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金融类职业料2024年最吃香

科技和金融类职业料2024年最吃香 早报网 12/30/2023 有近20年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陈志强在受访时说,信息与通讯科技领域多年来一直很吃香。(档案照片) 科技和金融类的工作预计是2024年最吃香的职业,人力部最新发布的职位空缺数据显示,商务拓展经理及软件、网络和多媒体开发人员,是经理和行政人员、专业人士职位类别中,职缺比率最高的职位。 人力部星期五(12月29日)在网站上公布截至2023年9月的职缺数据,并根据行业、职业类别以及最低学历要求,整理出本地职位空缺的情况。 其中,在高速增长的信息与通讯科技领域,网络和多媒体开发人员、数据科学人员,以及系统分析师被列为职缺比率最高的岗位;在金融和保险服务领域,财务及投资顾问、包括财务总监在内的预算和财务会计经理,以及金融服务经理的职缺比率则最高。 以类别来看,经理和行政人员类别职缺比率最高的属商务拓展经理、预算和财务会计经理和销售经理。在专业人士当中则是软件、网络和多媒体开发人员、工业和生产工程师,以及系统分析师。助理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类别中,职缺比率最高的则是商业与销售执行员、学前教育教师和运营官员。 对有大学学位的求职者来说,职缺比率最高的三大职位分别是软件、网络和多媒体开发人员、预算和财务会计经理,以及商务拓展经理。对持有专业文凭的求职者,商业和销售执行员、护士和护理专业人员以及学前教育教师则是最吃香的岗位。 数据也显示, 在其他职业类别中,接待员、客户服务和信息员、办公室文员、服务员、建筑及相关行业主管和施工工人、罗厘司机等工作在本地的职缺比率更是超过20%。 求职平台Jobstreet日前发布2023年新加坡薪酬调查报告,从2022年4月至今年3月,银行和金融业招聘广告在冠病疫情之后显著增加了68%,薪资也增加了10%至34%,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的职位。科技业的就业前景也良好,薪资比较疫前也提高了16%。截至2022年底,科技专业人士的月薪中位数为7376元。 专家:信息与通讯科技领域多年来一直吃香 有近20年经验的人力资源专家陈志强在受访时说,信息与通讯科技领域多年来一直很吃香。新加坡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智慧国家、冠病疫情促使数码化转型加速,以及第五次产业革命出现,都使得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数据是人工智能的血液,因此对该功能需求增加不足为奇。 他建议:“公众应在有鱼的地方钓鱼,现在鱼就在信息与通讯科技领域的池中。 对于任何有兴趣到IT领域工作的人来说,这可能是考虑转型的好时机,尤其是通过低成本和零成本的职业转型计划。” 陈志强强调,尽管不是所有求职者对IT都有兴趣,他们也可以考虑寻找同领域的其他工作。例如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迅速,他们就可以考虑到人工智能公司上班。虽然不会在行业最主要发展的前端,但任何潮流都会连带下游或邻近行业一起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就带动了硬件的发展。 Source 75岁,还要回去工作,美国人也扛不住了 南风窗  12/30/2023 拜登已经80岁了,还在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美国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也已经81岁高龄。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担心这些老年领导人的工作能力。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中,4/5的美国人表示对75岁以上民选官员的能力感到担忧。 这在大多数国家确实不是寻常领导人的年纪,但在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越来越多退休后的美国人,也选择工作更久。 2023年12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婴儿潮一代在2030年前即将退休,最早的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近了退休年龄,但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决定继续工作——1/5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今年仍在工作,占比达到19%。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 …

中国留学生在美遭绑架事件:远在中国的父母收到….

