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追思会 25日上海举行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追思会 25日上海举行 世界新闻网 8/26/2024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耆寿97岁。(图/取自澎湃新闻微博) 华裔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于美国时间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耆寿97岁。据澎湃新闻报导,李政道悼念追思会于8月25日在上海举行,李政道长子李中清和长孙李善时亦都在场。 澎湃新闻指,李政道悼念追思会由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物理学会、美国物理学会、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学联合会、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同举办,主会场设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并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设分会场。同时,「缅怀李政道先生」专题网站也直播悼念追思会现场。 此前,「李政道先生追思会」8月11日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举行,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梁晨教授曾代李政道长子李中清作为李政道先生家属代表宣读其以「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为题的致词。 李中清在文章写道,「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会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 公开数据显示,李政道于1926年11月24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是一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李政道自1943年起,先后就读于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随后于1946年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直至1950年拿到博士学位后,先后在芝加哥耶基斯天文台、加州大学物理学系工作。1953年起,在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历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而后在1960年,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1963年,入籍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李政道长期从事物理方面研究,在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子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文物理等领域中做出成果。其中,在1956年,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论断,翌年经实验验证后,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爱因斯坦科学奖。其研究工作对粒子物理学和量子场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澎湃新闻指出,李政道过去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贡献良多,他曾建议中国设立「少年班」、「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博士后制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而这些项目、机制培养了无数科学、技术和商业等人才。 另,英文科学期刊《Nature》(自然)杂志近期从多个维度深入介绍李政道指出,李政道作为杰出物理学家在中美物理学交流和科学与艺术融合方面的卓越贡献,是一位充满艺术气息、极具创意且勇于突破界限的物理学家。「李政道无疑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巨匠,他的遗产将持续激励新一代科学家砥砺前进。」 澎湃新闻报导,李政道悼念追思会于8月25日在上海举行,悼念人群依次慰问李政道家属。(图/取自央广网) 图为1984年5月18日,李政道(右一)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作学术报告。(新华社) 李政道辞世后,浙江大学师生自发悼念校友李政道。(中新社) Source 李政道追思会 长子忆父亲教育 「做人有所作为、勿追名利」 世界新闻网 8/25/2024 8月25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举行。图为悼念追思会通过历史照片介绍李政道先生生平。 (中新社) …

李政道追思会 长子忆父亲教育 「做人有所作为、勿追名利」

李政道追思会 长子忆父亲教育 「做人有所作为、勿追名利」 世界新闻网 8/25/2024 8月25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举行。图为悼念追思会通过历史照片介绍李政道先生生平。 (中新社)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月初在旧金山去世。「李政道先生悼念追思会」25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举行,各界人士与李政道家人等共聚一堂,表达深切缅怀。 综合中新社、澎湃新闻报导,走进追思会现场,李政道生前曾多次引用的「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两句诗中的8个字——「细推物理 何用浮名」定格在大屏幕上,人们起立默哀。  李政道先生长子李中清代表家人,对社会各界在李先生辞世后给予家属的慰问和支持表示感谢。「父亲教导我探索知识、追求真理,专注工作、谦逊为人、富有责任心、保持民族自豪感、正直为人、欣赏艺术、重视家庭与友谊,以及追求有所作为,而不是追逐金钱,物质与浮名。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爸爸还说,『我永远会是你的一部分;你永远会是我的一部分』。尽管这个时候只有家人在身边,但我想,父亲这句话既是说给我们的,更是说给他多年来的各位老师、同道、朋友,永远的科学和祖国。」 在李中清看来,李政道向来重视家庭,不过在退休后,他才得以将更多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2014年,李政道搬离待了61年的纽约,去旧金山与儿孙相邻。李政道有两个儿子、七个孙子和一个曾孙。他常沐浴在加州的阳光下,独自在金门大桥海边漫步。 李政道长孙李善时尤记得,爷爷有3个爱好。「小时候,热爱物理的爷爷全身心投入物理研究,当他在家的时候,经常在书房里花大量时间手写物理计算,写满了好几页纸和笔记本。」  「爷爷的另一个热爱是投身教育发展,培养下一代的学者,并促进各国之间的科学合作。」李善时透露,闲暇之余,李政道会专注于他的第三个爱好——写生和艺术,「他经常为奶奶画一些他所到访过的景点风景画。奶奶去世后,他还为家里其他人画画。」  李善时说,在旧金山的退休岁月里,祖父常重复一句话:「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昨天如此,明天亦然。」 李政道先生的夫人秦惠䇹1996年11月去世后,葬于苏州吴中区东山镇华侨公墓万隆墓区。「生命的最后阶段,父亲反复地说他多么爱我们,也愈来愈多地谈到与母亲团聚和回家的愿望。」李中清感慨,如今,父亲和母亲将达成心愿了。今年11月,李中清将和家人带着父亲的骨灰回到苏州,举行安葬仪式。 8月25日,著名华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悼念追思会在上海举行。图为追思会现场。 (中新社) Source 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 享耆寿98岁 世界新闻网 8/05/202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传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取材自清华大学网站) 根据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报导,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耆寿98岁。 …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早报网 8/18/2024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星期六(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互联网)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星期六(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澎湃新闻引述相关部门报道,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光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1929年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周光召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改变了周光召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光召在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4年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系讲师。 他在1957年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发表30多篇论文,两次受到研究所的奖励。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周光召在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1961年回中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周光召在1999年被授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物理》杂志曾在2024年第4期发文称,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光召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 Source 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 享耆寿98岁 世界新闻网 8/05/202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传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取材自清华大学网站) 根据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报导,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耆寿98岁。 李政道逝世的消息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垂林等多位李政道友人方面获悉。上海交通大学相关方面也对李政道逝世的消息予以证实。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31岁时李政道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杨振宁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由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初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即使在1962年归化美国籍之后,他也仍是最年轻的美国人诺贝尔奖得主。 …

