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称中美若对等降低关税 可帮助抑制通胀 11/01/2021 美国财长耶伦说,美国希望中国履行在前总统特朗普任内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下的承诺,但可能会考虑最终以对等的方式降低一些关税。 据路透社报道,耶伦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关税往往会推高国内物价,提高消费者和企业的成本,比如铝和钢等原材料的成本,降低关税将产生“抑制通胀”的效果。 被问及调整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是否可能有助于缓解通胀压力时,耶伦表示,总体上是这样,但华盛顿也在等待中国履行在2020年2月生效的贸易协议中所做的承诺,增加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 “我们的贸易代表已表示,我们可能会考虑进一步降低关税,”她说。“我们希望看到中国履行他们在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做出的承诺,但保持稳定以及或许最终以对等的方式降低一些关税,可能是一个理想的结果。” 中国官员一再敦促拜登政府取消特朗普时期实施的关税。美国官员已经恢复了排除程序,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关税被取消,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考虑更广泛取消关税。 耶伦等一批美国官员认为,美国目前物价飙升是供应链瓶颈和能源价格上涨的结果,通胀应该在2022年下半年得到缓解。 美国和欧盟官员上周六宣布了一项协议,取消了对欧盟钢铁和铝的部分关税,并表示此举可能有助于缓解一些制造商面临的价格压力。 Source US-China relations: ‘reciprocal’ lowering of trade tariffs could ease inflation, Janet Yellen says US …
Tag: US-China Rivalry
中美值得为一个重要性不断降低的台湾而战吗? 来源:亚洲时报 10/30/2021 作者: 大卫·保罗·戈德曼 美国经济学家 自1972年理查德·尼克松访问北京以来,无限期搁置台湾地位问题一直是美中两国的默契。 但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像它表面看起来那么严重,因为作为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地区,台湾将在未来50年逐渐“消失”。 台湾地区现在的总生育率仅为每名女性生育一个孩子。台湾地区现有2300万人口,少于成都、重庆或上海等大陆大城市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推移,其人口数量减少的形势将削弱其相对价值。 西方评论员已经大肆炒作过中国的人口问题,其理由也很充分:根据目前的《联合国人口预测报告》统计,中国2020年的总生育率仅为1.69,中国将迅速老龄化,其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 而台湾地区的总生育率只有1.15,其人口问题更为严重。 联合国在其“中期变量”预测中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台湾地区的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80左右——即每100名工作者必须抚养80名老年人。这一数字几乎是中国同一预测数字的两倍。 诚然,台湾地区的人均收入高于大陆,但它未来的负担依然令人生畏。其人均GDP为33402美元,远高于中国平均水平,与中国高科技城市深圳的人均GDP大致相同。 台北的房价是该市平均工资的31倍,远高于中国西部高科技中心成都,那里的房价收入比约为20。 尽管如此,台海战争在未来几年仍然是一重大风险。如果华盛顿听从了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的建议驻军该岛,或采取其他步骤确立台湾的“主权”,那中国大陆很可能会夺取该岛。 太平洋司令部前司令约翰·斯塔夫里迪斯和埃利奥特·阿克曼在他们合著的小说《2034年》中描述了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两方互射核弹从而抹去了中美两国的一些城市,最后谁都没有获胜。 中国已经积攒了数百枚反舰和反卫星导弹,更不用说它还拥有高超音速滑翔飞行器,可以向世界任何地方投掷核武器。已故的安德鲁·马歇尔曾管理五角大楼的“净评估办公室”,我偶尔会去向他咨询一些问题。在2015年,他告诉我说中国的DF-21D导弹可以击沉任何一艘美国航母。 来算一下:假如美国承认台湾独立,或者开始驻军台湾。作为回应,中国派出了3万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6万名机械化步兵,同时压制台湾的老旧战机升空作战。 美国则动用航空母舰与中国军队交战。中国发射了几十枚DF-21D导弹摧毁了航母。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美中两国会互相轰炸对方的城市吗? 我在2020年出版的新书中评估了中美军事实力并得出结论:没人会在中国沿海发动战争,没有人会疯狂到这个程度。 但我在阅读了约翰•博尔顿、加里•施密特、迈克尔•马扎和丹•布卢门塔尔最近的建言后,我修正了自己的想法。确实有些大人物会疯狂到这个程度。总的来说,这些大人物就是把5万亿美元浪费在建设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人,他们本应该,比如说吧,把这些钱投向其他领域以保护美国及其设施免受高超音速导弹的攻击。 创作于14世纪的中国经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有句名言,这句话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共取得胜利,中国在这一时期内被军阀混战、乡村骚乱和外国入侵折磨得不像样子。 中国在此期间付出的生命代价是其二战时死亡人数的两到三倍。 中国共产党不会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至少没有彻底摊牌,它就不会让这种情况再次发生,它已经在台湾问题上划出了底线。 如果美中两国因台湾问题而使几千万本国公民丧命,未来的历史学家会在评论此事时联想到卡尔·马克思的那句至理名言,历史大事第一次发生时是悲剧,第二次发生时是闹剧。 …