中国留学生在美遭绑架事件:远在中国的父母收到…. 华人生活网 12/30/2023 马上就要过年了,没想到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寄宿家庭出事了! 12月29日,犹他州警方当表示,一名来自中国的17岁留学生据信在当地被绑架,警方正在寻找其下落。 据媒体报道,现年 17 岁庄凯(Kai Zhuang 音译)居住在犹他州里弗代尔(Riverdale),该市位于盐湖城以北 34 英里处,他最后一次被人看见是在周四凌晨3:30分左右。 警方称,这名高中外国交换生远在中国的父母突然收到了一张附有男孩照片的赎金条。 里弗代尔警察局局长凯西-沃伦(Casey Warren)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家长非常焦急,向学校官员报告说,他们收到了一张孩子的照片,照片显示他被绑架了,绑匪还向他们要求赎金。 学校在收到了家长的通知后于当晚(12月29日)8:30分左右联系了警方。 庄凯所在的寄宿家庭的父母告诉警方,他们并不知道庄凯失踪了,并表示他们在前一天还看到了他,并且凌晨 3:30 左右还听到他在屋子里的声音。 从时间上来看,庄凯周四白天还在上学,晚上家人就已经收到了绑匪索要赎金。 周五早上,庄凯没有再出现,警方随即发布了 “失踪人口警告”,称其为身高 5 英尺 9 英寸至 …

BBC“反思”:过去一年,天平正倾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

BBC“反思”:过去一年,天平正倾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 观察者网 12/30/2023 过去一年,乌克兰危机延宕、巴以冲突又起,地区安全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世界经历复杂安全挑战。在变乱交织中,有外媒发现,各个地区的天平正倾离美国主导的西方价值观,这让2023年成了令西方国家感到“不爽”(uncomfortable)的一年。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30日称,在过去12个月,美国、欧洲和其他主要“民主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遭遇了一系列挫折,尽管这些挫折并非“灾难性”,但充分表明权力平衡正在从多年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美西方价值观转移,“在许多方面,风向都与西方利益背道而驰”。 文章花费最长篇幅也最先讲述的,自然是从2022年2月延宕至今的俄乌冲突。BBC称,尽管得到了西方的支持,但战事对乌克兰来说并不顺利,“这意味着北约和欧盟的处境也很糟糕,它们已经为乌克兰的战事及其经济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资金支持”。 报道提到,去年这个时候,北约内部曾对乌克兰寄予厚望,认为在西方军援和训练下,乌军可以巩固其秋季攻势。但因害怕激怒俄罗斯,西方花了很久才决定交付乌克兰想要的主战坦克,等到坦克被送抵前线并正式部署时,俄罗斯已经建立起“现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防御工事”。 报道认为,如今“对于乌克兰和西方国家来说,几乎所有指标都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乌军反攻已经无望:不仅弹药和人员严重短缺,美国国会还阻碍了白宫通过600亿美元军援,匈牙利则拦下了欧盟500亿欧元的一揽子援助计划。 BBC还提到,欧盟一轮又一轮的制裁本应让俄罗斯经济陷入瘫痪,迫使其扭转局面,“然而事实证明,俄罗斯对这些制裁有着惊人的承受力,通过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采购了许多产品”。另一方面,虽然西方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摆脱了对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但俄罗斯也找到了其他愿意购买的客户,尽管价格有所降低。 