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文物遭破坏




研究所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文物遭破坏

9/27/2021

中国安徽一家研究所被发现违规发掘阜阳古城遗址,现场发掘人员动用大型机械挖掘,破坏文物。

中国国家文物局本月17日在官网上公布,国家文物局组织的工作组在检查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后发现,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去年4月至12月在遗址考古发掘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长期不在考古工地,现场发掘人员也擅自变更考古发掘计划。

国家文物局认为此事暴露出考古项目组织管理混乱、危害文物安全等问题,性质严重,影响十分恶劣。



国家文物局已向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反馈了检查情况,并责成加强考古管理、严肃追责问责,强化文物安全,并要求各地文物行政部门、考古发掘资质单位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考古管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确保文物安全。

南昌县融媒体中心网站的信息显示,阜阳古城遗址位于阜阳市颍泉区中北社区古中市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20年4月对古城遗址进行发掘。

Source



石家河遗址考古揭示早期中国文明基因

3/20/2021

近日,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了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包括河北康保兴隆遗址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陕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遗址等。

五项考古工作新成果从聚落组织、信仰习俗、动植物遗存、出土遗物、宫城建筑、古城遗址等方面的考古研究,填补了史前考古中国的多项空白,多维度揭示了早期中国的文明基因,对研究中华文明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都邑性聚落,在距今约5900至3800年主体时段内,遗址的文化与聚落经历了初兴、强盛、渐变、突变及衰落等阶段性变化。

▲谭家岭城垣与城壕

2014至2019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联合组成石家河考古队,对石家河遗址群及外围9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了系统勘探,相继在石家河遗址群的印信台、谭家岭、三房湾、严家山、朱家坟头、蓄树岭、罗家柏岭、周家湾等遗址进行了重点发掘,共计发掘面积6212平方米。根据考古发掘,以谭家岭大型城址、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葬、三房湾专业制陶作坊等重大发现最为瞩目。

▲谭家岭W8虎座双鹰佩



谭家岭古城城垣内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远大于同时期同文化性质的其他遗址,是石家河作为长江中游文化中心的重要开端,也是后来的石家河古城形成的重要基础。印信台大型祭祀场所揭露了石家河文化晚期5座人工堆筑的黄土台基,在台基周围还发现多组套缸遗迹及100多座含瓮棺、扣碗、倒扣缸等特殊的祭祀遗迹,是迄今长江中游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祭祀场所。谭家岭高等级敛玉瓮棺的发现,填补了过去在敛玉葬等级划分上的中间缺环,9号瓮棺代表了目前已发现的最高等级,玉器组合中包含了神人头像。三房湾遗址揭示的陶窑、黄土坑、洗泥池、蓄水缸等遗存多与制陶有关,同时还发现数摞陶杯套叠烧结的现象,显示出制陶作坊的典型特征,可以确认为石家河文化晚期至后石家河文化时期以烧制红陶杯为主的大型专业窑场。

▲三房湾遗址废弃红陶杯局部

除上述四个遗址以外,朱家坟头、蓄树岭、罗家柏岭、周家湾等遗址的发掘也取得了重要突破。朱家坟头揭露了一片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延续至晚期的一片小型家族墓地。蓄树岭遗址清理了一批后石家河文化与居址相关的房基、灰烬层、烧土堆积、灰坑、灰沟等遗迹。罗家柏岭遗址揭露了一处石家河文化晚期的黄土堆积台基。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石家河遗址的宏观结构与组织分层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表明了遗址群存在功能区划,同时揭示了生产专业化与社会阶层化的总体趋势。

专家认为:

谭家岭古城的发现,将石家河遗址作为长江中游文化中心的年代提前至距今5500年,而后石家河文化玉器的发现,提示遗址的中心地位可能延续至新石器时代末期和夏纪年时期。以谭家岭为代表的多批精美玉器的发现,表明后石家河文化阶段,文化发展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多元融合与中兴强盛的态势。后石家河文化阶段的聚落中心与文化格局仍是今后发现与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之一。

(转自天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