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向?20多年前一篇预言似猜中一半




中国外交出现重大转向?20多年前一篇预言似猜中一半

文化纵横

3/09/2023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持续吸引世界目光。几天前,外交部长秦刚在记者会上回答了有关中国外交、俄乌冲突、中美关系等14个热点问题,被外界直呼为中国外交重大转向的标志之一。不过也有评论指出,中国外交自有其特点和方向,言者所谓的重大转向,未免哗众取宠,或者是不了解21世纪以来的中国外交发展规律。那么,究竟如何看待今日中国的外交战略?或许可以拉长视野来看。

本文发表于2000年,作者叶自成教授当时对中国外交走向的分析和预判,虽与今日情境不完全相符,但某些方面却与近二十余年来的现实轨迹颇有契合之处。他当时指出,舆论对中国外交存在误解,例如认为中国只有成为一个真正发达的世界大国,才能推行大国外交战略。然而事实上,中国推行大国外交战略已势在必行。

叶自成当时认为,这种大国外交战略体现在:(1)以大国姿态对待美国,确定既反对美强权政治又在世界事务中与美合作的双向战略。(2)中国应坚定不移推动多极化新战略,抵制单极化企图,关键是争取欧洲与转化美国(编者注:让美国主动转变立场恐不现实,未来客观形势变化能否促其转变,也不确定)。(3)中国在国际体系中,不是以单一的挑战者或伙伴者、旁观者或领导者来局限自己,而是几种角色都要选择,并且结合实际发挥不同作用。(4)相比不结盟战略,或以结盟反对结盟的做法,灵活的准结盟策略,是一种进退自如、有较大余地的选择。这意味着中国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中俄关系,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视情况采取临时性、阶段性的合作措施,以应对一旦中美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包围和封锁的情况。(5)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地区的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应当也有能力逐渐在这一地区的事务中起更大作用。



本文节选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1期,原题为《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文章发表已23年,仅代表作者当时观点,供读者参考。

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

——关于中国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

中国外交面临着诸多挑战,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势在必行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中国只有成为一个真正发达的世界大国才能推行大国外交战略,我以为这是一种误解。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某一天某个指标(如综合国力超过美国,或人均国民产值达到多少)实现才是一个世界大国,在此之后才能实行大国外交。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防开支指标很重要,是一个大国的根本和基础,但这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并不是惟一的因素。而如果按人均产值作为惟一标准,恐怕中国永远也成不了世界大国。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并不很强,不必过高估计中国国力,但也不必过低估计中国。外交战略和外交意识如何,也是决定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同等国力的情况下,一个好的外交战略,可以提升本国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一个不好的外交战略,可能削弱本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第一,中国是否是一个世界大国,不仅要看经济实力、人均水平,而且也要看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也可以说,在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外交上的指标,中国如果在国际事务中不能发挥重大作用,以一种孤立主义的角色来定位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就不会是一个世界大国。同时,实行大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恰恰是增加中国的综合国力,是为加速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的总目标,为中国尽快成长为一个世界经济大国的总目标服务的,它要为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第二,中国现在是一个已经具备一定综合实力基础的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市场,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已经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一定条件,并已经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三,连法国、英国这样的综合国力并不算很强的国家都能以世界大国身份发挥重要作用,连俄罗斯这样的处于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衰退中的国家都能实行大国外交,为什么中国不能?

第四,中国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并不意味着中国关注全世界所有地区和国家的事情。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将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东亚地区为重点,更多关注东亚地区的国际事务;第二阶段,以东亚为支持,在世界事务和其他区域的事务上发挥相应的作用。中国在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作用,表明中国作为东亚区域大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时机已经开始成熟。

第五,实行大国外交战略并不意味着要与美国进行对抗。其实,无论中国是否实行大国外交,都要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尤其是当这种霸权和强权涉及到中国直接的国家利益的时候,但反霸不是中国的外交战略,而只是实现中国外交目标的一个手段和方法,中国实行大国外交也并不把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作为主要目标。大国外交战略既不是当头与美国对抗的外交,也不是需要中国作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以对外国进行大量援助来换取大国的影响力。

大国外交战略首先就是要调整外交心态,使中国从一种近代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屈辱外交”的阴影和“受害者心态”中走出来,从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产生的“孤独”与“愤怒”的心态中走出来,对之以一个大国的自信、理智和平常的心态大国外交战略服务于中国的大国化进程,以调整大国关系为主要内容,以大国方式处理自己的国际事务和国内事务,承担起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应负的责任,争取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大国地位,发挥自己的大国作用。



以大国姿态对待美国,确定既反对美国的强权政治又在世界事务中与美国进行合作的双向战略

在外交战略的大讨论中,首先存在一个如何认识美国,如何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

我认为,美国在世界事务中起的作用是复杂的,很难单用霸权和单极世界来说明。在美国的所谓领导作用中,首先包括了美国的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倾向,美国把西方国家拉在一起,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干了许多坏事,是造成当今世界许多问题的根源。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外交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单极世界,建立多极世界,的确带有鲜明的反美色彩。

但另一方面,“领导”的含义也是多重的,不单是对别的国家发号施令,强加意志于别国,也有带头就某些国际大事与他国进行协商的含义,具有主导、牵头的含义,实际上任何一种国际秩序的建立、维护和更新,都需要某些大国出来起引导作用,任何体系都不可能是自发建立的,即使中国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也需要大国出来牵头,不会是自然建立的过程。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实际上就是在世界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并拥有一定特权的国家。联合国机制本来就建立在大小国平等与大国特权基础上的。所以,美国的所作所为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既有强权政治的表现,也有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必然要体现的正常作用。在中美关系上,中国要从中美关系对中国所具有的三个战略性意义来认识:一是中美关系是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能否维持这样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兴起的对维护世界和平负有一定责任的大国,必然会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发生越来越多的联系;维护中美两国的正常关系,不光是对维护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整个国际局势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不管世界各个地区局势多么动荡,只要维护住大国之间的正常关系,和平与发展的大局就有基本保障;二是中美关系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所需要的外部市场、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信息来源及管理经验,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美国;三是中美关系直接涉及中国国家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重大利益。这些利益对中国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如此,从毛泽东时期起始至今,都把建立、维护、发展中美的正常关系放在中国外交的第一位,是带有全局性的关系。

另一方面,中美两国的意识形态的对立,国内政治制度的不同,国家利益的矛盾,又决定了中美两国不可能建立起很好的类似于中俄那样的国家关系,矛盾冲突和摩擦是难以避免的。

中国在制定对美国的战略时,应当充分考虑美国国内政治的复杂性、社会舆论的多样性和变化性。美国对华战略的摇摆性和矛盾性也决定了中国对美国战略的矛盾性,必须以矛盾的两面来对付美国的对华战略的两面,单纯强调与美国合作或与美国对抗,都是不可行的。现在(编者注:指2000年)的中美关系还没有建立起一种明确的正常发展关系的机制,但也没有迟早一战的必然性。中美关系现在处于非敌非友的十字路口,两种可能性都有。国内学人常引用美国人的一个说法,就是如果美国把中国当敌人,那么中国迟早会成为这样的敌人,意思是中美关系的主动权在美国那里,美国应当对改善中美关系采取主动措施。其实,这对中国来说也是同样的:如果中国把美国当敌人看,美国也必然会成为中国的敌人;中美两国的政府和人民对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的态度和立场都同样重要。



中国多极化新战略:关键是争取欧洲与转化美国

国内外交战略大讨论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议题就是多极化。

科索沃战争表明,现在的世界既不是多极化,也不是单极化,而是一个多极化和单极化这两种矛盾的趋势同时并存的世界,这种矛盾的趋势还会存在一个时期,出现了一种双重结构。一方面,多极化的趋势在发展;另一方面,美国试图推行单极世界的意图也时有表现。在这样一个矛盾的双重结构中,中国的大国外交战略应着眼于坚定不移地推进多极化,抵制和反对单极化的企图。

中国与俄罗斯在多极化问题上达成一致是多极化进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进展,是中国多极化战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中俄两国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主要动力。只要中俄两国在这一方面坚持自己的立场,美国要实行单极世界战略就会遭遇重大障碍。中国要进一步巩固与俄罗斯在这些问题上达成的共识。

