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发生6.1级地震

东京发生6.1级地震 文 / 林煇智, 符祝慧 10/07/2021 (早报讯)日本东京和周边地区周四(7日)晚上发生6.1级地震。 日本气象厅(JMA)表示,这次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晚上10时41分左右(新加坡时间9时41分)。震中位于北纬35.6度,东经140.1度,深度为80公里。 这次地震在千叶县和东京县的一些地方录得5级以上的地震强度,日本的地震强度等级最高为7级。这一级别意味着震动可能对建筑物造成一些损害,并导致停电。 当局在地震两分钟后设立紧急小组。据电视报道,包括东京政府办公厅的一些高楼摇晃厉害,电梯动不了;品川车站出现停电,列车停驶。车站前面排了长长的人龙等计程车。 东京高级区的目黑和涉谷的表参道出现地下水管爆裂。埼玉县草加市一住宅发生大火患。 NHK电视台引述专家见解,报道东京首都圈出现这样深度的地震实属罕见,警告接下来一周必须留意余震。 到目前为止,当局并没有发布海啸警报,也暂未接到人员伤亡报告。 Source Japan earthquake: 6.1-magnitude temblor strikes Tokyo area Association pointed out that challenge …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日本的“娘炮文化”,美国曾是推手? 来源:环球时报 | 作者:王明宇 9/22/2021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东亚娱乐圈近年来热捧“小鲜肉”、男演员追求阴柔风,这股风潮始于日韩,而日本要更早于韩国,美国据认为是幕后推手。有评论称,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利用其在日本的巨大影响力及话语权对日本社会进行重构,日本演艺文化层面的“阴盛阳衰”亦逐渐对大众的审美及生活方式产生了渗透性的影响,并波及周边国家和地区。 从硬汉风靡到娘炮盛行 硬汉形象曾在日本“霸屏”,如上世纪七十年代风靡一时的电影《追捕》中,男主角高仓健就深受日本及亚洲各国观众喜爱。高仓健也被称为“昭和年代最后一名硬汉”。从昭和后期至今,硬汉在日本娱乐圈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留长发、化妆、打扮中性的柔美男星。人们俗称的“娘炮文化”日渐盛行。“娘炮文化”主要指从娱乐圈刮起的男人女性化现象,他们在着装、仪表、语言、动作等方面女性化,包装成小鲜肉、娘娘腔,缺乏男性本应有的阳刚之气。 日本的硬汉是如何被娘炮取代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喜多川,以及他一手缔造的娱乐王国——杰尼斯事务所。约翰尼·喜多川——从这个东西结合的名字就可以一窥其跨文化的背景——他是日裔美国人,1931年出生于洛杉矶。二战后,喜多川回到日本,先是在美国驻日本大使馆从事翻译工作,后来进军日本的演艺圈。 喜多川可以算是日本近代娱乐和偶像产业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在日本娱乐圈的地位无人能出其右。杰尼斯事务所的巨星基本都是从知名“男团”中脱颖而出的,比如“SMAP”的木村拓哉、中居正广,“TOKIO”的长濑智也等等。1995年,杰尼斯旗下当红男星木村拓哉为日本一款新口红拍摄广告(如图),其眼神柔媚,涂抹口红的性感动作瞬间引爆了日本女性群体。随后的两个月,木村拓哉代言的这款口红狂卖了300万支! 据日本媒体报道,喜多川每年要亲自挑选约200名8到15岁的少年进入杰尼斯,作为后备艺人进行全方位培养。杰尼斯每年收到的青少年申请少则40万份,最多的一年高达150万份。 用娱乐节目给日本人洗脑 喜多川的成功跟当时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他回国发展的时候,正值日本国内反美情绪高涨。1954年,美国在太平洋的比基尼珊瑚礁试验了第一枚氢弹,造成在公海上航行的日本渔船23名船员伤亡,激起日本人新一轮抗议和反美热潮。而二战结束后,日本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上都成为了美国的傀儡,于是为了让日本彻底臣服,当时的美国开始执行一项长期的计划,采取一系列动作,改造日本人的思想和文化。 首先在战略层面上,提出这一策略的人是美国资深外交官乔治·凯南,当时其出发点是利用日本来遏制苏联。根据其策略,要控制日本必须先控制日本人的思想和舆论,而控制日本舆论要交给“懂日本的专家”来做。于是,在美国的安排和授意下,一些二战时期的日本战犯逃脱了审判,摇身一变成为媒体大亨,成了美国战术层面的重要棋子。比如曾鼓动日本青年侵略中国的战犯正力松太郎,就在美国的支持下创办了《读卖新闻》。正是在此人的大力推动下,日本人接受了源自美国的棒球运动,也接受了美国的原子能计划。正力松太郎建议美国走民众路线,用娱乐节目给日本老百姓洗脑,通过舆论宣传削弱日本社会的雄性气质,转为柔性气质。在美国的新闻报道中,给予正力松太郎充分肯定,称其为“日本的公民凯恩”。 美国策略执行层面的急先锋就是喜多川。据报道,喜多川回日本后第一份翻译工作就是为美国军事援助顾问团服务。而且喜多川演艺事业起步时培养的第一个“男团”主要给美军表演。