连发掘的几座瓮棺中都没有发现玉器。 1988年12月第2批探方陆续发掘完之后,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发现玉器的W12以北地方,即石家河文化晚期的大水塘东南部。我们在取表土的时候,个别探方的耕土层中发现有玉器碎片,这为我们寻找玉器提供了重要线索,但还会不会再出玉器,谁也没有底。 然而,奇迹往往喜欢在人们毫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生。当所有的表土全部取完以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批分布密集的瓮棺墓。在编号为AT1216和AT1217两个探方内就分布有7座瓮棺墓,其中最大的一座瓮棺墓位于AT1216探方内,编号W6,比W6稍小一点瓮棺墓为W7,位于AT1217探方内,这两个探方的发掘负责人是荆州博物馆肖玉军同志。我跟肖玉军说:“这么大的瓮棺肯定有名堂,一定要仔细发掘。” 1988年12月11日上午,我们集中力量同时开始发掘W6和W7两座大型瓮棺墓,考虑到可能出玉器,清理工作由肖玉军和陈官涛负责,我负责现场指挥和绘图。下午3点左右,W7的发掘已近墓底,正在我们大失所望的时候,肖玉军喊到“有玉器!”,我看到在W7瓮棺底部,肖玉军正在清理一件玉人头像,这是一件管状形玉人头像,也是肖家屋脊遗址发掘出土的第一件玉人头像。随后又出土了一件玉蝉和4件碎玉片。我想W7都随葬有玉器,比W7还要大的W6肯定随葬有玉器,因此,在清理W6时我们格外小心,当把W6坑内的填土清理完后,我们看到的W6是目前江汉地区发现最大的一座瓮棺墓,该墓距地表深0.35米,墓坑为圆形竖穴,坑口直径1.4米,深0.8米;葬具为两件大小相同的陶瓮上下扣合而成,直立放置于墓坑内。两瓮均为广肩弧腹小平底瓮,均从肩部锯开,其中下面的陶瓮还将锯下的口沿部分在装入人骨之后再合上成为一个整体,上面的陶瓮将锯开的口沿放置于瓮棺的一侧。 陶瓮经过数千年的挤压,碎裂的很厉害,我们仔细地取出这些碎陶片,发现在上面陶瓮内随葬有两件完整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红陶杯和陶罐,这给我们划定这批瓮棺葬的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在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灰坑中出土有类似的陶瓮口沿和残片,我们断定这批瓮棺墓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那么W12和W7出土的以及遗址上采集到的这些玉器应该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玉器,包括上世纪50年代罗家柏岭出土的玉器也应是石家河文化晚期的。 11日下午4点,当W6上面的一件陶瓮取完后,我们开始清理下面一件陶瓮。我们仔细地将被锯掉的陶瓮口沿取出,只见陶瓮里面积满了填土,取完第一层填土后,发现了一具成人的肢骨,以往我们发现的瓮棺葬多是小孩的,而W6是一个成人瓮棺墓,可见它非同一般,我们怀着欣喜而焦急的心情等待着。骨架保存情况很差,已成骨渣,难以完整地取出,在绘图和照相以后继续往下发掘。“好多玉器!”肖玉军喊到,现场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瓮棺内,我们看到在瓮棺中部有一件玉璜和四件玉蝉显露出来,随着肖玉军用竹签一点一点地剔出填土,一件件精美的玉器便暴露在我们面前。这时已是下午5点多钟,我将所有的民工放走,只留下我们工作人员继续发掘。在一个瓮棺内发现这么多玉器,这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这种喜悦的心情也是无法形容的,虽然紧张工作了一天,但我们也不觉得累,而且发掘工作更加认真仔细了。 由于瓮棺内玉器分布很密集,无法继续向下发掘,经过大家讨论,我决定将第一层玉器取掉以后再发掘,当绘图照相取完上层玉器以后,下面更多的玉器暴露在我们面前,特别是一件人头像和一件玉飞鹰,造型独特,前所未见。此时,天已近黄昏,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玉人头像、玉鹰、玉虎、玉蝉、玉管……,所有工作人员都被这一件件精美的玉器所折服,清理时也更加小心谨慎,生怕碰坏和刮伤了这些玉器,晚上7点,W6的发掘工作结束。经过清点,W6共出土随葬品59件,其中玉器就有56件,计有玉人头像6件、虎头像5件、玉龙1件、玉蝉11件、飞鹰1件、璜2件、管10件、坠1件、珠5件、圆片2件、笄2件、柄形饰5件、碎块5件,另外还随葬一件陶杯、一颗兽牙和一件石珠。在一个瓮棺内出土了56件玉器,这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它不仅再一次证明了石家河文化有玉器存在,而且还说明了石家河文化的玉器制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特别是玉神人头像,造型独特,制作精致,这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发掘出土的唯一一件玉雕神人头像。