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衰退就业难 寺庙成为中国民众热门去处 中央社 | 台北 6/11/2023 在经济衰退导致企业倒闭及失业率上升下,寺庙成为中国民众今年以来的热门去处。(Magda Ehlers@Pexels) 在经济衰退导致企业倒闭及失业率上升下,寺庙成为中国民众今年以来的热门去处。据统计,今年1至5月全国参访寺庙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增逾4倍,其中约半数是20多岁至30多岁的年轻人。 综合中国财经媒体及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在中国各地寺庙中,北京香火最旺的藏传佛教名刹雍和宫,今年3月至4月初前往参访的人数,较去年同期暴增530%,增幅高居全国同期之首。 被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四川峨眉山,今年1至5月涌入248万人次的游客,较COVID-19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大幅成长53%;至于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今年1至3月的游客数量也较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成长23%。 根据报导,管理峨眉山风景区、属陆股上市公司的峨眉山旅游公司,今年第1季净利润达980万美元(新台币约3亿元),年增率更高达262%。这使其过去2周股价累计大涨44%,成为陆股中的焦点股。 根据中国旅游专业平台「去哪儿」和「携程」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全国参访寺庙人数较去年同期大增逾4倍,其中约半数是20多岁至30多岁的年轻人。 北鼎专场,网红蒸吨锅,最高立减$90👆 报导指出,今年3月以来,「只有焚香」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指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为了逃避高压社会,到寺庙祈求好运。而「烧香青年」则成为中国旅游业界排名最高的流行语。 CNN报导,寺庙参拜及旅游的大举兴旺,来自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今年3月以来,「无学无工,只有烧香」成为中国社交媒体上流行的标签。中国年轻人在现实社会到处碰壁,只好到寺庙烧香祈求好运。 南京证券分析师杨燕对此表示,在面对工作、学业、婚姻和人际关系等压力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转向传统文化,如寺庙祈福和祈祷,以缓解压力。同时,社交媒体也推动了「寺庙旅游」的繁荣,年轻人喜欢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他们到寺庙的经历。 中国官方统计,今年4月份16至24岁年轻族群的失业率达到创纪录的20.4%。但多数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年轻人的失业率远高于此数。同时,随着人数不断上升的大专院校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中国年轻人的失业问题恐将持续恶化。 此外,即使是30至50岁的青壮年族群,失业率也处于显著上升阶段,但相对被忽略。而除了大城市外,二、三、四线城市、县城及乡村的失业问题,随着沿海发达地区部分工厂外移或倒闭,导致不少工人失业返乡而日益凸显。 Source 每100个本科生中仅7个起薪过万, 近6成低于六千 每日经济新闻 6/11/2023 高考刚刚结束,接下来查分、填志愿即将拉开帷幕。另一边,一批高校毕业生将踏入社会开启他们全新的征程。 大学毕业生被认为是职场中的高薪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 …
Category: Singapore
中国去年结婚跌破700万对 创37年新低 世界新闻网 6/11/2023 中国去年结婚对数继续下降。图为青海西宁市的集体婚礼。(中新社) 中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据中国民政部最新发布的统计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结婚人数为683.3万对,创下1986年有数据公布以来新低,这也是中国结婚人数连续9年下降,累计降幅达到49.3%,接近腰斩。 据第一财经报导,2019年,中国结婚人数已跌破1000万对,到2020年跌破900万对、2021年跌破800万对,2022年则跌破了700万对大关。 从数据来看,2022年,中国结婚登记人数比上一年减少了80.3万对,下降10.5%。与2013年最高峰的1,346.9万对相比,9年来,中国结婚人数下降了49.3%。 