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难的冬天?美乌密集商讨冬季作战计划 环球网 11/25/2023 “乌克兰前线局势艰难,但可以控制。”据俄罗斯媒体24日报道,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23日向国外“合作伙伴”介绍冬季战局时讲了这番话,并透露了与美军高层商讨冬季战事的情况。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日前突访乌克兰时,也要求基辅制定“冬季攻势”计划。在美乌密集商讨冬季战事之际,一些专家和舆论认为,乌军在前线相对处于困境,冬季可能无力再发动进攻,因为“乌克兰今冬将面临比去年冬季更为严峻的局面”。 俄《观点报》24日报道称,扎卢日内23日称,他此前一天参加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第17次会议时向与会的“合作伙伴”详细介绍了战场情况。他称:“目前,前线局势艰难,但可以控制。乌克兰将继续采取防御和进攻行动。此次会议宣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将加强我们的防空系统、火炮、电子战等。” 据俄媒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表示,在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上宣布成立了一个致力于提高乌防空能力的联盟,该联盟由德国和法国领导。他称:“防空联盟将使我们的城市和村庄有机会得到更多保护。尤其是随着冬天到来,防空能力的增强可以保护乌克兰的能源基础设施。” 扎卢日内还透露了前不久他与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将军进行电话交谈的情况。乌克兰《欧洲真理报》14日曾就两人的电话交谈进行过报道。扎卢日内向布朗详细介绍前线局势,双方还讨论了冬季作战计划,特别涉及乌军在武器装备、防空系统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以及训练军人和恢复部队战斗力的问题。扎卢日内感谢美方为乌克兰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24日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要求基辅制定“冬季攻势”计划。20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突访基辅时,主要与乌方讨论冬季作战计划以及未来的援助问题。他在记者会上称:“我了解了乌克兰的局势,研究了前线的局势。在我看来,为冬季战斗乌军做了很多工作,战斗人员积极性很高,有武器和弹药储备,计划已经制定。我同意泽连斯基的观点:现在最正确的做法是继续进攻,继续与敌人作战。” 不过,对于美乌近来重点商讨的冬季作战计划,美国各界都有点担心。俄罗斯《消息报》23日报道称,美国海军陆战队前队员贝莱蒂奇当天表示,美国可以尽可能多地支持乌克兰,但这没有意义,因为乌军还是缺乏弹药、武器,没有时间训练新兵,而俄军拥有在乌克兰继续开展军事行动所需的一切。美国国会民主党籍参议员墨菲当天表示怀疑:乌军在没有美国援助的情况下能否坚持到明年2月。 据俄“自由媒体”网站23日报道,波兰东欧研究中心专家维尔克称,在初冬时期,俄军已在前线主要方向和地段取得主动权。随着天气变化,乌军冬季日常生活和补给的困难正在加剧。还有军事专家称,前线的乌军士兵已开始出现冻伤。 白俄罗斯《今日白俄罗斯报》23日一篇以《乌克兰呼吁为艰难的冬天做好准备》为题的文章援引乌政治学家基林卡罗夫的话称,乌克兰还没有为寒冬作好准备,因此,今年冬天将是乌克兰最艰难的一个冬天。很显然,如果俄罗斯继续打击乌克兰电力系统,将让乌克兰处于困境。 乌克兰独立新闻社23日报道称,乌军南方作战司令部发言人胡梅纽克近日表示,去年冬季俄罗斯将打击目标对准基辅的能源基础设施,预计今年将再次采用这一战术。目前,俄军在克里米亚积蓄导弹力量,准备对乌能源设施进行打击。 乌国家基础设施恢复和发展局日前表示,乌能源基础设施已得到多级保护,其中14个州的22座变电站部署了反导系统。乌克兰军事专家德米特里耶夫也称,在极端情况下,乌计划像去年冬天一样从欧洲进口电力。美国《纽约时报》23日援引乌克兰官员和专家的话说,乌克兰能源系统比一年前更加脆弱。目前,乌克兰许多能源设施受损,维修工作尚未完成,备用设备很少。 俄罗斯总统普京22日在二十国集团(G20)视频峰会上提出考虑结束这场战争后,乌克兰国家通讯社23日在相关报道中援引了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的一份报告。文章认为,“没有注意到任何迹象表明俄方要停止其打击目标,且乌克兰如提前停止行动,将大大增加俄罗斯在不久的将来以更有利的条件重新发动攻击的可能性”。 俄《消息报》24日报道,俄车臣“阿赫马特”特种部队指挥官阿拉乌季诺夫23日表示,这个冬天将是决定性的,明年春季,乌军很可能会同意与俄罗斯谈判。