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预算以AI占大宗 大部分花在员工用的工具上




企业IT预算以AI占大宗 大部分花在员工用的工具上

世界新闻网

6/21/2024

AI时代来临,许多公司花费大笔IT预算在AI工具上。(路透)

高利率冲击各行各业的IT预算,但AI和云端运算对企业前途影响甚钜,带动当前支出。根据财经网站CNBC的一项半年度调查,在投资AI的公司里,把钱砸在员工使用的AI工具上,例如微软的Copilot,相较于投资于面向顾客的应用软件,如客服和销售领域的AI聊天机器人,前者数量大约是后者的四倍。

调查显示,60%的受访公司认为生成式AI对其业务至关重要,44%表示明年最大笔IT预算会花在AI。60%描述他们的新AI投资正在「加速」。

尽管担心经济放缓,许多公司仍勇于投资,提供客户最新的应用程序。28%的IT主管认为,他们的企业近期最大的风险是满足客户对新技术的需求,其次,有20%认为是削减成本的压力。寻找合格员工的需求已经急剧下降,一年前有26%的IT高管认为那是最大风险,如今仅4%提到。

Pure Storage首席执行官Charles Giancarlo表示,AI支出无疑将给预算的其他部分带来压力。

随着辉达(Nvidia)市值暴增,美国银行(BofA)表示,生式式AI刚进入三到五年部署周期的第二年,预计今年的硬件需求将由1000亿美元增加两倍到3000亿美元,80%会流向Nvidia。

工作中获授权使用AI的员工比率继续走高,在新调查里增加了10个百分点到60%。组织内会使用AI的员工也增加,从25%到100%不等。员工使用人数短期内料将走高,64%的公司计划未来六个月内会购买微软Copilot等企业解决方案,这比上次调查上升10个百分点。而且近三分之二(64%)把钱花在鼓励员工采用AI,仅16%把重点放在面向顾客的AI。

CNBC是在6月7-14日间、抽样大型企业25名高端IT主管进行调查。

Source




AI时代的首批失业者:60多人采编团队被开

腾讯科技

6/21/2024

腾讯科技讯 6月19日消息,国外媒体日前撰文指出,如果有人对人工智能将如何塑造自己的职业未来感到忧虑,文案创作界的变迁或许能为他们揭示一些未来的端倪。

2023年初,作家本杰明·米勒(Benjamin Miller)正处于他职业生涯的高峰。他带领着一个由60多名作者和编辑组成的团队,为一家科技公司撰写博客文章和专栏,该公司专注于打包并转售包括房地产和二手车在内的各类数据。米勒说:“这确实是一份极具吸引力的工作。”它不仅让他充分发挥创造力,还有机会与各领域专家深入合作。然而,有一天,米勒的上司向他介绍了一个新的项目:“他们打算利用人工智能来降低成本。”

一个月后,公司推出了一套自动化系统。米勒的上司只需在在线表格中输入文章标题,人工智能模型就会据此生成大纲,米勒的电脑随即会收到提示。他的团队成员不再独立构思创意,而是根据这些大纲撰写文章,米勒则在文章发布前进行最终校对。米勒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然后他得知了第二波自动化的消息。从此,ChatGPT将全面接管文章撰写工作,大部分团队成员相继被裁撤。留下的少数人承担起一项更枯燥的任务:编辑ChatGPT生成的平庸文本,使其更具人性化。

到了2024年,公司裁撤了米勒团队的所有其他成员,只留下他一人。米勒说:“突然之间,我不得不承担起所有人的工作。”他日复一日地审阅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档,修正程序化错误,完成过去需要数十人团队协作的工作。

米勒表示:“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整理和润色内容,删除过于正式或过分热情的措辞,让文章读起来更加自然流畅。这比我与人类作者合作时的编辑工作要多,但需要完成的是相同类型的编辑工作。真正的问题是,这个过程过于重复和乏味,我开始感觉自己像是在流水线上机械式地工作。”




01 AI浪潮下的职业起伏

米勒的经历映射出一个更广泛的趋势。在众多行业中,人工智能正被用来完成那些曾经只有人类大脑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通常比人工成本更低,但早期采用者很快就意识到它并不总能达到相同的水平。如今,像米勒这样的人发现自己被要求与那些正在抢走他们工作的机器人合作,给算法增添一些人性化——他们都是隐匿的工作者,让人工智能看起来比实际更加出色。如果人工智能的性能大幅提升,这种合作可能只是权宜之计。如果不是,米勒的经历可能是其他行业即将面临的未来的缩影。

人工智能会抢走我们的工作吗?这很难说。一些专家警告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令人不安的十字路口,超级智能机器人很快将取代大部分人类工作,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技术可能永远无法达到那个水平。还有一些人认为,我们正朝着人工智能与人类合作而非竞争的未来迈进。

但在更小的规模上,一些工作者已经面临令人不安的后果。如果说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语言模型能做什么,那就是把单词和段落串联起来,让一些文字创造者成为首当其冲受影响的人。对人工智能写作工具抢走工作的恐惧,是导致去年美国编剧罢工的主要问题之一。其他创意产业也对随着能够从头开始生成图像、音频和视频的人工智能工具的到来,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类似的担忧。

在广告文案和商业内容创作领域,人工智能的影响已在悄然显现。对一些文案创作者而言,人工智能犹如天赐之福。作为一款高效的工具,它不仅加速了工作流程,还激发了创意思维。然而,对那些初出茅庐的文案新手来说,人工智能却成了求职路上的拦路虎。

与此同时,市场中出现了一种新的工作岗位,不过薪酬微薄:对人工智能生成的粗糙内容进行修改。“我们的任务是给文字赋予人性,但往往这需要对文本进行深入的发展性编辑,”拥有编辑人工智能文本经验的美国肯塔基州列克星敦的文案创作者卡特里娜·考沃特(Catrina Cowart)说。“人工智能文本中的语法和用词常常显得怪异。你总是要删除那些在非正式写作中格格不入的华丽辞藻,比如‘因此’(therefore)和‘然而’(nevertheless)。此外,你还得对整篇文章进行事实核查,因为人工智能有时会编造内容,这既耗时又费力。此外,人工智能在生成文本时,会在一些看似不重要的句子中插入一些随意的细节,这些细节可能在阅读时不易被察觉。”




考沃特指出,让人工智能写作更贴近人类风格的过程,往往比从头开始创作一篇文章还要耗时,但报酬却更低。“在那些提供此类工作机会的平台上,写作工作的报酬最高能达到一个字10美分(约合人民币千字730元)。但当从事的是编辑工作时,通常只能得到约千字70至350元人民币的报酬。”

02 人机协作开启新篇章

“这是一份枯燥且令人沮丧的工作,而且报酬微乎其微,”考沃特坦言。其他行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低薪的人类劳动力在背后默默支撑着机器的运转,从协助自动化点餐系统到为训练人工智能视觉系统所用的图像进行标注,这些工作往往不为人知。

在文案创作界,人工智能的到来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如何接纳它,以及个人在职业道路上的进展。一些创作者认为,把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创作流程,甚至能够提升他们的工作成果。为自由撰稿人提供培训和资源的组织美国作家与艺术家协会(AWAI),为会员开设了多种关于人工智能的课程。该协会会长丽贝卡·马特(Rebecca Matter)表示,人工智能课程已成为该机构最受欢迎的课程。她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工具。对于以文案创作为职业的人而言,真正的挑战不在于人工智能取代他们的工作,而在于他们必须适应这种变化。这可能让人感到不适,但我认为这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马特指出,她所熟知的大多数作家在向人工智能辅助创作的过渡过程都相当顺利。实际上,人工智能已成为文案创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作家在自己的专业网站上添加了个人“人工智能使用政策”条款,解释他们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拥有9年行业经验的文案创作者丽贝卡·杜加斯(Rebecca Dugas)表示,人工智能对她而言如同“神赐”,让她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创作出同样高质量的作品。她表示:“只要我的客户对此表示认可,我就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开展头脑风暴、市场调研,还是当我遇到创作瓶颈时重构段落,人工智能都成为了我难以置信的共创伙伴。”