中国人口专家、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董玉整表示,现在初婚年龄不断推迟,大多数人在27岁以上才结婚成家。而当前中国年轻人的婚育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单身、不婚、不育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素包括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稳定性、观念变化,以及结婚成本上升。 随着结婚对数下降,恐对中国出生率造成影响,例如2021年,以胎次来看,中国一孩出生数量为468.3万,是多年来首次跌破500万大关。2022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6.77‰,低于2021年的7.52‰,创下历史新低。 Source 北鼎专场,网红蒸吨锅,最高立减$90👆 工作难找一堆人抢开「网约车」上海73个司机抢1单 世界新闻网 6/11/2023 中国多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曾经月入上万的「神话」正在破灭。(取材自上观新闻) 由于工作时间弹性,开网约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随着经济不景气,工作日益难找,中国愈来愈多人加入开网约车行列,导致「司机多订单少」的情况日益严重,上海甚至出现73个司机抢一张单的现象。 据上海解放日报旗下新媒体《上观新闻》报导,中国不少在线叫车平台的司机都感叹,「现在生意不好做,平台、网约车租赁公司、驾驶员之间都在『内卷』。」 还有司机表示,现在一天工作10几小时,但很多时间都是在路边等单,「30多度的天气,空调都不舍得开。」另有司机指出,前段时间在上海祝桥镇附近兜了好久,由于车多单少,好几次转移「阵地」。当天某个点位的手机截屏显示,「未来十分钟订单数1,附近空车司机73」。 随着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国搭网约车的民众明显变少,但在线叫车平台司机的注册人数却不断增加,导致运力逐渐饱和。 中国交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中国全国在线叫车平台订单量月比增量分别为14.1%、13.3%、9.7%、-1.4%。于此同时,在线叫车平台司机数却分别月比增加2.2万、6.5万、5.2万、17.7万,增幅逐渐扩大。 稍早前,广东东莞、浙江温州、海南三亚、山东济南等地已相继发布饱和预警,提醒当地司机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这是网约车司机能否赚钱的重要依据。按日均10单,每单均价约人民币20元计算,若每日收入不足200元,很可能将无利可图。 一名在上海开车已有3、4年的司机说,「去年6月份,上海刚解封的时候,路上的车还不算多,每天大概可以挣(人民币)700到800元,好一些的话有1,000元,扣除租车费、油费、房租等等,一个月收入还可以。」 但今年以来单量就变少了,「即便一天做满24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挣1,000元。市场并不像有些平台上宣传的那么好,入行需谨慎。」 对此,中国多地也开始对在线叫车平台市场按下「暂停键」。5月16日,湖南长沙宣布暂停新办在线叫车平台运输证,海南三亚也决定暂停受理在线叫车平台经营许可的核发业务。三亚交通局指出,主要是因为「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数量激增,运力趋于饱和」。 …
每100个本科生中仅7个起薪过万, 近6成低于六千 每日经济新闻 6/11/2023 高考刚刚结束,接下来查分、填志愿即将拉开帷幕。另一边,一批高校毕业生将踏入社会开启他们全新的征程。 大学毕业生被认为是职场中的高薪人群。中国青年报曾面向全国各大地区大学回收的 2700 份调查问卷得出的数据,超过 20% 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月薪可以过万。然而,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一份最新报告显示,2022 届本科生中,近六成起薪在 6000 元以下;每 100 个本科生中,仅有 7 个左右起薪过万。另值得注意的是,近 5 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就业满意度与应届本科生差距正在缩小,前者的就业满意度已无明显优势。 近 6 成本科生起薪低于六千 截至目前,2022 届应届毕业生已经进入职场满一年,他们的薪资情况与工作满意度给等待进入职场的大学生提供参考。 …