乌克兰目前没有放弃,是因为有人刀逼其背,乌克兰还没有到剩下“最后一个乌克兰人”的地步。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3日报道,针对一些北约国家在做准备与莫斯科进行“高强度冲突”,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不是俄罗斯威胁欧洲,而是欧洲对俄罗斯构成威胁。” Source 普京: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 环球网 11/24/2023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之际,国际舆论把目光转向乌克兰:俄乌冲突何时能恢复和谈?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2日在莫斯科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表示,必须考虑如何结束俄乌战争“这场悲剧”。他称,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路透社称,这是普京近来对这场冲突最具安抚性的言论。 目前,俄乌冲突在前线陷入僵局。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节目中承认,这“正在向基辅的西方支持者传播悲观情绪”。美欧政客和媒体近来频频传出美欧正私下劝说乌克兰就结束战争与俄谈判。许多分析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已持续21个月,支持乌克兰的美欧自身也陷入困境,俄乌冲突可能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 普京发出新的和谈呼吁? “和平努力——普京呼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悲剧”,俄“论据与事实”新闻网站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俄总统普京22日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发表讲话称,这场战争(指俄乌冲突)是一场悲剧。“与任何军事冲突一样,这是特定人群、特定家庭和整个国家的悲剧,”普京称,“我们自然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他还说,“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不过,普京也指出,“公开宣布退出谈判进程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乌克兰。非但如此,乌克兰总统还签署了禁止与俄罗斯举行此类谈判的总统令。” 22日,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图源:视觉中国 …
Category: South Korea
普京:西方垄断人工智能不能接受,俄罗斯将批准新版发展战略抗衡 观察者网 11/24/2023 综合塔斯社、法新社、路透社等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4日表示,西方对人工智能(AI)的垄断是危险且不可接受的,俄罗斯将很快批准一项新版AI发展战略,以与“有偏见的”西方模型抗衡。 据报道,普京当天在莫斯科出席“2023 AI之旅”会议并发表讲话,称尽管新技术有时会带来令人不安的伦理、道德、社会问题,甚至有声音建议暂停针对生成性AI等的进一步研究,但试图禁止AI发展是行不通的。 当地时间11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2023人工智能之旅”全体会议。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你无法禁止某样东西——如果我们禁止,那它就会在其他国家发展起来,我们就会落后。这也是每一个有能力发展AI的人的观点。”普京说,为此各国有必要寻找“共同解决方案”,并需要将传统文化作为技术发展的“道德调节器”。 普京接着提到,一些西方搜索引擎和AI生成模型“往往以一种非常有选择性、有偏见的方式工作”,“它们并不考虑俄罗斯文化,有时甚至忽略和取消俄罗斯文化…许多现代系统都是针对西方市场的西方数据进行训练的”。在他看来,这些西方算法本质上认为俄罗斯并不存在。 “这种(西方)外来系统在俄罗斯的垄断和支配是不可接受、危险也不允许的。”普京强调,“在为人类创建可靠、透明和安全的AI系统领域,必须使用俄罗斯的解决方案。” 当地时间11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左)在“2023人工智能之旅”会议上参观展览。