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千年梦醒石家河

文明发源 诗曰: 彼三苗之故国兮,吾文明以发源。长独步于海内兮,与鬼神而俱敬。怀故国之陆沉兮,惟今世始梦甦。 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24岁的李白从故乡江油出发,开始寻找“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实现途径。船入楚地,风景豁然,诗仙发出“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慨叹。1230年后的1954年,在太白先生感慨江汉平阔不足百公里的湖北省天门市西北角,故纸所谓大洪山“陵之竟也”的地方,修渠的民工们挖出了后来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大考古发现”的中国史前文明时期最大的古城——石家河古城。 谭家岭遗址W8 谭家岭遗址W9 虎面形玉饰 这是一座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史前大都。从天门市中心出发,出城西,再折而北,驱车十五分钟左右,即进入一座刚刚更名为石家河的小镇,镇北是一片起伏的低岗平原,东西各有一条南北向的小河绕原而过,谓东河和西河。在这片江汉平原上随处可见毫不起眼的土地下面,就隐藏着一座7000年前即有先民活动的上古大国。有关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和伟大文明的许多源头故事,就隐藏在下面。 这里的每一粒尘土都可以讲述先民的故事,这里的每一条沟壑都刻录着历史的沧桑,当然这都需要我们来发现,来梳理,来验证。但是,时间太过久远,文明已经巨变,即使经过十余批次大大小小规模的断续发掘和六十多年不间断的持续研究,考古学界对石家河文化越来越重视,但也越来越困惑——了解得愈多,随之而来的未知亦愈多——城址愈探愈大,聚落愈来愈多,文物愈出愈奇,辐射愈研愈广。现任石家河遗址考古队负责人、武汉大学考古学博士向其方曾向我“抱怨”说,“我们想象了无数的故事,想将现有的发现串联起来,但很少成功——因为每一次新的发现,都可能推翻已有的结论。” 出土虎座双鹰玉饰 玉蝉 最令向博士“痛并快乐着”的“推翻”之一,是石家河文化和相邻的荆门屈家岭文化断代之争。二者同时发现,同时发掘,此前考古学界一致认为,石家河文化断代应该晚于屈家岭文化,但2015年对石家河遗址的进一步发掘证明,石家河古城始筑于5000年前,早于屈家岭文化时期。 如果硬要把这些年的研究总结出一个公认的结论的话,那就是,石家河古城遗址的发掘,正在动摇甚至改写考古学界的许多公论。 比如说,玉器文化的巅峰。 比如说,陶器文化的繁荣。 比如说,酒文化的滥觞。 还有祭祀的仪轨、文字的起源、社会的发展,等等等等。 陶塑动物 最后,目标所指,直达最根本的一个问题——中华文明的起源。 随着石家河遗址发掘和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倾向于改变中华文明仅来源于黄河文明的单源说,而开始认同多源的“满天星斗”论。最新考古研究表明,石家河文化的影响以江汉平原为中心,东至大别山麓,南抵洞庭湖滨,西接巴蜀,北上河洛,势力范围近20万平方公里,仅湖北省境内就分布着天门龙嘴、天门笑城、石首走马岭、公安青河城等15处城址,其中,中心大城石家河在长达2000年的时间里,一直发挥着整合文化与资源,引领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向前发展的作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石家河古城是当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诸部落的首都,石家河文化代表的南蛮文明与黄河流域北方华夏文明、长江下游的东夷文明一起,或许还有那些我们现在尚未发现的中华文明的支脉,共同构成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四方宾服 2017年1月,石家河遗址入选“2016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其中新发现的谭家岭古城被认为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 石家河文化中心区及 分布范围分布示意图 这是一座依水而建的上古大城,建成区达8平方公里,核心区超过120万平方米,计主城一座,东南有卫城一座,即土城,面积近20万平方米。古城规划科学,功能完备,不仅有相对规范的功能分区,城内居住区、手工作坊区、祭祀与墓葬区相对分离,而且有极其严密的防卫体系。古城有三道城壕守卫,每道城垣墙底厚达60-80米,壕沟宽80-100米,东西两面的壕沟利用东河和西河的自然水道,其他壕沟由人工开挖而成,并建有桥梁通行。城外另有42个散居的规模大小不等的聚落。在只有石器工具的上古时期,修建如此规模的城市,先民的智慧和勇毅令人景仰。 刻画符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