工作难找一堆人抢开「网约车」上海73个司机抢1单 世界新闻网 6/11/2023 中国多地网约车市场趋于饱和,曾经月入上万的「神话」正在破灭。(取材自上观新闻) 由于工作时间弹性,开网约车成为不少人的选择。但随着经济不景气,工作日益难找,中国愈来愈多人加入开网约车行列,导致「司机多订单少」的情况日益严重,上海甚至出现73个司机抢一张单的现象。 据上海解放日报旗下新媒体《上观新闻》报导,中国不少在线叫车平台的司机都感叹,「现在生意不好做,平台、网约车租赁公司、驾驶员之间都在『内卷』。」 还有司机表示,现在一天工作10几小时,但很多时间都是在路边等单,「30多度的天气,空调都不舍得开。」另有司机指出,前段时间在上海祝桥镇附近兜了好久,由于车多单少,好几次转移「阵地」。当天某个点位的手机截屏显示,「未来十分钟订单数1,附近空车司机73」。 随着经济复苏步伐放缓,中国搭网约车的民众明显变少,但在线叫车平台司机的注册人数却不断增加,导致运力逐渐饱和。 中国交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中国全国在线叫车平台订单量月比增量分别为14.1%、13.3%、9.7%、-1.4%。于此同时,在线叫车平台司机数却分别月比增加2.2万、6.5万、5.2万、17.7万,增幅逐渐扩大。 稍早前,广东东莞、浙江温州、海南三亚、山东济南等地已相继发布饱和预警,提醒当地司机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这是网约车司机能否赚钱的重要依据。按日均10单,每单均价约人民币20元计算,若每日收入不足200元,很可能将无利可图。 一名在上海开车已有3、4年的司机说,「去年6月份,上海刚解封的时候,路上的车还不算多,每天大概可以挣(人民币)700到800元,好一些的话有1,000元,扣除租车费、油费、房租等等,一个月收入还可以。」 但今年以来单量就变少了,「即便一天做满24个小时,都不一定能挣1,000元。市场并不像有些平台上宣传的那么好,入行需谨慎。」 对此,中国多地也开始对在线叫车平台市场按下「暂停键」。5月16日,湖南长沙宣布暂停新办在线叫车平台运输证,海南三亚也决定暂停受理在线叫车平台经营许可的核发业务。三亚交通局指出,主要是因为「网约车平台及网约车数量激增,运力趋于饱和」。 Source 中国经济步日本后尘坠入「失落十年」?美坐等拣便宜 世界新闻网 6/07/2023 中国若步日本后尘迈入失落十年,美国将不必担心竞争落败且通膨可能因此获得缓解。(路透) 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资深研究员拉赫曼(Desmond Lachman)为巴隆周刊(Barron’s)撰文,怀疑中国可能正坠入「失落十年」。 他说,中国结束瘫痪经济的灾难性新冠清零政策后,外界期待的经济迅猛成长并未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市和信贷市场大泡沫破裂。 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后尘、坠入失落的十年呢?拉赫曼的看法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成长引擎和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驱动力的时期可能进入尾声。 今年初,当美国通膨居高不下而欧洲经济前景黯淡,国际货币基金(IMF)和许多市场分析家预期,中国经济重新开放能为全球提供支撑,今年成长率估计会回升到5.2%,远高于去年还在数十年低点的3%。 但最近包括零售销售、工厂订单和进口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北京可能难以实现5%的成长目标。迹象显示,部分地方政府为为偿债而苦苦挣扎,青年失业率飙高到令人忧心的20.4%。 一直关注中国房市和信贷市场泡沫破裂的人,对于它的经济显难重拾老路快速成长,不会感到意外。尤其是考虑到其泡沫规模大于日本1990年代陷入失落十年和美国2007-2009年经济衰退之前的泡沫。 …
中国经济步日本后尘坠入「失落十年」?美坐等拣便宜 世界新闻网 6/07/2023 中国若步日本后尘迈入失落十年,美国将不必担心竞争落败且通膨可能因此获得缓解。(路透) 华府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资深研究员拉赫曼(Desmond Lachman)为巴隆周刊(Barron’s)撰文,怀疑中国可能正坠入「失落十年」。 他说,中国结束瘫痪经济的灾难性新冠清零政策后,外界期待的经济迅猛成长并未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房市和信贷市场大泡沫破裂。 中国会不会步日本后尘、坠入失落的十年呢?拉赫曼的看法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成长引擎和大宗商品价格主要驱动力的时期可能进入尾声。 今年初,当美国通膨居高不下而欧洲经济前景黯淡,国际货币基金(IMF)和许多市场分析家预期,中国经济重新开放能为全球提供支撑,今年成长率估计会回升到5.2%,远高于去年还在数十年低点的3%。 但最近包括零售销售、工厂订单和进口在内的一系列经济数据令人失望,北京可能难以实现5%的成长目标。