不过杜加斯深知客户对这项技术可能存有疑虑。她在个人人工智能使用政策中明确表示,对于倾向于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客户,她愿意放弃使用该技术–但相应地,客户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因为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脑力,她的这些项目标价自然更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杜加斯预计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ChatGPT等工具来满足写作需求,不再雇佣人类文案创作者。“但我认为,即便是现在,我们也正逐步认识到,如果你不理解文案创作,你就无法评判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的有效性,”她指出。杜加斯相信,这意味着有才华、经验丰富的创作者总会有高薪酬的工作机会。

03 挑战与机遇并存

然而,处于职业初期的文案创作者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目前,许多处于这一阶段的人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系列现代特有的矛盾之中。大量文案工作源自希望提升网站流量的业主。但是,谷歌去年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在从搜索结果中移除“无用”内容。这引发了人们对于谷歌可能会对依靠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网站进行惩罚的担忧。谷歌坚称,只要内容质量高,人工智能写作是可以接受的,但这些保证并未完全消除人们的担忧。因此,在文案创作界的某些领域,使用人工智能检测软件检查文本已成为一种常规做法。过去一年中,一些作家甚至表示,他们因人工智能检测器的误判而失去了工作。

考沃特指出,许多自由写作平台在部署人工智能检测软件的同时,也在聘用人员编辑由聊天机器人生成的内容。这意味着在文案创作生态圈的某些角落,几乎所有事情都围绕着如何避免被误判为人工智能创作的内容而展开。




“他们一边销售人工智能内容,一边向人类员工付费修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同时又发邮件告诉你如何写作以避免触发他们的人工智能检测器,”考沃特说。“这种做法真是令人感到侮辱。”更糟糕的是,这些检测器会定期更新,以适应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开发者的持续变化,这意味着判断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标准也在不断变化。“这让人感到沮丧,因为在英语中,同一件事有无数种表达方式,但哪一种更像人类写作?我不喜欢这种猜测游戏,”她表示。

米勒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审校工作戛然而止。在经历了数月枯燥的编辑任务后,他突然被召集参加一次会议,却意外地得知了自己被裁员的消息。公司认为,米勒的角色已不再必要,成为了可以被自动化替代的一环。“我感觉自己基本上就是被机器取代了,”米勒无奈地说。幸运的是,米勒很快就找到了新工作,不过这份工作听起来有些讽刺。他加入了开发软件让人工智能写作更难以被识别的Undetectable AI公司。

Undetectable AI的首席技术官巴斯·尤哈茨(Bars Juhasz)表示,像他公司开发的这类工具肯定会对劳动市场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他对未来的工作持乐观态度。“当汽车首次在马车时代推出时,人们认为这是世界末日的到来。但社会总是能够适应,”尤哈茨说。“我认为我们将看到很多工作被取代,自由职业者将受到最大的冲击。我确实同情他们。但那些靠着让人工智能能人性化而获得报酬的人是绝佳的机会主义者。虽然这可能不是一份理想的的工作,但他们已有效地在生产力重新定义的时刻找到了新的立足点。学会使用这项新技术的人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米勒并不怀念他之前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人性化编辑的工作。“我之前生成了充斥互联网并破坏它的大量垃圾内容,”他说。“当我离开的时候,甚至没有人读这些内容,因为它们都只是垃圾。”最终,米勒认为前东家可能会简单地撤下他参与编辑的人工智能生成文章。“就像它们从未存在过一样,”他说。

Source



网红表面风光 背后辛酸…近半年入不到1.5万 无任何保障

世界新闻网

6/18/2024

(美联社)

网红是不少年轻人甚至成年人梦想的职业,不过背后辛酸难以言喻。华尔街日报报导,想成为成功的网络创作者竞争激烈,市场存活的的大部分是长期经营者,少见一夜成名现象。另外,大部分从业者收入低,没有有薪假期、保险与退休保障。

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报导,全球数亿人常态性在社群媒体贴照发影片,投资银行高盛(Goldman Sachs)统计,当中约5000万人可从平台获得报酬。但越来越多人投入网络内容生产业,到2028年,每年市场还会挤进10%到20%有志成为社群影响者的竞争者。美国劳工部至今未追踪「网红」、「社群影响者」实际收入状况。

多项调查显示,网络内容生产者通常短则数月,长则数年,才能由社群平台、网友抖内、赞助商、商品销售带货与广告链接的集成资源中获利。通过网络内容发想,创作者逐渐了解什么可以吸引网友,制造声量,增加粉丝追随者,提高赚钱的机会。

但靠网络走红赚钱并不容易,网红行销业者NeoReach指出,去年靠网络内容赚取收入人士中,48%仅能赚到1万5000美元或更少,有13%可赚到10万美元。




以美国收入水准而言,挤进社群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KOL)的投报比例不高。网红收入差距大的影响因素很多,全职、兼职、专精某内容,如流行、投资与生活方式等都会有影响。疫情期间订阅或关注者虽增加,但更多人入行。

由于少数内容生产者看似一夜成名,坐享名利,能见度高,导致网红业成了许多年轻人,包括成年人的梦想职业。但风光背后颇为辛酸,这行需要不断产制内容,许多人常有创作动能不再的危机,得不断企划、拍摄、剪辑,期间还得寻找广告商与大量粉丝交互。

Emarketer分析师恩伯格(Jasmine Enberg)指出,大家不了解网红背后的辛酸,能赚钱维持生计的都已入行多年,大部分不是一夜成名。这行就像自营商,没有一般雇员的有薪假期、公司保险给付、退休金等,如今还面临高通膨和高房贷利率,光靠产制网络内容难以维生,

此外,社群平台分润标准愈来愈高,TikTok在2020至2023年设置10亿美元创作基金,YouTube的短影音Shorts也提供每月100至1万美元的奖金,Instagram的Reels也跟进类似作法。但以TikTok为例,5月的分润粉丝数与流量最低标各为1万与10万,Instagram只对能带流量的用户发出创作邀请,TikTok还面临在美国下架的危机。

YouTube去年也调整广告分润标准,订阅者超过1000,Shorts点阅数在过去90天破1000万点阅的创作者可获45%的广告业绩分润。

Emarketer数据显示,美国网红市场规模每年约在137亿美元左右,当中81.4亿来自于广告商。许多网红难以适应广告业者的强势作风,忧心失去自我风格。网络创作进场标准低,简单器材拍摄与手机直播就可在各社群平台上线,但营造可获利的粉丝数及流量,门槛越来越高。

Source




迪士尼乐园遭集体诉讼 合格年票持有人可得65元

世界新闻网

6/18/2024

位于南加州安纳罕的Disneyland and California Adventure (谷歌地图)

迪士尼安那罕乐园因为限流遭粉丝提告,集体诉讼施展效用后,迪士尼同意庭外和解赔偿950万元。迪士尼其实算是最大赢家,赔偿金额只有原告提出的四分之一左右,每位梦幻钥匙年票持有人只得到区区的65.67元,是年票费用的20分之一。

包括在诉讼中的梦幻钥匙年票持有人,可以在9月12日之前呈入收款帐户资讯,可以是电子付款(digital payment)的Venmo或Paypal的帐户,也可以用直接存款(direct deposit)送入银行帐户之中,72小时内金额就会出现在帐户中。粉丝也可以要求用支票付款,但这要耗掉6-10周的时间。




合于资格的人士,是2021年8月25日至10月25日之间购买「迪士尼乐园梦幻钥匙」(Disneyland Dream Key)年票的人,每张票的成本是1399元。迪士尼去年9月同意庭外和解,该项联邦诉讼指控售票时迪士尼声明没有任何不可用的日子(no block-out dates),但当梦幻钥匙持有人上网做迪士尼乐园(Disneyland)或加州探险乐园(California Adventure)的预约时,却没有办法被网站接受,有误导与欺骗消费者的嫌疑。