中国就美撤销中国电信美洲公司牌照提出交涉 10/28/2021 针对美国撤销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运营牌照,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今天(28日)说,中国经贸团队已向美国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中国企业正当权益。 据中新网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相关提问时说,美国此举在缺乏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恶意打压中国企业,违背市场原则,破坏双方合作氛围,中国就此表示严重关切。 束珏婷敦促美国立即纠正错误做法,为在美投资经营的企业提供公平开放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26日投票决定,撤销中国电信美洲公司(China Telecom Americas)的在美业务的授权,理由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委员会指出,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是中国国营企业的美国分公司,是中国政府影响和控制的对象,非常可能被迫执行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 Source 美国吊销中国电信在美经营授权 限六天内停业 文 / 陈慧璋 10/26/2021 (早报讯)美国政府吊销中国电信国营公司在美的经营授权,并要求其在六天内停止业务。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周二(10月26日)宣布吊销和终止命令,吊销中国电信美洲公司(China Telecom Americas)在美国提供国内州际和国际通信服务的授权,要求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命令公布的六天内停止任何国内和国际通信服务。 联邦通信委员会说:“促进国家安全是委员会促进公共利益责任的一部分,今天的行动落实了保卫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免受潜在安全威胁的使命。” 委员会指出,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是中国国营企业的美国分公司,是中国政府利用、影响和控制的对象,非常可能被迫执行中国政府提出的要求。 委员会说,委员会将近20年前授权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国提供通信服务以来,与中国有关的国家安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及其母公司和中国政府有机会接触美国通信,可以让他们对美国从事间谍和其他有害活动,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国家安全和执法危险。 委员会并指出,中国电信美洲公司的行为以及向委员会和美国政府其他机构所做的陈述缺乏坦率、可信度和可靠性,削弱了委员会和美国政府其他机构要求通信公司所具备的基本信任水平,而且中国电信美洲公司故意违背了2007年与行政部份签署保证书(Letter of Assurances)的五项条款中的两项。委员会因此决定吊销中国电信美洲公司在美国经营电信业务的授权。 …
中国学者和美国前政要警告 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加剧冲突风险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10/26/2021 中国军方学者、退役少将姚云竹在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上,抨击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是一个消极的以零和逻辑推导出来的互动模式”,也令其他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也重申不认同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立场。 中国学者和美国前政要呼吁,避免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否则将加剧两国冲突风险,令其他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 中国军方学者、退役少将姚云竹前晚在北京香山论坛专家视频会上,抨击美国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是一个消极的以零和逻辑推导出来的互动模式”。 她指出,受竞争框架影响,双方都会担心合作产生的好处会对对方更有利,因此很难有合作意愿。“即使在符合双方共同利益、符合全球利益的问题上,中美也会倾向于各行其是,而不是协调合作。” 美国拜登政府提出对华关系“竞争、合作、对抗”三分法,但主张要确保两国之间的竞争是负责任的;北京则反对用“竞争”定义中美关系,也拒绝拜登政府提出的三分法,而是强调两国关系应为互利共赢。 姚云竹批评美国以“竞争”凝聚国内共识,刺激中国的民意向负面方向发展,导致政策选择余地缩小。“如果要采取任何合作的政策,都会不得不面对更多、更大的国内压力。” 她也指,中美的所谓战略竞争已引起很多国家紧张和忧虑,担心中美关系越紧张,其他国家同中美各自发展双边关系会越困难,“难道中美真的要逼得其他国家选边站吗?” 中美元首9月通话时,讨论了两国确保竞争不演变为冲突的责任,为日益加剧的中美博弈设下护栏。 姚云竹认为,相较于竞争,双方合作的状态和对合作的期待,会更有利于避免冲突、预防和管理危机,因此中国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Stapleton Roy)在同一场围绕“大国关系与亚太安全”的讨论中也提出:“如果我们任由战略竞争主导双边关系,这会造成巨大伤害,不仅损害两国利益,也会更广泛地损害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利益。” 芮效俭:任何大国都负有特殊责任 芮效俭在1991年至1995年担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在问答环节中,重申不认同以“竞争”定义中美关系的立场。芮效俭说,所有大国关系都会有竞争元素,但任何大国都负有特殊的责任,不应简单地掉入以“战略竞争”定义大国关系的模式。 中美关系目前正处于两国建交42年来的低谷。芮效俭不讳言,美国民众现在对中国有强烈敌对情绪,中国对美国所做的行为也让美国民众更易敌视中国,并倾向认为中国正与美国对抗,目标是把美国赶出西太平洋。 芮效俭认为,当前的局面双方都有责任,未来中美关系往哪个方向发展,取决于两国领导人,尤其是他们在管控分歧和构建共同利益上的技巧。 芮效俭说:“如果华盛顿和北京无法调和各自的利益和雄心,军事冲突的风险将加剧,资源会从经济发展转移至危险、昂贵的军备竞赛,也有可能导致核扩散,让东亚国家面对更大的选边站压力。” (记者是《联合早报》北京特派员) …
