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后的职场新风潮 年轻世代靠这招涨薪3万

「躺平」后的职场新风潮 年轻世代靠这招涨薪3万 世界新闻网 01/06/2023 随着新冠疫情改变了年轻世代对工作的态度,且就业市场持续紧俏,「躺平」(quiet quitting)一词去年在短影音平台TikTok上爆红,但除了这种留在职场消极上工的趋势外,近来年轻世代又出现「猛烈应征」(Rage-applying)新风潮,鼓吹大量求职谈判,以争取更好的薪资福利。 财星网站(Fortune)报导,TikTok创作者Redweez在12月初发布影片说:「这是你在求职上『猛烈应征』的征兆。我在工作上不爽,就疯狂应征了15个工作,我拿到了一份工作,让我加薪25,000美元,这里工作环境很好。所以,继续猛烈应征。事情会发生。」她在影片中补充说:「生气时保持猛烈应征,这种能量会把你推向远超过你当前工作的更广阔视野!#工作 #千禧世代 #工作生活。」 Redweez自称是有「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的加拿大千禧世代,在某家公司负责社群媒体行销工作。她的Tiktok帐号只有1,668名追踪者,但是这部影片却在网络上疯传,上线不到一个月已拥有近200万次观看次数。 「猛烈应征」一词是指人们因为厌倦了目前工作,而大量应征多个职缺。这种做法显然让感到职业倦怠(burnout)及不受赏识的劳工深感共鸣。 一位名叫Ana的用户对此回应:「猛烈应征,然后猛烈谈判,拿到的新工作让我薪水翻倍了。我好震惊。」另一位网友Heather说:「我没勒死同事,反而猛烈应征了一堆工作,然后薪水涨3万美元,新环境很舒适。做就对了。」 Redweez的影片在2023年初又引发第二波关注,许多人说今年「需要她这种能量」。 这股「猛烈应征」风潮主要在年轻人间流行。The Muse去年一项调查显示,Z世代每五个就有一个人在看新工作,约59%年轻千禧一代、41%中年千禧一代(35至44岁)这么做,更资深的X世代约33%寻觅新职位,到了婴儿潮世代,该比重只剩下23%。 即使是经济衰退乌云密布,许多劳工仍选择辞职,或至少计划今年走人或换新工作。考虑到今年将近一半的劳工想要加薪或升职,他们为此怒投履历,便不足为奇了。 Source 拿个职业证照要多久? 佛州要658天 乔州需472天 世界新闻网 01/03/2023 数百万从事中低收入工作的美国人,如理发师、景观承包商、室内设计师等,需要获得政府许可,又称为职业证照,才能工作。取得证照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培训、一次或多次考试、并投资高额费用等。支持者称这些证照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或不良服务的侵害。然而,根据司法平等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Justice, …

奔驰首席执行官警告:汽车业面临保护主义升高威胁

奔驰首席执行官警告:汽车业面临保护主义升高威胁 世界新闻网 01/06/2023 奔驰(Mercedes-Benz)首席执行官卡伦纽斯(Ola Källenius)警告,在全球供应链远比以前更加跨国集成之际,汽车业正面临全面的保护主义威胁。克莱斯勒母公司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塔瓦瑞斯(Carlos Tavares)表示,为免地缘政治紧张升高带来冲击,正寻求在中国采行「轻资产」策略。 卡伦纽斯告诉英国金融时报(FT)说:「在政治上,过去三、四、五年来朝保护主义发展的趋势,是企业将必须因应的议题。」 近来车用芯片短缺、以及美国管制对中国出口部分芯片,已使车厂区域化部分零组件来源,但卡伦纽斯认为此举有其极限,「有人相信我们能回到在自己地区完全自给自足的世界…这不是复杂精密产业的运作之道」,他说,要生产一台奔驰车基本上会涉及五大洲。 电动车供应商Forvia估算,中国厂商打造电动车的成本,比欧洲车厂低了1万欧元(约1万0618美元),将使欧洲车厂在本国市场也面临压力。 此外,奔驰5日在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灀宣布,未来四年将在北美、欧洲及中国兴建1万座充电站,成为单一车厂布建的第二大充电网,仅次于特斯拉,成本预估将近30亿欧元,将由特斯拉和各地合作伙伴对半分摊。 奔驰说,今年从美国和加拿大开始兴建充电站,预估到2027年时,北美充电网将共有超过400个枢纽,提供2500个充电站,这项服务将允许奔驰的客户预订充电空间,也会开放给采用兼容技术的其他车厂驾驶使用。 汽车制造商为了说服民众改开电动车,推出电动车的公共充电站是一大重点。卡伦纽斯说,奔驰的野心是提供客户「多一层方便」,例如预定充电站的机会,或者更高的充电效率。 然而,近来电动车成本上扬,也让车厂头痛不已。Stellantis首席执行官塔瓦瑞斯说,「如果我们不优化我们的成本结果,就无法吸收额外的电动化成本」,导致电动车价格居高不下,市场萎缩,「如果市场萎缩,我们就不需要这么多任务厂,就得做出一些不受欢迎的决定」。 他也说,Stellantis还在考虑是否要完全停止在中国大陆生产汽车,Stellantis仍在和标致与雪铁龙的中国大陆合作伙伴会谈,因为维持在中国大陆的「重资产」策略,在地缘政治紧张升高时,会是一大风险,Stellantis对于在中国大陆销售的品牌,最后可能采行「轻资产」策略。 Source 中国产特斯拉大降价 Model 3比在美买便宜近45% 世界新闻网 01/05/2023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经媒体「财联社」报导,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特斯拉中国国产车型全系列降价,Model 3起售价人民币22.99万元(约3.36万美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约3.8万美元)。北京当局结束长达10多年来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迫使特斯拉在内的车厂扩大提供打折优惠以维持销量,此时正值这个全球最大车市需求放缓之际。 根据网上消息,中国国产Model 3由人民币26.59万元降到22.99万元,比起美国便宜30%。Model …

