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美国厂征才困境「怪低薪」OpenAI年薪中位数高达92.5万元

台积电美国厂征才困境「怪低薪」OpenAI年薪中位数高达92.5万元 联合新闻网 6/29/2023 台积电美国厂面临征才困境。(路透) 台积电去年(2022)宣布在美国亚利桑纳州建造2期晶圆厂,第1期晶圆厂工程预计2024年生产4纳米,第2期晶圆厂正在兴建中,计划生产3纳米,建厂同时也陆续征才,不过却面临征才困境,外媒报导分析台积电恶劣的工作文化、严格的标准以及长达数月的海外培训要求,让现有和未来的美国员工望而却步。 根据美国《财星杂志》(Fortune),台积电将在亚利桑纳州的新工厂雇用4500名员工,不过其招聘雄心却与美国半导体行业发生了冲突。一名台积电工程师曾在美国人力资源网站「Glassdoor」留言抱怨自己已在办公室睡了1个月,每天长时间工作12小时是常态,周末还得经常轮班,「这里的工作与生活平衡是多么残酷」;另一名台积电工程师也曾吐露,「台积电是服从文化,而且还没为美国做好准备」。针对美国员工控诉加班与轮班制、管理严格,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日前则在股东会上回应,「不愿值班就不要参加这个产业」。 此外,薪资网站「Levels.fyi」的数据显示,以工程师的薪资福利来说,台积电美国厂平均年薪约7.47万美元,而人工智能领域的薪资水准普遍较高,OpenAI公司工程师的年薪范围约32.5万至137万美元,中位数高达92.5万美元,包含基本工资30万美元及股票奖励约62.5万美元,整整比台积电高出许多,因此低薪亦是找不到人才的主要原因。 Source 传瑞银拟裁掉逾半瑞信员工 逾2万人恐失业 投银首当其冲 世界新闻网  6/27/2023 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一半以上的人力。(路透) 彭博新闻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一半以上的人力,以目前多达4.5万员工来算将逾2万人,在伦敦、纽约和亚洲部分地区的投银部门首当其冲。 消息人士透露,瑞信员工被告知今年会进行三波裁员,第一波可能在7月底前,另外两波暂定于9月和10月进行。 收购瑞信的交易完成后,瑞银员工总数达到约12万人。瑞银已表示,计划未来几年节省约60亿美元的人事成本。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瑞银计划最终将员工总数减少约30%,相当于3万5000人,大致吻合Redburn分析师本月预估约3万人。 知情人士说,瑞银原本计划保留业绩前20%的交易员,特别是专注于科技、媒体和电信业的银行家,但许多顶尖者已经离职或被竞争对手挖走。德意志银行、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富国银行等最近几个月都在争抢瑞信员工。 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虽然许多人已经离开,但瑞银仍希望保留瑞信大部分私人银行家。在亚太地区,知情人士向彭博新闻透露,瑞银计划保留数百名瑞信私人银行家,员额超过1,200多人。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至少短期内瑞银需要慰留负责管理富人客户的结构性贷款和股票衍生品交易的瑞信员工。 …

