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 Spaces Home Staging 人与自然:室内绿植为何有助于改善身心健康与生活环境? BBC 11/01/2021 室内绿色植物不仅赏心悦目,还有许多健康好处。这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 这几年,养室内植物蔚然成风,特别是在新冠封锁期间,许多人希望能改善居家环境,把“大自然”请进来,全球室内植物的销售量也因此迅猛增长。 BBC科学节目主持人迈克尔·莫斯利医生(Dr Michael Mosley)在他的播客《就一件事》(Just One Thing)中探讨了养绿植为什么对健康有益 – 从提高记忆力和生产力到改善办公室或居家的空气质量。 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首先,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大多数人都了解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对健康有害。但其实,室内空气污染可能同样糟糕 – 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家中。室内空气污染可能造成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哮喘、喘鸣、结膜炎以及湿疹等。 专家研究的这些空气污染物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它们存在于阻燃剂、气溶胶喷雾剂和清洁产品中。 其中一种化合物是柠檬烯,也就是带有柑橘香味的空气清新剂和清洁用品等。不幸的是,它和空气中臭氧发生反应后形成具有潜在危险的化学甲醛。 另外一种如果浓度过高可以引起问题的化学物质是二氧化碳,它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决策不佳等问题。 如果通风良好就不会引起这两种情况。但如果不可能,也可以通过室内植物来净化空气,它是一种既有效、又自然的方式。 …
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独此一家”? 文 / 察客 11/01/2021 上海迪士尼乐园因为一名确诊病例曾游玩一天,三万多人接受核酸检测。云南瑞丽市民接受检测已成日常,有一岁多孩子做了74次核酸检测。 江西铅山县因一人确诊,当地交通灯全调整成红灯以减少人员出行。内蒙古额济纳旗出现疫情,9000多名外地游客被迫滞留。 与全球多国相比,中国的疫情不算严重。一个14亿人口大国,近日每日新增病例基本为两位数,截至目前的累计死亡个案也少过6000起。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实施几乎草木皆兵的严格抗疫措施,与全球走向“与病毒共存”的做法形成了强烈对比。 随着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纷纷放弃清零政策,在多家西方媒体的叙述下,中国清零抗疫模式近乎已成自成一格,并质疑这种抗疫模式能否持续。 西方媒体陆续检视清零抗疫模式 彭博社早在8月间就发文形容,中国的做法恐令中国持续数年“与世隔绝”。上周,《纽约时报》发出“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还在坚持病毒清零政策?” 的长篇报道,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也发布题为“中国恐怖清零为哪般?”的文章。 华尔街日报上周报道说,严格的政策将给中国的经济增长带来日益增加的成本。美国有线新闻网(CNN)今天发文称,随着亚太邻国开始与冠病共存,中国正日益被孤立。 在中国国内,云南瑞丽市前副市长戴荣里在微信公众号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道出这个边陲小城的居民因为多次封城,“正承受着千载难遇的大劫难”。之后,陆续有大陆和香港媒体报道称,瑞丽市民反映已接受近百次核酸检测,有的抱怨失去工作,生活陷入困难。 面对外国媒体的检视和国内部分民众的呼喊,中国清零抗疫模式再次被放到了聚光灯下审视。 “动态清零不是想做就能做到” 经常对外打前锋的官媒《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昨晚在微博发文回应,批评西方媒体把矛头集体对准中国的清零政策。他说:“西方舆论就是很想把中国‘拉下水’,让我们放弃动态清零政策,变得跟他们‘一样烂’。” 他怒怼西方媒体对中国动态清零的嘲笑是“变态的”、“是羡慕嫉妒恨”,并语带自豪地说“动态清零不是哪个国家想做就能做到的”,美国和欧洲不想要吗?“问题是他们真的做不到。” 胡锡进还说,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决不能放弃,只要改弦更张为欧美意义上的“与病毒共存”,用不了几个月,中国就会全境沦陷,一天增加几万甚至十几万病例,单日死亡几百甚至上千人,“那样的情况决非大多数中国人愿意承受的”。 