中国产特斯拉大降价 Model 3比在美买便宜近45%

中国产特斯拉大降价 Model 3比在美买便宜近45% 世界新闻网 01/05/2023 上海报业集团旗下财经媒体「财联社」报导,根据特斯拉中国官网,特斯拉中国国产车型全系列降价,Model 3起售价人民币22.99万元(约3.36万美元),Model Y起售价25.99万元(约3.8万美元)。北京当局结束长达10多年来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迫使特斯拉在内的车厂扩大提供打折优惠以维持销量,此时正值这个全球最大车市需求放缓之际。 根据网上消息,中国国产Model 3由人民币26.59万元降到22.99万元,比起美国便宜30%。Model Y起跳价则由去年10月的人民币28.89万元降到25.99万元,比起美国官网标示的6万5900美元起,足足便宜43%。 内装重新设计改款的Model S定价是人民币78.99万元起,而其Plaid版本,特斯拉迄今速度最快的量产车,卖人民币101万元。Model X定价是人民币87.99万元,Model X Plaid卖104万元。特斯拉说,今年第2季开始交车。 在万物齐涨的年代,中国国产Model 3近半年来售价却快速走低。财联社并未说明中国国产特斯拉此次大降价的原因为何。澎湃新闻则称,Model 3和Model Y在中国已创下历史最低价格。 特斯拉去年已降过价。不管是一般或高价市场,竞争都在升温,比亚迪、小鹏和蔚来电动车,加上保时捷和奔驰等国际品牌,都在冲刺销售。 根据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近日发布的中国市场预估销量显示,特斯拉去年12月交付了5万5796辆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为近五个月新低。此一数字不仅较去年11月大跌44%,也比前一年同期下降21%,原因是在需求疲软之际,特斯拉减少了产量并降低销售价格,以应对库存上升。 中新社报导,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2年全年交付逾71万辆车,年比增长48%,但12月的交车速度放缓,因设备升级和需求减弱使生产暂停。中国乘联会最近发布的2022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预判显示,特斯拉中国公司当月批发销量5万5796辆,创五个月新低,较11月大减44.4%,较去年同期也少21%。 总部在德州的特斯拉仍在中国车市电动车类的主导品牌。该公司2019年底开始在上海超级工厂组装本土生产的Model 3,年产能45万辆,2021年1月开始交付中国组装的Model …

申请研究经费 白人最吃得开 亚裔学者遭拒比率最高

申请研究经费 白人最吃得开 亚裔学者遭拒比率最高 世界新闻网 01/05/2023 最新研究指出,要向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NSF)申请研究经费,以白人学者最吃得开,非裔、拉美裔等非白人都比不上他们,尤以亚裔申请遭拒比率最高,2019年仅22.7%申请经费获准。 「纽约时报」4日报导,NSF是联邦机构,每年决定数十亿元经费,补贴美国进行的基础科学研究,包括生物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地球科学、数学及物理;对大学教授等学术人士,学术生涯要成功,NSF的经费补助经常是关键血脉。 亚裔科学家提案,获NSF经费补助的成功率,比起整体成功率,要低约20%;新研究指出,这种落差已持续20年,与常见说法,指亚裔主宰美国科学及工程领域有所冲突。这项研究2022年11月发表于eLife期刊。 以2019年例,NSF收到4万1024份提案申请补助,其中27.4%取得经费;那一年白人科学家的提案31.3%获得经费,亚裔的只有22.7%,拉美裔当年略高于平均值,29%取得补助,非裔26.5%,表现不若平均值。 加州劳伦斯利夫默国家实验室地球科学家陈怡芳(Christine Yifeng Chen,音译)担任这项研究主撰人,她表示少数族裔里有个刻板印象,说亚裔学术无敌,不会经历到挑战,研究成果指出并非如此。 陈怡芳承认,从NSF的公开报告无法取得充足的细节,以全面研究这些族裔差距;研究的作者群曾向NSF请求更精细的数据,但石沉大海。 许多大学等机构近些年也承认,研究方面有族裔不公。 纽时认为这一点通常不意味各机构蓄意歧视非白人。相形下,这种厚此薄彼是下意识及粗心,例如研究经费的审核人往往倾向于高看长春藤名校的研究员,胜过非裔学校的学者。 这个问题呼应「细胞」(Cell)期刊去年出版的评论,作者是旧金山加大生理学教授詹裕农(Yuh Nung Jan),文中指出亚裔科学界在生医研究,很少能在各自学域赢得首奖;詹裕农发现,美国生医界,亚裔科学家占二成以上,但各奖项得主838名,只有57人是亚裔,不到7%。 詹裕农同时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谈到陈怡芳等人的研究时指出,研究整体所得与他所见一致。 Source 拿个职业证照要多久? 佛州要658天 …

【硅谷 101】拼多多Temu: 出海美国的顶级市场营销案例 | 电商特辑(1)

硅谷 101 —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拼多多Temu: 出海美国的顶级市场营销案例 电商特辑(1) 2022年拼多多出海,手笔很大,几个月就把Temu砸成了美国最受欢迎的App。 Temu用首月10亿人民币、之后一年预期70亿人民币的市场营销费用,完成了前期的盲测,交上了一份还OK的成绩。但重要的是,盲测过后,Temu以及Temu的商家们将迎接更加激烈的挑战。在追求极致效率和极致低价策略之际,在中国能算清楚的账能否在欧美市场算得清楚?拼多多的成功能否被复制到美国? 我们通过拼多多过去几个月的市场营销漏斗,来拆解一下这个难得的顶级出海市场营销案例。 你会看到: 00:00 开篇: Temu 01:02 10亿美元营销费 02:54 Temu的市场营销漏斗 05:18 品牌意识 09:37 品牌兴趣 11:45 考虑、购买、留存 15:41 …