但光有中俄两国合作,多极化进程还是难以实现。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综合实力不够强大,俄罗斯则是一个实力大大削弱的国家,难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其与大国地位相称的作用。短期内这两种情况难以有重大改变。因此,中国实行多极化战略的第二阶段,应当联合俄罗斯一起做争取欧洲的工作,并以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内的重点。

欧洲国家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是在欧洲独立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的动摇和倒退,但这并不意味着欧洲已经完全放弃了多极化主张,放弃了欧洲成为独立一极的想法。法国人在北约新战略制定中坚决反对绕过联合国的企图,法国领导人曾经表示,北大西洋组织不是北太平洋组织,不能把北约扩展到亚洲地区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1998年还曾说:“欧洲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明天多极世界的头号大国”。1999年6月4日欧洲联盟首脑会议也把加强欧洲一体化放在重要位置上。在欧洲有影响的德国前总理科尔也指出,北约欧洲国家在科索沃战争上与美国一致,但不是承认美国的领导,世界还是要走向多极化。应当说,中国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在多极化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中国与欧洲国家也没有什么重大的利益冲突,在建立多极化的进程中可以寻找到更多的共同语言。

多极化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要放在争取美国转变立场上来。多极化进程与美国的关系是一个矛盾的关系:一方面,美国的确有独霸世界的企图和倾向,多极化进程当然要反对美国一国领导、一国说了算的局面,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多极化不是反美,这是不准确的,多极化进程首先是一个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所谓美国领导世界的进程;另一方面,仅反美也难以建立多极化,因为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要实现多极化,关键还是要让美国参加到多极化进程中来。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多极化符合所有大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可以减少因美国试图独霸世界而多管闲事,使美国承担许多不必要的重担。美国政府和领导人虽然一再宣称美国要承担在世界的领导责任,但在实际的国际事务中也没有排除与欧洲、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合作。美国国内有不少人宣扬和鼓吹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但这并没有成为美国国内的共识。近来也有不少美国学者主张多极化。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大国战略:参与和挑战并用,在东亚要争主导权

我认为,向美国全面挑战,不符合中国当前的现实,再者中国也无意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中国不做超级大国是一个长期的基本国策,把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主要定位为挑战是危险的;但认为中国应当承认美国的领导,采取所谓参与的伙伴战略,也不是中国的最好的战略选择。

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作用和角色,应分别不同的区域和范围来讨论,笼统地讲中国就是伙伴战略,或就是挑战战略,都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国际政治体系中,中国既不是单一的选择挑战或伙伴,旁观或领导,而是几种角色都要选择,在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领域起不同的作用

作为世界上惟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坚持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要鲜明地反对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要坚持每个国家有权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主张而不是以西方主张的西方式的民主模式为普世模式,这就形成对美国和西方的重大挑战。

中国与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核不扩散、反对国际恐怖主义、反对国际性走私贩毒、在保护世界生态、维护世界局势的和平与稳定方面,又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可以进行合作,可以参与到美国和西方为主导的世界进程中去,这是伙伴参与战略的适用;我赞成一些学者指出的,中国应参加到所有的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去,融入其中、参与其中,参加各种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进程,在体系内部维护中国的利益,维护国际和平,使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的主流国家,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尤其是作为东亚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应当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进程中起一定的主导作用,如果领导也包括主导的意义,那么中国在东亚事务中必须争取自己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可以合作,可以参与,也可以挑战,甚至该出头就要出头,中国在东亚金融危机中的表现就是一种区域主导权的表现。

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其他领域中,中国可以超脱一些,也可以扮演旁观者的角色。特别是在一些与中国国家利益较远又不违反国际事务重大准则的事情,或者可以与多数国家保持一致,或者完全不参与,以减少矛盾和摩擦。

所以,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是多重的,不可以以单一的角色来局限自己。

独立自主原则与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中的准结盟

独立自主原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但它在不同的时期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毛泽东时代,独立自主原则是以结盟的外交战略来体现的,在与大国的结盟中坚持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邓小平对过去的结盟战略进行了重大修改,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战略,这一战略的外交表现形式就是三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



今天,中国仍然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但实行不结盟的战略的条件面临前面所述挑战,继续实行这一战略对中国的国家利益不一定最有利。结盟还是不结盟都是以国家利益为标准的,以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为转移的,没有什么一定之规。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既不应当害怕结盟,也不应当害怕不结盟。

不结盟战略是建立在缓和与裁军和反对军事集团、军事联盟的基础之上的,而现在原来的华约已经解体,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继续扩大军事集团和军事联盟,北约继续东扩,美日安保条约西扩,军事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变化的情况下,中国继续坚持不结盟战略无异于自束手脚,但现在也没有到实行以结盟反对结盟的程度。以结盟反对结盟会立刻恶化处于微妙中的国际局势,重现过去的冷战时期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结盟可能会使中国处在挑头与美国对抗的境地,不符合中国的实力,中国将被拖入对中国极为不利的军事对抗和军备竞赛中,是一种下下策。

中美关系存在两种可能性,争取使中美发展成为较正常的关系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中美两国之间有矛盾和摩擦,也有合作,中美两国会有冲突,但还没有发展成为敌对国家;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军事同盟的扩大,既不能认定就是要发动侵略战争,不能作出太激烈的反应,但来者不善,我们也不能以君子之心度他人之腹,不能指望北约军事同盟和美日军事同盟的不稳定和自行削弱,还是要有所准备。同时,在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上,有许多国家和中国一样,一方面自身利益受到强权国家的损害,但另一方面又与发达国家、强权国家存在巨大的经济利益,这种情况决定了如果要结成反强权国家的正式联盟,除了少数国家会比较坚决外,大多数国家会处于动摇不定和犹豫的状态。

这三方面的情况决定了中国不能实行不结盟战略,也不能马上结盟,因此实行灵活的准结盟战略是一种中策,是一种进退自如的有较大余地的较好的选择。



就国家间关系的紧密亲疏而言,大体上有五种关系:结盟、准结盟、正常、不正常、敌对。准结盟关系是在正常关系基础上发展的更高层次,它使两国关系在某些领域保持较高水平的合作,但彼此又不受结盟条约和义务的约束,不受时间的约束,不明确针对某个国家,不是一种正式的结盟,但在特殊情况下,当强权国家以结盟形式来包围、遏制、封锁甚至对中国发动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也有可能争取与其中的一些国家从准结盟关系进一步发展为正式的结盟关系,至少会使它们保持对中国的善意的中立。

灵活的准结盟战略的中心在于处理中俄两国关系。在中美矛盾、美俄矛盾发展的情况下,国内出现了中俄结盟对抗美国的呼声,但更多的人对此表示了反对的立场。我认为,中俄两国关系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正常的关系,两国高层的相互访问在大国间是最频繁的,两国关系在大国关系中也是最稳定的,两国在许多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两国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有较好的进展,只要再做一些努力就可以使两国关系发展成为准结盟关系。但在中美两国关系尚不确定的情况下,使中俄两国关系发展成为正式的结盟关系不符合两国的利益。中俄两国的合作关系可以在现有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框架上得到充分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落实这种关系的内容,而不在于提升两国合作的水平。

灵活的准结盟战略将进一步发展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其中尤其是把发展中国与印度、巴基斯坦和印尼等东盟国家的关系放在重要位置上。灵活的准结盟战略将视情况在某些重大问题上与意见相同的国家达成共识,采取具有临时性、阶段性的紧密合作的措施。灵活的准结盟战略是一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一种防御性的措施,它旨在准备应付一旦中美关系恶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和封锁,甚至对中国发动军事打击的最坏的情况,一旦出现此种情况,中国应采取结盟战略。

中国大国外交战略的中心舞台在东亚

没有一个真正的世界大国不是先从自己所在地区的事务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而发展起来的。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大国的进程也将不能摆脱这一模式。中国作为东亚地区最大、最重要的国家,应当也有能力逐渐在这一地区的事务中起更大作用。以1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为契机引发了中国成为东亚地区主导国家的进程。在这一危机中,中国作为本地区惟一没有发生经济大动荡的国家,在日元贬值的情况下,坚定和勇敢地承担起人民币不贬值以防止危机进一步加剧的责任,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东亚一些国家的经济给予了一定援助,为东亚经济走出危机作出了一定的牺牲。这也表明,中国作为一个东亚大国,已经到了逐步在东亚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的时候了。



