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求各地改造冠病集中隔离场所



中国要求各地改造冠病集中隔离场所

10/01/2021

中国官方要求各地改造一批符合要求的集中隔离场所,建立备用集中隔离点清单,确保选址合理、硬件设施符合防控要求,避免出现“小、散、乱”的情况。

据中国网提供的文字实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二级巡视员崔钢前天(9月29日)在发布会上说,这些集中隔离场所的改造工作要在10月底前完成,各地也要确保每万人口不少于20个隔离间。

官方也要求在疫情发生后,分批及时启用备用集中隔离点,对入境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特别是输入病例较多的口岸城市,采取建设入境人员隔离医学观察“健康驿站”等做法,并按照平急结合原则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大型专用隔离场所。

崔钢也说,要对现有集中隔离点的位置、内部布局、设施等进行风险评估,合格后方能启用,坚决防止交叉感染。

Source



回网友分享: 回国最新隔离政策

9/28/2021

隔离政策

上海

针对目的地不同,上海对入境人员采取的是不同的隔离政策。

目的地为上海的入境人员:采取“14+7”隔离政策,即在上海集中隔离14天后,再进行7天社区健康监测,期间非必要不能外出,外出必须戴口罩且避免前往人群聚集场所,每天早晚进行2次体温检测。

目的地为苏浙皖三省的入境人员:采取“3+11”隔离政策,即在沪集中隔离3天后,闭环转运至当地,继续集中隔离11天。即在定点隔离的第4天,由三省安排专人专车将符合转运要求的相关人员,从隔离点闭环转运至三省目的地,继续实施后续健康观察至14天期满。

目的地为沪苏浙皖以外的入境人员:一律在上海集中隔离14天。

天津

目的地为天津的入境人员:“14+7”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后在接受7天居家隔离。

目的地为北京的入境人员:需要入境满21天之后才能进入北京,并且还要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目的地为天津以外的入境人员:14天的集中隔离结束后可以返回居住地。

广州(广东)

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隔离,如果不具备居家健康管理条件的,要在原集中隔离场所继续实施7天隔离。



北京

北京实行的是14+7+7隔离政策,即入境需在14天集中隔离期满后,继续7天居家或集中隔离,期满后再进行7天健康监测。

中国其他地区公众入境满21天后才能进入北京,并且还要再进行7天的健康监测。

其它省市的隔离政策最近也有了各种调整:

浙江

浙江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

深圳

深圳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日常健康监测。

福建

福建对入境人员实行“14+7+7”管理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观察和7天健康监测。

云南

云南采取的是“14+7”隔离政策,集中隔离14天后还需接受7天居家隔离。



贵州

贵州对入境人员采取“14+14”隔离政策,集中隔离14天后,入境人员需要接受14天居家健康监测。

广西

广西对入境人员采取“14+14”隔离政策,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入境人员需要接受14天居家健康监测。

四川

四川对入境人员采取“14+7”隔离政策,集中隔离14天后,接受7天健康监测。

重庆

重庆对入境人员采取“14+7+7”隔离政策,集中隔离14天后,还需接受7天居家隔离和7天健康监测。

江苏

入境人员实施“14+14”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符合解除隔离条件的,继续严格实施14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湖北

对于在湖北入境的人员,实施“14+14”的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再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

对于目的地为武汉的入境人员,则需要接受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14天社区健康管理。

湖南

湖南对入境人员实施“14+7+7”的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隔离+7 天居家健康监测。

江西

江西对入境人员实施“14+7+7”或“21+7”隔离政策:非境外直接入境江西的,在第一入境点进行14天集中隔离,抵达江西后,集中隔离7天再居家医学观察7天。

由境外直接进入江西的:21天集中隔离+居家医学观察7天。

安徽

安徽入境人员实行“14+7+7”隔离政策,即14 天集中隔离+7 天居家隔离+7 天健康监测。



河北

河北入境人员实施“14+14”隔离政策,即14天集中/居家隔离+14天居家健康检测。

河南

河南对入境人员实施“14+7”隔离政策,入境人员集中隔离14天后,再接受7天居家隔离。

山东

其他省份口岸入境集中隔离14天期满的入境人员,必须乘飞机返回山东。

山西

山西实施“14+14”隔离政策,外来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抵达山西后还需接受14天居家隔离。