类似的玉雕神像,在国内外的博物馆也多见收藏,但均不清楚其年代和出土地点,过去一向被认为是商周之器,终于因肖家屋脊遗址的出土而廓清了历史的迷雾。 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长5.7、0.5厘米。肖家屋脊出土。青黄色,表面有乳白色斑点。人头像雕于一块璜形玉片上,以璜形器的外缘为对称轴,将一个完整的人面一分为二。人像头戴尖冠,冠后有披,垂至后颈,果核形眼,短鼻,大嘴,厚唇,耳较小,戴耳环,下颌和嘴角饰卷云纹,下端穿一小孔。 这是一次惊人的发现,石家河文化大型瓮棺墓墓主人显贵者的身份,在我们考古工作者的铲下被一一掀起了神秘的面纱,56件制作精美的玉器,在历经数千年岁月尘封之后,奇迹般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当天晚上,我将发掘情况向石家河考古队队长北京大学严文明先生和荆州博物馆张绪球馆长作了汇报,严先生说:“这是一次重大的考古发现,祝贺你们!”张馆长要求我们一定要保证这些玉器的安全。由于发掘时围观的群众很多,当地老百姓都知道考古队挖到了很多宝贝,有的群众甚至还到我们住地要求看这些玉器。工地保管条件有限,为了保证这些玉器的绝对安全,我迅速与天门县博物馆刘安国副馆长取得联系,我和荆州博物馆陈官涛、肖玉军三人租车连夜将这批玉器送到天门博物馆,暂时存放在博物馆文物库房,第二天(即1998年12月12日)我们又将这批玉器安全运回荆州博物馆。 这一次发掘,我们共布5×5米探方64个,发掘面积1600平方米,发现石家河文化晚期瓮棺墓12座,其中三座瓮棺墓出土有大批玉器,这是肖家屋脊遗址发掘以来最大的收获。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返乡人员要持有7日以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才能够返乡。当地基层政府要对返乡人员进行网格化管理,做好隔离场所和检测能力的准备。 “近期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说,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增多,将进一步加大疫情传播风险,防控任务依然艰巨繁重。通过对近期聚集性疫情梳理分析,王斌说当前疫情具有以下特点:大部分是因为境外入境人员或者是被污染的冷链进口物品而引发;波及农村地区,如河北石家庄、黑龙江绥化等地疫情都发生在农村地区;这次疫情传播范围比较广,传播速度比较快。根据《关于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救治、强保障六项措施。其中提出,要加强返乡人员管理,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其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落实责任制,对返乡人员实行网格化管理,做好登记造册、健康监测和异常状况处置等工作。 米锋表示,春节临近,要突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加强机场周边、城乡接合部、务工返乡人员较多的地区防控,要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四早”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 国家卫健委回应 “返乡需持阴性核酸检测”相关焦点 ↓↓↓日前,《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农村地区及返乡人员相关防疫工作进行部署。返乡人员如何划定?核酸检测证明如何获得?由谁来查验核酸检测证明?国家卫生健康委回应公众关切,就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 主要包括一是跨省份返乡人员;二是来自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原则上不流动);三是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返乡人员可在出发地或目的地的任意一家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疾控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凭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返回农村地区。 返乡人员返乡前应告知当地村委会,返乡后由村委会查验其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包含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 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 (转自西安发布)
