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做饭”要多久?要值夜班吗?汤洪波揭秘 来源:中国新闻网 12/18/2021 汤洪波说,每个睡眠区都有舷窗,透过舷窗看出去,有的方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的方向是星辰大海,尽收眼底,非常美。 太空“做饭”要多久?要值夜班吗?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汤洪波17日在北京解答了这些问题。他说,航天员在空间站半小时左右就能吃到热饭热菜,如果有时间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借助睡眠区的音箱,航天员也不用再值夜班。 中共中央宣传部当天就“飞天逐梦写忠诚”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汤洪波在会上对媒体介绍了上述情况。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柏林厚在会上表示,载人航天器的设计以人为本,宜居性设计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柏林厚介绍了目前天和核心舱宜居性设计的内容。一是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航天员在轨生活和工作的便捷性,比如有智能家居,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安装的APP控制核心舱内的照明灯光、厨房设备等。 二是科研人员在研制时,对核心舱内部空间做了“精装修”,舱内布局明亮、宽敞,让航天员工作更舒适;三是配置了声光电系统,保障航天员像地面人员一样正常休息,不用在夜晚值班;四是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航天员在轨也可以上网,和家人视频。 汤洪波对科研人员“装修”的“房子”非常满意。他说,在吃的方面,以前,航天员准备一顿饭大概需要一个小时,现在半小时左右就能吃热饭、吃热菜、喝热汤,如果有时间,还能实现喝酸奶的自由;在睡的方面,以前航天员晚上需要值班,因为太空里有不确定性,现在航天员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我们的睡眠区有一个音箱,不是听音乐的,是和系统连接起来的,一旦有情况,报警信息可以通知到航天员的每一个睡眠区。”汤洪波说,在智能家居方面,航天员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厨房的微波炉、热风加热机,提前把食品放进去再预约上。 谈及对空间站的总体体验,汤洪波说,第一个感受就是特别大,当时在轨的是三舱阶段,有天舟货运飞船、天和核心舱和载人飞船,总共长度有30多米,“我们在空间站里面飘来飘去的时候,用一个词形容,叫巡游空间站。” “另外,经过宜居性设计,里面环境整体色调非常统一,灯光也有很多种。”汤洪波说,每个睡眠区都有舷窗,透过舷窗看出去,有的方向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有的方向是星辰大海,尽收眼底,非常美。 Source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 12/10/2021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 12月9日,在位于香港培侨书院的分课堂,香港小学生在认真听课。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12月9日,学生们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观看航天员展示水球光学实验。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从一支旋转的悬浮陀螺开始的。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十来到神十三,欢迎来到天宫课堂!”12月9日15时50分许,“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传回地球。 …
Tag: 航天员,王亚平,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 12/10/2021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球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 12月9日,在位于香港培侨书院的分课堂,香港小学生在认真听课。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王申/摄 12月9日,学生们在北京中国科技馆观看航天员展示水球光学实验。当日,“天宫课堂”第一课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摄 中国空间站第一次太空授课,是从一支旋转的悬浮陀螺开始的。 “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十来到神十三,欢迎来到天宫课堂!”12月9日15时50分许,“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从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传回地球。 当天,她和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乘组的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一起化身太空教师,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奇妙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也是时隔8年之后,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 2013年,在神舟十号任务中,王亚平曾在聂海胜、张晓光的配合下,进行了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他们向孩子们展示了陀螺演示、单摆运动展示、水膜演示、水球演示等太空实验,激发无数青少年对科技、航天领域的兴趣。 如今时隔8年,王亚平再次站上“最高讲台”。此次太空授课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参加现场活动。 当天,王亚平首先带着孩子们“参观”了天和核心舱,揭秘了“太空厨房”,里面不仅有微波和热风加热装置,还有饮水分配器和冰箱。冰箱里摆放着新鲜的苹果,每个苹果都单独包装,还贴有二维码。 她还介绍了航天员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在轨锻炼时所使用的太空跑台、太空自行车等,“自行车不光能锻炼下肢,还能锻炼上臂。”说着,王亚平就在太空自行车上倒立起来,推动滚轮,向大家“解锁”了新的使用方式。 在8年前的神舟十号太空课堂中,王亚平成功制成了一张漂亮的水膜,并在水膜上贴了一个小道具,上面印着一个“中国结”。今天,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的天宫课堂中,再次演示了水膜实验。 这次,她做好水膜后,拿出的是叠好的花朵折纸。这是她和女儿提前折好的。 她将折纸小心翼翼地放置在水膜上,接着,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花朵在晶莹剔透的水膜上缓慢地“开放”了。 王亚平以此寄语孩子们:“你们都是祖国的花朵,含苞待放,未来是你们的。希望你们的梦想都能在这广袤的宇宙中绽放。” 太空课堂上,一个闪闪发亮的水球再次出现。地面上的孩子和8年前的孩子们一样,透过太空水球看到了“倒立”的王亚平。孩子们拿起桌面上的玻璃球,体验到了类似的视觉效果。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地面主课堂,太空元素随处可见。天和核心舱结构件、神舟一号返回舱、“胖五”火箭的液氢液氧发动机都出现在现场,陪孩子们一同见证这难忘一课。孩子们也划分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玻璃球、泡腾片等,让他们能和王亚平一起,天地同步操作实验。 当天,做好水球后,王亚平用注射器向水球内注入一个气泡,这回,水球里同时出现了两个亚平老师的倒影,一正一反。透过气泡,可以看到正像,水球中映出的则依然是倒影。 “接下来我要制作一个‘太空欢乐球’。”王亚平向水球内注入蓝色颜料后,将一颗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 很快,水球“沸腾”了。不过,泡腾片所产生的气泡,却没有像在地面那样很快离开水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