滞留太空站2太空人 归期恐拖到明年2月

滞留太空站2太空人 归期恐拖到明年2月 世界新闻网  8/11/2024 太空人威廉斯(中后)与威尔莫(中)6月24日在太空站,与其他已在太空站的两位太空人交谈。(美联社) 目前滞留在国际太空站的两名美国太空人威廉斯(Sunita “Suni” Williams)与威尔莫(Barry “Butch” Wilmore),极有可能要留到2025年2月再乘坐另一架「星际客机」(Starliner)。才能返回地球! 他们是在6月5日运行波音「星际客机」首次载人飞行到太空站,原定只逗留一个多星期,于6月14日返回地球,但太空船故障而多次延后,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仍归期未定。 波音「星际客机」太空船因为技术问题滞留在国际太空站已超过二个月,两名太空人可能要拖到2025年2日才能返回地球。(美联社) 波音一直以否认其「星际客机」太空船有任何故障,同时强调太空站补给充足,所以拒绝以其他任何方式让两人返回地球。 不过美国太空总署(NASA)负责太空作业的助理署长鲍尔索克斯(Kenneth Bowersox)7日在记者会表示,NASA与波音团队,现正考虑以其他方法带他们回家。 他解释,两人并不一定要乘坐原来的「星际客机」返回地球,可以使用另一架太空船。 鲍尔索克斯承认,两人在国际太空站并没问题, 也等于给太空站增添额外人手,然而却消耗了原来给站上太空人准备的物资。 NASA商业载人计划项目负责人斯蒂奇(Steve Stich)进一步说, NASA正考虑利用SpaceX拟于9月发射到太空站的Dragon Crew-9号飞船,接回两人。 斯蒂奇表示,Dragon Crew-9号飞船将会携带两人的太空衣,然后在太空站逗留至2025年2月,届时Crew-9 号返回地球,两人便可搭便车回来。但斯蒂奇说这个计划尚未正式获得批准。 …

变700片太空垃圾云 千帆星座火箭为何解体了?