文 | 关山远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2020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也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 不久前,中央决定向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出国为抗美援朝服务的工作人员颁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这是国家向历史致敬、向英雄致敬、向无畏的中国军人致敬! 遥想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的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战争,但中国军人迸发出的勇气、智慧和英雄主义,击破了敌人的海空优势,粉碎了“大炮主义”“飞机迷信”,酣畅淋漓地打败了100年来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傲慢与偏见。 在敌人的哀嚎声中,中国军人自豪地宣布:中国人民志愿军才是世界步兵之王! 1 若我们也有精良武器会怎样? 若我们也有精良武器会怎样? 很多军迷特别喜欢假设一个问题:假如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也有跟美军一样的武器装备和海空实力,那么抗美援朝会是什么结果? 志愿军出国时,敌我双方技术装备的差距之大,是20世纪世界战争史上极为罕见的。 军事专家徐焰分析过:当时美国有3.1万架军用飞机,中国还不足200架;美国陆军平均4个人装备1辆汽车,中国陆军平均500人才有1辆;美军1个团的火力强度,超过中国1个军的强度。当时中国虽然有苏联援助,但供给的武器并不多,还要按“出厂价五折”记账付款…… 这种装备差距,造就了一些遗憾。例如砥平里之战,志愿军已将敌军团团包围,如果有一门重炮,炸中敌营堆积如山的弹药,就能改写战局。可惜志愿军手里只有轻兵器。 在被志愿军抓获的第一批美国俘虏中,有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南朝鲜军6师2团军事顾问赖勒斯,他接受志愿军审问时感叹: “你们的打击好像从天而降,我一抬头就看见你们的士兵铺天盖地而来,边跑边射击。你们的军队训练有素,战斗力很强,就是装备原始落后。如果有美军的装备和空军海军,将会是世界无敌的一流军队。” 假如装备对等,结果将会怎样? 军旅作家张正隆就此问题采访过不少志愿军老兵,后者都牛气回答:不用对等,只要有美军一半的海空实力,过江咱们就往南推,把“联合国军”、美军推到巨济岛,推到大海里了! 作为一场国际战争,朝鲜战争起于三八线,又止于三八线,以平局结束。对志愿军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中国军人凭借明显劣于美军的武器,从鸭绿江边把实力强大的敌人打得抱头南蹿,把他们逼到谈判桌前。 狂傲的美国人,对于朝鲜战争的失败,是心服口服的。美国第8集团军司令官、极度迷恋狂轰滥炸的范弗里特就说过: “(志愿军)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他们所携带的数枚制造粗劣的手榴弹,爆炸力不及美军的一半。粮食是用米和杂粮磨成粉状而成的,装在一条长管形布袋里,必要时可维持十六天。中国军队医疗设备简陋,万不能和我们的医疗队、前线救护站以及完善的后方医院相比拟……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 亲历朝鲜战场、后来成为美国著名军事历史学家、军事战略专家的贝文·亚历山大在一本书中写道: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这本书的名字叫作《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
做完核酸检测不用去医院打印报告单了,直接扫码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就可以快速查询核酸检测结果。欢迎转发,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减少聚集从你我做起! 河北“婚礼”返陕9名密接者已隔离满14天-阴性!地铁公交等1997人隔离管控情况 华商报今天 西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月11日(星期一)上午10时召开“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22场)。 西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刘顺智: 接省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石家庄市田某某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西安市有9人为其密切接触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区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立即行动,卫健、公安、交通等部门迅速对密切接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摸排管控。