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方位批美 分析:与美博弈欲掌握话语权

北京全方位批美 分析:与美博弈欲掌握话语权 中央社/北京 6/20/2022 中国外交部昨天发布4万字长文全方位批判美国的「谬误」,学者分析指出,中国现在对美博弈,越来越注重话语权的塑造,且接下来无论是谈关税等问题,中方不会刻意迎合美方。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中央社记者,中国外交部这篇「美国对华认知中的谬误和事实真相」主要还是对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日前发表对中国政策演讲的系统性反驳。布林肯演讲内容有很多对中国内政外交的批评,外交部发言人和官媒新华社都已陆续反击。 吴心伯指出,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则是,中国现在对美的博弈中,很注重话语权的塑造。过去都是美国来定义中国的行为是否负责任、是不是国际秩序的破坏者,但去年中美阿拉斯加会谈后,明显看出「中方不接受美国的话语权」。 据媒体报导,美方官员正努力安排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夏天通话,并考虑调降对中关税。 客服电话:1 (888) 666-7723 客服邮箱:customerservice@huarenstore.com 对于此时中国官方发布对美态度强硬的批判文章,吴心伯认为对于接下来中美元首通话没什么影响,因为是美方主动寻求调降关税,而中方目前的态度是不会刻意迎合对方,「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也是去年以来中国处理对美关系的调整。 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批美长文列出了21项美方「谬误」回击,包括涉疆、涉台、贸易战等,内容长达4万余字。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说,文章越长,就越表明只有美方「改正所有对华重大错误」,中国才考虑调整对美回应的立场,而显然美国政府要改变哪怕一个以上「对华重大错误」都是不可能的。 他表示,当前中国亲俄、亲北韩的立场以及在周边区域的活动,中短期内不会因美国动向而转移。 时殷弘说,最近中美关系进一步高度紧张,目前的情况下,双方除了达成调降关税是比较积极的前景,其余他认为不会有任何改变。即使取消部分对中国高关税,但其重要性现在也不如美方遏止中国高科技发展和供应链重组。 Source 中国将领:打「台湾牌」对中美军事关系稳定影响非常大 世界新闻网 6/17/2022 台海情势持续紧绷,此次香格里拉对话(下简称「香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解放军中将何雷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指出,台海问题已成为影响中美军事关系走向的焦点问题。美方要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打「台湾牌」是非常危险的,对中美军事关系稳定影响是非常大的。 何雷表示,这次香会一个重要成果是大陆国防部长魏凤和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的首次面对面会谈。受美国外交政策、两国关系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首任防长迄今没有到中国进行访问过,但在中国周边访问的国家却不少。 何雷称,中美两国防长这次会谈原计划是半小时,结果谈了一个小时左右,其中谈了台湾、南海和俄乌冲突等重大问题。 …

中国将领:打「台湾牌」对中美军事关系稳定影响非常大

中国将领:打「台湾牌」对中美军事关系稳定影响非常大 世界新闻网 6/17/2022 台海情势持续紧绷,此次香格里拉对话(下简称「香会」)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解放军中将何雷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指出,台海问题已成为影响中美军事关系走向的焦点问题。美方要充分认识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打「台湾牌」是非常危险的,对中美军事关系稳定影响是非常大的。 何雷表示,这次香会一个重要成果是大陆国防部长魏凤和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的首次面对面会谈。受美国外交政策、两国关系和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拜登政府首任防长迄今没有到中国进行访问过,但在中国周边访问的国家却不少。 何雷称,中美两国防长这次会谈原计划是半小时,结果谈了一个小时左右,其中谈了台湾、南海和俄乌冲突等重大问题。 何雷指出,现在中美关系是建交以来的低谷期、复杂期和严峻期,主要是因为美国无法理性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战略上非常焦虑。中美关系处于低谷期,作为中美关系一部分的两军关系也处于低谷期。要实现中美军事关系稳定,最大的挑战是拜登政府强力推行的「印太战略」。 他形容,这个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对抗中国。何雷批评美国为孤立、围堵、遏制中国,可以说是多管齐下、不遗余力,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多个领域打压中国,给两国改善关系造成很大的障碍。 这次香会,魏凤和多次表达中国对台湾问题的立场。何雷表示,台海问题已成为影响中美军事关系走向的焦点问题,因为美国将台湾问题视为打压中国的「王牌」。在香会召开前几天,美国就宣布新一轮对台军售,「性质极其恶劣」。 何雷称,2017年前,美国防长在香会上没有讲过台湾问题,因为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2017年时任美国防长马提斯在香会上首次讲了台湾问题后,美国每次香会就会提到台湾问题,因此中国也必须在香会这样的场合表达中国的立场,阐明人民解放军的态度。 他认为,若要改善中美军事关系必需做到以下四点: 一、真正落实中美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拜登作出的「四不一无意」承诺(不寻求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 二、中美两军沟通协调,美方要做到诚心诚意,诚实诚信,不能「说一套、做一套」; 三、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挑衅中国的底线,中国是一个大国,美国政府、美军频频挑衅中国的底线,中国不可能不做出反应; 四、两军要加强沟通协调、交流交谈、避免误判、管控分歧和加强危机管控等。 Source 基辛格:美国现在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观察者网 6/13/2022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2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如今美国现在已经变得比越战时期还要分裂,“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坚持不懈的敌意”。他还称,对美国来说,期望中国“西化”不再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中国未来会变得非常强大,不过它不会选择“称霸世界”。 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刚度过自己的99岁生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专访以“99岁的基辛格:如何避免世界大战”为题,叙述了基辛格对当前的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热点话题的观点。 基辛格一开始谈到了当年与前总统尼克松试图结束“越南战争”的往事,也谈到了尼克松随后深陷“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下台。尼克松下台后,越战也失败了,基辛格说,正是这场失败使美国陷入了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政治两极分化。 基辛格认为,自越战以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公开辩论越来越不关注实质的内容,而是关注“政治动机和身份”。“愤怒已取代对话成为解决争端的方式,分歧已变成一种文化冲突。” 接着,他表示如今的美国比起越战时,分裂程度要严重得多。他说“在70年代早期,(美国)两党还有一点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些已经结束了,当前“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的坚持不懈的敌意”。 在谈及中美关系话题时,基辛格表示,中美两国是由两种互不兼容的国内体制治理。对于美国来说,那种“等待中国变成西方(体制)”的策略已经不可取。 …