梦幻钥匙的会员,共有10万3431人合于赔偿资格,每人可得65.67元,但这只是年票费用的5%左右。梦幻钥匙持有人总共得到700万元,另外的250万元主要是处理和解的公司及其律师的酬劳,以及与诉讼相关的费用。

这宗诉讼原本是北加州圣他克拉拉的居民尼尔森(Jenale Nielsen)提出的,她得到5000元赔偿,奖励她对本案的贡献,这是其他年票持有人的75倍。代表尼尔森的集体诉讼律师楼要求25%的赔偿金,也就是237万5000元。该律师楼原本求偿3900万元,也就是每位年票持有人可得379元,如今只要赔偿950万元,因此迪士尼其实省下大约3000万元。

Source




「无论是否为公民,仍是中国脸」 置产禁令让佛州华人不敢看房

世界新闻网

6/18/2024

佛州自从颁布中国公民不能购屋禁令后,房地产业者已经开始不再接待中国客户。(路透)

佛罗里达州禁止未持有绿卡或不是公民的中国人在当地购买房地产后,造成在当地合法居留多年的华人困扰不已,有人必须暂停原本购屋计划,而部分华人则考虑离开佛州到其他地方居住。

CNN报导,去年佛州州长德桑提斯(Ron DeSantis)签署这项法令。来自中国南京、持H-1B工作签证,目前打算在佛州坦帕寻找在办公室附近住所的金汴(Jin Bian,音译),不久前被告知置产行为可能让他吃上牢饭,他说,「这真的吓到我了,我只是购买房地产而已。我再也不看房子了。」他已在美住12年。

他和其他佛州居民表示,这些规定已造成州内华裔团体的不安与困惑,有人认为此法造成生意流失,有人则考虑干脆离开佛州。在中国出生、现为「佛州亚裔正义联盟」(Florida Asian American Justice Alliance)主席的华裔律师金美声(Echo King)说,「这种法律让我们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我们感觉自己不受欢迎。」




与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携手对佛州提起诉讼的律师朱克莱(Clay Zhu,译音)说,「佛罗里达州在打击所谓的中共影响上已经过头了。这是基于种族、国籍与签证身分的歧视。」他认为此法可与过去的「排华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相提并论。

朱克莱说,佛州一些贷款业者和地产经纪开始拒绝接受持中国护照的客人,即使他们有绿卡。一名房贷业者特芮莎.金(Teresa Jin)则表示,她不再接受没有绿卡或非美国公民的客人,但由于法令内容不清楚,一些房贷业者接受了她之前拒绝的客户完成交易,「这条法令造成混乱,影响我们的生意」。

持有绿卡并在奥兰多经营小企业的李苏珊(Susan Li)虽然是美国合法居民,但她与家人由于担心有触法疑虑,因此已暂停找房子的工作。她说,「这太麻烦了,所以我现在不找(房子)了。不管我是否持有绿卡或是美国公民,我还是有一张中国人的脸孔。」

美国议员除了指控TikTok等应用程序(App)被用于从事间谍活动之外并认为中国人购买美国农地已形成国安威胁。对此,金汴就说,「我们只是普通人,不谈政治问题,我认为在这里99.99%的人只是想过上好日子而已。」他表示,未来一至两年情况若未改变则打搬回加州,「我想加州绝不会有这种法案出现。」

Source




研究:全美最适合养育家庭的城市在北加 有好学校、治安佳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佛利蒙因其一流的学校、安全性和富裕程度而被评为全美最佳养育家庭的地方。(取自Pexels)

「旧金山纪事报」(San Francisco Chronicle)报导,东湾佛利蒙因其一流的学校、安全性和富裕程度而被评为全美最佳养育家庭的地方。

在WalletHub的一项研究中,湾区第四大城市佛利蒙击败了美国其他181个城市,该研究对包括公立学校、生活成本、空气和水质以及犯罪率在内的45项指针进行了排名。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佛利蒙的家庭收入中位数为16万2336元,即使根据WalletHub的生活成本进行调整之后,也是全美最高的城市之一。只有1.4%的儿童没有医疗保险,该市的人均公园面积位居第五。佛利蒙有一半的家庭有18岁以下的孩子,是全国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

圣荷西综合排名第七,由于可负担性排名靠后而失分,而旧金山排名第12,尽管其儿童比例在大城市中最低。屋仑排名倒数第121位。

佛利蒙还连续五年被WalletHub评为美国最幸福的城市。

佛利蒙因其一流的学校、安全性和富裕程度而被评为全美最佳养育家庭的地方。(Google Maps)



孟斐斯(Memphis)、底特律(Detroit)和克利夫兰(Cleveland)排名垫底。圣伯纳汀诺市(San Bernardino)是排名最低的加州城市,在182个城市中排名第177位。

佛利蒙市市长高叙加(Lily Mei)已在该市居住了30年,并在这里养育了两个孩子。她说,这里的家庭可以享受到强大的学校系统和强劲的本地经济,包括高薪的制造业工作。主要雇主包括特斯拉(Tesla)和Facebook母公司Meta。

高叙加说,「与其他拥有更多办公空间的城市相比,我们拥有更多的制造业」,「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加州其他城市一样,」她提到了无家可归者、住房建设、公共安全、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保持经济增长等问题。

佛利蒙在WalletHub排名较低的一个领域是 「家庭娱乐」。高叙加指出,佛市部分地区是工业区,影响了户外步行能力。但她说,佛利蒙有64个公园和7个东湾地区公园,有很多户外活动。

与此同时,旧金山「在教育和儿童保育方面表现出色,综合排名第五,在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也表现出色」,WalletHub分析师哈普(Cassandra Happe)在一份声明中说。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旧金山在经济承受能力和家庭方面也面临着重大挑战。生活成本,尤其是住房成本非常高,这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个障碍。这种经济压力可能导致该市儿童比例较低,因为家庭可能会选择价格更实惠、居住面积更大的地区,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她说。

Source




全国平均房价5年涨幅达54% 部分州政府对地税设限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过去5年全国独立屋价格上升了54%,不少人帐面的身家因此而增加,然而对只有自住房的房主来说,他们缴付的房地产税(property tax)增加了数千元,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也减少了。美联社

根据史坦普道琼指数(S&P Dow Jones Indices),过去5年全国独立屋价格上升了54%,不少人帐面的身家因此而增加,然而对只有自住房的房主来说,他们缴付的房地产税(property tax)增加了数千元,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也减少了。

加上疫情大流行后,不少人仍然在家工作,办公室空缺率严重,一些商业办公楼价格持续走低,政府自然将减少了的商业物业税转嫁到住房方面,也增加了房主的压力。

面对这种情况,小房主们纷纷强烈要求当局作出宽减,各州的政策制定者也愈来愈多探讨减免的方法。

地税主要是地方政府,例如郡、市政府运作的财政来源,根据运作所需而定出与物业价值挂钩的税率。然而州议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例如在全州范围内限制物业估值的上升幅度、为所有房主提供部分税收减免,又或以补贴方式给某些人(例如 65 岁或以上者)提供宽减。




阿拉巴马与怀俄明已率先立法,限制评估物业价格的上升幅度,现在科罗拉多也步它们后制订新法。

乔州选民也将在 11 月的大选中同时决定是否批准一项新法例,限制出于税收目的而提高的房屋评估价值。

堪萨斯由共和党控制的州议会,早前通过了三项措施减少州公立学校的地税,但民主党籍州长凯利(Laura Kelly)担心减少税收所得而全部否决,州议会已准备第4次闯关。

有分析指出,任何减免税收都会带来后果,例如限制物业估值的评估虽可纾缓某些房主的压力,但更可能会为富人带来好处,同时也会将税收负担转嫁到出租物业及一些企业去。

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的首席政策助理奥西尔(Richard Auxier)认为,阻止地方政府增加收入,等于束缚了它们的手脚。

