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高法发布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提醒守住“养老钱” 8/24/2022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重点打击的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并提醒老年群体不要轻信“有关系”“找后门”办理养老保险,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牢牢守住“养老钱”。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最高法星期三(8月24日)发布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揭露养老诈骗的“套路”手段及危害。 最高法称,自今年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重点打击以提供“养老服务”、投资“养老项目”、销售“养老产品”、宣称“以房养老”、代办“养老保险”、开展“养老帮扶”等为名实施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各类诈骗犯罪。 在最高法介绍的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中,有的被告人以提供“养老服务”为名,承诺高息回报、享受床位优先居住权、入住打折等诱骗老年人大额预存消费投资,实施非法集资。 也有被告人以投资“养老项目”为名,承诺高额福利消费卡、货币分红等为幌子,引诱老年人投资“养老公寓”项目;或是以代办“养老保险”为名,谎称有能力代办“养老保险”,骗取钱财。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以销售“养老产品”为名,骗取老年人高价购买廉价批发的收藏品;以宣称“以房养老”为名,诱骗老年人抵押房屋获得资金,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以开展“养老帮扶”为名,夸大病情、虚构保健品为“特效”药品,诱骗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最高法通过上述案例提示,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时,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养老机构;投资“养老项目”和购买“养老产品”时要多与子女商量,不要轻信所谓“高额返利”“高价回购”等宣传,自觉抵制高利诱惑。 办理“养老保险”时,要通过政府网站、居委会等有关部门详细了解政策,不要轻信所谓“有关系”“找后门”可以低价办理等;看病就医时要到医院,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免费诊疗等蒙蔽,更不要听信“神医”“神药”“包治百病”等。 最高法还称,各地法院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做好涉案财物清运、财产变现、资金归集、清退等工作,最大限度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专项行动以来,全国法院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人民币,约4.06亿新元)。 Source “10秒前还在喂猴子,突然我就被卖了1.5万美金” 风暴眼 8/24/2022 编者按:柬埔寨西哈努克港,一个巅峰时曾有40万华人,短时间随着禁赌由巅峰滑向底谷,每日上演不输《教父》《英雄本色》、围绕黄赌毒诈骗的惊心动魄故事,凤凰网全程追踪一同胞受害者的经历,起底这个城市的光怪陆离。 核心提示: 1. 受疫情影响,西港人口急剧锐减,贩卖人口愈发猖獗。生命被明码标价,一条生命1.5万-3万美金不等。人像不会损耗的商品一样在网投公司之间频繁交易,定价也越来越高。 2. 人口被贩卖的归属地大多是网投产业园,即网络杀猪盘的大本营。网投园区大门口有荷枪实弹的宪兵把守,每家网投公司为了获得暴利,禁锢员工的自由,没有业绩动辄暴打和电击。 3. 网投公司骗局的背后,是欲望膨胀后的失序世界。诈骗公司高管们吸毒、抛洒美金,醉生梦死,投机客们疯狂圈地敛财,炒作地皮哄抬价格,收割散户韭菜。 凤凰网《风暴眼》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