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报告:华人手机与电邮数据常被搜集

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报告:华人手机与电邮数据常被搜集 世界新闻网 6/16/2022 国家广播公司(NBC)报导,主管官员坦承,美国情报机关对中国加强侦查之际,调查过程中导致华裔美国人手机、电邮数据经常遭到搜集,引发侵犯公民自由(civil liberties)争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Office of the Director of National Intelligence,ODNI)公民自由长休柏纳(Ben Huebner)接受访问时说,应该厘清哪些消息的搜集手段其实是不可能被批准的,因为情报单位搜集数据的目的与外国情资无关。 休柏纳也说,虽然无法取得搜集手机与电邮数据的具体数据,「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趁机犯错」。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公布最新报告里,对于改善问题提出多点建议,包括针对排除无意识偏见(unconscious bias)加强宣导,并在政府机关内部强调联邦法律禁止以族裔做为锁定特殊对象的单一指针。 国家广播公司报导,美国情报单位面临对中国决策过程取得进一步了解的压力,核子武器、区域政治以及新冠病毒起源等议题都包括在内,以北京为研究重点的许多研究中心与计划因此诞生;虽然两党人士都支持美国应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立场,民权团体及民权倡议人士则说,情报单位对中国加强调查的同时,导致拥有华裔血统的民众因此也受到侦查。 报导指出,华裔民众如果跟远在中国的亲戚沟通或接触,联系管道可能较容易被情报单位注意,但情报单位无法对于可能触犯公民自由的侦测次数提供量化统计。 美国历史上发生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而歧视特定族裔群体的实例,由来已久。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裔民众被迫住进集中营,1960年代民权运动掀起风潮之时,非洲裔社运领袖遭到监视,2001年911恐怖攻击事件之后,各地清真寺成了情报单位监控目标。 华裔遭受差别对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条文文本对特定族裔移民明显歧视。 Source 逾半民众不相信美国有民主 49%根本没看国会暴乱听证 世界新闻网 …

逾半民众不相信美国有民主 49%根本没看国会暴乱听证

逾半民众不相信美国有民主 49%根本没看国会暴乱听证 世界新闻网 6/15/2022 美国一直自诩为民主大国,但最新民调指出,无论民主党人或共和党人,都有超过一半人认为美国极有可能在将来不再是民主国家。造成美国人不再相信美国有民主,最大的原因在于彼此的撕裂,全国性事件继续使民众对立。 由雅虎新闻/YouGov 联合做的民调显示,55%民主党人及53%共和党人,都认为美国「很可能在未来不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反映出两党对美国绝望的表达。 至于独立人士及未说明自己党派的人里,49%也持同样看法,只有25%的人认为美国民主不会消失;另外25%表示不确定。 另一个反映美国人对国家失去信心的数据就是,不少人对1月6日国会暴乱事件众院特别调查委员会的公开听证漠不关心。 从6月10日(首次听证会后的第二天)到6月13日(第二次听证会的当天)对1541名美国成年人的调查发现,只有24%说他们观看了首天电视直播,27%说只在新闻报导中看看,49%表示根本没看。 数据表明许多美国人似乎对美国民主的未来失去了信心,因此出现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就是美国人是否放弃了民主? 从这个民调中也发现,跟其他问题一样,党派决定了自己的思维。支持川普的选民(9%)、共和党人(13%)和福斯新闻观众(22%),观看听证会的意愿最低;支持拜登的选民(47%)、民主党人(44%) 和 MSNBC 的观众(52%),最多人观看听证会。 84%支持拜登选民及77%民主党人认为,国会暴乱是阴谋推翻选举的一部分;71%支持川普的选民和59%的共和党人认为不是阴谋的一部分。在这个问题上,独立人士的比例相当︰39%说是,41%说不是。 Source 基辛格:美国现在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观察者网 6/13/2022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2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如今美国现在已经变得比越战时期还要分裂,“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坚持不懈的敌意”。他还称,对美国来说,期望中国“西化”不再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中国未来会变得非常强大,不过它不会选择“称霸世界”。 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刚度过自己的99岁生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专访以“99岁的基辛格:如何避免世界大战”为题,叙述了基辛格对当前的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热点话题的观点。 基辛格一开始谈到了当年与前总统尼克松试图结束“越南战争”的往事,也谈到了尼克松随后深陷“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下台。尼克松下台后,越战也失败了,基辛格说,正是这场失败使美国陷入了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政治两极分化。 基辛格认为,自越战以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公开辩论越来越不关注实质的内容,而是关注“政治动机和身份”。“愤怒已取代对话成为解决争端的方式,分歧已变成一种文化冲突。” 接着,他表示如今的美国比起越战时,分裂程度要严重得多。他说“在70年代早期,(美国)两党还有一点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些已经结束了,当前“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的坚持不懈的敌意”。 …

日经济学家称日本现在和清朝末期差不多 韩国更差

日经济学家称日本现在和清朝末期差不多 韩国更差 国际观察  6/15/2022 名古屋商科大学教授原田泰近日接受韩媒《韩国经济日报》采访时,对日本经济作出评价称,“现在的日本,和晚清时期差不多。”“日本再这么‘得过且过’下去,可能会从发达国家掉队”。这番言论引起关注。 对于韩国,原田称,韩国人口减少速度更快,经济不可能反超日本。 在任教前,原田泰担任了5年的日本央行政策委员会审议委员,推行“安倍经济学”。他还历任日本经济企划厅以及财务省官员等。现在日本常说“失去的30年”,这个说法最初或从他在1999年的著书《日本失去的10年》(日本の失われた10年)当中经年累月延续而来。 据《韩国经济日报》6月14日报道,原田泰最近接受这家韩媒专访时表示“日本(经济)现在已经直逼发达国家的最低水准了”。他认为,日本的经济状况“和清朝末期差不多”。 “(日本)现在正在‘情景重现’清朝1840年左右鸦片战争失败、被欧洲超越的历史。虽然必须要改革,但什么都不做,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后灭亡,”原田说。 “现在的日本也是,明明知道一切都没有好转,但却什么都不作为,就这么一直衰落下去。所以我才说,日本现在像晚清。” 观察者网注意到,十几年前,原田就在公众场合提出了“日本像晚清”这种观点。最近他又重提这番言论。这次,他结合近3年的新冠疫情,详细解释了原因。 被问到“到底日本经济哪方面像清朝末期”,原田泰指出,这是周所周知的,日本的数字化已经落后了。新冠期间,别的国家给民众发现金,都是在清楚把握哪些人损失了多少收入之后,进行相应的补贴,而日本完全做不到(全くだめでした)。核酸检测也严重不足,明明这对把握疫情很重要,但日本就觉得“得过且过”,不去改变。 究其原因,原田泰称日本这种“得过且过”的态度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改革)阻力”。“政务数字化是2000年代就开始推进的政策,光是预算,就投入了数万亿日元了,但过了20年,什么都没有改变。” 此外,原田泰指责日本“最大的问题是企业用人制度的僵化,一个职工一旦被裁员,再找工作很困难。” 原田觉得日本这样下去,有可能被七国集团(G7)排除在外。“(即使不从发达国家掉队),我们也直逼发达国家最低水平。日本的人口仍然是欧洲一些国家的两倍多,但在遥远的未来,我们可能不是发达国家了,虽然这几十年间还是会维持现状。” 然而,原田觉得韩国GDP不会反超日本。“韩国人口减少速度更快,现在韩国人均GDP增长率虽然超过了日本,但是日韩这项数据的差距每年仅1%。” Source 俄罗斯在北方四岛设经济特区 外企免税20年 世界新闻网 3/10/2022 俄罗斯总统普亭当地时间9日签署一项税法修正案,宣布在日俄仍有领土争议的北方四岛创立免税特区,提供20年的免税优遇。日媒分析,俄罗斯打算通过将北方四岛设为经济特区来吸引企业,并加强有效控制。此举恐让日俄关系进一步恶化。 NHK、产经新闻报导,根据该法律,对北方四岛范围内在俄罗斯政府注册的外资公司,将免征所得税、财产税、土地税等,最长期限20年。 日本政府立场主张,日俄正推动在不损及双方法律地位前提下,在北方四岛开展共同经济活动,俄罗斯此举与双方协议有冲突,已向俄方提出抗议。另一方面,俄罗斯此举似乎也代表对日本制裁俄罗斯的抗议。 7日,日本已被俄罗斯列入不友善国家名单。 …

