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经济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 / 潘万莉 10/11/2021 (早报讯)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一(10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三名经济学家卡德(David Card)、安格里斯特(Joshua Angrist)和因本斯(Guido Imbens),以表彰他们在劳动经济学与实证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三位获奖者研究的关键,是把全球贫困问题分解为更小、更精确的问题。例如,为了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针对教育方法、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信贷的途径等方面设计实验,证实干预效用。 Source Three economists win Nobel for their research on how real life events impact society By …
Tag: 美国
美德两学者夺诺贝尔化学奖 文 / 潘万莉 10/06/2021 (早报讯)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三(10月6日)宣布,将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化学家本亚明·利斯特和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兰,以表彰他们在发展不对称有机催化中的贡献。 53岁的利斯特曾在柏林自由大学攻读化学,并于1997年在法兰克福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他测试一种名为“脯胺酸”(proline)的氨基酸,检验是否能够催化化学反应,果然有效发挥作用。此发现有助于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 53岁的麦克米兰则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化学教授,2010年至2015年还曾担任化学系系主任。麦克米兰曾经研究能够容易被水分破坏的金属催化剂,成功使用简单的有机分子,研发出一种更耐用的催化剂。 麦克米兰在格拉斯哥大学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他离开英国,在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奥弗曼教授的指导下进行博士研究。 本届诺贝尔颁奖典礼以实体、线上混合的方式进行,获奖者将获得奖牌、证书以及1000万瑞典克朗(约154万新元)奖金。 Sourc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awarded for ‘simple’ yet ‘ingenious’ discovery By Rob Picheta and Katie Hunt, CNN 10/06/2021 …
美国、德国及意大利科学家获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文 / 张佳莹 10/05/2021 (早报讯)瑞典皇家科学院周二(5日)宣布,把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人们理解复杂物理系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成就。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获奖的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日裔学者真锅淑郎(Syukuro Manabe)、德国汉堡马克斯普朗克气象研究所的克劳斯·哈塞尔曼(Klaus Hasselmann)及意大利罗马萨皮恩扎大学的乔治·帕里西(Giorgio Parisi)。90岁的真锅淑郎拥有美国公民身份。帕里西是意大利人,哈塞尔曼是德国人。 官网消息说,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为人们了解地球气候以及人类是如何影响气候奠定了基础;帕里西则是在无序物质和随机过程的原理(theory of disordered materials and random processes)上有了突破性贡献。 这三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约155万新元)奖金。真锅淑郎和哈塞尔曼将共享奖金的其中一半,另一半授予帕里西。 Source Trio win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
美国两位科学家获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文 / 潘万莉 10/04/2021 (早报讯)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美国科学家大卫·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t)诺贝尔奖委员会当天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了这一消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的教授朱利叶斯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阿登·帕塔普蒂安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感受器”方面作出的贡献。两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 诺贝尔基金会9月23日宣布,受冠病疫情影响,20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将延续去年的方式,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而不是按传统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参加颁奖典礼。 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诺贝尔的逝世纪念日,每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都安排在这一天举行。依照惯例,当年各奖项获奖者会前往斯德哥尔摩出席颁奖仪式和晚宴,幷参加获奖者讲座、音乐会等一系列诺贝尔周活动。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诺奖得主们在各自国家获颁相关奖项,主办方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线上直播了颁奖仪式。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奖晚宴也因疫情取消。 Source Two Americans win Medicine Nobel for work on heat and touch By Johan …