Source




财政部:将修补法规漏洞 防止企业及富人靠资产贬值避税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财政部副部长艾迪耶摩。(路透)

华盛顿邮报报导,避险基金等合伙事业与房地产投资大亨等富豪,以不当手段利用复杂难懂的税务架构,让数百亿资产不必课税,财政部将加强查缉;财政部副部长艾迪耶摩(Wally Adeyemo)17日表示,将会修补法律漏洞,防止企业及富人通过声称资产贬值达到避税目的。

报导指出,财政部将推出的打击措施包括防止税基转移(basis shifting),事业合伙人可以通过税基转移,把资产从某个生意转到另一个生义名下,达到避税目的。国税局(IRS)指出,合伙事业的资产转移文档登记,经常纯粹只为避税,事实上并没有转移,某些企业则重复声称某项资产贬值。

艾迪耶摩说:「这些交易纪录并没有在美国创造任何经济活动。」他说:「唯一目的就是要减少缴税。」




艾迪耶摩表示,打击税基转移的不当手段,将可以让来自合伙生意的税收在未来10年至少增加50亿。

「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合伙事业委员会委员卢斯坎贝(Mark Luscombe)举例指出,操作手段为声称事业里某个资产贬值而让税基变零,然后把资产卖给相关伙伴,让资产可以再次申报贬值。

国税局高层官员分析,现行法规规定,买卖交易要有「实质经济」(economic substance)才能减少缴税,从法规看来,绝大多数合伙事业的避税操作都是不合法的。

拜登政府17日发表声明表示,在收入数百万元的律师及会计师协助下,税基转移操作过去几年在合伙事业之间变得越来越流行,直到最近问题才被国税局注意。

商务律师柯瓦西(Robert Kovacev)表示,国税局光靠一己之力无法防止税基转移,国会必须通过立法加以禁止。

Source




WSJ:企业税调涨或调降 两党角力结果攸关1兆税收

世界新闻网

6/17/2024

今年大选胜败结果攸关1兆税收,民主党若在11月选举胜出,企业税可能从21%调高至28%,共和党若全面执政,则企业税可能调降到最低15%。(美联社)

今年大选结果牵动企业税是调是涨。华尔街日报17日分析,企业税引发两党政治角力,民主党若在11月选举胜出,企业税可能从21%调高至28%,共和党若全面执政则企业税可能调降到最低15%,胜败结果攸关1兆税收。

拜登总统计划将企业税调至28%,美国的企业税将在全球经济强国当中接近最高税率,某些共和党人士提出的15%企业税目前尚未获得拍板,但将创下1935年以来最低税率,有助于企业及股东增加获利。前总统川普上周表示,希望将企业税调到20%。

报导指出,企业税每调整1%就代表着10年间1300亿税收,两党对于企业税调整的看法分歧,关系着1兆税收的差别,今年选举结果对规模最大的几家美国企业来说,涉及利益相当可观。

宝洁公司(Procter & Gamble)首席执行官莫勒(Jon Moeller)表示:「为什么我们要让美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呢?如果我们那么做,我们怎能期待可以吸引企业在美国投资?」川普上周与美国大型企业首席执行官组成的「商业圆桌组织」(Business Roundtable)会面,莫勒是「商业圆桌组织」税务政策倡议召集人。

华尔街日报报导,「商业圆桌组织」计划花费八位数金额在今年选举期间打广告,倡导维持企业税维持21%,并让明年届满的海外税更改得以延期。




2017年时,许多企业要求将企业税从35%降至25%,比照其他国家企业税率的中间段,后来川普与共和党籍国会议员则让企业税率降至21%。

对于民主党来说,调涨企业税是最容易的政治选项之一,因为可以为其他施政要务创造庞大税收。

拜登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布兰纳德(Lael Brainard)说,企业税占比原本就低,而企业获利却创新高。布兰纳德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没有向企业征收足够的税。」

无党派组织国会预算处(Congressional Budget Office,CBO)估计,企业税未来10年将占美国税收8%,远低于个人所得税或薪资税的占比。

共和党方面则认为21%企业税与其他海外税配套措施是成功的。

莫勒指出,如果现在调高企业税,后果将比10年前更加麻烦,因为2017年税改扩大了征税对象,取消国内制造业等原本享有的减税福利,因此28%税率将等于对企业更多收入课税。

Source




川普传承诺降公司税至20% 以提高关税弥补所得税减税

世界新闻网

6/14/2024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13日拜会共和党国会议员后,对媒体发表谈话。 (路透)

知情人士透露,再度角逐美国总统宝座的前总统川普周四向商界领袖承诺,如果他当选,将会把公司税税率进一步降至20%。同日他与共和党国会议员会面时,则是提出要以调高关税来弥补所得税减税的想法。

川普先前担任总统期间,已经大幅削减美国大型企业的所得税。他周四(13日)在华府有多个活动。消息人士向彭博资讯透露,川普参加了约100位美国知名企业首席执行官出席的私人会议,与会人士包括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戴蒙、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等人。

他在会中致词,表示支持调降公司税税率,而且评论20%是个不错的整数。目前美国公司税税率为21%,即使只小幅减至20%,对获利的美国企业来说,可能代表每年减税数十亿美元。




川普也矢言要将共和党所提的2017年税法永久化,延长法案中包括个人、小企业减税在内的几个关键部分。他也主张小费收入免征联邦税。

除了争取大企业支持,川普周四也到国会山庄与共和党籍国会议员见面。美国国会现在正在讨论明年要进行税法改革,川普已多次放话要调高关税,平添全球贸易与消费者物价的不确定性。

纽约州众议员马尔利奥塔克斯(Nicole Malliotakis)结束与川普的会议后表示,「他(川普)确实想要降低所得税,因而减少的税收可以借由某些类别的关税来弥补,特别是针对竞争国的关税」。

川普竞选办公室发言人里维特说,川普在与议员交换意见时,提出很多想法,这只是其中之一。「他已经多次提到,针对外国的关税提高,美国工人的税负就能下降」,「川普总统的最优先任务,始终都是要让『川普减税』永久化」。

Source




纽时:在中国后院的亚太区域 美国转为低调的超级强国

世界新闻网

6/13/2024

美国士兵在联合军事演习后,在菲律宾北部的海军基地上陆。(美联社)

纽约时报13日分析,美国在属于中国「后院」的亚太区域,如今已转型变成比以往更为低调的超级强国,不再用高高在上的架势指点盟友,而是让盟友成为团队伙伴,分担责任。

报导指出,亚太地区幅员辽阔,中国崛起威胁庞大,美国希望与区域盟友成为军事现代化、科技发展的团队伙伴。

国防部长奥斯丁(Lloyd Austin)本月在新加坡全球国防论坛上说:「我们的专家以往是以轴辐模式(hub-and-spokes model)讨论印太安全问题,现在我们则有不一样的观点。」

报导指出,如今许多国家比以前做得更多,而且是在美国协助下自己行动。美国第一次与澳洲合作建造核子潜舰,参与南韩的核子武器计划,与印度一起制造战机引擎,与太平洋小岛分担航海监视任务,并且跟日本合作加强进攻能力。




美国官员通过幕后运作,现在也跟合作伙伴测试新的安全沟通系统,签署协议为盟友共同生产火砲,并且为战争爆发时区域里各地医院输血库存量预做准备。美国正以花费更高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展开军事训练。

纽约时报分析,各式各样合作方式凸显了亚太区域对中国的看法。许多国家害怕北京随着军事实力壮大变得好战,例如威胁犯台、主张拥有绝大多数南海主权以及在印度交界地区扩展势力;亚太区域国家越来越不确定是否要把中国当成经济伙伴,因为中国经济在后疫情期间变得缓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内渐渐远离追求力拼成长、支持企业家的政策。

亚太区域国家与中国合作,是否代表在长期策略上押注美国而非中国?还是这些国家是以务实路线抓紧机会向反复无常的超级强国争取利益,因为已经有越来越多选民希望政府不要介入国际事务?