涉事密切接触者行程轨迹均已掌握,其中我市7人,渭南市2人,均已落实集中隔离,且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摸排核实出高铁、地铁、公交以及其它涉及我市的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1997人,均已落实隔离管控。其中1865人核酸检测均为阴性,重新梳理排查出的132人正在采样、检测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9名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期于今日已满14天,且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将由集中隔离转入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4天。1997名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将按末次接触时间计算14天,核酸检测结果阴性,陆续转入社区健康服务管理。
提起珍珠,我们想到是什么?是粉色珍珠的俏皮,是黑色珍珠的温婉神秘,还是金色珍珠的华贵高雅。有人说珍珠逃不过“人老珠黄”的命运,但是它陪你走过的无数岁月更弥足珍贵。珠宝它最迷人的魅力在于它的璀璨夺目,即便它在油画里。 01 欧洲的珍珠时代 伊丽莎白一世可以被称为珍珠狂人,她的珍珠无法以“颗”来计算,因为她拥有的珍珠数不胜数,她经常佩戴长串珍珠项链,在发髫上编入珍珠,王冠上也镶满珍珠,她的衣服都是整件整件地全都镶上珍珠,可谓是华贵无比。 由于位高权重的女王伊丽莎白对珍珠的喜爱,贵族女子也开始纷纷效仿、追捧。并且在1530年后,英国王室甚至立法规定:除王室外,一般贵族不得穿戴镶有珍珠的服饰。 02 油画中的珍珠 《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像》是1490 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 画中那一串从头绕到颈项的长长的珍珠,几乎每一颗的立面、高光及其圆润感都作了细腻的绘写,衬托得这位贵妇人更加华贵典雅。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是17世纪荷兰画家约翰内斯· 维米尔于1665年创作完成的一幅油画。在该画中,维米尔描绘了一名身穿黄色外衣,佩戴黄、蓝色头巾的少女。画中令人瞩目之处在于少女左耳佩戴的一只泪滴形珍珠耳环,在少女颈部的阴影里似隐似现。从少女的着装中可以看出她并非权贵人家的孩子,可以见得对珍珠的喜爱,无论阶级也无论年龄。 茜茜公主是巴伐利亚的伊丽莎白女公爵,(全名:伊丽莎白·亚美莉·欧根妮)对于茜茜超凡的美貌,同时代的人留下了很多赞美之词。 她穿着带星星图案的白色克里诺林裙,编织的发辫上点缀着钻石星花的形象被当时著名的画家弗朗兹·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描绘在画布上,这也成为她最经典的形象。 茜茜公主非常喜欢珍珠饰品,在许多画中她都佩戴着珍珠,端庄又优雅。 1898年,茜茜公主在去往勃朗峰码头遇刺身亡,美丽的茜茜公主并没有拥有完美的人生,但至少这些璀璨的珠宝记录了茜茜公主人生中最美好的瞬间。 大师笔下欧洲贵族们的珍珠令人惊叹,即使时过境迁,依旧能感觉到珍珠的莹润与迷人,并且这些油画中的首饰戴法和式样,在今天依旧时尚。 NO.3 任时光流逝,油画中的优雅女人和她们莹润饱满的珍珠永远定格在那一刻。珍珠也许没有其他的宝石那般耀眼夺目,但它微弱的光芒是引人注目的,是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现如今,珍珠又开始大热,除了常见的珍珠项链、戒指、耳饰等,甚至被装点在妆容上、发型上,乃至包包和鞋履上。 最近非常火热的珍珠眼妆,吸引了很多小仙女的竞相模仿,是不是看起来既温柔又楚楚动人呢? 在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主的珍珠挂坠发夹都令人印象深刻,更加突出了她优雅的气质,轻松营造一种上流社会名媛既视感。 Simone Rocha的秀上,所有模特都带着这种长形的珍珠发夹,个个仙气十足,宛若精灵。 精致的珍珠发饰能打破沉闷的造型,为你锦上添花。 光彩熠熠的珍珠不仅能佩戴,而且能背上身,珍珠包包不仅优雅大方而且独具特色,能让你稳居人群中的C位。 Rosantica是个来自米兰的珠宝品牌,它推出的几款包型,每只都如艺术品般精致华丽,完美诠释了“将珠宝背在身上”。 …
