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旅游饭店水能生饮吗? 专家:取决于你去的地方




海外旅游饭店水能生饮吗? 专家:取决于你去的地方

世界新闻网

6/15/2024

很多人到海外旅游时不确定饭店的水是否能生饮,专家教你判断方式。示意图,和本新闻无关。(取材自pexels.com@ Nithin PA)

美国大部分地区自来水可生饮,人们到海外旅游时可能也会直接喝水龙头流出的水,但专家建议,饭店水龙头的水是否能生饮取决于你旅行的国家,饭店也可能是决定因素。

Verywellhealth报导,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公共卫生教授巴特尔(Scott Bartell)说,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水的品质有不同等级的规定,处理设备和过程也不尽相同,有些饭店有符合标准的净水设备,但有些地方的设备不合格或疏于维护,有些处于偏远地区的饭店有自己的供水系统,但没有被严格规范。

巴特尔说,在一些较老旧的旅馆,水龙头的水可能被铅管污染。若旅行的国家建议水煮过再喝,他建议旅客可以向饭店要瓶装水,或要热水壶把水煮过再喝。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卫学者埃克萨姆(Natalie Exum)说,在美国生饮水龙头的水通常是安全的,因为受到安全饮用水法案(Safe Drinking Water Act)保护,但她还是提醒民众,每个地区的水品质不同。

报导指出,若喝下被污染的水会导致不同疾病,包括肠道、生殖系统等问题,婴幼儿、孕妇、老人和免疫系统较弱者有较高风险罹病,其他还可能出现胃痛、呕吐、腹泻、头痛、肾衰竭等状况,严重程度会随着喝下的污染物而有不同。

如何判断饭店的水能不能生饮?埃克萨姆说,若水颜色不对、混浊或是有明显悬浮物,可能是管路系统有问题,若水有气味或味道,表示没有处理好,民众可以查看当地的水质报告,或是查找政府是否针对当地发布旅游健康警示。

巴特尔说,瓶装水几乎随手可得,或许是解决饮水问题最简单也最快的方法。

Source




感染病毒 数十游客造访亚利桑纳州网红瀑布后集体生病

世界新闻网

6/14/2024

近日,不少去过哈瓦苏瀑布的旅客表示感染不明病毒。(美联社)

近日,不少去过哈瓦苏瀑布的旅客表示感染不明病毒。(美联社)

亚利桑纳州大峡谷国家公园附近有一个风光如画的知名景点哈瓦苏瀑布,但最近有几十名游客到访之后,纷纷出现了身体不适。

哈瓦苏瀑布(Havasupai Falls)以蓝如宝石的池水闻名,可谓是当地的网红景点,但据美联社报导,一名32岁的游客玛德琳·梅尔基奥斯(Madelyn Melchiors)到瀑布游玩露营后表示,她出现了严重腹泻、连续发烧几日的情况。最后她强撑虚弱的身体,在高温之中返回她的车中。梅尔基奥斯来自亚利桑纳州,是一名兽医,经常背包露营。返家后,梅尔基奥斯表示她连续睡了16个小时并且不断补充电解质,但身体仍然没有恢复,「我到现在嘴里还有苦味。」

梅尔基奥斯回忆,露营期间它从景区一个被列为经过检测、水源可饮用的泉水处取了水喝;此外,她也有使用水源过滤器,但表示她的过滤器可以过滤细菌和原虫,但无法过滤病毒。她还表示,在肥皂和饮用水不是随手可得的露营情况下,她还有注意经常使用免洗洗手液。

当地科科尼诺县(Coconino County)郡卫生官员表示,本周二他们收到了一份来自一群旅客的报告,表示去完哈瓦苏瀑布之后他们集体出现了「肠胃疾病」,但目前未知受到影响的确切人数。瀑布位于原住民保留区,不属于该郡的管辖范围之内。

尽管如此,该郡的健康部发言人提醒旅客,出发之前要密切留意诺罗病毒(Norovirus)感染的早期症状,比如胃痛、恶心。诺罗病毒在露营过程中很容易传播,特别是在水源和清洁设施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团体中有人患病,要记得及时隔离。




哈瓦苏瀑布每年吸引几千旅客前来观赏和露营,但是路途遥远,只能通过徒步、坐直升机,或者骑马、驴前往。要从入口走到第一处瀑布,全程约8英里,途径蜿蜒步道和沙漠景致。继续向前会来到苏派村落,常年有大约500名部落原住民居住。最后再走2英里,才会来到露营地,看见第二处瀑布。

