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著名科学家率团队全职加入上海理工大学引爆中日舆论 文章来源: 观察者 9/03/2021 近日,日本著名科学家藤岛昭携研究团队加盟中国大学的消息引起中日两国舆论关注。 据日本主流媒体《每日新闻》9月2日报道,“光催化”领域权威人物、数次获诺贝尔奖提名的日本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藤岛昭已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上海理工大学。报道提到,藤岛昭也是“光触媒”的发现者。伴随着资金与经费不足等原因,日本国内学术研究环境逐渐恶化。报道称,与产业竞争力密切相关的研究领域,其顶尖学者“出走”中国,堪称是日本“智慧流失”的标志性事件。《每日新闻》提到,上海理工大学预计将围绕藤岛昭新建研究所。中日两国学术交流相关人士还透露称,新研究所的设立及运营费用目前正朝着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出资的方向开展准备工作,资金规模预计将为数十亿日元(折合数亿人民币)左右。 据上海理工大学官网8月31日消息,藤岛昭教授及其团队聘任仪式于30日举行。仪式上,藤岛昭院士表示,非常感谢上海理工大学的接纳,使自己及其团队有幸成为上海理工大学大家庭的光荣一员。他将带领团队尽快熟悉新的环境,与学校相关科研人员一起在光催化相关研究领域及产业发展做出好的成果。 上海理工大学校长丁晓东在仪式上表示,为更好支持藤岛昭院士团队的发展,为相关研究工作搭建平台,学校依托新组建成立的材料与化学学院,计划成立相关的光电材料和光催化方面国际性的研究院,并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 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藤岛昭此前曾在央视《开讲啦》节目中登台,与中国观众分享光催化的应用知识。他提到,如中国国家大剧院所使用的光催化自洁玻璃可以让其表面永远保持清洁、透明的光催化涂层则可以使镜子不产生雾气、甚至光催化还可以用在空调过滤器中来分解甲醛等有害气体。而光催化最新的应用竟然是用于疾病治疗,并且藤岛昭研发的光催化捕蚊器更是已经在疟疾肆虐的地区开始使用。 公开资料显示,藤岛昭生于1942年。1967年,进入东京大学的藤岛昭因为与导师本多健一共同发现了二氧化钛单晶表面在紫外光照射下水的光分解现象,即“本多-藤岛效应”(Honda-Fujishima Effect),开创了光催化研究的新篇章。1971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1986年任东京大学工学部教授。2003年,藤岛昭从东京大学退休,担任神奈川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席一职,同年他还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9年,他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10年至2018年3月,藤岛昭担任东京理科大学校长。 《每日新闻》称,多年以来,藤岛昭一直致力于培养各国留学生。在与中国持续交流的40年间,藤岛昭培育了38名中国留学生,其中3位已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流方面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因此荣获2019年度的中国政府友谊奖。 “科研经费不足”一直是近年困扰日本研究者的问题。2004年,日本大学的法人化改革导致日本国立大学直接从政府财政获得的经费大大减少,这导致了日本大学的部分研究项目出现了不确定性,而青年学者则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近年,日本青年学者来华搞研究已屡见不鲜,而各研究领域中顶尖学者到中国大学来开展研究事业却较为少见。正如日媒所说,此次藤岛昭携其研究团队全职加盟中国大学,堪称中日两国学术界里的标志性事件。 此外,中国大学在理工科方面实力“突飞猛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发展趋势,日媒也十分关注这一动向。8月15日,日本《现代商业》杂志就曾发表标题为《中国大学在“工科专业排行榜”上突飞猛进,超越已退出制造领域的美国》的专栏文章。 文章援引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和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表的最新世界大学排名数据,认为在各种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大学排名大幅提升令人刮目相看。以前,美国大学经常占据各项排行榜的榜首,而现如今中国大学已能和美国大学并驾齐驱。而具体到一些理工科专业的大学排名来看,中国大学独占鳌头,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几乎没了踪影。 Source Cultivate 3 Chinese academicians! Japan’s “Father of Photocat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