陕西

陕西实施“14+14”隔离政策,外来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抵达陕西后还需接受14天居家隔离。



甘肃

甘肃对入境人员实行“14+14”隔离政策,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返回甘肃后,还需接受14天健康监测。

辽宁

在沈阳的入境人员要实行“14+7+7”隔离管控,之后还有28天自我健康管理。即第一入境点14天集中隔离+目的地7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随后接受28天自我健康管理。

黑龙江

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继续接受14天居家隔离。

吉林

吉林采取“14+7+7”隔离政策,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集中隔离14天后,返回吉林后需要再接受7天集中隔离与7天居家隔离。

Source



网友分享: 2021年最新版回国隔离政策汇总(2021.09.25)

9/28/2021

北京:14+7+7,北京无直接入境航班,隔离满21天方可进京;

上海:14+7,目的地苏浙皖三省3+11隔离转运;

重庆:14+7+7;

天津:14+7+7;

深圳:14+7+7;

福建省:14+7+7/部分三明福清等14+21+7

浙江省:14+7+7/温州14+14+7;

江苏省:14+14;

江西省:21+7;

安徽省:14+7+7;

山东省:14+7+7;

广东省:14+7+7;

广西省:14+7+7;

湖南省:14+7+7;

湖北省:14+14+14/武汉14+14

河南省:14+7+7;

河北省:14+14;

山西省:14+14;

黑龙江省:14+14/21+7;

吉林省:14+7+7;

辽宁省:21+7+28/铁岭14+14+14;

云南省:14+7+7;

贵州省:14+14;

四川省:14+7;

陕西省:21+7;

甘肃省:14+14。

Source



广州:国外入境人员调整为集中隔离21天

央视网

9/28/2021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25日对外发布通告,为确保第130届广交会顺利举办,广州从即日起至10月20日实施新冠疫情防控提档升级措施,其中对所有目的地为广州市的国外入境人员,隔离政策由“集中隔离14天+居家隔离7天”调整为一律实施“集中隔离21天”。

  第130届广交会将于10月在广州举行。根据通告,实施“集中隔离21天”隔离政策后,相关入境人员核酸采样检测频率调整为1、2、3、7、14、17、19、21天。入境人员在外市集中隔离期满14天后返穗的,一律闭环转运至酒店集中隔离7天。

  根据通告,广州将从10月21日起恢复原入境人员隔离政策,至10月20日在广州市集中隔离已满14天、未满21天,或在外市集中隔离14天后返穗集中隔离未满7天,且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可转为居家隔离,居家隔离至入境后21天。

  同时,强化来(返)穗人员管控。广州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来(返)穗人员实施“集中隔离14天”,在第1、4、7、10、14天开展核酸检测,第14天双采双检;对有中高风险所在区(县)旅居史的来(返)穗人员实施“居家隔离14天”,在第1、4、7、14天开展核酸检测,第14天双采双检;对有本土阳性个案地级市旅居史的来(返)穗人员实施赋黄码,“三天两检”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在第7天、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

Source



网友分享: 回国历险记

8/05/2021

我的7月20号的回美班机被取消了,心又一次被提到空中。从5月13号回中国探亲一直到现在盯着回程飞机看,我的心脏已经几起几落,形同过山车了。现在这一次,但愿是最后一次了。美国的朋友们问我是如何穿越封锁线回来的,在中国的境遇如何。也有人让我写下经历,以供后来的人参考。我只能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的经历只能做参考。

我因为93岁高龄的父亲几次下病危通知书,去年就打算回国,老是想等一下情况有点缓和,但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到美国的疫苗都可以打了,也没看到什么缓和的情况,我也就在3月份打了两针疫苗后申请回国,先是发现自己的美国护照的有效期不足六个月了,要赶快申请新护照,同时跟中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发邮件问我的这种情况如何申请回国,来来回回的email多次,终于在四个星期左右拿到护照的时候,也得到了中领馆回复可以安流程申请回国签证,原来拥有10年多次往返的签证已经不再承认,要重新申请探亲签证,每次都告诫你非必要不旅行。