报道承认,虽然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遭到许多西方国家批评指责,但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许多国家认为这是欧洲的问题,一些国家则将责任归咎于北约,认为是北约东扩挑衅了俄罗斯。过去一年间,俄总统普京访问了吉尔吉斯斯坦、中国、阿联酋和沙特阿拉伯等国,都受到“红地毯欢迎”,并受邀线上出席了在南非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 当地时间12月29日,乌克兰利沃夫,俄乌冲突持续,一所学校遭到导弹袭击,圣玛丽的圣像被挂在受损的墙上。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西方另一个不得不说的“挫折”,是10月7日陡然升温的巴以冲突。BBC称,这场战事不仅转移了全球对北约盟友乌克兰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在全世界许多穆斯林和其他人民看来,美国和英国在联合国对以色列的“保护”,似乎让他们成为了破坏巴勒斯坦加沙的“同谋”,这导致俄罗斯在中东的影响力增加。 撰写该总结的BBC安全事务记者弗兰克·加德纳(Frank Gardner)回忆道,在最近于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一次峰会上,阿拉伯国家的部长们告诉他,西方有双重标准。“他们对我说:‘你们的政府是伪君子’。他们问我,成千上万的平民在加沙被杀害,为什么你们拒绝在那里停火,却指望我们谴责俄罗斯在乌克兰杀害平民?” 巴以冲突的风险已经蔓延到红海南部地区,红海的商业航运受到影响,美军与被美国视为“伊朗代理人”的组织不断发生军事摩擦。BBC称,尽管伊朗被西方国家指定为敌对威胁,但该国已将自己定位为巴勒斯坦事业的捍卫者,并与俄罗斯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关系,从冲突中获益匪浅。 此外,西方在其他地区也面临挫折。BBC提到,西非萨赫勒地区国家纷纷出现军事政变,驻扎在该地区的欧洲军队被驱逐,并被来自俄罗斯的雇佣兵所取代。前法属殖民地国家马里、布基纳法索和中非反法情绪持续高涨,之后尼日尔亲西方总统也在7月被赶下台。本月,尼日尔最后一批法国驻军已经撤离,只剩600名美军。与此同时,曾经被视为西方盟友的南非一直在与俄罗斯和中国举行联合海军演习。 Source 75岁,还要回去工作,美国人也扛不住了 南风窗  12/30/2023 拜登已经80岁了,还在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美国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也已经81岁高龄。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担心这些老年领导人的工作能力。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中,4/5的美国人表示对75岁以上民选官员的能力感到担忧。 这在大多数国家确实不是寻常领导人的年纪,但在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越来越多退休后的美国人,也选择工作更久。 2023年12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婴儿潮一代在2030年前即将退休,最早的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近了退休年龄,但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决定继续工作——1/5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今年仍在工作,占比达到19%。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21年的报告,从2020年到2030年,美国劳动力预计将增加890万人,增幅为5.5%。这并非一个完全乐观的数据:在此期间,16—24岁的劳动力预计将减少7.5%;而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未来十年劳动力将增长96.5%。 …