他提醒民众说, 防疫虽然对生活造成影响,让一些人有意见,但如果大量人感染,其中很多人死亡,公众的意见将更大。“大家还记得去年2月份前后武汉疫情期间舆论的意见有多大吗?” 胡锡进的微博帖文反映了两个要点。 一是认定中国人民无法承受“与病毒共存”将造成大量死亡的情况,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支持当下的动态清零政策,最好的例证就是武汉疫情期间引发的舆论热议。 二是在政治上向西方叫板,坚持中国的清零抗疫模式更具制度优越性,中国将自己视为坚定执行清零政策的获益者。 确实,好些国家的专家和官员都异口同声承认,中国有条件走坚持清零路线,源于其特殊国情,包括有庞大市场能自给自足、从上至下有效管控并长期落实“封城”措施、以惊人的速度做检测等,其他国家真办不到,中国清零抗疫模式确实可能就“独此一家”。 中国具备放弃“清零”的条件吗? …
超嫌弃…梅兰妮亚对特朗普翻白眼 1秒变脸影片疯传 文章来源: ETtoday 11/01/2021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夫妇10月30日现身美国职棒大联盟MLB世界大赛,支持亚特兰大勇士队(Atlanta Braves)。前第一夫人梅兰妮亚站在丈夫身边,面露亲切笑容,下秒却突然翻了一个白眼,”变脸”瞬间被镜头意外捕捉到,在推特上引爆热烈讨论。 影片中,特朗普热情地向观众挥手、比赞,梅兰妮亚原本也温柔微笑,却瞬间露出嫌恶表情,低头翻白眼,看起来非常不耐烦。 许多网友认为,梅兰妮亚似乎很受不了特朗普,纷纷留言,”我不敢相信他们还在一起”、”她和特朗普在一起根本不快乐”。但也有人认为,不能依据几秒钟的画面断定夫妻关系,可能只是拍摄角度造成的误解。 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人认为特朗普夫妇可能失和,知名作家帕夫洛维茨(John Pavlovitz)表示,”梅兰妮亚和正派人士一样鄙视他”,另一名作家帕德兰(Majid M Padellan)开玩笑表示,梅兰妮亚今年的万圣节打扮是”充满爱的妻子”。而肢体语言专家詹姆斯(Judi James)认为,梅兰妮亚”用礼貌微笑掩盖负面情绪”。 特朗普夫妇婚姻触礁的传言满天飞,梅兰妮亚曾被目击拍掉丈夫的手,或者把手抽开,甚至在媒体争相拍摄时径自离开老公身边,对先生的态度”刻薄又冷漠”。尽管如此,她离开白宫后的生活似乎”快乐又放松”,经常被目击出没SPA会馆。 特朗普今年1月卸任后,与妻子搬到佛州棕榈滩(Palm Beach),他最近推出全新社群媒体平台”真实社群”(TRUTH social),被外界认为仍可能投入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 Source 开源软件却宣称是自己的? 川普新社群平台遭控侵权 来源:Newtalk 10/26/2021 美国前总统川普稍早宣布将推出自家社群平台“TRUTH Social”,不料才过没几日,就被软件自由保护协会(Software Freedom …
俄专家:中俄无需理会拜登在G20峰会上的“失望” 文 / 潘万莉 11/01/2021 (早报讯)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经理安德烈·科尔图诺夫认为,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上,美国总统拜登称对俄中领导人缺席峰会表示“失望”,对此俄中不值得予以理会。 此前,拜登称,俄罗斯和中国事实上缺席G20领导人气候问题峰会。他说,G20国家就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这需要“G20”国家关注“什么事情中国没干,什么事情俄罗斯没干”。 科尔图诺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俄中领导人没有参加G20峰会说明,他们没有期待在这次会议上会有什么突破,也没准备提出各自具有深远意义的建议,因此各自派出了外长与会。专家同时指出,墨西哥总统和日本首相也没有参加G20峰会。 专家补充表示,“我觉得,拜登这不是在直接指责,他说得很委婉,对此不值得予以理会。但是,两次峰会后要具体落实会议决定、把共同的政治宣言变为具体计划还面临很多工作,当然,毫无疑问,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中国在这方面也都需要做很多工作。” 科尔图诺夫称,面对美国总统的牢骚,俄罗斯和中国“应通过制定具体能源转型计划以使所承担义务不至于悬而未决”来进行回应。 G20领导人第十六次峰会10月31日在罗马闭幕,为期两天的峰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举行。