其实,中国在现有国力的情况下,调整其外交战略,也能在较大的程度上发挥中国东亚事务主导国的作用。从地缘政治的状态来说,中国从来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却天然处在东亚的中心,中国与中亚、南亚、东南亚、东北亚四个次区域都有着地缘的联系,在历史上也与这些地区的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是东亚最大的市场,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在近十几年来一直处于东亚国家的前列,对东亚国家的经济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1. 在普遍改善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的基础上,中国在东亚的大国外交应以日本、印度、印尼和俄罗斯等大国为主要对象,把中、俄、印度、印尼、日五国作为建立东亚地区秩序的主导国家,美国即使要插手,也只能是其中的一员;中国在东亚的大国外交战略应着力于发展与巩固中俄关系,同时把改善与印尼、印度及日本的关系作为重点。正如毛泽东和邓小平都一再强调的,中国与印度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两国关系不能因领土纠纷而长期处于不正常状态,中国要采取主动措施改善中印关系,要在解决两国边界谈判问题上取得进展;中印在50年代倡导亚非团结的进程中建立了良好关系,现在印度领导人也有亚洲团结的意识,中国可以与印度在这一方面再次合作,并在促进东亚国家的合作进程中改善两国关系;中日关系也要摆脱两国关系因历史问题而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中日两国的合作对主导东亚的经济秩序促进东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意义;中国与印尼关系则要着眼于印尼在东盟这一组织的重要作用。

2. 积极参与建立东亚集体安全体系,改变在这一问题上较为消极的立场。东亚各国缺乏安全协调机制,导致各国安全上的互不信任和军备竞赛的升级;中国光自己裁减军队人员不够,要有东亚国家的集体裁减军备的协议,为维护和巩固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有必要改变长期以来在东亚集体安全事务上的反对和不参与的立场,调整过去担心集体安全会被超级大国用来针对中国的心态,恢复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和周恩来倡导过的亚洲国家要搞集体安全的立场上去,以大国姿态积极参加到这一进程中去。上海五国(中、俄、哈、吉、塔)协议是这方面的一个好的开头,中国要与俄罗斯合作,把这一机制从中亚地区推到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中国要提出或参与建立东亚集体安全机制的倡议。

3. 把参与东亚地区冲突的解决作为塑造中国大国外交战略形象的主要舞台,主要是在朝鲜半岛和印巴的紧张局势的缓和中起积极作用。中国应和美、俄、日一起,要防止朝鲜半岛局势演变为新的战争,尤其要防止任何企图将朝鲜科索沃化的趋势。在自明朝以来的4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已经三次大规模地卷入过朝鲜半岛的军事冲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中国决不能让这一历史重演。

4. 最重要的是中国应当与日本等国一起,在建立东亚的地区经济体系上发挥自己的建设性作用。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同一进程,现在有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而东亚作为世界经济中一个快速成长的地区,仍然是各自为政,这在对付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重大的经济问题方面是很不利的。

Source



中两会/秦刚:美印太战略围堵中 注定走不远、行不通

世界新闻网

3/07/2023

中国外长秦刚。(取材自中国网)

关于近期有媒体评论认为,随着美国要塑造「印太战略」,而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地区国家「安全上依靠美国,经济上依靠中国」,越来越难以持续。中国外长秦刚表示,美国「印太战略」围堵中国,注定走不远、行不通。

秦刚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美国的「印太战略」标榜自由开放,实际上拉帮结伙,搞各种封闭排他的小圈子;号称维护地区安全,实际上挑起对抗,策画「亚太版北约」;宣扬促进地区繁荣,实际上要「脱钩断炼」,破坏地区一体化进程。

美国公开声称要「塑造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这恰恰暴露了「印太战略」围堵中国的真实目的,其最终结果只会导致冲击以东盟为中心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架构,损害地区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注定走不远、行不通。




秦刚称,他注意到最近不少地区国家领导人表示,东盟不能成为任何外部势力的代理人,不能陷入大国博弈的漩涡。亚洲应该成为合作共赢的舞台,而不是地缘博弈的棋盘。任何冷战绝不容在亚洲重演,乌克兰式的危机绝不容在亚洲拷贝。

至于说安全上、经济上要靠谁?秦刚的看法是,还是要同舟共济,患难与共,共谋安全,共促发展,共筑更加紧密的周边命运共同体。

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前景,秦刚认为大可不必。近期,一些国际机构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中国自己的预期也是在5%左右,这将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过去一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增长8%,引资规模居全球前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即将举行,今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也将举办,「就我了解,前来参会的各国企业家争先恐后」。

秦刚称,最近,和多位地区国家的外长交流,大家期待最大的就是发展,谈论最多的就是合作。他相信,中国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给各国特别是地区国家提供新的机遇。

Source


ChatGPT这一战,科技巨头将重新洗牌 【结尾有彩蛋🎉】|ChatGPT特辑 (1) Feb 14, 2023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秦刚将任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 港媒:官场传奇

世界新闻网

01/21/2023

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传3月将担任中国国务委员,创下中国「官场传奇」。(图取自中国外交部官网)

香港媒体引述消息人士称,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今年3月将担任中国国务委员并兼任外长,晋升为中国国家领导人(副国级)。报导称,秦刚由正部级到国家领导人,仅用了三个月,将创下中国「官场传奇」。

报导引述「可靠消息」称,秦刚近日在天津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进一步佐证了这一消息。秦刚2021年7月接替崔天凯出任中国驻美大使,之前他并没有派驻美国的经验。去年10月,他在中共20大当选中央委员,上月底接替王毅担任外交部长,晋升为正部级。

消息透露,秦刚还将在3月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会议)接过王毅的国务委员职务。天津市近日召开人大会议,15日选出40名全国人大代表并公布名单,天津人的秦刚也在名单中。



报导引述消息指出,中国国务院内阁成员一般不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两会」都是以列席身分,但拟晋升为国家领导人的内阁部长,则会在地方提名担任人大代表,这进一步佐证秦刚将担任国务委员的消息。

五年前,时任外长的王毅曾在重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之后升任国务委员。不过,王毅是当了11年的正部级官员才晋升,秦刚只用了三个月,创下官场传奇,也显示他深得最高领导人的高度信任。

56岁的秦刚曾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驻英国公使、新闻司司长、礼宾司司长,2018年升任外交部副部长。他在2021年7月起担任驻美大使的一年半内,美中关系持续在低谷徘徊。

中国新任外交部长秦刚传3月将担任中国国务委员,创下中国「官场传奇」。(图取自中国外交部官网)

Source



中外长秦刚投书华邮:中美关系大门已打开 不会关上

世界新闻网

01/04/2023

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美媒发文,在接任外长之前,他是中国驻美大使。(取材自凤凰网)

据中国驻美大使馆网站,中国外交部长秦刚4日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表题为「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的署名文章,内容回顾他担任驻美大使期间的点滴,和对中美关系发展的展望,文章重申「我坚信,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

秦刚首先引用美国诗人T·S·艾略特所言,「终点即是我们的起点」。他说自己于本周离开美国,开始人生新征程。

秦刚细数,自己走访了美国22个洲的经验,感受到中美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两国,也有利于减少全球粮食供应的不稳定性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切身体会到中美经贸高度依存,「脱钩断炼」并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等。

秦刚说,在新的岗位上,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仍将是我的重要使命之一。他表示,在赴任中国驻美大使时,中美关系面临复杂困难局面,两国对话交流机制几乎全部中断停摆,中国企业被无理制裁打压,加上疫情的影响,双方人文交流受到严重阻碍。中国常被视为美「最严峻竞争者」。



因此,展望未来的中美关系,秦刚说,我坚信,中美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就不会关上。我也坚信,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一样,都是心胸宽广、勤劳友善的人民,而一个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攸关两国人民和我们星球的前途命运。

秦刚认为,中美关系不应该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宽广的地球足够容下中国和美国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我们不能让偏见和错误的认知导致两个伟大人民之间的对抗冲突。双方应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下,找到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正确相处之道。

他说,「这并非坦途,需要中美两国各界共同不懈努力,但历史将证明我们今天的努力和付出是必须而且值得的」。

秦刚最后再次引用诗人艾略特还曾写道,「抵达终点意味着新的出发。」他说,「我相信,中美关系也终将回归正途并不断前行。」

Source



秦刚结束驻美大使任期 向全美各界道别

世界新闻网

01/02/2023

秦刚。(新华社)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当地时间1月2日,秦刚大使通过社交媒体向美国各界人士道别,他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美关系发展,推进中美对话交流和人民相知相亲。秦刚即将返回中国升任外交部长。