我父亲的医院证明,病危通知单以及主治医生的联络方式,开病危通知单单位的大红章等等,这些都要一次一次发邮件给领馆审核。好在领馆一般都会在48小时内给你回复,虽然回复的内容都是统一格式,但是email的红字部分就是你需要补充的内容,一直到最后,回复的邮件没有红字,就表示你可以按他们发的链接进行网上申请了。

网上申请结束以后,还要把申请表按指示的标准打印,把护照原件和签字的申请表原件特快专递发给领馆。我的第一个特快专递发过去后,领馆电话通知我打印的格式不对,没有把边缘的条形码每一页都打印出来,要再印出来重新寄过去,我就必须重新上网,再从零开始填表,网上递交和打印,然后把所有文件一起再次快递,24小时不到,对方又打电话来,我自己把出生年月日填错了,一天之差,还要重来。第三次就不敢马虎,小心翼翼地填和核对,最后成功了。



拿到签证就已经是5月份了,我看机票从洛杉矶已经天价,时间也已经排到6月22号以后了,赶快各种圈中询问和打听,迅速下了一个从达拉斯飞上海的不到3000美金的单程机票,5/10飞达拉斯,下飞机检测核酸,预备5/13飞上海。结果拿到核酸检测结果后对如何拿到绿码的程序研究不够,自以为是的觉得核酸合格,上飞机应该没有问题,结果可想而知,我在达拉斯机场拿着所有的合格文件,就是上不了飞机,因为我是拿的美国护照,不能从微信小程序上登陆,而另一个外国人登陆的网站,我无论如何上不了,就拿不到绿码。一直眼睁睁地看着飞机飞走。

达拉斯机场的地面工作人员也应该见的多了,任凭我眼泪横流,还是面无表情地拒绝,还告诉我不要再闹,要不然机场保安回来请我离开。这种待遇,是我在美国23年第一次遇到,那些地面工作人员都是华人,虽然知道他们是公事公办,心里还是觉得比被异族人冷漠对待更加寒心。


5月17号,我总于弄清了程序,重新做了核酸以及S蛋白的检测,上传文件拿到一个会转的绿码,和满满一飞机的年轻的中国留学生一起上了飞机,飞机途径韩国首都首尔落地,飞机的工作人员下飞机,乘客留在飞机上,大约停留了一个多小时,然后飞机继续航行到上海。




上海的入境机场已经改造成全封闭的防疫通道,我们被全副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带领走各自通道,去接受核酸检测,在机场我被捅鼻子和捅嗓子的痛苦指数非常高,原因一是我比较敏感,还有就是感觉(也许是)对方对美国护照的另眼看待,其他人都是中国护照,我的护照上的名字被对方调侃了一番,接着就是真的她捅我退,我的喉咙被捅的几乎窒息,折腾了大约10分钟,她终于完成程序。我的眼泪和屈辱也到了极限。

以后漫长的近7个小时的行程,就是走走停停,等等走走,一直到晚上,精疲力尽的我们才被大巴带到隔离酒店。后面的14天,我表面过得平静如水,内心心急如焚。一日三餐送到门口,隔一天来一个测量体温的,隔离期间两次来人测核酸,都是全副武装(白色防护服),无法看见五官,对话简单明了,如同面对同一个星球上的不同种类的生命一般。




接下来的解除隔离,就如同出狱,我离开酒店,才第一次呼吸到上海自由的空气,但是我的行程必须是在12小时内离开上海,否则就要按上海本地+7天隔离的类型计算,继续被监督隔离。我到了飞机场直飞兰州,解除隔离的证明,上海本地绿码和出行码都要申请,手续完备后告诉我可以登机,但是要坐最后三排,没有选择座位的自由,我马上答应。能回家就好,飞机最后三排就我一个人。我的前后左右都没有人坐。我也非常自律,全程远离每一个人,尽量少麻烦乘务员,悄悄地飞回兰州。

到兰州出机场的时候,我的美国护照无法刷脸出机场安检,被工作人员带到机场一个角落,又见到全副武装的卫健委人员,各种审核后,拿出一个承诺书让我签字,表示自己在回到目的地以后立刻向小区和卫健委报告,自愿隔离7天和进行当地核酸检测。签字后要按手印,我一一照做,就为了能回到家了。