中国内卷加剧 224名校硕博士竞争央企一行政职

中国内卷加剧 224名校硕博士竞争央企一行政职 中央社 6/28/2023 图为4月28日在北京联合大学举办的招聘活动。(中新社) 进入毕业季,中国「内卷」不断加剧。据陆媒报导,隶属中央企业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近期招聘一个综合行政职务,竟有224位世界名校级的硕博士生应聘。 进入毕业季,中国央企、国企因为薪资福利较好,招聘职务「内卷」(内部竞争)程度也在不断加剧。 据红星新闻报导,近日,有网传截屏显示,224名世界名校的硕博士生应聘中石油的某综合行政职务。 中石油官网截屏显示,这个综合行政职务的最低学历要求为硕士,只招聘1人,但应聘人数高达819人,有效应聘人数是470人。 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硕士胡雯(化名)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从去年开始便在投简历、笔试、面试,力求找一份安稳的工作。 她表示,自己参加了中石油、中石化、烟草、国家电网、中国银行等多家央企国企的校园招聘,「这里面,中石油、中石化是最卷的」。 胡雯出具了一份中石油某综合行政职务进入面试名单截屏,显示有很多北京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博士在里面。 中石油招聘要求极高,根据该集团总部2023届秋招要求,应聘者学历在硕士以上;且毕业院校为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前30名和国内排名前10名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为A+的国内大学;此外还需大学英语六级考试496分及以上,或新托福考试96分及以上,或雅思考试7分及以上的英语水准,或相应的其他语种水准。 报导指出,尽管中石油、中石化部分职务的招聘要求已近乎严苛,但仍有源源不断的应届生报名应聘。中石油官网上,专业性较强的职务如钻井工程、油气田开发、炼油工艺技术等,报考录取比在几十人不等。 而一些文科属性较强的职务,报录比都达到了200人以上。例如综合行政岗470:1,财务资产413:2,法律事务582:2。 「神仙打架」、「太卷了」,近期在各大社群平台上,一些求职者吐槽中石油的招聘体验。 Source 传瑞银拟裁掉逾半瑞信员工 逾2万人恐失业 投银首当其冲 世界新闻网  6/27/2023 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一半以上的人力。(路透) 彭博新闻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

传瑞银拟裁掉逾半瑞信员工 逾2万人恐失业 投银首当其冲

传瑞银拟裁掉逾半瑞信员工 逾2万人恐失业 投银首当其冲 世界新闻网  6/27/2023 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一半以上的人力。(路透) 彭博新闻引述知情人士报导,瑞银集团(UBS)计划下个月开始裁减瑞信集团(Credit Suisse Group)一半以上的人力,以目前多达4.5万员工来算将逾2万人,在伦敦、纽约和亚洲部分地区的投银部门首当其冲。 消息人士透露,瑞信员工被告知今年会进行三波裁员,第一波可能在7月底前,另外两波暂定于9月和10月进行。 收购瑞信的交易完成后,瑞银员工总数达到约12万人。瑞银已表示,计划未来几年节省约60亿美元的人事成本。 两位知情人士透露,瑞银计划最终将员工总数减少约30%,相当于3万5000人,大致吻合Redburn分析师本月预估约3万人。 知情人士说,瑞银原本计划保留业绩前20%的交易员,特别是专注于科技、媒体和电信业的银行家,但许多顶尖者已经离职或被竞争对手挖走。德意志银行、Jefferies Financial Group、富国银行等最近几个月都在争抢瑞信员工。 两位消息人士透露,虽然许多人已经离开,但瑞银仍希望保留瑞信大部分私人银行家。在亚太地区,知情人士向彭博新闻透露,瑞银计划保留数百名瑞信私人银行家,员额超过1,200多人。 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至少短期内瑞银需要慰留负责管理富人客户的结构性贷款和股票衍生品交易的瑞信员工。 Source 职场调查:多数员工不觉得变得更幸福 老板却不认同 世界新闻网  6/27/2023 调查显示,多数员工在疫情过后并未感到幸福感增加。图为新罕州一名妇女在家远距工作。(美联社) 管理顾问公司德勤(Deloitte)和研究机构Workplace Intelligence今年3月间,针对3150名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职场多数人认为健康恶化或持平并深陷低落的情绪,然而有四分之三管理阶层却认为员工福利大幅改善,凸显劳资双方巨大的鸿沟。 Workplace …

