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发文:没有巴基斯坦,塔利班不会成功
新浪军事
9/07/2021
据西班牙《先锋报》网站9月4日报道,巴基斯坦9月4日宣示了其作为塔利班在阿富汗的首选对话者的地位。身为塔利班在政治和军事上的主要依靠,巴基斯坦已将其情报机构负责人法伊兹·哈米德将军派往喀布尔。这是自8月15日阿富汗政权更迭以来到访该国的最高级别外国官员。前一天,巴基斯坦驻卡塔尔大使会见了塔利班政治办事处的一名成员。
在巴基斯坦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陪同下的法伊兹将军没有遮掩。他在阿富汗首都一家酒店对记者说:“我们来是为了让大使向我们通报最新情况。”
报道称,这名应塔利班领导委员会邀请来访的军方人士不愿透露他是否要与该组织的领导人会面。但据一名在场记者说,他在共同关心的问题中提到了安全以及经贸关系。
据报道,巴基斯坦政界和军方人士毫不掩饰他们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成功的满意。
另据美联社联合国9月2日报道,巴基斯坦正在敦促国际社会在塔利班接管政权后对阿富汗采取一种三管齐下的策略:迅速向面临饥荒的1400万民众提供援助、推动组建一个包容性的政府以及与塔利班合作打击该国境内的所有恐怖组织。
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穆尼尔·阿克拉姆2日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巴基斯坦政府对于国际社会未来应在阿富汗所扮演角色的愿景。他表示,巴基斯坦一直围绕上述三项优先事项的合作与地区国家以及更广泛的全球社会保持接触。
报道称,他强调,人道主义援助必须是重中之重,并表示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于阿富汗资产实施冻结是“极其无益”的,因为这将使塔利班无法获得美元或外汇来购买食品或进口石油。
阿克拉姆警告说:“阿富汗将会出现通货膨胀,物价将会进一步上涨,贫困率将会上升,之后将会出现难民危机,而这正是西方所害怕的。”
分析人士称,巴基斯坦对塔利班的影响力经常被人为夸大,对此阿克拉姆表示赞同。他认为,外界对他的国家的影响力“言过其实”。
此外,德国《时代》周报网站9月2日发表题为《密码是“战略纵深”》的文章,作者为哈斯南·卡齐姆,文章称,没有巴基斯坦,塔利班是不会成功的。巴基斯坦始终将塔利班视作针对宿敌印度的战略保障。
文章称,出于多个原因,巴基斯坦从一开始就与这个组织保持联系。首先,巴基斯坦将塔利班视作“伊斯兰教兄弟”。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成为南亚穆斯林的家园。和阿富汗一样,巴基斯坦也是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直到现在,许多地方还不时出现摩擦,甚至要求独立。伊斯兰堡认为,宗教是团结一切的黏合剂。
第二,巴基斯坦尤其害怕印度袭击东部。这两个拥核国家争端的焦点是克什米尔地区,它们都主张那是自己的领土,为此曾多次开战。巴基斯坦的军事领导层希望,如果这种通常是地区性的冲突再次发展为较大规模的战争,且印度坦克越过巴基斯坦的东部边界开进旁遮普省,他们的军队能退向西部。巴基斯坦的一些将军将阿富汗视作这种情形出现时的撤退区,并称其为“战略纵深”。这也是部分巴基斯坦军队和军事情报部门与塔利班保持良好关系的原因。
文章称,但与此同时,塔利班在阿富汗再度崛起也让伊斯兰堡情绪复杂。阿塔在军事上的成功,让巴基斯坦的塔利班势力幻想在巴基斯坦再次获得更大影响力。
Taliban-led Afghanistan joins China’s $60 billion CPEC project
Addressing a press conference in Kabul, Taliban spokesman Zabihullah Mujahid announced Afghanistan’s inclusion in the $60 billion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nd vowed to extend all kinds of cooperation in this regard.
9/06/2021
The Taliban’s press conference in Kabul on Monday has given China enough reason to celebrate and India ample reasons to worry.
Addressing a press conference in Kabul, Taliban spokesman Zabihullah Mujahid announced Afghanistan’s inclusion in the $60 billion China-Pakistan Economic Corridor and vowed to extend all kinds of cooperation in this regard.