基辛格:美国现在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基辛格:美国现在比越战时还分裂,期望中国西化已不合理  观察者网 6/13/2022 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6月12日报道,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日前接受该报专访时表示,如今美国现在已经变得比越战时期还要分裂,“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坚持不懈的敌意”。他还称,对美国来说,期望中国“西化”不再是一个合理的策略。中国未来会变得非常强大,不过它不会选择“称霸世界”。 今年5月27日,基辛格刚刚度过自己的99岁生日。《星期日泰晤士报》的这篇专访以“99岁的基辛格:如何避免世界大战”为题,叙述了基辛格对当前的美国政治、中美关系及俄乌冲突等热点话题的观点。 基辛格一开始谈到了当年与前总统尼克松试图结束“越南战争”的往事,也谈到了尼克松随后深陷“水门事件”,被迫辞职下台。尼克松下台后,越战也失败了,基辛格说,正是这场失败使美国陷入了一种螺旋式下降的政治两极分化。 基辛格认为,自越战以后,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公开辩论越来越不关注实质的内容,而是关注“政治动机和身份”。“愤怒已取代对话成为解决争端的方式,分歧已变成一种文化冲突。” 接着,他表示如今的美国比起越战时,分裂程度要严重得多。他说“在70年代早期,(美国)两党还有一点合作的可能性”,如今这些已经结束了,当前“每一届政府都面临着反对派的坚持不懈的敌意”。 在谈及中美关系话题时,基辛格表示,中美两国是由两种互不兼容的国内体制治理。对于美国来说,那种“等待中国变成西方(体制)”的策略已经不可取。 基辛格表示当今世界或将面临一场“新的冷战”。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有能力称霸世界”的国家,如今都把对方“当做首要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科技的发展使得战争可能会挫败文明,甚至直接毁灭文明。 基辛格认为,这第二场“冷战”甚至会比上世纪的“美苏冷战”还要危险,因为中美这两个大国“有着彼此相当的经济资源”(与上一场冷战不同),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出现也使冲突造成的破坏更加可怕。 “我不相信称霸世界是中国的理念,不过中国未来可能会变得很强大,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基辛格称,他毫不怀疑中美两国如今是竞争对手。 为此,他表示中美两个超级大国有防止发生“灾难性碰撞”的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这也是他在5月底参加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时所表达的主要观点。 此外,基辛格还谈论了俄乌冲突的话题。他称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对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他认为普京“在这场危机中失去了分寸”,其今年以来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的道理”。 基辛格也指出“当前最重要的是如何结束这场战争”。为此,他竟扯上了“中国”,称“如果我们不想俄罗斯成为中国在欧洲的前哨(outpost)的话,那么(我们)必须要为乌克兰找一个台阶,也要为俄罗斯找一个台阶。” 早前5月23日,基辛格出席达沃斯论坛时曾就俄乌局势公开表示,双方尽快通过谈判结束战事,两国边界应“恢复原状”,同时提醒西方不要向俄罗斯过度施压。 当地时间12日,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就中美关系进行发言。 魏凤和表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关口,中方认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世界共同利益。中美作为世界上的重要大国,世界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中美合作,对抗对两国和世界都没有好处。中国反对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如果执意把中国当作威胁、对手甚至敌人,将犯历史性战略性错误。 魏凤和称,我们要求美方:一是不要攻击抹黑中国,二是不要遏制打压中国,三是不要干涉中国内政,四是不要损害中国利益。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搞好。中方立场很明确:要对话,相互尊重;要相处,和平共处;要合作,互利共赢;要对抗,奉陪到底。 Source 季辛吉:华府和北京应避免将台湾置于双边关系的中心 世界新闻网 5/24/2022 美中关系正常化推手、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23日在瑞士达沃斯论坛表示,华府和北京应试图避免将台湾置于美中紧张关系的中心,并指全球两大经济体避免直接冲突符合国际和平的利益。 …

习近平: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

习近平: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 记者罗印冲 6/09/202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四川考察。他在位于眉山市中心城区的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故居「三苏祠」时表示,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并指,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据新华社晚间报导,6月8日,习近平在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省长黄强陪同下,先后来到眉山、宜宾等地,深入农村、文物保护单位、学校、企业等进行调研。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考察调研。他表示,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眉山市中心城区,坐落着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三苏祠」。习近平到此了解三苏生平、主要文学成就和家训家风。他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考察途中,习近平表示,当前,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中共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他并指,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就是胜利,要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Source 评/习近平微调与「俄」的距离 美中走出话不投机低谷 3/19/2022 又是一次漫长的美中领导人对话,对照双边事后声明显见共识不多;中方频频「修正立场」,美国也没步步进逼,仍预留美中交往空间,俄乌危机能否解决不知道,美中关系随着两位领导人再次通话,从交往低谷中寻求改善的可能交集。 俄乌战争不只是地面作战,还有满天飞的宣传战;中国欲作壁上观,却难自外于全球冲突范畴,原本自以为万无一失的「俄罗斯亲密盟友」关系,未料现下搞成全球公敌,成了甩不开的包袱。 北京一开始打打嘴砲,说些要尊重俄乌复杂历史背景,和平解决问题的空话,潜台词是不想得罪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更不信西方世界能为了乌克兰,合众一心。 当全球各国竟结合能源、经济、外交和军事等诸领域孤立俄国,中国才有了「被脱钩」的危机感;想找个下台阶与西方世界重新搭上线,回稳对美关系是第一要务。 美国会前揭橥会议主题,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提前画重点:「正告北京,若支持俄罗斯就要承担后果。」 被迫掀底牌的北京会前会后绝口不提「俄罗斯」,但至少两次修正立场,当会谈进行中,新华社就放出习致辞,称乌克兰事态再次表明,国家关系不能走到「兵戎相向」这一步;中国至今尚绝口不称俄国「侵略」,习近平却说「兵戎相向」,让人嗅到中方态度首次转弯。 接着,在外交部的完整声明中,「兵戎相向」已不复存,取而代之的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支持对话谈判」的软调。 无论是致词内容或完整声明,中方都比美提早近3小时发布,明显要抢占会谈话语权,字斟句酌反而凸显北京在华府与克里姆林宫之间的小心谨慎。 怕得罪俄国吗?也不尽然,首先,中方早知美国举办这场会谈的用意仍慨然赴约,其次,在拜习通话后,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与副国务卿薛曼(Wendy Sherman)再举行一场同样长达1小时50分的会谈。秦刚说,这是延续拜习共识讨论强化沟通。 尤其秦刚此次并未在台湾议题上摆战狼姿态,仅提醒美国要信守「一个中国」政策,落实拜登说的四不一无意(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对抗)。 …