新京报报导,秦刚的全文如下:「我即将结束中国驻美大使任期。去年(按,2021年7月)到任时,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到任以来,我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共识,努力做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致力于探索中美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在此期间,我本人和驻美使馆得到了美国各界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在过去的500多天,我访问了美国22个州,足迹遍布政府、国会、智库、企业、车间、码头、农田、学校、球场,交了很多朋友。美国人民的勤劳、热情和友善深深地感染了我」。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美关系发展,推进中美对话交流和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两国实现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为两国人民福祉和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做出应尽努力」。

中国新任外长秦刚离美前在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新京报)

Source




秦刚离别前与布林肯通电话 中媒:中美有理由处好关系

世界新闻网

01/02/2023

布林肯。(美联社)

1月1日,中国新任外长秦刚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都在社交媒体推特上发文,证实了二人之间的通话。从两人的推文中不难看出,这是秦刚的一次告别。他即将返回北京履新。中国媒体称,从秦刚与布林肯的交互,中国仍非常重视中美关系,中美也有理由处好关系。

新民周刊报导,第一,中国非常重视中美关系。秦刚从驻美大使任上得以升任外交部长。此前,驻美大使做到外交部长的前辈,还有李肇星和杨洁篪。秦刚升任外长,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中国仍非常重视中美关系。如果中美关系平稳有序发展,对中美两国,对人类世界来说,都该是好事。然而,过去这几年,无论是川普还是拜登,两届美国政府似乎都给中国出了不少难题。中方自然勉力化解,并希望美国与中国相向而行。

第二,中美有理由处好关系。秦刚在任驻美大使期间,多次出现在美国人喜闻乐见的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赛场。最近的例子是2022年12月27日,在官宣秦刚即将担任外长之前,他还以驻美大使的名义出现在华盛顿的美国职业篮球(NBA)赛场,并做了投篮表演—站在罚球在线一投即中。

报导称,未来,秦刚在外交部长任上,会时常将自己驻美500多天的经历拿出来思考,其中,必然有解决一些问题的答案。




第三,美方该合理地看待中国。在秦刚离开美国之前与布林肯通话,之后在推特里,秦刚写道:「我赞赏在我任驻美大使期间,与布林肯国务卿进行的几次坦率、深入和有建设性的会晤。期待未来继续与他保持密切的工作关系,为中美关系更好发展而努力」。

布林肯亦表示,希望未来与中国保持开放的沟通管道。报导称,只要其不再坚持「基于实力地位出发」那一套,而是以国际社会平等一员的姿态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沟通,那么,这个世界许多问题是能够迎刃而解的。

秦刚。(新华社)

Source




秦刚接任中国外长 美重申保持双方沟通管道畅通

中央社/华盛顿

12/30/2022

12月30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8次会议的决定:任命秦刚为外交部部长。数据图为秦刚。(中新社)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接任外长,美国国务院今天表示,美方会持续保持美中沟通管道畅通,以负责任方式管理双边关系,明年初将访中的国务卿布林肯也会维系与秦刚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30日召开第38次会议决定,任命驻美大使秦刚为外交部长,原任部长王毅卸任。

针对秦刚接任中国外交部长一职,美国国务院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美方知悉秦刚获任命的消息,布林肯(Antony Blinken)预期会持续与秦刚「富有成效」的工作关系,美国也会继续保持美中沟通管道畅通,以负责任方式管理双边关系。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14日在印尼峇里岛(Bali)面对面会晤后,美中紧张关系稍有缓和;布林肯预计明年1月或2月首度以国务卿身分访问中国,延续「拜习会」谈话。




中国方面也试图向美方释出善意。秦刚获任命外长4天前曾以「中国如何看世界」(How the China Sees the World)为题,通过在美国「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杂志投书向美国喊话。

秦刚表示,美中应该相互聆听,缩小彼此看待世界的差距,寻求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与双赢合作基础上和睦相处。

秦刚指出:「若人们选择以『民主对上威权』眼光看世界,只会招致分裂、竞争与冲突。但若他们视世界为拥有共享未来的群体,则将结出开放、合作与双赢结果的硕果。」

他强调,如同习近平上个月告诉拜登,世界足以容纳两个国家同时发展与繁荣,美中关系不该是一方胜过另一方、或牺牲另一方以取得兴盛的零和游戏。

Source




再释松绑信号 秦刚:不久的将来 国际旅行将变容易

世界新闻网

12/14/2022

中国驻美大使秦刚12日出席「旗语」新闻社非洲峰会论坛时指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有更多的优化措施出台,国际旅行将变得更加容易。(图╱取自中国大陆驻美大使馆官网)

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网消息,中国驻美大使秦刚12日出席「旗语」新闻社非洲峰会论坛,与该社特邀编辑克莱门斯(Steve Clemens)进行「炉边谈话」时表示,中国政府不断因时因势调整优化相关防控举措。「现在部分防控措施得到了优化调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优化措施出台,国际旅行将变得更加容易。」

秦刚在会谈中指出,中国的防疫政策和措施一直是动态的,不是僵化的。「封控」或「居家」不是「动态清零」政策的全部,这也与事实不符。我们了解人民的关切,也知道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他也指出国际旅行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前往中国。


STEM


此外,会上秦刚也提到中美对话。秦刚表示,中美元首会晤有效缓和了中美紧张局势。希望双方能够切实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这需要进行「全过程」管理,两国元首的重要共识是双方工作的出发点,中方更关注这些共识如何得到落实,美国采取哪些措施,会如何对待中国等等。

外界多有非洲陷入中国债务陷阱的说法,秦刚也为此做了辩驳。秦刚说,中国对非投融资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不是「陷阱」,而是福祉,中国向非洲提供贷款,帮助其经济社会发展。非洲各国到处可见建设项目,包括医院、高速公路、机场、体育馆等。

此外,秦刚也强调,中国并非是非洲国家的最大债权国。他引用英国慈善机构「债务正义」近期发表的报告指出,非洲国家借自西方私营金融机构的债务是中国的三倍,且贷款利率是中国的两倍。

Source




76岁柯林顿确诊新冠 推特发文:症状轻微 感恩有打疫苗

中央社

11/30/2022

柯林顿确诊新冠。(美联社)

前总统柯林顿(Bill Clinton)今天在推特发文说,他检测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呈阳性,但症状轻微,并鼓励民众接种疫苗。

综合路透和法新社报导,柯林顿推文写道:「我整体上没事,在家找事做。我很感恩有接种疫苗和打加强针,使得我的症状轻微,我鼓励大家也这样做,尤其是在我们进入冬季的时候。」

数周前,美国疾病管制暨预防中心(CDC)主任瓦伦斯基(Rochelle Walensky)和食品暨药物管理局(FDA)局长克里夫(Robert Califf)也确诊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且有症状。

76岁的柯林顿最新健康消息引发关注,他去年10月曾因尿路感染扩散到血流中住院。

民主党籍的柯林顿于1993年到2001年担任美国总统,过往曾有健康问题,包括2004年接受心脏绕道手术,2010年也因心脏动脉阻塞动手术装支架。 

Source


华尔街顶级投行的世纪败局:孙正义的“白手套”、被Bill Hwang“坑骗”、转型失败、风控失效,瑞士信贷是时代的替罪羔羊吗?【深度】 Dec 6,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染疫病故数激增 美国寿险理赔金额去年攀抵1000亿美元

世界新闻网

11/28/2022

疫情肆虐导致美国寿险理赔金额激增。欧新社

保险产业协会表示,美国寿险业者在2021年的死亡理赔金额写下1,000亿美元纪录,原因可能是新冠肺炎死亡人数再度攀高。

美国寿险协会(ACLI)表示,2021年的死亡理赔金额增加11%至1,001.9亿美元,最主要的原因或许是新冠肺炎所致;去年的增幅仅次于2020年的15%,当年染疫病故的理赔金额为904.3亿美元。

ACLI汇整保险业者提交给州保险部门的年度申报数据。ACLI研究副总裁和首席经济学家梅尔尼克说,基于相关数据所透露的消息有限,ACLI无法区分死因,但合理推测理赔金额激增的原因为疫情。




ACLI表示,疫情爆发后理赔金额的增幅,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所写下的41%以来,最高的增幅之一,也远高于2011年~2021年的平均增幅4.9%。