文 | 殷杰 编辑 | 谢芳 瞭望智库 为期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将战线从清川江畔向南推回了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在自其建国以来首份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 在这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国之战中,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荣立三等功以上的功臣30余万名,荣立集体三等功以上的单位超过6100个。当年,志愿军总部对于立功标准和批准权限均有严格规定。 其中,个人和集体特等功必须由志愿军评功委员会批准,因此含金量最高。据统计,志愿军只有217名干部战士先后荣立特等功,16个单位荣立集体特等功。在灿若星河的志愿军英雄中,他们无疑是最为闪耀的英雄之星。 1 知名度最高 说起志愿军英雄群体,知名度最高的非“奇袭白虎团”的“化袭班”莫属。 所谓“白虎团”,是国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其真实番号是韩军首都师团第1联队。这是韩军建军时首批组建的4个联队之一,号称“精锐中的精锐”。 志愿军指战员利用夜暗向敌防御纵深穿插。 1953年7月13日晚,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特务连侦察1班,连同从全师挑选出来的2名军事素质好、有战斗经验的朝鲜族战士,共计13人,在代理侦察排长杨育才的率领下,化装成护送美军顾问的韩军首都师团搜索队,沿直木洞沟直插二青洞,奇袭敌第1联队联队部。 智勇双全的杨育才排长。 一路上,这个侦察班克服诸多困难,巧妙获取韩军当晚口令,坚决以战斗手段强行通过被敌机甲联队援兵占据的交通要道。在发现敌第1联队和机甲联队指挥机关汇聚一处、兵力较此前估计的多出1倍以上的情况下,“化袭班”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改变战前计划,兵分四路分别扑向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之敌。 经过14分钟战斗,13位勇士一举打掉了韩军2个联队的指挥机关,共计毙敌54人,俘虏16人,其中包括从草丛中和床底下搜出的韩军第1联队人事科科长、副官、炮兵副大队长等8名军官,缴获枪支76支(挺)、电台2部、总机2部、发电机2台、报话机和电话机117部、吉普车27辆、卡车11辆、火箭炮1门,以及2个大仓库。 悬挂在敌第1联队作战室墙上那面写有“优胜”字样的虎头旗,也被勇士们扯下来当收缴战利品的包袱皮用。如今,这面虎头旗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珍品。 在第1联队联队部缴获的绣有“优胜”字样的虎头旗,如今已成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珍品。 “化袭班”荣立集体特等功。 战后,志愿军第68军203师607团特务连侦察1班被志愿军总部记集体特等功。1957年,文艺工作者根据他们事迹改编的京剧《奇袭白虎团》面世,并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直到今天,一些上了岁数的人民群众,依旧能哼唱几段,这个志愿军英雄群体的知名度足可见一斑。 2 影响最深远 论知名度,“化袭班”数第一,但若论影响力最大,志愿军第38军112师335团1营3连却是当之无愧的翘楚。 1950年11月30日,抗美援朝战争运动战阶段第二次战役进行到最紧要关头。3连先敌几分钟,抢占了与三所里、龙源里呈鼎足之势的松骨峰。 此时,美2师大部队正准备通过松骨峰下的公路向南逃窜,但领头的汽车、坦克却被3连派出的战斗组打瘫在公路上,堵塞了道路。急于逃命的美2师在炮火掩护下,向松骨峰发起了集团冲锋。前三轮攻势均被挫败后,美2师用凝固汽油弹将松骨峰炸成了一片火海,随后趁着幸存的志愿军指战员忙着扑灭棉衣上燃起的火苗之时,冲上了3连2排4班的阵地。 美军没有想到,志愿军战士们接二连三地端着刺刀从火中冲杀出来,以大无畏的气概将他们打下了山头。 …
官方网站: tv.cctv.com/2020/12/27/VIDAkfdoj8E8LsTWYaWd7Cnk201227.shtml 《跨过鸭绿江》中志愿军将领们抗美援朝时真实年龄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历经两年零9个月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央视年度大戏《跨过鸭绿江》,以史诗般的鸿篇巨制,全景式还原了这一伟大的历史。电视剧中志愿军各级将领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坚定信念的光辉形象令人印象深刻。那么,在朝鲜战场上,这些将领们的真实年龄是多大呢? 下面是部分志愿军将帅在入朝作战时的年龄。 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彭德怀(1898-1974),入朝时52岁。62岁的丁勇岱饰演,副司令员邓华(1910-1980),入朝时40岁。57岁刘之冰饰演。副司令员洪学智(1913-2006),入朝时37岁。50岁姚刚饰演。副司令员韩先楚(1913-1986),入朝时37岁。48岁王挺饰演。参谋长解方(1908-1984),入朝时42岁。48岁王同辉饰演。 首先入朝作战的4个军: 第38军:军长梁兴初(1912-1985),入朝时38岁。政治委员刘西元(1917-2003),入朝时33岁。第39军:军长吴信泉(1912-1992),入朝时38岁。政治委员徐斌洲(1912-1996),入朝时38岁。第42军:军长吴瑞林(1915-1995),入朝时35岁。政治委员周彪(1910-1981),入朝时40岁。第40军:军长温玉成(1915-1989),入朝时35岁。政治委员袁升平(1912-2003),入朝时38岁。 Unforgettable: The Korean War uses historical movies and personal photos combined with emotional remembrances to reveal the …