虽然旅游业是哈瓦苏部落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游客也给当地带来问题。露营地基础设施有限,每天在该地过夜的几百旅客可以在该地使用堆肥厕所,但是用完后必须把废物带走。最近,社群媒体上盛传步道不堪重负的现状描述,旅客看见路上充满垃圾,包括洗手间用品、塑料瓶和燃料罐。

联邦印第安健康服务局13日表示,当地诊所正密切关注哈瓦苏保留区的状况,会给身体不适的游客提供及时的帮助。此外,环境健康官员也正在对该景区的疾病传播状况进行调查,试图控制其继续传播。

哈瓦苏部落旅游办公室表示,上周从一个本地水源检测的样本显示水源安全可饮用。

福斯电视台最早在本周三报导了这一事件,表示有的游客因为病得不轻,无法自行走出景区,只好调用直升机服务。此外,另有几十人在社群媒体分享表示,去完景区之后出现肠胃病。

Source




能装死1个多小时…「横带人面蜘蛛」入侵美东 一路朝北方蔓延

世界新闻网

6/11/2024

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欧新社)

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欧新社)

人类手掌大小的横带人面蜘蛛(Joro spider,又称棒络新妇、小人面蜘蛛、女郎蜘蛛等)已入侵美国东岸地区,并一路往北蔓延。

路透报导,原产于东亚的横带人面蜘蛛以日本传说中的妖怪「络新妇」(Jorogumo)命名,络新妇可以变成美丽女子,用蛛丝困住男人。横带人面蜘蛛有着蓝黑色和黄色条纹、长腿,有时还带点红色,看起来或许很吓人,其实很害羞。

洛克斐勒大学(Rockefeller University)副教授克洛诺尔(Daniel Kronauer)说:「牠们并不危险,攻击性也不强。即使惊扰到牠会咬人的程度,也不会有问题。」

乔治亚大学(University of Georgia)研究人员发现,大多数蜘蛛在遭到干扰时会假死,持续时间不到一分钟,但横带人面蜘蛛能装死一个多小时。




横带人面蜘蛛10年前首次在美国乔治亚州现踪,雌蛛身长可达20公分,雄蛛则可达10公分。

克洛诺尔说,横带人面蜘蛛原产于中国、日本和韩国,可在喜马拉雅山麓生存,可能跟随贸易路线来到美国。「这些入侵物种大多是经由人类活动传播,通常是通过作为压载物的船运货柜。」

他说,从那时起,横带人面蜘蛛就在卡罗来纳州、维吉尼亚州和马里兰州逐渐繁殖并蔓延,「牠们非常耐寒…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预期牠们会向北移动」。

克洛诺尔指出,目前还无法确定横带人面蜘蛛对美国生态系统的影响,往往会在公园、花园和停车场看见牠们的身影,「今年夏天,我们有机会在纽约看见一些横带人面蜘蛛」。

他说,大家不必担心,横带人面蜘蛛不太可能咬人或宠物,牠们喜欢捕食恼人的蚊子、蟑螂、黄蜂和其他昆虫。

Source




男童吃糖卡喉无呼吸 华人区警员用「神器」救命

世界新闻网

6/09/2024

警察只用「 LifeVac」按压两下,便把男童喉咙中的糖果取出。(艾尔蒙地警局)

南加艾尔蒙地市(El Monte )警方,3日成功救回一名八岁男孩生命;当时他被糖果噎住,已经失去呼吸和意识。警方表示,此次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使用一种能够帮助清除呼吸道阻塞的设备。

据艾尔蒙地警局消息,警官Raul Vega、Dennis Chiu和警目(Corporal)Carlos Tello在当晚8时左右赶到一户人家。Vega第一个到达现场,发现八岁男孩已失去意识, 他的呼吸道被一颗糖果堵住。Chiu迅速做出回应,并为Vega使用一种名为「 LifeVac」的急救设备,用它成功清除呼吸道中的糖果。

Vega称,该设备是「救星」,只需60至70元,就能在危急时刻挽救生命——当时他只按压两下,便把男孩呼吸道中的糖果取出。他还表示,他们很幸运能够凭借队友间的合作与所接受过的培训,把糖果取出。




警方表示,今年4月采购200个「LifeVac」,这是一种便携式呼吸道清除设备,用于应对窒息紧急情况。艾尔蒙地警局局长Jake Fisher在声明中说,为警员配备「LifeVac 」,是在分秒必争的关键时刻拯救生命的宝贵一步,他为警官感到自豪,他们能够利用该设备在几秒钟内挽救一名儿童的生命。