日本也有媒体试图深入调查喜多川背后与美国的关联,但参与调查的人士据称受到日本黑社会的威胁,导致调查无法进行……对此,有人深信不疑,也有人认为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直到今天,喜多川与中央情报局的关系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日本的娘炮文化是否有美国作为背后推手众说纷纭,但中央情报局对于文化和舆论驾轻就熟的操控却不乏先例,比如美国著名的女权运动先锋葛罗莉亚·斯坦能及其创办的《女士杂志》就被爆其背后不乏中情局的支持,而其本人更曾是中情局的雇员。也有外媒提及许多现代的流行思潮及艺术模式以及流行艺术家比如美国画家杰克逊·波洛克等都曾被中情局作为冷战时期的文化武器进行输出。 娘炮文化在日本有土壤 当然,娘炮文化在日本的流行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绝非仅靠喜多川就能一手促成的。究其根本,日本传统文化中有滋润娘炮文化生长的“土壤”。据日本《古事记》记载,日本天皇的祖先武尊就曾在16岁时男扮女装混入敌营刺杀敌军首领。日本历史悠久的歌舞伎文化中,也都是由外表比较女性化的男性来扮演女性角色的。江户时代的君主还曾经在全国召集美少年,穿着女性化的华美服饰进行歌舞表演。 近代,有着日本“变装皇后”之称的明星美轮明宏,更是将艺人“雌雄莫辨”的风格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作为一名在舞台上以及现实生活中均着女装的男明星,他拥有众多著名的“粉丝”,比如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等。三岛由纪夫更是曾盛赞美轮明宏为“来自天上的丽人”,他们两人之间还流传出一段风花雪月的浪漫故事。后来,美轮明宏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时曾经说过:“这又不是杀人放火,这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的历史和文化。” Source Six Spaces Home Staging

日本險惡的河豚魚計劃:引入猶太人在中国東北建國

5/31/2021 河豚鱼计划 (在中国大陆安置犹太难民的计划) “河豚计划”是日本在侵占中国东北后提出的一项计划,希望采取扶植、亲善犹太人的政策,来巩固他们在“满洲国”的统治,并影响英美的对日态度。 简介 犹太复国主义者和日本军国主义者曾经计划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犹太国家。这个被称做河豚鱼的计划最后因为英美的阻止和中国人民持续的顽强抵制而流产了。河豚鱼计划之所以命名为河豚是因为,河豚虽然是美食,但是有剧毒。日本人借河豚比喻犹太人移民的一方面有利可图,一方面又很危险,好比河豚,要去其“毒素”后再食其美味。 [1] 背景 这个事件要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的时代说起。当时全世界范围内的反犹太高潮持续不断,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一位名叫雅各布·希夫的美国金融界犹太巨富出于对沙皇尼古拉二世的仇恨(1903年4月6日在俄国基希涅夫小镇发生的反犹暴行中,犹太人死45人,86人残废,500人轻伤。有1500家住屋和商店被掠夺和毁坏),筹集了2000万美元贷款,主动向日本提供援助,使日本在战争中取胜。明治天皇破例在皇宫内邀请歇夫共进午餐。他们相信,从纳粹手中援救欧洲犹太人,将会使日本得到美国犹太人坚定和永久的支持。 [2] 世界范围内愿意接纳犹太人的只有英国的阿拉伯殖民地和中国。最初中国东北的犹太人大部分来自俄罗斯,迫使他们离开家园的是苏联的大规模排犹运动。来到中国东北后,比俄罗斯更优越的自然环境使得他们大部分在此定居下来。 他们将带来的巨大财富投资于日本人在东北的军事和工业建设中,使得当时日本在东北军民工业飞快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引起了日本的注意。对日本人来说,“犹太人”成了易于取得和掌握大量财富的同义词。二战期间,日本官方民间一些热衷于犹太研究的人们开始提出吸引犹太人资金,既可以大大的增加东北的开发进程,又可以通过犹太人的影响使美国不对日本开战,以达到打胜侵略战争的目的的设想。1934年,钢铁业大企业家鲇川义介在外交刊物上发表题为《一项邀请5万德国犹太人来满洲国的计划》的文章,以后,就有了所谓“河豚计划”。1938年12月5日日本内阁召开著名的“五大臣会议”,就河豚计划达成了一致意见。 [1] 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犹太人这时候正在全球遭受迫害,急于寻找一块环境优越的土地建国,如果日本人愿意提供这个条件的话,中国大陆正是最佳的选择。于是,河豚计划出炉了,日本许诺对犹太人不采取歧视政策,并给予他们一块土地复兴犹太国,犹太人则用他们的财富帮助日本人在东北和以后被侵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并影响美国的对日政策。 战略意义 日本积极推销河豚计划,其战略用意显而易见。 第一,许多日本官员都相信《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的谎言,认为全球犹太人阴谋控制世界经济和政治。这些信仰使得一些日本权威人士过高地估计了犹太人的经济和政治权势。