Terming the project as useful for the whole of Asia, Zabihullah Mujahid announced that Afghanistan is determined to implement its part of the project.
The remarks come just days after Mujahid confirmed Taliban support for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 that seeks to link China with Africa, Asia and Europe through an enormous network of shipping ports, industrial parks, roads and railways lines.
The CPEC, one of the key components of Beijing’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s a bilateral project with a large network comprising roads, railway lines and pipelines spanning across 3,000 km that will smoothen trade between China, Pakist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Terming China as its most important partner, Mujahid said that the Taliban looked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Beijing to rebuild Afghanistan and exploit its rich copper deposits.
The two announcements come as a major setback for India, which was trying to rope Afghanistan into its International North-South Transit Corridor project that aims to connect the Mumbai port with Chabahar in Iran and further to the Caspian Sea.
While India has been adopting a wait-and-watch policy over Afghanistan, China has been lobbying with the Taliban to cooperate economically with the new power centre in the war-torn country.
Beijing also seems to be warming up to Iran. On Saturday, Chinese Foreign Minister Wang Yi called his Iranian counterpart Hossein Amir-Abdollahian during which the situation in Afghanistan was discussed.
According to Beijing’s handout of the call, as common neighbours of Afghanistan, China and Iran stressed the need to strengthen coordination to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peaceful reconstruction of Afghanistan.
Afghanistan in the 1950s: Back to the Future
Sixty years ago, life in Afghanistan was very different to the battleground it’s become in recent decades. America’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ountry was also very different as can be seen from a remarkable treasure trove of films, shot in the 1950s by American Glenn Foster, and his Afghan assistant Hajji Mehtabuddin.
Saeeda Mahmood, born and brought up in southern Afghanistan, explores and introduces the films.
As planned, the American military occupation of Afghanistan is coming to an end.
The pull-out has been criticized as a major defeat.
But was the 20-year war a complete failure?
For years, America’s military presence gave it an advantage over rivals in the region.
It also allowed civil and military contractors to make millions of dollars.
And the Long War opened a window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estimated to be worth billions.
So if the war was so lucrative, could we see another one?
Presenter: Sami Zeidan
Guests:
June Teufel Dreyer,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Miami and a specialist on Asia economy and security.
Hashmat Moslih, independent Afghan analyst. Hashmat has covered Afghanistan extensively and was one of the first journalists to have interviewed the Taliban after 9/11.
阿富汗老百姓为何选择塔利班,真相比你想像的更残酷
来源: 记者论坛
8/18/2021
塔利班又回来了。
美军一撤,他们扶植了20年的阿富汗政府军立刻如鸟兽散。
无数新闻工作者发现,平时可以跑得很快,但现在,连他们的报道发出来的速度,都跟不上塔利班推进的速度。
8月6日,塔利班占领阿富汗第一个省会,8月15日,就围住了首都喀布尔,开始和政府进行权力交接谈判。
没有任何抵抗,总统逃了,首都被塔利班占领。65.23万平方公里的阿富汗,不到十天全部沦陷。
许多媒体想不明白了:这个炸毁大佛、摧毁学校、要求女性全部穿罩袍的政权,根本就是反人类的,为什么一路高歌猛进、势如破竹?
塔利班的推进速度,哪怕遇到最轻微的抵抗,都不可能这么快。
阿富汗老百姓面对塔利班,真的很像中国人在书上看到过的一个词:
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如果塔利班背后有大国角力还好说。问题是:并没有!