汽车到家已经是凌晨2点,我下车后上楼叫醒老妈开门,然后疲惫地睡了。第二天早上,打电话到卫健委和社区,他们一阵慌乱,9点不到,120救护车开到我家楼下,让我带上所有行李上车,我又见到全副武装的白色防护服,带我到指定地点入住,测核酸,这次还算迅速,晚上6点之前阴性的核酸结果出来,我又被解除隔离,转为居家隔离。回家了。




接下来,7天每天两次向卫健委和社区汇报体温。社区多次打电话提醒我不要接待来访人员,大概有一次一个社区工作人员来访,看到我妹妹来看我,马上就警告我隔离期间不能外出,也不能有访客。
7天的温度测量结束,卫健委的两位全副防护服的工作人员上门测量核酸。一天后告诉我解除隔离,我基本上就走完了回家的程序。


7月份,我计划回美国,回国前带我母亲去兰州看病。先是各种的酒店都明确表示疫情期间不接待外宾,尤其不接待持有外国护照的人。我只好躲躲藏藏地找民宿短租公寓,用老妈的名字入住。天网恢恢,还是逃不过“防疫”法眼,我陪老妈住院的第一晚,护士过来量体温,我的体温出现37.5度的温度,接着又发现我没有身份证,整个医院如临大敌,我马上又被隔离,从老妈的病房被搬到临时隔离病房。每隔30分钟护士就来一次测量体温。我几乎一夜无眠。



第二天医院专车送我去专科医院做X光胸片,抽血测抗体。下午结果出来阴性,(IgG抗体阳性,因为打过疫苗). 医生表示还是不能解除隔离,因为我的体温还是在37度到37.5度之间游走,我抱怨说医院太热,他们拿来风扇对着我吹,总之折腾了很久,直到我的体温恢复到37度以下稳定,才宣布解除隔离,我就飞奔回到民宿,赶快隐藏起来了。


还好接下来的几天我温度没有再给我惹麻烦,只是听医生说我隔离那天,整个医院都被关闭,医生护士都被挡在医院门外,除已经入院的病人留在病房内,都没有接收新病人入院。给病人的解释是发现一个病人体温有点高,医院为了大家的健康的缘故特别停止各种业务一天。我自己感到抱歉引起这样的骚乱,好在就耽误了他们一天营业,其实真的就是因为我来自美国,体温过高这种消息就让人恐惧。我可以理解,但也感觉窒息,觉得需要尽快逃离,回到和我一样“死”都不怕的美国人群里躲着安全和安心。

The End

Source: WeChat



网友分享: 零基础商科转码工找实习经历

By GY CS

01/12/2021

晃眼之间,从写下第一行代码,到今天差不多刚好一年了,一年前在银行干着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度日如年下班后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能发呆几个小时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易,但是又真的很幸运,感谢互联网,感谢那些在网上分享自己转行经验的前辈们,如果不是偶然发现了一个学姐的转行心得,也不会发现原来路还可以这样走,所以现在轮到我来分享一点点这个秋招的找实习心得了,希望也能够对屏幕那头的你一点点小帮助。

1)背景:
我是商科零基础转码的,转cs差不多刚好一年,这个秋招面了8家公司,拿了4个offer,中奖了2个flag。诚然我是非常幸运的,不可否认运气在找工作中真的占据非常大的部分,但是在不可控的运气之外,我觉得还是有很多小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2)前期准备:简历
很多人都把刷题放在找工第一步,但是经过这个秋招,我深刻地意识到简历关其实是最难过的一关,很多公司拿到面试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了,所以我认为早点开始有针对性的做项目,build up your resume才是重中之重的第一步,尤其是对于没有实习经历的转专业选手来说,早点开始做项目,早点开始准备简历,这样才可以在秋招一开始就自信投出你的简历。



没有实习,项目来凑: 作为转专业选手,简历上自然是一穷二白,真的一点相关经历都没有,所以我很早就开始跟着udemy这些网站做项目。关于做什么项目地里面有非常多的分享帖大家可以自己做下功课,我建议是热门框架常用的技术最好要有一个项目,并且最好是所有项目代码都上传到github,能够deploy最好deploy,这样放在简历上非常有说服力。

