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退租1500教学点 拟成立农业平台

新东方退租1500教学点 拟成立农业平台 11/08/2021 中国学科教育类公司在“双减”政策下纷纷谋求转型,知名教育机构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昨天(7日)透露,新东方最大的业务要停止,接近1500个教学点要退租,并称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大型农业平台,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俞敏洪昨天在直播中透露上述信息。他说,这1500个教学点仅装修就花了六七十亿元(人民币,下同),届时还要考虑违约金、学生学费退款以及老师离职工资等,开销巨大。 但他认为新东方的资金链没有出现问题,“新东方有一个规定,如果新东方不做了或者倒闭了,新东方账面上的资金必须足够同时退还学生学费和支付所有员工离职工资,这条规矩算是救了新东方。” 俞敏洪还称,新东方未来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自己将会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此前,在新东方高管会议上,俞敏洪宣布,秋季课程结束后将停止小学和初中学科业务的线下招生,各个城市接下来也将逐步关闭教学点。 俞敏洪本月4日曾在朋友圈转发新东方公众号发表的《当一辆红色卡车,驶向远方》文章,并附文:“教培时代结束,新东方把崭新的课桌椅,捐给了乡村学校,已经捐献近八万套。” 俞敏洪在昨天直播中说,媒体报道新东方送出近八万套课桌椅,“后面还有,后面至少还有一半以上的课桌椅将会捐赠,至少再捐赠八万套课桌椅,我们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这些课桌椅送到有需要的地方去。” 新东方此举迎来不少网友“叫好”,赞俞敏洪“是条汉子”,是“体面人的退场”。 今年以来,新东方、好未来等教育培训龙头股价大幅下跌。 胡润研究院上个月27日发布的《2021胡润百富榜》显示,从财富下降的比例来看,今年降幅最大的行业是校外培训机构。其中俞敏洪的财富则从去年260亿元缩水至75亿元。 Source 明年起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国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10/24/2021 “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正式把学生“减负”列入法律,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不过,“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昨天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

明年起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国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明年起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国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10/24/2021 “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正式把学生“减负”列入法律,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不过,“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昨天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据中新社报道,该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法律也要求父母合理安排未成年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并预防他们沉迷网络游戏。 此外,该法律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规定父母得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中国各地近年来掀起疯狂的“补习风”,许多家长支付昂贵的课外培训费,争取为孩子在决定人生前途的考试中获得优势。 教育“内卷”越演越烈后,中国官方今年7月提出“双减”政策,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官方也对此前迅猛发展的校外培训行业踩急刹车,禁止私营机构提供课外辅导。 家长不配合学校减负措施 不过,“双减”政策让一些家长更焦虑,认为有资源的家庭能直接聘请昂贵的私人家教,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联合早报》指出,当前中国整体基础教育仍存在应试化、竞技化倾向,家长的焦虑与教育内卷化由此而生,很多家长担心不送孩子上培训班就会落后。 他说:“在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家长总希望孩子多学早学,也不理解学校为何不公布学生排名,并不配合学校的减负措施。” 此次把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列入法律,相信是为呼应“双减”要求,包括让家长更配合为孩子减负。不过,新法律将如何落实,例如如何评判家长是否加重孩子学业负担、惩罚给孩子加作业的家长等,目前都不明朗。 新法律被不少网民视为“鼓励‘躺平’”。有担忧孩子前程的父母发愁,一味强调减负,未来的高考“岂不是成了拆盲盒”。也有家长质疑,不改变高考制度,限制家长和第二课堂,无法减轻教育压力。 熊丙奇认为,一些人把当前学生缺睡眠、重负担的责任推给家长,认为家长过于功利,但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他说,中国家长的择校焦虑、名校情结,源于义务教育不均衡,教育、学校被等级化。“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仍应进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升学应试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不少网民也对家校共育的理念提出质疑,认为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时间被工作压缩,建议先解决“996”问题,再谈家校共育。 …