美国疾病管制与预防中心(CDC)说,美国2021年染疫病逝的人数增加20%至约46万人。随着Delta变异株蔓延全美,年轻患者病故数也升高,然而老人仍是疫情最主要的受害者。

全美终身寿险大型销售业者Primerica全国销售总监葛雷诺说,年轻家庭受疫情变故冲击是场悲剧,凤凰城地区分部去年售出的保单,有两起被保险人病故后留下三名以上子女的案例。

Source




新一波疫情来了?加州确诊数暴增

世界新闻网

11/18/2022

加州新冠确诊病例最近显著增加,可能是新一波疫情的开始。(Getty Images)

在经历多个月病例下降之后,加州的新冠病例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报导指出,新冠新变种病毒株正在加州和美国快速传播,添加病例数量已超过夏季主导的病毒株。

去年冬季,Omicron疫情在假期期间开始,在1月第二周达到最高峰,当时湾区每日添加病例超过1万8000例,非常惊人,几乎是上一个冬季最高峰时的四倍。

最近,加州出现了病例回升的早期消息,阳性检测率已连续第二周上升,从上周的4.5%上升到5.3%,这是自9月中旬以来首次超过5%。5%是大部分公共卫生官员公认的控制病毒传播的基线。

此外,加州新冠病人住院率也正在上升。截至17日,加州有1842名新冠确诊者住院,比前一周增加8%,加护病房住院人数增加到225人,增幅为15%。

阿拉米达县卫生局局长摩斯(Nicholas Moss)表示,他们发现当地病例、检测阳性率和废水病毒含量都有所增加。




格莱史东研究院(Gladstone Institutes)资深研究员格林(Warner Greene)说:「看起来,Omicron亚型病毒BQ.1和BQ.1.1将成为这个冬季的主导病毒株。它们具有更强的躲避免疫力的能力,意味着会有更多人被传染,但它们的致病力没有Omicron那么高,这是个好消息。」

格林还说:「这次的变种病毒株很多,不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主导病毒株,现在还不清楚这些病毒株会让病例激增到什么程度。」

专家表示,由于愈来愈多人不再采取防疫措施,例如与他人保持距离和戴口罩,且已恢复正常生活,加上二价加强针(bivalent booster)的接种率很低,最新变种病毒株躲避免疫力的能力又更上层楼,可能都是病例增加的原因。

湾区卫生官员表示,自11月初以来,流感和包括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在内的呼吸道病毒病例大幅增加,已经对本地医疗系统造成压力。

联邦疾病防制中心(CDC)估计,截至上周,BQ.1和BQ.1.1造成的病例总和已占美国添加新冠病例的44%,超过了之前主导的病毒株BA.5。根据数据,两周前,BA.5病例仍占总病例的一半以上,BQ.1和BQ.1.1病例仅占22%。




其他Omicron亚型病毒株也同时在社区中传播。上周,BF.7病例占总病例7.8%,BA.4.6占5.5%,BA.2.75的亚型BN.1占4.3%。其中,BN.1病例在美西地区有显著增加的迹象,占美西地区总病例的6.2%。

传染病学家预测,BN.1的突变可能让它拥有高度躲避免疫力的能力,代表这个病毒株已经进化到可以躲避疫苗接种或先前感染产生的抗体。

不过,几位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这些新病毒株会导致人们出现比以前更严重的症状。

柏克莱加大传染病学家雷恩戈德(Art Reingold)说:「到目前为止,新病毒株似乎并没有使人们的病情加重,也没有降低疫苗预防重症的有效性。」

尽管如此,一再重复感染也有其风险。上周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与初次感染新冠病毒相比,无论疫苗接种状态如何,重复感染会让器官衰竭、住院和死亡的风险上升。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临床传染病学家阿尔阿里(Ziyad Al-Aly)说:「我们的研究明确表明,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感染新冠病毒会提高出现重症的额外健康风险,尤其是感染后的头30天和之后的几个月(即长新冠)。」

Source


Meta脸书史上最大规模裁员、扎克伯格道歉,硅谷裁员潮有多糟? Nov 10,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中国三大航空公司 国际航线暴增两倍达136条

世界新闻网 

10/30/2022

中国国际航线大幅增加,实际数量已达136条。图为中国东方航空降落桃园机场后,停放于机坪内。(记者黄仲明/摄影)

中国新的航季安排公布后,实际运行状况受到关注。根据最新资讯,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国航、东航与南航,确定运行的国际航线已达136条,较新航季安排出炉前,暴增为两倍之多。

据澎湃新闻消息,新航季中国国航、南航、东航分别计划运行52条、42条、42条国际航线,共136条国际航线。以国航和南航为例,相较于上一个夏秋航季(3月27日到10月29日),国航、南航分别运行17条以及25条国际航线,此次新航季国际航线数量大幅增加,增长两倍和68%。

另据人民网报导,东航每周可运行的国际航线数量已从原先的25条54班、增至42条108班。




除了恢复航线,新航季当中,中国航空公司也开辟不少新的国际航线,例如国航计划新开北京–约翰尼斯堡–成都、重庆–布达佩斯、重庆–胡志明市等国际航线;南航则添加广州–金边、广州–杜拜、广州–马尼拉、武汉–马尼拉、武汉–曼谷、广州–曼谷、深圳–新加坡等国际航线。

另外,吉祥航空10月28日宣布添加南京–东京的航线计划;山东航空11月10日新开青岛–大阪航线、厦门-雅加达航线也有望开航。

国际航线大幅增班,票价也随之回调。据旅游平台「携程」统计,10月下旬中国国际航班机票平均支付价格,比9月同期下降了13%。目前欧洲各大主要城市到中国的机票价格,基本回到人民币1万至2万元之间(约1379美金到2758美金),部分航线降至人民币1万元以内。

此外,在两岸航线部分,目前已有中国国航、南航、东航逐渐恢复上海-台北航线。此外,香港廉价航空公司大湾区航空,也传出将在12月1日开办香港–台北桃园航线的消息。

Source




弃美籍或走人?长江存储已要求持美护照重要员工离职

世界新闻网

10/24/2022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内存芯片大厂长江存储,已要求数名担任该公司内核技术职位的美籍员工离职。(本报系数据照片)

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内存芯片大厂长江存储,已要求数名担任该公司内核技术职位的美籍员工离职,因为如今只得遵循美国对中国祭出的出口管制新规。中国半导体业者征才可能因此变得更加困难。

英国金融时报(FT)报导,知情人士说,目前不确定多少美国公民和绿卡持有者,将被迫离开长江存储,但在当地已有数名具这种身分的员工离开该公司。

一名资深长江存储工程师说,有些美籍员工是该公司在保存型闪存(NAND flash)生产取得突破的关键,「但(对于他们的离开)却别无他法」。

在华府加强对中国芯片与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规定之际,中国、美国、欧洲的芯片业者,如今纷纷确保都遵守规定。例如,科林研发、应用材料、科磊已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暂停出售设备和提供服务。荷兰艾斯摩尔(ASML)已告诉其美国员工,停止为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服务。

这个出口管制新规要求任何美国公民或实体,需取得美国商务部许可,才能对中国芯片制造厂提供支持,此举使中国芯片产业取得人才的关键管道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该产业部分倚赖美国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专业知识来推进技术,包含数百名「海归派」,也就是在海归以前在美国接受教育和训练的华人。




美出口管制 让长江存储别无选择

拥有美国护照、长期担任长江存储首席执行官的杨士宁,刚好就在美国宣布加强出口管制前先行下台。知情人士说,这是华府加强对该公司施压所致。长江存储今夏一度即将打进苹果iPhone供应链,但碰上了政治压力与美国祭出的制裁,让前景蒙上阴影。日经先前报导,苹果已暂停在产品中使用长江存储的芯片。

知情人士另指出,长江存储说,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让该公司别无选择,「只好要求员工离职,考量到员工个人的风险,这也是个正确的举动」。

一名中国半导体高端主管说:「你不是放弃(美国)公民身分,就是离职。」

沪芯片制造商:团队得「去美国化」

另一名上海芯片制造商的高管表示,该公司也正与数名不愿放弃美国护照的员工谈判离职条件。该公司也取消录用一名持美国护照的新员工,「我们现在不只是要尝试创建『无美国』的生产线,连工作团队也得去美国化」。