纽约时报报导,根据百余名现任、卸任美国政府官员及印太国家官员采访,许多受访者表示,美国下一个世纪在印太地区的主导地位将比上一个世纪降低。受访者普遍表示,不管2024年美国大选由谁胜出,美国身为世界秩序领导人的角色,早就因为伊拉克、阿富汗战争而削弱,美国国内制造受到中国崛起冲击,美国本身还有内部分歧问题。

Source




沦落到派系的头目 美国已不是世界老大

纽约时报

6/13/2024

  特朗普执政四年后,拜登理应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按照华盛顿的许多传统标准来看,他的确做到了。他预料到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并巧妙地召集北约抗俄。在亚洲,他巩固了旧联盟,建立了新联盟,并削弱了中国的经济势头。在以色列遭受攻击后,他设法在支持它的同时避免了全面的地区战争。

  然而,全球领导力不仅仅在于支持朋友和击退敌人。真正的领导者不仅能保持领先地位,还能解决问题、激发信心。向世界展示这样的领导力,特朗普连装都懒得装。然而恰恰因为大多数美国官员也是这样做的,美国今日的国力处境才格外令人震惊。在冷战后的几十年里,美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不像一个世界领袖,更像是一个派系的头目——沦落到捍卫自己偏爱的一方,对抗日益团结起来的对手,而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观望,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还认为自己是老大。

  当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一种熟悉的兴奋感传遍了华盛顿。经过几十年可疑的战争撺掇行为,美国将再次成为全球好人,联合世界抵制克里姆林宫对法律和秩序的公然侮辱。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白宫在战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功,促成了乌克兰的防御,组织盟国的援助,并为芬兰和瑞典加入北约铺平了道路。然而,如果说俄罗斯为其入侵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这场冲突也给美国带来了战略方面的挫折。

  美国现在必须与莫斯科这个愤愤不平、不可预测的核对手抗衡。更糟糕的是,中国、伊朗和朝鲜已经开始抱团,为俄罗斯的战争努力提供补给,抵制它们所谓的美国全球霸权。事实证明,这种反美同盟已经强大到足以减缓西方对乌克兰援助的效力,而且也正在增加美国维持军事主导地位的成本。俄罗斯直接与六个美国有条约保卫义务的国家接壤。与此同时,五角大楼正在为中国入侵台湾做准备。说美国处于劣势倒还不至于。但的确是捉襟见肘了。




  而其他国家也没有纷纷涌向美国一边。大多数国家对俄罗斯的侵略和西方的反应都提出了批评,各打五十大板。对此拜登也没起到什么好作用。他将这场冲突形容为“民主与专制之间的战争”,几乎看不到他有努力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和平,他似乎是在要求其他国家加入一场没完没了的斗争。除了美国的盟友之外,几乎没有国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如果中国攻击台湾,孤立中国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自2022年以来,对俄罗斯和中国的看法实际上有所改善。

  加沙战争来得非常不是时候,拜登对这场灾难的回应是全力投入。他迅即承诺支持以色列无情的军事行动,而不是把以色列找到一个保护平民的战略作为美国提供援助的条件。拜登选择跟随而不是引领,只能在自我设定的旁观者位置上对以色列的行为表达不满。在一场决定性的冲突中,美国居然做到了既软弱又专横。美国在声誉和安全方面付出的代价才刚刚开始显现。

  不久前,美国还曾试图在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间进行斡旋,提出双方都可能接受的条件。它利用外交手段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并鼓励沙特人与伊朗对手“比邻而居”(奥巴马语)。现在,拜登政府显然只想巩固一个反伊朗集团。作为沙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回报,拜登政府试图通过条约承诺用美国的军事力量保卫沙特王国。如果这项协议得以实现,给中东带来和平与稳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使美国进一步卷入地区暴力的可能性却大增。

  问题的一部分在于总统倾向于过度认同美国的合作伙伴。在是否寻求和平谈判的问题上,他听从了乌克兰的意见,并避免与乌克兰不可妥协的战争目标相抵触。他在公开怀疑以色列的战争计划的同时,又加快对以色列的援助。拜登还四次放话要保卫台湾,超过了美国官方为该岛提供武器支持但不一定为其而战的承诺。他的前任们并非总是如此一边倒,在美国是否会为台湾而战问题上一直奉行“战略模糊”。



  然而,拜登的直觉反映出一个更深层次的、已经酝酿了几十年的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决策者将全球领导地位与军事优势混为一谈。美国当时确实牢牢掌握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它可以放心地扩大军事影响力,而不会遭到主要国家的致命反击。“世界不再分为两个敌对的阵营,”克林顿在1997年宣称,那一年他在大张旗鼓地支持北约东扩。“相反,现在我们正在与曾经的对手国家建立联系。”

  但建立关系从未消除对彼此的怀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继续高度重视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历届政府扩大了美国的联盟,频繁发动战争,旨在传播自由民主,希望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接受他们在美国秩序中的命运。如今,这种天真的期待已经不复存在,但主导地位的条件反射依然存在。美国继续扩张到更远的地方,却遇到了强大的阻力——这反过来又引诱华盛顿加倍努力,而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后退。这是一场失败的游戏,美国人将不得不冒更大的风险,花更多的钱来继续玩下去。

  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为了重新获得全球领导地位,美国应向一个疑虑重重的世界表明,它希望实现和平,建立复原力,而不仅仅是让敌人失血或支持盟友。这意味着支持乌克兰,但也要同样努力地在谈判桌上结束战争——并逐渐减小自己在北约中的角色,坚持让欧洲领导自己的防务。拜登总统最近就加沙停火提出的提议值得赞赏,但该提议没有威胁说如果以色列拒绝停火,将停止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从欧洲和中东撤退将改善美国在亚洲的参与,而美国在该地区的参与是最为重要的。这将澄清美国的目的不是如北京宣传的那样追求霸权,而是阻止中国建立自己的亚洲霸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使中国继续崛起,美国也可以在印太地区成为自信的领导者。今天的中国还远没有能力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整个地区,即使冒极端风险夺取台湾也不能让它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一切都不会容易。但比较一下其他的选项。只领导世界的一个派系会让美国成为一个焦虑的跟随者。这让美国人在中东、欧洲和亚洲永远处于战争的边缘,担心任何一个地方的失利都将在所有地方引发连锁反应。然而,把如此多的全球安全押在一个国家过度承诺的意愿上,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真正的领导者知道何时为他人腾出空间。

Source



最新民调:今年大选不投票的美国人将比2020年多

世界新闻网

6/12/2024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美联社)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

某些政治观察家表示,2024年大选堪称美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总统将与前总统川普再次对决,选举季节开跑以来,两人在经济、堕胎权、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与民主等议题相互较劲。

然而,民调结果却显示,许多美国选民宁可坐壁上观。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与YouGov联合民调在6月5日至7日之间进行,针对1615名登记选民完成调查。统计显示,回答11月一定会投票的受访者约有80%。

相较之下,2020年大选之前完成的相同民调,则有较高比例受访者说一定投票。2020年4月28日至5月1日对2200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显示,83%受访者说大选一定会投票;2020年7月21日至24日对2008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有89%受访者回答一定去投票。



新闻周刊(Newsweek)分析,看起来虽然只有微小差异,但选民投票率的少数差别,却可能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不相上下的得票率可能决定少数摇摆州的最终胜负。

根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与民调机构YouGov公布的最新联合民调,不参加2024年总统大选投票的美国人,人数可能比2020年大选来得多。

某些政治观察家表示,2024年大选堪称美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场选举,寻求连任的拜登总统将与前总统川普再次对决,选举季节开跑以来,两人在经济、堕胎权、以色列-哈玛斯战争与民主等议题相互较劲。

然而,民调结果却显示,许多美国选民宁可作壁上观。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与YouGov联合民调在6月5日至7日之间进行,针对1615名登记选民完成调查。统计显示,回答11月一定会投票的受访者约有80%。