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普京宣布,作为第一步,他将在“不久的将来”签署总统令,批准新版国家AI发展战略。他表示,该文件将作出一系列重大修改,将目标和任务具体化,内容涉及扩大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预计最早将于2024年生效。 普京提出,为了生成式AI的进一步发展,俄罗斯超级计算机目前的算力至少应该“再提高一个数量级”。他要求政府、AI联盟和俄科学院制定一种机制,确保俄科学家能够访问俄罗斯现有和正在建造的超级计算机,并对在AI领域从事科研和实践活动的高校学生提供使用计算基础设施的特殊优惠政策。 他还指出,俄罗斯应当大力扩展AI领域的人才培养,尤其在具备相关优质师资的高校进行硕士研究生扩招,并通过联邦预算增加基础AI课程大学生入学率。此外,政府正考虑拨付更多资金用于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的研发并寻求业界投资,形成新的市场和服务。 至于此前提到的“俄罗斯版本的AI解决方案”,普京认为,俄罗斯各级政府、图书馆和档案馆有必要为机器学习免费提供语料数据。“我们国内的AI模式应该体现世界文化、遗产、知识和所有世界文明智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他说,“我们的传统价值观、丰富而美丽的俄语、俄罗斯其他民族的语言——它们应该成为我们发展的基础。” 随着AI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ChatGPT等生成式AI的横空出世,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AI的迭代革新将引领21世纪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路透社24日称,大多数排名显示,中国和美国正在引领AI领域研究的发展,欧洲国家和印度、俄罗斯、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则在第二梯队。 据俄卫星通讯社,今年9月,普京指示政府在2024年7月1日前批准2030年前构建“数据经济”的国家项目。该项目应规定数据收集,包括使用基于量子传感器的传感器,数据传输和开发新一代通信系统,使用国产设备、技术和软件创建计算和数据存储基础设施,确保数据安全,包括使用量子加密技术。在国家项目框架内,必须为全面支持数字经济、AI、量子计算和通信的发展以及计算技术领域的基础研究提供工具。 Source 普京: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 环球网 11/24/2023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之际,国际舆论把目光转向乌克兰:俄乌冲突何时能恢复和谈?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2日在莫斯科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表示,必须考虑如何结束俄乌战争“这场悲剧”。他称,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路透社称,这是普京近来对这场冲突最具安抚性的言论。 目前,俄乌冲突在前线陷入僵局。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节目中承认,这“正在向基辅的西方支持者传播悲观情绪”。美欧政客和媒体近来频频传出美欧正私下劝说乌克兰就结束战争与俄谈判。许多分析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已持续21个月,支持乌克兰的美欧自身也陷入困境,俄乌冲突可能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 普京发出新的和谈呼吁? “和平努力——普京呼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悲剧”,俄“论据与事实”新闻网站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俄总统普京22日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发表讲话称,这场战争(指俄乌冲突)是一场悲剧。“与任何军事冲突一样,这是特定人群、特定家庭和整个国家的悲剧,”普京称,“我们自然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他还说,“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不过,普京也指出,“公开宣布退出谈判进程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乌克兰。非但如此,乌克兰总统还签署了禁止与俄罗斯举行此类谈判的总统令。” …