中国教育部:国家政策没有“第一学历”概念

中国教育部:国家政策没有“第一学历”概念 10/02/2021 用人单位招聘时广泛存在的“第一学历”歧视在中国再次受瞩,中国教育部明确答复说,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第一学历”这个概念。 中国教育部9月29日在官网针对网友提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进行答复时说,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 中国教育部这一回应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引起网民广泛讨论。 据极目新闻报道,这并非中国教育部首次回应“第一学历”问题,七年前就曾对此问题作过回应。 中国教育部2014年8月在答复“我高中毕业后参军,在部队考上中专军校成为干部,请问我的第一学历是高中还是中专”的提问中也曾回复说,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最高或最后的学历,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 所谓“第一学历”歧视,就是部分用人单位不根据应聘者的能力和岗位需求,而是根据应聘者取得的原始学历(第一学历),对应聘者进行的不科学评价和不合理筛选。 在中国,“非985、211高校毕业生不要”“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曾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时的明文规定。《中国青年报》上月17日曾发表文章分析说,学历歧视屡禁不止的原因首先源自一些用人单位从“提高招聘效率”层面的考虑,为图省事干脆“一刀切”,把学历作为刚性筛选标准之一,另外,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唯学历论也加大了用人单位的学历崇拜,迷信高学历、名校生,盲目将学历与能力划等号。 极目新闻今天在一则评论文章中指出,教育部从官方立场正本清源,可有效遏制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赤裸裸的歧视性表达,但用人单位在招聘中有相当的自主权,可以想见,对于“第一学历”的情结在一段时间内仍会或多或少地存在。 文章提出,要求用人单位不要戴“有色眼镜”只是第一步,整个社会都应该逐步走出“学历情结”的迷思。 文章建议,非全日制教育和研究生教育要提高门槛和培养质量,提升学历的含金量;考生也不要只抱着找好工作的目的去提升学历,更重要的是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获得专业、能力、品性方面的成长,让自己真正变得更加优秀,如果学习的目的太功利,难免会把路越走越窄,“想要别人不歧视,首先自己不能歧视自己”。 Source 中国教育部要求加大一对一私教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查处力度 9/23/2021 中国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今天强调,要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统筹运用好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根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负责人指出,“双减”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工程,必须注重当前和长远相统一,往深里做、往宽里做、往严里做、往远里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下一步,一是继续完善配套政策。在督促各地落实好已经出台的配套文件基础上,加快预收费监管、加强培训机构党建等其他配套政策法规的制订进度。研究修订竞赛管理办法,治理打着“国际”旗号的各类竞赛。同时完善“营改非”流程,进一步明确过程中的公示期限、资产确权等政策。研究起草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场所、培训内容等方面对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机构同步作出规定。加快校外培训管理条例立法进度,对非学科类机构管理一并纳入。 负责人说,第二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加强与有关部门联络协调,统筹运用好各种方式方法,加大对“一对一”“高端家政”“众筹私教”“住家教师”等隐形变异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负责人强调,要继续跟踪各地进展,压实地方责任,适时开展“双减”大督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省份加强针对性指导帮扶,对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地方和人员严肃问责。 此外,负责人指出,要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梳理各地好的经验做法,建立典型经验推广制度,遴选推广一批、印发宣传一批、网站公布一批、主流媒体报道一批、深度剖析一批、打造“双减”精品一批,持续深入宣传引导,营造“双减”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Source 中国教育部要求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 9/08/2021 中国教育部今天下发通知,要求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包括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以及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等。 根据中国教育部网站消息,上述通知指出,“双减”文件印发以来,各地大力推进校外培训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但一些地方出现了学科类培训转入“地下”,换个“马甲”逃避监管等隐形变异问题,影响政策实施,造成不良影响。  通知要求,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须在培训主体、培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同时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合规性学科类校外培训一般是指证照齐全的校外培训机构,在登记的培训场所和规定的培训时间,由其所聘请的具有教师资格的培训人员,按照规定的培训方式,面向中小学生提供的符合培训内容要求的学科类培训服务。 …