这个名为「 LifeVac」的产品,是一种用于取出呼吸道中的异物的急救设备,在亚马逊的售价为79.99元。据商家介绍,糖果导致19%的呼吸道紧急求诊,其中65%是由硬糖引起的,35%由软糖、巧克力、焦糖等引起。此外,硬币是导致18%的一至四岁儿童紧急求诊的原因。

在糖果卡住喉咙后,如果没有及时救治,可能会导致脑损伤,损伤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0-4分钟的脑损伤可能性较小;4-6分钟脑损伤可能性较大;6-10分钟的脑损伤可能性很高;10分钟以上脑死亡可能性很高。

Source




慎防莱姆病 夏天户外活动小心蜱虫

世界新闻网

5/31/2024

蜱虫(tick)。美联社

夏季来临,全美各地蜱虫(tick)生长旺季也即将开始;研究人员表示,又一次的暖冬和其他有利因素,都意味着2024年的蜱虫数量,会与2023年持平或更多。

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的苏珊娜.维瑟(Susanna Visser)表示:「情况很糟,且只会变得更糟。」

且有越来越多新地区也开始出现蜱虫,像是纽约和其他北部各州,都发现了墨西哥湾蜱(Gulf Coast Tick) 和孤星蜱(Lone star tick)等南方外来种,并带来不寻常的疾病。

但最多专家警告的,则是最常见且会传播莱姆病(Lyme disease)的黑脚蜱(Black-Legged Tick);虽然必非所有蜱虫都带有导致疾病的细菌,但专家估计,今年春夏出现在东北部和中西部的黑脚蜱中,有约20%至30%携带能引发莱姆病的细菌;美国卫生官员估计,每年约有50万起莱姆病感染。

莱姆病的症状通常会在遭叮咬后3至30天内开始出现,症状包括发烧、头痛、疲劳和同心圆状的游走性红斑等。若遭叮咬且出现症状,请立即就诊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如何防范蜱虫

最好的方法,就是先采取措施避免被蜱虫叮咬。

如果去户外玩耍,请注意避免林木茂密地区以及延伸至林区的草地,因为蜱虫通常会栖息在脚踝高度的植被上并将前爪高举起来,等待抓住经过的宠物或人。

专家建议,可尝试尽量走在道路中间,穿着浅色且有经过驱虫剂处里的衣服,并使用环保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认证的驱虫剂。

如何检查蜱虫

当你回到室内时,请检查自己身上是否有蜱虫。蜱虫可能躲在身上任何地方,但最常见的部位包括腰部周围、膝盖后方、手指与脚趾之间、腋下、肚脐、脖子或发际线周围。

蜱虫幼虫较难以令人察觉,所以需仔细检查,若发现立即用镊子将它们拔除。

Source




药价昂贵、自付开销变重 美国癌症患者陷财务困境

世界新闻网

5/28/2024

美国癌症病患的经济负担明显变重,许多美国民众得了癌症之后陷入财务困境。图为一名医生在在检查X光片。(路透)

华尔街日报28日报导,药价昂贵、自掏腰包负担变重,个人收入却缩水,许多美国民众得了癌症之后陷入财务困境。住在休士顿的53岁妇人关德琳‧杰克森(Gwendolyn Jackson)原本是有全职工作、有保险的房屋经理,子宫颈癌加上中风之后,身体虚弱无法上班而丢了饭碗,如今积欠数万医药费,住家大门被粘贴逼迁令,卡车则被贷款机构收回(repossessed)。她说,因为生病而变成「一无所有」。

报导指出,美国癌症病患的经济负担明显变重,治疗药品价格走高,许多病患存活时间则延长。跨国临床研究公司(Iqvia)人类数据科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Human Data Science)指出,2019年至2023年间问世的癌症新药当中,约有55%一年开销至少20万元。与老年人癌症患者相比,正值劳动年龄的民众罹患癌症之后,遭遇财务困难的比例较高。

某些患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向发薪日借款(payday loans)借钱或刷信用卡暂时渡过难关,研究显示,GoFundMe募款网站寻求医药费协助的案例当中,癌症占约40%。




癌症经常让病患陷入因为巨额医药费开销而产生的「经济毒性」(financial toxicity)。除了医疗帐单之外,还有其他非医疗成本,例如接受外疗导致身体虚弱,连续数周或数月无法工作,双重打击则包括收入亏损、失去通过雇主获得的健保,财务迥境可能多年无法脱身。