回应布林肯演讲 王毅:美国「三观」出现严重偏差

回应布林肯演讲 王毅:美国「三观」出现严重偏差 世界新闻网 5/29/2022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26日发表对华政策演讲时表示,中国对国际秩序构成「最严重的长期挑战」,美国将会投资自己、团结盟友、与中国竞争。对此,据中外交部官网消息,中外交部长王毅于28日回应,该篇对华政策演讲反映出美国的世界观、中国观,中美关系观都出现了严重偏差。 王毅告诉美方三件事:第一件事,这个世界不是美方描绘的世界。国际社会面临最紧迫任务,是共同守护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维护世界和平安宁,这就需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践行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王毅表示,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都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欢迎和支持。而美方却坚持「中心论」和「例外论」,抱持冷战思维,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只会引发冲突对抗,分裂国际社会。美国实际上已成为动摇现今国际秩序的乱源,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的障碍。 王毅告诉美方第二件事,中国不是美国臆想中的中国。中国发展振兴有清晰历史逻辑和强大内生动力,14亿人共同走向现代化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而不是世界的威胁和挑战。 王毅说,中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中国人民的团结、勤劳和奋斗,同时靠的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方目标光明磊落,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日子,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而不是去取代谁挑战谁。 第三件事,王毅告诉美方的是,中美关系不是美方设计的零和博弈。习近平提到,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王毅接着说明,美方在回答这道题时,应先意识到单极霸权不得人心,集团对抗没有前途,小院高墙封闭退步,脱钩断供损人害己。国与国之间可以进行公平竞争,中美之间也会有竞争,但不应是恶性竞争。他表示,中方愿公平地比一比,谁能把国家治理得更好,谁能为世界作出更多贡献,中国人有这个信心和底气。 王毅强调,中美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十字路口,美方应做出正确抉择,不要在「三分法」、「三点论」上不断做文章,而是把精力真正放在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上,进而找到中美两个大国在新时代的正确相处之道。 此前,布林肯演讲中提到关键三点,一点是美国认定中国才是最长期的挑战;另一点是未来十年具决定性,因此对华将采取「投资、结盟、竞争」三分法;最后一点则是通过「综合震慑」来维护和平,引入盟友和合作伙伴。 Source 王毅:警惕美国借「印太战略」引入「集团对抗祸水」 世界新闻网 4/01/2022 针对俄乌冲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提出北京当局的「五个坚持」,包括:坚持劝和促谈、坚持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防止冷战思维回潮、坚持维护各国正当权益、坚持巩固亚太和平稳定。他并指出,要警惕美国借「印太战略」在本地区引入「集团对抗祸水」。 根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3月31日,王毅在安徽屯溪主持召开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和阿富汗邻国与阿临时政府首次外长对话会。会后,针对记者问及北京当局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王毅表示,中国的立场是一贯的,处理所有热点,中国都「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公正一边」。 王毅称,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中方立足是非曲直,坚持独立自主,恪守客观公正。中国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五个坚持: 一、坚持劝和促谈正确方向。王毅说,北京当局主张对话谈判是唯一出路,反对火上浇油和加剧对立,呼吁停火止战,支持俄乌开展直接对话。 二、坚持捍卫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倡导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将中小国家推上地缘博弈前线。 三、坚持防止冷战思维回潮。王毅强调,中国不认同非敌即友的阵营对立,坚定促进国际团结,倡导共同、合作、综合、可持续的安全观,尊重和照顾各方的正当合理关切。 四、坚持维护各国正当权益。王毅重申反对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制裁,呼吁维护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避免损害各国正常经贸往来和人民生活。 …

季辛吉:华府和北京应避免将台湾置于双边关系的中心

季辛吉:华府和北京应避免将台湾置于双边关系的中心 世界新闻网 5/24/2022 美中关系正常化推手、美国前国务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23日在瑞士达沃斯论坛表示,华府和北京应试图避免将台湾置于美中紧张关系的中心,并指全球两大经济体避免直接冲突符合国际和平的利益。 美国总统拜登23日在东京表示,若中国武力犯台,美国会军事介入保卫台湾,白宫官员火速澄清对台政策不变,仍引发北京反弹;季辛吉是在拜登谈话后不久发表评论。 美国新闻媒体CNBC报导,季辛吉在论坛中表示,美国不应使诈或渐进发展类似「两个中国」的解决方式,而中国对此一直保持耐性。 季辛吉表示,应避免直接冲突,且台湾不能成为美中谈判的中心;作为谈判的内核,重要的是美中讨论会影响敌对关系的原则,以及至少为合作努力提供一些空间。 「对全球集体和平和美中而言,降低彼此敌对关系是重要的。」季辛吉表示。 Source 林毅夫:中国GDP迟早是美国2倍 美必须维护双方关系 世界新闻网 5/14/2022 对于目前全球经济变动剧烈之下中国的战略抉择,林毅夫5月14日出席活动时,给予「保持动态经济发展」以及「保持开放态度」这两个建议。 据澎湃新闻报导,现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的林毅夫,在出席「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中国最好的战略,一条是保持动态的经济发展,一条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林毅夫认为,中国仍处在迎头赶上的过程当中,人均GDP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水准。「中国现在的技术渗透率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5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这种后来居上模式的国家增长会有8%-9%。中国的后发者优势对应着每年8%的增长潜质」。 他还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国内市场庞大且国际经济占比份额高。同时也有较好的政治环境去保证稳定增长。 林毅夫强调,现在中国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交易伙伴国、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交易伙伴,因此,对于全球90%的国家来说,中国要么是他们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国,要么就是第二大。贸易是双赢的,其他国家和中国打交道做交易,他们从双边贸易当中获益良多,「中国增长将会是其他国家的机会」。 另,据凤凰网财经报导,林毅夫还指出,未来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50%、人口实际上是美国的4倍,总有一天会是美国经济总量的2倍。「那一天到来了,美国将不得不做一个平衡和抉择,必须跟中国做贸易,必须跟中国维护好关系。尤其只有跟中国打交道,才能维持自己的就业率,才能确保他们的国家有获益,保持正常的经济关系,这样树立的全球新秩序,是稳定和平的新秩序」。 而出席这场会议的还有具有官方身分的重要经济智囊,如曾任中国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的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疫情防控」、「美国联准会的利率紧缩」、「俄乌冲突冲击」三大挑战。 在疫情影响上,他强调,主要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宽不宽松、市场上不缺钱,主要的问题是受到疫情蔓延的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今年能不能够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关系到稳增长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对外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应对外部超预期的冲击」。 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则指出,「国内只要放开、允许竞争,中国的企业一点都不差」,特别对于汽车展业而言,他认为,特斯拉在中国设立工厂后形成了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共用,有些不比特斯拉差。 他强调,绿色新能源技术要开放,开放以后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会更加活跃,同时发达国家在绿色创新领域比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全球的发展也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Source …