欠款12亿人民币「华尔街英语」传破产 已全面停业

欠款12亿人民币「华尔街英语」传破产 已全面停业 9/09/2021 受到中国教育「双减」(减少作业和减少补习)政策冲击,在地培训机构华尔街英语传出将声明破产,学费欠款高达人民币12亿元(约1.8亿美元),在11个城市的39个学习中心,已全部停止营业。 据大陆工商征信平台「天眼查」的查找结果显示,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上海)有限公司因「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经营异常;此外,旗下分公司因登记的住所或经营场所无法联系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 央视财经报导,公开信息显示,华尔街英语欠款高达人民币12亿元的学费。学员的学费能否退还,目前华尔街英语没有任何回应,而其中更复杂的是,有学员贷款来培训学习,深陷「没学上仍要背贷款」的尴尬境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14日,超过6,000名学员涉及合约金额共约人民币4.8亿,其中最高一笔购课合约额高达人民币151.8万元。而这些学员中,52%的人是通过银行或金融平台贷款的方式支付的学费,当中不乏大陆银保监会等五部委曾联合发文禁止的大学生群体。 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分析,即便华尔街未来进入破产清算,首先支付的是拖欠大陆国家的税款,然后支付拖欠员工的工资等。通常情况下,消费者作为债权人,能获得的清偿比率非常低,甚至可能完全清偿不到。 Source 中国知名教培机构创始人被拘 家长投诉停课不退费 8/28/2021 中国教育“双减”政策冲击校外培训行业,知名教培机构兰迪英语的创始人突被刑拘,众多家长投诉停课后未获购课退款。 综合每日经济新闻及界面新闻报道,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官微前天(26日)发布警情通报称,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因涉嫌职务侵占罪,已于8月25日被滨江区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开展。 天眼查APP显示,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品牌包括兰迪少儿英语、abc360英语、大枣口语陪练,法定代表人李晶为公司创始人。 据报道,兰迪少儿英语等机构近日正面临停课但不退费的集体投诉。多名消费者说曾为孩子购买了上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兰迪少儿英语、ABC360伯瑞英语等课程,8月3日发现无法在平台正常上课,随后课程时断时续,直至本月中旬完全停止。受访者还说,发起退款申请后,至今未得到退款。 有网友发文称,双减政策公布后,李晶7月27日依然在直播间疯狂卖课。 据一份家长自发统计的课程及退费金额统计显示,参与统计的人数已近5000人,涉及北京、吉林、四川、江苏、重庆等多个地区,家长们购买课程的金额多在万元以上,甚至有家长说购买了两年多的课程,停课后没有得到退款,“目前还有326课时没上,价值34000元。” 杭州旦悦科技有限公司前天面向兰迪少儿英语、ABC360英语、大枣口语陪练的用户发布公告称,公司创始人李晶涉嫌职务侵占罪被警方拘留,但公司仍将努力为用户提供服务,积极转型做好产品。 公告说,公司已经上线爱课AI录播课、口语星球AI录播课、360商务英语课和Starlight微课堂等作为替代课程供用户选择。截至25日已与20443名客户沟通,部分客户陆续开始上课。 至于学员家长们的钱能否要回来,天津承讼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周阳认为,这要取决于兰迪少儿英语的财务状况,“目前来看最好的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与兰迪少儿英语公司相关人员协商退钱,另一种则是向人民法院起诉。” 自疫情爆发以来,以优胜教育、学霸君、华尔街英语为代表的教育培训机构破产现象频发,周阳认为,“行业存在准入门槛不高,相关执法机构监管不严的情况。此外,部分公司经营理念落后经营不善,缺乏危机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都是导致教育机构暴雷跑路的因素。” Source 中国「双减」政策 北京关63家补习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