变700片太空垃圾云 千帆星座火箭为何解体了? 中国新闻组 8/09/2024 合成图像显示了一系列明亮物体沿着与长征6A火箭体及其于2024年8月6日部署的18颗千帆卫星相同的轨道移动,这些物体是由火箭体解体产生的碎片的一部分。 (观察者网/Slingshot Aerospace) 中国6日以「一箭18星」形式发射长征六号甲(CZ6A)运载火箭,将有中国版星金门月金「千帆星座」(G60星链)首批卫星送入轨道。不过,美国太空司令部称,滞留太空的长征六号火箭末级之后突然解体,产生约300块碎片,正在距离地球800公里处轨道飞驰,且碎片数量已迅速增加到700个以上,如此解体并不常见,担忧成为难以承受的太空垃圾云。中国官方航天部门尚未对此回应。 据观察者网、明报报导,长征六号甲(CZ6A)运载火箭于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星链「千帆星座」首批卫星送入轨道,计划在2030年前部署1.5万余颗卫星,提供全球高质量通信和宽带上网服务,首批为18颗卫星组网任务。 不过综合美国太空新闻网站space.com和美国太空军消息,美国太空司令部确认此次发射的CZ6A末级6日突然解体,产生了60多片碎片,后来又增加至300余块可追踪碎片,分布在800公里左右高度近地轨道上。「可追踪碎片」一般指直径至少10厘米的物体,新产生的「碎片云」还包含许多无法监控的碎片。目前没有观察到任何直接威胁,强调会继续进行例行评估。 美国SpaceX星链官方也称,团队正密切监测CZ6A火箭碎片。 美国太空服务公司LeoLabs分析雷达数据后认为,CZ6A火箭末级解体发生在发射13小时半后,产生至少700块碎片,并可能增加到900块。太空科技公司Slingshot Aerospace表示,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开始,若「千帆星座」的火箭发射任务即使只有小部分产生像首次发射一样多的碎片,也将令低轨道上出现难以承受的太空碎片数量。 观察者网引述太空自媒体撰稿人高天伟表示,航天器破损,主要源于「自爆」和外部撞击。例如,航天器如内部残留高压气体,在密封容器失效下可能像气球一样爆炸,或是电池故障自燃。外部撞击虽然罕见,但也时有发生。外媒称,长征六号甲火箭末级不是第一次出现完成任务后破裂情况,因此事件源自内部的概率更高。 美国太空总署(NASA)碎片专家表示,CZ6A火箭2022年11月12日将云海三号卫星送入轨道后,也解体产生533块可追踪碎片。目前大约有4万块可追踪碎片围绕地球运行。 高天伟表示,空间碎片会威胁其它航天器安全,极端情况下会出现凯斯勒效应:航天器连锁碰撞,近地空间全部被碎片占据,人类在几十年时间内无法开展航天活动。中国火箭完成任务后都会进行贮箱排空、电池耗尽等钝化操作,尽最大可能让末级在缓慢再入大气层前保持完整。 「千帆星座」此后至少还有数百次发射任务,外界担忧CZ6A火箭末级解体情况会再度出现,危及太空安全。 Source 「中国星链」首发 18卫星入轨 中国新闻组 8/06/202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6日下午2时42分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一箭18星、「中国版星链」成功发射首批卫星。新华社报导,6日下午2时42分,中国使用长征6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千帆极轨01组卫星,该组卫星目前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宣布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此次发射的卫星组合是中国尝试构建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又称G60星链计划)的首批发射,负责该项目的公司为国有企业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的高级副总裁陆奔就此表示,中国今年的目标是发射108颗卫星。除了6日发射的18颗以外,剩余的90颗卫星将分两次发射,一次为36颗,一次为54颗。 …

「中国星链」首发 18卫星入轨

「中国星链」首发 18卫星入轨 中国新闻组 8/06/2024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6日下午2时42分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新华社) 一箭18星、「中国版星链」成功发射首批卫星。新华社报导,6日下午2时42分,中国使用长征6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千帆极轨01组卫星,该组卫星目前已经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并宣布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此次发射的卫星组合是中国尝试构建低轨互联网「千帆星座」(又称G60星链计划)的首批发射,负责该项目的公司为国有企业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该企业的高级副总裁陆奔就此表示,中国今年的目标是发射108颗卫星。除了6日发射的18颗以外,剩余的90颗卫星将分两次发射,一次为36颗,一次为54颗。 据路透报导,中国打造「千帆星座」旨在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旗下的星链(Starlink)项目匹敌。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由知名企业家马斯克(Elon Musk)拥有,目前,星链项目在低地球轨道上发射了约5500颗卫星,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机构,提供近乎覆盖全球的互联网服务。 Source 一箭18星 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今发射 世界新闻网 8/05/2024 有中国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首批组网卫星将于8月5日在太原发射。(图/取自搜狐网) 据快科技报导,素有中国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别称:G60星链计划),其首批组网卫星于8月5日在太原发射。 报导称,此次发射将以「一箭18星」的配置升空入轨。 「千帆星座」计划于2023年启动建设,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其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更为广泛且高品质的通信服务。 从「千帆星座」的宏观规划来看,其可望实现超1.5万颗低轨宽屏幕多媒体卫星网络。预计今年完成108颗卫星发射,2025年底,实现648颗卫星提供局域网路覆盖,到2027年提供全球网络覆盖。 最终,在2030年前,将实现1.5万颗卫星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的集成服务。 据悉,目前,商业航太竞争成为全球航太竞争的主要形态之一,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释放,中国中国正推动商业航太加速发展。 有中国专家直言,2023年中国商业航太迎来了真正的元年,产业链开始成熟,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需求逐渐明确。 Source 科学家研发新型净水材料 有助捕捉水中有毒金属离子 …