职场调查:多数员工不觉得变得更幸福 老板却不认同

职场调查:多数员工不觉得变得更幸福 老板却不认同 世界新闻网  6/27/2023 调查显示,多数员工在疫情过后并未感到幸福感增加。图为新罕州一名妇女在家远距工作。(美联社) 管理顾问公司德勤(Deloitte)和研究机构Workplace Intelligence今年3月间,针对3150名上班族进行的调查显示,职场多数人认为健康恶化或持平并深陷低落的情绪,然而有四分之三管理阶层却认为员工福利大幅改善,凸显劳资双方巨大的鸿沟。 Workplace Intelligence运行合伙人萧贝尔(Dan Schawbel)表示:「调查显示管理阶层已和职场员工脱节,主管过于关注企业未来发展,难以关心员工福利。」 根据调查显示,虽然77%高端主管认为员工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但只获得33%受访者认同,反之,认为社会和财务状况改善的员工,分别占27%和30%。 该调查也发现多数受访者都有追求幸福的动力,其中84%表示改善心理、健康和财务状况是今年「首要任务」;同时74%认为心理、健康和财务远比工作来得重要;近四分之三受访者表示,很难请假或摆脱工作,还有约一半员工坦承每年「总是」或「经常」请完所有休假。 许多受访者也坦承经常出现负面情绪和疲倦感,约半数表示「总是」或「经常」感到疲倦(52%)或压力(49%),萧贝尔表示:「年复一年工作,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因,因为工作过度,加上最近半年来的裁员潮,迫使更少人力去承担更多任务作。」 因此该调查报告建议企业应落实「良好的管理」,优先考虑员工福利,对于身心状况欠佳的员工,更应该给予特别关注。 萧贝尔表示,管理阶层就改善福利方面扮演关键角色,因为和员工每日「直接交互」,然而调查也发现,严格的工作需求带来「团队障碍」,管理者难以支持员工,调查显示只有42%管理阶层自认「被完全授权」并有能力提高员工福利。 该报告还建议企业应建构「员工持续发展」愿景,强调:「采取此理念的企业将协助员工变得更健康、更有技能、更有使命感和归属感。」例如提供员工拓展技能和职业的机会,保证薪资公平性和试行周休三日制。 萧贝尔强调:「若企业拒绝改善员工福利或阻碍员工持续发展,将愈来愈难以争取到关键人才。」 Source 现在华尔街谁最赚?已经不是银行家 世界新闻网  6/26/2023 华尔街曾是银行家的天下,但近年银行业的薪酬已不如律师业。(美联社) 银行家过去的收入虽是律师的数倍,但由于银行业工资停滞不前、律师事务所薪酬结构变化,华尔街顶级薪资的工作已从银行家渐渐让位给律师。 华尔街日报报导采访超过30名薪酬专家、银行家和律师,并研究超过15年的薪酬数据,发现董事总经理平均收入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奖金主要以股票支付,与2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顶级律师事务所的股权合伙人现在每年却能赚取约300万元,是20年前的三倍多。 企业律师如今不单只是草拟合约,几乎已是准银行家且功能如同幕僚,处理接班人、企业高层与监管机构冲突等棘手问题。律师们也因近20年私募股权兴起而获得大量工作。 北鼎专场,网红蒸吨锅,最高立减$90👆 …