李显龙总理:不与中国贸易将付出代价 但各国希望保持平衡

李显龙总理:不与中国贸易将付出代价 但各国希望保持平衡 文 / 杨丹旭 5/22/2022 (早报讯)我国总理李显龙指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的占比已增加,若不和中国发展贸易,不仅会付出很大代价,还会制造更多摩擦。新加坡也支持中国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和“全球发展倡议”,并是“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成员。 李总理本月接受《日本经济新闻》专访时指出,机会和市场都在中国,各国不能不和中国做生意,并且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但李总理同时表明,许多亚洲国家也希望加强与世界各地,包括与欧盟和美国,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的联系。他说:“我们必须在世界各地寻找机遇,也必须保持平衡。” 李总理说明,随着中国经济占全球经济比重增加,与中国有更多贸易往来“是正常”的。“假如你说虽然中国占很大一部分,但我不想和他们进行贸易,那你不仅要付很大的代价,还会制造更多摩擦,并减少维护和平的机会。” 根据总理新闻秘书提供的文字实录,李总理在专访中,有相当篇幅是就中国参与亚太事务、美日在亚太的角色、印太经济框架等课题阐述看法。 Healthcare Certification and ESL Programs 李总理提到,中国一直有计划地参与亚太地区事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现在也有“全球发展倡议”,新加坡支持这些倡议,也是“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的成员。 “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由中国在联合国发起成立,刚于5月9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了高级别视频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评价中国对地区事务的参与时,李总理说:“我们认为这有积极意义,因为一个繁荣发展、参与区域事务的中国,远比一个我行我素,不与区域其他国家好好融合、协调,并遵守同样规则的中国来得强。如果中国失败、贫穷和动荡,也会给亚太地区带来很多的困难。” 谈到美日能在亚太地区扮演什么角色,以让本区域达到更好的平衡,李总理指出,日本是仅次于中国以外的亚洲最大经济体,新加坡希望与日本有更多经贸往来,以维持平衡、保持韧性,不会过度依赖任何一方。“我们能够共荣发展、获益于相互依存的关系,而这也会促使大家共同维护区域的和平、稳定与安全。” 李总理:IPEF不能完全取代TPP 至于美国,李总理提到,美国曾在奥巴马总统执政期间积极推进《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因政治原因最终无法加入。在日本主导下,其他成员在2018年达成《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 受国内政治牵制,美国不太可能重返CPTPP,但美国总统拜登去年10月提出印太经济框架(IPEF)构想,并将在本周访日期间,宣布正式启动IPEF。 李总理认为,IPEF不能完全取代TPP,但它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议程,“它给了我们一个宝贵的信号,也就是拜登政府明白在亚洲展开经济外交的重要性。” 李总理表明,新加坡对IPEF持积极态度,虽然相关细节还未谈妥,但大方向已定,新加坡会加入其中,并设法制定一些实质和互惠互利的倡议。 IPEF涵盖贸易、供应链、洁净能源和去碳化,以及税务和反腐四大主轴。李总理说,新加坡有兴趣讨论数码经济、绿色经济合作、可持续能源、可持续金融和碳交易的规则。 他说:“我们看到了达成协议的机会,希望能展开讨论。” …

林毅夫:中国GDP迟早是美国2倍 美必须维护双方关系

林毅夫:中国GDP迟早是美国2倍 美必须维护双方关系 世界新闻网 5/14/2022 对于目前全球经济变动剧烈之下中国的战略抉择,林毅夫5月14日出席活动时,给予「保持动态经济发展」以及「保持开放态度」这两个建议。 据澎湃新闻报导,现为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的林毅夫,在出席「2022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中国最好的战略,一条是保持动态的经济发展,一条是保持开放的态度。 林毅夫认为,中国仍处在迎头赶上的过程当中,人均GDP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水准。「中国现在的技术渗透率类似于20世纪40年代的德国、50年代的日本、80年代的韩国,这种后来居上模式的国家增长会有8%-9%。中国的后发者优势对应着每年8%的增长潜质」。 他还表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国内市场庞大且国际经济占比份额高。同时也有较好的政治环境去保证稳定增长。 林毅夫强调,现在中国是120多个国家最大的交易伙伴国、70多个国家的第二大交易伙伴,因此,对于全球90%的国家来说,中国要么是他们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国,要么就是第二大。贸易是双赢的,其他国家和中国打交道做交易,他们从双边贸易当中获益良多,「中国增长将会是其他国家的机会」。 另,据凤凰网财经报导,林毅夫还指出,未来中国人均GDP占美国的50%、人口实际上是美国的4倍,总有一天会是美国经济总量的2倍。「那一天到来了,美国将不得不做一个平衡和抉择,必须跟中国做贸易,必须跟中国维护好关系。尤其只有跟中国打交道,才能维持自己的就业率,才能确保他们的国家有获益,保持正常的经济关系,这样树立的全球新秩序,是稳定和平的新秩序」。 而出席这场会议的还有具有官方身分的重要经济智囊,如曾任中国国家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司长的中银国际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指出,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疫情防控」、「美国联准会的利率紧缩」、「俄乌冲突冲击」三大挑战。 在疫情影响上,他强调,主要的问题不是货币政策宽不宽松、市场上不缺钱,主要的问题是受到疫情蔓延的影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所以今年能不能够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内关系到稳增长的目标能不能实现,对外关系到能不能有效应对外部超预期的冲击」。 中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则指出,「国内只要放开、允许竞争,中国的企业一点都不差」,特别对于汽车展业而言,他认为,特斯拉在中国设立工厂后形成了产业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也可以共用,有些不比特斯拉差。 他强调,绿色新能源技术要开放,开放以后国际贸易、投资、技术转让会更加活跃,同时发达国家在绿色创新领域比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的支持,对全球的发展也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Source 西方究竟畏惧中国什么? 西方为何敌视中国?丹麦外交官点明中国原罪,美国最担心这个 By Hastur 12/01/2021 借用气候问题遏制中国?丹麦外交专家一言指出西方重大涉华战略,西方究竟畏惧中国什么? 11月13日,美国《国家利益》网站发表题为“气候变化和资源匮乏正在重塑世界秩序”的文章,本文作者为丹麦外交部前国务秘书约恩·厄尔斯特伦·默勒。在这篇不算长的文章中默勒揭示了西方借目前困扰全人类的气候问题共同遏制中国的基本战略,同时,默勒也揭穿了一个终极秘密:西方到底畏惧中国什么。 在文中,默勒先是陈述了人类目前陷入的生存环境问题,具体包括气候问题、资源匮乏等,并强调日趋严峻的生存环境危机极有可能会酿成战争。紧跟着,默勒就借今年早些时候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话揭穿了一个事实,在这个关乎人类生死存亡的严峻时刻,北约或将在2022年夏天采取新的环境战略,但目的不是为了拯救人类,而是共同抗衡中国崛起。默勒还列举了包括美印日澳四国集团等在内的几个由美国牵头的组织,为的都是制衡中国。 为什么西方如此畏惧中国?默勒说出了真相:北京拒绝接受西方分配给它的角色。这也成了西方世界眼中所谓中国的“原罪”。而美国更是担心新兴市场发展中经济体可能会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与中国联手。 这不仅仅是为了西方集体抗衡中国的理由,同时也是一直以来西方将中国视为敌人的最根本原因。 …