巴勒斯坦女子被以色列释放:16岁被捕,在狱中度过8年 凤凰网 11/24/2023 Source 以色列:哈马斯已释放13名以方人质 早报网 11/24/2023 11月24日,焦虑的人质家属纷纷聚集在医院周围,等待获释的亲人回归。(路透社) 英国广播公司(BBC)引述以色列媒体消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已在星期五(11月24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时左右(新加坡时间晚上10时左右)释放13名以方平民人质。 13名妇孺据信已被移交给红十字会并进入了埃及的拉法口岸,预计将被送往以色列医院,并与家人团聚。 消息人士说,埃及官员已在拉法口岸接收了以方人质。接下来,人质将被以方官员带到阿里什机场,然后飞往以色列空军基地。 哈马斯军事部门的消息人士随后证实了人质移交行动,并补充说:“这是哈马斯领导下的首批囚犯,也是协议规定(释放)的第一批人质。” 另据BBC驻地记者报道,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Ramallah)附近的拜图尼亚检查站,弥漫着刺鼻的催泪瓦斯气味。据悉,39名巴勒斯坦囚犯从以色列监狱获释后,被转移到此处的奥费尔军事监狱。 成群的巴勒斯坦男子站在以军前方道路,当记者抵达现场时,以军正向人群发射橡皮子弹和催泪瓦斯,试图制止人群向前。部分巴勒斯坦男性则向以军投掷石块和催泪弹,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气息。 11月24日,一辆载有巴勒斯坦囚犯的车辆离开监狱,准备驶向约旦河西岸的另一处以方军事监狱。(路透社) Source 以军在停火前夕警告 下来几天或出现复杂情况 早报网 11/23/2023 以哈双方达成四天停火协议并同意释放50名人质。图为一名以色列人质家人佩戴一个“马上让他们回返家园”的军事风格牌子。(彭博社) 以色列军方说,在临时停火期间,以色列部队将守在加沙境内的停火线上,并警告下来几天可能出现复杂情况。 路透社报道,以色列首席军方发言人哈加里星期四(11月23日)说:“对加沙北部的控制是长期战争的第一步,我们正在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他说:“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出现复杂情况,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即使在暂停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政府说,在暂停战斗期间,以色列战机将不会飞越加沙南部上空;另外,每天将有六个小时不会飞越加沙北部上空。 …
俄军击退乌军进攻 破坏夜渡第聂伯河行动 凤凰网 11/24/2023 Source 普京: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 环球网 11/24/2023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经过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临时停火协议之际,国际舆论把目光转向乌克兰:俄乌冲突何时能恢复和谈?俄罗斯总统普京当地时间22日在莫斯科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表示,必须考虑如何结束俄乌战争“这场悲剧”。他称,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路透社称,这是普京近来对这场冲突最具安抚性的言论。 目前,俄乌冲突在前线陷入僵局。对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2日在美国福克斯电视台的节目中承认,这“正在向基辅的西方支持者传播悲观情绪”。美欧政客和媒体近来频频传出美欧正私下劝说乌克兰就结束战争与俄谈判。许多分析认为,随着俄乌冲突已持续21个月,支持乌克兰的美欧自身也陷入困境,俄乌冲突可能已来到一个关键节点。 普京发出新的和谈呼吁? “和平努力——普京呼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悲剧”,俄“论据与事实”新闻网站23日以此为题报道称,俄总统普京22日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时发表讲话称,这场战争(指俄乌冲突)是一场悲剧。“与任何军事冲突一样,这是特定人群、特定家庭和整个国家的悲剧,”普京称,“我们自然必须考虑如何结束这场悲剧。”他还说,“俄罗斯从未拒绝与乌克兰进行和平谈判。”不过,普京也指出,“公开宣布退出谈判进程的不是俄罗斯,而是乌克兰。