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放射线肿瘤科医师奇诺(Fumiko Chino)表示,生病带来的财务打击仍余波荡漾。奇诺的丈夫十多年前因癌症过世,但她到现在都还因为有医疗帐单仍未缴清而收到催款通知。

报导指出,某些常用癌症药物花费动辄超过六位数:血癌药品Imbruvica一年药价花费21万3000多元,俗称红蓝卡的联邦医疗保险计划(Medicare)参加民众在2022年里的自掏腰包开销为5247元。肺癌热门药品Tagrisso一年花费则约20万8000元,药商AstraZeneca表示开销多少取决于患者保险给付规定。

Source




疫情卷土重来?加州新冠肺炎 呈早期上升迹象

星岛日报

5/27/2024

有鉴于最新新冠肺炎变种病毒“FLiRT”在全国范围内有显著增加,加上加州部分地区污水病毒浓度随着阳性检测率上升而攀升,专家认为,加州今夏新冠肺炎季节有可能会比正常情况提早开始。

《 洛杉矶时报》报道,“FLiRT”正式名称为“KP.2”、“KP.3”和“KP.1.1”,目前已经取代主要冬季菌株“JN.1”。在5月12日开始两周内,估计占全国感染数的50.4%,高于一个月前的20%。

州卫生官员表示,加州并没有如同春天早些时候出现病毒传播减少的情况,估计未来疫情会稳定或缓慢增长。

加州卫生署指出,自5月初以来,加州多个地区废水中病毒浓度上升,检测呈阳性人数也一直缓慢增加中。

南加州和 旧金山湾区医院医生也发现病毒传播增加的状况。

南加州凯萨医疗机构传染病区域负责人哈德森(Dr. Elizabeth Hudson)表示,门诊病例小幅增长,主要因“FLiRT”变种所造成。

 旧金山加大传染病专家Dr. Peter Chin-Hong坦言,医院感染人数超出他的预期,废水病毒数据上升得更早。

最近几天, 洛杉矶县卫生也发现病例略有上升。最新数据显示,5月10日至15日期间,日均有82至92例病例,比春季早些时候有所增加,但断定近日小幅成长是否会持续上升还言之过早,病例数很低,很难评估当前真实趋势。




洛县废水中的病毒含量维持相对稳定,达去年冬季高峰的9%。加州其他地方污水病毒水平正在上升,包括北加州圣克拉拉县,这是硅谷所在地。最近几周,帕洛阿尔托下水道中的病毒水平达到“高”阈值。

随着夏季旅游旺季开始,医生敦促民众考虑接种疫苗,特别是严重并发症高风险族群。

目前加州仅有36%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接种9月首次推出的更新疫苗。

Chin-Hong强调,长者至少要接受一剂更新疫苗,在他最近见过的重症患者中,多半自9月以来没有接种更新疫苗,年龄普遍在75岁以上或免疫功能低下者。

洛县卫生局称,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于流感患者,尤其是老年人。

哈德森表示,越来越多证据表明,感染病毒次数越多,病毒长期存在的可能性越大,一些患者因长期感染而永久残疾,有些患者则出现呼吸问题和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症,导致心率急剧上升和头晕。

除了接种疫苗外,医生提供以下建议:避开病人;定期病毒检测;生病时寻求“Paxlovid”抗病毒药物帮助;口罩仍是最佳预防工具,有助降低感染风险。

Source




猎杀野生黑熊烤着吃,美国一家6口患上罕见疾病

红星新闻

5/26/2024

当地时间23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公布的案例显示,2022年一起家族聚会带来了罕见的人类旋毛虫病爆发,患者来自亚利桑那州、明尼苏达州和南达科他州。

虽然被感染的6人均已康复,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认为,仍然很有必要在美国公众中宣传本案例,提高大众警惕食用野味带来的风险。

案例通报称,2022年7月,一个9人的大家庭在美国南达科他州聚会,其中1名家庭成员带来了他在加拿大北部猎杀的黑熊肉(在加拿大猎杀黑熊是合法的)。这批黑熊肉已在家用冰箱中冷冻了超过45天。除了1名不满18岁的儿童以外,其余8人都或多或少接触了黑熊肉。有2名成年人自称没有直接吃肉,但不确定自己吃的蔬菜是否接触到黑熊肉。




聚餐事件一周后,其中1名家庭成员(明尼苏达州,29岁男子)出现发烧、严重肌肉疼痛和眼周肿胀等症状。他因这些症状两次住院,他的蛔虫抗体检测呈阳性。其他5名家庭成员出现了发烧、头痛、胃痛、腹泻、肌肉痛等症状。