简历尽量match job description:很多公司第一步筛选简历其实是机器筛选,有些是hr自己筛(但是我认为很多hr并看不懂你的项目有多难,多复杂,他们只看你的经验是否match),所以简历关键词非常重要,要尽量match job description上的skills,然后每个你列出来的skill最好能够在你的实习经历或者项目经验中体现出来。

多看前辈的优秀简历,简历一定要多找几个人改:一开始我写简历的时候也很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用英文很好地描述项目,所以我当时是疯狂在LinkedIn上看前辈们的优秀简历,很多人会把自己的简历po在LinkedIn,可以看他们的实习跟项目描述,多看多学,地里面的改简历帖子也可以多看。简历一定要反复修改,可以多找工作了的学长学姐帮忙看看,一定要找学校的career service advisor帮你看看,虽然他们可能不懂你简历写的那些东西,他们往往能够从hr角度对你简历的格式/字体/排版/措辞等提出意见。



3)前期准备:刷题
刷题没什么好说的啦,对每个cs学生都再熟悉不过了。我其实觉得美国这种考算法题筛选人的方式真的是大大利好咱国人同胞,论勤奋努力做题咱真的都是数一数二,我当初就是听说cs面试就考刷题,然后就虎头虎脑地觉得诶这个活我能行,然后就一腔孤勇转了cs。每个人的刷题方法都不一样,这里我就说一下我自己的刷题方法(并不一定适用所有人)。

很多转专业的同学都会问,我补基础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开始刷题。我自己当初也有这种疑问,因为觉得自己真的什么也不会也可以刷题吗?我记得当时一个cs同学跟我说,你会写for loop了就可以开始刷题了,遇到不会的你就现学,刷着刷着你就都会了。这基本就概括了我从0到500+题整个过程。我是学了一半cs61a,基本会写python之后就开始刷题了,一开始我有快速跟了下某章的入门课程,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下基本数据结构。刚开始刷题我都是直接看答案,看到不会的数据结构跟算法,就google搜讲解视频,然后做笔记,然后再不停刷同一类型的题,这样刷了100+题的时候就对基本的题型以及常
见的解法有了一点了解(属于看到题大概能知道是什么题型什么解法,但是自己写就会写的磕磕碰碰基本跑不过)。我认为刚开始刷题真的没必要自己在那死磕半天,直接看答案学习最规范最优秀的解法跟思路这样上手比较快且不会有太大挫败感。

再之后就是按照分类tag,从高频到低频,重复刷,对于经典的题型认真看不同的解法,分析时间空间复杂度,做笔记,总结模版,总结套路,我始终觉得刷题其实就是个熟能生巧的事情,你各种套路见的多了,之后自然而然可以见招拆招。



除了把题做出来,怎么在面试过程中跟面试官进行很好的交流也很重要,大家平时可以多给朋友讲讲题,或者跟朋友mock一下,推荐使用Pramp,我有段时间有每天都在pramp上mock,mock过程真的能学到很多!!面试中,我一般是会上来大致思路讲一下,然后得到面试官认可再开始动手写题,然后在写题过程中,我是会一边写一边说解释,然后还会写comment的,写完题之后我会快速看一下有没有edge case,然后再分析一下复杂度。

4)投简历
能内推就内推,能早投就早投,重要的话要重复三遍!!!除了某些玄学公司之外,基本所有的公司都是能内推就内推,能早投就早投!!一般美国的实习都是在7,8月就陆续开放,所以在这之前就要把简历改好。

学会LinkedIn找内推:我以前深受商学院networking教学的荼毒,以为networking或者找人内推一定要先吹嘘一通然后约coffee chat之类的,但是至少对于码农来说绝对不是这样的!!大家都很忙,你如果只是要内推,人家看你背景还ok就顺手给你5分钟就推了,你上来问一大堆问题还要约啥15分钟coffee chat人家都心累。建议大家在秋招开始前就可以泡在LinkedIn上,把自己想去的公司的校友全都加一遍,没有校友的公司可以把公司的国人都加上,等到实习岗位一开放,就直接给他们发私信。划重点!!请人内推请至少简短介绍下自己的情况,我一般是会大致说一下我的背景,我做过的项目,刷了多少题,然后附上我的简历和我想要申请的岗位链接,而且一定要知道,人家帮你内推是情分不是义务,语气一定要客气不要理所当然。我自己的经验是LinkedIn成功率最高的是校友,其次是同胞们。