拿个职业证照要多久? 佛州要658天 乔州需472天

拿个职业证照要多久? 佛州要658天 乔州需472天 世界新闻网 01/03/2023 数百万从事中低收入工作的美国人,如理发师、景观承包商、室内设计师等,需要获得政府许可,又称为职业证照,才能工作。取得证照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培训、一次或多次考试、并投资高额费用等。支持者称这些证照保护消费者免受不安全或不良服务的侵害。然而,根据司法平等研究机构(Institute for Justice, IJ)最新的「工作许可:职业许可证负担的全美研究」(License to Work: A National Study of Burdens from Occupational Licensing)报告指出,许多证照并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反而给劳工、消费者以及整个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该报告通过了对全美5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102个低收入职业的各州许可要求进行分类及分析,发现全美从事这些工作的劳工,平均需要362天的教育,同样意指362天的经验损失、至少一次考试和295元的费用来取得证照。 路易斯安纳州要求的职业证照最多,102个职业中有77个需证照,而在夏威夷取得职业许可被认为是全美负担最繁重的,平均需时972天才能取得证照。乔治亚州在职业许可证发照方面,平均负担程度在全美排名第12位,平均需时472天,花费197元才能取得证照。佛州要658天。 而该组织所追踪的102个需要执照的低薪职业中,其中41个在乔州需要许可证照。 自2017年以来,适度的改革已经消除和减少了一些取得证照的障碍。各州在102个职业中添加了16个新许可证,但取消了26个,净减少10个。平均将近20%的许可要求变得较不繁琐,包括大幅减少强制教育和经验,平均天数减少了22天。 「通过废除或减少职业证照的要求,立法人员可为劳工在经济成功上铺平道路,」IJ的立法顾问福布斯(Meagan Forbes)在一份声明中说。 …

通膨更精打细算 外送平台消费习惯出现「这些改变」

通膨更精打细算 外送平台消费习惯出现「这些改变」 世界新闻网 12/30/2022 华尔街日报报导,随着美国通膨高涨促使消费者更加精打细算,民众虽持续花更多钱在DoorDash、Uber Eats等餐饮外送应用程序(App),但用户正在改变行为模式,例如改为自行到店内取货,以避免外送费,并且改订较便宜的餐点。 分析师和业界主管指出,美国消费者虽持续在DoorDash、Uber Eats等平台花更多钱,但这些平台的成长速度正在趋缓,用户的行为模式也在改变。DoorDash和Uber Eats囊括美国餐点外送市场的九成市占。 DoorDash财务长亚达卡说,「多数民众有预算考量」,外送仍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只是调整行为模式,部分消费者改为订购速食,而非昂贵的餐厅,也有人减少订购的餐点数量。餐厅主管也说,部分客户为了不必付外送费,自行取餐的次数增加。 餐饮外送App使用量在新冠疫情期间大增,让DoorDash和Uber Eats的营收成长迭创纪录,但如今成长持续降温。市调机构YipitData数据显示,DoorDash、Uber Eats及Grubhub在10月、11月的订单量平均年比成长5%,为新冠疫情以来增幅最小的两个月;这段期间的用户支出总额则年增9%,增幅也是两年多来最小。全美第三大餐点外送平台Grubhub的订单和用户支出,甚至已持续下滑。 多数分析师预测DoorDash与Uber Eats将持续成长,但Gordon Haskett研究顾问公司分析师莫林斯指出,DoorDash的网站流量本季以来下降,显示订单量降幅将比其他分析师的预期还大,「他们有点被总经压力摆布,特别是低收入的消费者」。 DoorDash和Uber Eats正在美国市场通过会员计划的假期优惠,包含餐点和外送费的折扣,吸引更多用户使用。Uber也让用户以五折优惠,赠送年度会员给朋友。订户通常会花更多钱,更频繁下单,为这些App带来营收。 外送平台业者表示,愈来愈多精打细算的消费者为了省钱而成为订户。Uber Eats表示,12月来有四成订单来自订户,高于去年同期的27%。 Source 你家有吗?上万幼儿奶瓶、水杯「有铅中毒风险」召回 世界新闻网 11/28/2022 联邦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U.S. …

谷歌也快撑不住?1.1万人恐沦裁员目标 员工深感焦虑

谷歌也快撑不住?1.1万人恐沦裁员目标 员工深感焦虑 世界新闻网 12/29/2022 纽约时报28日报导,谷歌(Google)与其他几家大型科技企业不同,截至目前为止并没有大规模裁员,虽然今年营利上看数百亿元,但如今还是必须面临成长趋缓的现实,某些员工对于工作恐怕不保而感到焦虑。 纽约时报报导,位于瑞士的谷歌员工本月稍早联名致函总公司人事部副总监,对于谷歌使用新的员工评鉴制度做为裁撤人力考量提出质疑。五名员工与一名员工代表在信中写道,名称为「谷歌检讨与发展」(Googler Reviews and Development)的评鉴制度,设计方式则让员工容易得到负面评分,约有6%评鉴分数最低的人力恐将沦为裁员目标,换算起来大约1万1000人;某些经理受到上级频频施压,被迫必须根据评鉴制度限缩工作团队人数。 报导指出,14名现任与前任谷歌员工匿名受访时指出,这封信函反映了谷歌员工越来越不安的心情,因为近来谷歌管理阶层的多项决策,已经透露出大量裁员恐怕势在必行。在2023年计划会议里,谷歌为了节省预算开销,已决定关闭一家规模较小的办公室、取消一项内容审查计划等。 谷歌员工受访时说,谷歌今年7月开始采行新计划,具体措施包括简化程序、取消繁琐手续、提高效率等,多次预算讨论的结果,某些团队明年已经无法加聘人手。脸书(Facebook)与Instagram母公司Meta上个月裁员1万1000人,大约13%人力,亚马逊(Amazon)正开始裁员1万人,大约等于3%员工,这些消息都让谷歌员工的危机意识逐渐升高。 受到数字广告市场表现下跌影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今年10月报告指出,第三季营利为139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27%。 艾维克顾问公司(Evercore ISI)分析师马赫尼(Mark Mahaney)表示,谷歌与其他几家大型科技公司不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大幅裁员,但投资人越来越积极要求谷歌必须「保护」丰厚获利。他指出,最明显的手段就是降低成本,并且缩减员工人数。 马赫尼说,在目前的经济状况底下,谷歌母公司过去三季竟然招聘3万员工,作法「有点奇怪」。截至今年9月底为止,Alphabet旗下员工总计有18万6779名员工。 纽约时报指出,最近几个月,谷歌开始注意成本问题,7月推出旨在简化运作的计划,紧接着某些方案便遭取消,包括Pixelbook笔记型电脑计划、Stadia云端游戏平台等,并且删减Area 120内部孵化器计划经费。 根据纽约时报取得录音档,一名谷歌人事部门代表日前在开会时对一名员工表示,谷歌明年将检讨大规模裁员的可行性,这个决策来自Alphabet首席执行官皮查伊(Sundar Pichai)。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