这块被战火反复蹂躏,又在美国巨额军力和美援下好容易维持了二十年的土地,几乎是外国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阿富汗的老百姓,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多看看阿富汗的过去与现在,就会发现,和我们大多数人震惊、叹息的态度相反。
塔利班这种组织,说不定还真是“阿富汗人民的选择”。
01
2021年了,阿富汗的人均GDP是500美元,连军人都有90%是文盲。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国,GDP大概也有人均600美元。
同样是没点亮科技树的农业国家,阿富汗到现在,还没赶上积贫积弱的晚清。
阿富汗这个国家,从一开始,抓到的就是一把烂牌。
它是一个完全被山地覆盖的内陆国家,周围是一圈邻国:伊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伊朗。跟中国其实只有茫茫雪原上的一个山谷接壤。
作为中亚和南亚之间的战略要地,阿富汗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战火。阿富汗一开始就是英国和俄国的角力场,先后打过几场战争,首都毁于一旦。
然而,两个国家先后不约而同地做出一个决定:
不要占领这个国家,留着它作为一个缓冲国,足矣。
为什么两大列强如此一致,就是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难统治了。还不如留着它,给竞争对手一块绊脚石。
山地割裂了这个国家。
不同族群、不同的教派聚居在山间的峡谷地带,交往非常困难,各部族之间想要互通有无,跟西天取经一样难。
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深深的矛盾,动不动就你死我活。
在比较政治学的研究中,许多学者会把国家是否多山作为一个变量:山地意味着交通困难,再强大的政府也很难有效管理。无数的峡谷和山洞,也给叛军提供了绝佳的藏身之地。
因此,阿富汗历史上从来没有过大一统的中央政府。
唐僧经过阿富汗的时候,亲眼看到了后来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可是直到1747年也就是中国的乾隆年间,阿富汗王国建立,这片土地才终于有了一个国家的雏形。
这时候,中国几千年的中央专制政权已经没剩多少寿命。而阿富汗在这条路上还刚刚起步。
又过了整整一百八十年,直到1927年,阿富汗才第一次发行全国性的货币。
所以,阿富汗居然凭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躲过了两场世界大战。
02
二战之后,阿富汗有过繁荣而稳定的几十年。
那时候,喀布尔有不少高楼,西化的白领在喝咖啡,街上的小姐姐都穿着短裙。
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这个国家十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战火,600万难民逃到国外。直到现在,这场战争留下的阴影,仍然笼罩着这个国家。
随便一个牧羊人都可能是AK47和毒刺导弹的操作高手。
1989年苏联走了,1994年,被美国扶植起来对付苏联的塔利班来了,2001年,美国又因为塔利班收容本·拉登,派出飞机对阿富汗的山洞投掷炸弹……
现在的阿富汗政府,是美国驱逐塔利班之后,扶植起来的民主政府。但在这样一个没有工业、到处都是文盲的前现代国家,谈三权分立显得有点可笑。
政府的基层治理能力极差,到处都是低效和腐败。
在阿富汗,所有服务业从业者,包括开业的店主,街道商贩,出租汽车司机,大巴司机和替人扛行李的苦役,都必须支付“行业费”,其实就是一笔税款。
可是,这些收费的绝大部分并没有流入国库,都被层层贪污掉了。
有权力的公职人员中饱私囊,基层公职人员拿不到太多工资,只能靠贪污和索贿养家糊口。
由于连年战乱,再加上许多人用假证件出售国有土地,阿富汗几乎所有土地的所有权都是存在争议的,想卖地就得打官司。
阿富汗的法院大门不知道朝哪儿开,但肯定是有理无钱莫进来。法官不认文件,只认钱。
首都喀布尔稍微“文明”一点,向法官行贿需要找中介人,而在地方省份,直接拿着现金找法官就行了。
在喀布尔,行贿用美元;南部省份通用巴基斯坦的卢比,阿富汗本国的纸币没有任何信用。
不愧是首都,果然是首善之区。
在这种地方,你跟老百姓去说“I have a dream”,他是听不懂的,他们只懂“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
塔利班扮演的,正是替天行道的“闯王”角色。
“塔利班”的意思是“学生们”,这些原教旨主义的极端分子,就是阿富汗难民营宗教学校的学生。
在无休无止的政变和内战中,少年们在难民营里接受教育,那里唯一的老师就是宗教人士,唯一的课本就是《古兰经》。
1994年,抗苏老兵奥马尔带着塔利班C位出道。
有一天当地军阀抢走了几个女学生,奥马尔听说这件事后,带着手下,扛上枪就打了过去,把女学生解救回来了。