美国真能对俄和解?聊聊拜登的“崇祯式困境” By 海边的西塞罗 6/20/2021 各位好,外出刚回,看到有朋友问我对此次“拜普会”的事情怎么看,美俄真的会达成部分和解吗?跟大家简单聊两句的看法。 1 先说段历史,说明末的时候,大明江山处在内忧外患当中,内有李自成、张献忠扯旗子造反,外有皇太极公然另立朝廷。这个时候,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力亏的明廷必须先顾一头。而“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李自成、张献忠其实是不可和谈的,于是与皇太极的大清议和成了唯一的选择。 但邪门的是,明明这么明确的战略选择题,崇祯皇帝就是做不出决定。其实崇祯不是没有动过议和的念头,最接近和议达成的一次,是在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惨败之后,内外交困的崇祯实在崩不住了,下令兵部尚书陈新甲与清朝秘议和款。 据说和约的最终文本本来都已经拟好了,但就在这临门一脚之际,陈新甲的家童误把这机密的和款当成邸报拿出去张贴。结果弄得议和之事尽人皆知,朝堂上非议满满,实在受不住的崇祯皇帝不得不砍了陈新甲以谢清议,议和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对这段很著名的史料,初看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觉得:明末清流、东林党怎么这么迂腐、不知变通——国运已然如此危及,再空谈“汉虏不两立”的高调有何用?而崇祯皇帝这人怎么这么“溜肩膀”啊?明明你下的议和令,事泄你就大大方方承认就是了,反正丑媳妇早晚也得见公婆,何必因此杀了替你办事的陈尚书呢? 可是若你再深入了解一点历史,你会发现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明末君臣这些看似迂腐愚蠢、要面子不要命的举动,背后都是理性人出于一己之私的理性博弈。 首先说,一个帝国到了末期,最要命的问题是什么?是它的“战略锁定”。帝国行使它的霸权总难免遇到对手,而在与对手博弈的过程中,总难免形成“套路”。“套路”一旦形成,就会有既得利益集团依附与其上赖以谋生。这个时候帝国再想进行战略转向,就会触动这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而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晚期帝国想调整自己的战略方向,是极难极难的,非大有为之君而不可为。 而这,就是崇祯皇帝遭遇的困局所在。 明末后金(清)的边患问题,是万历年间出现的,明初朝廷用来备边的饷银本来是极轻的,九边武备的军饷年例加在一起也不过数十万两而已。但努尔哈赤一扯杆子造反,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明朝军事开支成几何倍数增加,到了万历朝末年,仅辽饷开支就突破了每年四百万两。 庞大的开支不仅压垮了明朝财政,更要命的形成了一种“取天下而奉一处”的畸形体系。它如一口毒瘾,让这个帝国欲罢不能。 从“辽饷”中得利的各个既得利益集团,在借此名正言顺的开始对大明其他地方的子民开始了吸血。 负责与后金对线的关宁军每年花费着大量饷银,形成了一个奢靡、稳固的军事既得利益集团。 这派人的代表,就是后来投降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 而整个明朝北方的物资供应体系也随之而动,商贾、物流都跟着饷银往关外走,这些依靠辽饷制度供养的商贾集团,成为附庸在关宁军事集团至上的第二层“辽饷制度得利者”。 这些人也就是晋商的前身。 而关宁军阀和商贾们又内结朝堂言官,将“平辽”的重要性在“汉虏不两立”的重要性,上升到不可动摇的“政治正确”高度…… 这派的代表人物,比如东林领袖钱谦益。 有意思的是,这三派指着“反清”吃饭的人,后来在清军入关后都跪的最快,从“誓不降清”到“水太凉”切换的那叫一个丝滑无缝。足见什么“平辽”“反清”对他们不是信仰,而是生意。 而在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加持下,明朝的“战略之舵”已经锈死了,任何想让明朝从辽东这个战略方向抽身的动议,都要面对辽饷供应的关宁军阀、依靠辽饷发财的输粮商贾和被他们所收买朝堂“清流”这个庞大的“政商军抱合体”。 …
What will 80,000 closed stores mean for America’s retailers? By George Anderson 4/06/2021 If you look up, do you see the retail sky falling, or is …
为什么新冠疫情在美国最冷的时候缓解 By Yun Mu 02/20/2021 最近五周,美国每周新冠新确诊病例从1月初全国高峰时的170多万例下降到本周的60来万例,并且每个州的病例数都在下降。有人说是因为旅行减少,有人说是因为疫苗接种,还有人说是其它原因。 去年研究人员在知名综合科学期刊Nature上发表文章,预言因为北半球寒冷的冬季将来到来,未来的几个月的新冠疫情将明显加剧,新冠病毒将迎来全盛时期。特别是在那些新冠病毒尚未得到控制的地区例如美国。 这是因为许多病毒性呼吸道疾病,都有着在寒冷的冬季中加剧的规律。实验室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干燥寒冷的的环境中存活更长, 冬天居民为了保暖而密闭门窗,造成通风不良,这样的室内环境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但是,本季美国的冬天有点奇怪,在去年12月21日进入冬天以来,在新年前后气候比较温和,严寒珊珊来迟,到了现在似乎才达到冷的高峰。然而,新冠疫情在寒冷的日子缓解了。 根据以色列一项最新研究,辉瑞(Pfizer)的新冠疫苗在注射第一剂后的有效率可达为85%。因为一般疫苗接种14天后才会产生有效的特异性抗体, 在这项针对9千名医护人员的研究中,在接种第一剂后的15天到28天,出现新冠症状的人数减少了85%。但还需其它研究来证实。 不过,美国15天前接种新冠疫苗的人数也不过是总人口10%。相比之下,以色列15天前接种人数达到总人口的60%, 但只从1月初高峰时的近5.9万例下降到本周的2.7万例,下降的幅度为37%,远低于美国的65%,看来疫苗或许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的作用。 Credit to Worldometer 新年后美国的旅行减少,并加强了社交距离,戴口罩和勤洗手等预防措施。美国现在要求人们在机场等联邦设施戴上口罩。这些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应该在疫情防控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是,尽管东亚和东南亚多国是依赖这些简单方法来控制疫情的,他们采取的措施远比美国严厉的多。而美国无论是严格措施的州还是可以不带口罩的州的确诊率都下降了,并且全球的新冠疫情在1月以来也普遍缓解了。可见其中可能还有其它原因。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新冠病毒属于一种单股正链RNA冠状病毒。一般而言,RNA病毒容易突变。尽管新冠病毒是变异相对缓慢的RNA病毒。但是它们也会每个月都发生变异,关键是这些变异使否改变了它的传染性,致病力,或使已有的疫苗失效了。 那会不会是病毒的传染性和致病力变弱了呢?有这种可能,这次下降是世界性的, 多国的拐点都是从一月开始的。全球每周的新冠新确诊病例从1月初高峰时的520多万例下降到本周的250多万例。 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曾经穷凶极恶,它当时也是在2月份被看到变得温和起来的。尽管该病毒并没有消失,但它因为变异而弱化, 伤害力大减,逐渐演变成了季节性流感病毒中的普通一员。希望新冠病毒也走上同一条路。 自从英国科学家于9月20日首次在英国检出B.1.1.7该变异病毒株以来,11月中旬,在伦敦所测的新冠病例中,约有26%是由该变异病毒株导致的。英国估算该变种比其它种株的传播力增加了40%至70%,后来又说该变异可增加临床疾病的严重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