高盛CEO警告员工下月宣布裁员 传多达4千人恐丢饭碗

高盛CEO警告员工下月宣布裁员 传多达4千人恐丢饭碗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高盛集团首席执行官苏德巍(David Solomon)在给予员工的传统年终消息中表示,公司正投入新一轮裁员,将在近几周内公布。另一方面,华尔街多家大型银行也传出将大砍奖金的消息。 彭博资讯报导,苏德巍表示:「我们正在仔细评估,虽然仍在进行讨论,但预期将在1月上半月削减人力。」「有许多因素影响事业情势,包括正在减缓经济活动的紧缩货币环境。对我们领导团队来说,重点是让公司为度过这些逆风因素做准备。」 知情人士本月稍早表示,高盛寻求裁员多达8%,或相当于多达4,000人,以限缩获利和营收下滑的情况。管理层已经要求厘清可能的削减成本目标,还没决定最后的裁员人数。 高盛发言人不愿对上述消息置评。 苏德巍在给员工的消息中说:「我们必须审慎行事、睿智地管理我们的资源。」 高盛年度营收可望达480亿美元,是历来表现第二佳,仅次于去年的纪录。然而,花大钱进军消费金融业务、随后又撤出,再加上技术支出与集成营运,导致今年成本失血。 高盛主管曾说,该银行员工人数从2018年底以来已膨胀34%,今年第3季已超过49,000人。 另据华尔街日报报导,知情人士透露,为因应交易数量锐减,华尔街银行正大幅削减奖金总额,包括高盛将大砍多达四成奖金。知情人士说,摩根大通、美银、花旗集团和Jefferies金融集团等银行的主管都正在推动计划,将奖金总额削减约30%。 根据Dealogic的数据,来自为交易提供咨询顾问、股票发行与债券承销的手续费收入较去年下滑逾40%,等同损失逾500亿美元营收,是有纪录以来最大年度下滑金额,甚至比金融危机时期还糟。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布鲁姆的最新研究发现,美国现在约30%的有薪工作日是在家中完成的,只有疫情第一年时的一半,但这个比例在2023年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保持不变。 …

加薪低于通膨就考虑离职 从印度到越南工资将加速成长

加薪低于通膨就考虑离职 从印度到越南工资将加速成长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近期研究显示,亚洲劳工有望在2023年获得大幅加薪,此时通膨维持在高档、劳工短缺,使得资方调高薪资的压力提升。另一份新加坡调查显示,受访调的78%劳工表示,如果加薪幅度低于通膨率,明年愿意考虑换工作。 日经新闻报导,从印度到越南,雇主被迫让薪酬方案更优渥,否则就会面临人才流失给竞争同业的风险。随着今年生活成本飙高,预期工资的调升幅度也有望超过2023年的通膨率预估值,带来实质收入正成长。 根据在纽约证交所挂牌的服务业者怡安集团(Aon)的数据,以各国明年各产业加薪幅度中位数而言,印尼的加薪幅度预料为6.8%、马来西亚为5.1%、菲律宾为6%、新加坡为4.7%、泰国为5.1%,越南为7.9%,而且几乎所有加薪幅度都超过2022年的幅度,其中仅马来西亚是持平。 这些数字来自怡安本月所发布、针对东南亚国协国家逾700间公司的薪资调整与员工流动率进行调查的结果。结果显示,虽然通膨是东南亚国家调整薪资的主因之一,但人力市场的供需也是影响因素,今年高离职率让雇主面临必须提高薪资以求才和留才的压力。 怡安东南亚人资部门主管乔拉表示:「企业必须依他们当前薪资水准的竞争力,来界定2023年的加薪路径。虽然企业依据不同员工类别与工作性质来定义薪资是重要的,但组织在重新思考薪资原则时必须维持灵活思维。」 美世顾问公司(Mercer)上月的总薪酬调查也显示企业明年将加薪的迹象,在整个亚太市场,企业预料明年整体薪资平均成长4.8%,较2022年的4.6%幅度略微上升。 不过,美世的调查也显示各国差异,预料印度明年加薪幅度最高,达9.1%,相形下,日本最低,为2.2%。不过,这两个数字分别比今年8.79%与2.14%的加薪幅度来得高。 中国大陆是预料明年加薪幅度不如今年的唯一市场,预期明年薪资调升5.38%,略低于今年的5.4%,反映这个亚洲最大经济体成长展望疲弱;香港薪资预料明年调高3.71%,高于今年的3.55%。 另外,人资业者Robert Walters 9月在新加坡进行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劳工认为,如果明年度加薪幅度比通膨率还低,会考虑换工作。不过,该公司驻星国主管苏嘉纳尼表示:「对于许多求职者来说,金钱不再是进行职业选择的唯一因素,我们观察到当员工感到精疲力尽,或者因不再学习而感到无聊时,会促使他们寻求其他机会。」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