猎头公司表示:「中国芯片制造商与设备制造商的资深员工职缺适任者,因而减半」,而这些公司本就苦于找到资深员工。

报导指出,持有美国国籍的「海归派」,在中国半导体制造商和供应商的高端主管中占有一席之地,例如芯原微电子总裁戴伟民、澜起科技首席执行官杨崇和、中微半导体创人尹志尧。

Source



供应链「寒蝉效应」苹果暂缓采用长江存储内存计划

世界新闻网

10/17/2022

苹果公司传出暂缓采用中国长江存储内存的计划。(路透)

日经亚洲报导,多名消息人士透露,苹果已经暂缓让旗下产品采用中国长江存储公司内存芯片的计划。

此前,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业实施新一轮出口管制措施,苹果公司传出的最新消息显示华盛顿的打压行动已在供应链产生「寒蝉效应」。

日经报导引述多名消息人士的说法报导,在美国政府本月稍早公布紧缩的出口限制规定时,苹果对于在iPhone中采用长江存储128层3D NAND闪存长达数月的认证程序已经完成。

NAND闪存是从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到服务器等所有电子设备中的重要零组件之一,长江存储的128层芯片是中国芯片制造商迄今最先进的内存,但仍比三星电子、美光等市场龙头落后一代或两代。


11月美联储再加息、科技股大崩盘,扎克伯克还要死磕元宇宙? Nov 2,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供应链主管表示,苹果原本计划最早在今年开始采用长江存储的芯片,原因是比同业龙头业者的产品便宜至少20%。这原先也代表长江存储打入内存的「苹链」。

然而,多名人士透露,由于地缘政治压力与来自美国决策者的批评,使得苹果进行调整。一名消息人士说:「产品已经过验证,但当新iPhone开始量产时,它们没有进入产线。」

采用长江存储芯片的iPhone原本规画只会在中国市场销售。不过,一名消息人士说,苹果本来考虑最终要为所有iPhone向长江存储采购多达40%所需的NAND闪存。另一名消息人士说:「长江存储有政府资金补贴,因此价格比竞争同业更优惠。」

消息人士说,长江存储的芯片目前尚未被用于苹果产品中。

美国在10月7日将长江存储纳入所谓的「未经核实名单」(Unverified List),当美国官员无法验证一家公司的最终用户为何方时,该公司就会被纳入这份名单。美企禁止在没有取得许可的情况下,与未经核实名单上的企业分享任何设计、技术、文档或规格。另外,长江存储后来也受美国公布的出口限制措施冲击,其128层内存芯片落入规定的管辖范围。分析师指出,苹果或许继续希望为中国市场采用长江存储的内存,但美国当前设立的规定使得长江存储不太可能在几年内就能供应苹果希望的NAND芯片类型。

Source




拜登的半导体禁令 要求美籍华人在美中之间选边站

世界新闻网

10/13/2022

美方祭出的对中国半导体禁令涉及个人,可能迫使为中企工作的美籍华人放弃美国籍。(路透)

拜登政府对中国所祭出的半导体禁令,可能让为中国科技公司工作的数百名美籍华人,被迫在美国的公民身分和事业间做抉择。

这项新规禁止「美国人员」(含美国公民和取得永久居留权者),在未获得许可的情况下,协助中国工厂「研发或制造」先进芯片,这是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半导体出口限制首次涉及个人,而非仅限于组织或企业层级。

日经亚洲说,这可能影响数百名持有美国公民身分的主管和专业人士,连企业的创办人和首席执行官等高层都受到冲击。



南华早报13日报导,中国芯片制造设备业者北方华创已展开行动,通知有美国籍的员工应立即停止在研发计划的相关作业,以因应新的限制。

中国以外的芯片制造业者,也正在重组团队以符合新规范。彭博资讯报导,荷兰艾司摩尔12日已知会驻美国的员工,应立刻全面停止与中国客户接触。

拜登政府日前宣布的半导体禁令,是华府在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上,历来规模最为广泛的举措,包括限制企业对中企销售芯片制造设备,以及贩售采用美国设备制造的先进芯片。

Source


软银“断尾”与孙正义的赌徒人生 Sep 22,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FT:美管制对中芯片出口 将酿全球科技业海啸级冲击

世界新闻网

10/09/2022

美国政府7日宣布对中国实施新的芯片出口管制。(美联社)

英国金融时报(FT)分析,美国政府7日宣布对中国实施新的芯片出口管制,将在全球科技业引发「海啸级」的冲击,不仅中国企业可能被打回「石器时代」,外国厂商也将连带受到影响。业界忧心,中国厂商可能更加积极「逆向工程」以达成技术独立,促使华府更积极管制出口,陷入恶性循环。

依据新管制措施,凡是使用美国科技、应用于人工智能(AI)、高效率电脑(HPC)与超级电脑的芯片,必须先获得出口许口证,才能销往中国,且取得的条件相当严苛。

再者,华府禁止美国公民或机构与中国芯片生产者合作,除非取得项目批准;同时严格限制对中国出口芯片制造工具,以及中国可能用来自行研发生产设备的科技。

新管制措施中有诸多项目必须与第三国的芯片制造业者合作,因为几乎所有半导体在设计时都会用到美国软件,且大部分芯片厂都有美国机具。

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7日宣布针对芯片的新出口管制措施,限制美商将特定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出售给中国厂商。示意图。(路透)

中国华兴资本公司董事总经理吴思浩表示,「不夸张地说,中国企业基本上将回到石器时代」。

Counterpoint研究公司指出,外界能以华为作为参考标的;华为虽仍能取得某些设备与技术,但并非最先进者,而是前一代的科技,将会限制产品的功能性,即便是阿里巴巴、百度等大型科技企业,「整体研发进度也将减缓」。




对半导体设备实施新管制措施,将打击主流制造厂商及尖端芯片生产者。美国银行分析,设备出口管制将影响过去四、五年所设计的逻辑芯片,以及2017年之后设计的DRAM芯片,「这些产品的科技比较落后,且依赖比较旧的工具与科技」。

中国芯片公司更担心,华府会阻止美国公民支持中国业者。中国国有半导体工厂人资主管表示,「这是比阻止我们购买设备更强的重磅炸弹」。他们表示,一些美国专家在工厂内身居要职,是研发科技的「内核武器」,因此必须设法把这些专家留下来。

大部分在中国芯片厂工作的美籍人士,都是来自美国的陆裔及台裔专家。据台湾情报部门官员估计,约有200位持有美国护照的台裔专家在中国芯片厂工作。

半导体材料供应商也表示,凡是提供给中国芯片厂的材料,以及技术支持人员,现在都必须从美国以外地区寻找来源。

新法规对中国整体科技产业的另一项威胁,是厂商对中国出口AI及高效率运算用芯片时,须先取得出口许可。哥本哈根商学院中国半导体业专家富勒表示,「整体目的是搞残中国AI及HPC领域,至少在军用方面,并对商用方面造成连带伤害」。

专家相信,中国积极培养的AI芯片设计企业也将遭殃。台湾电子业主管表示,「如果失去AI新创企业,将流失创新动能」。




华府ASG商战机构中国与科技专家崔欧洛表示,「新法规对半导体及相关产业带来海啸级的冲击,将会造成许多输家」,一些使用美国硬件研发AI算法的中国企业将受创最重,包括自驾车与物流领域、医疗造影、以及用AI研究药物发现与气候变迁仿真等机构,「全面性冲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明朗,但至少将会延缓中、美两国的创新活动,最终美国消费者与企业将付出数以亿计、甚至以十亿计美元的代价」。

由于中国半导体市场约占全球终端用户需求的四分之一,因此外国供应商也将受创。例如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去年33%的营收来自中国,科林研发公司的营收比率也达到31%。遭到美国特别针对中国最大记忆芯片厂商长江存储公司(YMTC),便是科林研发的重要客户。

美银估计,由于中国的超级电脑大量使用英特尔的高端处理机,因此新法规可能使英特尔营收受创多达10%。

一些分析家相信,美国新法规将对外国芯片厂有利。Omdia研究公司指出,由于美国的主要动机是拖慢中国最先进半导体科技的发展,因此台积电或英特尔将能受益。另外与中国快闪记忆芯片厂商竞争的外国业者,例如日本的东芝记忆,也可能稍稍「得到一些好处」。