据家族成员回忆,当天他们将黑熊肉与蔬菜串在一起进行烧烤,并不确定肉是否烤熟,只是在“迷迷糊糊之间吃掉了似乎半熟的肉”。在吃剩的肉类中,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研究人员检测出本土旋毛虫幼虫。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通报称,旋毛虫病在北美极为罕见,基本都是由食用野味造成的。正常食用猪肉等制品的人也有可能感染上绦虫病,但这和旋毛虫病完全不同。2016年至今,北美地区总共发现了7起旋毛虫病爆发案例,大多数时候与食用熊肉相关。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提醒公众,任何肉类的烹制需要确保中心温度达到165华氏度(约74摄氏度),并且不能依靠感觉和经验行事,而是要有温针进行探测。此外,生肉必须和其他食物分开,避免产生感染。

Source




墨西哥近百只吼猴被热死 「像苹果一样从树上摔落」 几分钟就丧命

世界新闻网

5/22/2024

墨西哥数周来饱受热浪和干旱侵袭,近百只吼猴被热死。(路透)

墨西哥数周来饱受热浪和干旱侵袭,炎热气候不只热死人,就连栖息在当地的吼猴也耐不住高温,大量吼猴从树上跌落丧命。

CNN报导,墨西哥湾沿岸的塔巴斯科州预计本周气温将超过摄氏45度,当地媒体报导多达85人死亡,当局证实此一趋势,但未公布确切死亡人数。

美联社报导,塔巴斯科州近日已至少有83只吼猴丧命,有5只被居民救起送去抢救。




兽医瓦伦苏埃拉(Sergio Valenzuela)说,牠们中暑了,到医院时有脱水和发烧情况,像块破布一样软弱无力。

瓦伦苏埃拉帮吼猴冰敷,注射电解质,目前猴子们的情况似乎正在好转,现在被关在笼子里。瓦伦苏埃拉说,牠们正康复中,攻击性很强,现在又会咬人了,这是康复的迹象。

野生动物生物学家波佐(Gilberto Pozo)估计,5日开始,约有83只吼猴死在树下,上周末到达顶峰。波佐表示,吼猴像苹果一样从几公尺的树上掉下来,牠们严重脱水,几分钟之内就死了。

波佐解释,死因包括高温、干旱、森林火灾等,猴子失去水、水果和阴凉环境。据了解,对当地居民来说,吼猴是相当珍贵的象征物种,会在清晨和黄昏时吼叫,告知他们时间。

Source




从美国进口血液制品致英国3万人感染艾滋等,苏纳克致歉

凤凰网

5/21/2024

5月20日,英国公布就“血液污染丑闻”的官方调查报告。报告指出英国政府和企业对英国公立医疗历史上这一最大丑闻负有主要责任,尤其是负责进口血液的公司,在明知这一美国血浆更容易导致肝炎的情况下仍然坚信其极具性价比。英国首相苏纳克当天作出道歉。

英国公立医疗的这一“血液污染丑闻”早在多年前就已遭到披露,40年前因血液供应短缺向美国采购血浆,当时美国除义务献血外,有偿献血计划还让包括吸毒者、囚犯和性工作者在内的高危人群捐献血液,医药公司再输往英国,在1970年至1991年间,给三万多英国病患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

(凤凰卫视徐量 伦敦报道)

Source




男童被狗咬伤死亡 河南调查狂犬病疫苗失败事件

世界新闻网

5/16/2024

示意图,非新闻当事者。(中新社)

河南一名男孩4月被狗咬伤,就医18天后死亡,家属质疑医院诊疗不规范导致狂犬病病毒未被中和清除。南阳市疾控中心已成立调查组调查,当地据称25年未发生狂犬病免疫失败事件。

红星新闻报导,4月21日,河南省南阳新野县一男童被路边的狗咬伤,当天就接种狂犬病疫苗首针,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因伤情严重还紧急住进医院接受救治。

男童在5月1日出院,8日半昏迷再次住院,9日抢救无效死亡,死亡时,还没来得及注射第5针狂犬病疫苗。这名男童原本下月将过4岁生日。

男童母亲樊女士想为孩子讨回公道,并质疑医院诊疗不规范导致狂犬病病毒未被中和清除。给男童处置伤口和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是南阳卧龙瑞和医院犬伤门诊部,门诊工作人员则说,他们按指南要求操作,尽了最大的努力。

