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热闹起来的中国县城

2021年的春节,一二线城市因“就地过年”而变得前所未有地热闹,本地生活服务业也随之迎来一波“反弹式”增长。 那些在北上广深送外卖、干家政、做推拿的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县城乡镇的小镇青年、农村青年,他们在城里过了一个“全勤营业”的春节。中国劳动学会和国务院参事室的调研显示,今年有77.61%的农民工选择就地过年。 但他们的县城、小镇,并没有因为他们不回家而变得冷清。 因为小镇上不乏年轻的面孔。 而且,许多人显然不是那种风尘仆仆从大城市回到家乡的打工人,有人拥有自己的小汽车,有人在为刚买的新房挑软装,许多女性热衷聊的话题是怎么把小朋友送进县里最好的幼儿园。 在2021年春节前夕,瞭望智库联合蚂蚁研究院,共同发起了一个返乡调研。过去一个月,我们分别走访了贵州、陕西、山西、安徽、河南等几个省的县城,访谈了数十位回家就业或创业的小镇青年。 我们发现一个隐然成型的新趋势:中国小镇正在重新热闹起来。这个新趋势还有待权威的基本面数据支撑,但在此之前,仍然值得我们抛出来,供大家一起关注和探讨。 1 家门口的新机会 不可否认,这些回家的小镇青年,相当一部分比例是出于居大城市不易的无奈:生活成本过高,入不敷出;在大城市的小生意维系艰难;一些女性则是因为要生育或照顾孩子。我们调研的对象中,很多人回乡之前,并没有明确的下一步规划。因为中国县城和小镇缺少适合以及能吸引到年轻人的工作机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但当他们回到家乡,发现了一些之前所不知道的机会。他们可以进入家附近像富士康这样的大厂,也可以从事像云客服、人工智能训练师这样的数字新职业。 这些新机会,都是随着产业和互联网转移到了成本更低的下沉市场涌现的。这些新机会在就业容量上还远没法和大城市相比,小镇青年们的优先选项仍然是先到大城市去闯一闯,但是它们确实给小镇青年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在家门口就能把小日子过好,背井离乡到大城市去不再是近乎唯一的选项。 因为这次联合了蚂蚁研究院,我们这篇回乡观察就聚焦在家门口的数字化就业。 这些数字化新就业机会一是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爆发式增长而来,基于成本的考虑,它们大量转移到了下沉市场,或转移到了线上兼职平台。二是随着互联网下沉,将城里人的数字化生活方式拷贝到县镇,从而在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比如外卖小哥、跑腿、社区团购运营等。 这些新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能提供的收入低于大城市的打工人,但在县城里却富于竞争力。 除了收入红利,小镇新青年们还手握一个政策红利:国家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这一政策红利能让他们近乎零门槛地在县城落户,这意味着这些县城新中产、新精英们能在县城买房、买车、孩子能上不错的学校,从而拉动了县城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当地消费以及消费升级,进而助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公开数据也能印证这一趋势:近几年在县城购买住房的人口从原来的1%上升到了20%。 这改变了小镇青年此前的奋斗路径:中学或大专毕业就外出到附近的大城市打工,极少消费,大部分积蓄都寄回家乡盖楼、赡养老人、抚养孩子。也就是说,他们的工作和消费、以及家庭生活是完全分开的。但回到家乡,曾经被分割的人生重新整合在了一起。 2 兴起的云服务小镇 毛蜜蜜是从北上广深“撤退”的其中一位小镇青年。 从下决心离开北京之日始,包括之后的两年,他做了很多传统打工人难以理解的选择。 第一,放弃了扎根北京的机会; 第二,放弃了时髦的互联网职业; 第三,在最不具投资属性的西部县城买了一套123平方米的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