75岁,还要回去工作,美国人也扛不住了

75岁,还要回去工作,美国人也扛不住了 南风窗  12/30/2023 拜登已经80岁了,还在竞选下一任美国总统;美国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也已经81岁高龄。越来越多的选民开始担心这些老年领导人的工作能力。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民意调查中,4/5的美国人表示对75岁以上民选官员的能力感到担忧。 这在大多数国家确实不是寻常领导人的年纪,但在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越来越多退休后的美国人,也选择工作更久。 2023年12月21日,皮尤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虽然婴儿潮一代在2030年前即将退休,最早的X世代(出生于1965—1980年)近了退休年龄,但他们中越来越多人决定继续工作——1/5的65岁以上的美国人今年仍在工作,占比达到19%。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75岁以上的老年人,成了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 据美国劳工统计局2021年的报告,从2020年到2030年,美国劳动力预计将增加890万人,增幅为5.5%。这并非一个完全乐观的数据:在此期间,16—24岁的劳动力预计将减少7.5%;而在7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未来十年劳动力将增长96.5%。 到2030年,“婴儿潮”一代至少年满65岁,届时,美国将有9.5%的平民劳动力年龄在65岁以上。 在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可能退休后还要赚钱养家。而这也绝非美国独有的风景,更是一个全球大多数国家的大势所趋。 一直工作下去 各国法定退休年龄多在55岁到67岁之间,但对于许多人来说,法定退休并不意味着真的可以退休了。 2021年春天,美国老人朱莉·迪亚兹辞去了法律秘书的工作。但她并没有过上安逸的退休生活。2022年时,朱莉已经年满70岁,但她不得不重新上岗打工。她女儿跟女婿分居了,需要朱莉帮忙出数千美元的离婚律师费;女儿在餐馆上班的时候,她还要帮着照看外孙女;除此之外,她还要帮另一个失业的孙女分担房租。 去年3月,朱莉在Home Instead(一家为老年人提供家庭护理服务的公司)找了份工作。她每天要在凤凰城通宵上12小时的班,看护一位患有帕金森病和轻度阿尔兹海默症的79岁老人。下班后,她会小睡一会儿,再开车80多公里去照顾外孙女。 朱莉对彭博新闻社说:“如果没有这份工作,我就无法帮助我的家人。只要我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坚持工作下去。” 朱莉是众多美国老年劳动人口的典型——在通货膨胀、储蓄缩水、出生率下降等现实条件下,他们不得不重返劳动力市场,以维持生计。 这看起来似乎是市场和老年群体的“双向选择”——美国商会2023年12月19日的文章指出,美国目前有950万个职位空缺,但只有650万名失业工人,大量工作岗位无人填补。一些预测指出,老年劳动力或将有助于缓解这一空缺。 老年人重返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储蓄和高通胀带来的不安全感。 一方面,退休后没有储蓄的美国人越来越多。美国政府问责局今年一项分析显示,2019年,51—64岁的低收入工人中,只有1/10的人有退休储蓄;但在2007年,这一比例还是1/5。中产阶级的情况也不太乐观。虽然拥有退休账户的中等收入家庭的比例在12年间没有太大变化(约60%),但这一群体的账户余额中位数却从8.68万美元下降到了6.43万美元。 退休问题专家、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经济学教授特雷莎·吉拉杜奇预测,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步入贫穷的晚年。从2023年1月的美国人口普查数据来看,老年公民是唯一一个贫困率上升的年龄组。 另一方面,美国信保人寿(F&G)在202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持有价值1万美元以上理财产品的50岁及以上的美国成年人中,4/5的人担心退休后的通货膨胀问题。半数以上即将退休的人表示退休后将从事兼职工作,来应付日常开支。 延迟退休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老年人将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重要部分,这不是美国独有的现象。 全球性咨询公司贝恩公司近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30年,高达1.5亿个工作岗位将由55岁以上的劳动者填补。该公司预测,到2031年,在七国集团中,年龄较大、经验丰富的工人将占劳动力总数的1/4以上。 …

最新研究:大多数加州人49岁才购房

最新研究:大多数加州人49岁才购房 侨报网 12/30/2023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对美国人来说,尤其是年轻人,拥有住房越来越遥不可及。如今,美国人购房的年龄越来越大。 马萨诸塞州萨德伯里的一户人家门前挂着待售标志。(图片来源:美联社)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这项研究显示,加州的住房拥有率最高,那里的大多数人直到49岁才拥有住房。 与1980年相比,加州、夏威夷、纽约、内华达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和密西西比州的人们购房的年龄至少晚了10年。 研究显示,爱荷华州拥有最年轻的买家(29岁),与1980年相比,年龄变化最小,仅相差两年。 阿拉斯加是唯一一个房主越来越年轻的州。到2021年,大多数阿拉斯加人拥有了自己的住房,而2000年,只有36%的阿拉斯加人有房。 过去10年,美国房价中值几乎翻了一番。与此同时,家庭收入同期仅增长了约13.5%。 虽然大多数人仍然认为,拥有住房是“美国梦”的一个支柱性组成部分。但越来越多的人更看重不受房屋所有权束缚的生活,选择自由地租房住。 据悉,38%的年轻购房者需要依赖父母的积蓄支付首付。(完) Source 外国人买澳洲现房 须付三倍费用 早报网 12/10/2023 澳洲的住房市场已经跻身全球最昂贵行列。由于本国住房供不应求,预计房价将保持稳定增长。(路透社) 澳大利亚将对外国买家购买澳洲现房收取三倍费用,同时也鼓励外国买家投资“建造出租”项目,以增加国家的住房供应。 路透社报道,澳洲财政部长查莫斯(Jim Chalmers)和住房部长柯林斯(Julie Collins)星期天(12月10日)在一份声明中宣布,将提高外国买家购买澳洲现房的费用、加大对空置房的处罚力度,并加强合规活动。这些措施将“有助于确保外国投资住宅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查莫斯说,政府还将削减外商投资“建造出租”项目的申请费,从而鼓励建造更多住宅。 …