死刑!美籍外教杀害女学生案一审宣判

死刑!美籍外教杀害女学生案一审宣判 文章来源: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 4/21/2022 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22年4月21日一审公开宣判美国籍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杀人一案,对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 经审理查明,2019年初,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与被害人陈某某 (女,殁年21岁)相识,谎称自己离异单身,逐渐与陈某某建立男女朋友关系。自2021年5月中下旬开始,陈某某多次提出分手,沙迪德·阿布杜梅亭不同意并对陈某某进行言语威胁。2021年6月14日20时许,经事先联系,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携带折叠刀、衣物等,到达宁波市通途路南侧清水桥路口公交车站附近人行道与陈某某见面交谈。21时48分许,沙迪德·阿布杜梅亭用随身携带的折叠刀捅刺、切割陈某某颈部数刀,陈某某失去反抗能力后,又继续戳刺陈某某面部数刀,导致陈某某大出血当场死亡。 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沙迪德·阿布杜梅亭预谋报复杀人,捅刺、切割陈某某面部、颈部多刀,致陈某某死亡,动机卑劣,犯意坚决,手段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应依法惩处。 审理期间,法院依法充分保障了被告人沙迪德·阿布杜梅亭的辩护、获得翻译、领事探视等各项诉讼权利,开庭、宣判前均依法通知了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二十余人旁听了案件宣判。 Source 宁波美籍黑人外教残杀女学生案 更多作案细节披露 文章来源: 多维 11/26/2021 据中国央视新闻客户端11月25日消息,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在25日一审公开开庭审理了美国籍被告人沙迪德(Shadeed Abdulmateen)故意杀人一案。 宁波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19年,被告人沙迪德与被害人陈某某(女,殁年21岁)相识后,谎称离异单身,与陈某某建立男女朋友关系。2021年5月下旬,陈某某向沙迪德提出分手,遭到沙迪德反对和言语威胁。同年6月14日21时48分,沙迪德将陈某某约至宁波市通途路清水桥路口公交车站附近见面,用事先准备的“勃朗宁”牌折叠刀朝陈某某颈部、面部捅刺、切割数刀,致陈某某当场死亡,随后逃离现场。 庭审中,公诉机关、辩护人出示了相关证据,法庭为被告人沙迪德聘请了翻译,通知了相关证人、鉴定人、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作证,沙迪德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及被害人亲属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沙迪德进行了最后陈述。开庭前,人民法院依照相关规定通知了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该馆官员到庭旁听。 此前,宁波鄞州公安局6月19日发布通报称,上级公安机关对此案高度重视,全程指导案件侦办,检察机关已依法介入。该局将严格规范执法,确保办成铁案。 据死者父母及知情者披露的信息,死者为宁波工程学院23岁大三女生,河北沧州人。疑犯是该校美国籍黑人外教,2016年起在宁波工程学院国际交流学院任教英文。 当时有网络消息称,该名外教加过很多女生的微信,有多次骚扰女生的前科,很多人都怕上他的课。 评论表示,黑人外教老师残害女大学生实在令人愤怒,在出事后一开始校方推脱做法让人失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作恶者必须严惩,哪怕是外国人也不例外。 Source 宁波高校外教杀害女生案一审开庭 11/26/2021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昨天(25日)公开审理了美籍外教杀害女学生案。 …

影/诡异…拜登演讲结束后与空气握手 健康再掀热议

影/诡异…拜登演讲结束后与空气握手 健康再掀热议 世界新闻网 4/15/2022 美国总统拜登美东当地时间14日晚间于北卡罗莱纳州农业技术大学发表演说,演讲近40分钟结束后,竟转向讲台右侧,伸出手向「空气」握手,诡异行径引发外界热议。 综合外媒报导,拜登发表完有关国家供应链危机的演讲后,除了向空气握手外,还背对观众并在原地慢慢转了一圈才下台。 根据活动影像,当时讲台上没有其他人,在鼓掌的人群中,也没有人靠近拜登与他寒暄。 对此,一些反对者质疑他的身体状况,德州共和党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随后在推特上分享影片,并以「眼睛睁大」的表情符号来表达吃惊之意。另外像是加州共和党前副主席迪隆(Harmeet Dhillon)表示,如果拜登的幕僚不是故意要让拜登看起来像失智症患者,那么拜登的举动真的很奇怪。 Source Healthcare Certification and ESL Programs Biden’s Sanctions Might Hurt Americans More than Putin By …