相较之下,2020年大选之前完成的相同民调,则有较高比例受访者说一定投票。2020年4月28日至5月1日对2200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显示,83%受访者说大选一定会投票;2020年7月21日至24日对2008名成年人完成的调查,有89%受访者回答一定去投票。



新闻周刊(Newsweek)分析,看起来虽然只有微小差异,但选民投票率的少数差别,却可能对选举产生巨大影响,不相上下的得票率可能决定少数摇摆州的最终胜负。

2020年大选时,拜登取得胜利的三个州,是以不到1%的得票率差别险胜,另外有三州是以不到5%的得票率差距获胜。

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政治政策教授富勒尔(Anthony Fowler)对新闻周刊表示,选民投票率的微幅改变,对于决战州可能带来关键影响,最近几场总统选举的几个决战州,胜败结果都只有非常小的差距,选民是否参加投票,可能让选举结果因此转为对某一方有利。

富勒尔表示,美国民众今年投票意愿降低,可能与拜登、川普同样具有争议性也同样不受欢迎有关,许多选民对于能够投票的选项有限感到失望,特别是中间派选民与独立选民。

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政治学教授瑞赫尔(Grant Davis Reeher)指出,加萨战争恐让某些选民变得不想投票,特别是年轻的进步派选民,对于经济繁荣并没有切身感受的美国人可能也不太愿意投票。

瑞赫尔说,民众对于国家的经济走向普遍存有不满,对于政治现况、两党候选人并未对于解决问题做出更多,同样感到不满。

Source



拜登新政策有漏洞 无证客被捕登记后 又释放入境

世界新闻网

6/10/2024

由于美国边界政策的漏洞,逮捕无证移民并登记后,还是放他们入境,使得近年来闯关者愈来愈多。图为中国走线客结队从墨西哥进入加州圣地牙哥边界。(美联社)

拜登政府禁止美墨边境无证移民申请庇护的行政命令5日生效,但「运作考量」(operational considerations)条款却让新规存有漏洞,联邦政府碍于经费、权限限制,实际上没办法将所有无证移民都驱逐出境,尤其来自南美洲、亚洲、非洲及欧洲等地,最近才在边境地区大量出现的移民。美联社报导,到了6日下午,有来自中国、印度、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地的移民获得释放,得以进入美国。

美联社报导,拜登行政命令生效之后14小时,来自哥伦比亚美德殷(Medellin)的无证移民贺纳罗(Gerardo Henao)遭到边境巡逻队(Border Patrol)逮捕,却没有遭到立即驱逐出境,而是隔天被带到圣地牙哥一处巴士站释放。贺纳罗搭上前往机场的火车,准备搭机前往新泽西州纽瓦克(Newark)。

对贺纳罗较有利的条件是,从美国飞往哥伦比亚的递解班次较少。缺乏资源、外交限制以及作业流程障碍等,使得拜登政府在实际运行层面上很难大规模遣返无证移民。

由于美国边界政策的漏洞,逮捕无证移民并登记后,还是放他们入境,使得近年来闯关者愈来愈多。图为中国走线客从墨西哥跨越格兰德河进入德州。(路透)



5日生效的行政命令里设有「运作考量」但书,联邦政府坦承如果要遣返所有无证移民,确实面临经费与权限的限制,尤其是美洲、亚洲、非洲及欧洲等国家,最近才在边境大量出现的移民。

国土安全部文档中指出,是否有办法根据行政命令驱逐移民,与在边境地区查缉的移民人口统计背景与国籍息息相关。

曾在7日听取简报的两名国土安全部资深官员匿名受访时说,行政命令生效之后已有数千移民遭到驱逐,17个递解班机目的地包括乌兹别克斯坦斯坦,遭到驱逐的无证移民包括来自哥伦比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秘鲁、墨西哥等国公民。

59岁的贺纳罗说,在圣地牙哥东部山区高压电线旁的泥路被边境巡逻员逮捕,巡逻员告知禁止庇护申请的命令已生效。贺纳罗拿到被捕文档及保释证明之后,巡逻员告知10月23日要在新泽西州移民法院出庭。贺纳罗在圣地牙哥转运站候车时说,被捕后只接受拍照、按指纹而已,「根本不算什么」。

报导指出,6日下午在4小时内就有4车无证移民被载到转运站,其中包括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移民。

Source




走线客为省时间不培训 纽约工地安全卡「用买的」

世界新闻网

6/08/2024

据知情者反映,许多华人建筑工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购买应经培训后方能获得的现场安全培训(SST)卡。(取自市府网站)

据知情者反映,许多华人建筑工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购买应经培训后方能获得的现场安全培训(SST)卡。(取自市府网站)

据知情者反映,许多华人建筑工为了节省时间,直接购买应经培训后方能获得的现场安全培训(SST)卡。这些卡甚至能通过市府测试,然而业内人士警告,这种做法会带来安全隐患及不必要的时间和金钱损失。

根据纽约市法律,自2021年3月起,未持SST卡的建筑工人禁止进入指定工地。

然而,一名华人建筑工人坦言,许多像他一样的走线客,选择购买SST卡以应对执法检查,「不用亲自参加培训,交钱后三天就能拿到卡片,而且这个卡政府查可以过」。

他解释,虽然正规学校的培训费用约为300至400元,但购买卡片还可节省约20元,「他帮你做一切数据,包括后台上传信息。」

不过他补充,钱不是许多人买卡的原因,而是没有时间,「正常上课需要一周和半个月左右,我现在照顾家里小孩,而且一周七天几乎都不休息,除了去工地,还送快递,也去做一些临时的小工」。




对于购买SST可能造成的危险,他有些不以为然,「安全主要还是个人意识。」

而某SST卡培训学校的负责人表示,正规课程能教授许多任务人所不知的重要安全知识,比如保险带和安全帽都有一定的佩戴年限等等。

根据法律,建筑工人只有接受40小时安全培训后,才可以上岗,其中包括30小时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安全培训以及额外10小时的纽约楼宇局现场安全培训培训课程来满足安全要求。

他指出,今年2月,一家名为Valor Security & Investigations的培训机构因在2019至2023年间非法发放近两万张SST卡而受到指控。由于一名工人持假卡在工地意外身亡,此事引发了广泛关注,该机构发出的所有卡片均被宣布无效,持卡人需重新接受培训。

对于那些声称「没有时间」的工人,他建议可以选择灵活的在线课程,以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时间表上进行学习。

对此,华人建筑工人说,「有中国人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人铤而走险。」

Source




拖欠华人走线客工资?老板吐苦水:再也不用华工

世界新闻网

6/07/2024

华人走线客范先生和刘先生称因工资被拖欠而被迫讨薪,在讨要到一部份薪水后,老板张女士称余款发放需身分证明,双方在经激烈争吵后,张女士支付了剩余薪水,但她表示,此事另有隐情,她也一肚子苦水,将来不会再请华人做工。

张女士说,二人手脚慢,懒散不愿工作,且范先生总是不洗澡,让她无法忍受,「我其实有暗示,说他三天不换衣服,他说没有换洗的,我还让人送他到沃尔玛,让他买些换洗衣服」。张女士说,十天后,范先生仍然没洗澡也没换衣服,「其它员工找我投诉,说他都臭了」,于是才决定解雇他。

刘先生方面曾表示挨饿五天,张女士表示是无稽之谈,「我们做餐车的都在游乐场附近,怎么可能没有吃的,而且他的房车里有很多我买的米面油,我还每周送他们去两趟沃尔玛,带他们买菜和肉。」刘先生回应此事说,他因民族问题食物受限,且游乐场物价高,当时已没钱购买。

二人也控诉张女士让他们免费帮忙洗车和擦车。张女士回,自己义务带员工买菜,所以让他们洗车回报,「很多老外员工用了老板的车都是要给20元」。

至于薪水问题,张女士表示,起初说好的价格的确是100元一天,70元半天,但因对二人工作不满意,她曾在第一周结束后表示需要降薪,「他们说可以接受,还想试试」。她说,二人来回车费都由她支付,「一个人270块钱,都是我给的,还车接车送」。