会议通过《G20领导人罗马峰会宣言》,重申多边主义和国际合作在应对疫情、推动实现绿色公平增长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Source G20联合公报:核准全球最低公司税率 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 来自 / 联合早报 | 整理 / 傅慧云 10/31/2021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核准了设定全球最低公司税率的计划。他们也同意需要将全球变暖遏制在1.5摄氏度,但没有对实现净零排放做出预期承诺。 G20领导人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召开的两天峰会昨天落下帷幕,领导人们按惯例在闭幕前发表了联合公报。 根据媒体取得的最终公报文本,G20领导人虽然同意有必要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工业化前的1.5摄氏度以内,但公报几乎没有包含任何具体行动,也没有提到实现净零碳排放的具体日期,只说应该“在本世纪中叶左右”实现。 公报说:“我们认识到,1.5摄氏度升温造成的气候变化冲击,远低于2摄氏度。确保1.5摄氏度可以达成,需要所有国家采取有意义和有效的行动和遵守承诺。” 把气温升幅控制在1.5摄氏度,是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中最雄心勃勃的目标。专家说,要实现1.5摄氏度的目标,意味着到2030年全球排放量须减少近一半,而且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G20国家包括了巴西、中国、印度、德国和美国等,它们的碳排放总量占全球的80%。这20个主要经济体面临着在气候问题上采取果敢行动的压力,以便为昨天起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召开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提供急需的动力。 …
美财长称中美若对等降低关税 可帮助抑制通胀 11/01/2021 美国财长耶伦说,美国希望中国履行在前总统特朗普任内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的承诺,但可能会考虑最终以对等的方式降低一些关税。 据路透社报道,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关税往往会推高国内物价,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比如铝和钢等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 被问及调整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是否可能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时,耶伦表示,总体上是这样,但华盛顿也在等待中国履行在2020年2月生效的贸易协议中所做的承诺,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 “我们的贸易代表已表示,我们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降低关税,”她说。“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履行他们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做出的承诺,但保持稳定以及或许最终以对等的方式降低一些关税,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中国官员一再敦促拜登政府取消特朗普时期实施的关税。美国官员已经恢复了排除程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关税被取消,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考虑更广泛取消关税。 耶伦等一批美国官员认为,美国目前物价飙升是供应链瓶颈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结果,通胀应该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缓解。 美国和欧盟官员上周六宣布了一项协议,取消了对欧盟钢铁和铝的部分关税,并表示此举可能有助于缓解一些制造商面临的价格压力。 Source US-China relations: ‘reciprocal’ lowering of trade tariffs could ease inflation, Janet Yellen says US …