孟晚舟回华为上班了,但具体是上什么班呢? 文章来源: 直新闻 10/25/2021 孟晚舟返岗发言摘要: 回到公司,来到你们身边,看到你们的笑脸,听着你们的笑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又是那么的自然。 过去三年,虽然相隔万里,但我们同舟共济,真心从未走远。 过去三年,虽然昼夜颠倒,但我们勠力同心,情谊更加深厚。 过去三年,虽然举步维艰,但我们披荆斩棘,团队越战越勇。 没有一座高山不可逾越,没有一片汪洋不可飞渡,这就是我们不变的信念,谢谢大家的守候,也谢谢公司。 9月25日,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之后,孟晚舟乘坐中国政府包机抵达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根据防疫隔离政策的要求,目前已经过了21天隔离(9月26日~10月16日)。 孟晚舟回来后担任什么职务? 2019年12月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孟晚舟,他说,“正常历史长河中,磨难都会出来英雄。孟晚舟经历的磨难也会对她的意志产生很大的提升,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财富。孟晚舟回来还是做她的CFO,当然这个CFO意志更坚强了。” 根据华为官方网站显示,孟晚舟女士目前依然出任首席财务官的职务。 2019年2月,任正非在孟晚舟被捕后首次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他提到孟晚舟永生永世不可能做接班人,因为她没有技术背景。任正非说,孟晚舟被关起来以后,作为父亲很心疼,但是已经发生了,就安安心心去走法律道路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次的磨难应该对她来说也是人生难得的机会。虽然孟晚舟个人现在没有自由,但对公司的业务没有任何影响。” 任正非对女儿岗位的安排,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在最新的讲话中,任正非表示,华为要敞开胸怀,解放思想,敢于吸引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他认为,华为处在战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冲锋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不要过分强调专业,只要他足够优秀,愿拿着“手术刀”来参加“杀猪”、“挖煤”的商业化战斗。 父女团聚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今天(10月25日)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生日。 任正非生于1944年10月25日,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1987年,43岁的任正非和5个同伴集资2.1万元成立华为公司,利用两台万用表加一台示波器,在深圳的一个“烂棚棚”里起家创业。 30年后,华为公司由默默无闻的小作坊成长为通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2020年,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1419亿元人民币,占全年收入的15.9%。至此,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7200亿元。 有网友评论称:“与女儿团聚,应该是任正非最大的愿望。”“女儿终于回来了,女儿要上班了,任正非是最高兴的。”“孟晚舟选择今天回华为上班,是送给老爸最好的生日礼物!”“祝任总生日快乐!祝华为的明天更好!” Source 【视频】孟晚舟重回华为上班 10/25/2021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已重返华为上班。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天(25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身穿黑色套装的孟晚舟现身华为公司,她双手挥动,在场的华为员工不断欢呼。 …
【视频】孟晚舟重回华为上班 10/25/2021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已重返华为上班。 据第一财经报道,今天(25日)在网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身穿黑色套装的孟晚舟现身华为公司,她双手挥动,在场的华为员工不断欢呼。 华为内部员工透露,视频拍摄的地点是华为深圳坂田园区B1区。 其中一段视频显示孟晚舟在场表表感言。她说:“回到公司,来到你们身边,看到你们的笑脸,听着你们的笑声,那么熟悉,那么亲切,有时那么的自然。” 孟晚舟还说,过去三年,虽然相隔万里、昼夜颠倒、举步维艰,但大家同舟共济、勠力同心、披荆斩棘,团队越战越勇。 今天也是华为创始人、孟晚舟父亲任正非的77岁生日。 孟晚舟上月底和美国达成延迟起诉协议,成功获释回国。9月25日晚,她乘坐的中国政府包机从加拿大飞抵深圳宝安国际机场。 根据防疫隔离政策的要求,她应该已在10月16日完成21天隔离期。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 孟晚舟与两个迈克尔经历了什么? 文 …