南韩SK证券公司指出,美国未禁止芯片设备业者对在中国营运的外国芯片厂销售设备,令南韩芯片厂商松一口气,但须先取得出口许可,仍相当麻烦。

最受关切的是中国将如何因应。北京一位业界人士表示,目前正处于恶性循环:美国持续加强管制,促使中国致力于科技自主,于是美国采取更严厉的管制。

业界人士指出,北京当局的筹码有限,最糟的情况是中国将更大力盗取智能财产。由于中国已经拥有一些遭到管制的设备,因此中国可能不理会智财权,对机器进行逆向工程,以强化内地的设备制造厂商。CCS市场研究机构指出,到头来美国可能会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Source



拜登政府警告加密币威胁金融体系 吁国会加速立法规范

世界新闻网

10/04/2022

监管当局警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风险可能迅速增加,最终将威胁更广泛的金融体系。(路透)

财长叶伦主持的金融稳定监管委员会(FSOC)3日发布报告警告,与加密货币相关的风险可能迅速增加,最终将威胁更广泛的金融体系,呼吁国会立法授予行政部门更多权限,以更严格监管数字资产。

FSOC的成员包括财政部、证管会(SEC)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等监管机构的官员,这份120页的报告警告,许多加密货币活动缺乏「基本的风险控管,难以防范挤兑风险、也难以帮助确保杠杆不会太过」,而且加密货币价格似乎主要是由投机活动驱动,而非根据当前的经济基本用途,导致价格一再暴涨暴跌。



报告说,虽然加密货币规模仍比整个金融体系还小,但这可能会迅速改变,加剧潜在的系统性风险,若这些脆弱性继续存在,而加密资产活动的规模以及与传统金融体系的互联性迅速增加,加密资产的金融稳定风险将很庞大。

FSOC指出,虽然目前加密货币产业的大部分管辖权都有现有的联邦监管法律为基础,但仍出现漏洞,导致加密货币资产业者得以找到最有利自身法规,联邦政府也正加强跨部会合作补上漏洞,仍需国会立法处理各种落差,例如加密货币的「现货」市场并不符合证管会规范的证券定义。

这份报告呼吁,授权联邦市场规范机构,能够制定法规,规范目前证管法规未涵盖的加密资产市场,应涵盖利益冲突、不法的交易行为、消费者资产区隔、网络资产以及留存纪录,同时应允许监管当局能够审视加密平台子公司、并且设立监管稳定币发行者的联邦架构。

Source




弊大于利 萨尔瓦多以比特币为法币一年后 尝到苦果

世界新闻网

9/11/2022

萨尔瓦多以比特币为法币一年后尝到苦果。示意图。(路透)

萨尔瓦多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比特币为法币的国家,如今在实施一年后,却正尝到苦果,不仅财政恶化、偿债成本飙高,以及无法申请国际机构贷款,企业与商家也对采用比特币意兴阑珊。

萨国一年前创造历史,通过一项法律,确立加密货币为法定货币,成为第一个完全合法化使用加密货币的国家。

此后,政府要求银行、企业和商家都须接受比特币,理论上该国民众可以用比特币支付租金、买房、还清信用卡,或向当地零售商购买产品。

但巴隆金融周刊(Barron’s)在实地访查后发现,从几乎所有的衡量标准来看,以比特币为法币似乎是弊大于利。

随着比特币价格从去年11月以来崩盘七成,除了首都和几处兑加密币友善的海滩商家外,几乎没人使用。

萨国总统布克勒认为加密币是经济救星。但批评人士说,比特币分散了当局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在野党国会议员奥提兹说:「这不是最大失败、就是最大骗局。」美国康乃尔大学贸易政策教授普拉萨德说:「正如众所预期,这场比特币实验的成效不太好。」




萨国拥抱比特币的时机极度不佳,布克勒2019年担任总统时萨国负债累累,加上新冠疫情袭击和政府增加支出,情况变得更糟,债务占国内生产毛额(GDP)比重从2020年的71%激增至2021年底的85%。

布克勒于是开始购买比特币并将加密货币合法化,使该国与债权人的财务关系变得复杂,因而推高了主权债券的殖利率。由于缺乏强势货币,萨国能否如期履行2023年1月和2025年1月到期的两笔8亿美元政府债券,令人忧心。

财政部长塞拉亚说,截至7月仅筹到5.6亿美元,他承认「几乎不可能」偿还全部债务。

布克勒扩大了财政漏洞。虽然政府拒绝揭露其比特币持有量或支出,但布克勒的推文显示,他为国库购买了2381枚比特币,价值约1.07亿美元,以目前行情推算,应已损失数千万美元。

萨国政府2020年向国际货币基金(IMF)申请一笔贷款,并在布克勒签署比特币成为法币时就一项13亿美元的协议进行谈判,但谈判破裂,原因之一是IMF担心加密货币的不稳定效应。

报导并指出,萨国有近92%中小型企业表示,比特币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一些摊商也说,由于数字钱包易遭黑客攻击,很难做生意,「继续用现金,比用虚拟货币好」。

Source




加密货币运作解惑 识别诈骗五种套路

世界新闻网

9/09/2022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专家在线讲解加密货币以及如何防范诈欺。(视屏截屏)

据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的数据显示,至2021年开始到2022年六月,加密货币骗局激增,损失高达10亿美元。近两年,加密货币兴起许多人花大钞投资其中,但也有不良商人借此诈骗对加密货币不熟悉的用户。

加州少数族裔媒体联盟(EMS)9日上午召开在线会议,邀请专家以及媒体了解加密货币骗局的运作、快速成长的原因,如何识别和避免更多民众陷入骗局。

据该委员会的消费者保护局分析助理主任(Assistant Direct of Bureau of Consumer Protection)伊莉莎白郭(Elizabeth Kwok)解释,加密货币是一个存在于网络上的货币,就像是飞行里程数或者信用卡一样,没有实际物品,但是可以在在线做交易、转移,保存。

加密货币于2009年流行,因无须提供个人消息、无需开通帐户,以及汇款速度快等优点,成为目前流行的货币交易方式。不过由于加密货币是在「去中心化」机制上成立的,在每个区块链上的数据传输分别保存到不同云端上,而不是依赖于某个中心节点。所以加密货币并没有中央银行或政府机构管理,而是数据都公开于网络上,不需要特定人持续验收。




不过因为交易的匿名性以及无需第三方介入,就使得加密货币不易追查,因而变成诈骗集团的使用工具,吃定想赚大钱但对加密货币知识不熟悉的人。

该委员会的消费者教育专家(Consumer Education Specialist)米兰达(Christina Miranda)表示,目前流传在市场上的加密货币骗局一共分为五种:1. 投资诈欺(Investment Related Fraud),2. 爱情骗子(Romance),3. 假冒政府或知名商业(Business and Government Imposters),4. 求职工作网站(Job Scams),5. 邮件勒索(Blackmail)

投资诈骗是目前最常见的加密货币骗局,先是由朋友、网友等身份推荐加密货币网站,诈骗者会给予短时间赚大钱的承诺,要求支付大笔款项。前几天网站大多显示加密货币币值上涨,引诱消费者投入更多资金。当一段时间后,如果加密货币币值下跌或消费者想从网站上取回资金,忽然发现网站下架,或者要花更大一笔钱才能取出。

假投資坑你錢 拆解4大詐騙套路|鏡轉全球週末特調 #鏡新聞
Aug 7, 2022

在美国因爱情而被骗取加密货币的例子,通常发生于20至49岁的中青年之间。在一段感情中向另一半介绍加密货币,并要求对方投入大量资金。假冒政府机构或知名商家也是常见的手法,先是收到公司发送的付款通知,向消费者索取加密货币来付款。

有些求职网站会要求以虚拟货币当介绍费针对求职的人们。虽然邮件勒索相对少见,但诈欺犯通常谎称自己拥有被害者的私密消息,而被害者为保护隐私被迫给出加密货币。

米兰达表示,最能防范加密货币骗局的方式,就是注意任何要求用加密货币付款的消息,因为有极高的几率是一个骗局,而这些钱没有办法找回。

除了多加留意之外,受害者也可以上网ReportFraud.ftc.gov向政府报告。虽然目前政府还未讨论出针对加密货币诈骗的处理方式,但是更多收集受骗者的数据与经验,有助于预防更多诈骗案的发生。