2023美就业市场大预测:这些行业远距工作不退烧

2023美就业市场大预测:这些行业远距工作不退烧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美国就业市场过去三年暴落又暴起。2020年初疫情严峻时,失业巨浪突然席卷各行各业,2021却又迅速复苏,到2022年过热得触动联准会(Fed)祭出史上最猛的一波升息循环。那么,2023年又会是什么景况? 巴隆周刊(Barron’s)报导,明年美国就业市场笼罩一片迷雾,因为经济前景充满着不确定性。高盛预期美国可望有惊无险避开经济衰退;彭博资讯的衰退或然率模型却显示,明年10月前展开景气下滑的几率高达100%。 ZipRecruiter则认为,2023年最可能的结果是经济「软着陆」,或根本「不会着陆」,进而推论未来一年美国就业市场可望呈现下列五种发展: 1. 通膨缓步下滑趋势确立 基于劳力供不应求问题未解决,Fed料将把政策利率持稳在5%-5.25%附近,但不至于太「鹰」,以免掀起金融市场动荡或大幅推升失业率。 2. 劳工实质薪资将呈正成长 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7.1%,平均时薪年增幅则只有5.1%,亦即2022年工资成长赶不上通膨、削弱消费者购买力。但这标题CPI数据主要反映年初情况,近来通膨加速降温已使过去五个月的实质薪资成长转正,这股趋势可望延续到明年底,助长产品与服务需求劲增,因此餐厅、饭店、沙龙、健身房等行业的招聘需求有撑。 3. 就业成长会减速 不致逆转 随着连番升息抑制投资,和更多行业就业人数重返疫前水准,2023年美国非农就业平均每月添加人数可能从2021年的平均56.2万人、2022年的平均38万人左右,大幅趋缓至10万至15万人——这种成长步调可望后继有力,且无助长通膨之虞。 4. 薪酬与生产力更密切连动 「薪资透明法」将促使企业对不同职务设置明确的薪级,并言明从基层升上顶层所需达成的年资、技能或生产力目标。此法也鼓励企业分析、解决同工不同酬问题,并依循关键绩效指针(KPI)决定薪酬。劳工薪酬将更与客观标准链接,促成更公平、透明的薪酬政策,以奖励生产力提升的员工。 5.「远距工作」在某些行业将持续蔚为潮流 ZipRecruiter研究显示,远距工作在不同产业的发展前景不一。在载运乘客、食品制造等产业永远不可行;在中小学教育等领域,只能充当疫情紧急措施,疫后就会恢复常态;在艺文、娱乐等行业,疫情期间盛行但之后成长停滞不前;在科技、法律、政府和医疗保健等深具远距工作潜力的行业,则持续在成长中。 ZipRecruiter指出,就第四类最适合远距工作的行业而言,远距模式占职缺比率仍在攀升,预料2023年会持续成长,即使就业市场减弱也不会逆转这股潮流。那是因为远距工作不只是在劳动市场紧绷时提供的一项员工福利,也因为这种安排能提高生产力、效率和招聘利益,以致变成企业愈来愈欣然接受的一种安排。 Source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

纽时评选 纽约「十佳新餐厅」出炉

麦当劳德州「全自动点送餐」实验店 百万人恐将失业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每年年底,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都会发布本年度纽约市十佳新餐厅及最佳菜肴,位于布碌仑(布鲁克林)威廉斯堡(Williamsburg)的粤式融合菜Bonnie’s,以及位于曼哈顿东村的吉乃(Yoshino)日本餐厅,入选十佳新餐厅,位于曼哈顿下东城越南餐馆「西贡社交」(Saigon Social)的蒸糯米糕,则被评为年度七大菜肴之一。 与往年一样,榜单由知名美食名家维尔士(Pete Wells)评选, 经营融合及创新粤菜的Bonnie’s,是唯一上榜的中餐厅。Bonnie’s的主厨伍Calvin在布碌仑土生土长,母亲为中国移民,餐馆也以母亲的名字命名。维尔士表示,麦当劳叉烧肋排堡,配豆腐的中式意大利面都是人气菜肴。 被网友誉为「日料界的天花板」、曼哈顿东村的吉乃寿司,在此次评选中则位列榜首,维尔士表示,纽约是日本以外品尝寿司的重镇,主厨Tadashi Yoshida从日本名古屋的名店转战纽约,将法式菜肴融合前菜,后半段的寿司则回归日式传统手艺,客人在这家餐馆能从头享受到尾,享受主厨特制的套餐所带来的亲密感觉。 在2021年,在东村及法拉盛拥有两家分店、主打江南菜的「浙里」以及曼哈顿中城的韩式烤肉店Yoon Haeundae Galbi,被评为纽约市十佳新餐厅。位于皇后区新鲜草原(Fresh Meadows)北京楼饭店(Pecking House)的辣子鸡,则被评为年度十佳菜肴之一,被誉为「疫情期间的美食救星」。 Source 你家有吗?上万幼儿奶瓶、水杯「有铅中毒风险」召回 世界新闻网 11/28/2022 联邦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U.S. Consumer Product …