非但如此,乌克兰总统还签署了禁止与俄罗斯举行此类谈判的总统令。” 22日,俄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图源:视觉中国 路透社称,这是普京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首次向G20领导人发表讲话,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对这场冲突最具安抚性的言论。报道称,普京使用“战争”一词来描述这场冲突,而不是此前克里姆林宫使用的专门术语“特别军事行动”。 对于普京的话,出席G20领导人视频峰会的意大利总理梅洛尼22日表示,她对普京在G20峰会上关于需要寻求结束俄乌战争行动的讲话感到满意。她说,“我听到俄罗斯希望和平解决问题。我很高兴,但我认为这可以很快在实践中展示出来。” 俄罗斯Tsargrad电视台23日称,普京在G20领导人视频峰会上表示考虑如何结束战争悲剧的说法,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报道称,目前国际局势正发生急剧转变。随着俄在战场上取得进展,乌克兰和乌总统泽连斯基正在逐渐被“边缘化”。 “乌克兰陷入大麻烦” 据乌克兰独立新闻社23日报道,对于普京的讲话,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仍然强硬地声称,“俄罗斯没有什么可以考虑的。唯一的解决方案是立即从乌克兰领土上撤出俄军,并进行战争赔偿和承担其他后果。” 不过,乌总统泽连斯基近两天却显得有些“悲观”。对于乌克兰未能在对抗俄罗斯的战场上取得重大胜利,美国福克斯电视台22日援引泽连斯基的话表示,这“正在向基辅的西方支持者传播悲观情绪。”当被问及乌克兰如何看待“目前正苦苦挣扎的对俄反攻”时,泽连斯基承认,“这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对我们来说很困难。”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资料图)图源:视觉中国 “乌克兰陷入大麻烦,” 美国广播公司(ABC)22日援引一位匿名乌克兰高官的话称,在美国忙于协助以色列打击哈马斯之际,流向乌克兰的美国炮弹减少了“30%以上”。该官员还称,美国炮弹“约占乌军炮弹总供应量的60%-70%”。他还对美国国会在援乌问题上陷入僵局表示严重担忧,称这可能意味着美国援乌武器将开始枯竭。他警告称,这将使乌冒着在战场上遭受重大挫折的风险,“代价非常高”。他抱怨说,虽然美方承诺会继续对乌援助,但“美国人的承诺越来越难以兑现”。法国《世界报》23日援引军事专家奥德朗的话称,“2024 年对乌克兰来说将充满危险……因为西方已经交付给他们的军事装备和弹药将被完全耗尽。” “唯一能拯救乌克兰的武器”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3日称,乌克兰从今年6月开始发动了备受瞩目的反攻,尽管得到了大量北约武器的增援,却未能取得任何重大进展。对此,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日前接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专访时坦言,“这场冲突陷入了僵局,它可能持续数年,将乌克兰蚕食殆尽。”他称,乌军已无法突破俄军的防线,“我们(乌军)事实上已陷入困境”。报道称,俄国防部长绍伊古22日表示,基辅在 11 …
2023中国学贡献奖得主白永瑞:当我还是个大学生,反思韩国时,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兴趣 观察者网 11/24/2023 11月24日,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围绕主题“全球视野下的中华文明与中国道路”,400余名中外嘉宾参会。 大会还公布了2023中国学贡献奖。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成为获奖者之一。 2023中国学贡献奖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组织评选,在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宣布并颁奖。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世界范围内,为推动中国学发展,弘扬中华文明,促进海内外中国学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 韩国延世大学荣誉教授白永瑞 以下为白永瑞教授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获得 “中国学贡献奖”,让我感慨万千。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我在反思韩国社会的过程中,对中国的革命产生了兴趣。