Source



警惕!北美华人圈“杀猪盘”的话术和防骗指南

倍可亲

9/04/2022

  一种名叫“杀猪盘”的诈骗方式最近在北美华人圈中频繁出现。通过营造“人设”、运用话术,诈骗集团成员设下骗局,引诱对方进行“投资”。

  “你是Sandy吧,这周六我想让你做我的私家厨师,”这是记者于上个月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对方在两个小时内连续发了三条短信,让记者快点回复,并质问记者为什么收到短信不回复。

  当记者回复自己并不叫Sandy,并礼貌询问对方是否打错了电话之后,对方表示要和自己的助理确认下,接着又道歉说是助理给自己找私家厨师时提供了错误的电话。

  “认识皆是缘”,对方继续发来短信,希望和记者保持联系。并开始询问年龄、工作背景、来美国多久了。记者没有及时回复,而对方则在短时间里把自己的身份、背景、职业、年龄、收入等通通讲了出来。对方给自己塑造的形象是一位成功的中年商人,“助理”等字眼在对话中出现了好几次,目前在洛杉矶居住,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

  记者一周后试图再次联系这位商人,但对方显然对记者失去了兴趣,也不再回复记者的问候短信。又过了一段时间,记者发现连这个电话号码都不复存在。



  这样的短信这几个月在美国频频出现,记者的朋友中几乎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消息来自手机短信、Whatspp、telegram、LinkedIn私信等,不一而足。

  许多时候,短信发来的时候会用一个莫须有的人名,比如记者就收到过内容为“好久没见,威廉姆斯先生,你还好吗(Long time no see, Mr. Williams. How are you?)””伊万,我上次把笔记本电脑落在你那里了,我现在能去你那里拿电脑吗?(Evan, I left my laptop with you last time. Can I go over and get it now?)”的短信 。许多对这些骗术不熟悉的人出于好意,会回复短信提醒对方发错了电话号码。但实际上,这些短信不过是希望起一个话头,当你说出自己不是威廉姆斯先生或者伊万之后,对方会表示认错人了,会道歉,但也会接着这个机会继续聊天。

  “履历完美”的骗子

  记者的朋友G先生则经常在LinkedIn上面收到私信。他是一位资深的工程师,目前在初创企业工作,所以他经常收到头像是年轻美女的人的私信,对方说希望“向他请教”,又希望“和他在生意上有所合作“。点进去,会发现那些美女的履历几乎完美:顶尖名校毕业,任职过的公司几乎都是知名头部企业,而且目前已经在谷歌、亚马逊、微软等公司做到颇为资深的职位。“你算一下她从大学毕业的年龄,和她在公司里的职位,就会发现这么短的时间里,根本不可能晋升到这么高的职位,”G先生对记者表示,这是他总结出来的识别骗子的经验,“因为平时真的会有潜在客户发LinkedIn私信给我,所以我也不敢直接删掉陌生人的私信”。第一次收到这类私信时,他也曾以为对方真的是要和自己探讨工作上的合作,但发现对方总是聊自己的个人生活,隐隐约约显示出自己生活的高级和奢侈。如果G先生不及时回复,对方还会用嗔怪的语气埋怨G先生。几次聊天之后,谈话的方向很快就转到了区块链上——对方提到自己有名额参与仅限富豪参加的投资项目,稳赚不赔,问G先生是否有兴趣,G先生才醒悟到这是骗局。时至今日,G先生再打开LinkedIn,却发现这位女士的主页已经荡然无存。


实测马斯克星链计划:如何从一个成功率为0的生意,变成一场太空争霸赛? Aug 31, 2022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


  “什么都聊就不聊色,聊色他不会去注意投资”——凤凰网一篇文章中揭露了这种被称为“杀猪盘”的骗局的话术。“杀猪盘”是一种流传在东南亚地区的诈骗方式,诈骗方式将受害者称为“猪”,把交友工具称为“猪槽”,把聊天话术称为“猪饲料”,把聊天或者假恋爱真敛财的过程称为“养猪”,把最后诈骗钱财称为“杀猪”。在北美华人社群中,曾经也有其他的诈骗方式,例如声称是就职于中国驻美使馆等政府机构的人员,指责对方参与犯罪案件,要求对方向某指定账户汇款;或者声称是DHL等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对方有贵重包裹被海关扣押,要求对方向某账户补缴税款。与这些“简单粗暴”的电信诈骗相比,“杀猪盘”的骗术持续时间更久,骗子顶着伪造出来的虚假身份,扮演着爱人、富豪、商业大佬等角色,通过每天不间断的联系和受害者建立起感情,让受害者很难识别骗局的存在。

  快速筛选有价值“客户”

  “杀猪盘”的其他的话术还包括:“在第一次聊天中,必须拿到“猪”的八大信息,并备注:姓名、年龄、工作、居住城市、家庭背景、兴趣爱好、作息时间和投资经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记者一周后再试图那位“商人”,对方却不再回复,因为这些骗子需要在短时间快速筛选出值得深聊的客户,挖掘这些客户身上的价值。有时候聊几百几千个人中,才有一个人会上钩,所以更不会在明显不合适的对象上浪费时间。而骗子们通常都会引导对方加微信之后进行联系,一方面是可以看对方是否有戒心和有继续聊天的意愿,另一方面也因为如LinkedIn这样的平台经过举报之后,账号很容易被封锁,不利于长期深入交谈。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 indicates required

  记者在网络上搜索后发现,“杀猪盘”的话术非常详尽,仅仅在一个名为“精聊话术素材馆”的网站上,就有上百个总结好的话术文档。除去各类聊天的小常识,甚至还有“九型人格分析”等知识性文档,帮助骗子在和受害者聊天时,开拓新的话题,同时营造一个博学多才的形象。记者点进名为“海外案例”的文档,发现其中又有更多的内容。有素材库可以让骗子把自己包装成在海外的女性或男性,也有他们在网上找到的真实在海外生活的人的社交账户的资料,让骗子在包装时进行参考。也有教材,指导“隔着屏幕如何让两个人感情升温”,“学会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道歉”“趁客户疏忽大意的机会攻下”等等。

  在几个相关telegram群组中会发放从Instagram, 小红书,朋友圈等盗来的图片,让骗子可以包装自己的朋友圈。有不少受害者在网上贴出的聊天记录里都有对方身着西装,品尝红酒,享用大餐等照片,这些也都是骗局的一部分。

  分工明确的诈骗集团

  在诈骗团伙中,负责物料和话术的只是一小部分。知乎网络安全话题答主谢幺写道:“此类骗局分工明确,有供料组、话术组、技术组和洗钱组”。




  “杀猪盘”的骗局在中国已经发生了许多起,从2019年开始被广泛报道,还成为了“2019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但是在北美却还是一种比较新的骗局。一位不会讲中文的华裔Manda(化名)就曾经差点上钩。“一开始收到这样的短信,以为对方真的是朋友”,她回忆道。对方用英语发来Whatsapp信息,说手机坏了,通讯录的人名备注都不见了,问Manda是谁。“他们的英语不算地道,但是也不是很差,所以我以为他确实像他说的那样,是刚来美国生活不久的华人”。对方似乎是察觉到了Manda的善良,营造了一个带着女儿的单身爸爸的角色,常常和Manda探讨如何照顾女儿的话题,有时候也会让Manda为他的女儿出谋划策。对方提出投资时,Manda也不疑有他。好在对方在聊到洛杉矶的某个社区时说错了关键的细节,而Manda经常去洛杉矶,因此识破了对方话术中的漏洞,而对方为了弥补这个漏洞,反而漏出了更多的马脚。

  有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这类骗子都是在柬埔寨等地的中国人,他们并不会英语,而是把中文话术用翻译软件翻译成英文,再用翻译软件把英文翻译回中文,检查一下翻译的质量。所以他们最后发出的英文消息不会特别离谱,也不会特别地道。

  综合来看,骗子的行骗过程基本是通过“存错号码”这样的“误会”建立联系,塑造或者美丽富有,或者温柔体贴的“人设”,在长时间无微不至的关心和聊天之后,再切入到让对方跟着自己投资“稳赚不赔”的项目。骗子的各种“话术”和“套路”会不断进步,包装自己的素材包也时有更新。对于不少北美华人而言,如何透过这些包装之后的假象看到本质,防止自己上当受骗,成了一门新的学问。

Source



当“健身”遇上元宇宙,比刘耕宏还要强?
硅谷 101 有趣的前沿科技深度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