刘先生和范先生否认张女士曾提出降薪,并表示因为这场薪水争议,他们过去两个月一直追讨欠薪,未能专心寻找其他工作。5日,他们再次找到张女士要求支付剩余薪水。在收到他们的护照复印件后,张女士支付了余款,并解释,要求护照是为了避免进一步的纠纷。

张女士说,未来不打算再用华工。「我从去年开始用一些华人,想着语言上比较方便,但经常只能勉强用一段时间,手脚很慢,奸懒馋滑,到现在只有一两个好的。」

5日同样前往讨薪的红苹果工作介绍所负责人耿行说,即使员工表现不佳,也应当支付正常薪水,「你可以开除他,如果你说给了车费,可以把车费扣了再给,但是不能不给,这都是20多年的行规」。

她补充,张女士之前的薪资安排是每月2500元,但最近改为按日计薪,且因工作天数不定导致工资偏低。她表示,这样的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和保留质量合格的员工,「又想要能干,工资又不高,怎么可能呢」。

Source




郭文贵案 华人作证指投资被骗10多万

世界新闻网

6/05/2024

郭文贵案庭审出现控辩双方激烈攻防战。一名检方证人出庭指证自己被郭文贵诈骗数万元,但遭遇辩方的猛烈诘问攻击,以致多次出现冷场。(路透)

继上一庭审日展示大量影像数据,揭露中国流亡富商郭文贵打造「诈骗帝国」的手段后,检方在4日的陪审团庭审中邀请一名被骗十万余元的受害者出庭作证,指控郭文贵所宣传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均是骗局。但这名华人证人在随后的质证环节遭到了辩方律师的猛烈诘问,一度难以招架。

当日出庭的证人名为Jenny Li,全程使用中文回答问题。她20年前从中国移民来美,2017年被郭文贵吸引,成为其网络直播的忠实观众,随后为他所许诺的多个募捐及投资项目慷慨解囊,共投入了超过10万元。2021年,Jenny Li逐渐意识到自己上当。

打造反共人设 获取同情支持

根据公开数据,郭文贵从2017年开始以「爆料」为名,在网络上大量散布各种有关中共高层官商的信息,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反共者」以及「中共迫害受害者」的形象,但其「爆料」的多数内容难以得到权威媒体的交叉印证。

根据Jenny Li的证词,已在美国的郭文贵,于2018年11月20日在直播影片中宣布成立「法治基金」,用于帮助中国的异议人士或政治犯家庭,并同时宣布,他本人带头为「法治基金」捐款1亿元,他的家族基金会再捐十亿元。而在2019年3月,Jenny Li第二次看到郭文贵宣布为法治基金捐款1亿元的内容,他还进一步宣称,会为所有其他捐款者配捐,「只要你捐一元,我就再匹配一元」。

随后,香港爆发「反送中」运动,Jenny Li表示,她在2019年8月从新闻中看到一名年轻女性抗争者的眼睛被橡皮子弹击中的画面,让她开始产生了为「法治基金」捐款以帮助这些抗争者的心思。此后,她分多次、陆续为「法治基金」捐款超过6000元。

根据检方此前提供的证据,郭文贵本人并未为「法治基金」真实捐款,基金内的资金也被他大量挪用。




成立多个项目 全方位捞钱

在此前一天的庭审中,检方提供了大量影片和网页,以证明郭文贵亲自开设并宣传自己旗下的GTV、「喜马拉雅农场」、「G-Club」会员等项目、吸收支持者的投资。Jenny Li则叙述了亲身被骗的经历,以指证这些项目属于骗局。

根据Jenny Li,2020年5月20日,郭文贵在其直播影片中介绍了他的网络直播平台GTV,并宣称该平台可以享有完全的言论自由,未来会像YouTube一样发展壮大。基于这个愿景,郭文贵开始宣称GTV的股票未来上市后潜力无限,并号召支持者积极投资。Jenny Li作证称,她自己在当年共为GTV分三次、共计投资2万元,以购买郭文贵所许诺的原始股。

2020年9月至11月,Jenny Li又与郭文贵的新「农场」项目签订了6万500元贷款合同。她作证称,投资的原因是郭文贵在直播节目中声称,GTV股票私募已截止,未来还想增投者,可将资金投入「农场」以换取更多的GTV股票份额。几乎与此同时,她又在郭文贵发起的「G-Club」俱乐部购买了价值2万元的会员,因为郭文贵同样许诺该俱乐部的会员费也可作为GTV股票的投资份额,还能享受购物八折优惠等福利。

根据Jenny Li,她共在这三笔投资中支付了10万500元,仅第一笔2万元GTV投资被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退回外,股票也没有得到。而另外两笔超过8万元的投资则没有获得任何回报和退款,甚至连一张承诺中的「G-Club」会员卡都没收到。她说,这些钱除了1万元是直接积蓄外,其他都是把自家房子做抵押的贷款所得。

Jenny Li称,在2021年,她还从另一名「农场主」处购买了价值大约5700元的「喜币」。




威胁报复异己 诬指中共特务

Jenny Li称,一名网名为「豆豆」的「农场」投资者,于2020年提出退款要求,结果被郭文贵在直播中指控为「中共特务」。郭文贵还组织他的追随者集体飞去夏威夷,围在「豆豆」家门外抗议示威,Jenny Li当时也是其中一员。她表示,当时她正身处狂热期,无论郭文贵说什么,她都全听全信。此后,她还曾追随郭的支持者前往德州和洛杉矶,包围其他被郭文贵指为「特务」的人家,其中在德州牧师傅希秋(Bob Fu)家门外的活动持续了29天,共有约200至300人参与。

从夏威夷回来不久,Jenny Li得知由郭文贵的亲信魏丽红(Sara Wei)管理的「农场」突然宣布解散,而她的投资正在该「农场」中。在2020年12月25日的一场在线会议中,一名同样在魏丽红「农场」投资的牙医提出退款要求,随后被郭文贵指使手下踢出会议。

根据法庭现场播放的当时会议录音,郭文贵在踢出要求退款者后还继续出言不逊,指其「就是来搅局的」。Jenny Li作证称,她当时本来也有相同的想法,但看到郭文贵的态度如此不好,「就不敢说话了」。在陈述至此时,她一度当庭抽泣。

Jenny Li在证词中还提到,她在见证了牙医的遭遇后,开始对郭文贵的投资承诺及其团队的「黑帮」作风有所怀疑。




辩方质问细节 挑战证词

在交叉诘问环节,辩方律师团队先后试图从「证人受到此前庭审内容的影响」和「郭文贵本人在投资诈骗中的角色」两个角度挑战证词。

Jenny Li回应,她从未与参与本案庭审的其他证人交流,也因为英语水平有限、没有看过有关庭审纪录的法庭文档。

随后,辩方质问证人是否了解郭文贵与魏丽红在财务处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关联,得到了否定答案。而在追问「农场」的贷款是否直接交给郭文贵时,同样得到否定答案。此后,辩方开始以大量事实性细节问题猛攻证人,而Jenny Li在应答过程显得愈发不够明确,以至于多次被法官要求答其所问。

检方在4日的陪审团庭审中邀请一名被骗十万余元的受害者出庭作证,指控郭文贵所宣传的一系列「投资」项目均是骗局。(路透)

Source




郭文贵涉诈 公司前高管作证挪用公款、与川普亲信挂勾

世界新闻网

5/30/2024

班农(右)未在郭文贵(左)旗下的机构做事,却得到了用追随者的捐款支付的100万元。(路透)

班农(右)未在郭文贵(左)旗下的机构做事,却得到了用追随者的捐款支付的100万元。(路透)

中国富商郭文贵涉嫌以反共为名进行天价诈骗的案件,30日继续在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庭审,一名曾在郭文贵旗下机构任职高级管理人员的证人出庭,透露郭文贵与已认罪的共犯王雁平,通过网络直播诱捐和挪用投资基金的公款,用于私人事务。