不过,那时还处于冷战期,我们只能通过非常有限的信息去了解中国。生活在“分断的韩半岛”南侧的人们,因为无法直接接触中国大陆,所以就只能发挥“半国”的想象力。1992年中国和韩国正式建交后,人员、知识、物资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以东亚为单位的地区性思考和实践也成为了可能。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提倡“东亚论述”,并从东亚视角去研究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我的研究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各地的关注,得到了很多机会去和各地的学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有幸进一步深化了我的思考。 目前中韩建交已经三十多年,相比当年,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全球性大转折的局面已经到来,但未来还将面临很多带有不确定性的复合型危机。所以,现在我们更加迫切地需要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局限性进行根本性思考,并由此摸索出文明转折的可能性。 我希望包括中国和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和社会在走向“另一种普遍文明”的过程中,能够互相尊重彼此积累至今的思想和生活经验。对于这些“资源”,需要我们从各自的切身感受出发,加以批判性地探讨。因为只有我们不断探索,最大限度地充分加以利用,这些“资源”才能成为克服资本主义弊端的动力。 思考“另一种普遍文明”这一巨大的课题时,在具体的实践方面,我们仍然需要从自己所身处的生活现场出发。此时,心怀“以小成大”的态度将格外重要。成大事者,要先做好小事,但必须心怀大志,不拘泥于小节,这样就能获得更强的执行力。 我的学术生涯始于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后来扩大到对东亚历史和现实的研究。因为好奇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青年为什么参加革命,所以分析了他们的日常文化。我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在文明转折时期经历身份认同上的危机后,形成了“社会变革的自我”。这就是我博士论文的内容。后来,我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现代中国适应“国民国家”和克服“国民国家”的轨迹上,并将中国与东亚其他国家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东亚各国之间的相关性。 我之所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是希望以一个历史学家的身份,去完成探索“东亚共生社会之路”的课题。因此,我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拓展至解释东亚人之间的相互认识,尤其是历史认识。近来,在回顾自己的过往研究后,我又给自己增加了新的研究主题:考虑到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中国”,而世界正面临全球性大转折的危机,因此我打算以“批判性全球本土主义”的视角,从比较和联动的角度去思考中国问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身在韩国的我之所以对中国产生兴趣,主要是希望通过借鉴中国去反思韩国。而现在的中国学,则需要整个韩半岛和中国互相借鉴,相互参照。当然,不仅是韩国,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中国学都会起到同样的作用。为此,我们首先要培养“聆听的能力”,也就是要深入地去“聆听”对方,由此反思自己以往的认识,进而升级自己的认识。我相信,如果“聆听的能力”得到有效发挥的话,那么能够孕育出“另一种普遍文明”,“共生的中国学”也将会应运而生。 非常感谢诸位关注并“聆听”我想通过研究成果所传递的一点浅见。获得这项殊荣,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也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去进行反思。谢谢大家。 Source 美国人对越战反思挺多,但对朝鲜战争总一笔带过,这场仗到底暴露了美国什么软肋? 观察者网 11/23/2023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了。今天有个美国人问我:为什么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美国打遍全球都赢了,但到了朝鲜战场,中国人突然不怕美军、不怕死? 看来,美国人对越南战争反思挺多,但对朝鲜战争总是一笔带过,所以没有想明白这场仗到底暴露了美国什么软肋。 先说为什么不怕死,再说美国人软肋。 …