迹象显示,部分地方政府为为偿债而苦苦挣扎,青年失业率飙高到令人忧心的20.4%。 一直关注中国房市和信贷市场泡沫破裂的人,对于它的经济显难重拾老路快速成长,不会感到意外。尤其是考虑到其泡沫规模大于日本1990年代陷入失落十年和美国2007-2009年经济衰退之前的泡沫。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自2008年来,中国非公共部门的信贷增加超过整个GDP。与此同时,哈佛大学经济学家Kenneth Rogoff研究发现,中国主要城市的房价收入比高於伦敦和纽约。 不相信中国住房和信贷市场泡沫已经破灭的人,只需要回想一下,去年恒大与其他20家房地产开发商一起出现债务违约。他们可能也注意到,过去12个月,中国房价每月下滑,而且因为土地标售急冻,一些主要的地方政府现在偿债有困难。 这并不是说,房市和信贷市场崩溃可能引领中国出现美国式的萧条。而是北京为支撑房市和地方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几乎没有可用的信贷留给经济里更有生产力的部门。这可能使中国经济迎来失落十年。 中国遭遇日本式长期的经济低迷对美国来说有好的一面:首先是发现中国经济有致命弱点,不必担心他们「吃掉美国的午餐」,也就是抢生意击败美国;其次是,通过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陆制产品出口降价的形式,美国通膨可能获得急需的缓解,联准会可能放松抱紧紧的紧缩货币政策。 Source 反对北约设东京办事处 马克宏:应聚焦北大西洋 中央社 | 巴黎 6/06/2023 法国总统马克宏。(欧新社)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法国总统马克宏(Emmanuel …
美国若为台湾与中国爆冲突…欧洲6成民众盼中立 世界新闻网 6/07/2023 民调显示,逾6成欧洲人认为若美国与中国就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欧洲应「保持中立」。 图为今年2月的美日韩联合军演。(欧新社) 俄乌战争引发欧洲安全危机,美国协助稳定局势。美国若为了台湾和中国爆冲突,超过六成的欧洲民众却主张欧洲应该保持中立,别蹚台海这摊浑水。 欧洲智库欧洲外交关系协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7日公布民调,逾六成欧洲人认为若美国与中国就台湾问题爆发军事冲突,欧洲应「保持中立」。专家分析,此结果显示美方对乌国的支持,未使太多欧洲人愿意「知恩图报」。 泰晤士报引述民调指出,平均达六成二的欧洲人主张欧洲在美陆因在台湾引爆冲突时保持中立,即使在立场最亲美的欧盟国家波兰,亦有约五成民众支持中立,而在奥地利更多达约七成五民众倾向中立。仅有二成三的欧洲人认为,应支持美国对抗中国入侵台湾。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高级研究员普列琳和泽尔卡指出,虽然美欧关系看似亲近,美国在俄乌战争也帮助抗俄,但未让欧洲民众认为应在台海的美陆对抗中支持美军,「没多少欧洲人认为他们应该报恩(return the favor)」。 中国有意在2050年成为超级强权,美国正力促北约盟国更提防中国在亚洲的势力,强调由于北京亲俄,北约的东翼和印太产生链接。然而法国总统马克宏已对北约在东京设立办公室的计划表示反对,4月时也曾称欧洲不该成为美国附庸,应避免在台海冲突蹚浑水,马克宏此话似乎说中多数欧洲人心声。 不过,若美中真就台海爆发冲突,民意仍可能改变。因为台湾位置距欧洲相对遥远,且不像乌克兰战事,台海爆发冲突可能性偏低。 欧洲人不愿卷入美中台海交锋,可能在俄乌战争歹戏拖棚下,动摇美国对欧洲安全的支持。研究员泽尔卡表示,若欧洲各国领导人依民意期望行事,「可能无法为高度动荡的局势做足准备,为欧洲安全带来灾难性的潜在后果」,呼吁当局应与民众积极对话,预备多套剧本因应地缘政治局势变化。 Source 反对北约设东京办事处 马克宏:应聚焦北大西洋 中央社 | 巴黎 6/06/2023 …
驻印度中国记者签证遭刁难 新华社罕见吐槽:在那工作太难了 中国新闻组 6/07/2023 新华社记者毕晓洋在印度常驻六年,却因此被印方「驱逐」。图为2016年毕晓洋在印度喜马偕尔邦首府西姆拉拍摄的山区火车站。(新华社) 中国与印度日前相互驱逐对方在本国驻点的记者,面对此前印度境内已无中国驻点记者的现况,中国官媒「新华社」近日罕见发文吐槽,该社记者公开驻印度时遇到签证效期过短、续签被拒、遭限期离境等不公平待遇,记者感慨的称「在印度工作真是太难了!」 新华社记者毕晓洋文章指出,2017年2月,他赴任新华社新德里分社社长,常驻印度六年。今年3月15日,印度外交部通过电子邮件告知他,必须于3月31日前离境,且未说明理由。询问之下,印方给出的理由竟是常驻时间过久。 文章指出,印度2017年将驻印中国记者签证有效期缩短为三个月甚至不到一个月,反复折腾中国记者申请续签。而印方给其他国家记者的签证有效期通常为一年至两年。毕晓洋的同事姜磊从2019年8月起,连续七次被印方发放有效期仅25天到33天的签证,其中仅一次有效期超30天,直到2020年3月,签证有效期才恢复到三个月。 