现在华尔街谁最赚?已经不是银行家

现在华尔街谁最赚?已经不是银行家 世界新闻网  6/26/2023 华尔街曾是银行家的天下,但近年银行业的薪酬已不如律师业。(美联社) 银行家过去的收入虽是律师的数倍,但由于银行业工资停滞不前、律师事务所薪酬结构变化,华尔街顶级薪资的工作已从银行家渐渐让位给律师。 华尔街日报报导采访超过30名薪酬专家、银行家和律师,并研究超过15年的薪酬数据,发现董事总经理平均收入在100万至200万元之间,奖金主要以股票支付,与2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变化;顶级律师事务所的股权合伙人现在每年却能赚取约300万元,是20年前的三倍多。 企业律师如今不单只是草拟合约,几乎已是准银行家且功能如同幕僚,处理接班人、企业高层与监管机构冲突等棘手问题。律师们也因近20年私募股权兴起而获得大量工作。 北鼎专场,网红蒸吨锅,最高立减$90👆 同时律师事务所薪酬结构也出现变化,除了少数几家顶级事务所,其他事务所都放弃只看资历、不看生产力的固定薪酬(lockstep structure);相反地,现在竞购人才的风气如同球队争抢明星球员。像是Kirkland & Ellis事务所过去15年便从其他公司挖角合伙人,提供头几年上看2000万元的豪迈价码,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长期担任事务所人资的罗森(Mark Rosen)表示,厉害的合伙人年收入可能达2000万元,但超级明星可达1亿元或以上。 追踪律师业的富国银行资深顾问伯曼(Owen Burman)表示,大多数大型律师事务所每年都会将价格提高4%左右,通常超过通膨率,顶级律师目前每小时收费超过2000元;反观银行家的交易费用固然高,但相对无变化。 招聘公司Bay Street Advisors调查显示,过去三年(包括表现出色的2021年),薪酬最高的前20名投银董事总经理平均年收入为190万元,与2007年相同,且还未计入通膨;职位更低的银行家平均收入甚至比2008年金融海啸前更少。 Source 这个法律界工作不需大学文凭 年薪6位数 世界新闻网  6/19/2023 一名熟练的法庭纪录员工作半天可赚到200元,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Getty …

「大辞职」潮持续 调查:全球1/4劳工打算换工作

「大辞职」潮持续 调查:全球1/4劳工打算换工作 中央社 | 孟买 6/20/2023 一份调查显示,全球有1/4劳工未来12个月内打算换工作,图为纽约一处征才看板。(欧新社) 资诚会计师事务所(PwC)调查指出,1/4劳工未来12个月打算转换工作,高于去年调查时的19%。经济降温,加上通货膨胀压力,让这些人更加阮囊羞涩。 路透报导,即使「大辞职」持续,资诚这份全球劳动力新研究访问的劳工中,仍有约42%表示,打算要求加薪来应付更高的生活成本,比例高于去年的35%。 这份「2023年希望与恐惧全球劳动力调查」(2023 Hopes and Fears Global Workforce Survey)访问46国5万4000劳工,约46%受访者表示,家里难以负担每月开支,多数时间甚至付不出钱。 约38%受访者表示,月底会剩下一些钱,低于去年的 47%。约1/5会兼差,其中69%自陈是为了多赚点钱。 经济状况较差的劳工也难以应付未来挑战,包括投资自己学习新技能,适应人工智能(AI)兴起等等。 经济状况较好的受访者,则有逾1/3表示AI会提高他们的生产力,1/4预计AI会创造新就业机会。 Source 这个法律界工作不需大学文凭 年薪6位数 世界新闻网  6/19/2023 …