现场:以哈完成首批被扣押人员交换 凤凰网 11/24/2023 Source 泰相:哈马斯释放12名泰籍人质 早报网 11/24/2023 11月24日,以色列边防军在约旦河西岸站岗,准备释放39名巴勒斯坦囚犯,以与哈马斯交换13名妇孺。(法新社) 泰国首相社德他宣布,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星期五(11月24日)释放12名泰籍人质,人质现已被送往特拉维夫南部医疗中心,并在那里接受48小时的治疗。 综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法新社报道,获释的12名泰籍人质并不在卡塔尔早前促成的以哈协商名单中;获释人质均是男性。 社德他在X平台发文说:“使馆官员正前往接人的路上,再过一小时就到了。(当局)应该会公布他们的姓名和详细情况,请继续关注。” 本月早些时候,泰国外交部长帕恩普里前往卡塔尔与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就释放泰国人质一事举行会谈。 路透社引述一名了解会谈情况的泰国官员报道称,帕恩普里便是在此次会谈中,成功与哈马斯达成释放人质的协议,最终使人质得以获释。 泰国外交部早前称,共有39名泰国公民在以哈冲突中丧命,另有19人受伤。泰国劳工部则通报称,在10月7日袭击发生前,有约3万名泰国人在以色列工作,其中多数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Source 以军在停火前夕警告 下来几天或出现复杂情况 早报网 11/23/2023 以哈双方达成四天停火协议并同意释放50名人质。图为一名以色列人质家人佩戴一个“马上让他们回返家园”的军事风格牌子。(彭博社) 以色列军方说,在临时停火期间,以色列部队将守在加沙境内的停火线上,并警告下来几天可能出现复杂情况。 路透社报道,以色列首席军方发言人哈加里星期四(11月23日)说:“对加沙北部的控制是长期战争的第一步,我们正在为下一阶段做准备。” 他说:“接下来几天可能会出现复杂情况,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即使在暂停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另据《纽约时报》报道,以色列政府说,在暂停战斗期间,以色列战机将不会飞越加沙南部上空;另外,每天将有六个小时不会飞越加沙北部上空。 卡塔尔外交部23日早前宣布,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将于当地时间24日早上7时(新加坡时间24日下午1时)起停火。第一批获释人质名单已交给以色列情报机构,这批人质是来自几个家庭的妇女和儿童,将于24日下午4时(新加坡时间24日晚上10时)获释。 …
哈马斯在停火首日释放24名人质 以方也释放39名巴勒斯坦人 早报网 11/24/2023 24日获释的以色列人质包括四名幼童和他们的母亲,五名年长妇女也获释。图为其中一名老妇下车时向镜头挥手。 在以色列和哈马斯临时停火的第一天,哈马斯共释放了24名人质,39名巴勒斯坦妇女和未成年者也从以色列监狱获释。 综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报道,为以哈停火居中斡旋的卡塔尔说,星期五(11月24日)获释者包括13名以色列人、10名泰国公民和一名菲律宾公民。其中一些以色列人为双国籍者。 在13名以色列人中有四名分别为两岁、四岁、六岁和九岁的儿童和他们的母亲,另有五名年长妇女也同时获释。 国际红十字委员会(ICRC)说,获释人质被转移出加沙地带,在拉法过境点移交给埃及当局,由ICRC八名工作人员组成的四车车队陪同。 以色列总理内坦亚胡随后发表视频讲话,对人质被释放表示欢迎,并重申以色列政府将继续努力带回所有被扣押人员。 24日获准离开以色列监狱的巴勒斯坦女子巴尔古提(左),在约旦河西岸见到家人十分开心。(法新社) 周五获释的巴勒斯坦人包括24名妇女和15名少年,其中多数人被安置在审前拘留所。 根据协议条款,在临时停火期间,50名以色列人质和150名巴勒斯坦被拘留者将在四天内获释。 哈马斯10月7日向以色列南部发动突袭造成1200人死亡,约240人被挟持为人质;哈马斯管制的加沙卫生部说,至今有超过1万4000人在以色列的报复行动中丧命。 Source 泰相:哈马斯释放12名泰籍人质 早报网 11/24/2023 11月24日,以色列边防军在约旦河西岸站岗,准备释放39名巴勒斯坦囚犯,以与哈马斯交换13名妇孺。(法新社) 泰国首相社德他宣布,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星期五(11月24日)释放12名泰籍人质,人质现已被送往特拉维夫南部医疗中心,并在那里接受48小时的治疗。 