张廷芳,北京姑娘,从小在北京长大生活,也是家里的独生女,爸妈的掌上明珠,一家人都把她当成小公主一样宠爱。没想到高考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在学校,她遇见了一个来自西藏的小伙子,名字有点难记,张廷芳第一次知道他的名字时,在嘴边念了好几遍,然后低头笑了, “次旺俊美”。 次旺俊美人如其名,长得又高又俊,性格很阳光,平时总是很热心地帮助同学,所以他在班里很受欢迎,不少女孩子给他写情书。 他是北师大第一个藏族学生,能歌善舞,还会各种乐器,当她看到他在台上表演节目时,少女的心也随之飘到远方去了。 两情相悦以后,俩人顺其自然地走到了一起,但这时候俩人也距离毕业不久了,他们面临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异地恋。 次旺俊美思量了很久,还是决定告诉她自己的想法:“我可能要回西藏,毕竟西藏还没有几个大学毕业生。” 张廷芳是独生女,他不忍心让她跟着自己去西藏,可是他又很爱这个姑娘,于是内心陷入了无比地纠结和矛盾之中。 但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张廷芳听说以后,竟毫不犹豫地要和他回西藏。她说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两个人在一起就可以克服。 但去西藏生活,却远没有张廷芳想象得那么简单,当时的西藏还没有开发,交通极其不便利,他们从北京过去要花整整15天的时间。 他们一起被分配到了西藏的师范学校当老师,张廷芳教汉语,次旺俊美教藏文。 但很尴尬的是,尽管张廷芳的普通话很标准,学生们都觉得她说话声音好听,可是却没几个能听懂她在说什么,他们只听得懂藏文。 张廷芳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和丈夫一起商量了一个对策,他们编写了一套汉文、藏文、汉语拼音三对照的《汉语文》教材,让每个学生都开始学习汉语。 没想到学生们非常喜欢这个教材,到处传阅,后来其他学校也纷纷购买了这套教材,于是汉语慢慢地在西藏地区流行起来,大家都开始说起了普通话。这套教材成了西藏汉语教学的第一套标准教材。 在他们要退休的时候,次旺俊美很不幸地被查出了癌症晚期。次旺俊美在医院治疗了8个月,仍然没有好转,张廷芳在医院陪着他走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 她已经70多岁了,今年终于决定再走一次当年和次旺俊美进藏的路线,这一次,她只有一个人,带着丈夫生前的遗愿,一路看着高原。 原文链接>>
12/30/2020 综合FOX26报道,亚基马县(Yakima County)一家Costco分店,突然爆发新冠病毒疫情,目前已经感染了145名员工,卫生官员说,该商店中病例的迅速增加类似于“超级传播者事件”,在该事件中,多个人同时被感染。 这项发现是由亚基马县卫生区周二在Union Gap的Costco进行了全店测试后发布的。 官员说,所有测试过阳性的145名员工都处于隔离或隔离状态,但商店本身仍然开放。该商店共有383名员工。 亚基马县公共卫生官员说,这家商店的COVID-19病例数量迅速增加,从周四的68例增加到周一的145例。官员们说,感染的数量可能会更高。 亚基马县疾病控制总监梅利莎·西克斯伯里(Melissa Sixberry)表示:“随着好市多(Costco)继续进行全站测试,我们预计在收到结果后的几天内,病例数将继续增加。 亚基马县公共卫生合作伙伴关系负责人莉莲·布拉沃说,这家商店现在正在实施保健区的建议,以减缓或阻止该病毒的传播,因此允许其保持开放状态。 亚基马县临时卫生官员拉里·杰查(Larry Jecha)博士说,这家好市多(Costco)疫情突爆并非孤立事件。 “整个县的COVID-19活动水平持续增加。我们需要社区的帮助,也要遵循COVID-19安全建议,这样我们才能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因此我们可以保证学校的安全,因此我们可以保持每个人的安全。通过维持我们的卫生系统来保证其他安全。”他说。 迄今为止,亚基马县已经报告了18,100例确诊的冠状病毒病例。 原文链接>> 特朗普竞选经理感染冠病 来自 / 联合早报 文 / 李丽敏 10/03/2020 (早报讯)美国总统特朗普竞选活动发言人墨斐(Tim Murtaugh)证实,特朗普竞选团队经理斯蒂芬(Bill Stepien)的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 特朗普星期五(10月2日)透过推特透露自己和妻子的冠病检测结果呈阳性,在他入住沃尔特·里德(Walter …