这个法律界工作不需大学文凭 年薪6位数

这个法律界工作不需大学文凭 年薪6位数 世界新闻网  6/19/2023 一名熟练的法庭纪录员工作半天可赚到200元,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Getty Images) 如果你正寻找一个不需要大学文凭的职业,工作既有保障又能领到六位数年薪,唯一需要的是精进个人的打字技能。 法庭记录(Court reporting)是个收入颇丰、需求量大的职业,加州法庭纪录公司IDepo Reporters创始人艾琳·中村(Irene Nakamura)说,一名熟练的法庭纪录员工作半天可赚到200元,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 法庭纪录员(Court reporter)常被称为「纪录的守护者」,在美国司法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法律程序提供准确、公正的纪录。据法庭纪录员和字幕员协会表示,过去十年,从事此一职业的人数急剧减少,导致全美至少短缺5000名法庭记录员。 在法庭之外,纪录员同样拥有众多的工作机会,因为法庭纪录员、速记与即时字幕听打员拥有相同的技能和资格;可以在法庭取证时工作、为重要商业会议进行纪录,或为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提供即时字幕。 而成为一名法庭纪录员只需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且不需要大学学位。虽然各州对法庭纪录员的教育程度要求不一,但多数仅要求有高中文凭或同等学历,并完成全国法庭纪录员协会认可的课程,其中包括副学士学位或专业证照。 要通过全国性的认证,法庭纪录员必须通过考试,并能够听两种语言、每分钟至少打225个字。 中村表示,作为一名法庭纪录员,收入多寡取决于你所在的地方、工作频率、经验以及是为政府还私人企业工作;一般来说,全职工作收入六位数是相当正常的。例如法院工作是全职,通常每周至少工作40小时,但纪录员也可兼职或接一次性任务。 在Indeed网站上,加州克恩县(Kern County)高等法院的一份兼职法庭纪录员的招聘消息显示,薪资每小时40至50元,而华盛顿特区联邦法院的一名全职法庭纪录员的招聘消息显示,年薪范围为9万5801元至11万171元。 除了基本工资外,法庭纪录员在法庭审理过程中制作的笔录也会按页获得报酬。中村估计,这种额外的收入可以从5万到10万元不等。 Source 40岁男辞上海月薪2万工作 当「全职儿子」、月领5500元 中国新闻组 6/13/2023 …

林毅夫: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

林毅夫: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 6/19/2023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警告,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中国大陆发展的马前卒,并称中国的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机会,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据新华社星期天(6月18日)报道,林毅夫出席第15届海峡论坛受访时说,自己当年从台湾回大陆,就是希望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很高兴地看到,当今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他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台湾不要变成美国遏制大陆发展的马前卒,中国的发展是两岸人民共同的机会,美国的图谋不会得逞。 林毅夫在海峡论坛演讲时还与台湾年轻一代对话,“不论你们今后从事什么职业,到大陆来,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不仅可以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而且你们将目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实现。”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宜兰,1979年离开金门,进入北京大学学习,长期潜心钻研学术,成为著名经济学家,并于2008年至2012年出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Source 海峡论坛提最新对台政策 王沪宁:建设两岸融合示范区 世界新闻网 6/18/2023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右)17日上午在厦门会见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左)一行。(特派记者廖士锋/摄影) 海峡论坛大会17日登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致词强调,「台独同台海和平水火不容」,重申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台海才能恢复风平浪静。而他在稍早与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的会见中,他则以「家和万事兴」形容,两岸关系搞好,符合两岸同胞、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 王沪宁在论坛大会致词时先宣读中共总书记习近平贺信。习近平提到,大陆将一如既往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持续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王沪宁接着致词指出「两岸交流合作顺应历史大势,交流、开放、融合终将战胜隔阂、封闭、撕裂」。 孟博士科创竞赛夏季特训营 培训IT技术比赛高手👆 王批台独 致台湾兵凶战危 王沪宁致词时批评「台独」,称近年来台独分子加紧勾结外部势力,谋独挑衅、破坏两岸和平发展,制造两岸对立,导致台海紧张,其所作所为损害台湾利益,把台湾推向兵凶战危。他并表态「坚决反对倚外谋独、对抗冲突的邪路」。 他说,「台独同台海和平水火不容,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只有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台海才能恢复风平浪静,两岸关系才能回到和平发展正确轨道」。 大会前王沪宁与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会见,王沪宁说海峡论坛坚持办下来,说明两岸交流合作大势不可阻挡。据官方央视新闻消息,王沪宁当天下午前往台企考察、探望厦门大学的台生,并到码头考察「小三通」,期间与候船的民众交流。 台陆委会吁停止军事威胁 台湾陆委会表示,中共长期以来企图通过交流统战平台,宣传根本不符台湾民意期待、矮化台湾的政治、统战主张,毫无意义、也是徒劳无功。如果陆方真心希望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应多思考真正有助两岸人民交互交流的良善举措,并停止日复一日对台的军事威吓,尽早解除对两岸交流之政治障碍与限制。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