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农民心中的朴素正义感。
塔利班打着消除军阀、惩治腐败的旗号,飞速崛起。直到今天,这些口号在阿富汗还十分具有影响力。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就是替天行道、维护正义的真主使者。
虽然这些人要求男人留大胡子,女人全身包裹在罩袍里,不让女性上学,偷东西直接剁手,但让阿富汗农村的老百姓接受这一套,他们并不会太过抗拒。
毕竟千百年来,他们也就是按照这一套规矩生活的。只不过现在执行得更严酷一点儿。
然而,塔利班只会建立一个想象中纯正的伊斯兰教国家,并不会搞经济。他们当政的五六年里,阿富汗陷入了极度贫困。
而且,他们同样搞不定各地的部族势力、教派纷争、长老和军阀。
2001年,美国赶走塔利班之后,这个组织并没有消失,而是蛰伏在那些政府管不到的山沟里,慢慢地满血复活,并发展壮大。
现在,美国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又回来了。
二十年,阿富汗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03
曾经,阿富汗这个国家在中国的存在感不低。
2001年,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人看到了重建世俗化政府的希望。许多知识分子纷纷回到国内,希望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建立新政府。
现在逃到塔吉克斯坦的总统加尼,就是那时候回国的。
他当时正在世界银行工作,一听说塔利班撤退的消息,连工资都没领,就辞了职,回到祖国。
加尼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了硕士。90年代苏联解体后,他在俄罗斯参与过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还来过中国考察和指导。
2003年,加尼担任阿富汗财政部长,主持阿富汗的经济重建工作,整顿了腐败的阿富汗海关,被称为亚洲最好的财政部长。
2014年,他被选为阿富汗总统。
一些文化界的精英也回到国内,试图重建这个几乎被摧毁的国家。
从小生活在伊朗的女导演萨赫拉·卡里米回到了故乡,拿着摄像机,开始记录那些阿富汗女性的故事。
2009年,卡里米拍摄了纪录片《方向盘背后的阿富汗女人》,记录阿富汗第一位女司机的故事。
从塔利班倒台开始,女性重新获得了工作的权利,这位女司机开出租车,每天赚10-20美元,养活家里的15个亲人。
为了搭载乘客进入塔利班占领区,女司机在车上放了一把步枪。
卡里米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多次受到层层阻挠,乃至塔利班的死亡威胁。这部电影的素材量只有100小时,她却拍了三年。
2015年8月,中国旅行探险家张昕宇、梁红夫妇到达阿富汗,带着《侣行》摄制组采访了卡里米。
卡里米的办公室挂着奥黛丽·赫本的照片,尽管随时遭到塔利班和其他极端保守势力的恐吓,但她表现得十分乐观。
张昕宇对她说,你是我们在阿富汗见到的最快乐的女人。
卡里米说了一句让这对中国夫妻永远不会忘记的话:
我得快乐,才能在这样的国家活着啊。
那时,阿富汗还有一点希望。然而现在,事实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经济学、文学和电影,改变不了近4000万人口的,贫穷落后的阿富汗。
加尼总统上台之后,他金灿灿的人设很快就绷不住了。
民众发现,他名下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企业,这个家族企业从事运输等业务,专门为阿富汗政府提供服务,由他的侄子担任总裁。
从70年代到现在,阿富汗把各种政体试了一遍,从君主立宪到军人执政,从极左专制到民选政府,统统无效。
这块土地顽固地拒绝现代化。
各派精英轮流登场,但唯有政府的腐败和民众的贫困愚昧没变。
这次塔利班卷土重来,卡米拉导演发了一篇字字泣血的公开信,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她充满了痛苦与恐惧,担心塔利班上台后,近二十年的建设成果化为乌有,女性再次被禁锢在家庭里,失去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阿富汗再次变得一片死寂。
这二十年里,美国扶植起来的,是一个虚弱无力的傀儡政权。
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给阿富汗投入了1200亿美元的援助,大城市里建立起了交通、电力、电信设施,喀布尔的4G信号很好,然而农村依然凋敝。
阿富汗至今没有像样的工业。由于恐怖袭击频发,旅游业和服务业也不可能发展起来。
现在的产业支柱仍然是农业,然而农村多数人没有耕地与农具,任何一口能抽水的机井都是奢侈品。
农民只能选择一种来钱快的作物,就是罂粟。阿富汗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鸦片出产地。