把钱花在刀口上 专家建议明年别买这5样资产

把钱花在刀口上 专家建议明年别买这5样资产 世界新闻网 12/28/2022 经历混乱的2022年后,投资人正纷纷放眼2023年,MarketWatch专家指出,在通膨高涨之际,消费者已慢慢缩减支出,对投资人来说,若想省下资金,最好别买以下五样资产: 特殊目的并购公司(SPAC) MarketWatch专栏作家Nathan Vardi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投资人涌向通过并购挂牌上市的SPAC。根据SPAC Insider,2021年共有613件SPAC并购案,多于2020年的248件。SPAC是让未上市公司挂牌的工具,未上市公司在和空壳公司合并上市,理论上能加快筹资速度并且减轻监管负担,但美国证管会(SEC)今年4月警告,所谓的SPAC好处其实未必真的能带来嘉惠。 最近的研究显示,从2015年以来,买进SPAC的投资人平均会在并购的一年后亏损37%,今年来SPAC与新发行指数型基金(ETF)已下滑12%。 Nathan Vardi认为,SPAC热潮会破灭,也能预测的到,因此最好别碰SPAC。 加密货币 MarketWatch专栏作家Beth Pinsker指出,明年别投资加密货币的理由有两个,但都和过去一年来多数加密货币价格暴跌无关。首先,加密货币没有长期的市场理论支撑,买加密货币比较像是在投机、而非投资,这看起来有点像在玩文本游戏,但若观察过去的财务规划,用投资来测试自己风险容忍能力,加密货币满是风险。 Beth Pinsker说,这接着带出明年别投资加密货币的第二个理由:根本没有安全的存放之处。 若加密货币平台破产,没有联邦担保,个人也缺乏加密货币盗窃的防范途径,一切只能靠自己。 他认为,加密货币实在不是个停泊资金的好去处。 迷因股(meme stocks) Nathan Vardi指出,在新冠疫情期间掀起热潮的迷因股,多为商业模式陷入困顿的企业,例如游戏零售商GameStop、电影院连锁业者AMC,这个投资策略在超低利率助长的股市热潮中,还能奏效,但现在正处于利率居高不下的熊市。 他说,现在企业基本面重回主流,投资迷因股的岁月可能已经过去。 Meta …

特斯拉二手车价差好赚?现在反而跌更凶 冲击新车需求

特斯拉二手车价差好赚?现在反而跌更凶 冲击新车需求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最新数据显示,特斯拉二手车价格下跌的速度比其他车还快,且库存去化的时间也比较长,代表过去买新车再转售赚取价差的日子已不再。这可能威胁特斯拉的新车需求,使新车售价变得更低。 路透报导,11月特斯拉二手车平均价格为5万5754美元,较7月站上的6万7297美元高峰下跌17%。Edmunds数据显示,整体的二手车价格仅跌了4%。特斯拉二手车11 月在经销商的库存周转天数为50天,也比所有二手车的38天高。 此前,随着各界对电动车的接受度大增,加上俄乌战争引发汽油价格上涨,提振了特斯拉电动车的需求。特斯拉调涨车价的速度比其他车更快,带动获利成长。部分买家利用特斯拉车抢手的市况,出售他们相对较新的电动车,并从中获利,接着再订购新车,这种情况推动了特斯拉的新车需求。 分析师指出,在8月待售的特斯拉二手车中,近三分之一是2022年款,反映买家当初买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转手给别人。Edmunds数据显示,相形下,其他品牌的二手车的占比仅5%。 汽车销售网站iSeeCars.com布洛尔(Karl Brauer)表示:「现在出售特斯拉车,没办法超过原先支付的价格,不再是过去两年大多数时候的情况。这将降低特斯拉新车的需求。」 软件工程师普罗菲特(Greg Profitt)去年以4.9万美元的价格,买了一辆Model Y,三个月后转手售出,赚了1.2万美元。他后来又买了一辆特斯拉,不过是折扣后的二手车。他说,「如今的经济情势有点让我不敢买新的」,而且他认为特斯拉近期为今年交车的Model Y与Model 3新车提供的7,500美元的折扣太少,难以维持需求。 Source 电动车充电居然比汽油车加油贵?有解决之道 世界新闻网 12/25/2022 俄乌战争爆发后,电价飙升使得在欧洲开电动车的成本大增,有时候甚至比传统汽油车还贵,这可能威胁欧洲汽车电动化的转型。但如果仅在住家或公司充电,少用费用较高的快速充电站,开电动车仍然比较便宜,想为环保尽心力的消贵者可以留意。 电动车成本增加 经济学家预计电价上涨将持续好几年,而一些国家逐步取消电动车的购车补贴,消费者可能因此失去换电动车的强大诱因,导致其销售减缓,威胁欧洲地区温室气体排放目标,也使欧洲车厂的电动化转型难以回本。 华尔街日报引述特斯拉车主在论坛上的发言报导,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今年来数度调涨在欧洲最大车市德国的充电价格,9月曾涨到每度电0.71欧元。依这个价格,特斯拉Model 3跑100英里,要充电18.46欧元。相较下,同级的本田Civic四门车行驶同样距离,加油只需支付18.31欧元。 …