南阳市疾控中心免疫科工作人员15日表示,自他接触免疫工作25年来,南阳市没有发生过狂犬病免疫失败事件,疾控中心已组成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据报导,目前咬人的狗已被打死,但狗主人仍未找到。

Source




过敏真要命 对抗花粉做好预防措施

世界新闻网

5/03/2024

引起过敏的树木花粉主要来自桦树、雪松、三叶杨、枫树、榆树、橡树和胡桃树。图为一棵橡树长出新的叶子。美联社

春暖花开令人心旷神怡,但是全美数千万人因为花粉而过敏,成天流鼻水、眼睛发痒、咳嗽和打喷嚏,苦不堪言。

专家枚举若干防过敏诀窍。首先,要先了解哪些花粉会引起过敏。

花粉概分三大类, 早春时节,树木花粉是罪魁祸首,接着是草类授粉,再来便是是夏末秋初的杂草。

根据美国气喘和过敏基金会(Asthma and Allergy Foundation of America),引起过敏的树木花粉主要来自桦树、雪松、三叶杨、枫树、榆树、橡树和胡桃树;草类过敏源包括百慕达草(Bermuda)、强纳森草(Johnson)、黑麦和肯德基早熟禾(Kentucky bluegrass)。

其次,追踪花粉水平,进而规划一天行程。




控制过敏的第一步和上上策是避免过敏源。第一步关闭家里和车子窗户,第二步避免在花粉量最高时外出,第三步是回家后换衣服;新冠疫情期间随身相伴的口罩也可派上用场,避免大量接触过敏源。

专家建议采用花粉追踪器(Pollen trackers)侦测过敏源程度。 美国过敏气喘和免疫学会(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llergy Asthma and Immunology)通过全美各地站点追踪。

第三点,想办法缓解过敏症状。过敏症专家兼洛约拉药物过敏统计中心(Loyola Medicine Allergy Count)主任沙阿说,非处方鼻喷剂有助于缓解症状,但需要稍等一段时间才奏效,因此最好在过敏季初期就开始使用。抗组织胺(Antihistamines)是另一选择。

对于幼儿和必须服用多种不同过敏药物的人来说,注射和口服滴剂形式的免疫疗法有助于减轻免疫系统对过敏源的敏感性,从根本治疗症状。

美国气喘和过敏基金会根据非处方药使用情况、花粉计数和过敏专家人数公布全美过敏挑战度年度排行榜,今年,对于有过敏的人来说最具挑战性的前五座城市是堪萨斯州威奇托 (Wichita)、维吉尼亚州维吉尼亚海滩(Virginia Beach)、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Greenville)、德州达拉斯、奥克拉荷马州的俄克拉荷马城。

Source




全美空污最严重25个城市 美国肺脏学会公布排行榜

世界新闻网

4/26/2024

图为2015年加州贝克斯菲油田的抽油机。(美联社数据照)

美国肺脏学会(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24日公布2024年「空气状况报告」(State of the Air)指出,若以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更新后标准为基准,全美累计9000多万人所居住的119个郡县,全年微粒污染(particle pollution)检测指数都不及格;全年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5个城市当中,加州贝克斯菲(Bakersfield)排名第一。

报告指出,平均每10名美国人当中,将近4人居住地点空气污染状况糟糕到有危险健康之虞。美国肺脏学会从2000以来每年公布「空气状况报告」,今年报告的分析数据来自环保署2020年、2021年及2022年统计数据。

今年报告显示,过去三年期间,大约1亿3100万美国民众呼吸着有害健康的空气,曝露于有毒及具有潜在致命风险的污染源底下,与2023年报告的人数相比,增加约10%。报告结论指出,少数族裔受到空污影响的环境冲击尤其重大。

根据环保署统计,自从「清净空气法」(Clean Air Act)1970年通过立法以来,六种最常见的空气污染源减少约78%。不过,专家指出,虽然订有规定,气候变迁却导致空气品质更难管控,许多地区气温大幅升高、长期干旱或者发生规模空前的山林大火,让空气品质因此恶化。

美国肺脏学会在今年报告里列出全年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5个城市,前五名依次为:加州贝克斯菲、加州维沙利亚(Visalia)、加州佛莱斯诺-玛德瑞拉-汉福特(Fresno-Madera-Hanford)、俄勒冈州尤金-春田(Eugene-Springfield)、加州圣荷西-旧金山-奥克兰(San Jose-San Francisco-Oakland)