一位美国女兵回忆:
无论是军队还是慈善组织,所有人都拿罂粟束手无策。
如果放任不管,塔利班游击队会拿走农民种罂粟换来的钱,去买武器。但如果烧掉罂粟,农民就会加入塔利班。
有人试过给农民化肥去种粮食,但农民只会把化肥卖给塔利班做炸弹。
对这些生活在极度贫困中的农民来说,他们不理解民主是什么,无法与城里的知识分子共情,也无法接受西方人扶植起来的这个腐败政府。
城市里建立起了“文明”的政府,在搞选举;老百姓依然过着和一千年前同样贫苦的日子,依然被腐败的基层官员欺压,穿着军装的美国大兵在阿富汗晃来晃去。
这样的日子让他们越来越愚昧,越来越暴戾。
而美国扶植起来的不靠谱的政府和腐败的地方官员,让他们更加仇恨西方,拥抱塔利班。
好歹,这些人有信仰,生活朴素,不说空话。
04
一直以来,阿富汗被称为“帝国的坟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现代文明的坟场。
因为它特殊的地形条件,这个国家充满了贫瘠和匮乏,先天不足,没有什么利益可言。
但它的地理位置,给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它成为了大国博弈的焦点。
阿富汗位于西亚、南亚、中亚交汇处,像一个十字路口,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根据传统的地缘政治学理论,谁控制了阿富汗,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进而控制世界。
想过控制阿富汗的国家有三个: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苏联和21世纪的美国,他们称霸欧亚大陆的雄心壮志,先后被埋在了这片“坟场”里。
现在,美国终于看明白了,继续在阿富汗驻军,就是烧纳税人的钱,去填一个食之无味、弃之不可惜的无底洞。
阿富汗依旧是一个部族林立的丛林社会,很难凝聚共识,建立起一个统一的国家。
在广大的山区,机枪和炸弹说了算。各个部族的武器越来越先进,社会却越来越倒退,渐渐回到蛮荒的部族时代。
仅有的几个大城市如同孤岛,同样经受着动荡、战乱与贫穷,三天两头有枪击案和炸弹袭击,一颗炸弹就可以摧毁所有的财产,夺走一家人的生命。
四十年来,城市里的居民一直在用脚投票,想方设法离开这个国家。
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德勒·胡赛尼是逃离阿富汗的第一代知识分子,1980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在巴黎做外交官的父亲匆忙带全家逃往美国。
搞外交的父亲去工厂流水线打工,当过小学校长的母亲在餐厅里当女招待,胡赛尼像所有新移民的孩子一样,为了稳定的收入去学医。
2002年,他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追风筝的人》,讲述阿富汗人逃离家园的故事,随后成了现象级畅销书作家。
能看到胡赛尼作品的阿富汗人,对他相当不满意:他在安全的美国,消费着阿富汗人的苦难,贩卖阿富汗人的痛苦谋利。
然而,骂归骂,这些骂他的阿富汗人,还是在努力逃出去。
这些年,喀布尔街头最多的是英语培训班,有点积蓄的家庭都会送孩子去学英语,即使没法去美国,至少可以去相对稳定的巴基斯坦。
大家已经想明白了,接触了现代文明的人,想保住命、过上好日子,最好一走了之,剩下的人,就在这片没有希望的土地上继续待着吧。
那么,阿富汗的未来该怎么办呢?
恐怕还是得一步一步走,补上一个必不可少的历史发展进程。
也许塔利班会吸取教训,变得逐步文明起来;也许塔利班最终仍然会被推翻,但最重要的是,阿富汗人需要意识到:
一个民族的命运,只有自己才能拯救。
简单地说,阿富汗人需要意识到与世界和解的必要性,等外部的通信和交通技术逐渐提高,逐步改变大多数阿富汗人的内在思维,加入世界政治经济体系,让国家现代化。
就像那些后发的国家一样。
这条路,有的国家走了上百年。而阿富汗要走多久,能不能走,还都是未知数。
对那些阿富汗学者、导演、作家来说,也许在他们有生之年,阿富汗都无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
这一两天,网上流传着许多视频:喀布尔的机场里,挤满了想要离开的人,人们不顾一切地想冲上飞机。
在一架飞机的机舱里,密密麻麻挤满了成百上千人。
有人抱着美军运输机的起落架一同起飞,结果从空中坠落身亡。
阿富汗的现状令人感到无奈,但也是残酷的现实。
人类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还不时倒退两下。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为阿富汗人祈祷。
就像我的一个朋友今天感叹的:
无论离开还是留下的,被卷入时代洪流的平民,能活下来就是幸运。
只要活下来,在这片历经苦难的土地上,也许总有一线渺茫的希望,值得人们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