于是他们利用在世界金融界占重要地位的英美犹太人的资金,开发广阔的东北平原。 [2] 第二,借着与犹太人共同建设“亚洲新秩序”的招牌,迫使英美等国接受既成事实,渗透“满洲国”建国的合法性和必要性。至此,日本人“善待”犹太人的真实动因昭然若揭。日本完全是为了获取其最高国家利益,才如此“温存”犹太人的。 实施过程 1922年,两位被派往西伯利亚帮助白俄抵抗红军进攻的日本军官——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回到了日本。在西伯利亚,他们第一次听说了《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立刻对所谓犹太人的权势极度着迷。在整个1920年代,他们写了许多关于犹太人的报告,并且到今天的以色列国(当时的英属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地)旅行,研究犹太人,并与犹太人领袖哈伊姆·魏茨曼和大卫·本-古理安交谈。安江仙弘甚至将《犹太人贤士议定书》翻译成日语。安江仙弘和犬冢惟重设法使日本外务省对犹太人产生了兴趣,要求每一个日本大使馆和领事馆密切关注所在国犹太人社团的活动。外务省收到了许多报告,但没有一个报告能证实确实存在所谓的全球阴谋。 就在1931年日本入侵满洲的九一八事变的前夕,两位所谓的犹太专家加入了军队“满洲系”,许多日本军官希望日本扩张到满洲。这个派系的首领是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他们在吸引日本人定居和投资满洲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于是被河豚计划所吸引。但是,河豚计划在开始执行之前,就遇到了第一次重大挫折。1933年,哈尔滨犹太人西蒙.卡斯帕遭到诱拐、拷打和杀害,于是已经在该市定居的大批犹太人,不再信任日本军队,大批逃往上海,将这恐怖的故事告诉周围的人。1937年,安江仙弘与哈尔滨犹太人领袖谈话以后,使他们确信日本人已经改邪归正,于是成立了远东犹太人大会,随后数年中举行了多次会议,讨论在哈尔滨市内和郊外建立犹太人居留地的问题。 [2] 为了实施“河豚计划”,日本侵略者早已开始与哈尔滨犹太人的领袖交朋友。“犹太问题专家”安江仙弘大佐经常来哈尔滨访问,与考夫曼医生建立了友谊。在日本人的鼓励和同意下,1937年12月,在马迭尔旅馆召开了第一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与会代表有的来自上海和日本神户。而安江和在东北和华北的日军军事机构官居要位的樋口喜一郎也参加此会,樋口还在会上叫嚣:“日本人没有种族偏见,日本人民珍视它同犹太人民的友谊,日本正准备和犹太人民合作……保持密切的关系。” 也是在这次大会上,那些受到中国人民厚待的犹太人通过一项送给世界上每一个重要的犹太组织的决议:“我们,出席这次民族性的会议的犹太人,在这里宣布,我们在国家法律之下享受种族平等和公正,并将与日本和满洲国合作以建立亚洲新秩序。我们向我们的共同宗教信仰者要求帮助以平等对待和在东北建立犹太国承诺为条件。” 1938年召开了五相会议:日本的5位最高官员聚集讨论“犹太专家”的这个计划。他们是:首相近卫文麿、外相有田八郎、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和通产大臣池田成彬。大臣们面临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日本与纳粹德国结盟,任何帮助犹太人的做法都会危及这一同盟。另一方面,水晶之夜事件以后,犹太人对德国产品的抵制,显示了犹太人的经济实力和全球一致,如果日本希望得到犹太人的好感,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为许多犹太人逃离欧洲,正在寻找避难的去处。由于日本内阁当时需要一致通过,而不是多数通过,这次会议成为内阁最漫长、最复杂的会议之一。但是最终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政府批准实施河豚计划,但是任何行动都不得有损与德国的关系。 [2] 1938年,在五大臣会议召开后数星期,在哈尔滨又召开了第二次远东犹太社区会议。樋口和安江在会上仍然提出同样的要求。 1939年3月,出于日本人的倡议,列夫·齐克曼向另一个在上海的日本海军军官、“犹太问题专家”犬冢惟重大佐提出:有没有可能将200名皮革工人及其家属移居到“满洲国”某一郊区小镇他本人愿意提供一些款项,此外他可以通过美国犹太人大会设法从美国人那里取得20万美元。 日本人非常兴奋,犬冢说:“3000人更好。”在上海频频开会。犬冢、安江及日本驻上海总领事石黑在6月份提出一个长达90页的报告《关于引入犹太资金的研究和分析》,并亲送东京,最后日本提出安置3万犹太人所需资金一亿美元的计划(当然要犹太人组织来付钱)。报告包括考虑周密的种种细节,只是在犹太居留地设在“满洲国”还是设在上海稍有争执。 1939年5月,安江为哈尔滨犹太人领袖考夫曼医生安排了对东京的正式访问。考夫曼在日本逗留的一个月时间里,访问了内阁各省,受到一次比一次更殷勤的招待。并在回哈尔滨之前被授予帝国勋章。 [1] 但是,该计划从未正式付诸实施。1939年,上海犹太人请求不要再允许犹太难民进入上海,因为他们的支持能力已经达到极限。当时,美国犹太人社团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史帝芬怀兹(Step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