联邦准了父母不准 42%家长不愿让孩子接种疫苗 世界新闻网 11/01/2021 联邦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已开放5至11岁的儿童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让全美增加2800万人具备资格;虽然许多成人已完成接种,但仍不倾向让小孩接种;毕竟新冠肺炎对小孩造成的症况轻微,家长不让小孩接种可能引发未知的风险;如何让儿童接种,成为下一阶段最具挑战性的防疫任务。 辉瑞(Pfizer)疫苗日前已取得授权,低剂量注射不仅安全,且能给予小孩足够免疫力。常见的副作用,仍包括精神不佳、发烧和头痛。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传染病专家表示,接下来假期旅游与聚会将更为频繁,小孩接种可能是改变疫情的关键;接种将让小孩能持续到学校上课,降低隔离的几率,并且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年长和高风险的成人。疫情爆发至今,全美已有近200万名5至11岁的儿童染疫,8300人住院;住院的儿童患者有三分之一被送进加护病房,至少170人死亡。 但研究显示,父母对于儿童接种的忧虑,在6月至9月间「显著增加」。最主要的因素,是对疫苗的不了解,包括是否有足够试验、副作用、保护力以及长期健康疑虑。 凯瑟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指出,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家长,愿意立刻让小孩接种;另外三分之二为不愿意或反对。Axios与艾普索斯(Ipsos)的民调结果,也有42%家长强烈表示,不可能让小孩接种。 罗德岛州的家长艾琳‧高奇(Erin Gauch)的两个小孩虽然已接种,但仍非常担心副作用,尤其是发生在少数年轻男性身上的心肌炎。她说:「万一小孩出了什么事,我绝对没办法接受。」 德州州立大学医学人类学者艾蜜莉‧布朗森(Emily Brunson)研究接种选择,她表示对父母而言,为自己第一个孩子做接种的决定格外不容易,但现在甚至有父母表示,若未来学校强制学生接种,就要让小孩退学。 Source COVID shots are a go for children, but parents …
中国通过陆界法 印度学者:试图拷贝南海经验 中央社 11/01/2021 中国本月稍早通过陆地国界法,印度的中国问题专家狄伯杰(B. R. Deepak)今天在媒体撰文表示,中国正试图拷贝南海造岛经验,在陆地边境造镇,以加强对争议领土的主张。 狄伯杰是印度尼赫鲁大学(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教授。他的分析文章「中国陆界法对印度有何意涵」,今天在印度每周日发行的「周日卫报」(The Sunday Guardian)刊出。 陆界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国界法」,23日在第13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上通过,明年1月1日起生效,内容提到中国可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边防建设、改善边境基础设施及生产生活条件。 狄伯杰在文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在南海的填海造岛策略获得成功,如今它正依循类似的模式,在边境地区大举造镇,以巩固领土主张。 他引述外媒报导指出,中国有意在喜玛拉雅山争议边境一带兴建624座边境城镇。 狄伯杰提到,印度与中国去年6月曾在加万谷(Galwan Valey)爆发流血冲突,而陆界法的通过意味着中国不会愿意把中印实际控制线(LAC)一带的状态,恢复到冲突前的情况,更遑论把军队撤离其他争议边境。 他指出,如果印度不接受改变后的现状,中国有可能在边境一带创造更多摩擦点。 狄伯杰还推测,中国通过陆界法也希望通过保障边境出入关卡的安全,提高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连接性。 他举菲律宾及越南分别于2013年立法声索南海岛屿权的前例说,中国单凭陆界法也无法改变印中边界的状况,现在应观察北京未来的实际行动,而非文本或语言,才能洞悉它的意图。 中国的国境与14个国家接壤,其中的12个国家不是与中国没有边界争议、就是边界争议已经解决;目前与中国在陆地存有边界争议的国家,只剩印度和不丹。 Source What China’s Land …