Jessie Huang, Mortgage Loan Professional, Meridian Bank

Career Fair机会一定要把握:美国找工作有很多career fair,我个人感觉careerfair的中标率比内推还要高,所以所有career fair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今年我7月就把简历投进了ghc的database,8月初就被一个公司勾搭了这也是我的第一个offer。虽说今年ghc变成线上之后没有往年给力,但是我看身边还是有不少人从ghc被捞。除了ghc以外,还有下面这些career fair大家可以关注:

1.Tapia
2.Notorious RTC Career Fair: 这是一个叫做Rewriting the code组织办的,也是focus women in tech,他们还有mentorship program也可以试试。
3.HackerRank Career Fair: HackerRank办的career fair,要先参加他们的一个online test(也就是oa题那种),然后也可以投简历。
4.Debug 2020: 听说是给les办的,我没有参加过,大家可以查查。

海投重点在于海:如果找不到内推也不要紧,并不是说海投就一定没有机会,海投重点就是海,所有可以投递的渠道都要争取投一下,我用的比较多的是:

1.官网
2.LinkedIn
3.Jumpstart
4.Handshake
5.学校的piazza简历也要上传,有些公司会看piazza的profile!!



5)面试
美国cs实习面试一般包括算法题,基础知识,简历跟behavior question。大公司很多只考做题,中小公司还会考基础知识,ood等。这一部分就没有什么太多说的了,重点就是刷面经!很多公司oa跟面试都是有题库的,有一些还是连续几年题库都不变,拿到oa或者面试,就是打开地里疯狂刷面经就对了,我面的有些公司,我把地里过去3年的面经刷穿了……(累觉不爱)。

面试的时候非常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自己学到就是要去领会面试官给的一些hint,很多时候面试官都会暗示你有没有on the right track,还是说你跑的有点偏,能够及时get到面试官给hint然后作出反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有时候跟面试官聊开心了比把题完美写出来了可能更重要。

6)最后:一些有的没的碎碎念
不要因为自己是转专业就觉得自己不如人,不要给自己任何预判:这句话其实是面试时候好几个面试官都对我说过的,但是其实作为一个转专业的人一直深知自己很多不足,所以经常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够格,非常不自信。比如在一开始投简历的时候,其实很多公司我都不敢投,觉得自己肯定进不了,后来是因为到了9月底实在没有面试了才胡乱海投一波,结果本以为肯定没有戏的公司竟也给发了面试,还走到了终面,不过最后因为面的太晚了,没有hc了。所以非常后悔一开始如果没有因为不自信不敢投投了会怎么样。所以说希望大家都不要给自己预判,不要觉得自己肯定不行,有机会就上,万一中了就是彩票,不中也就当是学习了。



过简历关是玄学,你永远都不知道你会被什么公司捞上:这个秋招下来,我真的觉得过简历关有很大运气成分在,比如我跟我室友们,做的一样的项目,有着相似的背景,投递方式时间都几乎相同,但是拿到的面试都不尽相同,很多人会有一种跟别人比的心态,觉得为什么他有我没有,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简历关真的运气成分太大了,而你永远不知道你会被什么公司捞上,还是多focus在自己身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这样当属于你的机会到了的时候就可以一把抓住。

找对小伙伴,抱团取暖真的可以事半功倍:找工作真的非常心累,所以小伙伴真的非常重要。我特别庆幸碰到了我室友,我们一起零基础从头开始学,找工作整个期间都一起互帮互助,我们会互相分享整理的面经,有什么小道消息都会互相通知,就连找内推我们都是互相share节省时间,被拒的时候也会互相打气加油。转cs以来压力大到蒙着被子爆哭的时候也不少,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的很幸运,有那么棒的小伙伴一起,体会到了从来没有过的sisterhood的力量,跟小伙伴一起升级打怪的经历在黑暗中显得更加闪闪发光。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