30日出庭时,郭文贵一头短发、身着灰色西装,在陪审团入场前,他利用法官与检控双方庭旁议事的时机,转身环视旁听席上的支持者,并与他们通过眼神与双手合十的姿势打招呼;在陪审团入场后,他便回避与旁听席上的任何交流,正襟危坐、或斜坐凝视正在发言的辩护律师。

左手转右手 引诱追随者捐款

检方证人麦斯特雷罗(Karin Maistrello)当日继续出庭,她毕业于中国南开大学,精通中英双语及母语意大利语;她在2018年至2020年间曾在郭文贵旗下机构,包括「法治社区」(Rule of Law Society)以及金泉公司(Golden Spring)等,担任重要职务,还被王雁平推荐成为「法治社会」的董事会成员。

郭文贵以「帮助中国异议人士」为名创建「法治基金」(Rule of Law Fundation),鼓动他的追随者为该基金捐款;麦斯特雷罗作证称,郭文贵在在线直播中为「法治基金」募捐,宣称获得了大笔捐款,然而事实上,通过直播屏幕展示给观众的金钱流动纪录,是王雁平私下要求麦斯特雷罗在郭文贵掌握的不同公司之间进行内部现金转帐的结果,郭文贵和王雁平的行为构成了诱捐,但自己实际一毛未拔。




挪用公款

麦斯特雷罗作证说,新冠疫情爆发后,「法治社区」遵照郭文贵的意愿,用基金的帐目购买了大量包括N95口罩在内的防护用品;随后,郭文贵指示她将一部分防护用品从曼哈顿的办公室直送到他位于康州的豪宅,另一部分捐给纽约市警,之后郭文贵要求麦斯特雷罗写文章宣传他用自己的钱慷慨解囊,捐赠给前线警员,遭到她拒绝。

此外,麦斯特雷罗还提到,她曾多次在高层会议中见到曾是前总统川普亲信的班农(Steve Bannon),班农此前经常用自己的名气为郭文贵背书;对此麦斯特雷罗指出,班农在郭文贵旗下的所有机构中都不担任职务,自己也没见到他为机构做过任何事,却从基金的帐目中拿走了100万元。她说,自己作为身兼多个职务的公司管理人员,从郭文贵那里领到的年薪才不过6万余元。

极度自负 以自我为中心

据法庭文档,麦斯特雷罗在案件侦办时曾向检方表示,极度自负是郭文贵身上具备的最重要的性格,所做的一切都只为自己。

辩方律师在交叉盘问时,曾重点提问证人是否了解郭文贵的身世背景、以及他受到中共威胁的情况,但麦斯特雷罗的回答表示,仅听郭文贵本人提过,从未亲自了解;她说,记得2017年中国国安部门曾找过郭文贵,但她直到2018年才入职郭旗下的机构。

当被问及在任职期间是否清楚郭文贵有被绑架的风险、以及中国国安人员曾将郭的妻儿从中国带到美国威胁他的情况时,麦斯特雷罗均表示没有印象;最后她还提到,在入职之初,郭文贵声称「郭媒体」的网站遭到中共方面的网络攻击,要求她带领技术团队调查,可最终未得出什么结果。

Source



卷入运毒到中国诈案 佛大留学生被禁止入校3年

世界新闻网

5/29/2024

佛罗里达大学涉案的一名中国籍学生因涉运毒到中国案,被校方禁止进入校园三年 。图为佛大校园。(取材自脸书)

佛罗里达州发生华人涉及、金额达数百万元的毒品运送案,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简称UF)涉案的一名中国籍学生已被校方禁止进入校园三年,不过该生目前尚未遭到联邦检方指控。

坦帕湾新闻网(Tampa Bay News)报导,UF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会长郑浓浓(Nongnong “Leticia” Zheng)因卷入非法运送禁药品至中国的诈骗案,被校方禁止进入校园三年,UF发言人史蒂夫奥兰多(Steve Orlando)25日表示:「这是严重的事件,违法员工将被解雇,违法学生将被停学。」

报导指出,郑浓浓是主修行销的大四学生,原定明年5月毕业。被禁止进入校园的学生,有时可以上网课。

她25日接受访问时坦承,已被警告可能遭到停学:「罪名很严重,可能会禁止我在UF上课。」并泪流满面担心被遣返:「我可能被驱逐出境,所以这是我唯一最最担心的事,因为我非常想要继续完成学业。」




联邦检方侦调发现,郑浓浓原是主修市场行销,但她谎称是生物医学工程系学生更改UF电子邮件签名,并称正与生物技术研究员合作,骗取厂商信任后要求「一个好价格,因为我们会长期采购」。

法院文档显示,数千项危险药品及毒素被送到UF校园一处实验室,再以非法运至中国,犯案期间长达七年之久,而郑浓浓是从去年开始参与。

郑浓浓称,一直到司法部找上门,她才知道自己违法,并喊冤表示:「就像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我不熟悉相关业务与其他员工,我没想到其中有诈。」

报导指出,佛州51岁华人男子余鹏(Pen “Ben” Yu,音译)与45岁男子穆纽斯(Gregory Muñoz)共谋向麻州生化公司采购折扣产品,再冒充德国默克药厂(Merck KGaA)旗下品牌密理博(Milliporesigma)名义,以伪造出口文档销往中国,双双犯下诈欺重罪,都已认罪不讳,最高面临20年徒刑与100万元罚锾。

检方表示,余姓男子是否替中国官方工作,目前还在调查,在调查文档中,余称中方接头人为「老板」(boss)。被捕被告均为美国公民,预定8月宣判刑期。

Source




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学生会长非法运药 将面临刑事起诉

世界新闻网

5/25/2024

司法部调查发现,数千项危险药品及毒素的生化样本送到佛罗里达大学校园实验室之后,遭人以非法手段运到中国,期间长达七年之久。图为示意图。(Ingimage)

「佛罗里达政治」(Florida Politics)新闻网站报导,佛罗里达大学(University of Florida)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会长郑浓浓(Nongnong “Leticia” Zheng)24日接受访问时证实,去年收到非法运送药品到中国的司法部调查通知,即将面临大陪审团刑事起诉。

司法部宣布,住在佛罗里达州吉布森顿(Gibsonton)的51岁华人男子余鹏(Pen “Ben” Yu,音译)与45岁佛州男子穆纽斯(Gregory Muñoz)合谋向麻州生化公司进口折扣产品,以伪造出口文档冒充德国默克药厂(Merck KGaA)旗下品牌密理博(Milliporesigma)名义销往中国,两人遭汇款诈骗起诉后双双认罪,今年8月法院将宣判刑期,最高面临20年有期徒刑与100万元罚款。

佛罗里达大学多名雇员与学生卷入这起规模数百万元的诈骗案件。根据联邦法院纪录,司法部调查发现,数千项危险药品及毒素的生化样本送到佛罗里达大学校园实验室之后,遭人以非法手段运到中国,期间长达七年之久。




郑浓浓受访时表示,已获得指派来自坦帕的联邦公设辩护人马奎尔(Ryan Maguire),调查探员曾对她警告恐将坐牢或遭驱逐。

「佛罗里达政治」报导,除了郑浓浓之外是否还有在法院纪录上列为「共谋」(co-conspirators)的其他佛罗里达大学研究人员或学生已遭起诉或逮捕,仍有待厘清。

郑浓浓是主修行销的商学院大四学生。她在公寓住处接受访问时含泪表示遭到案件主谋欺骗与利用,主谋声称可以帮中国学生会成员找到有支薪的实习机会。她说:「案件好像满严重的,我做的只是一点点事情而已,并没有得到很多酬劳。」

她说,如今回想起来确实出现某些疑点,例如没有文档数据、担任行政工作却没有固定收到薪水等,她不知道所作所为已经触法,直到司法部找上门。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