美工程师批台积电工时长没效率 不尊重个人自由 11/01/2021 一位美籍工程师7月在求职网站“Glassdoor”发布贴文,指出台湾芯片制造商台积电不仅工时长、没效率且不尊重个人自由等缺点。 文章昨天(31日)被翻译成中文在面簿社团“半导体产业讨论区”贴出后,被大量网民转发,引起热议。 台积电将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招募了上百名工程师,部分员工已在台湾受训。这名在台受训的美国工程师在帖文中指,受训期间虽学会许多实用技能,但也存在“超长工时”等不少缺点。 他指出,在台积电工作的优点是,能在全球数一数二重要、不同于美国文化的公司工作,期间他能学到不少实用的技能,有利于在未来转职。他也指出,台湾的工作文化、学习及教学风格等与美国确实不太一样,“我的培训师只看到我的其中一面,我想我对他也是如此”。尽管如此,他相信文化上的落差能透过努力去改变。 然而,谈到缺点,他马上提出“工时长”问题,他认为台积电在美国未来一定会改成每周上班五天,每日八小时;或是像其他晶圆代工厂,上三天休四天,接着再上四天休三天之类的轮班方式,因为现在台湾这里一天工时至少10小时,实际上还可能长达12小时。 他强调,他说的还都是针对他们这些之后要回亚利桑那州的美国人遇到的情况。他指出,对这里的台湾人来说,他们的工时几乎每天都超过12小时,也有夜班及周末轮班,平时还得随传随到。不过他对此表示能理解,毕竟工厂24小时都在跑。 这位工程师指出,在台积电受训的感觉,真的和“谁带你”有很大的关系,虽然他遇到的事情有点混乱,有想到一些方法改善,但他直言“我不知道这真的是否有用”。他也批评,台积电不重视“个人自由”。他说,公司有提供他们住宿,但门禁及规定也非常多,包括限制访客来访时间;如果长期住宿,就会被安排住得比较远,得花更多时间通勤。 他还说,每天都花太多时间开会,早会审视重复昨天的工作,下午审视一整天的工作,一天的开会时间可超过三小时,他相信这一切都可以用软件改善。他直言,在台积电上班的台湾人,真的没有比每天只上八小时班的美国人还要有效率,大多人都把时间浪费在那些毫无实质意义的工作上面。另外,他还抱怨台积电培训员工的系统,“只是在上面浪费了一堆可以用来学编程的宝贵时间”。 最后,这位工程师也提出建议。他认为台积电用的软件实在太老旧、繁杂。他认为,应该把那些用在不同任务上的软件进行缩减,过滤筛选出那些可以重复使用的软件功能,然后整合成一个简单的单一软件。这样既可以节省大家的上班时间、提升工作效率,还能省下很多的加班费。 他说,半导体是非常神奇的东西,过去一直在改善人类的生活,但很不幸的是,台积电对世界的影响似乎跟它真正带给员工的并不一样。他认为,台积电的支出仅有小一部分是用在员工身上,大部分的钱都用来维修设备装机及实验晶圆等。他也认为,台积一定可以找到更多的员工来分担工作,以让每个员工可以回家,有时间陪伴家人,同时也保有不错的福利。 他表示,台积电至少得在亚利桑那州的分厂做到这一点,否则无法在人才招募上赢过就在附近的英特尔。 有网民认为,这篇文章点出了台积电很多、很实在的问题,希望该公司高层看到后虚心检讨。 Source 中国AI工程师年薪是研发人员两倍 9/17/2021 专业人力资源机构中智咨询17日在沪发布的中国制造业2021年人力资本调研成果显示,2021年近半数制造企业人员编制扩张,智能制造人才缺口较大;2021年制造业平均调薪率为6.2%,智能制造调薪6.7%为各领域最高。 据中新社报道,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制造企业2021年上半年业绩达成情况较好,有50%的企业完成了全年业绩的一半以上。随着经营业绩好转,企业人才需求扩张,48%的制造企业2021年人员编制增加,近四成企业2021年下半年增加招聘量,企业招聘规模一般在300人以上。 从岗位需求来看,制造企业表示招聘需求最大的是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招聘难度最大的是研发、数字化和销售人员,其中智能制造的人才缺口较大,如数据治理、架构师、数据工程师等、智能化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等。数字化领域技术人才的薪酬涨幅最高,跳槽涨幅可达40%;工业互联网领域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涨幅可达30%。 研发人员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动力,2020年先进制造上市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为19.9%,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17.3%)2.6个百分点,高于大制造业(15.9%)4个百分点。 除了研发人员配置外,先进制造业的研发费用投入也在不断提升,2020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7%,高于上市企业平均水平5.7%。 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智能制造和自动化技术的推进,企业对技能蓝领的需求明显上升,有41.3%的企业表示技能蓝领的用工数量增加。 参与调研企业中,76%的制造型企业将在2021年为员工调薪,相比2020年,这类企业占比上涨13%。从具体调薪水平来看,预计制造业平均调薪率6.2%,相比2020年的5.9%有所增长。从细化行业来看,智能制造领域2021年调薪率最高,2021年为6.7%,其次为电气设备领域为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