华春莹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 10/24/2021 中国外交部官网“主要官员”栏目最新信息显示,华春莹已出任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分管新闻、礼宾以及翻译工作。 根据公开资料,今年51岁的华春莹,自1992年起,先后在中国外交部西欧司、驻新加坡大使馆、驻欧洲联盟使团、欧洲司等部门任职。 2012年,华春莹担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同时出任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也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建立以来的第五位女发言人。 2019年,她升任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至此番调整。 Source 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因公司发展需要,诚招美国和加拿大法律服务代理。 要求: 懂英语、或西班牙语、或法语。 能合法工作有社安号或工号。 无需改行, 可以兼职。 大学生和有销售经验优先考虑。 自雇生意公司发美国报税1099,加拿大T4A 有意了解详情, 请扫码加微信, 非诚勿扰! 华春莹:望美采取切实行动让“两个清单”清零 9/28/2021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今天(28日)说,希望美方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行动,让中方先前向美国提出的两份清单清零。 今年7月26日中美天津会谈期间,中方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一份是美方必须停止的错误言行“纠错”清单,另一份是中方关注的重点个案清单。两份清单都明确要求美方取消对孟的错误指控,尽快让她平安回国。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的信息,在今天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询问:“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昨天称,中美两国元首在9月上旬通电话时提到了孟晚舟。美对华政策没有变化,美不寻求冲突,而是和中国保持竞争关系。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回应称,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时,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主席明确就孟晚舟事件做工作,阐明中方立场,要求美方尽快妥善解决”。 …
明年起实施《家庭教育促进法》 中国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 来自 / 联合早报 | 文 / 杨丹旭 10/24/2021 “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正式把学生“减负”列入法律,明令禁止家长加重孩子学业负担。不过,“减负”新法的可执行性以及对教育症结治标不治本遭遇广泛质疑。受访学者指出,只有改革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焦虑中解放出来。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昨天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新法将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据中新社报道,该法律规定地方政府应加强监督管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畅通学校家庭沟通渠道,推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法律也要求父母合理安排未成年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他们的学习负担,并预防他们沉迷网络游戏。 此外,该法律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规定父母得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中国各地近年来掀起疯狂的“补习风”,许多家长支付昂贵的课外培训费,争取为孩子在决定人生前途的考试中获得优势。 教育“内卷”越演越烈后,中国官方今年7月提出“双减”政策,要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官方也对此前迅猛发展的校外培训行业踩急刹车,禁止私营机构提供课外辅导。 家长不配合学校减负措施 不过,“双减”政策让一些家长更焦虑,认为有资源的家庭能直接聘请昂贵的私人家教,最终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联合早报》指出,当前中国整体基础教育仍存在应试化、竞技化倾向,家长的焦虑与教育内卷化由此而生,很多家长担心不送孩子上培训班就会落后。 他说:“在强调横向比较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家长总希望孩子多学早学,也不理解学校为何不公布学生排名,并不配合学校的减负措施。” 此次把减轻青少年学业负担列入法律,相信是为呼应“双减”要求,包括让家长更配合为孩子减负。不过,新法律将如何落实,例如如何评判家长是否加重孩子学业负担、惩罚给孩子加作业的家长等,目前都不明朗。 新法律被不少网民视为“鼓励‘躺平’”。有担忧孩子前程的父母发愁,一味强调减负,未来的高考“岂不是成了拆盲盒”。也有家长质疑,不改变高考制度,限制家长和第二课堂,无法减轻教育压力。 熊丙奇认为,一些人把当前学生缺睡眠、重负担的责任推给家长,认为家长过于功利,但根本问题在于教育管理和评价体系。 他说,中国家长的择校焦虑、名校情结,源于义务教育不均衡,教育、学校被等级化。“在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同时,仍应进行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这才能把学生和家长从升学应试的焦虑中解放出来。” 不少网民也对家校共育的理念提出质疑,认为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时间被工作压缩,建议先解决“996”问题,再谈家校共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