2020-12-31 我在,是国与民互相担当,是夫与妻一起承受,是父母与儿女共同坚持,是一个人给一个人壮胆,是一群人为一群人拼命。 你有我们在,我们有你在,你我有彼此在。 凛冬已至? 想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 2020年,历史扑面而来,现实的戏剧性令任何大片都显得苍白。你我不再是置身事外的观众,而是被推入其中的主角。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已导致逾8100万人感染、逾178万人死亡。数字还在增加,每个名字都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撕扯着一个或更多摇摇欲坠的家庭。 年初,武汉。作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隔离事件,封城的76个日和夜,血泪淌成悲伤的河。汽笛悲鸣,江水呜咽,这座英雄城市的巨大牺牲,当永被铭记。 一座大城,死守两月。四万医护空降,八方物资驰援,良心、勇气与职责被一个个瞬间重新照亮。李文亮与艾芬,接力讲述了一个勇敢的故事;84岁的钟南山挤进高铁餐车,北上于危难之际;除夕夜,整装待发的军医在洗手间门口抱别哭泣的女儿;火神山灯火通明抢建医院,一位志愿者坚定地写下“不计报酬,无论生死”;一位新郎愧疚地告诉新娘“疫情不散,婚礼延迟”;而当两大援鄂医疗天团在天河机场不期而遇时,空寂的大厅里响起数百人心有戚戚的招呼声、加油声,就像黑夜里冲天而起的光。 彼时彼处,人性光辉熠熠闪耀。90岁的母亲四天四夜陪护64岁的儿子;丈夫执意天天骑车送确诊却没床位的妻子去医院,最终“用我的命换你的命”;快递小哥冒险接送医护,只为“让救命的人去救更多的命”……一个个普通的人,在不同场景里默默演绎英雄的角色。而一些特别的人,更让这样的故事显出特别的意味。汶川村民千方百计运来了几大车蔬菜,女儿拉着17年前父亲抗击SARS的行李箱请战武汉,杭州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悄悄捐出5000个口罩……善意与善意隔着时空回荡,勇气与勇气跨过山海呼啸,纵然彻骨痛过也依然那么努力在爱啊。 多少次泪目,多少声加油,多少个“最美”,多少夜不眠不休刷屏,多少回全民揪心接力,让多少微弱的力量在巨大的灾难与恐惧面前汇聚成墙,彼此依偎着迎向那未知的未来。 未来从未如此地未知。尽管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出口回暖经济复苏,世界引擎重新启动,但这一年,全球经济被重创甚于世界大战,多国政局之动荡堪称风雨飘摇,末日情绪四处弥漫,国际现实一片魔幻。 这一年,大选撕裂美国,脱欧折磨英国,恐袭缠上法国。中美关系空前承压,世仇难解的阿拉伯诸国却与以色列次第建交。整个世界暗潮涌动,哪里都是变局。 年初“地狱火”导弹定点斩杀伊朗将军,年末南高加索上空无人机精准摧毁亚美尼亚坦克。科技主宰战场,改变着千年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战争模式,还将重塑权力与政治的内在逻辑。 哨声还在不同地方吹响。比如口罩使用该不该强制,自由与安全的边界挑起全球争论;刷脸能不能推广,技术伦理引起多方关切。 是的,2020年,整个世界仿佛进入到历史的三峡中漂流,前方仍可能是凛冽的冰河,是汹涌的怒海,你我同在这一艘船上,无处可退,无人例外。你我的命运从未如此与国家命运生死相连,你我的历史从未如此与世界历史紧密相绕。 没有一滴水能独自成为大海,也没有一个春天不拥有万紫千红。但若失去那每一滴水、每一朵花的“我在”,大海也会干涸,春天终将无色。 “我在”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因为它寄寓于每一个负重的存在之中。 所谓“我在”,是“我在场”,是我在看、在听、在感受、在坚持。无论愿不愿意,你我都已被卷入这大历史的现场。历史流经我们,我们就要打上印记。 所谓“我在”,是“有我在”,是对真相与正义的信念,是担当,是责任。 世界乃是所有人共业所感。大洪水来袭之前,没有一滴水认为自己有罪;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我是世界的一部分,世界亦是你我的一部分。世界刻画着我们,我们也要定义它的算法。 所谓“我在”,是“我还在”,是渡尽劫波人还在、爱还在。等你归家的那盏灯火,打开门孩子扑入怀中的笑脸,永远是那般动人。而在天灾人祸的命运前,在风刀霜剑的相逼下,你需要永远坚强。生命薪火代代相传,是基因绵延意义上的血脉永生;天之未丧斯文在兹,是模因绵延意义上的文明永生。但倘若岁月暗算我们,我们也别饶过它。 岁末寒冬,伦敦溃散,日本封国,巨星不断陨落,疫苗尚未普及病毒却多处变异,世界仍不太平。但万物始终运行,大地终将苏醒,世间流传着厚义与深情,时光滚滚向前绝不停息,新年终将到来。 我在,就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在,就是绝望中的天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