Source




全美多地零售牛奶中检出禽流感病毒颗粒

侨报网

4/25/2024

【侨报网讯】据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行业组织向国会议员表示,在全美各地的零售牛奶样本中检测出了禽流感病毒颗粒。联邦食药监局(FDA)周二(23日)证实,在某些测试中,“收集到的一些样本表明存在”禽流感颗粒,但该机构坚持认为,“巴氏杀菌法可能会使病毒失活”。

伊利诺伊州罗克福德的奶农布伦特·波拉德(BrentPollard)9日在农场的牛圈里站着拍照。(图片来源:路透社)

根据英文媒体报道,FDA将提供额外的检测结果。“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结果可以改变我们对零售牛奶产品供应安全的评估。多项研究的结果将在未来几天到几周内公布。”FDA表示。

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禽流感病毒检测的报道后,乳制品行业组织迅速动员起来,重申了FDA有关零售牛奶产品目前是安全的评估。

全美牛奶生产商联合会(The National Milk Producers Federation,简称NMPF)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巴氏消毒后检测到的病毒颗粒只不过是病毒已死亡的证据,它们对人类健康没有任何影响。”

NMPF还指出,目前的法规“禁止病牛的牛奶进入食品供应链”。

生物医学高级研究与发展管理局(Biomedical Advanc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uthority)负责人、曾在特朗普任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早期反应发出警告的里克·布莱特(Rick Bright)表示:“在我喝牛奶之前,我希望看到这些额外检测的研究数据。”

根据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截至周二,在全美8个州的33个奶牛群中发现了禽流感病毒。(完)

Source




永久化学物质?PFAS抗水抗油 从洗发精到牙线都有它

世界新闻网

4/10/2024

环保署下令自来水公司从供水中移除永久性化学物质。示意图。(欧新社)

环保署10日首度下令自来水公司从供水中「找出」并「移除」永久性化学物质。永久性化学物质是啥?为甚么自来水不能有它?1938年杜邦公司的化学家偶然发现极度抗水抗油的新化学物质,铁氟龙不沾锅就是据此而来。

环保署说,统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的全氟/多氟烷基化合物(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总共有近1500种。碳和氟原子的特殊链接是它们的共同特性,抗油、抗水和耐热耐脏作用由此而来。

日常用品从微波炉可用的爆米花袋、抗水布、耐脏地毯,到灭火泡沫、化妆品、洗发精、玩具甚至牙线,都有永久性化学物的成分。




此外,它的足迹还可在哪里发现?最明显的就是饮用水。这种化学物质几乎无法摧毁,也不会完全分解,累积在自然环境与人体里,自然会影响人类健康。

难怪几乎每个国人的血液里,都有永久性化学物质。政府研究发现,全国自来水几乎一半含有永久性化学物质。全球4万5000的地下水样本当中,也有31%遭到PFAS污染。

PFAS对人体有何害处?环保署说,会对肝脏和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可能导致新生儿体重过轻、身体缺陷、发展迟缓,也会增加前列腺、肾脏和睾丸等癌症的风险。女生青春期晚来,乳癌、肾脏病和甲状腺疾病罹患率高,年轻人骨质密度降低,最终导致骨质疏松症,以及女性罹患二型糖尿病风险增高,也是因为接触到永久性化学物质。

既然害处这么多且普遍,为什么环保署迟至今天才禁?根据诉讼档案与「全球卫生编年纪」刊载的研究,这要怪化学产品制造业,几十年来一直掩盖PFAS是危险物质的证据,而国会每次修订环保法,PFAS都能摆脱被禁的命运,就像「煎蛋能顺利脱离不沾锅」。

Source




环境保护署针对饮用水含「永久化学物质」首度颁布限令

世界新闻网

4/10/2024

EPA10日针对饮用水含有「永久化学物质」首度颁布全国限令,要求自来水厂尽量降低「全氟/多氟烷基物质」(PFAS)含量。图为示意图。(路透)

环境保护署(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10日针对饮用水含有「永久化学物质」(forever chemicals)首度颁布全国限令,要求自来水厂尽量降低「全氟/多氟烷基物质」 (perfluoroalkyl and polyfluoroalkyl,PFAS)含量。

从1940年代开始使用以来,PFAS人造化合物如今已几乎无所不在,存于空气、水源、土壤当中,具有防水、抗油及耐热等特性,会在人体内累积,于大自然环境需要数千年才能分解。PFAS被认为与某些严重健康副作用有关,包括癌症、高血压等,还会扰乱内分泌系统,造成儿童发展问题。