美国人口2023年增长超175万 达3.35亿

美国人口2023年增长超175万 达3.35亿 侨报网 12/30/2023 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周四(28日)表示,美国人口在2023年增长了175多万,到元旦午夜,人口预计达到3.35893238亿。 迈阿密城市景观。(图片来源:美联社)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到2024年,美国人口将比2023年1月1日增加175.9535万人,增长0.53%。这也比2020年4月1日的人口普查日的人数增加了444.3957万人。增幅最大的是南部,其次是西部,中西部和东北部的增幅较小。 根据人口普查局的估计,下个月,美国预计每9秒就会有一个新生儿出生,每9.5秒就会有一个人死亡。国际移民预计将使美国人口每28.3秒增加一人。将出生、死亡和净国际移民人数结合起来分析的最终结果是,美国每24.2秒就增加一人。 人口普查局11月曾表示,美国人口预计将在2080年达到近3.7亿的高点。该机构预计,到2100年,美国人口将小幅下降至3.66亿左右。 人口普查局的人口时钟(Population Clock)显示,美国是世界上人口第三多的国家,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巴基斯坦位列前五。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人口在2011年达到70亿,一年前刚刚达到80亿。根据人口普查局的计算,到元旦午夜,全球人口总数预计将达到80.19876189亿。 官方预计,明年1月份,全球每秒钟将有4.3人出生,2人死亡。在未来60年里,世界人口预计增长到100亿以上。(完) Source 全球房地产黄金时代告终 未来十年房市将大幅放缓 联合新闻 11/23/2023 去年各国央行迅速升息为全球房地产市场带来冲击后,一个冰冷的新现实正在浮现:为数百万人带来财富的房地产荣景已经结束。 彭博资讯报导,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遭到双重夹击,一是借贷成本大增而且可能居高不下,另一是住房短缺致使价格居高不下,许多地区的民众更加买不起房子,而重新调整房贷的屋主则面临与日俱增的财务压力。 以30年期抵押贷款为主的美国市场,如今实际上形同冰冻,因为贷款利率低的屋主惜售,而买家则是捉襟见肘。在新西兰和加拿大的长期房市火热区,对购屋者而言房价并未显著下跌,“买在最高点”者则在为还款额增加而苦苦挣扎。从英国到韩国,屋主越来越苦恼。在许多地区,利率上升也增加了盖房子的难度。 穆迪分析的首席经济学家詹迪说:“独栋住宅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如果你在金融危机之后买房,那你的资产就大幅升值,但未来十年将更艰难。”他还预期,未来十年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目前约为7.4%)的平均水平将在5.5%,而2021年初曾低至2.65%。 前景还有很多未知数;中东战事加剧以及中国大陆经济遭遇的一系列地产危机,可能导致更广泛的全球经济衰退,从而减少住房需求并大幅压低房价,进而造成更加严重得多的金融动荡。彭博经济研究的经济学家沙阿说:“未来十年房市肯定大幅放缓。” 但就算通膨降温,许多国家减缓升息,消费者也开始意识到借贷成本可能永远不会像金融危机之后的15年那么低。房市开始步入“冰河时期”,据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低库存、价格上涨,加上数十年来最高的房贷利率,导致美国中古屋销售跌落2010年以来谷底,购屋的负担难度达到40年来最高。 …