李显龙总理:本区域国家比美国更尊重中国对疫情的处理方法

李显龙总理:本区域国家比美国更尊重中国对疫情的处理方法 文 / 杨丹旭 4/10/2022 (早报讯)谈到冠病与抗疫工作,李显龙总理直言,本区域国家比美国更尊重中国处理疫情的做法。 李显龙总理不久前对美国进行工作访问,期间于当地时间4月1日到《华尔街日报》编辑部出席一场对话会。根据总理新闻秘书提供的文字记录,李总理就乌克兰问题、中美关系、新加坡面临的外来影响等问题阐述看法。 与会的《华尔街日报》编辑部人员提问,在美国看来,冠病来自中国,中国封城锁国不是最好的防疫方法,中国产的科兴疫苗也不是最有效。他询问李总理,本区域国家如何看待中国处理疫情的做法。 李总理回应:“我认为太平洋区域比美国更尊重中国的做法。” 他指出,美国严厉指责中国一开始没有迅速发现、公布和消灭冠病,但实际上中国在一个月内就公诸于世,各国也争相作出反应。一些国家反应迅速,另一些国家如美国则后悔没有更快地作出反应。 李总理继续指出,美国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当初有可能处理不当以及处理方式不透明,尤其是质疑病毒是否从实验室泄漏。 他指出,当然中国人也许可以从一开始就更加透明,现在也可以更开诚布公地说明当初的状况。但当没有太多根据能证明病毒是从实验室泄漏时,就要求中国证明病毒没有从实验室泄漏,中国人就会反问:我为何要开放我的实验室,以消除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和猜疑? 李总理也说,实验室里可能还有很多其他事物是中国不愿意透露的,这也合情合理。 Source 【视频】李显龙总理出席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对话会(完整版) 4/02/2022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3月30日出席华盛顿智库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对话会,活动由协会会长哈斯(Richard Haass)主持。两人就乌克兰危机、国际安全架构和气候危机等多个议题进行讨论。以下是对话全文。 00:00 -【乌克兰局势的后续影响】 理查德·哈斯:首先,我想谈谈本周早些时候您与拜登总统会晤时发表的联合声明。我想特别引述声明的一句话:“乌克兰战争对印太地区产生了负面影响。”首先 我想请您说明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又会如何影响?您能否具体地说明? 李显龙总理:乌克兰战争在多个层面都对亚太地区造成影响。首先,它破坏了国际关系框架中的法律和秩序以及国家之间的和平。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也威胁到所有国家的政治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尤其是小国。如果大家接受疯狂决定和历史错误为入侵他国的理由,我想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许多人都会感到很不安。 第二,事态的发展以及欧洲发达国家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损坏,已让全球多边合作体系,无论是在贸易、气候变化、预防大流行病还是防核扩散等方面,难以运行。我们之前能让敌对国家和竞争对手即便有分歧,也还是能以双赢的方式进行合作的框架 已不复存在。 …

只要够强大 美国会忌惮」从俄乌看台海 北京将加强核武

只要够强大 美国会忌惮」从俄乌看台海 北京将加强核武 世界新闻网 4/10/2022 乌俄战争开打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深深影响中国政府对于「如何防止美国介入台海战争」的看法;华尔街日报9日引述匿名消息来源指出,由于美国对于出兵乌克兰的态度极为审慎,北京当局现在认为「只要自身够强大,便可使美国忌惮不敢介入」,因此将更加重视核武器的发展。 华尔街日报分析,在新冠疫情爆发前,北京当局原本认为核武不能为大多数常规战争提供现实的选择,因此对发展核武并不上心,但这一看法在2020年初因为美国政府就新冠疫情对北京采取强硬立场而有重大转变。 消息人士说,当时川普政府对中共的强烈批评让中国认为,华盛顿似乎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来阻止中国崛起。 例如川普的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博明(Matt Pottinger)2020年5月针对「五四运动」101周年纪念所发表的一次中文演讲令北京「如坐针毡」;他说:「五四运动的内核宗旨难道不是要在中国创建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以取代『以君为本』的政府吗?世界将等待中国人民最终提供的答案」;这段话令中国高层认为,华府可能想推翻共产党政权。 为此,早在美国政府对华立场转趋强硬之后,中国就决定开始扩充核武实力以作为一种威慑力量,只是美国坚决不直接卷入乌俄战争的态度才让北京对于「扩充核武」的决定更有自信;就有研究中国卫星图像的分析家说,今年在中国西部有100多个疑似导弹发射井的兴建工作加快了,这些导弹井可用来放置可攻击美国本土的核弹头导弹。 此外,也有消息人士透露,美国对台湾的支持增加,使中国领导人担心「美国似有意在台海战争中动用核武」,因此认为加强核武能力是阻止美国卷入台湾问题的一种方式;当然,目前没有迹象表明两岸会开战,但美中领导人都认为台湾问题是最有可能引爆战争的热点。 不过,公开场合上中国一直淡化其核武野心;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今年1月4日表示,中国不打算扩充核武军备,只是加速核武现代化,一些美国官员所谓「中国正在急速扩张核武能力」的说法并不属实;他说:「中国绝不会首先动用核武,只是把核武能力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 Source 学者:从美在俄乌问题上反应推断 美国出兵介入台海危机可能性为零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02/20/2022 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指出,即使地缘政治上对美国这么重要的乌克兰,美国也清楚表明不会(为乌)出兵。由此研判,一旦台海发生战事,美国会提供军事援助、进行武器共享,但直接出兵的可能性为零。 乌克兰紧张局势持续,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教授王江雨分析,从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反应推断,华盛顿在发生台海危机时,出兵介入的可能性为零。 “今日乌克兰、明日台湾”的说法,在乌克兰局势升温后不断在舆论中出现。王江雨昨天在一场线上讲座中指出,虽然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只是旁观者,并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利益,但这场危机因为在台湾问题上造成的心理预期,与中国间接相关。 …

俄乌战争冲击延续 3月全球粮价再破新高

俄乌战争冲击延续 3月全球粮价再破新高 世界新闻网 4/08/2022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8日公布,3月全球食品价格再破新高,原因是俄乌战争造成主要粮食作物及食用油市场动荡,且料将持续冲击未来供应。 FAO 3月全球粮价指数月增12.6%至平均159.3点,连续第三个月改写历来新高纪录,且较去年同期高出33.6%。2月数值也从140.7上修至141.4点。该指数追踪一篮子谷物、油籽、乳制品、肉类、砂糖等食品价格变动状况。 俄罗斯及乌克兰为全球小麦、大麦、玉米及葵花油的主要出口国,莫斯科六周前挥军入侵乌克兰,已导致乌国黑海沿岸出口陷入停滞。上月的谷物价格指数月增17.1%,主要受到小麦及其他粗粮价格飙涨带动;蔬菜油价格指数更大增23.2%,与谷物和肉类价格指数同步站上历来最高点。 FAO上月曾警告,由于俄乌战事冲击粮食供应,全球食物和饲料价格可能大涨多达20%,且将造成世界营养不良人口跃增。 该机构8日并下修今年全球小麦产量预测,将全年产量从上月预估的7.9亿吨调降至7.84亿吨,预估乌克兰冬季小麦收成至少锐减20%。 Source 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 文 / 林煇智 3/30/2022 (早报讯)联合国官员警告,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乌克兰已经从世界粮仓变成了等待救济的队伍。这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将难以向约1亿2500万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物。 路透社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称:“这不仅仅是对乌克兰和该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它对全球的影响将是自二战以来所见过最严重的。” 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形势加剧。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供应国,生产全球49.6%的葵花籽油、10%小麦、12.6%大麦和15.3%玉米。 比斯利透露:“世界粮食计划署购买的粮食中有一半来自乌克兰,所以你能设想这将对我们的运作造成多大破坏。” 他补充称,许多乌克兰农民都在前线地区,由于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产品短缺,危机进一步加剧。比斯利指出:“如果你不给作物施肥,产量至少会减少50%。” 比斯利表示,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在应对飙升的油价、食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等问题。该机构也不得不削减对也门等地数百万人的粮食配给。比斯利警告称,如果俄乌冲突不尽快结束,世界将付出巨大代价。 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问题已在全球引起警惕,美国总统拜登上周表示,食品短缺的问题真实存在,他计划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以应对全球粮食短缺,并在必要时直接提供粮食援助,从而防止危机爆发。 Source 乌克兰农民「新战线」 要喂饱自己及为全球产粮 …