环保署先前曾表示,任何程度的PFAS曝露都不安全,都对健康存有威胁,如今进一步颁布规定要求全国公共自来水厂必须对6种PFAS进行检测,尽量降低饮用水的PFAS含量。

环保署指出,新规有助于减少1亿民众的PFAS曝露,避免成千上万的死亡与疾病案例。

环保署长黎根(Michael S. Regan)10日在新闻稿中说,全国各地社区长年以来因为饮用水遭PFAS污染而饱受其苦。




为协助各地自来水厂配合新规,环保署拨款10亿给各州政府及原住民部落,做为加强检测、水源系统处理等费用补助。这笔款项来自2021年两党协议通过基础建设法规定的90亿降低PFAS污染冲击经费。

黎根指出,日常生活许多物品里都有PFAS,包括不沾锅、清洁用品及个人卫生用品等,「毫无疑问的,这些化学物质恐将危害我们的健康与环境」。

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报导,某些批评人士指出,环保署显然做得不够,PFAS高达1万5000多种,但饮用水检测却只要求6种。

国家环境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Sciences,NIEHS)前任所长毕尔鲍姆(Linda Birnbaum)受访时说,应该把PFAS列为整个项目的化学物质来处理。

根据环保署估计,全国6万6000个公共自来水厂系统当中,大约6%到10%在新规上路后必须采取行动;自来水厂有3年时间进行PFAS污染检测,接下来有2年时间辨别PFAS种类,并采购、安装处理污染水源的净水科技设备。

Source




教学楼致癌物超标38倍 北卡州大150名师生罹癌、患病

世界新闻网

4/04/2024

位于北卡州立大学的教学楼颇尔(Poe Hall)已因为有毒物超标而停止开放。(截取自谷歌地图)

由于学校一栋教学楼含有超标有毒物质,北卡州立大学超过150名学生、教职员工和校友被诊断出患有癌症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根据英国每日邮报,在北卡州立大学(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的颇尔教学楼(Poe Hall)待过的师生之中,许多人被诊断出患有各类癌症,包括淋巴瘤、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这栋教学楼自从去年11月爆出含有超标的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以来就被关闭;这种有毒物质可以致癌。一项对此建筑的调查指出,教学楼内五个教室的含多氯联苯量超过环境保护署(EPA)标准38倍。

目前,该大学正面临152个来自受有毒物质影响而患病的师生提告,其中一位受害者是莎拉·格莱德(Sarah Glad),一名35岁的母亲,本来梦想着得到学位之后从政,却收到罹患第四期乳癌的噩耗。格莱德的家人认为,这跟她在颇尔教学楼上课有关。曝光该教学楼含有有毒物质,还得归功于当地电视台WRAL及其长达数月的调查。

据该调查,格莱德从2007年开始在颇尔教学楼上学,一直到2013年毕业,从北卡州立大学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她的丈夫表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格莱德常常在颇尔教学楼上课。多年过后,格莱德和她的一位前同学相隔数月之间前后被诊断出患有癌症,当时她才33岁。




格莱德在罹癌期间于2022年8月生下小孩,却不幸在今年1月去世,终年35岁。

另外一位受到有毒物质影响的是该校校友克里斯蒂·刘易斯(Christie Lewis)。福斯新闻报导,刘易斯自2007年至2012年间在该校就读,她记得在颇尔教学楼上完课之后晚上容易盗汗,「我当时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经常要大半夜起来换一身衣服,再垫一条毛巾才能躺下。」

在2011年至2012年,刘易斯被诊断出甲状腺癌。再几个月后,她发现自己脖子上有一个肿块,后来被诊断为血管肉瘤,一种常见于血管内壁和淋巴管的肿瘤。听闻颇尔教学楼化学物质和癌症之间的联系,她开始怀疑是曾经在该教学楼上课才导致自己生病。

此外,在2004年至2007年间就读北卡州立大学的珍妮佛·沃尔特(Jennifer Walter),在2017年被诊断出甲状腺癌,后再于2022年被诊断出患有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

颇尔教学楼在1971年建成,教育系和心理系的课程在此进行,能够容纳4000名学生。当时多氯联苯还是一个常用的工业原料,在电视机、灯光设备、冰箱等电子设备的建造中并非罕见。直到1979年,这种材料因为可能损害人类健康和环境被禁止。EPA介绍,有充足的证据显示多氯联苯能致癌,并且伤害人和动物的免疫、繁殖、神经和内分泌系统。

Source