纽时:退休族不愿再重返职场 缺工、通膨问题难解

纽时:退休族不愿再重返职场 缺工、通膨问题难解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纽约时报27日报导,2007年至2009年「经济大衰退」(Great Recession)期间,许多年龄较长的美国人为了多赚些钱纷纷延迟退休,但如今届满65岁以上民众却倾向于退休后便不再重返职场,对整体经济造成的影响便是缺工问题无法解决,导致雇主必须加薪争取员工,通膨居高不下,联准会恐将继续升息,美国经济面临衰退风险。 联准会主席鲍尔(Jerome Powell)上个月在记者会上指出,与2020年之前的状况相比,如今美国就业市场短缺大约350万人。缺工原因包括新冠疫情造成民众死亡、移工数量减少,但流失劳工最主要还是因为退休,人数将近200万人。 报导指出,联准会决策官员与经济学家越来越相信,退休族应该再也不会回到职场工作。 华府智库「布鲁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旗下经济智库「汉弥尔顿计划」(Hamilton Project)主任艾德尔柏格(Wendy Edelberg)表示:「我原本的乐观看法已经消退。现在我们看到的状况是,退休民众已经根据不必再工作而重新创建生活模式。」 疫情发生前,69岁宾州老师艾莉丝‧李柏曼(Alice Lieberman)打算再多任务作几年才退休,但疫情发生后学校采取实体与网络混合教学,由于转型过度期间遇到挑战,她在2021年暑假退休。差不多在同一时间,她的69岁丈夫霍华德‧李柏曼(Howard Lieberman)逐渐减少顾问工作,只要他也决定退休,夫妻俩便将出门露营旅行,闲余时间将投身义工。 纽约时报报导,美国发生新冠疫情初期,数以百万计劳工暂离职场或失业,后来随着疫苗接种变得普遍、各式各样纷纷重启,许多劳工开始重返工作岗位,唯一例外便是年龄较长的劳工。 统计显示,65岁以上劳工当中,重启之后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就业状况,流失劳工高达90万。鲍尔在上个月的记者会上说,仅管工资走高、市场非常缺人,年龄较长的民众回到职场的意愿仍未提升,某些原因在于民众加快退休。 还能上班的劳工不愿回到职场,消费者持续花费,人手不足的雇主拼命希望加聘人手,以数十年来首度出现的加薪速度开出薪资条件,薪资快速成长则让联准会官员担心通膨难以控制。 纽约时报分析,与「经济大衰退」期间相比,某些战后婴儿潮(baby boomers)世代民众现在已经年过七旬。统计显示,年龄70岁至74岁民众当中,平均每10人只有2人仍在上班或正在找工作;55岁至64岁之间的民众,平均每10人则有6人以上有工作或正在谋职。 报导指出,通膨虽然让退休族消费能力打折,但社安金的生活成本调整,则有减轻压力的效果。李柏曼夫妻便说,若有需要以兼差形式打工,但估计应该不会真的派上用场。霍华德‧李柏曼说:「除非通膨变得完全失控,否则我觉得我们生活应该没问题。」 Source IT工程师哪里工资最高?美国仅排第二 驱动之家  …

年薪201万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疑离职

年薪201万 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疑离职 中国新闻组 12/27/2022 近日网上有消息传出,曾以「天才少年」身分加入华为、年薪高达201万元的稚晖君被爆离职,据传他将创业;社交平台知乎已上线「如何看待稚晖君离开华为」的问题,其中援引华为心声社区消息称,目前华为内部已经搜不到稚晖君的工号。稚晖君为何离职成话题,有网友表示「只有薪水是留不住天才野心的」。 市界观察报导,据知乎上一位自称「菊厂知情人」的匿名用户透露,稚晖君当初选择加入华为,就是因为华为能够容纳他全部的技术栈。稚晖君所在部门的绩效表现非常好,近几次绩效是全A,内网荣誉墙可以看到稚晖君入职华为后获得了包括总裁奖、明日之星、金牌团队等不少奖项,「肯定不是因为业务原因离职的」。 据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稚晖君此前一直在上海升腾部门做研发,对于他的请辞,华为多次挽留,但由于最近几年华为发展举步维艰,各方面限制太多,计算产品线今年人事变化很大,这可能是导致稚晖君离职的原因之一。华为内部心声社区也有帖子称,稚晖君投身机器人创业项目,并已获得天使轮投资。 据报导,当年稚晖君入职华为时在科技行业内引起极大关注,他是科技圈的明星,2018年从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加入OPPO;2020年11月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负责华为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年薪高达201万元,是华为天才少年中的最高档;稚晖君在B站上也拥有227万粉丝,曾获得2021年百大UP主称号。 Source 港媒:去年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回中国 世界新闻网 12/26/2022 亚洲周刊25日报导,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报告,美国1400名华裔科学家返华,全因美国司法部调查造成寒蝉效应,质疑他们对美国的忠诚甚至怀疑他们泄露国家机密,不少华裔教授被诬告起诉。 报告显示,2021年至少有1400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科研机构,回到中国进行研究工作。最多的是数学家与物理学家,共639人;生命科学专家,478人;工程学与电脑专家,298人。 过去20年里,中国变得富裕,科学研究中心的地位日渐提升,越来越多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科学家回国。过去10年,中国一直招募顶级研究人员,但大多数人都选择留在美国。然而从2020年开始,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急升。一方面与新冠疫情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川普时代美国司法部的「中国行动计划」,声称要保卫美国科技领先的国家安全,针对华裔学者的刑事案件增加;到了拜登时代,这种刑事调查仍然存在。 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中国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裕,科研实力迅猛增长,吸引了大量科研精英。 随着自费留学生增加,中国成为美国国际学生的最大来源国。在截至2018至2019学年的前10年里,人数从15万攀升至37万。疫情暴发前,中国学生占美国海外留学生人数的35%,贡献159亿美元的学费。 美政府的政策对华裔学者群体造成巨大的寒蝉效应,并影响美国科研的整体水准。由于拜登政府仅仅是暂停而非结束该计划,加上美国国内政治氛围恶化,对华裔群体的伤害仍将挥之不去。 目前正在中国C9联盟高校任职的一位副教授曾在美国完成了博士项目,回中国任教。他表示,最终寻求的还是一片最能够让自己的研究自由生长的沃土,而哪里能够提供最优条件,哪里便是最优选项。另一位曾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工作的青年科学家指出,中国近年来兴起许多新兴高校及科研机构,都有巨大的人才缺口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大批留美青年科学家「归巢」。 Source 颜宁发文谈父母感染新冠 再透露回国原因 … 澎湃新闻 12/19/2022 …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科技业裁员潮 不影响远距工作模式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去年此时,新冠疫情让许多上班族改为远距工作,湾区办公大楼人去楼空似乎很合理。不过,湾区企业和全国性调查发现,上班族每周有数日到办公室上班的情况愈来愈普遍,这一趋势可能持续到2023年。 过去六个月,许多出于必要而实施远距工作政策的企业,已经开始适应每周两到三天在办公室工作的节奏。这个节奏可能具有长期性,因为过去供不应求的就业市场让一些管理人员不敢强迫雇员回办公室上班,以免他们跳槽。然而,科技业最近大量裁员,已让企业降低这种忧虑。 不过,专家认为,目前的裁员潮并不代表远距工作模式即将结束。 史丹福大学研究远距工作趋势的史丹福大学经济学教授布鲁姆(Nicholas Bloom)表示,湾区许多上班族2023年会继续维持远距工作模式,企业裁员活动在上半年也会继续进行。他说:「职场工作模式在过去六个月里一直保持稳定。」 布鲁姆的最新研究发现,美国现在约30%的有薪工作日是在家中完成的,只有疫情第一年时的一半,但这个比例在2023年和可预见的未来可能保持不变。 布鲁姆指出,疫情初期,许多企业的混合工作方式可以让员工选择何时进办公室、何时在家工作。但是,这个方式产生许多问题,包括办公室员工很难通过视频或电话与在家工作的同事进行协作。 布鲁姆说,上班族现在通常会在周二到周四出现在办公室,很难因为不想进就不进,因为如果不出现,就会影响其他员工。 旧金山软件开发商Envoy是一家正在逐渐增加员工办公室工作日数的公司。首席执行官加迪亚(Larry Gadea)表示,他们已经试行过让员工自选进办公室的日子,但现在计划要求员工从明年1月起周二到周四进办公室。 加迪亚说:「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我的确认为,企业比较有信心做出艰难的决定。」 不过,布鲁姆的研究发现,如果把雇员对远距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化,大致是在根据生活成本加薪的基础上再加薪8%,才愿意回到办公室上班。然而,许多公司宁愿给员工更多的工作灵活性,也不愿意提供这么高的加薪幅度,而且,让员工在家工作还可减少对昂贵办公室的需求。 布鲁姆说:「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只有能让企业赚钱的事才有办法生存下去。」 Source IT工程师哪里工资最高?美国仅排第二 驱动之家  12/17/2022 放眼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IT 工程师几乎都是高收入群体,那么哪些国家的 …