缅北武装冲突造成中方人员伤亡,我外交部:强烈不满、严正抗议

缅北武装冲突造成中方人员伤亡,我外交部:强烈不满、严正抗议 观察者网 12/29/2023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 会后有记者问及,据了解,北京时间12月25日下午,缅甸果敢老街东城区皇冠酒店附近发生交火,导致多人死伤,其中包括中国人员。缅甸政府敦促在果敢老街地区的中国公民自行离境。驻缅使领馆已就此发布领事提醒。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毛宁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缅北战事,对武装冲突造成中方人员伤亡表示强烈不满,已向有关方面提出严正抗议。中方再次要求缅北冲突各方立即停火止战,采取切实举措,确保中方在缅人员和项目安全,杜绝任何危及中方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再次发生。 毛宁说,当前,缅甸果敢自治区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外交部提醒中国公民暂勿前往缅北地区,呼吁在当地中国公民切实做好安全防范。 有记者提问,仍滞留老街人员系涉电信诈骗分子的可能性较大,中方对这些人会如何处理? 毛宁表示,中国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在海外中国公民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希望缅相关各方务必重视中方关切,采取切实举措确保中方在缅项目人员安全。我们呼吁滞留老街中方涉诈人员尽快回国自首,争取宽大处理的机会。 Source 缅北冲突升级,民族地方武装已控制至少21城镇 凤凰网 12/28/2023 Source 缅军方声称缅北冲突是外国势力干涉的侵略战争 凤凰网 11/25/2023 Source 缅北电诈头目明学昌畏罪自杀 其他被通缉三人被抓 中缅警方再行动 能否彻底铲除缅北电诈? 凤凰网 11/18/2023 Source …

菲政府考虑在仁爱礁建造永久建筑?外交部:将坚决应对任何侵权挑衅

菲政府考虑在仁爱礁建造永久建筑?外交部:将坚决应对任何侵权挑衅 澎湃新闻 12/29/2023 12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有报道提到,菲律宾武装部队发言人阿吉拉尔日前表态称,菲律宾政府考虑在仁爱礁建造一个永久性民用建筑,例如灯塔或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报道还提到,阿吉拉尔表示,仁爱礁属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只有菲方才可以在该地建造建筑,今后菲律宾不再运送军用补给,而是运送民用补给。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毛宁表示,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一部分,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符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菲律宾依据非法无效的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主张仁爱礁属于菲律宾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否定中国对仁爱礁的领土主权,违反国际法原则,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毛宁说,仁爱礁是无人岛礁,根据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各方应当维持仁爱礁无人、无设施的状态。菲方在仁爱礁问题上一再违背承诺,一再改变政策,一再侵权挑衅,引发复杂事态。 “菲律宾军方发言人公然声称要在仁爱礁上建造永久建筑,这将是菲方企图再次违背承诺,再次改变政策,再次破坏仁爱礁无人、无设施状态的重大举动,这将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毛宁强调,中方将坚决应对任何侵权挑衅,坚定维护自身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Source 菲律宾军方击毙九名共产党叛军 早报网 12/25/2023 照片摄于2017年7月30日,新人民军游击队在马尼拉东部的马德雷山脉。(法新社) 菲律宾武装部队称,菲军星期一(12月25日)在一系列枪战中击毙九名共产党叛军。约一个月前,双方刚同意恢复和谈。 法新社报道,菲军方发声明称,此次的交火地点发生在在菲南部马来巴来市(Malaybalay)附近的四个偏远村庄。 冲突发生时,菲律宾共产党及其武装组织“新人民军”单方面宣布的两天节日停火才刚开始。 菲军第四步兵师称,此次冲突共造成九名叛乱分子死亡,但并未公布更多细节。 新人民军成立于1969年,至今仍在农村地区进行游击战,既未夺取政权,也没有被政府军剿灭。菲共得以“生生不息”,部分归咎于菲律宾长期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 新人民军在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拥有约2万6000名战士,军方称这一数字现已减少至不到2000人。 历届菲律宾政府都通过其总部位于荷兰的政治机构“民族民主阵线”与共产党人进行和平谈判。2017年,菲前总统杜特尔特终止了与新人民军的谈判,并宣布该组织为恐怖组织。 Source 中国国防部:呼吁菲律宾信守承诺,立即停止一切挑衅性行为 凤凰网 8/08/2023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就仁爱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记者:近日,菲律宾武装部队称,中方在南沙仁爱礁海域对菲方运送轮换人员和补给物资的船只进行拦阻,菲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近日在其推特上称,美方同盟国菲律宾一道,谴责中方阻碍菲方在仁爱礁的合法作业。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