乌克兰预计今年粮食收成或减20%

乌克兰预计今年粮食收成或减20% 文 / 廖慧婷 4/08/2022 (早报讯)乌克兰总理什米加尔周五(4月8日)表示,由于俄罗斯入侵后播种面积减少,今年乌克兰的粮食收成可能比去年减少20%。 路透社报道,什米加尔说,农民燃料短缺,但乌克兰知道如何维持供应。他还说,乌克兰拥有大量粮食、谷物和植物油库存,足以养活其人口。 乌克兰是全球第四大粮食出口国,战争对其农作的影响备受全球关注。 据日前报道,乌克兰为确保有足够的粮食满足国内人民所需,已禁止或限制出口小麦、白糖、荞麦、大麦、燕麦、牛肉以及家禽。 Source 世界粮食计划署:全球面临二战以来最大粮食危机 文 / 林煇智 3/30/2022 (早报讯)联合国官员警告,随着俄乌冲突升级,乌克兰已经从世界粮仓变成了等待救济的队伍。这加剧了全球粮食短缺问题,世界粮食计划署将难以向约1亿2500万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食物。 路透社报道,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执行主任比斯利称:“这不仅仅是对乌克兰和该地区的毁灭性打击,它对全球的影响将是自二战以来所见过最严重的。” 俄乌冲突升级后,全球粮食供应紧张的形势加剧。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供应国,生产全球49.6%的葵花籽油、10%小麦、12.6%大麦和15.3%玉米。 比斯利透露:“世界粮食计划署购买的粮食中有一半来自乌克兰,所以你能设想这将对我们的运作造成多大破坏。” 他补充称,许多乌克兰农民都在前线地区,由于来自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化肥产品短缺,危机进一步加剧。比斯利指出:“如果你不给作物施肥,产量至少会减少50%。” 比斯利表示,早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已在应对飙升的油价、食品价格和运输成本等问题。该机构也不得不削减对也门等地数百万人的粮食配给。比斯利警告称,如果俄乌冲突不尽快结束,世界将付出巨大代价。 俄乌冲突引发的粮食问题已在全球引起警惕,美国总统拜登上周表示,食品短缺的问题真实存在,他计划加强与欧盟的合作,以应对全球粮食短缺,并在必要时直接提供粮食援助,从而防止危机爆发。 Source 乌克兰农民「新战线」 要喂饱自己及为全球产粮 世界新闻网 3/30/2022 …

实战影片曝光 乌克兰战车「独自对上」整个俄装甲车队

实战影片曝光 乌克兰战车「独自对上」整个俄装甲车队 世界新闻网 4/07/2022 社群媒体近日出现一只惊人的空拍实战影片,可见到乌克兰的一辆战车似乎单枪匹马攻击俄罗斯的装甲车队。 每日邮报与推特帐号《OsintTv》指出,这一场乌俄装甲战空拍影片由一个乌克兰志愿小组上Telegram发布,发生地点经过地理位置定位(Geolocation),应为距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以西不到约80公里的新巴桑(Nova Basan)一带。尽管日期不明,但考虑到大多数俄军本周之前就撤出基辅周边村庄与城镇,因此拍摄时间据信是上周。 根据影像,一辆似乎是乌克兰的T-64战车独自埋伏在非常有利的位置,朝着行驶于道路上的一队俄罗斯BTR-82A装甲车开砲射击。 多亏接战前选定的绝妙位置,这一组勇敢的乌克兰战车乘员得以隐蔽在房子的后方连开数砲,让砲弹从其他建筑之间的空隙穿过,直直朝着俄军装甲车队的方向飞去。俄军一辆BTR装甲车很快就在战斗中遭击中与起火,促使其他装甲车开火反击。 不过,从黄色的炮火闪光划过道路两旁的原野来看,俄军装甲车似乎瞄准了镜头外的其他目标,反而状似没有注意到最先开砲的乌军T-64战车,让这辆乌军战车继续开砲轰击俄军装甲车队。 也因为乌军智取俄军,成功等到进一步的砲兵增援。下半段影像就切换到乌军砲兵弹如雨下打击试图逃跑的俄军装甲车队。最后随着无人机的镜头拉近,可见到一辆俄军装甲车的残骸仍在冒火,旁边还有几具遗体。 据报导,4月1日发布的照片显示乌军士兵在新巴桑查看一批烧毁的俄军战车和BTR装甲车,很有可能就是此次有效伏击的残骸。 Source 乌国州长:俄罗斯准备在东部进行大规模攻击 文 / 廖慧婷 4/04/2022 (早报讯)乌克兰卢甘斯克州州长盖迪(Sergiy Gaiday)周一(4月4日)表示,俄罗斯军队正准备在乌东卢甘斯克地区展开大规模袭击,敦促居民撤离。 法新社报道,盖迪在视频声明中说:“我们看到来自各个方向的设备正往这里来,他们带来了人力和燃料……我们认为他们正在为全面攻破做准备。” 他也敦促居民尽快撤离该地区。他在另一个视频中说,“请不要等到你家被轰炸”,并透露周一已有1000人被疏散。 盖迪说:“轰炸变得越来越密集。昨晚有人试图突破(卢甘斯克附近的)鲁比日内(Rubizhne)。但被我们的防御者击退,并让数量坦克车失去行动能力。” 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曾表示,俄罗斯已从基辅周边地区撤离约三分之二的俄军,这些俄军大部分被派回白罗斯,并计划将他们重新部署在乌国其他地方。 乌克兰波洛瓦市(Borova)市长则表示,为了民众的安全着想,当局已经决定疏散该市的人口。波洛瓦位于卢甘斯克和东部主要城市哈尔科夫之间。 Sour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