签证政策给驻印中国记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签证有效期过短,持有人无法开设当地银行帐户。姜磊驻印四年半后才得以办理一张当地银行卡。然而不到三个月,因印度外交部拖延向姜磊续发签证,这张银行卡被冻结。 再例如,根据印度新闻局规定,驻印外国记者的记者证通常一年一续,有效期与签证「同步」。因此,中国记者经常面临记者证有效期短、过期后印度新闻局不予续发的问题。姜磊驻印五年,一直没有申请到印度记者证,在印开展新闻工作遭受的阻力可想而知。 驻外记者最牵挂的莫过于国内的家人,然而,印度政府发放短期签证严重干扰驻印中国记者回国探亲。 毕晓洋指出,疫情期间,同事赵旭绞尽脑汁计划回国探亲时段:既要考虑航班熔断、健康风险等长途飞行难题,更要确保在行前获批「足额」三个月的签证以便顺利返印。由于不确定性太大,他的休假计划多次修改、一拖再拖。 驻外期间,不少同事家中发生急事,他们却不能第一时间回国。赵旭的父亲2020年11月突发脑梗,但由于上述因素影响,他直到2021年1月才得以回国探望,所幸老人病情在此期间有所好转。姜磊在夫人怀孕近五个月时才等到合适签证期护送她回国,然后赶在三个月签证有效期内返回印度;等他再次回国,孩子已1岁半。 此外,自2020年以来,印方拒不审批中方记者赴印常驻申请,造成中国媒体记者轮换受阻。赵旭在新德里分社工作原定任期四年,但到2021年11月任满之时,他却因印方不「放行」接任记者而不能离任。因印方签证政策,新华社新德里分社目前仅有「超期服役」的赵旭一人「持证上岗」。 毕晓洋说,据了解,在他今年3月底仓促离印之前,其他中国媒体的两名驻印记者也遭印方无端强制限期离境。 一名驻印中国记者在2021年11月回国休假期间,被印度外交部电子邮件告知,休假结束后不必返印,如返回则需做好在最短时间内离境的准备,而当时他的签证至少还有两个月才到期。这名记者被迫中断休假,赶回印度处理工作交接、退租住房、关闭银行帐户等事务。很快,他收到十天内离境的通知,于2021年12月初仓促离印回国。 Source 第一次买房者可申请到 $12500-$15000 的买房补助,并且首付可放到低至3%. 两个不同的补助项目: 1. 一个是高达 $15000 补助,目前对马里兰州的所有County和滨州的York …
美国风投巨擘红杉中美业务将完全分开 6/07/2023 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宣布把中国和美国的业务完全分开。图为红杉资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办事处。(彭博社) 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之际,科技投资界声名显赫的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宣布把中国和美国的业务完全分开。 综合彭博社,路透社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红杉资本星期二(6月6日)晚间宣布,将全球业务一拆为三。其中,红杉的中国业务将从Sequoia China更名为红杉,HongShan。在印度和东南亚的业务将被命名为Peak XV Partners。而在美国和欧洲的业务将保留原有名称。分拆将在2024年3月31日前完成。 由红杉资本管理合伙人鲁洛夫·博塔(Roelof Botha)、中国区总裁沈南鹏及其印度业务负责人沙伊伦德拉·辛格(Shailendra Singh)共同签署的一份声明显示,该公司的全球业务管理已变得“越来越复杂”。 报告称,红杉资本发现市场越来越混乱,原因各个实体共享红杉这个品牌名字,但他们之间的投资组合出现了冲突。因此,该公司决定采用“本地优先策略”。 投资组合冲突的一个例子是,随着创业公司项目全球化,具体由哪一家红杉来投资,成了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 在拆分之前,红杉在中国和印度的业务独立运营,但会与整个红杉集团分享部分利润。分拆后这种情况将不复存在。 报告未直接提及地缘政治。但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美关系紧张的情况下,美国准备限制投资中国科技业,中国也在限制美元资本在中国市场上投资科技公司。《华尔街日报》称,业务分拆也凸显出中美两国围绕下一代尖端技术创新的争夺日趋激烈。 红杉资本从15年前开始投资中国市场,管理资金规模逾3000亿人民币(567亿9800万新元),投资超1200个项目,投资组合里的标杆科技公司包括美团,字节跳动,拼多多等。 彭博社称,中美两国对安全的担忧和针锋相对的贸易限制,让许多美元投资者对中国投资呈观望态度。消息人士告诉路透社,拜登政府一直在制定新的规则,限制美国在中国的投资,红杉资本已经聘请了一家国家安全公司,就如何减轻此类风险向其提供建议。 Source 反对北约设东京办事处 马克宏:应聚焦北大西洋 中央社 | 巴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