一箭18星 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今发射

一箭18星 中国版星链「千帆星座」今发射 世界新闻网 8/05/2024 有中国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首批组网卫星将于8月5日在太原发射。(图/取自搜狐网) 据快科技报导,素有中国国产「星链」之称的「千帆星座」计划(别称:G60星链计划),其首批组网卫星于8月5日在太原发射。 报导称,此次发射将以「一箭18星」的配置升空入轨。 「千帆星座」计划于2023年启动建设,包括三代卫星系统,采用全频段、多层多轨道星座设计,其致力于为国内用户提供更为广泛且高品质的通信服务。 从「千帆星座」的宏观规划来看,其可望实现超1.5万颗低轨宽屏幕多媒体卫星网络。预计今年完成108颗卫星发射,2025年底,实现648颗卫星提供局域网路覆盖,到2027年提供全球网络覆盖。 最终,在2030年前,将实现1.5万颗卫星提供手机直连等多业务的集成服务。 据悉,目前,商业航太竞争成为全球航太竞争的主要形态之一,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一系列重大政策落地释放,中国中国正推动商业航太加速发展。 有中国专家直言,2023年中国商业航太迎来了真正的元年,产业链开始成熟,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需求逐渐明确。 Source 科学家研发新型净水材料 有助捕捉水中有毒金属离子 早报网 8/04/2024 7月24日,英国惠特斯特布尔市一家污水处理厂在铺设新的排水管道,以遏制污水流入河流和大海。(彭博社) 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能有选择性地大量捕捉水中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净化工业废水等污水,优化水环境质量。 新华社报道,日本京都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目前常用的净水材料主要依靠材料中的小孔吸附离子,或者通过材料中的离子和水中的离子相交换来净化水。但这些净水材料通常很难兼顾清除效率以及有选择性地清除目标离子。 一些动植物巧妙利用能选择性地与特定重金属离子结合的蛋白质,保护自身免受重金属离子毒害。比如,植物会利用细胞内的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 PCs),选择性地捕捉根部吸收的地下水中包含的镉(Cadmium)等重金属离子,并把它们封闭进液泡中。 研究人员受此启发,设计出一种合成高分子,这种高分子拥有植物螯合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时所利用的相同的官能团(又称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研究小组证实了它和镉离子的结合能力超过植物螯合肽。 研究小组还实现了这种高分子材料的超高集成,使得捕捉离子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对工业废水进行的净化实验中,三毫升这种超高集成材料在一小时内将300毫升废水中的镉离子清除到符合饮用水标准。 …

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 享耆寿98岁

首位华人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李政道在旧金山逝世 享耆寿98岁 世界新闻网 8/05/2024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传在旧金山逝世,享年98岁。(取材自清华大学网站) 根据中国媒体澎湃新闻报导,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4日在旧金山逝世,享耆寿98岁。 李政道逝世的消息从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王垂林等多位李政道友人方面获悉。上海交通大学相关方面也对李政道逝世的消息予以证实。 李政道1926年出生于上海,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31岁时李政道与同是华裔物理学家的杨振宁一起因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理论由另一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初的华人诺贝尔奖得主,即使在1962年归化美国籍之后,他也仍是最年轻的美国人诺贝尔奖得主。 中国三联生活周刊今年6月在一篇李政道的人物报导中称,李政道31岁便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史上第二年轻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报导指出,李政道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为众多中国学生打开一扇留学之门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这篇报导的标题为:「李政道,为更多的中国天才打开一扇门」。 Source 科学家研发新型净水材料 有助捕捉水中有毒金属离子 早报网 8/04/2024 7月24日,英国惠特斯特布尔市一家污水处理厂在铺设新的排水管道,以遏制污水流入河流和大海。(彭博社) 国际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高分子材料,能有选择性地大量捕捉水中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净化工业废水等污水,优化水环境质量。 新华社报道,日本京都大学参与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目前常用的净水材料主要依靠材料中的小孔吸附离子,或者通过材料中的离子和水中的离子相交换来净化水。但这些净水材料通常很难兼顾清除效率以及有选择性地清除目标离子。 一些动植物巧妙利用能选择性地与特定重金属离子结合的蛋白质,保护自身免受重金属离子毒害。比如,植物会利用细胞内的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 PCs),选择性地捕捉根部吸收的地下水中包含的镉(Cadmium)等重金属离子,并把它们封闭进液泡中。 研究人员受此启发,设计出一种合成高分子,这种高分子拥有植物螯合肽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时所利用的相同的官能团(又称官能基,Functional group)。研究小组证实了它和镉离子的结合能力超过植物螯合肽。 研究小组还实现了这种高分子材料的超高集成,使得捕捉离子的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在对工业废水进行的净化实验中,三毫升这种超高集成材料在一小时内将300毫升废水中的镉离子清除到符合饮用水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