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网站: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中纪委网站: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警钟 5/15/2022 针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被立案调查一事,中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发表评论称,知网被查给所有平台敲响了警钟。 文章称,知网是否存在垄断行为,是否涉嫌行业垄断,是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有待实事求是、依法规范调查得出结论。但这一事件本身,已传递多重鲜明信号。 文章称,越是头部平台,越要依法规范经营,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知网在中文学术文献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市场不断开拓,成为中国最具市场影响力的学术文献数字化服务平台。但是倘若店大欺客,利用自身地位施行“霸道”操作,在法律边缘试探,甚至逾越底线,最终只会失去信任、失去市场。 文章写道,对于知网等平台企业来说,在提供便利服务、促进科技进步、繁荣市场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要注意到,若其搞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则会损害公平正义、妨碍创新创造。知网被查,再次给所有平台都敲响了一记警钟,建构更合理的运营模式,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健。 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13日通报,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随后,知网方面回应称,将以此次调查为契机,深刻自省,全面自查,彻底整改,依法合规经营,创新发展模式,承担起中国知识基础设施的社会责任。 Source 知网赔了赵教授70多万 文章来源: 远方青木 12/17/2021 互联网上对知网的吐槽和不满已经持续了很久很久,久到连正式媒体曝光知网都已经最少好几年了。 但知网依然安然无恙,且我行我素。 近日,89岁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成功起诉知网,并获赔70多万元。 赵老先生发现自己这辈子写的一百多篇论文,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知网全部收录。 不经自己同意,也没有给自己一分钱报酬,甚至自己下载自己的论文也需要付费。 “为什么我创造的知识成果得不到尊重?”,疑惑的老人选择了维权。 侵权事实清楚,收费下载次数清晰,最终赵德馨的一百多篇论文累计获赔70多万元。  知网向来白嫖,能从知网这拿回这么大一笔钱的知识分子,赵德馨老教授是中国第一人。因为这件事,知网上了热搜。赔偿赵德馨教授70多万元后,知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赵德馨教授的所有论文全部下架,不允许别人查阅和下载。因为这件事,知网又上了热搜。  知网侵权赵德馨教授的论文,赔钱天经地义,但并不是赔了钱就可以继续用赵教授论文的。既然文章侵权,没有得到赵德馨教授的许可,那下架自然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何会再上热搜,甚至引发最高官媒的质问?因为知网地位太特殊了,虽然只是个企业,但近乎于公权力政府部门。国内学术界有规定,任何论文的使用,必须在知网能够检索到,否则这个论文就不被承认。如果知网删除了赵教授的论文,以目前知网的地位来说,基本就等于把赵教授从学术界除名了。任何人都将不知道有赵德馨教授这个人,也不知道他这辈子做出过什么学术成就,等同于全面封杀。 知网凭什么拥有这种权力,而且是对一个毫无过错的老教授施加。所以,简简单单一个删除下架,又引发了一片哗然。知网从一出生开始就是垄断的,享有的学术资源、政策帮助、竞争环境,几乎是自由竞争环境下的公司无法想象的。1998年,世界银行提出了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1999年,知网建设成功。国家对知网寄予厚望,给与了大力扶持,当时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把它定义为涉及民族的未来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还给与了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知网直接铺满了所有高校的渠道,形成了对中文论文资源的近乎垄断,并具备了半官方的身份。虽然知网是一个自负盈亏的企业,但如果你的论文没有被知网收录,那所有的官方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都不会认可你这篇论文的存在。对知网如此倾斜厚爱,是因为在1999年的时候,知网的前期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预估使用人数并不是很多,支付能力也相当有限。如果不给与行政保护,那知网注定是亏钱的,而且会大亏特亏。 但从1999年开始,中国大学开始启动扩招,效果良好,所以后来扩招人数逐年扩大,到了最后大学招生人数已经到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地步,从每年毕业80万人,飙升到每年毕业800万人,乃至于1000万人。 用户群体暴增十几倍后,知网的投入反而没有开始那么巨大了,因为互联网软件都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建设初期耗费巨大,后期维护的成本却非常低。 知网现在每年的研发成本低的可怜,完全是躺在功劳簿上大吃大喝。20年后的今天,知网的阅读和浏览依然维持着20年前的模块格式,客户体验优化什么的基本就没怎么做。当年看起来还算先进的东西,如今看起来已经相当落后。又没有竞争对手压迫,干嘛要费尽优化呢。不仅如此,知网还滥用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如今高校的毕业生,有一个算一个,对知网都是吐槽满满。当年翟天临在直播中秀自己博士后高学历时随口说了一句“知网是个什么东西”,瞬间上了热搜,整个中国的学生都被惊呆了。 …

中纪委指湖北关公像违建搬移浪费3亿人民币

中国监管风暴 学者中纪委指湖北关公像违建搬移浪费3亿人民币 9/06/2021 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今天(6日)在官网发文,批评被发现违建的湖北荆州巨型关公雕像从建造到搬移,共浪费了3亿元(人民币,下同,6200万新元)的金钱。 中纪委在评论文章指出,2016年建成的巨型关公像总造价达1亿7290万元,搬移工程总投资额则达到1亿5500万元。“3亿多元说没就没,荆州巨型关公搬移教训深刻。” 文章批评相关部门在关公雕像项目没有获得审批的情况下,在长达两年的建设期中,始终不闻不问,导致3亿多元付诸东流,既没有起到应有的文化宣传推广效益,反而破坏了古城风貌和历史文脉,损害了荆州市的城市形象,可谓得不偿失。 中纪委也谴责一些地方为了追求所谓政绩,不切实际、瞎拍脑袋,打擦边球,甚至不惜违纪违法,破坏当地民俗民风,破坏历史风貌和文脉,项目建设盲目追求“大”“最”“全”,耗费巨资造景,搞噱头、造声势,以牺牲长远利益换取短期利益。 文章举例称,陕西省韩城市耗资1亿9000万元建设“鲤鱼跃龙门”景观,贵州省独山县投资2亿5600万元建设“水司楼”,并抨击这些项目劳民伤财、脱离实际,将形式主义、扭曲政绩观演绎得淋漓尽致。 中纪委要求各地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做到富有远见、保持耐心、恒心,既追求“显绩”,也要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基础性工程和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上下功夫、使长力。 中纪委也强调,要坚持勤俭节约,把每一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花到关键处。监管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加大对重大项目审批和违法建设的监督力度,发现苗头问题及时干预、纠正,杜绝滥建“文化地标”等形象工程。 Source China spending S$32m to relocate S$35m statue after locals call it ugly The stat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