综合英国广播公司(BBC)和法新社报道,获释的12名泰籍人质并不在卡塔尔早前促成的以哈协商名单中;获释人质均是男性。 社德他在X平台发文说:“使馆官员正前往接人的路上,再过一小时就到了。(当局)应该会公布他们的姓名和详细情况,请继续关注。” 本月早些时候,泰国外交部长帕恩普里前往卡塔尔与伊朗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希扬就释放泰国人质一事举行会谈。 路透社引述一名了解会谈情况的泰国官员报道称,帕恩普里便是在此次会谈中,成功与哈马斯达成释放人质的协议,最终使人质得以获释。 泰国外交部早前称,共有39名泰国公民在以哈冲突中丧命,另有19人受伤。泰国劳工部则通报称,在10月7日袭击发生前,有约3万名泰国人在以色列工作,其中多数从事农业相关工作。 …
朱令: 不幸的人生下, 活到了50岁 冷杉RECORD 11/24/2023 朱令病危。 在我们原本打算为她送上50岁生日祝福的前几天,得到这个消息。11月18日,她的脑瘤发作,颅压过高,瞳孔放大,高烧至39度,陷入重度昏迷。家人称“已经做好了准备”,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她能撑到11月24日,过完她的50岁生日。 朱令案是我们多年来持续关注并报道的案件。她此前的很多次生日,我们也曾送上过祝福。为什么朱令值得关注,借用她的清华校友张黎利的话说,“因为它触动了太多人的良知。只要朱令活着,我们每年还能祝她生日快乐,就非常有意义。” 我们祝愿朱令挺过这次危机,而不管她能否挺过,朱令案也始终值得关注。我们从未遗忘,也不会遗忘。 “令令现在很危险”,电话那端,朱令父亲吴承之声音疲惫。 脑瘤终究还是将朱令带到了悬崖边上。11月16日,她脱离了呼吸机,卧床近两个月后第一次可以喝水,还喝了半杯她喜欢的酸奶。第二天晚上,她突然出了一身汗,紧接着血压升高,18日开始,高烧到了39度,陷入深度昏迷。此后几天,她身上插着4个泵,3根输液管,努力维系生命。 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查出脑瘤后,朱令就被宣判,“可能活不过10月了”。 可她挺进了11月。这段时间,她终日躺在病床上,身上插两根管子,一根连着鼻子和营养液,一根连着呼吸机和脖子——2011年,她的气管被切开后,就没再合上,氧气通过气管,直达肺部。北方的秋冬干燥,她的嘴唇有些干裂脱皮。每隔一两个小时,护工会用镊子夹着棉花蘸上纯净水,朝她嘴里挤几滴,好润润嗓子。实在不行,就再往嘴巴上抹点香油,免得裂开。医生禁止她吃饭喝水,只能用这种方法让她舒服一点。 慢慢爬上两鬓的白发,意味着朱令正一步步迈入老年。她的眼睛已近全盲,像是蒙了一层薄雾;气管切开后,喉咙也无法再发出声音。日常起居主要由父亲吴承之和母亲朱明新照顾。 卧床的时候,朱令手里也捏着握力球锻炼 朱令案为何值得关注 我是在2013年复旦投毒案后开始关注“朱令”这个名字的。散落在网络上的信息大致可以拼凑出以下内容:朱令,原本在清华大学化学系读大三,1994年和1995年先后两次被投重金属元素铊,毒素侵入她的大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终身残疾,嗓子再没法发出声音,智力也退化到了孩童阶段。 彼时朱令案已结案,但真凶并未落网,被列为中国几大悬案之一。朱令成了一个符号,每隔几年会再度出现在舆论场,网友们抱着极大好奇和愤怒追讨真相,也试图帮助朱令。每年的11月24日,都有人记得她,祝她生日快乐。我好奇为什么时至今日还有那么多人关注朱令,在无能为力的事实面前,这些投向朱令的目光意味着什么。为了找到答案,秋末冬初的这段时间,我几次走进位于北京六环外的疗养院探访朱令和她的家人。 我到的那天,朱令意识到房间里来了生人,努力将面部肌肉向上拢到颧骨处,像是在微笑。 “令令跟你打招呼呢”,顺着护工的目光,能隐约看到她的左手稍稍抬起,微微晃动,食指上的血氧夹也跟着轻轻晃了两下。秋日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斜着照进来,落在她被加热过的石蜡包裹着的双腿上。因为长时间不能站立,腿部已经萎缩到胳膊般粗细。2011年,她的气管因肺炎被切开后,经历过数次肺部感染,又先后患上了糖尿病、肺部肿瘤,直到这一次发现脑瘤,直接被宣判。 往年朱令的生日,父母总要为她准备一小块无糖蛋糕,但从不跟朱令提及这是多少岁生日。近几年,连生日也尽量不提了,“怕她觉得自己年龄这么大了,又触发伤心的东西。” “能过50,还可以”,吴承之一连说了几遍“还可以”,“两次被投毒,她不单能活下来,还活了30年,这些都是奇迹。”而在清华校友张黎利看来,朱令的50岁还有另一层意义,“她活着本身就是在抗争,也在提醒大家,不要遗忘。” 11月19日,张黎利在大洋彼岸得到了朱令病危的消息。吴承之告诉他,“已经做好准备”。 而就在前一天,他才刚刚录制了祝朱令生日快乐的视频。 新的不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