美制裁效应 中国芯片黑市价暴涨500倍

美制裁效应 中国芯片黑市价暴涨500倍 世界新闻网 12/27/2022 美国管制出口中国高端芯片(芯片)开始出现后遗症,由于高端芯片取得不易,不仅导致中国芯片黑市报价暴涨500倍,也使得芯片走私日益猖獗,严重打乱市场行情。 美国先在10月上旬祭出管制措施,控管高端高速运算与GPU、CPU等芯片输入中国,超微、辉达等美企的高端芯片出口都受阻,虽然后续释出缓冲期限,但已凸显美方打压中国取得高端芯片的决心。 美国又在本月15日将35家中国实体纳入贸易黑名单,当中包含有「AI芯片第一股」之誉的寒武纪在内的21家AI芯片实体,不仅加大管控中国芯片业,更落实美国阻挠中国发展高端芯片的方向,明订任何机构若要提供美国技术给清单内实体,须先向美方申请极难取得的许可证。 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局长艾斯特维兹坦言,相关措施是严格限制中国「利用AI、先进电脑和其他强大商业化技术,进行军事现代化和侵害人权」的能力,这项工作将持续进行。 然而,面对美方严打高端芯片,中企开始采用变更设计等方式避开管制之际,由于高速运算应用是未来电子业必走的趋势,中国当地对高端芯片需求火热,使得当地黑市交易热络,报价更是暴增500倍,利润惊人,使得芯片走私日益猖獗。 相关效应已引起国际财经媒体关注,金融时报点出,不久前一位挺着大肚子的中国妇女在珠海与澳门边境遭到海关拦截,发现肚子里的不是胎儿,而是202颗芯片,以及九支手机。这也显示芯片借由走私进入中国相当猖獗。 在美国实施管制之前,中国一年约进口价值3500亿美元的芯片,平均每月500亿颗。 贸易量如此之大,加上美国的管制如此全面,意味着中国几乎无解。但过去曾遭到制裁的国家始终都有路可走,例如通过本国企业在海外子公司,或在海外成立空壳公司取得产品,再走私进入国内。 业界人士分析,美国试图阻止中国取得军事用途的高端芯片,但大部分军用芯片都是旧型芯片,汽车用的旧型芯片,也能用于飞机、无人机及飞弹。 因此,中国军方需要从海外进口的高端芯片,只占了军用芯片的一小部分而已。 Source 中国千亿美元挺芯片?中芯:没收到通知 一直有补贴 世界新闻网 12/15/2022 对于市场传闻中国官方将投资规模超千亿美元规模的资金扶持中国国内芯片业,据21世纪经济报导,中国芯片大厂中芯国际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回应称,「现在媒体都在传,但是我们公司没有收到具体的文档通知,我们一直有国家补贴的。」而另一家芯片厂芯源微投资者关系部门相关人士称,「一直是传闻,我们没有接到相关消息,不太确定这个消息的真伪。」 此前,市场有传闻称中国官方拟投资总规模1,430亿美元扶持中国国内芯片企业,主要用于鼓励中国企业购买本土半导体设备,提供20%采购成本补贴。该计划将持续5年,通过补贴和税收减免等形式,最快有望在2023年第1季实施。证券时报报导,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并未听闻,也有质疑可能是「炒冷饭」,炒作和汇总过往国家扶持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事项。 中美科技战仍在延烧,特别美国今年以来加大力道对陆半导体产业进行制裁。美国在8月通过并生效《2022芯片与科学法案》中,提出对半导体制造以及半导体设备厂商进行补贴,提供25%的先进制造业投资税收抵免,但接受投资税收抵免的企业不得在中国等地扩建半导体生产设备;另外,美国商务部产业和安全局(BIS)在10月7日修改出口管制条例,进一步限制中国获得先进计算芯片、开发和维护超级计算机以及制造先进工艺的能力。 Source 路透:中拟砸人民币1兆元扶持芯片业 与美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